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闹了,费曼先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闹了,费曼先生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1 20: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闹了,费曼先生的读后感10篇

  《别闹了,费曼先生》是一本由〔美〕费曼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元,页数:44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一):好玩就够了

  费曼的一生简单率性,活得蛮不在乎,像个老顽童。他不在乎名,抱怨诺贝尔奖是个大祸害,害他忍受了不少麻烦事;不在乎利,即使芝加哥以原来薪水的三到四倍聘请他,也断然拒绝,留在加州理工,以当个教书匠为乐。

  他最大的乐趣是研究物理,从理性思考获得幸福满足感。一切都随兴所至,不去想研究者这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全凭这有没有趣,好不好玩,于他而言,物理是其乐无穷的游戏。

  生物、绘画、敲鼓、开锁没有什么他是玩不转的。

  “事实上,这可以作为我一生中的写照:我永远会一脚踏进某件事情中,看看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跟着生物专业上课写论文做实验来,也不比生物本专业的差,业余画手的他还能开个人画展,打鼓给芭蕾舞作曲伴奏,还能在巴西获得嘉年华最佳乐队。一不小心开锁开出了名气,甚至调皮地搞出原子弹机密泄露的乌龙案来。

  为什么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大牛在其他领域也能如鱼得水

  因为有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什么都想一探究竟,因为有股爱钻研不服输的劲儿,因为他还是个不走寻常路有点小叛逆的小孩儿,对别人未必在意的事穷追不舍,对已经显而易见的事实,仍要亲自验证一番。

  因为他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紧张高压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中,还能把开密码锁作为自己的娱乐消遣活动,放松心情

  天才费曼也要平日里下功夫才能坦然自若神地和别人吹牛逼。别人都以为费曼是第一次接触他们的保险柜,殊不知在平日里光顾他们办公室时,就经摸清了柜子后两位的数字密码,看似随机,其实再打开他们的保险柜时就只用稍稍试出第一位的密码。而琢磨出解码的最快方 法费曼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虽然有时候也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有头脑才有运气。有一次找狄霍夫曼要文件,他和秘书恰好都不在,文件锁在保险柜里没法打开。这一次他不知道后两位密码,无法用原来的方法打开它,费曼没有轻易放弃,采取了心理分析法,理性分析思考狄霍夫曼的性格特点半猜出密码箱的密码。狄霍夫曼被狠狠地戏弄了一番。

  表面的镇定自若牛逼闪闪,背后都有我们看不见的努力,即使碰到从未遇到的问题也能冷静下来,化繁为简,抓住问题的本质,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费曼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总要亲自体验感受,催眠志愿者是第一个跳起来报名的,到日本访学一定要住真正的日式旅馆,去巴西讲学也要学学葡萄牙语。

  费曼是个幽默机智,爱抖机灵捉弄人的家伙。幽默是一种思维方式,幽默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幽默的人也是有趣的人,他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和趣味。倒放茶杯捉弄服务员的故事笑得我踹不上气。

  书里妙趣横生的故事只是费曼一生的冰山一角

  书中未提,但是能感觉到,在罗沙拉摩斯研究原子弹的工作是严肃紧张高强度的,环境是单调封闭的。费曼还是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自己插上一朵鲜花。尽管信件检查制度恼人,严重干扰他和病重妻子的来信。他和信件检查人员玩躲猫猫,耍各种小机灵小手段躲避检查。每次惹火或成功戏弄到检查员,费曼都颇为自得,从中取乐。 这家伙无论在什么时候怎样的地方总能发现好玩有趣的东西。

  原子弹试爆成功,重返“文明世界”,大概卸去了繁重的原子弹研究工作,拉紧的皮筋突然放松下来,一时间无所适从。病魔带走了妻子,孤身一人,常常不能集中精力做研究,为自己一事无成毫无建树忧焦躁不安。甚至还有油尽灯枯之感。

  费曼还在罗沙拉摩斯工作的时候,阿琳在阿布奎养病,需要开车数小时才能到达。最终费曼还是没能来得及赶到,见妻子最后一面。阿琳的离开费曼心里早有准备,强大的理性也很好地抑制住情感地宣泄,费曼在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特别难过,又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后来他又写道:

  “我必须慢慢厘清发生在阿琳身上的是怎么一回事——以致于一直到好几个月之后才哭出来。那时我在橡树岭,刚巧路过一家百货公司,看到橱窗内的洋装,心想阿琳一定会喜欢其中的一件,就再也按耐不住了。”

  在《费曼的彩虹-物理大师的最后24堂课》里,费曼说:

  “人都会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跟艾琳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很快乐,这就够了。在艾琳去世后,我的余生不必那么好,因为我已经尝过那种滋味了。”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二):费曼的整体性学习方法

  1年完成MIT(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大学)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最初接触到这个“整体性学习法”名词来源于【加】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

  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简单来的讲就是:将新信息与之前的经验创造出联系,变成自己熟悉的知识过程。

  A与B是不认识的,C与A、B分别相熟的,有了C作中间桥梁,慢慢的A就和B就熟悉了。A就是自己,C是自己已有经验,B是新的知识。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三):【读书心得,非书评】像费曼先生这样的人

  1.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2.强烈的求知欲。

  3.不服输的倔强。

  4.沉迷于自己喜爱且擅长的。

  5.自律。

  6.学术、思维的自由

  以上六点是我在费曼先生身上看到的特点。

  众所周知,费曼先生在物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光是看他的简介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牛X哄哄,不可企及的感觉。

  而费曼先生的可爱之处(也是他同其他“大人物”的区别)在于,他不仅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在开锁、森巴鼓、绘画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这背后推动他的就是那颗顽童的心。

  于是我越来越相信,真正能在某方面取得极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单纯的童心。(尤其是专心学术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费曼先生真的是个很“诚实”、“真诚”的人。

  他能很坦诚的承认自己弱点,甚至为掩盖这些弱点而做出的一些“笨拙”的举动。

  在他真诚坦率的描述下,越加让我感觉到他的真实

  “嘿,瞧,他也有不擅长的啊!”,这大概是我心里出现过最多的一句话吧。哈哈。

  记得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这么说的: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

  很显然,在这里,如果用这句话来评价我们的费曼先生,他肯定会皱眉,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他会扮鬼脸!

  所以呢,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我衍生出:

  “一个人的可爱,在于他的率真。”

  而费曼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率真的人。

  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奇妙的可能。

  这个可爱的老头拥有精彩的一生。

  而我也愿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四):一本很有趣很有用的书。

  如果明年考研成功了,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费曼,或者是这本书。 九月份无意中了解到费曼技巧这个概念,当时就觉得耳目一新。于是乎深入研究一番后,又接触了这本书。书中提到的很多事情都解决了之前的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看完书觉得概念都掌握了。结果再做测试时,别说迁居应用了,默写都成问题。以往很多都是在用一个复杂的名字去解释另一个复杂的名词,根本没有搞懂知识的内涵。通过沿着费曼学习的轨迹,可以清晰的还原透彻学习过程,从而借鉴模仿。

  保持童心,其实也就是像孩子一样,保持着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费曼,大概是做的最好的人之一了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五):《别闹了,费曼先生》之开锁

  以下是俺前些年写在博客里的文字:

  费曼在原子弹项目的基地里,没事琢磨保险柜的锁用什么办法可以打开。他居然在这个领域成了名人,有人的保险柜忘记密码打不开了,就请他来开。

  想像一下,如果在中国的军工项目里,有个家伙没事琢磨别人的保险柜可以怎么打开,而且还真的去打开了,会怎样?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可能想象不到。简单点说,这个家伙肯定被当成内奸、间谍、叛徒、反革命,给抓起来戴高帽游街示众批斗然后劳改。

  结果呢,对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搞研究,有想象力的人,会自己把自己的好奇心压制住 ,自己把自己的想象力的苗头掐掉。万马齐喑,一群没有想象力的人,能干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能做出什么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来呢?

  看到费曼研究开锁的那一段,很是好玩,有种会心的微笑从心底冒出来。因为,俺以前没事也喜欢琢磨这些小玩意。看到同好,而且这个同好还是一个大物理学家,当然会心。

  小时候拆掉钟表装不回去的经历,我想好多人都有。俺也不例外。后来呢,看到那种老式的弹子锁,俺自己研究,发现旁边有几个小孔,是用硬度不高的锡填的,试着用锥子去用力扎,居然能扎进去,把锡弄掉,然后就可以把里面的弹子(一些铜颗粒)倒出来,然后锁就可以随便转动,不需要钥匙就能开了。关于这种锁的结构和打开的方法,费曼也研究过,那本书里有详细描述。

  后来呢,大学时候,当时计算机很珍贵,轻易不给学生用,都是锁在机房里的。老师的实验室里好不容易有台 IBM PC,那也是很宝贵的,不能给学生用。偏偏俺喜欢玩那东西.....

  于是,开始研究那些撞上去就自动锁上的比普通旧式挂锁高级的锁。这种锁现在满大街都是了。那时候还不多呢。于是俺发现可以用身份证把锁舌捅回去就能开门.....于是,俺可以通宵玩电脑了!那时候,好多个系的机房,好多老师实验室,俺都晚上去开过,就为玩电脑。俺可是好人啊,实验室里那么多值钱的东西,从来就没想到过可以偷出去卖钱,不是说知道不应该偷,而是连那个念头都没出现过。

  至于费曼在原子弹基地里研究的保险柜密码锁,俺是没机会玩了。不过,N 年前看过法国间谍头子的回忆录里,提高他们开保险柜,是用听诊器去听密码盘转动的声音,对准的时候,声音会不一样。哈哈,这一点,费曼也提到了。相互印证之下,说明人家间谍头子的回忆录也没瞎编。

  虽然保险柜密码锁俺没机会开。但普通的旅行箱的那种密码锁,嘿嘿,俺就有机会玩。既然有机会,自然会琢磨有没有办法开它。既然俺琢磨,当然俺就能想到办法,虽然可能是笨办法。

  普通旅行箱上的密码锁,是那种3排轮子,轮子上有 0 - 9 数字的密码锁。当年看港产片,黑社会大哥出场,通常手下会拎个这种密码箱,打开,里面全是一叠叠的钞票,很潇洒地把箱子推过去,那气势好牛叉。那时候,国内还很少这种箱子呢。

  俺外出打工,有了点钱可以买个那种箱子了。坐火车千里回家,也需要这么一个箱子。于是托香港人从香港买了一个这种带3排数字轮到密码箱 --- 现在这玩意满大街都是了。

  有了箱子,俺当然会好奇有没有办法打开它。

  嗯,根据俺看到法国间谍头子回忆录里提到的听诊器原理,俺听!没有听诊器,就把耳朵贴上去听。但怎么听,似乎也听不出转到正确位置时候的声音和别的位置有什么区别。

  俺想,转到正确位置,手感应该不一样。试来试去,似乎有那么一点不一样。但区别实在太小,很难把握。相当于信号和噪声的电平差不多高,没法分辨。

  巧妙的办法看来俺是不行了。可能听力好的人或者手上触觉灵敏的人可以分辨,但我不行。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最笨的办法,就是穷举!老子从 000 一直试到 999,总能打开它吧。只不过,这要多长时间?有没有办法加快速度,缩短时间呢?

  哈哈,中学时候学的排列组合什么的,可以派上用场了。俺设计了一套对付这种情况的办法,可以在最慢30分钟,快一点 15 分钟内,试遍 000 - 999 的所有组合!也就是说,平均 10 分钟左右,就能打开一个这样的密码锁。

  于是,俺有时候在看到别人有这种密码锁的时候,就对他说:你这玩意,我最多20分钟就给你打开。每一次,别人都不会相信的。然后就叫我试。多数时候,俺只要3 - 5 分钟,就打开了。哈哈。

  嘿,您别说,这种好玩的小技巧,有时候还真能管上用。某次俺出差,因为要带着贵重仪器,临时拿来单位专门出差带仪器用到旅行箱。等到了目的地,要用仪器的时候,箱子密码俺忘记了 --- 本来密码就不是我设置的,再加上俺的记忆力很差嘛。打电话问别人,别的人也不记得了。

  嘿嘿,这时候,俺开这种密码锁的技术还真就有用了。但是,好事多磨啊,平常炫耀技术的时候平均5分钟就能开,这一次却结结实实花了 20 分钟才打开。TNND 这破密码居然是 9 字打头的,而我是从 000 开始试!

  这种锁,这样的笨办法,费曼的书里可没提到过。

  看到这里,你会说,究竟是什么办法呢?

  嘿嘿,其实方法很简单,俺都不好意思说,前面的文字基本上已经透露了思考出这个方法的前提和原理。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六):多姿多彩的费曼先生

  在手机上用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很是痛快。

  虽然自己与费曼先生相差甚远——不管是他给予大家的学术严肃性,还是生活、学习上的娱乐性——但读这本书时,仍是与这位大家产生了共鸣。都说,读书,其实是和书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就好像是与友促膝长谈;而朋友就好比一面镜子,能够反射出自己。这样说,虽夸大了自己,但就当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吧。

  共鸣点在于先生的丰富多彩。他不仅在理论物理界,还在生物学领域;学术界之外,他喜欢素描,曾办过小型的个人画展;喜欢击鼓,曾激情表演;更是被先生稀奇古怪的恶作剧,和精到的分析所折服。

  对于开锁、试密码这段篇幅,很是感兴趣,可是不是太明白其原理。(若有友能明白,能讲我明白,那就更好了。)

  .S. 觉得这本书像是文字版的《生活大爆炸》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七):科学家也疯狂

  看着这么多理查德•费曼先生的从青年才俊到慈祥白发时一生的照片,你会觉得这个人,这个科学顽童,很可爱,不是吗?难怪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康奈尔大学见到了理查德•费曼时对他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后来,当戴森对费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来的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那么这个结合天才与滑稽演员两种特质于一身的费曼先生是怎么诞生与炼成的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成长之路。

  第一部分:天才是怎么炼成的

  一.费曼先生的生平与成就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918年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小镇法洛克卫Far Rockaway。 1939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 1942年6月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与阿琳•格林鲍姆结婚。1943年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与曼哈顿计划,对原子弹发展贡献卓绝。1945年6月16日,第一个妻子阿琳去世。同年开始任教于康奈尔大学。 1951年开始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因其幽默生动,不拘一格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 1965年因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6年调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一事, 用一杯冰水及一只橡皮环证明出事原因。 1988年2月15日不幸因癌症逝世。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费曼先生的成长之路

  天才是怎么炼成的?想必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因此现在市面上的畅销书多是《影响人类成功人100个智慧》《培养孩子成才的70高招》《挑战人性的弱点》等等这类具有指导性的手册。而有时候,你看这些励志型书籍,其内容也不过空洞无物,真会给你的生活和未来增添多少成功的砝码呢?真令人怀疑。而看了《别闹了,费曼先生》,虽然他没有一条条地列举出来,教你如果你想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你应该怎么做,而只是仿佛跟一位亲切的朋友般娓娓道来他的成长故事与片段,让人不禁莞尔。

  我想说费曼先生是幸运的,首先他的优质遗传基因,因为他的爸爸年轻的时候梦想就是成为一位物理学家,我想这梦想的血液就由麦尔维尔流到了费曼先生的身体里了吧!而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先天遗传因素相关,当然也少不了后天的教育的影响。虽然费曼先生父母都是犹太人,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没有狭隘偏执的宗教观念。并且从小,就创设各种环境,提供多种材料与工具,以引起费曼积极探索科学,主动钻研的兴趣。如很小的时候,费曼的爸爸就买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蓝色瓷砖。他用各种方法来摆放它们,教理查德认识形状和简单的算术原理;并带他去博物馆,并且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其实已经在费曼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并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早期科学经验,相信这些对于费曼先生之后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吧。因为家庭教育氛围的民主、宽容、轻松,所以后来费曼回忆起来,也是愉快地说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 

  除了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我想学校里老师的作用也是深远的吧!比如在高中的时候,费曼的物理老师贝德先生给他一本书,说道:“你上课时话太多了,声音又太大。我知道你觉得这些课太沉闷,现在我给你这本书。以后你坐到后面角落去好好读这本书,等你全弄懂了之后,我才准你讲话”。多么难能可贵的老师啊,知道在适时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定具有挑战性有难度的问题与任务,在更高的层面上激起费曼对于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敢想象,如果有的老师对于这种孩子只会一味地指责与呵斥,而不知道从深层次去分析问题,他不听是因为他全都懂了,因此你说的这些知识与现象他都不需要再去进行无意义地重复学习,他需要的正是新鲜的他还不懂的东西。所以正是由于费曼的父母与老师的共同培育与影响,才会造就费曼在专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科学家不仅仅懂科学

  费曼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在195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的数学也学得颇有造诣,更令人敬佩的是,费曼还非常擅长敲弗利吉得拉,并且还赢得过海滩乐团的比赛。如果你认为只有这些,那么你错了,除了上述这些,费曼还曾经拜师学画,裸画作品还卖给过气象局。以上种种,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精彩、风趣、幽默、活力四射、多姿多彩的费曼先生,他把科学家从以往大家想象的乏味、沉闷、变态、疯狂、阴沉的形象里解放出来。这么一位科学家,你会不爱他吗?

  反观如今我们的教育,太早的文理分科,学文科的学生缺乏理性精神,而学理科的孩子总是少了股文艺气息,因此大多只是能文不能理,或者懂理不懂文的“半个人”,而不是兼具理性与艺术审美的“大写的人”!毕竟,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真,善,美,科学求真,道德至善,艺术尚美,也只有真正能够做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四、科学就是一场游戏

  难道闷在仪器精细,装潢乏味永远散发着一股药品或试验品气息的实验里才能做科学吗?很明显地,NO,费曼就喜欢在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就这么开始起来了他的实验小制作,其实就是“玩”,就是“游戏”,也许在别人眼里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可是连费曼自己都承认道:“我做得毫无意义,可是结果呢,却恰好相反。后来我获颁诺贝尔奖的原因——费曼图以及其他的研究——全都来自那天我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

  所以,永远都不要认为科学就应当是一板一眼,有严谨的公式与定理,何不把它看得更轻松些呢?毕竟科学最好是能拿来运用的,能为整个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的啊,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谋福利的科学才是好的科学!我拆开一个遥控器,我看到水开时的现象,我拿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形态与外貌特征,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启蒙与前奏曲啊!科学就是一场游戏,你要确定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项目,遵守这场游戏的规则,然后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与思考最终完成这个游戏。就好比玩超级玛丽吧,研究电子之间的各种关系就好比马里奥必须度过各种艰难险阻,获得各种金币,踩死各种乌龟,最终获得胜利!

  五.我们的教育患了癌

  “我早已知道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病;但我现在才发现我们患了癌!”这么一句发人深省的沉重痛诉,正是由于费曼在巴西的一次报告而引起的一名科学教育部长的共鸣!费曼的巴西之行,带给了他很多疑惑,为什么有的人不是通过了解而学习,只是靠死记硬背,把乐趣变成了刑罚。因此他说:“巴西根本没有在教科学”。

  在巴西里约大学,费曼做了一年的客座教授。授课内容是电磁学方面的高级课程。在那里,他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一是学生们从不提问。有个学生告诉他原委:如果我提问,课后大家都会跑来怪我,为什么要浪费大家的时间?我们的目的是学东西,你却要打断他去提问。二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学生马上答得出,有时却又一片茫然,完全不知所云。   渐渐地费曼发现,巴西的学生上课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把教授讲的每个字记下来,当教授重复那句话时,他们逐字检查,确保没有写错。有次下课时,费曼问一个学生:“你抄了那么多笔记———接下来会怎样处理它们?”“噢,我要好好地读,”学生回答,“然后考试。”“怎么考试?”“很容易的。我可以告诉你一道考题:在何种情形下两个物体是相等的?答:如果相同力矩造成同等的加速度,那么两物体是相等的。”费曼只能摇头,他们有办法通过考试,但除了背下来的东西外,他们什么也不会。

  科学不是记忆和背诵一些枯燥无味的抽象定理与公式啊,在乎的是能够这些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啊!我们需要科学,我们努力地学习科学,但有些人却不了解:科学不是教义,而是一次次的“与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经验”。科学应该是美好、有趣的,而不是生硬无生命力的!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八):Book Review: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I knew the name of Richard P. Feynman while I was still in uni studying Physics. I would say I was quite interested in Physics. But the way the textbooks were written was so boring that I could not focus on it. The teacher didn't help much either, although he once used the multi-media device in the classroom to play a Jacky Cheung's song during the break.

  o I went to the library. I had given up on textbooks in Chinese. English could be better. I took a pack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different universities to read. Somewhere in a book it mentioned that Richard Feynman wrote his own Physics textbooks as he was teaching physics and he was a funny guy. Among the few physicists, Newton I am not sure if he is funny but I know he wore faked hair like a lawyer in the HongKong TV series. Einstein liked sleeping, which I appreciated as well. But I always like funny, abnormal people. They make this world not so boring.

  ow I don't remember if I found the textbooks written by Feynman or not. But I made a mental note that I shall know more about Richard Feynman in the future. About 10 years later I am reading this book. Reading a book sometimes is a self-discovery journey and I have learned the following points.

  1. Interest vs Importance

  After coming back from the Manhattan Project, Feynman lost interest in physics. Why? He used to play with physics but then he had to do what'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 He decided that since he had a stable job as a teacher now, he didn't need to do physics for anything but his own enjoyment. He was sitting in a cafe one day and saw a guy throwing a plate in the air. He found it interesting to study the physics of how the plate was flying. His friend asked him why he was doing the research as it was not important at all. He was not discouraged and continued working on it. He got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later. It all came from that wobbling plate, according to him.

  2. Draw Something

  I am very bad at drawing. I have absolutely no talent.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draw anything coming to mind. I drew a rocket. Because it was consisted of straight lines. I got a score of 96 out of 100. That was the best score for drawing I have got in my whole life.

  Mr. Feynman drew as badly as me. But somehow he wanted to change it because he wanted to convey the emotion he had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He worked pretty hard on it: he went to a drawing school and he got an artist friend to teach him as well. He finally got very good at drawing. So good that he had one exhibition.

  Andy Lau once said, if you work really hard on something, you probably can't reach the top(you probably need some talent for that), but by all means you will not end up too bad.

  3. Topless restaurant

  Feynman used to go to a topless restaurant quite often, to work on physics and also to draw the girls sometimes. One day someone wanted to stop the topless shows in the community. But the owner didn't want to stop so there was a big court case. The owner went around to all his customers and asked them if they would testify in support of him. Everybody had an excuse of not going except for Feynman. He said in the court that he enjoyed the shows and he can see people from all professions in the restaurant so it must be quite acceptable for the community.

  y the way, Feynman's wife had no issue of his going to these places.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九):严肃的身份也遮挡不住这个有趣灵魂的光芒

  钱丢丢《每天听本书》D37-《别闹了,费曼先生》-理查德•费曼 拉夫•莱顿2017.8.14

  今天听的《别闹了,费曼先生》是关于物理学家费曼的自传。

  理查德•费曼,在爱因斯坦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整化的计算方法,为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提供了重要工具。

  这是一本有趣又有用的书。有趣,是书中记录了费曼这个科学顽童多姿多彩的一生,他文能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武能开保险箱打桑巴鼓,撩妹赌博无一不擅长,完全颠覆了我们想象中的严肃呆板的理科科学家的形象;有用,是书里教给我们费曼的学习方法,这是费曼能够在那么多领域都擅长的法宝,值得我们细研究。(具体如图,图片来源:得到。)

  《别闹了,费曼先生》读后感(十):费曼先生的玩笑与认真

  其实是读了这本书一段时间才来写的书评,一些细节已经遗忘。但有些东西是不会忘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一个费曼先生的玩笑,一个费曼先生的认真。

  费曼先生在出名以后常常应对学校找他开讲座的情况,费曼先生对分享经验很乐意,但对繁琐的程序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开一个讲座得签n多个字。这实在是太不可爱了。于是,费曼先生对工作人员说,开讲座可以,但是我只签13次名字(应该没有错吧,得确认一下),工作人员想了想觉着应该够了就答应了。后来发现,忘记了计算费曼先生开讲座支票的签名。费曼先生说,啊,总算把讲座开完了,而且也真的只签了13次字,这个字不签了。

  费曼先生给大学生上课,他非常反对学生死记硬背,他特别重视学生能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结合。甚至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听懂他的讲课,他还自学了外语。

  费曼先生最触动我的:

  对休闲的态度:玩什么都能弄出点玩意,无论是速算、开锁、画画、架子鼓,认真休闲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对学术的态度:在拿到诺贝尔奖的时候,他说他最大的喜悦是发现自己的科研成果,看着别人使用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