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经典读后感10篇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是一本由【美】哈维•汤普森(Harvey Thompso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一):销售出人才啊

  一个合格的销售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思维,不想当老板的经理不是好销售员。

  我不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所以并不是很懂书里讲的内容,可是作为一个觉得自己有生存危机的人,销售可能是目前最好就业的行业啦,所以提前学习一下,多个技能多条路嘛。

  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之前对销售这个行业的理解是不准确的。销售是以销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产品和/或服务的行为,包括看为促进该行为进行的有关辅助活动,例如广告、促销、展览、服务等活动。单纯的以为把商品的推销出去是不对的,而且销售比我想的涉及的要广,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

  每个人本身就是“客户”,可是如何转变身份去吸引别人,就要有技巧。这本书对于我目前的工作的帮助比较少,我暂时还没找到实践的机会,不过感觉他说的让我很心动,让我作为客户怎样的去理性消费,怎样在现实中劣势与优势的转换。推销之前让别人清楚的知道并记得我是谁,从对方的需求入手,最终归结到我想表达的层面上,并且让对方觉得你给与的更多,突然感觉到高大上。其实想想,每个人都是销售员,我们推销的是个人的想法,让别人认同,或者说,就算不认同,至少不反对,也是成功的。这么想想,瞬间觉得这本书实用多了。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念,并不影响我们和谐生活在同一个社会

  换个角度,去用心感受对方的需求,在我看来或许才是真正的“销售经”。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二):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哈维 汤普森】- 读书笔记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哈维 汤普森】- 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翻译,译者极其不走心。很多句子未根据中文阅读习惯做调整,直接就是英语的从句习惯;而且经常掉书袋,生造了一些短语和词汇;再加上逗号和句号,省略号和破折号不恰当的使用,让整本书读起来很不顺畅,严重影响理解。因此这本书大家可以阅读原版,或者直接看这份读书笔记。不建议购买这本中文翻译的版本。

  一. 关于作者

  哈维·汤普森是 前IBM全球服务和客户价值管理咨询总裁提升企业市场份额和客户忠诚度方面的权威,他通过使用外部的消费者观点对企业进行改革,使其成为外向的客户导向型企业。

  二. 核心观点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企业管理的视角应由“从内向外”到“从外向内”,即客户导向。

  传统的企业管理框架一般是:

  1. 设定你的企业的愿景和目标

  2. 制订如何完成这些目标的计划和程序;

  3. 采取措施和控制方案追踪和保证进度。

  在这个框架内缺失了最重要的因素:客户,这一缺失导致了包括IBM,福特,摩托罗拉在内的企业客户流失率不断升高。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帮助企业设计一个客户订制、市场导向的管理架构,从而降低客户流失,提升客户忠诚度,甚至“偷走”竞争对手的客户。

  三. 全书内容

  每一章后面作者会提供三个视角的提问,分别是客户视角(从外向内),企业视角(从内向外),第三者视角,我认为这些提问很有价值,它帮我们理解同一个管理问题三种角色关注的点在哪里。

  1、2章

  以IBM和福特为例说明了作为产品导向型公司,它的成功和优势现在已经变成了企业最大的劣势,巨大的成功带来两个致命的负面结果:傲慢和抗拒改变。福特公司嘲讽客户的那句“当客户说需要一匹马时,你应该给他一辆车”同时也让福特自己固步自封,无法正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在乔布斯的时代也常常用在苹果公司身上,意在证明顶尖的公司应该引领并创造需求,而不是跟在消费者后面亦步亦趋。然后看近几年苹果的战略,似乎针对客户的需求有了更多的妥协。所以说商业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太快。商业管理理论也需要及时调整。

  3章

  通过数据证明提升客户忠诚度,会增加回头客,并减少新客户开发成本,从而帮助企业形成低成本、高利的销售(废话)。

  4章

  企业应当正确区分“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有一些客户满意度因素和客户是否会再次购买或选择其他商家没有关系。企业要认清驱动客户购买行为的实际因素。把投资放在有效的改变上。

  5章

  为企业定义什么是忠诚客户,并建立竞争模型。企业应当先确定所期望的忠诚度类型的驱动要素,然后从客户的观点出发,了解需要,并理解各细分市场的需求有何不同,然后就可以剪裁产品、服务和触点互动以吸收每一个预期客户群体。( 触点-Touchpoint 就是客户在与你的组织发生联系过程中的一切沟通与互动点,包括人与人的互动点,人与物理环境的互动点等。作者在后面大量用到这个词。)

  6、7章

  以客户的视角来设计触点和产品周期。这样有助于企业建立一个跨越无数流程、渠道和组织,连贯一致、长期运行、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作者用一张图表来表示企业为客户提供纵向和横向的体验。

  横向体验:一个独立、长期运行的关系。(客户常常想要你掌握他们在每一个互动中的情况并继续跟进,企业应在整个时间轴的每一个接触点上,为员工提供每一个客户的独立、长期运行、全公司范围的历史记录,从而实现连贯一致、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纵向体验:一个无论使用什么渠道,都连贯一致、完整的体验。(客户可能会从不同触点进入渠道,比如线上线下不同终端,或者企业不同的销售人员,企业必须保证所有的触点体验一致。)

  客户相信自己在和某个公司打交道,而每个业务单元则企图提供一个具有部门特性的界面让客户混乱不已。 站在客户的视角核心就是时刻明白客户是跟企业打交道而非企业的各个渠道或者部门。本章的观点看似简单,在特定行业中执行过程困难重重

  企业和客户看待事务的差异往往是因为企业文化。作者举了银行的例子,同一件事情在银行看来是渠道和流程,而在客户看来却是交流方式。

  8、9章

  打破旧观点,真正了解客户想要什么。客户列了十大常见传说,并通过市场研究一一破除了这些旧观念。

  那么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解决方案。

  企业应专注于客户“为什么”需要,这才是解决方案的实质。比如在选矿行业中,客户表面上需要的是好的产品,实质需要的是好产品和配套的好工艺和售后服务,核心需要的是“如何让项目盈利”的解决方案。前者是结果,后者才是原因。

  作者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如果你有一个产品(锤子),你往往找出客户的问题,就像是为了用上你的锤子,用放大镜去寻找“钉子”一样。但是,如果你从弄清客户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视角来接触客户的话,就潜在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宏达的价值主张。

  请你不仅要找出客户需要什么(一件产品、服务或一个接合的触点体验),并且找出为什么(客户收到的深层价值或好处)。专注于他们为什么有这种需要,并在设计、传递和营销你的产品、面向客户的流程或渠道的时候,将其保持在一个解决方案的范畴-既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这么做你将很有可能实现吸引、取悦和维系客户的终极价值。

  10章

  本书第一版成书于2004年,第10章应该是2015年第二版新增内容,主要观点是互联网时代,比解决方案更核心的提升客户忠诚度的方式是协同创新。

  企业应当利用网站,社交媒体,移动访问渠道,客服,零售店,办公室这些互动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种和企业保持长期关系的交流方式。并培养具有“传播者基因”的客户进行品牌推广。(我们应该识别和用积极的信息来武装这些具有分享个人经历倾向的客户拥护者,“教育、建立情感纽带和包容,让他们与朋友亲人、邻里、同事、甚至陌生人分享和推广购买考虑因素,建立品牌形象和认知度”。)

  11章

  全书总结,并提炼出5条实践的方法。

  *图文版本请看http://www.jianshu.com/p/f65964a5d43a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三):用个性化服务应对个性化需求

  从“自内向外”转向”自外而内“:

  互联网普及之前,企业设计、制造及销售大都采取”自内而外“的流程——制造产品——打电视广告——分销产品。而客户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客户提供了平台进行广泛的对比、评论及选择,传统的”我生产,你使用”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客户不满意,一个差评就可以让商家丢失大量的潜在客户。因而,埋头生产,埋头推销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口碑和体验无比重要的今天,能否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维系客户的忠诚度并树立品牌的口碑已经成为企业维系市场份额必须考虑的问题。

  销售从购买开始,而非从购买结束:

  企业通过与客户接触的”触点“将其产品价值传递给客户。企业通过分销扩大客户接触面,通过广告提高产品认知度,然而“分销”和“广告”并其与客户接触的“触点”。客户每天观看成百条广告信息,缺乏互动的信息灌入并不会让客户对产品产生强烈的认同。企业与客户真正的触点,恰好在购买的过程以及购买后的服务。所谓“回头客”,也多为在购买过程中感受到了服务的价值,如果在购买后仍然能够接受持续、优质的服务,那么客户没有理由在重复购买时不优先考虑之前的卖家,或者将其推荐给周围的人。而那些在客户支付前把客户捧上天,把产品夸得天花乱坠,在客户付完钱后对客户得态度来180°转弯的企业,客户又有什么理由重复购买呢?

  优化触点体验:

  客户从购买到对产品的感知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凡是涉及到企业与客户互动的“触点”都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客户体验,优化客户对于产品的影响。信息收集和产品选购——是否有合理的产品分类,让客户能够迅速找到需要的产品;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帮助客户进行选择。有的餐厅客户进去许久都叫不到服务员前来点餐,即使菜品再好,体验也是很不好的。支付——如果没有支付宝、财付通或者Apple Pay的商店,至少我是不会去的,因为没有零钱。收货——同样的商品放在京东和淘宝,我会选择京东,因为早上下单下午送到(一般情况),即使稍贵也无所谓。售后——购买后的随访电话,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及时的优惠信息,都是维系客户的方法,至少可以确保在品牌堆积成山的时代,让客户在下次购买时仍然想得到你。当然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售后信息,那么想过就更好了。

  图片引用自本书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四):如何应对顾客被偷走?

  作为一个非营销广告专业的人,在之前也很少看类似的书籍,所以我承认,这本书对我而言并不是很容易看懂,书中有大量的专有名词概念,我必须先搞懂它们是什么意思,才能顺利理解作者的观点,所以说实话,这本书陆陆续续看了好久,好几次都看着看着就想放弃了,出于自己申请的书跪着也要看完的心态,我终于把它啃完了,天辣噜,真是可喜可贺。

  在作者的序言中,得知本书在04年已经出版过一次,这一本是第二版,所以想来书中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否则不会在12年之后再次出版。

  序言中我个人感兴趣的有两点,第一,作者一位朋友建议他不要只写文章,而要出书,并且这样说:“一本书持续的时间要长的多,它还会成为你一张厚实的名片。”看到这里我若有所思,等我的文笔练到一定程度,我也要开始找到我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领域,专耕这里,形成我个人的文章品牌,努力出书,当然,这个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坚持,时间不定。

  第二,作者太会说话了,他说如果这本书有任何遗漏和不足,都应该是他自己个人的责任。扛得起责任的人才值得欣赏,看到这里我已经对作者本人产生了好感。

  进入正题,本书《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的作者在IBM担任全球执行总裁的实践经验,分了四个章节,总结下来就是,出现问题—客户流失,为什么—谁把客户偷走了,怎么做—面对危机寻求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通读全书,作者认为目前多数企业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光在嘴上说客户至上,思考问题来还是从公司出发,而是要由外至内思考,假设自己是一名消费者,从顾客的角度思考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其次,分清顾客需要和顾客需求的差别,前者只是顾客的表象需求,后者才是顾客的本相需求。举个例子,顾客买一瓶矿泉水,如果仅仅以为顾客口渴了需要喝水,这只是表象,而要深层挖掘顾客为什么买矿泉水却不买饮料或者是果汁之类的?从思考表象问题是什么,到深层挖掘为什么,可以调研了解清楚顾客隐藏需求,比如注重养生,喜欢运动,渴求有更适合的饮品之类,从而做到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吸引更多的顾客,创造利润。

  在分析顾客的需求时,需要明白,归根结顾客的需求并非是产品或者服务这么简单,根源在于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提供一个针对顾客的问题需求或期望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要凸显个性定制化,能够为顾客和你自己带来双赢。

  只有从为顾客着想的角度,不断挖掘顾客隐藏的需求,不断自我追问为什么,专注于顾客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服务,从而在设计,传递和营销自己的产品,面对顾客的流程或渠道,提供给顾客能真正帮助他们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你的一件产品,也许是你的一系列产品服务,从而赢得顾客的心,达到双赢。

  书中每个章节都附有练习,在练习的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斟酌,我自己对我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总体而言,这本书对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落到实处,否则看完了抛之身后就是浪费时间精力了。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五):客户客户你在哪?

  本书的题目叫做《谁偷走了我的客户》,今天我才知道我门公司的办公用品公司”史泰博(staples)”一想到一个办公用品商店竟然可以成为跨国公司.一般细分市场的客户都获得了明显的重视.然而,其他细分市场的客户最积极响应的是,自己对于企业的特殊价值能够清晰地体现在收到的待遇中.

  其实有些道理是写出来是没有用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其实如果这书里面的内容真的有用的话,”凡客”就不会倒闭了, 我希望在未来,换季时你要买件衬衫或者超轻羽绒服,能想起凡客,这就够了。优衣库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不想再去凑热闹,我凑过,也见过很多凑热闹的公司,最后它们都烟消云散了。这是陈年在凡客倒下的时候回忆凡客.

  同样是买衣服的为什么优衣库就能成功?柳井正成为日本首富? 优衣库在中国品牌服装零售业率先推出网购业务,其网络旗舰店于2008年4月16日,Uniqlo的淘宝商城店铺和外部网店同时发布,开店后平均每天销售2000件。另外,优衣库下个月还将在上海新开3家门店,使上海的门店总数达到11家;优衣库2012年在中国的门店总数将在数量上翻一番。这样的逆势上涨,请问这样的事情有没有谁思考过!!!

  客户的需要和需求司空见惯,我们常常听说却知之不详.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然而,企业家们知道-如果想要你的企业也成为赢家,你也必须知道.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六):客户是 用心保留的

  现在行情整个社会都不好,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提升自己在行业的地位。买了这本《谁偷走了我的客户?》。

  锯用久了会变钝,只有重新磨后,才会锋利再现。做为一个销售人员,如果不懂得随时提升自已,有一天我们也将从旧日所谓的辉煌中跌入低谷。对于我们来说及时的汲取新知识原素相当重要,我认为在工作中,用心去学是相当重要的。我相信一点,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我们同事之间互相交流各自所拥有的丰富经验优为重要。下次我可以用在相类似的客户身上,我们就有更多成功的把握了。我们也可以从同行那边学到知识,那样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竟争中,让自已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我们要不断的超越自已。

  我的高价值、高利润客户在哪里?

  针对哪一种客户投资能带来更大的回报?

  是哪些因素驱动了消费者的行为?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留住我们的客户并吸引新的客户?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优先的企业?这些问题我需要思考。

  拥有真诚 自信心 做个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 韧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 责任心

  谈判力。 通过这本书结合特有的市场,为客户带来服务,为公司带来利润一定会成功。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七):管理客户的满意度

  管理客户的满意度

  y/大巧若拙

  何为客户满意度?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满意度实质上便是客户的留存率和忠诚度。21世纪,互联网与快递服务的迅猛发展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性。客户的流失已不容小觑,纵使知名大企业倘若不收起傲慢和懒惰,谁敢保证曾经忠诚拥趸不会变成另觅他方。

  客户的流失不仅仅是外在市场的干扰,企业内部的相关因素也是导致客户转向的原罪。这个相关因素包括不去倾听客户的声音只是依赖曾经的辉煌。当新的供应商展露出另一种引人注意的竞争魅力,倾听客户和供其所需,客户便会改变曾经的选择。

  传统的发展客户方式从吸引客户。发展客户,然后留住客户,这种行为在目前这个一键式便可以离开的商业社会已失效。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端未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甚至超过了企业自身的能力,管理客户满意度也应开启全新的步骤模式:变成留住客户,然后吸引新客户,并同时发展新旧客户。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一书中第四章提出的观点“控制客户的满意度,而不仅仅是了解”。他的意思便是了解客户满意度之后不仅仅是去处理它更应该去管理它。了解满意度从客户的视角来看便是客户的需求,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份属于他的特定需求,掌握了这些客户信息并管理好它便可以发展好新老客户。因此,首先得留住客户,继而吸引新客户,最后才是发展新老客户。

  除了产品和服务供应之外,我们应该了解客户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深入客户内心,为客户提供巨大的价值,创造忠诚客户。

  前段日子,我在某宁网上商城买了个烤箱。满心欢喜地期待烘焙给予我的欣喜,然而左等右等面临的是产品外观上的缺陷。我找了客服,拍照取证上传。结果告知已无货调换,我只好要求退货。某宁方告知退货有其官方快递统一上门取件,一天天过去我逐渐失去了耐心。找客服说要走程序,忍无可忍我打了他们总公司和商城总客服投诉的电话,最后历经大半个月终于按照其企业程序完成了退货。从此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偶尔看见他家有活动也是提不起多大兴趣。大多数企业也与某宁一样犯着相同的错误,这个错误便是作者哈维•汤普森在书中提出的简单但却强大的道理:公司的销售流程仅仅是为了客户的购买流程而存在。正如某宁在处理售后时一直遵循的企业程序却丝毫不顾客户的实际体验。

  企业应该抓住客户的触点来制定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管理好客户的满意度。

  豆瓣主页:http://www.douban.com/people/CocoJiang1988/

  此文为本人原创,若有转载或他用请联系本人豆邮 或QQ邮箱:714737314@qq.com,谢谢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八):CEO们,请收起天生骄傲

  正如吴军在《浪潮之巅》第二章中总结的,“IBM在百年来历次技术革命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自有其生存之道。它在技术上不断在开拓和发展,以领导和跟随技术潮流;在经营上,死死守住自己核心的政府、军队企事业部门的市场,对进入新的市场非常谨慎。迄今为止,它成功地完成了两次重大的转型,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再从计算机制造到服务。它错过了以微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浪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基因所决定的。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人数最多、营业额和利润最高的技术公司。”

  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问大家以后谁会是个人电脑时代的领导者,十有八九的人会回答IBM。事实上,当时《时代周刊》就评选IBM的个人电脑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个人电脑时代的最终领导者是微软和英特尔,而不是IBM。随着 2005年IBM将个人电脑部门卖给了中国的联想公司,IBM彻底退出了个人电脑的舞台。

  当职业生涯横跨了IBM的整个兴衰期之后,哈维.汤普森(Harvery Thompson)回顾在IBM管理咨询公司担任全球执行总裁的实践经验,凝结成《谁偷走了我的客户》一书,与更多人分享在现在商业社会中的企业生存法则。

  哈维.汤普森首先分析了传统成功大企业容易犯的导致客户流失的错误,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九):用户至上——《谁偷走了我的客户》有感

  客户,这个词对于公司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然而想要有稳定的客户群,保持客户的忠诚度足够高,避免自己的客户群流失,相信很多公司都想做到这一点,但是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只有寥寥数家。例如现在手机行业里面,曾经的龙头老大诺基亚,从以前国内几乎人人以使用它家的手机为荣,有款经典手机号称防身利器,到现在被苹果,三星,小米等成功取代;例如曾经遍布全国的百货公司到现在也已经基本销声匿迹,随之兴起的电商引领了新的发展趋势......在这种中的变化中,为什么这些曾经的老大被淘汰了,为什么他们失去了这些客户?到底是谁偷走了他们的客户?到底企业家应该怎么做才能留住客户?这本《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的作者哈维-汤普森做为曾经担任过IBM管理咨询公司的全球执行总裁,他从自己改革公司的十年实践经验中,提取了相当宝贵的经验来述说客户至上,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

  本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从客户流失的现状到探寻客户如何流失,最后给出解决建议,全书的逻辑性相当强。我读的这本是第二版,但其第一版出版的时间却是在2004年,可以说作者在那个时候就有了这种用户至上的理念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可以想象之所以IBM到现在还依然屹立不倒是有其原因的。第一部分的章节主要从客户流失这个现象来分析那些最终失去客户的企业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在这类企业中作者至粗话了其成功与优势也恰好是其最大的劣势。在第一章‘当优势变成劣势,你该怎么办’中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企业要先认清自己,要明白自己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为了说明这个论点,作者以自己曾经服务的IBM公司为例来进行论证,我在这里其实想说的是现在之所以京东,淘宝等电商能够火爆,能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以消费者以客户为导向为中心,时时刻刻放低自己的姿态,随时准备改变以适应大众。这与作者举例的IBM公司不谋而合。明白这一个道理很容易,多看几遍书就可以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困难了。相比其他纯讲理论的书,本书的一大优势就是在正文的每一个章节讲完之后还附带了相关的练习,你可以在联系中及时的将你刚刚学到的理论拿来运用。

  本书作者持有的一些观点也有借鉴性,例如在第八章“客户想要什么:最低的价格?”里面分析了‘十大常见传说’(正文P111),在这里就驳斥了低价吸引客户的观点,光靠低价是不能留住客户的。在现在的电商中,例如京东,淘宝天猫的秒杀活动,这些活动仅仅只能用来吸引用户流量,真正能让用户时时刻刻来购物还是要依靠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商品。本书作者的观点虽然在现今已经被很多人强调了,但是要注意的是作者最早是在2004年就已经提出了类似观点。所以我们对于这本书不能忽视,既然强调的客户至上的观点现在都知道,那我们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建议这本书作为企业家经营时的警醒之作放在自己的书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户至上,客户第一。

  《谁偷走了我的客户(第2版)》读后感(十):客户导向

  作者提出了专注于创造客户忠诚度的理念。客户导向型将取代产品导向与专家导向,用户体验与评价,对产品的认可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市场,产品就无法流通,无法被消费,企业再生产便不能完成,资本也无法实现利润增长。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如何操作,本书给出了实践性的、创设性的建议。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首先要分析客户需求,细分客户群,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通过周密细致的市场调查研究,不仅要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还必须使营销渠道为日标消费者的购买提供方便,满足消费者在购买时间、地点以及售后服务上的需求。客户价值导向就是要为终端消费者创造价值。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市场开发应有明确分工,防止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垄断客户信息,导致的内部消耗。 在企业文化中,回应客户对礼仪的要求,采用客户视角,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网络化的时代,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将成为未来新兴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电子化数据,网络技术以及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客户期望的体验提供了可能性。价格对于客户尝试新产品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影响其购买的主要因素是其对产品价值的认知程度和客户的偏好程度。因此,面向客户的公司流程要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作者在书中贯彻了协同创新的理念,认为企业可以和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有些企业甚至将客户作为自己的老师。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多美国著名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形象生动,让人能够联系到现实,给人以启发。对于目前中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