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诗经名物图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10篇

  《诗经名物图》是一本由[日]细井徇著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一):用一种诗经的态度:《诗经名物图》

  葛覃非足道,施谷性自濩。

  着相难雅意,方寸即明台。

  偶弄女萝绿,闲拾匏草白。

  弹琴不说爱,孔孟学不来。

  羡慕古人的生活状态,三两好友,曲水流觞,摘取几花几草,或赠挚友,或送予心上之人。那时候的生活,关键词应该是“慢”,有了“慢”,才有时间、有“态度”去把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都看清,每一事物都命名,每一微别都清分,才有雅,才有“风”。古老的安闲被收藏整理,才有了《诗经》。

  现代的生活像是开着加速器,我们开着车向目的地行驶,除了被红绿灯拦住,否则鲜

  少观察路边的风景,其实路边也早就没了什么风景,不同的建筑都是相似的钢铁,相似的树

  虽然有不同的根源,但也被人们的眼球自动忽视。

  把每种树,每种花草叫出名字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些古老又可爱的名字,现在只留在《诗经》里,变成一个个发音晦涩的字,在这个信息成吨的时代,寻到有关这些名物的只言片语,更无从探寻,这些名字,究竟对应的是什么模样。

  还好,还有这本《诗经名物图》。

  《诗经名物图》由据日本学者细井徇所撰《诗经名物图解》的精美图解,分草、木、鸟、兽、鱼、虫六部,集中相应诗句,向我们展示了《诗经》名物的具象模样,可以算是《诗经》简要的“插图册”。带着“认知”的初始功效,可以辅助我们更直观地接触《诗经》中各类名物,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如果有人问,了解这个有什么用呢。我的回答是,并没有什么用。或者说,记住或背住名字,对于我们,对于它们,其实意义不大。现代人读《诗经》,其实不需要明白诗经中物什的具体形象,因为大多数情况,诗句的着力点,都不在名物,而在“赋”的部分,将“起兴”的部分略去,或多或少,也可以粗略看懂诗经,但是,如果诗经少了“比兴”,少了“名物”,那么这部经典,或许,早已经在时间长河里支离破碎了。

  读《诗经》,其实更多的读的是一种心态,如果持一定的目的,来读《诗经》,那么八成是“读不懂”的,就算读懂了“名相”,也读不懂“名物”。因为,“有《诗经》味儿”的成分其实不在字上,而在字外。玩文字游戏,以《诗经》为炫耀引源,反就陷入了“名相”之中,是不可能有《诗经》的态度,也表达不出其实质。

  我认为《诗经》的质就体现在其态度上,简单来说,就是“粗细粗细”的,写出诗经中诗句的人,不全是知识分子,农夫,猎人…各种人都有,阶层不同,鲜少阳春白雪,更多下里巴人。但是他们的所言所感,居然有一个共同点,就形成了一种气质,让屠夫都带着“文艺腔”,让这些句子汇成一卷,才有了《诗经》。

  大概就是他们生活的节奏很慢,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生活,去“名物”,“记物”。形式怎么样,无非都来自于他们不焦虑、不着急的生活态度,又怎么样的态度,就有怎么样的表达。

  那么,读《诗经名物图解》,就提供了一个“设身处地”的机会,让真心爱《诗经》,爱“慢生活”的人有机会目睹古人身边的细微,或许在这些花草鸟兽之间,你能找到与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共鸣。

  我对书中“兽部”中,那些生物的眼神印象深刻。貉的慵懒,兔的警戒,狸的阴险,传神极了,古人认为万物是带着灵性的,这本书的表达正与这种观点契合,再尽力描绘出“细节中的细节”,细中出巧,细中出灵。

  蒹葭、卷耳、荷华…这些很多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部分,是无视,还是去体会,选择权在你,其实不必与《诗经》中的诗句关联,也不必与《诗经名物图解》中的图画交叠,每个人应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诗意。

  诗句,不足以表达出一种属于《诗经》的态度。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二):有感 ,有兴,有风光

  《诗经名物图》,是将日本江户时期的本草学者细井徇、细井东洋的《诗经名物图解》配以相关诗句,按《图解》原分的草部、木部、禽部、兽部、鳞部、虫部,分部展现给读者,以助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博物学,起源甚早,就现存文献来看,由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起,发展至今蔚为大观。中国六经研究,向来以阐发义理为主,如此从细节入手,做名物考辨的实在少数。却是一向注重细节的日本人,将他们这种从细节实物入手的踏实精神发扬在汉学研究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详实的研究新角度。虽有此传统,但为《诗经》名物绘图,并不止考辨种类、科属、形貌那么简单,还要展现诗句情景,做到形、色、声、情并举。比如“荇菜”,作者便绘了两朵盛开的花,和三个还未长出水面的骨朵,以表“参差”之意,又用明丽的黄色衬托“左右采之”的少女的青春动人。再如“鹊”,鹊并没有安卧在巢中,而是站在石头上,因为“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无家可归的鹊大张着喙,让人仿佛能听到它的哀鸣声,以此来衬托一个看着旧夫迎娶新人的弃妇形象。

  日本自江户时代起,“物哀”的美学观念逐渐一统艺术、文学、美学界。“物哀”是指人心在与外物交接的时候,触景生情后,所生发出的或喜、或怒、或哀的情感。创作于江户时期的《诗经名物图》,很好的贯彻了“物哀”的美学观念,全书笔法简淡而赋予深意,以细致而独特的立意、纯净而隽永的画面表现出了《诗经》众文的中的名物场景。

  “起兴”,即“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与“物哀”有异曲同工之意,是《诗经》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名物图》中所绘的花鸟虫鱼,在其所属诗章中,多属于起兴之物、之景。中国古人崇尚一种泛灵论的自然观,认为万物皆有灵。相比于狩猎文明发达的西洋民族在自然中体验到禁忌外,农耕文明发达的中华民族在年复一年的耕种中,在改造自然的体验中,他们体验到的是与万物相通的喜悦。即胡兰成所谓的,有感有兴有风光的喜乐的俗世。

  可惜的是,处于现代文明的我们,已无法像古人那样在自然中亲眼一一见证《诗经》中的种种名物了。那么不妨拿起这本《诗经名物图》,在画中体验一下原来那个有感有兴有风光的有机世界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三):记得绿罗裙

  读《诗经》的难处,我个人理解,其一是文辞古朴,其二是名物繁多。三百零五篇“思无邪”之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言修身必先学诗,他还说,由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以现代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劲儿,也就愈加为难了。为难倒也有为难的好处,翻到《诗经名物图》这类书时,愈加爱惜,由古朴册页中生出了欢喜。

  《诗经名物图》这本书承于《诗经名物图解》所收图画,又集了《诗经》相关诗句,就是诗经版“看图说话”,诗图相得益彰。《诗经名物图解》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东洋撰绘的一套博物学书,其主要内容为《诗经》辅配百余幅精美古画。此本大约绘制出版于嘉永元年(1848)。

  从陆机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诗经》开始有了博物学研究,这可以当作训诂考据学的一脉,古称今名一一贯通。陆《疏》文字清新可喜,志在描述,涂绘的书则纹饰而喜,据《唐书•艺文志》载,最早的《诗经》图绘是唐文宗时的《毛诗草木虫鱼图》,已经失传。自此,诗经名物图谱蔚为大观,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与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被认为是《诗经》图绘影响甚巨的。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写道:“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引起了我的好奇,网上搜了下,做一比较,还是觉得《诗经名物图解》工笔细绘,葱绿浅黄,枝茎缠绕,藤藤蔓蔓就那么柔柔地进入观者心里,远比《毛诗品物图考》生动了。周氏兄弟,对名物有同好,对草木鸟兽虫鱼的兴趣也贯穿了周作人终身,他认为“对名物大有知识”是“思想明通气象阔大”的表现。“对于人生与自然能巨细都谈,虫鱼之微小,谣俗之琐屑,与生死大事同样的看待”是周氏欣赏的境界,从一本小书里有这么大启悟,我当然无此奢望,玩赏足矣。

  这本《诗经名物图》保留了原著的草部、木部、禽部、兽部、鳞部、虫部。草芃芃、木萧萧、禽关关、兽赳赳、鳞漉漉、虫营营。《诗经》中喜以叠音词“写气图貌,属采附声”,图绘让这些“情貌无遗”:“灼灼”桃花之鲜、“依依”杨柳之貌、“喈喈”黄鸟之声、“嘤嘤”草虫之韵……鸟兽虫鱼在简单线条勾绘下,也带上了质朴。

  图绘中,绘者匠心时时显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白花红朵相映之下,更显灼灼;“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单绘孤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丰年多冻馁;“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整个早上去采蓝,兜起前裳盛不满,说五天就见面,过了六日不回还,这样的单只兰草,盈不起思绪……我想这些不是我的过度解读。

  “葛,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如果这本书能辅以这样简单的注释就更好了,对于非专业研究者,和《诗经》一同览阅,还是需要些笺疏释疑解惑。这本书印刷采用蝴蝶线装,读时切记小心,否则零散脱页在所难免

  且再说一点题外话,一本图谱如何予之评,我是思之再三的,最后仍凭老习惯,拉杂写去,带着点素性为之,我也不知这样是否可行,奈何随性,信笔由之。近日翻读扬之水的《终朝采绿》,孙机先生的序,解了我许久惶惑,其中语“书话是书评中的别体,它是读书人之间的谈话,清茶一瓯,对谈忘倦,人与书、书与人之间的恩怨际遇,便在这轻松自由中缓缓流泻。”孙先生又说,书话“大概并没有一个特别的规定。谈书品,谈版本,谈书的作者,谈书的主人,谈书的流传,谈由书中内容引发的感悟,或者只谈自己对书的爱与不爱,都可算作书话”既然如此,别体忝列,我也就不急着述“正传”了,任杂驳、思绪竞驰,博取诸友会心,想来也就很不错了。

  翻这本书,想起大学时一位女老师给我们讲《诗经》,荇菜、黄鸟、桃夭种种,在平缓语调中,徐徐而出,我则煞风景忙着偷阅闲书,老师讲到动情处,我才偶然为之移目,心下却想,这些释名美则美矣,无奈都是些什么物事,听众要想明白,恐怕只能当头棒喝了。现在回忆,多了些怅惘,看了图画,有了形象理解,但也少了想象空间,识了“草木虫鱼”,还以“赋比兴”为念,薄言采之,倒是当年那些白衣绿裙的青春,在记忆中枝叶葳蕤。

  2015年5月24日 夜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四):《诗经》的“读图时代”

  文/夏丽柠

  少年读《诗经》,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读起。这是一首表达君子对淑女心生情意的诗,诗经里的爱情便根植于我心底。后来细读才发现,《诗经》像面周代社会的镜子,万物皆存于其中。

  《诗经名物图解》是一本《诗经》的辅助读物,由日本江户时代学者细井徇(细井东阳)撰绘。由于名物众多,细井徇还承蒙京都一带的画工帮助才得以成书。本书分为三卷,分草、木、鸟、兽、鱼和虫六部,收图两百多种,并在每张图旁附以相关诗句,是本难得的了解《诗经》名物的资料书。

  《诗经》的“风雅颂”本是民歌、朝歌与祭祀之乐的集合,涉及内容既有平民俗事也有庙堂高远。本书里的“蒹葭”来源于百姓生活,而“元龟象齿”必是君王之物。可不论身份高低,“名物图”中的花鸟万物都承袭了“最美不过诗经”里的美,细腻的工笔画,色彩相宜的着墨,灵动的物种神态,都令人觉得遥远的周朝是值得回顾的年代。

  读《诗经》,最难的就是认字。好在,许多字可以望文生义。比如花草的名字一般都会带有草字头,遇见不熟的字也能猜到。可书中选取了《大雅•公刘》里的“酌之用匏”,万难也猜不到“匏”的用意,读图是硕大绿叶,细颈嫩长,偶有白花芬芳外放,一只青绿瓜状果实悬于叶间。原来,“匏”是葫芦的意思,宴席间的客人要用瓢儿饮酒才对!看来,“望文生义”也不是总能行得通!

  幸好,读图时代的人们练就了一身“看图识真相”的本领。《鲁颂•泮水》里的“薄采其芹”并未指明是何种芹,旱芹还是水芹?可书中图例是纤细的芹叶,飘飘然的杂细根须,它们不长在水里,难道还想飘到天上去!当然,图例经过了艺术处理,不可能完全与实例一样。看看为《小雅•采薇》里的“杨柳依依”而绘制的“柳”,美感便迎面而来,心好像也被柳枝低垂地拨弄了一下,瞬间柔软下来了。

  《诗经》里的鸟即可以在天上飞也可以在水里游。“关关雎鸠”里的雎鸠就是一种水鸟,而书中雎鸠腾空展翅,双爪艳黄,正准备着落于水波之上的画面,令人觉得物种之美好像并不逊色于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倘若读《诗经》只关注人的话,真是煞了万物有灵的好光景。

  本书里最有趣的是画动物。也许是无人愿意破坏《诗经》之美,所以无论是虎豹豺狼都被绘制得神态可掬,悠然自得。《小雅•吉日》里的“小豝”完全不像一只傻吃呆睡的小母猪,反而是一副聪明伶俐的模样。恐怕只有《诗经》里才有这么美的“小母猪”吧!

  现代人喜欢“有图有真相”,这本书便为我们开启了《诗经》的“读图时代”。

  平媒用稿,谢绝转载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五):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北宋思想家张载在《西铭》中写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世间一切均为上天所赐,万物与人的本性一致,皆有其灵性。这句话在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的《诗经》中既有完美的体现。《诗经》描述了大量的花草虫鱼,木鸟兽禽,运用了大量的动植物意象表现人之情怀,真正做到了自然之物与人之情怀合而为一!

  据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历史学家孙作云的《〈诗经〉研究》统计:“《诗经》共记载动、植物大约252 种,其中植物为 143 种,内含草类 85 种、木类58 种;动物为109 种,内含鸟类 35 种、兽类 26种、虫类 33 种、鱼类 15 种。总计至少在 250 种以上。”

  古人强调“知人论世”,而《诗经》则需要“知物言诗”,《诗经》中动植物多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媒介与工具,其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思想、文化和发展,呈现了古人的情感、婚恋、家庭、战争、祭祀、宴飨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所以,为了更全面的理解诗意,更深刻的体会《诗经》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我们不仅要揣摩诗句本身,也要对诗句中所言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于《诗经》中名物的研究也多有著作,如三国时期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清代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日本天朝四年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等,这本《诗经名物图》则是根据日本江户时代本草学者细井徇所撰绘的《诗经名物图解》改编而成,全书分为六部,总共包含了213种动植物的图解,其中草部73种,木部44种,鸟部34种,兽部21种,鱼部15种,虫部26种,书中的绘画细腻清新,自然优美,栩栩如生,画师将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赋于画中,使读者在领略古时自然之风貌的同时,亦可以感受到其中寓意的情怀!

  《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绘图中,圆叶红花浮于水上,那样清雅,那样秀丽,使人不禁想到窈窕的淑女应是多么美好,多么使君子神往,一幅君子辗转反侧,日夜思念淑女的画面便赫然眼前,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君子对淑女之情感的真挚,深刻与热烈!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绘图中,鲜艳的花朵,娇柔、美丽,上扬的枝干,飘逸、洒脱,花朵与枝干相辅相成构成一幅和谐、隽永的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情投意合的痴心男女,相爱相伴、相携相扶,“永以为好”的美好情谊。

  《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绘图中,一只孤独的流离(枭)立于树枝,神情那样寂寥,那样萧索,那样悲壮,生动的表现出黎臣渴望救援而援兵却迟迟不至时,黎臣的悲观和怨愤之情!

  虽然《诗经名物图》这本书只是一部《诗经》的辅助性读物,并不能完全反映《诗经》的精髓,但以优美、动情的诗句配以这些生动形象的绘图,不仅大大提高了诗经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我们读者深入体会诗经中的情感魅力,发扬其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而且整本图册的风格明媚、淡雅、古朴,就如这被千年咏唱的《诗经》的韵律,给人一种悠远、美好之感。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六):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文/果子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先贤孔子曾如此盛赞《诗经》。作为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传统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是案头的佳客,也应该是枕边的良友。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作品,涉及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风物,人情,掌故,是了解过去时光的窗口,也能从中一鉴古今的风貌差异。有人说,诗三百,虽然只是三百余篇,却是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有人大赞,胜于《十万个为什么》。从《诗经》里可以解读太多知识,比如《诗经名物图》便是取自诗经里的植物,将之以绘画的方式呈现。

  《诗经名物图》作者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细井徇撰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诗经中的草、木、鸟、兽、鱼、虫,共收图二百多种。细井徇,号东阳,曾为僧为医,撰有《四诊借要》等,《诗经名物图》绘于1848年,即嘉永元年。 二百多年的作品,如今看来,依然气韵生动:草木青翠,典雅素净,动物生动传神,维妙维肖,呈现出万千意趣,非常精美,非常吸引人。

  其实,在细井徇撰绘《诗经名物图》之前的元禄七年(即1694年),已有日本儒生新井白石与画师狩野春湖合作完成一部日本诗经诗史上首部《诗经图》。这部《诗经图》现藏于日本皇室图书馆,秘藏于皇宫深院,从已现世的几幅画面来看,笔触细腻,画风古朴,非常考究。后来, 新井白石的朋友若水请益(日本的李时珍,本草研究者),也于1709年根据自己的经验学识创作了一部《诗经小识》,成为日本诗经学史上第一部名物学著作。自此至18世纪,日本的诗经名物研究已蔚然成风。如冈元凤纂、桔国雄画的《毛诗品物图考》(1785 年),中村惕斋、渊景山所纂《诗经图解》收入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10 年出版的《先哲遗著》,细井徇、细井东阳的《诗经名物图解》,尾田玄古的《诗经图解》、佐久间熊水的《诗经图考》、岩濑的《诗经图说》、江户时代渊在宽《诗疏图解》等等。

  有人要说,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其实,也并非只在日本有诗经热。中国的诗经名物研究也早已开始。比如,三国时陆机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唐文宗时有《毛诗草木虫鱼图》(已失传),清人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等等。从后世影响来看,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与清人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被认为是《诗经》图学史上两部代表性著作。杨之水的《诗经别裁》中对历来的诗经名物研究作出详细的考证,有兴趣者也可一阅。

  仔细翻阅细井徇撰绘的《诗经名物图》,只觉美不胜收。这里,一花一草皆悦目,一枝一叶总关情,也让人有将诗经的草木鸟兽虫鱼,一一找出比对的冲动。比如卷耳,原来就是现在的苍耳,就是小时候在野地里玩耍时,粘在衣服上满是钩刺的“羊负来”。因其果实形状如古时妇女穿耳饰珠的耳珰,又名“耳珰草”。识出千年流传至今,虽名称略有变化,然此名物不变,妙哉!

  2015-6-4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七):诗经图谱

  诗经图谱

  读《诗经名物图》/by烟波浩渺1980

  本书主要内容源自日本学者细井徇所撰《诗经名物图解》(1874年),是一本旧书新编的图画书。以诗经中出现的事物为主,图画两百多幅,包括:草木鸟鱼虫六部。编者今将《诗经名物图解》所收图及《诗经》相关诗句重新整合成本书《诗经名物图》,可以当做是阅读《诗经》一本了解认识诗经名物的基础资料读物。书内节选诗经部分章节配图,字体为简化汉字。编排整洁明晰,每一个物种分部,在目录标识,类似字典的编排,便于阅读查找。

  浓浓怀旧风

  本书纸张微黄,线装订,淡彩图,浓浓怀旧气息。主图结构布局、题名(繁体)、印章无一不是拟古之作,书中的图画典型文人画的风格,小品意境,草木只突出花、枝、叶的形态,既有写实又注重写意的方面,鸟鱼虫注重形态的写实。如果不知道作者为日本学者,认为是中国传统文人所画也不奇怪。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夸大日本学者的作品,而是喜欢这种细致的精神,喜欢汉学的精神,无不敲打我个人的身心。我喜欢类似的书,每当捧在手心,旧日情怀涌上心头。《诗经》对于我们来说,是应读、必读之书,然而汗颜的是,我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浮于表面。诗中之诗歌,诗中之名物,诗中相关图画何止是一种情怀,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种情节。

  子与诗经

  如果提到诗经不说孔子真是说不过去。《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为《六经》之首,孔子的编订和推广让《诗经》散发异彩,其重要位置不可忽视。子对诗经知名言论有: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等等,当然最让人警醒的一句是:不学诗无以言。如果不学习诗经,都没有可以沟通的话题。古时士大夫出使他国,或是交流,必先说一句诗经中的话,方可兴起话题,以显示谈话的重要性。如此种种显示出诗经的重要地位。而对我们来说,读和背诗经是有些难度的,除繁体字、文章古朴这些难点外。当然不排除有懒惰的学习心态。诗经中所说的“鸟兽草木之名”应该算是一个难点,如今的人们五谷不分也算不上什么稀罕事,更何况诗中出现的古时繁杂名物。所以当人们读诗经时,本书类型的图谱便是不能或缺的资料书。

  本书作为诗经图谱出现,对读者来说看重的就是与诗经中诗句的“文与图”的对比。本书中不仅有如今常见的动植物:雀、鹤、马、蟋蟀、荷花、稻梁、绿竹等等,也包含生活中其他少见或者没见过动植物,可在本书中查找、辨识。私以为要是本书能配上照片对比就更加完美了。

  与我相关

  我最爱的签名与子曰诗云有关: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我爱极了这句话,它表达意思有很多,无论是诗本身还是子的点评,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影响了我,尤其是子对这话的评论,一句点睛,发人深省。当我把这本《诗经名物图》拿到手,翻开阅读找的第一个植物就是这个棠棣之花,之前也在网络上搜索查找过,发现棠棣一直有黄花白花的争论,内心也很疑惑。棠棣也写作唐棣,本书中写做“唐棣”在木部65页,白花。诗句选自《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据说唐棣在日本是种名贵树种,也有不少变种。翻看本书后,我又查找网络,终于了解一二。无论白花、黄花,唐棣这个植物早就超越它本身代表的意义,人们赋予了她:相思、兄弟情、美丽的涵义,只因为它与诗经有关,与文学艺术有关。

  但是因为时间的流转,古时动植物如今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名称和形态,我们也只能借鉴前辈学者们的考证一窥书中名物的风采,对读者来说能看到这旧时的笔墨图画,何其有幸。诗经的情怀在远渡重洋外,开枝散叶。本书本意为儿童启蒙辨识之用,如今看来大人读起来格外涨知识。诗经中出现的事物,在本书中多数能找到对应的图画,可帮助读者加深对《诗经》的理解和记忆,颜值很高。也分外看中,书所绘图画的严谨性,如果编者能带入一些考据点评,这样方便读者了解本书的真实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本书的主题应该算是子曰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图文相宜,辨识草木鱼虫知名,人学之初,必学基础。

  2015年6月7日星期日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八):两个版本的图文比较

  细井徇的画作,目前看到有两个出版社引进整理成书。

  1、《诗经名物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较多,该书正文196页,1页1图,图较小。

  文:简略,只有相关诗经原文,而且有些较长的原篇只从里面截取了含有该物种的短句。很不便于加深理解,想知道该物种的相关文字信息只能再翻辅助资料。

  2、《诗经名物图解》中国画报出版社

  图:较少,该书正文约227页,2页1图,图片较大(跨页印刷)。

  文:详实,不仅有相关诗经原文,还有关于该物种的介绍和考证,且附有一些其它典籍里关于该物种的记载,如《本草纲目》、《品物图考》。

  从看书的知识性收益的角度,个人建议《诗经名物图解》。虽然物种数量较少,但书名里多了个“解”字不是白多的,可以摄取很多关于物种名称和用途的信息;而且图大、有细节。

  如果你只想单纯欣赏大量的小图,扮扮文艺,不关心文字考证,《诗经名物图》可能会适合。但个人觉得相形之下,看这版的体验不好,试问对古籍里的物种感兴趣的读书者,有几个会不好奇它们的相关考证呢?

  如图,以“桃”为例,上方是《诗经名物图解》,下方是《诗经名物图》。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九):诗经中的博物志

  读《诗经名物图》

  Y 于杪杪

  说诗经是最美的文字,一点也不为过。每晚睡前,翻出枕边的诗经,轻轻诵读一两篇,感觉身心也得到了放松。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意思即为思想纯正。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这本《诗经名物图》是由绘制出版于嘉永元年(1848)的《诗经名物图解》节选再版而成。作者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細井徇/細井東陽撰绘,其主要内容为《诗经》辅配百余幅精美古画。細井徇号东阳,曾为僧为医,撰有《四诊借要》等。书中每幅画作都标注了诗经的原文出处,美文配美图,给人以无限美的联想。原版《诗经名物图解》分三册,内容繁多,价格也不菲,对于囊中羞涩的诗经爱好者收藏这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书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清新隽永之感,似乎还透着一种纸墨香。整本书的纸张颜色都是自然黄色,让人感觉十分的舒服;采用线装订也很复古和质朴。不得不提书中的配图,因为我是一个很喜欢画画的人,看到书中一张张精美画作自然也是爱不释手。作者笔法纯净、富有意境,虽是日本人,却很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艺术以及人类的文学瑰宝本应就该是没有国界的。此书很适合作为父母教儿童的启蒙书,因为插图配诗经原作,读起来有趣不枯燥,而且在诵读诗经时有配图参照更深刻于心,脑海中仿佛也有了画面感。

  诗经不仅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本丰富的“博物志”。现存《诗经》的305篇中共492次提到动物、505次提到植物、235次提到多种自然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细细体味和研究。诗经就好比一座浩瀚的博物馆,各种学科互相渗透,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让你仿佛置身于自然万物之中,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美好的东西。我曾看过一本《诗经动物释诂》,不禁为诗经中种类繁多的生物而感到惊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儿时看《十万个为什么》上说麒麟其实就是长颈鹿了。《诗经名物图》全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草木鸟兽鱼虫,收图两百多种,很多植物的名称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常见,算是生僻字,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多查阅相关资料。

  古人写物并非单纯叙物,而多在言情。宋人李仲蒙解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总认为诗经中的物似乎被赋予的生命和感情,它们有优雅的名字,还有一种淡然无争的气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仿佛让我看到了期盼而又略带惆怅的感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仿佛又让我看到了一个秀丽明艳的待嫁女子。

  现代文和歌词改编成诗经的版本也曾在朋友圈风靡过一阵。“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一个梦想在自由的飞翔”这样通俗的歌词经过诗经的版本润色后变成了“予遥望兮,蟾宫之上;有绮梦兮,烁烁飞扬。”虽说只是娱乐大家之作,但也让现代人体会了古代诗词的风格和语境之美。也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名物图》读后感(十):不闻一草,哪知花香°

  我接触《诗经》大多是在读书时期,而后是看了安意如的《思无邪》,当时,不知为何取这名字,特去翻阅,方知取自《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分为三类《风》、《雅》、《颂》,它普遍反应老百姓的生活、爱情、祭祀、风俗、植物、动物等等,它涉及面之广,内容之深厚,让人瞠目结舌,它在西汉时还被尊为儒家经典,其次,《诗经》是很大胆的作品,就像《关雎》、《摽有梅》、《采葛》,这些大多是对男女情爱自由的描述,这在古代留存的典籍当中是比较少见的。

  所以,我觉得《诗经》是很超脱、很古典的代表。

  然,我曾认为这是一本线装本的《诗经名物图解》,因为在去年,我曾见绘者做这样的图书,不过是少额量的贩售。可能那本和这本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印刷,一个是现绘,二者还是有点区别。

  纸张厚度的适中,且不会透墨,色泽古朴雅致,都可看出诚心,但作为一个画者、编者,我对画的细致还是多有挑刺成分,像芄兰、蓍、葵、蜉蝣等,都过于虚化,让人无法辨别其细致的构图,这是我对图画的一点不满,当然我想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源自印刷问题。

  传说,最早的《诗经》图绘源于唐文宗时期,但就已失传,且记得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就有藏放隆和陆续书写《诗经》三百一十一篇,且与敕画院诸臣规抚宋人马和毛诗图笔意,完成前所未有的《御笔诗经泉图书画合璧》三十册,从文献资料上来看,这提供了图绘《毛诗》轮廓,且为诗经图留下了寻迹的去处。

  因为爱好草本,身边不乏高手,所以,特地拿了此书请教前辈,他起初听闻我看了《诗经名物图》,遂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深圳一石写的《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第二本是台湾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特别指明台湾很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针对此书,他也夸赞到画面淡彩水墨,很有诗意,配得上诗经二字。

  我对草本还是多有好奇,就像堇菜,我会问,我们现在还能不能看到诗经中的草本呢?

  前辈说,堇菜在春天潮湿的野地很多,他甚至感叹,这些草本都是有的,几千年对一棵草来说,时间太短,故我们常叹,一岁一枯荣。

  所以,大多草也只是睡了觉,他们的根活着,又名宿根草本,但真正让它们延续生命的却是种子。

  在翻到卷耳的时候,我也很纳闷,这是什么东西。特为点评一下,我很遗憾这本书只写了诗经的一部分,却未能一一注明这是什么。前辈说,卷耳又名苍耳,它原产自西域,很久以前沿丝绸之路(古时就有走)来到中国,果实浑身是刺,粘在羊身上一路东来,所以又叫羊带来,现在闽北遍野都是,如果不是这么一解释,我真的会把图上那幅图,误认为是鱼腥草。

  因为画的结构太像遍地伸着脑袋的鱼腥草,如果真是羊带来,想想小时候的我们,可没少拿这个做坏事,谁曾想这样一颗名不见经传的小东西,竟然有这样离奇的生事。

  但是这本书也有遗憾,这本书并不是植物学家所写,故里面也存在一些小的错误,比如堇菜画成了旱芹。

  这本书看似很容易就一翻到底,但深层的内容却让人啧啧称奇。

  我喜欢这样的书,简简单单,却百看不厌,它容纳着草、木、鸟、兽还有鱼虫,收入了两百多张的图画,从素材上说,这本书详尽,虽有一点点小缺憾,但此书画风古雅,浓淡皆宜,是草本绘者的良选,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

  毕竟,不闻一草,哪知花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