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蜥蜴脑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05 21: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蜥蜴脑法则》是一本由(美)吉姆•柯明斯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一):蜥蜴脑法则--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说服他人不再是难事

  必须承认,当前市面上流行的许多讲述说服他人技巧的书籍,虽然不乏新颖的观点作为支撑其理论的依据,但像本书这样,提出一个突破性的观点,试图通过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分析,了解到并给予受众想要的资讯,从而达到轻松说服他人的目的指导书,则让我不由得眼前一亮:作者引用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提出--每个人作出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简称“蜥蜴脑法则”。而且蜥蜴脑能量极大,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控制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包括那些事关生死的重要行为。因此,了解“蜥蜴脑”的运转模式,就能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细细想来,这一观点并非凭空捏造。“蜥蜴脑”是指一些关于基本概念的快速思考判断反应,其迅速程度甚至远超出人们自己的意料,部分巧合之下,还可能会被划入近似于第六感的范畴--但那只是因为,人们在自己尚未意识到的瞬间获得的感觉倾向,都会促使“蜥蜴脑”决定事态的趋势走向,并与最初的感觉无限接近,这种自动式思维系统“在意识到优选策略之前就已经在进行优选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在经常面临信息过载的现实世界里,能够同时顾及更多层面、又能快速专注地处理得好眼前事物的人总是更受欢迎的,而能将无意识行为(即“蜥蜴脑行为”)更好的保持在这一水准的人,无疑更容易获得成功--众所周知,走向商务成功人士之路的最好方式之一,就包括从思想上到服务上,都更接近他们的模式和需要。那么,一旦有机会也处于公司决策者的地位时,你已经受过良好训练的“蜥蜴脑”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作者是在鼓励我们由着性子“跟着感觉走”,因为“蜥蜴脑”虽然不是“完全不思考”的代名词,但经“蜥蜴脑”处理的问题,都并非是需要通过高级思考才能让身体意识到应当如何去解决的:就算暂时还处在只能听着老板鼓励你“要做个好员工”的阶段,你的“蜥蜴脑”如果足够活跃,也一定会瞬间燃起满满的干劲,鼓励你迅速的“去做事”,表明你听懂了老板的期许,而并不用调动你意识最深处全部的智慧,由着你站在原地慢条斯理的列出够写一本书的行动大纲,去指引自己如何当好一个员工。所以,为了进一步说服他人,还需要通过感觉的联想设定、选择更好的代理形象、适度的给出资讯不让对方感到你的过度热情是在羞辱他的智商最终丧失掉说服力等方式,最终凭借巧妙的语言修辞、适当的即时奖赏,达到即使自己给出的咨询不能改变对方的态度也能使对方的行为符合你的预期的效果。

  了解我“(蜥蜴)脑”,以及人之脑;改我“拗”,以及(他)人之拗。自此开始。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二):说服别人的强大法则

  近几年不是很喜欢看讲法则或者方法论的工具书,可能之前看了太多这类的书而并无太多收获的缘故。但是看了这本<<蜥蜴脑法则>>却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广告策划的资深人士,这着实令我好奇。我很想知道广告策划怎么和人类的思维法则联系在一起的。开篇作者并没有赘述太多的背景,而是直接点题提出了人类自动式思维模式的概念。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人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对人的行为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也是令我一直看下去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然后,这本书逐层递进的对蜥蜴脑法则的概念和规律进行了循序渐进地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例子、比喻和名人事迹等使整个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和立体,使读者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和方便。这与其他的一些同类型的书籍教科书式的讲道理的叙述方式大大不同。同时,这也是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最后,我想说说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教人们说服别人的书籍的论点。这本书点出了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思维误区:想要说服别人要从对方的态度着手。作者通过自身的工作行业的具体例子告诉读者,实际上,想要说服别人要从行为出发。从行为出发才是从根本上说服别人的最佳方法。了解到这一论点,我们会豁然开朗的发现,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对某件事的态度和行为存在的关联不大。我们不喜欢某件事,但是往往会因为一些我们认为的应该或者迫于某些压力最终还是实施了这一行为。这一点是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令我觉得最茅塞顿开的论点。

  另外,这本书强调了自动式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一点。因为自动式意识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而且还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没办法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通过理性来控制和调整,所以我们无论是对自身行为还是对他人行为的发生过程中都要注意自动式思维模式的运转并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巧妙的利用这一点,从而帮助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蜥蜴脑法则不仅可以用于商业谈判和工作中,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见掌握这一法则的合理应用对于我们是有多大的好处。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三):快速说服别人的秘密法则

  我们一直深信一个道理,那就是真正的说服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销售个性”比如说品牌的外观、感觉和风格,品牌的实际行为。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品牌所表现出来所传达出来的东西。但是我们在试图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意图或者我们在极力去跟别人证明这一个观点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知道该怎么说,并且也是忙让无措的。只能就眼睁睁的看着一些明明很好的创意想法就这么被别人否决,而我们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呢?要会利用我们的大脑,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去抓住这个东西的吸引点,这样才能让好的想法得到实现和延续。

  你怎么去说服一个人相信你说的话、在某件事情上支持你?在说服这件事上你就要面临两大挑战:

  1、说服别人做他们本来不想做的事情。

  2、说服别人不做他们本来想做的事情。

  有时候阻止人们去做某件事去最有效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替代品。打个比方。你想让一个人不吃饼干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他极其想吃饼干的时候给他一个苹果,因为在很多的时候我们要用反射式有意识的思维去想问题。

  作者在书中一直提及并且宣扬的都是他所谓的“蜥蜴脑法则”而这一种理论的思维方式,这一种思维方式有一个自己的语法法则,那就是:

  1、心智显著性

  2、联想

  3、行为

  4、感觉

  5、他人的偏好

  你只有掌握了这个法则,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个蜥蜴的语言,这就是成功说服别人的关键之处。但是你要记住,我们不应该把他人的态度当成是我们说服的对象。你只是需要表明你的立场而不是改变。换句话说就是改变行为很简单改变态度就很麻烦。就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是由态度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的结果。

  问你个问题。在不对胡萝卜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怎么样让它变得更好吃?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因为我们的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实际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体验的期待。眼镜能看到什么东西,部分取决于我们想看到什么。没有哪种注视、哪种感觉不是带着期待的。不同的期待照样会带来不同的体验。

  当我们通过交流来说服他人时,如果能多一点艺术性,我们就更容易取得成功,这里面就包括沟通的艺术、推测的艺术、吸引的艺术。不管你的说辞是什么,你要是能赋予一点新奇感,就是让信息本身变得很有趣,受众也会跟着你推荐的话语行为及采取这些话语的人也同样好玩,你精心构思的信息是对受众的尊敬,让他们了解你想要表达什么之后能沉浸其中并且去享受乐趣,他们在这时候是很愿意听你想要说什么的。这样才能让我们去说服目标的行为多一份把握。

  在运用这些沟通的技巧的时候,记得始终都要用“蜥蜴”的语言。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四):了解内在的蜥蜴

  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新奇,读它的感觉好像读高考前做的阅读理解,很有科技前沿文章的味道。有些段落需要好好的咀嚼一番才能理会含义。开始,我颇费了些功夫来适应这本书的风格。随着对文章脉络的理解加深,我的阅读速度也有大幅的提升,越看越对味。

  本书的主旨开门见山:任何人,不论他想说服是自己的孩子,老板,伴侣还是客户,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本书中透露的说服力法则适用于所有你需要说服他人的场合。

  有这么神奇吗?

  我们先看看作者吉姆.柯明斯的背景——DDB芝加哥分公司的首席战略决策官和全球品牌规划总监,具体来说是为戴尔、百威之类的大客户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见到了各种失败的成功的广告案例,吉姆想知道决定一则广告成败的根本原因在哪。他从大脑和决策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研究,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

  本书阐释了多项新近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得益于这些最新发现,人类的决策机制已能得到更清晰的理解,作者将大脑革命的成果转化为实用说服术——这些实用技术能让任何人变得更有说服力。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自动式思维系统——无意识的思维方式

  反射式思维系统——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前者在生成印象,感觉,意愿和冲动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后者在未充分进化的行为和未熟练成为习惯的行为方面影响巨大,前者如计算微积分,节食后者如陌生的地方探路

  我们所有的决定都受到自动式思维系统的影响,它甚至成为唯一的主宰。而这起源于古老的大脑构造,这是一种人类与蜥蜴及其他一切脊椎动物共有的古老机制。基本功能是追寻快乐,避免痛苦。科学家将这种思维系统称为——内在的蜥蜴。

  因为自动化思维系统如同蜥蜴般行动敏捷,而且你无法赶走它。

  比如我们每天回家的路,不用想,我们也能找到家。比如迎面飞来一个足球,我们不用想也会自动的躲开或者捂住自己的头,这就是自动式思维系统在发挥作用。这个系统始终在运转,不论我们是否愿意。

  既然我们所做的决定深受内在的蜥蜴影响,那么很有必要学会蜥蜴的语言,了解其语法规则和风格,以达到成功说服别人的目的。

  除此,作者揭示了七则说服力秘籍

  例如从不要改变别人的愿望,当你告诉别人如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说服才有效果。关注感觉,增加艺术性等。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五):面临重大决策时的下意识反应

  作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也正是从这个问题中总结出了这本书——人是如何做决定的?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他发现两名行为经济学家提出的“蜥蜴脑”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人类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是最高级的动物,但事实上,在我们面临大多数决定的时候,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换句话说,人脑的决策过程,与蜥蜴脑的几乎一样。

  每个人都有一个蜥蜴脑,只不过我们没有掌握娴熟运用的技巧,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能力有待挖掘。蜥蜴脑极其聪明,运转极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轻松做出准确的判断。它不仅仅高效,而且不知疲倦,昼夜不停,无法阻挡。蜥蜴脑有的时候是一种下意识行为,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控制我们的大多数行为,包括那些事关生死的重要行为。

  人们都说,效率很重要,如果我们掌握了蜥蜴脑的技巧,跟对方的蜥蜴脑对话,那么他们就会被我们拉着走,并且还不会被发现。尤其是想要当领导的人,没有令人信服的领导能力,没人愿意追随你的,就算他们表面对你屈服,实际上内心也是瞧不起你,这样就会引起一个恶性循环,无论你说的是对是错,别人都不会用心倾听。这也是要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好好的原因,让他在一开始就对你存在一种尊敬感,对未来的沟通交流也很重要。

  也许我们现在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完全有令人信服的能力,但是当你真正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做得不足。甚至你并不知道这么做会让对方产生什么想法,很多事都不是表面上呈现的那么简单。

  人类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是有意识的,一种是无意识的。我们的所有决定都受到无意识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很多决定中,甚至是唯一的思维方式。这也就是蜥蜴脑的思维方式,可见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虽然介绍的理论都很重要,但是书的排版我并不是很喜欢,并且还有错别字。这类书看起来会非常无聊,所以有一个清晰的格式是十分重要的。比起要说服人,我个人感觉是要从外在做起,如果不让人对你“一见钟情”,过后将要费许多经历来弥补这些。并且在这途中还要注意,如果被对方发现你是有意或者刻意的去做一些事,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也是我在本书中学到的。

  所以,总体来讲,这本书在学术方面上很强,但是在语言组织与排版上有待加强。不过,对于日常生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六):【拾光书屋(书评)】商业广告心理学

  刚收到这本书时,我以为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结果打开一看发现是关于商业广告心理学的书籍。吉姆•柯明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DDB(恒美广告)首席战略官及全球品牌策划总监,美国西北大学大众传播学教授。他在DDB任职27年,其客户包括大众汽车、戴尔电脑、百威啤酒、威斯汀酒店集团等跨国巨头,在这27年当中,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如何做决定的?”本书就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结。

  和大部分商业营销术的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下面我就为大家揭开蜥蜴脑法则的神奇之处。

  从上面可以看到,作者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做过大量的调研,而且调研对象都是世界百强的跨国公司。众所周知,一个产品的销售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广告的效果,而能够捕捉顾客心理的广告往往能够事倍功半,让大家对你的产品或者公司过目不忘。作者就是从这个基础上思考为什么有的广告效果极佳,而有些广告反而适得其反。作者发现,广告效果好坏与人类心理有着极大的关系,虽然人类自诩为理性动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换句话说,人脑的决策过程,与蜥蜴脑的几乎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蜥蜴脑”。蜥蜴脑极其聪明,而且运转极快,能在极短时间内轻松做出准确判断。它不仅高效,而且不知疲倦,昼夜不停,无法阻挡。蜥蜴脑能量极大,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控制我们的绝大多数行为,包括那些事关生死的重要行为。所以,无论你是想说服某一个人——比如说你的配偶、孩子或者同事——做一件事,还是想说服成千上万人购买Apple Watch或百威啤酒,只要学会跟他的蜥蜴脑对话,效果就会事半功百倍!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商业营销的思路。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的情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偏好的影响。当你坐在剧院前排你第一个开始鼓掌时,其他不明就里的观众也会不假思索的鼓掌;当你第一个发言时,别人也会按照你的思路继续发展下去;当处于社交场合时大家都在讨论某一件事时,你的第一想法不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迎合大家。这就是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影响,那么这一心理在商业广告上能有什么应用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现象,苹果手机的盛行不就是这个心理在商业上的成功典例吗?改革开放时,有钱人兜里有钱后就开始追求物质享受,而苹果手机作为最好的手机之一自然被大家抢购,慢慢的身边用苹果手机的朋友多了,大家都形成了这样的意识,拥有苹果手机的朋友一般都有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者兜里有点钱,所以好面子的朋友也会强迫自己购买一个苹果手机,但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苹果手机有什么优点。你看,这不就是苹果手机公司不费一分一毫却形成了一个潜移默化地商业广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时尚潮流不就是贵族圈受身边人偏爱影响的例子吗?

  本以为心理学只能应用个人治疗心理疾病,谁知还能在商业上起到这么重要的作用,真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关键还是自己用心观察。这不仅在商业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最后友情提示,本书阅读难度偏中,非职场人员慎入,对于职场朋友相信会有很大收获。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七):你会说服他人吗?

  其实,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看工具类图书,书名中总是写着“法则”、“通向成功之路”、“七大技巧”等字眼,一眼望过去,总感觉书名中就透露着一股铜臭,买这类书的人都是急功近利、想快速发财致富的人。我更喜欢读小说、散文等,总觉得这才是文学,这才是读者应该读的书。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每一类图书的存在总是有价值的,地球上60亿人口的阅读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书店应该有各种类型的图书,我们也应该根据生活、职场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

  《蜥蜴脑法则》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吉姆·柯明斯,他是著名广告公司的首席策略决策官和全球品牌规划总监,是一名资深的说客。当时,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虽然我本人并不在广告行业从业,但是我特别喜欢看广告,尤其是大品牌的广告,优质的广告总能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让我们记住某个产品。比如:兰蔻立体塑颜系列请凯特·温斯莱特做的广告,那句经典的广告语:what makes woman beautiful,happyness,yes,and energy. 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念念不忘。每次想到凯特·温斯莱特,我总能想起兰蔻这个广告;再比如OPPO手机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极尽直白,但是又流传甚广。

  好了,言归正传,在《蜥蜴脑法则》这本书里面,作者首先向我们阐明了一个观点:“人类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是自动式思维系统,即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一种是反射式思维系统,即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所谓“蜥蜴脑”,实际就是代表“无意识的思维方式”。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相信,实际情况是:“我们所有的决定都受到自动式思维系统的影响,在很多决定中,自动式思维系统甚至是唯一的主宰。”比如:我估计很多的女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商场看上一个包或者一件衣服,或者想做一件事,但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我们试图动用“有意识的思维方式”来说服自己不买包、不买这件衣服、不做这件事。但是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种说服是无效的,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买下这个包,这件衣服。所以你看,日常生活中,“自动式思维系统在我们的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服自己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说服他人。

  作为一名资深的说客,作者在这本书里面有两个比较新颖的观点。

  第一,想要说服他人,以行为而非态度为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存在的误区是:说服他人就是要改变他人的态度。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广告行业以及生活中的例子,论证了这一思想误区,并向我们证明了:说服他人,改变他人的行为就可以了,至于态度,不会影响我们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仔细琢磨一下,我们对某件事的态度与我们的实际行为确实关联不大,比如:我们对加班的态度是不喜欢,但是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必须做出加班的行为。

  那我们如何在不改变他人态度的情况下改变他人的行为呢?作者告诉我们:“改变环境,行为会跟着变,行为变了,态度也会跟着变。”“环境的改变会使你期待的行为显得更自然、更正常、更不可避免。”

  第二,要学会从大处着想。

  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我们采取的策略往往就是: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做了,我就会满足你某个愿望。比如100块钱,一个玩具等等。但是作者提出:“不要许以小恩小惠,小小的恩惠无法令人热血沸腾。”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由于我们的“奖赏太小”,反而会影响到说服他人的效果。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一个观点:“满足人们的共同愿望,被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东西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说服他人时使用“蜥蜴”的语言,谈论他人想要的东西,关注他人的感觉等。如果你也想更有效的说服你的同事、领导、配偶、子女,那么,来读一读这本书吧,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八):轻松说服任何人的7个诀窍 |《蜥蜴脑法则》

  《蜥蜴脑法则》,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其实是一本关于如何说服他人的7个法则。

  关于如何说服有《影响力》、《助推》、《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快思考慢思考》。基本上都是基于卡尼曼的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并不都是理性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靠直觉而决策的”。

  曾经工作时关于用户需求的讨论,当时我作为一个学心理学的pm和另一个学经济学的pm在人的行为究竟是理性还是非理性上各自都很坚持。现在看来,也许是那个同事只学习到了传统的经济学。

  说回本书,作者是广告背景,因此举的很多例子都是广告。

  首先,作者给直觉和理性分别新起了名字,叫自动式思维系统和反射式思维系统。人在决策时更多受到自动式思维系统影响,这个蜥蜴也有,所以书叫做蜥蜴脑。

  人们为什么更容易受到自动式思维影响呢?因为自动式好处多多:

  1、有多重处理模式

  2、快速响应

  3、能力强大

  4、轻松

  5、无指向性但始终活跃

  6、关注眼前的事物

  7、能充实经长期训练后已极为熟悉的任务

  这些特性都远远优于反射式,因此这本书主要关注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对人进行说服。

  说服主要就做两件事情:

  1、说服别人做自己不想做的

  2、说服别人不做自己想做的。

  如何做到这两件事情呢?蜥蜴脑》主要讲了7个法则。

  1、使用蜥蜴脑特有的语言和语法

  语法规则是:mental availablility & associate

  mental availability很容易理解,就是人们更容易受到最容易想起来事情的影响。

  所以如果想有更多客户,品牌就应该多做市场广告让人们在需要时更容易想起来,比较适合多家同时竞争,市场上还没有一家为大的行业。如果想更受到老板认可,员工应该更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穿着更显眼一些。

  锚点也应用这一特点,如果砍价,就先用一个很低得价格,之后就可以以这个低价格为锚点对标砍价,收获会更多。

  通过环境的易得性,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比如想减肥就不要在周边放吃的。想健身就找一个近一点的健身房。

  associate,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事物时,你脑海中自动浮现的相关的事物。

  实际使用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不断重复,建立两种你想让人产生联想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2、蜥蜴脑更关注的是人们的:行为、感觉、他人的偏好。

  关于行为。

  因为内在蜥蜴更容易感受到外在的行为,而非内在的动机。这与之前的理情疗法略正好相反,理性情绪疗法的方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是受认知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影响的,因此改变人的行为和情绪要先改变人的认知。

  比如说改变婴儿不吃蔬菜,更好的方法是家长用吃来做示范,而不是说教。这时改变认知基本上无法操作。

  比如想让一个减肥的人坚持运动,那是拉着他每天一起做运动好呢?还是让他在认知上意识到不减肥的坏处,然后自己主动产生了持续的减肥行为呢?

  其实,我觉得可以都试试。

  互惠原则,这个之前很多书里也讲过,就是俗话说的“拿人手短”。给别人一些小小的帮助,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要求。

  关于情感。

  如何利用情感来激励人的行为呢?

  如果对这个事物喜欢,那么人们就会看到更多的优点。很多品牌请鹿晗做广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爱屋及乌以后,人们对其所代言的产品会更加喜欢。

  关于他人偏好。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从动物时就开始了,很多小孩也很喜欢模仿。因此在使用产品时,我们更喜欢挑选别人买得多的、别人评价好的。

  3、着重于改变人的行为而非态度。

  这样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改变人们的态度很难,因为confirmatory Bias。即人们倾向于注意能强化自己已有态度的信息,并用适合既有观念的方式解释信息。也就是人们很不客观,并不容易接受与自己偏好相悖的观念。

  而直接用行为来影响态度主要是来自认知失调和自我知觉理论。

  “认知失衡”就是如果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就会调整态度去适应行为。比如你总是没法早期,你会给自己像个理由“我就不是一个早起星球的人”。

  “自我知觉”比较恐怖,人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也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吗?no。因为行为的改变会让你有illusion你就是这样的人。

  基于以上原理,“获得承诺”(先让人在行动上承诺自己会做到某事)、“踏脚入门”(不管是否态度认同,先最简单的做起来再说)在改变人的行为时也会比较有效。比如敏捷中的承诺、以及很多项目中有仪式感的承诺环节,有利于项目的成功是因为“获得承诺”。对人提要求时,先提一个小要求,更容易同意的要求,因为踏脚入门,当他开始满足你的小要求时,他内心已经认为自己是愿意帮助你的了。

  3、不要改变人的愿望,而是通过与他人交谈了解别人的愿望并帮助实现

  不要为你的产品找用户,要为用户做产品。因为如果现有了产品,那有很大的问题是找不到现在就很理想的用户,他们或许对你的产品某些地方感兴趣,但对其他方面却有很多顾虑。这时候你或许说你可以去教育用户,但是,你真的想好了吗?教育用户就需要改变用户的态度。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而且很难预计投入产出的事情,就连打广告,你的转化率都会低很多很多。

  因此,更好的方法是你先挖掘出某类用户具体存在的需求,并且他们用现有方式和途径满足的不好,效率很低、成本很大,然后再去定位你的产品。

  回到书中介绍的,满足人的愿望最好能从大处着想,这样会让人觉得更有吸引力。其中根据《人类共同性》里列出了很多人类共有的愿望:

  被认为优于他人

  被认为身体和打扮都很有吸引力

  预测未来

  为未来做准备

  回报他人

  体会他人的感受

  拥有他人拥有的东西

  表达言语之外的意思

  时不时的误导他人(试图说谎)

  理解他人的行为

  当人们发生我们鼓励的行为时,人们更希望未来的好处能够更及时、更确定。但这里“确定性”,又与《Hooked》里变化的奖赏相反。Hooked里讲不确定的奖赏更容易刺激人们坚持某种行为。我的理解蜥蜴脑里说的确定性,是指人们希望结果确定能发生,比如轻断食肯定能减重。而Hooked里更多是说当已经在执行某个行为时,如果奖赏的值是不确定,会让人觉得更期待。

  4、要挖掘而不是听别人说的,别人说的有可能不是他自己真实想要的。

  需要有洞察力.而所谓洞察力,就是深入、透彻的理解。人的语言常常会掩盖真实的意图,因此与其去问,不如去自己发掘。

  发掘的方法类似数据分析,步骤如下:

  1)问发生了某种行为的人她怎么看自己的行为,怎么看与自己不同行为的人。

  2)观察不同类型用户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3)然后把分析出的动机作为假设,然后去测试是否这种动机对其他人也有效

  如果有效,则表示发掘成功,如果没有效果再循环此过程。

  5、更关注感觉,因为人的决定很多都是感性的。

  在影响人时可以使用更容易触动人的理由。比如让然戒烟的理由,“戒烟能远离癌症”显然没有“做个好父亲”更容易触动人,且是更即时的奖赏。

  因为感性的理由更即时、更确定、更是人们想要得到的。

  6、借助期待来提升实际体验。

  问:如何让胡萝卜在不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做的好吃?

  答:把它装到麦当劳的袋子里。

  首先理解两个名词:

  “自下而上的心智处理机制”,大脑会综合各种感官信息进行处理。

  “自上而下的心理处置机制”,期待和既有知识对认知的影响。

  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是收到上面这两个机制的影响的。也就是你对事物的感受的形成过程是很复杂的。

  7、在说服的过程中更加艺术。

  “沟通的艺术”

  只有当听者是在主动、参与性的倾听时,沟通效果才更好。

  能让听者自己悟道的道理,就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们,这样记忆才更深。

  也就是需要在沟通中,想尽方法是互动式的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九):控记不住寄几怎么办?首先,要知道是蜥蜴脑在控记你

  吉姆·柯明斯何许人也?封面也许能给你一些答案,但作者简介能给更多。。。

  吉姆·柯明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DDB(恒美广告)首席战略官及全球品牌策划总监,美国西北大学大众传播学教授。他在DDB任职27年,其客户包括大众汽车、戴尔电脑、百威啤酒、威斯汀酒店集团等跨国巨头,在这27年当中,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如何做决定的?”本书就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结。

  27年的从业经历,注定让这本书不再只是空洞地讲道理,说着让人昏昏欲睡的专业名词。《蜥蜴脑法则》里充满了实际范例,有趣又有料。如果你真的在认真读这篇文章,一定已经对书名副标题中的【轻松说服任何人的7个秘诀】感兴趣了,我们就直接开门见山吧!

  与自动式思维系统打交道的7个说服秘诀:

  1.说蜥蜴的语言。我们的无意识思维方式自有其交流方式,它的语言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风格。

  2.将行为而非态度作为说服目标。改变他人的行为比改变其感觉更容易。

  3.不要改变他人的愿望,帮他们实现。当你告诉别人如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时,说服才会有效果。

  4.不要询问,去发掘。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你可以找出他们想要什么。

  5.关注感觉。罗列事实无助于改变人们的感性决定。

  6.借助期待感来提升实际体验。人们对某种经历的期待能改变其实际体验。

  7.增加点艺术性。艺术能让无意识思维成为你的盟友

  乍一看有点儿抽象,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内在的蜥蜴”。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1)自动式思维系统——无意识的思维方式

  (2)反射式思维系统——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自动式思维系统被理查德·赛勒和卡斯·桑斯坦定义为“内在的蜥蜴”。

  内在的蜥蜴在生成印象、感觉、意愿和冲动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而反射式有意识思维系统会遵从自动式思维系统的建议,除非受到意外干扰。

  简单来说,无意识思维即内在的蜥蜴几乎左右着我们的全部行为。

  有意识思维对并未充分进化的行为和未熟练到成为习惯的行为有重要意义。

  而所谓的7个秘诀,不如说是我们内在的蜥蜴的7个弱点或特点。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习以为常,不以为弱的特点:

  最容易被大脑接受的就是最真实的(我们相信的是我们想要去相信的那一部分)

  内在的蜥蜴关注行为,忽略动机(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内在的蜥蜴容易被即刻、确定、和感性的奖赏打动(这也就是节食,减肥,或者长期有益活动很难坚持下来的原因)

  基于这几个特点,我们差不多可以开始理解文首提到的那7个秘诀了。

  我对第一点简单阐释一下,剩下的如果感兴趣还是要亲自读书。

  干货满满,保证不吃亏不上当。

  在蜥蜴的语言的基本语法中,提到了【心智显著性】这个名词。

  我们会下意识地以大脑回忆某样事物的难易程度(心智显著性)为标准来评价事物和人物。

  这么说吧,当我们走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想要买“梅子类果品零食”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会不会是溜溜梅?或是你平时十分耳熟能详的品牌?虽然溜溜梅的广告十分垃圾,十分烦人,但不可否认,它让我们记住了它。而“容易想起来”就更能影响我们的行为。

  容易想起来的东西总会更招人喜欢,更令人信服。容易理解就容易接受。

  7个tips绝不是独立的存在,一篇文章难以全部阐释,在应用时也灵活多变。

  我在很多平台中都分享了书中这段话:

  大量的实验都证明,重复出现的外在刺激能增加我们对这些刺激的喜爱和偏好。多份报告都指出,无论刺激物是废话、人类面孔、汉字还是其他视觉形象,这一方法都有效。重复呈现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声音、味觉、抽象观念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刺激物的好感。单纯的重复呈现甚至对非人类物种都有作用。

  是为了科学地鼓励大家勤快地出现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

  其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去说服,除非你是销售、保险等从业者。更多的时候,认识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控制自己。即使我们不需要释放劝说的技能,但认识到自己思维的误区和弱点,扬长避短,也是很666的事情。

  所以,控记寄几首先要意识到,控制我们的是蜥蜴脑带给我们的不好的定式思维,是那些习以为常的身体潜意识,懂得反抗蜥蜴脑,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将斗争坚持到底。

  《蜥蜴脑法则》读后感(十):前三章是精华,后七章是解释

  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说服的目标在于行为而非人的态度。这是全书的基石,随后的各章安排则都是以诱导行为为发展思路来安排的。

  这一个观点非常令人感叹,回想自身经验的确不得不认同说服的真正目标应该在于行为而非在于态度。

  第一章将说服的行为和大脑的思路重新解释了一遍,核心观点有如下内容:

  1。 决定不由理性决定,即使理性参与了决定也远不如无意识的思维影响的多。

  2。 说服的真实目的在于让受众者采取行动,而非改变他们的态度。

  第二章主要解释了人心智的部分,即从心智显著性(类似于对目标的熟悉程度)、联想两个方面来阐释促进行动的根源。

  1。 适当的在想要说服的观点下暴露,提高自身的心智显著性,或者说对于其熟悉度。

  2。 创造象征意义,对于想要达成的往积极的图腾去创造,反之亦然。

  3。 提高期待将能够带来更多地效果。

  4。 期待->联想->期待->行动->提升心智显著性->重复。

  第三章则进一步解释了说服的风格与其心理背景。

  1。 态度无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际行动展示一切远比态度重要,行动会解释态度,影响态度。而态度会通过改变来合理化行为。

  2。 获得情感的支持,情感的支持不仅仅会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快乐也能够创造积极的印象,将不确定的奖励变成即时确定的奖励。(在后面还会提到,感性会辅助理性,以便做出理性的抉择,而非理性的敌人。)

  3。 选择一个值得模仿的对象,群体。人会模仿他们理想中的群体。

  一个好的说服像一个笑话,一个好的说服要跟着人们的愿望走。这才是说服之道。

  .s. 说服不是说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