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2:36: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的读后感10篇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是一本由黄河清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一):世界不大,非洲不远

这本小册子拿在手上,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可能因为过于熟悉,可能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
看这本书,心中有更多的默契。很多地方,不需要去细细的读。如同一本学过的教科书,不仅了解书的主要内容,甚至只要说一句,我就已经知道知识点在哪里。
非洲这片土地,对于中国人而言,可称为神奇,也可称为恐惧,那是远在天边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出现在中国人视野中的非洲,多半时候不是一个美满的形象:饥荒、战乱、疾疫。因此,去非洲成为历险之旅;生活在非洲、工作在非洲的人,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不大。小小寰球,非洲又能有多远!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二):非洲归来一周年有感

“因此,我回不去了,“老梁如总结般说到,”我既害怕想起张三那可能除我之外没人知道的故事,又害怕想起他死前那张解脱般的脸。我感觉自己已经被束缚在了这破地方,在这里我很厉害,说实话,不止紫菱,张总办不到的很多事情我都能办到。我从未说过,可我开心的时候甚至可以去总统府喝茶,跟着将军去打靶开坦克。可我回去了是什么样呢?我看个病得排队,每天要做公交车上下班,要向所有人卑躬屈膝,我不会再是你们口中无所不能的当地通老梁,我只会是门口遛狗遛鸟打太极拳的老梁。这里是我的瓶颈,我一点也不想待的地方,可因此也是最好的地方。“
看完了黄河清的《非洲归来,不比远方》,正好是我从非洲归来一周年。当时试读了样章之后,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书,因为和作者待的是同一个地方,见识同样的风景,感觉也特别亲切。喜欢这个标题,非洲归来,远方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期盼的地方。每到周末,就想着在窝里待着,哪里也不去。当然,这可能还现在的工作有关。只是,见识过了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之后,生活在安稳繁华的地区,对于远方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期盼。相反,倍加珍惜每天的平平淡淡,按时上下班,规律生活。
书里的故事,来自于作者的日常,未曾涉足这片土地的人,或许会觉得玄幻,但是在刚果金这片黑土地待过的人却会感觉弥加亲切。这里有丰富的森林木材资源,这里有天然的矿产资源,这里是刚果河覆盖的地域,这里有非洲第二大人口群体,这里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个国家除了首都和几个大城市,其他地方偏僻得如同原始森林。首都金沙萨存在着大量的贫民区,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富人别墅,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横。来过刚果金,才算真正来过非洲。
一年之前,很多原因让自己选择离开非洲,重新回到广州。如同开篇所说的那样,在非洲,我是无所不能的老梁,但是回去了以后,就只能是普普通通的老梁。在非洲,有着舒适的住房,出门有车接送,工作压力也不大。只是,时间久了以后才发现,一直待在舒适区里,总会画地为牢。没有人可以一直待在舒适区里,世界也并非静止不动的主体。如果我不能改变环境,我就需要去锻炼不怕改变的能力。在非洲环境里所能提供的,大部分都依赖于公司的资源,往往公司资源大于个人努力。只是,离开了这一家公司,自己又剩下什么?如果不是这一家公司可以带来的利益,单凭自己的努力,估计永远也无法敲开总统府的大门。
空虚寂寞的非洲,对于感情的考验也异常巨大。大部分驻非的人,感情生活都不会很顺利。以前的经历也让我懂得,真正相爱的人,是应该风雨与共,而不是以你之名,剥夺着被爱者选择的权利。物质上的富余,永远无法弥补精神的纰漏。
非洲归来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经历了过渡期,重新融入广州的生活。喜欢广州这座城市,至少这里安全,不必为人身安全去顾虑太多。有人爱,有所期待,也有各种美食。即使现在不算富有,但是生活过得很富足。感恩非洲这一段经历,感恩这期间遇见的所有人,让我得到锻炼和成长,也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三):生活体验

我印象中的非洲贫瘠,炎热,贫穷,艾滋,死亡……各种不好的词汇都被用于对这座城市的恐惧,也因为遥远,无知,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望而退却,仅仅用短暂的电视新闻片段或者纪录片来了解这座陌生的城市。
     《非洲归来,不必远方》用独特的视角来描述作者在非洲的工作经历,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一样的人生。整个文章没有固定的宗旨,但是叙述幽默有趣,随时拿起书翻开,都能把你逗乐,作者的言辞诙谐轻松地吊起你想向往的胃口。整本书围绕着一个院子,三五个性格独特的同事,几只喵,还有与之打交道的非洲人展开叙述,让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了中非之间的友谊,也看到了背后的人情世故。
     这很难让你想象背后的作者居然是一位80后的北大学子,黄河清,毕业后前往非洲工作,用“植一树,写一书,育一子”的目标来规划人生,颇有点成熟男人思想,于是回顾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经验,用自己的经历记录下了这些记忆色彩斑斓的人,事和他们带来的感悟
    在书中,作者简单三语的讲诉了过关的情景,在非洲修电脑,养猫咪等生活细节,但字字透露出了当地的现实,贿赂,贫穷,无知等等。院子里的五个中国人,更是个个身怀绝技,远离家乡来到刚金果,这片陌生贫瘠的土地上,不仅仅要面对未知的工作状态,更要带着乡愁带着思念度过。
    于是就有了侠胆义肝的紫菱姐,原本为爱情躲避的柔弱女子,在这片荒地上开拓疆土,逐把她培养成了女汉子。而雨三爷的思念就完全体现在食物里,每次回国休假回来就是伙食最好的时候。四爷的成功人生也因为情感而改变。与其说非洲是他们的工作之地,更像是情感避难所,每一个人都用心对待生活和情感,被作者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书中的最后,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在非洲工作生活的小建议,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更多将要奔赴非洲的朋友们走弯路。这是一本游记,更是一本生活志,让我们了解非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变化。生活不是大谈道理,而是细细的体会每一天的发生。看着封面远行的行者和背包客,感受心的漂泊,下一处的旅行和生活又会在哪里?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四):远行,梦想的色彩,成长的起航。

高中三年的早晨,看的最多的就是动物世界,每天都是在赵忠祥配音的《动物世界》中醒来。每一次我都在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去到那片土地,看看每一个奔跑在路上的动物,身边偶尔走过一只森林之王,看着它们,享受一下那里的阳光,未尝不是一种新鲜而又刺激的体验。可是,这只能是想象,如果,我选择不要命的话。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五):三毛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千言万语别老梁》一节中,讲述了老梁认识的一个人的故事,此故事让我潜藏内心深处已久的西藏之行的想法再次强烈地浮现出来,当然,有时候人就是那么不够潇洒,放不下家人的挂念,放不下对路途上不可预见之事的害怕与担忧。就像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为骑行去西藏之旅,和朋友计划并准备了好久,却在最后关头依旧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好可惜!当时我们一直很艳羡,很期待。但是身边亦有几个去过西藏的朋友。一个是我朋友的朋友,大学暑假期间,向同学借了三千后便独自出发,坐车到成都后,买个二手山地车,一路骑一路走,返程后,这个二手车虽然报废,但是,有但是,不用我说,即可体会他的经历;一个是我曾两番去长沙看望过的女孩,今后还会常去找她玩;一个如天然,我想对于天然,无论是西藏,亦或是其他各国各地,都有所体悟。
       当然,读过这个故事,全书也就结束。前面那一段涉及到神灵的故事让我读后觉得伤心,但却是此处,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改观,看到了亮点。随机,抑制不住激动之情,立即跑去和小珊、阿姣分享,并讨论了好多关于旅行、穷游等等话题,亦有那在火车站附近看似朝气蓬勃的青年随身摆着一辆超级棒的山地车却蹲在地上写着寻求资助的行骗行为,让人气愤伤心无奈。我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有相同的观点。而我的想法是:
       不提倡穷游,却一直向往着……
       换做任何一个地点的游历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西藏之行,早已升格为一个信仰,不是为了去西藏而去西藏,哪怕我只是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去看西藏的天。
       西藏的天,天天天蓝。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六):一位外派人员眼中的非洲

自从去年看完许崧写的《西亚走着瞧后》,这是我第一次读到如此有趣的关于描述异国风情的书籍。

本以为这本《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的书与那个名叫许崧的吃货胖子所写的“走着瞧”系列书籍一样,是一本游记。结果一个晚上看完之后,才知道它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企业外派驻非职员所写的在刚果金的一段生活工作经历。不过若说它是一本游记,其实也勉强够得上的,因为作者的确在那段时间跑遍了中西非。与那些背包客们不同的是,作者在非洲始终有一个安身落脚之处。

就在那个种着大杧果树的院子里,聚集了一批脾气不同,性格各异的人。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强势女王紫菱姐。曾经玉树临风,现如今却几乎辨不出岁数的四夕哥。做的一手好菜,大院里谁也不敢得罪的雨三爷。数学系天才,传说中念咒就能修好任何电脑的四爷。以及在号称在当地与将军称兄道弟呼朋唤友,回国却啥也不是的老梁。

大杧果树下聚集的这群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往事与回忆,都有一段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在非洲的这段工作经历,让他们聚在一起,彼此相识,而作者将大家的故事与经历通过这本书讲了出来。

刚果金这地方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用又穷又乱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这地方卫生、医疗、安全等等问题堪忧,生了病是万万不可去当地医院的,抓紧去中国的援非医疗队是正经。

这地方政局动荡,大选前夕狼烟四起,吓得这帮人躲在大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敢迈的靠之前囤积的存货度日。

这地方各有关部门吃拿卡要,时不时的还会制造点小麻烦来处处为难着你。

......

总之在作者看来,那真是一段充满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日子。虽然处处有风波,时时有麻烦,但是我却是从头到尾笑着看完这本书的。作者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生动有趣的调侃,来为读者充分展现了那段工作生活经历。

细品之下,确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感觉。

但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你认为它有趣,它便是快乐的。你认为它悲伤,它便是不幸的。

“吐糟与自嘲,是人生永恒追求与主旋律。”这是作者在此书的后记末尾写的一句话

这本书或许真的只是作者的一番吐槽与自嘲的合集,但是却能够让你透过这些看似牢骚实则动人的文字,去感受并认识一个你并不了解的非洲。

或许你会因为好奇而从此对那片土地心生向往,也或许你会因为恐惧而从此绝了去那里的念头。

“不过世事难料,谁又真的知晓?”

我也不知会怎样,反正作者是这样说得。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七):非洲游记

当你想要去某个地方时,一般都会看一下介绍当地的景点,以及去过的人写的游记,来了解这个地方。而《非洲归来,不必远方》可以看成是一本游记,书中所讲述的地点,大部分人都不曾去过,而且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去的非洲。
大部分人提到非洲这个词,想到的有这些:黑人,白白的牙齿,最热的地方,大草原,狮子,人口仅次于亚洲,金字塔,撒哈拉沙漠。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去看他眼中的非洲,这个全世界最穷最乱的地方,这个最接近人性本源的地方,这个有着贫富极端的地方。
书中一部分讲述了非洲本地的风土人情,气候饮食,但跟多的是作者所看到的一些事,以及碰到的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作者语言诙谐,有趣的地方,让人捧腹大笑,仿佛看到书中的人就在眼前一样。有些无力的事情,让人也唏嘘不已。
在书中有很多我们对非洲好奇的问题,作者也一一为大家解答。比如,非洲人真的很黑吗?天黑的话,就看不到人,一笑只能看到白牙?是真的,作者用他的惊险经历告诉我们,非洲人是真的很黑,过程有些搞笑,作者想象力也很丰富,自己去看更有趣,这里就不透露了。还有非洲经常有动乱吗?作者自己就经历了一番总统选举的过程,其中还见过候选人之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那是很少人会有的经历。过程既紧张又刺激,还好选举结果很快公布。老人落选,但他说的那句:“我一定会当选,毕竟这个国家的人民需要梦想。”莫名让人产生钦佩的感觉,为这个国家感到悲哀,这里占据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土地,肥沃,有矿物,远离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却过着几乎最糟糕的的生活,看着别人的脸色活着。有些人热爱这里,想要改变这里,却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实现,也许到闭眼的那天都实现不了,即使身怀大志。
书里的每个人,因为某些原因来到非洲,成为日日相对的伙伴。四夕哥,主管财务,已婚,自学财务方面相关知识,凭借一台开机超慢,一个硬皮本和一只笔就开始了他的财会生涯。紫菱姐,法语专业,主管对外事务,能力超强。雨三爷,厨师,主管所有人的口粮。雨四爷,电脑天才,主要负责市场开发。老梁,非洲本地通,在里面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还有几个在里面打杂的老非。这些就是书里面出现的主要人物介绍。
个人觉得本书有个很好玩的地方,先不揭露,希望想读这本书的人,能够发现这个彩蛋。

  《非洲归来 不必远方》读后感(八):换个视角看非洲

非洲,是一个对于我们很陌生的大陆。那个来自远古的大陆,透着几许神秘,相较于其他的文化,无限接近于原始。作者笔下的非洲之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不在饮食起居上的差异,更是一场灵魂的放逐。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游记不局限于吃喝玩乐景点推荐,更是在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现本写在非洲文化、习俗等。亲身经历为主的记述,让我们看到了发生在来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中的世间百态,更是深度挖掘远走他乡只身来非洲的故事。
非洲一年,走过许多地方,见过很多人和事,作者说:我的心灵似乎在那短短的一年里流浪了几十年,我不知道应该快乐还是悲伤,见过许多的结果往往是冷漠与苍老。不知道为什么,人很容易在遥远的他乡找到心灵皈依的寓居之所。
作者黄河清,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并没有按部就班选择职业,而是执意前往非洲。这样的人常常会有比较奇特的想法,比如“清华北大“在作者戏谑的调侃下摇身一变成了蓝旗营男子职业技术学园和中关村女子文艺学校。
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在生活得并不容易的地方,我们更加看得见生命的热烈。这是一片的遥远的国度,书中的男女来自全国的不同地方,但在非洲情同兄弟姐妹,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作者力图让我们看清非洲生活的真实样子。某些非洲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困苦中不懈挣扎,直击灵魂深处。
作者亲历中西非地区,在非洲混乱的地方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世界。草原、沙漠,自然景观已经赋予了非洲太多的标签,还有巫术和原始部落,为非洲又增神秘感。但在现代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实在太快,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压迫和企业对员工的压榨,资本社会在僻远的非洲只会更加面目可憎。
当新旧时代不断进行交替和冲击,争端发生就此发生。进步是需要代价的,会有无数的流血和牺牲,时代的车轮隆隆碾过,留下了无数人的残骸。这本书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也渗透着作者的三观,毕竟故事的叙述在不同的人眼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面貌,本书作者的见解带给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