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华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法华经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8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华经的读后感10篇

  《法华经》是一本由王彬 译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534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华经》读后感(一):《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ṇḍ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妙法莲华经》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能量非常好,令人非常享受

  佛教中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法华经》)。

  印度的圣雄甘地认为《法华经》是一种内在生命里像宇宙般大力量的究极体现,是高奏宇宙最美音律的生命本身。

  《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妙法莲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在每一宗派里,人们总是执着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执着于某种形式,因而被误解之蛇所咬伤。每逢这种时候,就需要努力去革新这个宗派,纠正错误,宣传更贴近于真实教义的修行方法。第一批大乘经典想做的就是这个。为了帮助人们更贴近佛陀的原始教义,无常、无我、涅磐的观点以一种新的方式被提出来了,以帮助人们贴近原始佛教。但是,由于他们在原有的修行团体处难以获得听众,所以这些经典的作者常常使用过激的语言。比如,他们说声闻众修行,只为了脱离这个苦痛的世界,而不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他们不是真正的佛子。

  在《维摩诘经》中,对声闻众的抨击就像炮火一样无情。作为佛陀弟子中最有智慧的人、所有僧众的大师兄 舍利弗遭到了嘲笑,而后果是,整个僧团都丢了脸。这部经的主旨在于抨击这种传统,即佛教只是给出家人和那些弃世者所走的道路。《维摩诘经》面世时,大乘佛教还只是一种思想流派,还没有建立起修行团体。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大乘佛教徒们采取了一种好战的态度。直到公元二世纪时,《法华经》才为大乘佛教徒提供了一种建立真正修行团体的基础。

  在《法华经》里,舍利弗恢复了佛陀最钟爱的弟子的地位。他紧挨着佛陀坐着,得到了佛陀极大的关怀。佛陀告诉他,以前之所以未讲《法华经》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现在弟子们已修行得相当成熟了,可以准备接受最深的教法了。

  《法华经》的两个主要教义是:(1)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2)佛遍一切时、一切处。在此以前,修行者以为他们可以成为阿罗汉,实现涅磐,熄灭欲望烦恼之火,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成佛。他们以为当个阿罗汉就足够了,因为他们只想结束自己的痛苦。《法华经》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打消这种错误的见解,教导人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

  《法华经》的第二个主要教义是佛陀的生命不只限于八十岁寿命或者限于印度。你不能说佛陀诞生了或者圆寂了,他永远在这里。在《华严经》中,我们已经看到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他还是毗卢遮那。释迦牟尼是道的一种,而毗卢遮那则是道本身。

  《法华经》读后感(二):佛缘

  佛缘:

  高中开始到大学 与人疏离 花很多的时间在自我探索上 未看任何哲学宗教的书 困惑于“人生”“意义”“选择”“有为与无为”“表达”这样的字眼

  毕业后困惑于与你路过的每一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体系 想脱离外界对自身喜怒的影响 想脱离喧闹尘世 选一清静自在地 清醒而喜悦简单充实过一生

  因缘分接触所在城市自开的学佛班/聚会、体验大理鸡足山的般舟行法、《正见》一书,有感触但未深信 未精进演习佛法 将佛法看做是一门智慧

  --------------------------------------------------------------------------

  因感情困扰,8月15日有缘获朋友赠送《法华经》《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现世因果教育》DVD 等其他与佛法相关的资料,有另一友人赠送《地藏菩萨本愿经》手抄本,从DVD看起,后停滞转看《法华经》,并每日抄写《地藏菩萨本愿经》。并在过程中搜看了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的讲座视频和所拍电影。

  诚实地说我未全信佛的存在,目前我将之当为一切的规律而非真实存在的某现不可见世界的一尊尊真实的佛 读法华和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感觉大概接近在看神话 尝试透过这不满的有颜色的方便们理解其实质想表达的真谛(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北大讲座中所提)

  目前为止我更推从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所提供的方便门 但习读佛法的原经原文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我建议结合使用

  《法华经》是最重要最原本的经,我在看的过程中感到自己尚未到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阶段,显然要补充研习的内容还很多,但我对三乘归一完全认可 相信对走在佛学路的过程中的停滞在某个阶段的佛子来说此经非常重要 而我会接着把朋友赠送的另两本看完 随我自心 走下去看看会到哪里

  法华经后面出现的陀罗尼咒,不胜了解,当时会心一笑,想着佛法无法用语言表达开始用音律音声了(玩笑之话)

  另萌发一个心愿:我希望可以有人把目前我眼里的“神话”拍成电影 据幽默启发真义于一体,加入到蒋杨钦哲仁波切正在做的为弘扬佛法而开启的新时代方便门

  因我从认证读出来《法华经》的经文,到根据不同佛和菩萨的对话角色扮演换着声音诵读,并幻想普贤菩萨类似卡通人物表情般在悬在我身旁急着告诉我:“这个字读错了,读...”

  亦或当其他地方的百千万亿菩萨漫长赶到如来身旁闻法且好不容易到了还要围着如来慢慢绕上好多好多圈以表敬意,让佛和现场其他菩萨久久等待诙谐场面 :)

  总而之,我深信人应该有所信仰 尤其是目前我的祖国 《灵性科学》视频中提到2012末日后开启了追求灵性和精神的时代,我真心希望能为推动此事业敬一份力

  :同时推荐《穿越虫洞》视频 不是为了质疑佛法或任何宗教 应不断地去证悟 这都是 在路上

  《法华经》读后感(三):进入《法华经》的四种路径

  《法华经》是一部奇妙的经典。

  如果把佛法比喻为人类思想的王冠的话(别低头,王冠会掉),那么《法华经》可以说就是这顶王冠上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了(好俗的比喻⋯⋯)。

  这个说法,大概不会有太多的反对意见(除了南传佛教的忠实信徒,华严宗的信徒,倡导“不立文字”并且坚持“不立文字”的禅宗信徒,等等,等等⋯⋯⋯)。

  不过,不管反对意见具体是什么,说《法华经》的地位尊崇是无可否认的。

  天台宗的主要教义即根据《法华经》得以建立。

  但是《法华经》并不容易读,更不容易读懂。

  尤其是今天,《法华经》虽然仍然被推崇,但是读的人不多,注解的人更少,修学的人绝无。

  为什么呢?因为《法华经》好像是不讲道理(并非贬义,而是就“不讲道理”的本意来使用)的。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如果说《法华经》曾经因为其浓厚的宗教色彩而被修行者推崇的话,那么今天《法华经》则似乎因为其浓厚的宗教色彩而被一般读者(也就是对佛教感兴趣的读者)所忽略。

  相比较起来,《金刚经》、《楞严经》、《维摩诘经》等则不同。

  《金刚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读起来,一个字:爽。即便是说理的地方,也是很干脆的,比如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读起来很爽是不是?即便是有一点绕的地方,也是绕得那么直接,比如说:“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这样的词句饶舌音乐应该会喜欢

  《楞严经》则不同,是展开来讲道理的,不但讲道理,而且很爱讲道理,像写论文一样,一层层剖析,慢慢引导得出结论,读起来,一个字:涩。但是这个涩是很有味道的,有回甘的,最有名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理论推演的繁复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与之相近的大概就是胡塞尔的哲学论著了。

  《维摩诘经》又不同,其中人物形象丰富立体,故事情节曲折跌宕,最适合于以舞台剧形式来表现。比如说:傲娇的维摩诘居士、淡定的文殊菩萨、郁闷的舍利弗⋯⋯而其中的哲思也很有意趣,比如说:“心净土净”、“不二法门”等等。读起来,一个字:玄。既有故事,又有人物,又有哲思,所以很得人喜欢。

  因此,以上几部经典,如《金刚经》的“爽”、《楞严经》的“涩”、《维摩诘经》的“玄”,都是各自能够吸引人的特质。

  而《法华经》的特质是什么呢?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妙。

  “妙”本来是好的,可是,《法华经》真的是很“妙”、甚至是太“妙”了⋯⋯

  所以,有时候读者读起来,就有些“不妙”。

  当然,真正能够契入《法华经》的境界,就可以理解《法华经》的“妙”处。比如说,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就亲证“法华三昧”,见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也就是说,智者大师坐上时空穿梭机去到了释迦牟尼佛灵山说法的现场(怒赞!),所以有了这样的证悟之后,智者大师对于《法华经》的把握就和一般人不是同一个量级的了,所以有“九旬谈妙”的说法,也就是智者大师在讲解《法华经》时,单单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三个月、三个月⋯

  不过,这毕竟不是一般人的境界。

  有一种说法:“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话糙理不糙。虽然开悟也就等于成佛,成佛同样需要开悟,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开悟有可能还是一件可能追求的事情,而成佛则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对于现代人来说,资源有限,要集中于优先的目标。不但要看值不值得,更要看可不可能。所以开悟既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呢?唔,大概悟了就知道了吧⋯⋯),也似乎是可能的,而成佛虽然好像是值得的,但是是不大可能的,不是一般的不可能,是很大可能的不可能。

  而《法华经》主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成佛。

  所以,对于《法华经》,现代读者最为正确的姿态就是:敬——而远之。

  况且,只要打开《法华经》来浏览过,很难得出什么有益的结论来。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干货不多”。

  在《序品》中,佛陀华丽丽地出场:“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天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然后,佛却住于三昧之中,身心不动。于是弥勒菩萨就向文殊菩萨请教,文殊菩萨根据过去诸佛时代的经验判断道:“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序品》如此做足铺垫,然而《方便品》中佛从三昧安详而起,却对舍利弗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吧啦吧啦,最后却说:“止,舍利弗,不须复说。”然后舍利弗也吧啦吧啦地再请佛开示。佛又吧啦吧啦说了一番,最后还是:“止,止,不须复说。”舍利弗又吧啦吧啦地第三次请佛开示。佛还是制止道:“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最后拗不住舍利弗再三请法,佛陀这才说道:“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名的事情,就是所谓“五千声闻退席”。也就是佛刚准备进入正题,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所以,这也刚好证明了之前佛的“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是有道理的,即便对于已经证了果位的声闻众来说,《法华经》的境界仍然是很高、很高。所以,现代读者读不进去也就可以理解了。其实,每一个读不进去的人,都等于是退席的人,反过来说,坚持读了下来的人,就等于没有退席的人。

  只要没有退席,就会有好事发生。如果转发——哦不,是如果转为他人读诵或者解说——也会有好事发生呦。因为佛陀说:“此中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所以接下来,就是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授记,不但菩萨得授记,舍利弗声闻也得授记,不但已经证阿罗汉的无学人得授记,还在因地的阿难等学人也得授记,不但男众得授记,大爱道比丘尼等女众也得授记,不但善人得授记,提婆达多这样的恶人也得授记,乃至于:“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即已成佛道。”

  所以,整部《法华经》,有大量的篇幅是在授记,还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赞叹《法华经》的奇妙,以及大量的篇幅是宣说诵读、讲解、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无量。

  看起来,好像有一点点熟悉,有一点点⋯⋯传销的味道。

  所以,接受了理性主义思想洗涤打磨和拋光的现代人,读到这些恐怕会有一种直觉的警惕,然后,对于佛陀所说的,先持有保留的态度,接着再悄悄打一个折扣,接着再打一个折扣,然后,就好像没有那么“妙”了。

  所以,对于智者大师这样的证悟者来说,《法华经》满满的全是干货,所以讲了《法华玄义》,又讲了《法华文句》,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就不一样了。

  怎么样才能真正进入《法华经》呢?其实是可以有不同路径的。如果说《法华经》是一坐交叉小径的花园的话,那么至少有四条路径可以进入,而这些路径又可以彼此交叉。

  第一条路径,是文字的路径。也就是说,仅仅从文字上来赏析,《法华经》也可以说是美的,《法华经》的译者鸠摩罗什的文学水平可以说是历代佛经翻译者当中的佼佼者,而《法华经》又是他所翻译的经典当中重要的一部。而且《法华经》有一个特点就是偈颂运用特别多,在长行之后基本上都会有偈颂来复述,所以可以说构成了一种复调的美感。

  第二条路径,是叙事的路径。这是指《法华经》中运用的众多譬喻。佛经爱用譬喻,《法华经》这一点尤为突出,号称“法华七喻”,也就是有七个譬喻,包括: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衣珠喻、髻珠喻、医子喻。这些譬喻,令《法华经》的叙事更显灵动。所以,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说,《法华经》也可以说是很好的作品。

  第三条路径,是义理的路径。前两条路径,可以说一路上清溪逶迤、景致疏朗,而这条路径却有些幽深曲折,不太容易行走。比较好的指引当然首先是智者大师手绘的地图,也就是《法华玄义》,还有一份行走攻略,就是《法华文句》,然后是湛然大师按照智者大师的地图、攻略走了一遍之后记下来的风物志,也就是《法华玄义释签》和《法华文句记》。不过,这些也不容易读懂。所以,当代人又有对《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的重要章节的解读,也就是沈海燕的《法华玄义精读》和朱封鳌的《法华文句精读》,可能是最为容易进入的了。

  第四条路径,是修行的路径。这条路径几乎已经湮没,无路可通,但是有时候又可以找到一点踪迹。又据说,这条路径其实是从《法华经》这座花园的任何一个点通往其他的任何一个点,它有时候是两点之间最远的路,有时候又是同样两点之间最近的路。所以说:“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法华经》读后感(四):《妙法莲华经》十事奇特,为众经所无,推荐长期持诵

  《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抄写以及受持读诵妙法莲华经,今生以及将来可以获得世间乃至出世间的广大利益增福消业不可思议,所以,哪怕是没有出离心的,只是想将来升天享福和八万四千天女娱乐快乐的朋友也应该至少抄写读诵一遍。【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本经有十事奇特,为众经所无:

  1、化主不可思议:一般经典或佛陀自说,或四佛共说,而《法华》则是十方三世诸佛并会鹫山,不受时空拘碍,这是其他经典所没有的。 

  2、徒众不可思议:十方世界,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诸佛侍者遍满其中,又下方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从地踊出,遍满十方虚空,乃至沙竭龙宫不可思议大士云集灵鹫山,即使是鹿园禀道之众,鹄树闻经之宾,也没有如此的盛况。

  3、国土不可思议:佛陀欲容受分身诸佛,各变八方六万亿那由他国土,同为净土。乃至《如来神力品》云:“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说余经时,或有变土,或不变土,未有如斯庄严事。

  4、教门不可思议:如《华严》、《大般若》等,各十万偈,尚以为多;大通智胜佛说恒河沙偈,威音王佛说二十千万亿那由他偈,欲显其义广,此是教门不可思议。

  5、时节不可思议:日月灯明佛说此经六十小劫,妙光菩萨八十小劫,大通智胜佛八千劫,十六沙弥八万四千劫,佛陀说此经时,踊出大士,问讯之间,五十小劫,说经之时当不可思量。 

  6、神力不可思议:佛陀及十方分身共现七种神力,满百千岁,然后摄之,其余经典虽现神力,或但一佛,或但一时,未有如斯之事。

  7、利益不可思议:如《分别功德品》叙述闻经得十二种利益,始自无量恒河沙菩萨悟无生忍,终则八方世界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诸余经教悟道者未有如斯之例。 

  8、功德不可思议:如《随喜功德品》说,第五十人闻一偈,随喜转教,胜布施四百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一切乐具,及令得阿罗汉道。

  9、明乘权乘实不可思议:如三藏等教唯辨小乘,般若诸经但明大乘,未若《法华》说实归本,泯寂异途,开会一三,融释大小,使羊鹿无息驾之累,白牛有直进之功。

  10、身权身实不可思议:多宝踊现,示真常应灭;分身向集。并开近显远,囊括古今,使知长短无二,令菩提心力坚固猛利,念佛三昧倍复增益。

  简体拼音版本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读后感(五):孤独地狱

  ”……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

  这几句话构成了一篇伟大的小说。在一个幽冥王国,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以为只有自己存在,所以孤独的存在着,甚至孤独到,连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你想,在幽冥之中,如何看清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孤独地狱吧?突然,大光明遍照幽冥之国和每个众生,在那伟大的平等之光的照耀下,每个众生突然发现别人的存在,突然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独。在每个众生不仅看见自己也发现他人存在的这一瞬间,孤独地狱毁灭了,光明天国诞生。作为伟大小说,它言有尽意无穷,它让你读完不禁追问:那光明来自哪?那光明是什么?到哪里去寻找那光明?

  答案也许很难,也许很简单。如果天黑了,打开灯就是。如果你感觉孤独,打开你的心灯就是,让自性光明照亮孤独心狱。

  15.8.10

  《法华经》读后感(六):雾里看花《法华经》

  没细读《法华经》,印象是粗略的。它像一个精致的玉石把件,你可以赏玩,它的意境是对的,但没有多少佛教的义理。它适合于佛教的修行者,像我没有精研的,并不能完全进入其语义系统。雾里看花,不敢说懂了。佛祖在里面用了非常多的譬喻。可见说法是方便的,因人而异。近来感觉对古人的学问还是隔了一层。在内心,并没有入心。这是当下文化环境的影响。叶公好龙,正是为我而设。当我真正见到这个龙时,顿时失去了兴致,不能完全接受。现有的状态便是如此。我的内心如同一块白板,难以画上图案。佛学道义高深,义理丰沛,对自己无疑有好处。但接受起来难。我们毕竟受教育多了,做几十年来的加法,遽然去做减法,自然有很多难度。当我意识到内心的空白,未尝不是进步。游于艺,应是有用的对治之法。这几天看到了作家野夫的散文,写得不错,去订来瞧瞧。大陆作家似乎出色的不多,特别是现在,踏实一点的书更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法华经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