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2017-12-02 21: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10篇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是一本由麦克•克罗格鲁斯 (Mikael Krogerus) / 罗曼•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一):所谓解决问题,还是要努力劳动

无意中见到这本书,在坐高铁的来回途中读完了。读书感受分为几个阶段:失望——不错——有意思——打算找几个最感兴趣的模型进行验证。
失望是因为简单,特别是第一第二个,关于时间管理和SWOT分析,耳熟能详。只是,细想一下,对这些理论,也仅限于知道而已,并没有真的用这些理论来解决问题。
不错是因为,突然间发现,实际上再难的问题都有解,而且解决的方式都很简单。之所以我们觉得难,可能,我们过多地沉浸在一种难的情绪里,或者畏惧,或者打心眼里不愿意面对。所以,如果能抛开因为问题而产生的种种情绪,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这本书里提供的思考模型是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有意思是因为,花多少钱送礼,还有你的穿衣风格,音乐品味都可以用若干模型解决,有点冷幽默
哈哈!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二):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让任何人不再难下决定

       每一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下决定的时刻,从中午吃什么,该购买哪件商品,到如何解决与一个同事的纠纷,更大的问题包括:我该如何激励我的团队?我该如何工作更有效率?我想要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有时候问题多得甚至会让我们深陷混乱的局面而无法脱身,做出决定本身已是难事,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定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必须想办法理清头绪,或至少以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找到出路,走出困境,取得进步。这里,要向大家推荐的正是一种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模型思维。
    模型作为设计范畴的一个常用的专用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而“模型思维”听起来就有些费解了。这并不奇怪,因为长久以来模型只是作为设计的表现形式而广泛使用。设计师做完设计后,请模型师做个外观模型,其目的是为了给那些看不懂图纸,缺乏想象力的业主们观赏判断之用,这是模型作为商用手段发挥的作用。这使模型的功能过分狭义化了,其实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模型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有形的思维形式,即“模型思维”。
    通过建立模型,我们可以尽量简化问题的复杂化,让抽象思维变得具体与实在,从而让我们聚焦于真正重要的部分,做出最符合现状的决定。比如说,橡皮筋模型,它用于解决我们面临的两难困境;个人表现模型,用以检测是否应该更换工作;黑天鹅模型,告诉我们经验不能保证是智慧的选择;结果最适化模型,保证我们的项目趋于完美;艾森豪威尔矩阵,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现实世界日益混淆的今天,思考模型提供了观看、了解以及组织这个世界的崭新方法。当然,试图采用其中一个模型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可行的,就像是一句谚语说的那样:“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是一颗钉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方法。对于个人或者团队来说,越多了解不同的模型,将之根植于你的大脑中,并能应景运用,就越能轻松自如地做出最适当的决定。
    也许,你会说:“谁会去翻阅浩瀚如海的大部头图书,找出所有的模型呢?这可是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别担心,已经有人替我们将这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这本小书整理和收集了51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型,配以简单明了的图示,让你一目了然,即学即用,你要做的就是拿起它,好好享受这些模型释放出的不可思议的能量。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三):非常好书

这本《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是@秋叶语录 推荐给我的,他擅长发现冷门好书,而我坐享其成。这书我读了两遍,做了很多标记,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用于今天的课程,而有些学员是我的粉丝,所以之前没推荐,避免剧透,影响课程效果。书简洁、实用、富有启迪,不仅是我的菜,更是佳肴。
昨晚在从深圳到上海的飞机上,读第二遍,而且不是结束,还会再反复读,直至更好地吸收。
这本书重在解决问题,好在实用,好在简单,简单不等于不好,简单其实相比复杂更有力量,因为门槛低,易理解。我之所以用里面的一些内容做课程素材,也是因为这个,现场效果表明,这些素材都不错。当然,下次会换,所以不会一直藏着掖着这本书——我不喜欢重复,我愿意探索更多。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四):更简单地生活

略读了一遍,小结一下:
本书目从四方面进行阐述,认识自己进而改变自己,认识他人或外界环境,然后去改变世界。
内容大多是一些自然规律或务实流程的简化,学习的结果,我想是可能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了更多的依赖直觉,而不犹豫,更加快速。
依此,所以,我的下一步应该是拆解每一个模型,先归类,后联系实践,设法内化吧。
如果发现对象是一个复杂体,最好的办法是将他细分,具体化。如P136,市场缺口模型,就是三维细分竞品市场定位,寻找利基(小众)市场。其实,分类也就是把事物简单化,化繁为简。常规办法呀!哈
P142,让团队成员接受新观点,用六顶思考帽分析,唯有参与才能认同。
P146,结果最适化模型,把任务分三个回路去完成,提高完成率和成就感。看书做事都可以这样,不要指望一次就可以把什么做好。这应该是由心理学的特点决定的。员工无动力,因目标不明确,也是这个原因吧。所以,要求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来说,给一个可执行的明确指示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应当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定位,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是最好的。雷同的东西是最不值钱的,随时可以替代的。可随意复制的东西是最没有价值的。如,每件商品生产前一定要分析其市场定位,要有存在价值,不是每个备胎都被挂在车架上的。像拼图的每一个小块?人身上的器管,可是相对论也有找破的时候,阑尾不是说多余的吗?哈
打造团队的主体是人,能动的有意识的人,不是流水线的机器。所以,要考虑人的特性,有参与感认人认同命令,分段完成,让人有成就感。都是这个原因吧。有人参与的活动,就要考虑主体的特性哦。认同还要有动力。
P96,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双重回路模型。自我反省和从中学习。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读后感(五):启发心智的小人书

基本上是一本快餐书吧,东西太杂,模型也没有深度的分析或者例子,有意思的就是偶尔的几句名言以及挺漂亮的的土化,也许适合小学生集体翻阅。看完之后想想,应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本启蒙书,之后每一个感兴趣的模型自己再下功夫学习和实践才是真正的做了功课
一个问题,书中可能情境,让人无从抉择
一个模型,书中解决思维,祝你认清现实
分析就是一个信息有用化的转化过程
模型是一种方法,它不会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它会提供一种结构,使我们最快的理解最重要的东西或得到我们最想要的。因此也要明白它们有一个适用的范围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积极思考可以得到什么?而它们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界定我们该思考什么或是怎么思考。
模型的功能在画图的时候最有效,使用视觉工具进行辅助会使得你的沟通更加有效。
在一个日益混沌、混乱的世界里,这些早期的模型有助于我们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务上,并相信眼中所见。正如即使医疗界出现最新的发明,医生还是要依赖于最基本的诊断工具:听诊和检验病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