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0篇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辞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51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一):简单摘要

  没有仔仔细细得看完全书,有很多大章节个人感觉太过于啰嗦,陷入了一种为了圆满解释而圆满解释的境地,有点学究味。

  以下是简单摘要: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尊重真性情才会去适配社会,坦然去改变

  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不习惯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识附着在凡胎上的这个灵魂,一旦认识了,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译成:“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的确,一个人一旦认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了,如同有神守护一样,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

  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但金钱在抵抗灾难方面还有巨大的作用。 至于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金钱的作用就更为有限了。

  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终归要面对一种没有任何前途的苦难,那就是死亡,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确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认识到因缘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缘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烦琐复杂的戒律,借以把它的哲学观念转化为肉体本能。

  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仍然不知道疼。砍下来,只要不死,好了伤疤又忘疼。

  请不要责备“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没有这样的自卫本能,人如何还能正常地生活,世上还怎会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要解决个人生存的意义问题,就必须寻求个人与某种超越个人的整体之间的统一,寻求大我与小我、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论何种人生哲学都不能例外。区别只在于,那个用来赋予个人生存以一的整体是不同的。例如,它可以是自然(庄子,斯宾诺莎),社会(孔子,马克思),神(柏拉图,基督教)。如果不承认有这样的整体,就会走向悲观主义(佛教)。

  为什么活着?由于生命本身并无目的,这个问题必然会悄悄转化为另一个问题:怎样活着?我们为生命设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艺术、事业、爱情等等,实际上都只是我们用以度过无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则成了目的。

  除了生命本身是一种目的,某种期望也有一定概率的实现可能。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就像茫茫大海中一叶扁舟,其实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也许每个方向都到不了岸。此时寻找意义的过程就是说服自己沿着某个方向走下去,这个方向可能是独立思索的结果,或者是从大众的盲目前行。最后归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途中信念与准绳,帮助旅途本身成为较好实现的一部分。从概率角度看,这样人生实现过程意义和终极意义的概率都比较大。概率学本身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准绳的一种。如果这思路不对,那或许开始就是个错,这是神考虑的问题。 --这一段是自己的笔记。

  最明显的事实是:这条路通向死,因为人生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罢了。可是,死怎么能成为目标呢?为了使它成为目标,它必须不是死,而是一种更高的生。于是,死便被设想成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完满进入至善,由苦难进入极乐,等等。经过这样的解释,人生之路就有了一个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标,一个纯粹精神性质的目标。

  我们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个大花园呢?这是一座很大的花园,把它逛完刚好要用一生的时间,我们从生到死都在里面,每走一步都看见新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供我们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说目标,那么,可以说处处都是目标,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标。

  真正的悟者则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和睿智,使他身在红尘也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在命运问题上,人有多大自由?三种情况:一,因果关系之网上个人完全不可支配的那个部分,无自由可言,听天命;二,因果关系之网上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支配的部分,个人的努力也参与因果关系并使之发生某种改变,有一定自由,尽人力;三,对命运即一切已然和将然的事件的态度,有完全的自由。

  自我意识太强烈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克服对死的恐惧的,他只能努力使自己习惯于这种恐惧,即消除对恐惧的恐惧。

  在一个濒死者眼里,世界不再属于他,他人的生和死都与他无关。他站在自己的由生入死的出口上,那里只有他独自一人,别的濒死者也都在各自的出口上,并不和他同在。

  对死的思考推动人们走向宗教,而宗教的实际作用却是终止这种思考。

  如果这个在我生前死后始终存在着的灵魂,与此生此世的我没有意识上的连续性,它对我又有何意义?

  一切不朽都以个人放弃其具体的、个别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所谓不朽不过是我不复存在的同义语罢了。我要这样的不朽有何用?

  死的绝望,唯死能解除之。

  对死的思考尽管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其意义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第二,为现实中的死做好精神准备。第三,死总是自己的死,对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识到个人生存的不可替代,从而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向死而在”,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相信,使我能够忍受生命的终结的东西不是他人对我的爱和关怀,而是我对他人的爱和关怀。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来说,自己即将不存在,已不值得关心,唯一的寄托是自己所爱的并且将继续活下去的人。

  一个人在大限面前很可能会获得一种不同的眼光,比平常更真实也更超脱。当然,前提是他没有被死亡彻底击败,仍能进行活泼的思考。

  这是一个荒谬的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它为自身的无意义而苦闷。人就是它的苦闷的产物。

  柏拉图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他推测,灵魂必定曾经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生活过,见识过完美无缺的美和善,所以,当它投胎到肉体中以后,现实世界里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东西会使它朦胧地回忆起那个理想世界,这既使它激动和快乐,又使它不满足而向往完善的美和善。他还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灵魂和肉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肉体会死亡,而灵魂是不朽的。

  一个人唯有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才是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灵魂与信仰于目标而言是终极,值得向往,于过程而言是自证,值得依靠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二):从喜欢平淡

  周国平的书算是我人生观念的启蒙之作了

  我的大部分认识是在他的作品中构筑的

  从第一本《人与永恒》到《守望的距离》到《妞妞》到《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到《忧伤情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妞妞》是我至今我最喜爱也最感悟至深的

  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容易别情绪左右行为,情绪失常反复

  在阅读《妞妞》的时候我哭过不知道多少次,泪水不知道打湿了多少页

  读到动情时,合上书本,细化着妞妞的痛苦,如何着自己的经历,泪水尽情的散落,那感觉,虽然悲痛,但却舒服

  也许是觉得自己与妞妞相似,又或者是性格上的悲观主义让我惺惺相惜

  妞妞用最真实的感情面对最残酷的宿命

  也成了我至今依然素我的偏执

  我非常喜欢他的句子

  但是不得不说是否我认识不足还是其他原因读到后面渐渐感觉有些空洞

  于是从喜爱渐渐的到平淡了

  他教会了我善良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三):和周老——高人的对话

  开篇高度:真性情才是人生目标,颇得屌丝心声,想抬头潇洒一下,却想起老婆孩子,思来,有物质底线才能真性情。1,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为前提——现在市场伦理已经把圣贤价值观颠覆了,我看,能不断地挑战自己,让自己意志、知识及人格强大作为自己爱好之一到是个取巧的选择。2,成功是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做好——自己强大了,物质,性情双丰收。3,愉快的做事情,周老论述的我也不敢苟同,自律方可长效,以自律为快乐。4,义与利的解释很好,义是奉献,是伦理;利是占有,是功利。情是审美的人生态度,很好的解释。5,活得简单才能活的自由,同意。但,要是有人以活的复杂为乐又怎样解释?我看,顶好是在复杂中寻找快乐。6,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我看,人生是过程,你我是过客。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丰满自己的认知,不枉来一回。7,失去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我说,失去是必然的,得到是暂时的。8,守财奴的快乐是财产所有权,说的真好,想来中国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守财奴。9,满足无聊的循环交替思想是叔本华的,周老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能做到当然不凡,看他也是精神胜利法,周老也做不到。10,一个人的童年,最好在乡村度过,不尽然,人生经历即可。。先写这么多,我打游戏怡情去哈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四):浮躁中寻找片刻的安静

  读者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得到片刻的安静,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一切看起来都有点小小的瑕疵。当我的心灵开始显得疲惫的时候,在这里,总有那么一两句话,使我感悟一些人生的哲理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好吧,我认为生活就要活得有真性情,不要在意太多,在平凡中寻求最真实的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的地方。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说的多么有哲理,喜欢这样淡淡的句子,平淡的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在乡村中,时间保持 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发自内心的被触动了一下,生活在大都市,生活在城市,你那还有岁月和光阴,完全把自己束缚在日历和数字当中去了。

  还有很多,当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内心真的被深深的触动了。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五):可当辞典使用

  这本书不错,言辞当中不断的表现出作者不断强调的真性情,真兴趣。很多事情大家都在经历,都会用自己的感触去骗自己,或者说用习惯的方法去处理,没有经常的思考,而善于和自己相处,面对自己内心的周国平,人生这方面想的就很多,并以此为乐。

  看了书以后,按照作者的说法,我的确还没拥有自我。因其一,我还没有自己的真兴趣,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内心感到充实和愉悦的事业。其二,我还没有真信念,不能坚持自己精神上的坐标轴,依然是那么的随波逐流。我需要追求一个自我。我并不落后,至少我还能认为我没有自我,按照这两条标准,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态度,我身边没有自我的人太多了,或许,在我看来。

  为了逃避没有自我的这个现实,我们不断的用事务和消遣来遮掩,谁知道我现在写这个评论是不是也在以消遣来逃避呢?

  这本书适合于经常阅读,反复阅读,一次不用读多,偶尔拿出来翻一番,提醒下自己。作者也说了,这既是辞典,又是文摘。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六):人生思考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主要内容:我们随意的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情,例如哲学。当作者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围绕人生这一主题,以语丝形式,选收作者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发类编排。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卓见。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周国平的书很值得看的,特别是女生应该多看一点。他对情感的态度和他的情感哲学一直是被很多人推崇,《人生哲思录》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书中的内容很多都写得很现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做人做事的方式,没事了认真的看看会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让你的思想更加深邃,让你看问题的方式更加理智。仿佛在与一个有思想的大师在进行心灵的交流。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七):苦难的幸福

  我一直不相信有所谓的命运,一直不相信什么命中注定,在我的眼中,那些总是慨叹命运不公的人,实在是有着让人痛恨的嘴脸。请原谅我在这里用了如此偏激的语句,只是我一直都看不起那些不肯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的懦夫,命运不公只是他们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出的托词罢了,为的是掩饰他们心中的不安,消除一切罪恶感。一句“命运的安排”似乎就能够为自己可悲的人生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却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被命运安排,其实是因为自己对于顺利的窃喜和对于苦难的逃避。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境,如果因为一时的迷惘便放弃努力,只能说这样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懦夫,他得不到我的一丝同情;如果受到打击,却依然能够凭着自己的勇气和韧性站起来,继续朝前走,即使未能获得成功,仍会得到我的尊敬,至少这样的人有着不屈的灵魂,而且这样的人,往往会收获意外的成功。

  我一直很欣赏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那样的气魄,那是一种伟岸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存在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人生一帆风顺,是不是会幸福得多。当然,这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我们在祝福别人的时候也总是喜欢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之类的话,可如果真的让我拥有这样的人生,我想大概我会疯掉吧。没有遇到挫折的人生如何称其为人生?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如何享受幸福?遇到大不幸的人应该更容易获得幸福吧。经历过人生悲喜的人往往会说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失去亲人的人往往会说有亲人陪伴就是幸福,身体遭受巨大伤痛的人往往会说健康就是幸福,受到过生命威胁的人往往会说能够活着就是幸福。。。。。。如果真如他们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数不尽的幸福,只是我们的感觉不够灵敏,还感受不到。于是,世界上就多了那么多抱怨,多了那么多遗憾。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而达到这样境界的人也大多是用其一生去参悟这样的道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对于那样的认识尽管有着无限的信任与推崇,却也如一般人一样未能完全领会。我珍惜那样简单的幸福,并且深深体会到那种简单所带来的快乐,这大概是我比一般的年轻人优越的地方。但是我又不甘于这样简单的幸福,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多的幸福,尽管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我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也有着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也的确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或者说是正处于跌到、迷失、苦痛之中,一如每一个“少年的维特”。

  我向往一种更精彩的人生,但我并不反对遇到苦难和挫折,毕竟“人生中所有的苦难挫折,都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明末的大才子袁中郎谈到人生真乐有五:“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皓魄入帐,花影流衣,二快活也。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今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子将至,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产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产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前四种快活气象不凡,已非常人所能及,然而最妙的却在于在享尽人生快乐之后,一败涂地,沦为乞丐,又是一种快乐!我尚未达到如此境界,自知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迎接如此的大起大落,但我却认同他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引自周国平《人生贵在行胸臆》)

  三毛说,“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往往因为过分执著,拼命追求,而得不到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而永远不能超脱。”我甘愿做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也乐于享受那种 “不能轻视的哀伤”,我相信那份哀伤的价值在于,使我人生中的快乐更加快乐,当然,幸福也就更加饱满。为此,我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人生是我的人生,所谓的命运亦是我的命运,我必须对它负责。倘若我如某些人一般将自己交给命运,任由命运翻云覆雨,最终被命运玩弄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然后不得不慨叹,我输给了命运,那样我会瞧不起我自己。因为我亲手丢掉了我的自尊,卖掉了我的信仰,也葬送了我的幸福。

  生命的伟大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有气魄。倘若真有命运,这其中定包括征服命运带来的苦难,享受其后带来的幸福。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八):为周国平老师一辩

  坦白的说这本书我没读过,但周先生的书的好处就在于你即便没读过,大概也知道写的是啥,无非是你在《读者》上能够见到的哲学小品人生美文,不会遭遇太大的窘境。之所以标记这本书,是为了写个书评为近来遭遇口水仗的周先生一辩。(豆瓣搜周国平,第一本就是这个)

  周国平老师最近因为关于女性的言论被众人口诛笔伐,作为周国平老师的多年资深脑残黑,在这个问题上却想为他说两句:

  周国平在微博上发言:“男人有一千个野心,自以为负有高于自然的许多复杂使命。女人只有一个野心,骨子里总把爱和生儿育女视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个女人,只要她遵循自己的天性,那么不论她在痴情地恋爱、在愉快地操持家务、在全神贯注地哺育婴儿,都无往而不美。”——引发众怒,随后删掉微博,但风声并未平息,各路人士纷纷发声,有人把两年前周给邓正来写的那篇主题是自吹自擂的悼文翻出来(当年那篇悼文也的确把我恶心坏了)。

  但讨伐周国平的人们好像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周是1945年生人,今年70岁了——“各路人士与古稀老人激辩女权主义”——这个画面怎么想象都充满了荒诞之感。

  而时间往前推三十年,那时的周正值不惑,而中国也刚刚过去那个劳动人民最光荣女人能顶半边天把女人当男人使的革命岁月,社会开始关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而周国平的很多文章,都在歌颂女性之美——那个年月,周其实是女权主义的旗手。

  只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物质层面得到了满足之后,女权主义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周把那个年月的文章又扯吧扯吧发出来,他以为女性们会像三十年前那样感激他理解她们的美,他忘了周国平已经七十岁了,而网络上骂他的人们,也忘了周国平已经七十岁了。

  对待一个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老头,悲悯的目光比刻薄的言语,可能更合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