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掘你的竞争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发掘你的竞争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8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掘你的竞争力经典读后感10篇

  《发掘你的竞争力》是一本由李令彬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一):缺口——读《发掘你的竞争力》

  这本书读的似乎有点晚,在我大学要毕业的这一年,很多的震动只能是深深的遗憾。这本书读的似乎又是刚刚好,在我马上要去求职应聘的这一年,很多的经验也许就是最初的尝试。

  对于作者的很多经验的介绍,青涩如我,也只能是半信半疑,我不敢说对,也不敢说不对,心里只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也许呢?试试呢?但这本书之于更我重要的是,又给了我一个反思自省的窗口,又一次看到我身上的很多缺口。

  关于爱和钱的平衡,这是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在讲的东西,他反复论证了一个观点,那便是,追求内心渴求的东西,同时它也自然会带给你物质上的满足。其实这个平衡在困扰着很多人,作者的结论跟我们大多数人的体验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总在困惑挣扎,在梦想现实间游走。在我看来,作者没有说错,大多数的感觉也是正常而自然的,问题的症结在于除了做梦,我们还做了些什么?我听过很多很多的梦想,也听过很多很多所谓深沉的爱,但为梦想坚持的却很少看到,多半是报纸上的事迹,为爱沉迷的也很少听说,多半是小说里的传奇。于是,一个结果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爱是爱了,爱的滔滔不绝,爱的夸夸其谈,到头来,也只能是爱的无限遗憾,爱的满是伤感

  我不知道这样的说法能触动多少人的心弦,可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深深地刺激着我。我曾以为我爱某件事,没有人会比我更执着,可突然意识到我爱的如此卑微;我曾以为我为我爱的在做着什么,没有人会比我更努力,可我突然意识到我所做的是如此的少(至少没有书中所说的沉迷);我曾以为我在我爱的坚持着什么,没有人比我更执着,可我突然意识到这只是无作为的偏执。这本书之于我就是这样的当头一棒

  我总想说,我的大学也在收获着什么,可我突然感受到了我的大学还是有那么多的空白,有多少日子是在迷茫中度过,有多少日子是在悠然里度过,这也许没什么错,只是现在不去奋斗以后便再也没有那么的机会精力体力了,可是留给我们悠然的光阴还有一把又一把。

  如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少能把哪一本书当作圣经一样,就像当年的毛主席语录,也不可能有哪一本书是所有人的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在面对着自己独一无二人生。可是这样的一本书能让人看到我们的生活里的缺口,总还是好的,即使我们不能立即去做什么去改变什么。清醒的缺口总比糊涂的完整来的有意义的多。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二):做一位“职场先知”,对话十年后的你。

  “戴安娜·威兰:当这些数字出现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约翰·凯斯特勒: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吧,我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跟着这些数字追寻溯迹,发现每个数字都与这50年间世界发生的灾难时间精确吻合。地震、火灾、海啸……而这些数字链中的下一个数字就与明天的时间相应和。在地球上,有81个人将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丧生。

  菲尔·伯格曼:喔,停止这种疯狂的解释吧,除了你之外谁还会有这种想法?我们所有人眼里这些数字都极其普通,除了你,为什么?因为人们总是看见他们想看见的。”

  这是电影《先知》里的一段精彩对话,50年前的孩子预知了未来所发生的一切灾难,这在人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电影给我们的启事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科幻的层面,如果能够提起人们的防患意识,才是达到最终目的。

  今晚一个朋友跟我抱怨说“我的工作好忙,一天到晚忙的两脚不离地,我没有思路,在这里我啥也得不到。”我说你想要什么啊?“工作,生活,学习,感情,我都想要,但是我现在一样都没有。”我说你是不是要的太多了,人不能太贪啊。她说“安逸,有前景的生活,每天充满快乐的工作,一份真挚的感情,想要一个有动力有奔头全心投入的学习状态,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吗?”

  是的,这些要求都很合理,这些东西也都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为这些理想的状态做过什么?刚刚毕业一年,工作换了好几份,每份做几个人就感觉无聊,没意思,天天像打杂一样,每天就想着一步登天,怎么可能。很多人都羡慕外企的工作,但是很多人被他吸引的原因却是高新,良好的待遇,高档的职业套装,漂亮的办公大楼,当真正进去后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是完全不同的,就像孙正耀的退休感言中说的,“外企的工作就像看A片,看的人很爽,但做的人不一定很爽。”

  我们不能被工作所规划,当你一无所知的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一切就会慢慢的被你的老板所规划,他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也许会把他们认为适合你的发展方向安在你的身上。然后你就过着别人想要的生活,天天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收获,因为你的收获时别人想要的。正如robin老师的书《发掘你的竞争力》中一句话写的非常好,“职业规划,不是帮你规划好未来的路,而是帮助你提高对未来的预知能力”。这句话简单几个字就说出了职业规划的精髓。在很多人咨询的过程中,总是想要给一个方法,能马上解决眼前面临的职业困惑,但是一个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长期积累所致,珠穆朗玛峰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当职业出现困惑的时候,不是需要一个解决的办法,而是需要透过问题看到问题发生的本质,面对这样的情况,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职业规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预知未来的能力才是职业规划的核心。面临任何困难要有水一样的精神,从长江源头出来的水经过无数个转弯,无数个瀑布,无数的高山阻挡,但是他们的做法不是停下来,不是退回去,而是想法设法穿越障碍,这才得以最终流向大海,一滴柔弱的水,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三):对大学的反思

  如果我在大一时读过这本书我想我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学。可是现实不允许如果的存在。庆幸的是,我读了这本书,在我真正进入职场、进入社会之前。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地学习淡一点也不快乐,明白了问什么在保研后内心一片空白。。。。。。一直以来,我们被应试教育培养成了答案青年,我们一直被灌输,却从未主动攫取。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听从,盲从,高考、大学、考研、公务员、国企,我们却很少考虑自己真正的需要。“用自己的生命换去别人眼中的光环”,可那光环也许根本不是我自己想要的。一直在上学,却上学上的思维僵化了。

  我一直很逃避找工作,因为我知道现在工作不好找,所以读研。相信着也是很多大学生考研或者出国的原因。我们不愿意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不愿意去为此做努力,所以选择了逃避。但是,工作不应该被视为束缚和负担,他应该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手段。我们应该掌握主动权,努力争取自己热爱的工作。为此而学习,而努力,这样才不会觉得没有目标。人生的出路不是仅仅按部就班的完成别人规划的程序,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敢想敢做!应该让自己短暂党的人生充实而有意。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负责,不做死读书的书呆子,增加自己的经历,增加自己实践的能力!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四):我只知道没有多少人生是按照生涯规划来过的

  ..一直很偏执的认为,书就分两种,一种是作者曾经受到巨大的伤害,或者,伤害没有多大,只是过于敏感,能够“感受到”巨大伤害,的那些极其敏感的人类,写的一种只求获得“理解”的文字。脑海里浮现安妮宝贝张爱玲、杜拉斯、曹雪芹.....

  另外一种,借用王小波的话——“推己及人”型的作者。就是自认为自己过得特别的、异乎常人的牛逼,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为成功案例、把自己的生活态度、理想、作风,都集合成“要想成功/开心/有意义不可不知的N件事”。典型体现在李开复、李令彬、孔子,更广义一点,包含了各种愤青、文青,可能还包含王小波自己。

  倒没有更偏向于哪一方的论断,大多数人介于两者之间也是一定的,把两者都归为一种——获得“共鸣”,也是无妨的。

  想说的还是这本书,我在心里异常排斥所谓的 成功学 书籍,因为坚信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或者, 即便复制成功了,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炫耀的——无非就是又听了一个老师的话,照做了。无趣。

  但是,实在是屈服于环境了,我一微小而又动弹不得的“找工作患者”。

  拒绝迷茫却无法逃脱迷茫、拒绝此类煞有介事的书籍却迅速看完 还写了篇感言.....真TND....*!

  它的作用?让你安心于自己的简历还过得去,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市场一点,但其实不保证什么;让你安心于……无限循环

  我只能说 我讨厌 却无权讨厌此类书籍。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五):note——推翻禁锢,未来无限大

  1、有另一片天空,另一种思维而不是只有考试才有出路,考试只不过是一种传统体制内的出路,这一点出路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加剧,正在编的越来越窄。考试金额已成为你实现理想的手段,但考试读书不应该是人生理想,受好的教育也不是人生理想——教育要为人类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服务,但人不应该为受教育而活,也不应该夸大学校教育的意义,把它变成一种宗教。

  2、这个世界上做梦的人多了,可是只有少数人能体会到梦想成真的快感。

  3、做什么都是出于爱,而不是回避痛苦,有爱有痛才是完整的人生。

  4、如果你像读研,那应该是一种基于独立精神的自由选择,而不是一种被迫,不应成为大学的加刑和就业的缓刑。

  5、如果你能够看到这一行业巨大而热门的市场机会,并且感觉到通过自己的才智与能力,有机会把握到这种前景,那么这个专业或行业对你而言就是一大热门。

  6、许多年以后,当你回想起自己年轻的理想的时候,希望你是站在一条理想成真的路线上,能够看到人生的进展与改变,而不是有许多不着边际的梦,最终你没有为任何一个负责过,哪一个梦想都不需要你。

  7、总是怕被世俗所抛弃,只能成为一个脑子中充满着“不可能”的世俗中人。

  8、既然从学校毕业了,就不能在以学校的方式去学习了。虽然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在人性上却没有成长,思维上并没有成长,生活并没有更丰富,眼界并没有更开阔,这样的话就还是一个“老学生”

  9、最好投资自己的方式就是投资在优质教育和个人独特体验上。

  10、要开始摆脱依赖考试带动学习的状态,要进化成为依赖应用的需要带动学习动力。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六):送给恐惧或迷茫的我们——《发掘你的竞争力》阅读感悟

  我最近阅读的书籍是:新东方李令彬《发掘你的竞争力》

  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有:古典《拆掉里思维的墙》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道理没人告诉你》 《外企高薪职位面试指导》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我最近在关注和学习的书籍有:《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像园丁那样管理》

  以下是这本书中对我的启发。

  这是一本令很多大学生都会惊醒的书!

  正如作者所说,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存在两种语言,不是中文和英语,而是计划经济语言(学校语言)和市场经济语言(市场语言),这才是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将思维从“学校教育”转为“市场导向”,才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鸿沟。作为“计划体制最后的堡垒之一”的教育体制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唯有靠我们个人去发掘(也幸好有这本书的存在)。

  这本书透着新东方的味道。如果我们去看李开复或古典老师的书,也会觉得非常的舒服。我们已经接受十几年的教育,隐隐约约也在接受个性的束缚——当然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感觉)。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谈家人的择业观与他的择业观产生严重的矛盾。正如作者所说,职业选择的问题,无非就是两种东西的衡量——爱与钱。

  其实我们欠缺的正是“解放爱和人性”!生涯规划的真正核心在于:寻找真正的自己。我存于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应该以我为主。我要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梦想,有追求,有主见,有努力,有付出,有思考,有收获。

  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网络上说的,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再找一个自己喜欢爱人,那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快乐的。要去追求一份挚爱的工作,视之为事业,视之为使命,视之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所有不喜欢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逃避现实罢了。

  当然,“生涯规划的核心不是制定出确切的人生路线,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预见力’。”因为人生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的。除死之外,一切都是过程。

  我们要享受投入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所以,追求职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过程;而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只要投入进去,同样是温暖人心的。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爱与钱”的平衡问题:我需要一个平台做我喜欢做的事,同时我也需要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才能满足我的家人和爱人的生活需求,才能让这个家庭更美满更幸福。人们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选择而迷茫,我不恐惧,我只是有一些迷茫,所以我要去打破这些未知。

  要考虑生活,考虑家庭,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其他不容放弃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走自己的路,才让选择变得那么困难。或许,唯一要听从的正是自己的内心呐~~!亲爱的自己,你到底想获得什么呢?

  现在的计划是:听听自己的心;然后,问问别人的收获。“If you don’t care, I don’t care.”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多听听自己的心,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有自己给自己承诺,把它埋在心里,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然后激情、疯狂、奋不顾身地拥抱前方!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七):追求梦想,与“不可能”作斗争

  就是简单摘抄

  1、相信你自己是这个现存世界的中心思想,以你为主,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思想,有主见,有骨气。

  2、人生是一段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3、你获得的知识一定要去用。比如英语,如果不用,就是浪费。

  4、一个人如果没有给自己任何承诺,一个足够强大的承诺,任凭谁也无法为他的命运负责。

  5、只要你一直抱着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不是为难处而放弃,未来的一切辉煌就完全都有可能。

  6、你不能为明天的善变而准备,你只能为今天的热爱而准备。

  7、“好的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又单纯又独特。

  8、人生处在冲刺阶段的时候,更应该学会放下,轻装前进,才能走得更快。人生状态低迷的时候,也要学会舍弃,做好人生的减法。

  ①简化你的目标

  ②让它变得更独特

  ③Just do it!

  9、人性化、个性化、市场化、国际化。

  10、好奇心和实际益处是学习的两大引擎。

  11、开始学习一个新科目的方式,便是从现实问题着手,关键词裂变式地开始拓展学习,并发现一个自己特别想要知道的小问题,再深入地研究。比如你可以把它当做博士学位论文的课题,最终这个问题会带你遨游整个新领域。

  12、大学四年能做到两件事就堪称完美:1、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2、依据它发展出一种初步的谋生技能。

  13、冲动——持续的冲动——梦想——理想——事业——职业——就业

  14、让自己保持想象力的活跃,精神的开放,就要重视生活中每一次小冲动的价值,那是你的天性在对外发出呼声。

  15、成为在一个领域真正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

  16、玩个痛快,学得踏实,干得漂亮,活出精彩。

  玩个痛快:不把乐趣看成敌人,或者是成功的障碍,人生才会充满魅力。

  17、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呢?就是人之为人的那些事情,就是你之为你的事情——基本健全的人格和定位清晰的个人特色,这些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18、追求梦想,就是与“不可能”作斗争的一个刺激过程。

  19、没有关系建立关系也要上,你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建立支持自己的人际系统。

  20、主动、主动、再主动。

  21、准备好你自己的问题,问问题比回答问题常常更考验一个人的水平。准备好你的问题,要简明,独特并且不是查查资料就可以找到答案的东西。

  22、关键时刻,可爱一点儿。

  23、人最怕的不是起点低,而是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24、最好投资自己的方式就是投资在优质教育和与自身目标相关的个人独特体验上。因为好的教育塑造人,给人以自信、健全的思维和合理处理问题的方式。独特性的体验则是你个人学习的终极方式,我们虽然听了一大堆道理,每个人根本上只能从自身经验得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25、任何人都要有投资意识,你最大的成本是生命里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让你自己能在不断的历练中升值。

  26、有目的的读书关系到人生发展,无目的的读书可能关系到人生的态度和幸福。

  2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种人。

  28、复合型人才要求多种技能要“合“而不”杂“。

  29、对很多大企业而言,他们要求的”经验“仅仅是能证明你良好的潜质与积极与态度的实例,你不能是个只知道闷头学习的避世者,而应是积极、开放、合群、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足够个性成熟度的年轻人。

  30、找到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超乎想象的程度,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大学生活,也是牛人的速成方法。

  31、新东方的创始人老俞说,做一件事做到你把自己都感动了的时候,你就会成功。因为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会感动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回应。

  32、你必须首先在一件事上闪闪发光,才能照亮你的前途。

  33、决定你未来高度的不是你今天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是否有长期自我驱动的意识和能力,去获取资源,创造机会,不断让自己向上攀升。

  34、优秀是求同,卓越是求异。

  35、优秀的极限就是100分,你只能无限接近,或者打到满分,但如果不在100分之外做点什么,你就不可能被称之为卓越。

  36、你要不断地去征服外部世界,也要能更深理解和驾驭自己。

  在一切行动中,有一种追求卓越的超越性意识。

  37、人生快意不过如此——就是有梦想就采取行动,贯彻到底。这样你就会被自己的梦想所感动,被自己执着的行动力所感动,被梦想成真所陶醉,你就会相信,人生应该一直这样过下去,这就是信仰的形成。

  38、女性最大的魅力,恐怕也是自信,是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是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状态感到基本满意,又有梦想能够踏实追求,能给身边的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染力,让人觉得有你在身边的生活洒满微笑和阳光。

  39、人生是一种知行互动的过程。

  40、快乐不是什么特殊天赋,而是一种重要的习得能力,更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41、我们应该享受人生这个过程本身,不管有多少艰难,有多少困顿,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发掘你的竞争力》读后感(八):送给恐惧或迷茫的我们

  最近在复读李令彬著《发掘你的竞争力》,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翻回一年半前的阅读笔记,一种陌生感油然生起,猛然发现当时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似乎比现在更深入、更正面,而现在却完全无法进入那种心境。是不是,越往前走就越容易迷失本心、越容易丢掉当初的自己?曾经深度迷恋的那份信仰、曾经那么纯真勇敢的追求,现在却因为现实压力和种种挫折而妥协了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

  这个问题很难下结论,我也不想去下定论。一旦力求去判定现在是对是错,那现有价值观就要崩塌,现有体系就要打散与重构——这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有一点可以肯定:随时记录你的想法,适时整理成一篇结构性文章,过一年半载复盘一下,总会有收获的。两相对比,有进步,那值得自我鼓励;万一退步了,加以改正就行。

  “记录”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笔财富。从某种角度看,它比你的房子车子还要值钱。很可惜,大部分人都没有留心于此,更没有付诸实践。究其原因,一拖二懒三不读书四不写作罢了。

  贴上2012-01-24写的读书笔记:

  我最近阅读的书籍是:新东方李令彬《发掘你的竞争力》

  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有:古典《拆掉里思维的墙》、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这些道理没人告诉你》、《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我最近在关注和学习的书籍有:《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像园丁那样管理》

  以下是这本书中对我的启发。

  这是一本令很多大学生都会惊醒的书!

  正如作者所说,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存在两种语言,不是中文和英语,而是计划经济语言(学校语言)和市场经济语言(市场语言),这才是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何将思维从“学校教育”转为“市场导向”,才是摆在每一位大学生面前的鸿沟。作为“计划体制最后的堡垒之一”的教育体制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唯有靠我们个人去发掘(也幸好有这本书的存在)。

  这本书透着新东方的味道。如果我们去看李开复或古典老师的书,也会觉得非常的舒服。我们已经接受十几年的教育,隐隐约约也在接受个性的束缚——当然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感觉)。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也谈家人的择业观与他的择业观产生严重的矛盾。正如作者所说,职业选择的问题,无非就是两种东西的衡量——爱与钱。

  其实我们欠缺的正是“解放爱和人性”!生涯规划的真正核心在于:寻找真正的自己。我存于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就应该以我为主。我要对自己承诺,让自己有信仰,有梦想,有追求,有主见,有努力,有付出,有思考,有收获。

  工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网络上说的,找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爱人,那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快乐的。要去追求一份挚爱的工作,视之为事业,视之为使命,视之为生命的一部分;而所有不喜欢工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逃避现实罢了。

  当然,“生涯规划的核心不是制定出确切的人生路线,而是提高自身的人生预见力”。因为人生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只有一个——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的。除死之外,一切都是过程。

  我们要享受投入的快乐,享受成长的幸福,所以,追求职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过程;而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只要投入进去,同样是温暖人心的。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爱与钱”的平衡问题:我需要一个平台做我喜欢做的事,同时我也需要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景才能满足我的家人和爱人的生活需求,才能让这个家庭更美满更幸福。人们因为未知而恐惧,因为选择而迷茫,我不恐惧,我只是有一些迷茫,所以我要去打破这些未知。

  要考虑生活,考虑家庭,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其他不容放弃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考虑,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走自己的路,才让选择变得那么困难。或许,唯一要听从的正是自己的内心呐~~!亲爱的自己,你到底想获得什么呢?

  现在的计划是:听听自己的心;然后,问问别人的收获。“If you don’t care, I don’t care.”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多听听自己的心,它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有自己给自己承诺,把它埋在心里,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然后激情、疯狂、奋不顾身地拥抱前方!

  On 1 十, 2013

  www.luodaoyun.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