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闲看水浒》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闲看水浒》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1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闲看水浒》读后感精选10篇

  《闲看水浒》是一本由十年砍柴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看水浒》读后感(一):2011.08.31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读书心得及摘要

  人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可我恰恰就是在少年时期读的水浒。

  彼时年少,多的是满腔热血,愤世嫉俗天真理想,缺的是看穿世事的毒辣眼光,可那一份单纯,宝贵的再也回不来了。

  那时读水浒,喜的是花荣这等有本事又洒脱的汉子,厌的是宋江这一天到晚要招安的黑胖子,好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气,恶的是扈三娘一朵鲜花插牛粪的乱点鸳鸯谱

  常在老爸下班回家后,揪住他的衣领说,打你这个投降派,打死你这个宋江,害了我这多梁山好汉。老爸是个生性幽默滑稽的人,对于这独生女儿向来捧若掌珠,立刻投入角色,高举双手做投降状,埋头缩颈弓背弯腰,高声连叫“好汉,我错了,好汉,我投降,好汉,我该死。。。”一顿胖揍之后方才解气,可心中仍悲悲切切地为着一帮好汉的死伤离散而黯然落泪。

  而今,距离上一次读水浒已十余年。

  现今的社会,比水浒好看的这门那门层出不穷,每每吸引住我们的眼球,又哪有兴趣再去重读水浒。读什么,都要联想现实,已经很难单纯地享受阅读的快感了。

  这一本《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也算是在不读水浒时代对水浒的另一种读法吧。书中颇有一些观点见解很得我心,比如作者说到梁山好汉想被招安却苦无门路,最后只好找到皇帝的“二奶”李师师那去时说:“二奶”左右王侯,妓院胜于官衙,风月影响政治,这也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陋习吧。不由好笑,作者的批判力度也太弱了点。封建时代如此有何稀奇,在现如今的社会这样的事也稀松平常的很,君不见,曝光出来的那些贪腐官员身边个个少不了二奶。可见,人性乃古今相通的,不分阶级不分政治觉悟不分党派。最近网上还爆出官商“共用”二奶的奇闻,真是前无古人啊。我等天朝百姓早已眼界打开见怪不怪了。

  再如,作者在全书结尾处说到:“德配于天,这里的’德’只能是一种自说自话。天道无常,谁人可替?我的回答是:天道无常,人尽可夫。”

  这句“天道无常,人尽可夫”说的好啊,直白地说出了历史的真相。对于总是迷信权威崇拜权威进而需要权威的中国人来说,认清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怎样读史,怎样学会独立思考,这不但是中国教育最欠缺的东西,更是中国最急需的,是何等的重要必要。

  《闲看水浒》读后感(二):历史就应该这样写,赞!

  看到这一段情不自禁摘录下来:“作者借太湖水贼之口,道出了千古王朝更替,都不曾改变的历史规律,即不论才与不才,在这个世上生存都是第一要务,如何生存也是最大的学问,无论是功臣还是草民概莫能外

  这本书写得太好,我又一次被洗脑了。之前的天真和单纯地相信人性善良,相信悲天悯人情怀。难道是看书太少?还是看到邪恶也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善良?看完之后想要去还书的时候我都被自己惊呆了,一遍又一遍的浏览着,不舍得再也看不到他。完全恋爱般的感情有木有,书虫刘大又回来了!哈哈,王者归来~

  最近经常被洗脑,这本书来了个彻底总结。我也该脱离不谙世事心理年龄了,陆犯焉识的可爱就在于他的生存妥协和骨子里的不妥协,妥协不是坏事情

  想起易老师说的,最重要的不是你追求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而是你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做到最好,做到比别人好,这样总会被看到。我已经不知不觉落入了一个怪圈里,开始自视甚高,开始看不起很多regular tasks。真是犹如一记警钟!

  很多很多的情节都想写上来,想写清楚自己对每个章节的看法。想评注所有的细节,真的印象太深了。关于英雄,关于林冲和鲁达的真感情;关于女子,那些犀利的评述真是到位,施耐庵或许本身就有性格缺陷吧;关于小人,宋江绝对算一个,也唯有小人才能走上高位。到最后,欣赏的还是如燕青那样独善其身的人,可是又有几人能够想得如此明白?我们都不过裹挟于世事,裹挟于一个又一个的江湖圈子和规则过此一生

  以后这本书一定要给我弟看,等他可以稍微懂一点人情世故了再说,现在会毁了他心中的书的~

  啊啊,快去洗澡睡觉了,有时间再继续写。

  《闲看水浒》读后感(三):以水浒注世事

  砍柴在《闲看水浒》的引言中说起他少年时读《水浒》的快乐:“梁山聚集的是一帮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本领高强义气为重,他们不服世俗权力的管辖,不受礼法的约束。这是个快乐的乌托邦,也是某些青春孩子心中的天堂。”单纯着是快乐的,但是孩子们总要长大,目光总要变得成熟世故,再看《水浒》,恐怕就不再快乐,而要读出复杂与沉重。这本《闲看水浒》,是一本成年人的书,在历练世事之后重新观照水浒梁山,读出的,就不是自由,而是规则,不是忠义,而是关系个人英雄的光辉灰暗了,丛林法则之下,每个人都是生物链中挣扎的一环。

  这类的书其实市面上很不少,以小说为镜照,看世事之沉浮。上品者能追查出历史运转的潜规则,总结定律,做一种有助于理解当代的厘清;下品者就从三国水浒曾国藩厚黑学中淘弄出几条生存技术,大有举世皆浊何必独清的意思。而砍柴的书搁在这里头,显得有点奇怪:像是一份参照着社会经历写出来的读书笔记,与其说是以世事注水浒,不如说是以水浒注世事。又有几分世事洞明,又有几分书生意气。我看着这本书觉得好,是因为他写这样“恶浊”的江湖,不但写得条理清楚,还写得心气清平。

  在《几个人是干净的、几个人是安全的》这篇从杀个人当“投名状”的文章中,砍柴分析说:“在这个没有几个人是干净的大宋社会里,大家都有原罪,那么行事的规则就是权力的比拼、阴谋的比拼、金钱的比拼,这样比下去没有绝对的胜利者,最后要分输赢,只有用暴力解决一切。”——在《闲话水浒》里,前两编文字基本上是对暴力团体的组织机构、运作方式的分析,而这种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并不是只在一个小小的梁山存在,而是有着高度的普泛性。在这个角度进行的研究,砍柴还不足够深入,道理说得明白,但是从框架从事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与逻辑的细密连接。但在第三编里的几篇文章:《从 “常例”说到“黑讼”与“黑牢”》、《黑老大在监狱中的地位》、《铁牛哥哥眼中的法律》、《董超、薛霸的意义:朝廷送人到梁山》,集中从法制角度下笔,谈得就深入细致,对现实也有更多的参考价值

  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读水浒,砍柴体现出了一种独立的社会责任感。在对丛林规则的解剖中,他实际上是拿着现代的民主与法制观念做参照,在“破旧”时,展望着立新的可能性。但砍柴并不是一位完全以西方现代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分子 ”,在他身上,还有着更浓厚的传统文人的气质。因此他虽然能够对人际关系进行冷静的技术分析,在笔下,却常常还是流露着一种剑胆琴心式的,对美好感情的眷顾。达理是砍柴的一面,通情是砍柴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并不只是“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可能是我们立身于这个世界,内心深处的一种扶持与慰藉。

  因此我最喜欢的一篇砍柴的文章,是《两个孤独者的伟大友谊》。他说林冲“爱妻子、爱朋友爱自己的职业,有同情心”,他说鲁达“心存真善,哪怕喝酒吃肉杀人放火,依然与佛法有缘”,这是两个官场与匪窝中的孤独者,在一堆“关系 ”中,只有他们是“一对真正达到精神默契的朋友”。这篇文章像是扫涤乌云,在重重黑幕中透出了光风霁月。只看到乌云的人是不幸的,只盼望明月的人是软弱的。在一个不完美——甚至说不美的世界里,如何磨砺出冷静的判断力,同时还保持一颗热情柔软的心,这是个难题。而心存月明,不惧云黑,这就是砍柴最好的文章,最好的地方

  《闲看水浒》读后感(四):暴力历史常态化下的个人生存和反思

  前两天看罗辑思维的时候,讲到一个层次问题。说水浒传里面戴宗为了救宋江,在利用给蔡久送信的机会,伪造了一封回信。黄炳文一眼识破说信是假的,字是蔡太师的字,印章也是蔡太师的印章。但是给儿子写信不会出现这种用公家印章的问题。然后蔡久就找来戴宗问到,你此次送信,到了我家把信交给了谁呀,几日得的回信啊。戴宗回答甚是简单,我到了东京,在街上寻到一个门子,将信递了进去,第二日得的回信。蔡久直接说“

  你这厮该死!我府里老门子王公已死了数年,如今只是个小王看门,如何却道他年纪大,有髭髯?况兼门子小王不能够入府堂里去,但有各处来的书信缄帖,必须经由府堂里张干办,方才去见李都管,然后达知里面,才收礼物。便要回书,也须得伺候三日。我这两笼东西,如何没个心腹的人出来,问你个常便备细,就胡乱收了。”这个京城大户人家门庭若市之感,不是小县城里的戴宗可以想象的,这就是层次问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农民以为皇帝的生活就是左边一个馒头铺子,右边一个包子铺子,自己想吃啥就吃啥,还不用给钱”。这就是层次问题。前面一个故事就出自水浒和闲看水浒章节里。然后我就把闲看水浒拿出来翻一番。

  历史一直在崇拜英雄,但是英雄毕竟只是少数。而占据历史大多数人的普通人,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水浒就是这样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小说。这些小说远远比什么三言两拍这种劝说性的话本好的多。

  水浒的背景是北宋宋徽宗年间。那些年,蔡京,高俅奸臣当道,宋徽宗本人又特别喜欢石头。所以,那时候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拼命的往东京运花岗岩,结果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的直接体现在以下几点:

  ㈠. 个人,不管是小吏、商人,甚至贵族,自己的权利都没法得到保证。

  ㈡. 通过个人的奋斗没有办法实现个人价值和发家致富。

  ㈢. 商人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

  ㈣. 贵族没有办法确保自己的权利。

  ㈤. 官员们对于公共权力当做自家财产用以牟利。

  以上几点就会结成一个怪胎,小吏们为了自保,四处结交黑社会,甚至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如宋江;高官的亲戚无恶不作胡作非为,逼的良民犯法:高俅的兄弟;商人们钱财被人惦记着,被栽赃陷害,如卢俊义。人人不能自保,人人就只能刀口舔血以求生活。林冲雪夜上梁山就是如此。

  那么梁山就真的太平么?也并非如此,梁山不是桃花源。一开始王伦不容林冲,仅仅是因为林冲的名气比较大。纵使柴进推荐,都要林冲带来投名状,结果林冲和杨志一场厮杀,还是没带回来。后来晁盖来了之后由不容晁盖,但是,外来者力量更大的时候,你有权拒绝么?请神容易送神难,结果把自己给作没了。后面的时候难道就简单了,松江上梁山之后,一直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晁盖死了之后一直如此。梁山是几个贼寇的聚合体,也不是一条心。梁山就是一个小朝廷,有各种各样的势力斗争。宋江只是恰到好处的利用了机会达成招安。但是招安后的结果,自己还是不得善终。

  而其他上梁山的人,大都仅仅是避难。他们有小吏,有商人,也有贵族。上梁山也是逼不得已。个人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都会倾向于犯法来解决暂时的生计问题。杨志,武松等都是如此。个人在这种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只得刀口上舔血,怨不得人。

  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提高,也和生产力提高的同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相配合。没有法律保障的权利,个人不敢大量积累不动产,就不能发家致富,那么,也就没有社会飞繁荣。虽然我们现在依旧存在各种黑暗,但是想较那时候,也不知道好多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我很庆幸。但并不代表就得感恩,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最后必须要达到的是公共选举,只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人的权益才能得到保证,这就是水浒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闲看水浒》读后感(五):再见水浒,再也不见?再次相见?

  从开始便有了这番疑问:这种实写水浒,意含褒贬的春秋笔法,这番像品三国、讲中世纪那番研读一个虚构的世界的功夫,到底几分源于兴致和灵感,几分源于无奈和难言?

  其实若细细想来,人物皆出自施公手笔,宋江忠义隐藏下的贼心,李逵凶顽后的象征,鲁智深的孤独与佛心,乃至众人间的分分合合,勾心斗角,本该尽是施公之意,哪容他人置喙?

  以至于,作者在评判下有意无意中透露的民权、法治等现代观念与司法独立、正当程序、权力寻租等规则与现象,施公怕是只有几分朦朦胧胧的概念,自是不可能在书中透出如鲁迅等人那番对整个人吃人的制度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痛斥。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这都不算过分解读,因为我们确实达成了共识:这本书并非实在说水浒,实在借古讽今罢了。

  公权私有与法律缺失的政治环境,信仰无存与成王败寇的思维方式,言论管制与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习惯,我们无不饱受此种种痼疾之荼毒。

  另外,作者对我国的历史也看出蛮有几分兴趣,随手引证,可惜缺几分精炼与精准,也没有当年明月写历史那般引人入胜的情怀和捧腹不已的诙谐。

  遗憾之处,也就在于作者的笔力略嫌不足,若有如余秋雨先生那番写杂文的水准,这本书一定是一部上佳之作了。

  但更遗憾之处,不在书中,实在书外。联想前不久国信的“勿扰妻儿”,再看“油价治雾霾”的策论,最终,一直在期盼的,一直在呼唤的,“再见,水浒”,怕还是再次相见了。

  千年轮回总无他,猛回头风景依然。

  《闲看水浒》读后感(六):闲看水浒:一个社会的悲剧

  以前读《水浒传》可能就是当个“名著”读,当个故事会来看。再看《闲看水浒》,发现这读书的水磨工夫,分析的娓娓道来,指指点点。但有些地方可能就让人无法认同,过于喜笑怒骂。

  首先就是个社会基因的问题。看完分析,你会发现这社会还有个好吗?这机构臃肿的,还一天一天无所事事,底层的宋江、花容、李逵、戴宗等等,哪个不都是和江湖人物打成一片?宋江作个诗写个字,都能被运作成死刑?不管是哪一级机构办事儿,那都的先拿钱来,而且甲方都在通吃双发或者多方?你说他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监管,没有KPI管理,都有是吧。这里面是不是就可以看到一直以来我们民族的性格呢?宋和今天有多大的区别呢,今天我们有多少改变呢?是好了还是变本加厉变严重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因此我们今天的社会性格民族性格,就是在宋一代确立形成呢。而且宋一代有这么多大儒,可见当时问题之多矛盾之多,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其次,水浒中的英雄们对现实、对自身的处境那是激烈的反抗的,但是至使至终没有什么出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没有去解决问题。要么是“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在梁山泊自树旗帜,想想打到东京自己做皇帝,要么是被招安,被“安内”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以“义”为先,就是真凑巧做了皇帝,建立了一个新朝代,可以说还不如当时的朝廷。因为你看梁山这伙人可有改革社会这方面的诉求、愿景,可有制度建设,可有人才储备,可有特区试点?都没有。其提出来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替天行道”。

  但这个名著赤裸裸的写了那个社会的无奈,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死胡同似的。皇帝平庸至极,臣下私相授受,串通一气,朝廷上下官僚作风严重,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没有一点儿安全感。作为一个普通人,要被课税,要被压榨,办哪件事儿都要花钱,出门遇到黑店,做个买卖经常血本无归,甚至被杀,不得不逃到异乡。即使像宋江这么有权谋有影响力的人,正常渠道无出头之日。英雄如武松,会识字,功夫好,江湖经验丰富,为人精明,可惜人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不得不采取最激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富如祝家庄、富如卢员外,都不能幸免。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悲剧,我们社会的悲剧,我们民族的悲剧,从宋以来的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

  书评原文来源微信公众号:mobworks

  《闲看水浒》读后感(七):那些羡慕的随性与不羁

  鲁智深是水浒中我最欣赏的人物,他是个远远超脱于现今社会的一个鲜明人物,之所以说超脱,因为他行走江湖的那份洒脱与随性是水浒中其他英雄人物,也是而今的我们所没有的。

  他或许不懂得宋江那许多心怀天下的道理,但他那“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的侠客之举相较之确可爱得多,也让我有种行侠仗义,酣畅淋漓的爽快感。

  有人说“锄强扶弱乃侠之小者”,可他的行侠仗义确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然之举。他救下金翠莲父女,却让自己走上逃亡之路;火烧瓦罐寺,却没料到还是让被挟持的妇人与寺内和尚遭到恶人迫害;千里护送林冲,保其一时周全,却还是无法预料到火烧草料场的变故;为救史进去行刺太守,却让自己身陷囫囵。他在那些事与愿违中流露出的率性,懊恼,挣扎……无不让我们跟着他的情绪喜欢上这个真性情的英雄。那谁又能说这种从不考虑自己得失,随性流露的狭义之情不是“侠之大者”?

  或许是他的桀骜不驯与特立独行让他注定成为“天孤星”,却唯有智真长老一人能懂他。尽管他不会参禅诵经,不戒酒肉,还杀生,但他对于苦难大众的同情使他参悟了“惩恶即是扬善”的真谛,他不算和尚,却有一颗佛心。在征讨方腊后,师徒再见,长老的一句“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让这个“戒刀禅杖冷森森”的莽撞和尚也默然不语。这句话饱含了智真长老对他的包容,怜惜,欣赏之情,也能品味出这个“心中一片杀人心”的狂僧也是有着一片温柔的救世情怀。

  智真长老送给他的偈语是他一生从迷茫到参透的概括:“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钱塘江边,他闻得潮信声,问得众僧何为圆寂,尔后笑道:“洒家今夜必当圆寂。”并留下颂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立地成佛便是如此了。这是何等的大彻大悟才能如此坦然的面对死亡,我这个俗人都不禁潸然泪下。

  鲁智深是个有着不羁的外延与精致灵魂的人,我们在尘世中为名为利,为欲望翻腾,如果没有灵魂中善的向导,那物质所铸造成的空巢迟早也会轰然倒塌。

  呵呵,现实的表达与内心的文字,可以是两个世界!

  《闲看水浒》读后感(八):水浒中江湖和庙堂规则

  对于水浒,我并没有真正看过原著,零星地度过一些片段,还是从各种教科书或者课外教材上读到。这次读到闲看水浒,其中的分析,入木三分,颇为精彩。

  江湖和庙堂,二元对立的概念。庙堂之上,君君臣臣,忠义孝道,抛开这些还有些美妙的词汇,细细审视其内部运行规则,不是公平竞争,反而良善有为之人惨遭逆向淘汰。赤裸的潜规则在真正面临权和利时展现得一丝不挂。那些官吏的两面面孔,如果搬入戏剧里面去,他们都不要学习表演课程,直接本色演出,就能获得个金像奖。大宋以降,儒家文化遭遇各种阉割和新解读后,如同一剂激素药物,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萎缩了汉人的尚武精神。庙堂之上,迫害能臣尽是些下三滥的手段。林冲是在被上头老大用了欺骗和权利迫害得无处容身,才落草为寇的。柴进,一个前朝贵族,在大宋掌权根基稳固后,连自己的财产都无法保护,那免死金牌更是被权臣弃为废纸。贵族的荣耀和个人尊严如同一张不堪的草纸被践踏。在宋军事式微之下,这些还可以有作为的军人,却在体制内没有能到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让他们怎不心寒?又怎么有机会,有心思去为国卖命?潜规则是真正主导的规则。那些冠冕堂皇宣传不过是掩饰恶性的幌子。那么,为什么明的规则不能被执行和信奉呢?在一个非民主社会,权利过于集中后,人们只会相信权利,依附权利,而不是相信法律和制度。个人起的作用太大时,巴结老大就成了晋升的主要因素。美国建国两百多年,历史上也曾有胜利将军回朝,像是华盛顿,但是他们却是极力避免个人集权,避免独裁。能够抵得住权利诱惑的人,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权利集中相当厉害,完全没有崇尚法律的传统,所以,不信奉制度,没有公平的社会环境,没有民主氛围,那么潜规则也就有了生长壮大的土壤。

  江湖,社会的边缘地带,庙堂遗忘的角落。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自然也会有一套规则生存。常言道,江湖道义便是江湖规则。江湖是个崇尚英雄和力量的地方。武松的力量是武功,宋江的力量是银子,林冲的力量是人品,能上梁上的好汉都有两把刷子——没有力量的,不够资格上梁上。聚众的英雄没有规则和次序也不能凝聚大家成事。忠义堂应着招安的宏伟目标就建立起来了。忠义是理论大旗,但这面旗帜显然不够得人心。宋江忠义也就是一面旗帜,并非宋本人多么信奉。李逵自是将宋江看作兄弟的,但是宋江担心李逵坏了招安的大计,竟然毒死了自己的好兄弟。那时,不知道他将对兄弟的义放在了哪里?

  《闲看水浒》读后感(九):书摘

  王婆说风情的智慧

  《水浒传》中的王婆不是自卖自夸的卖瓜王婆,在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的时代,一味地自夸弄不好会引起人的反胃,而《水浒传》中的王婆出售的是自己的智慧,我认为王婆的智慧甚至不亚于智多星吴用。

  王婆是个卖茶水的,这是个辛苦而利薄的职业,和武大郎卖炊饼,郓哥卖水果差不多,因此她需要作兼职,补贴家用。那么对于市井中的老妇人来说,说媒拉纤便是首选。不要小看说媒这个行当,一般的人还不能胜任,说媒的首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对所在地的社会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别人的生活状况,如家庭、职业乃至爱好,同时还要具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知道哪些信息有用,谁最需要什么。除此之外,她要有充分的计谋、出众的口才,将两人撮合到一起。这些条件王婆全部具备。

  当西门庆被潘金莲叉帘的竹竿打了一下,潘氏的美色使他动心,便进了王婆的茶馆打探,刚问道:“干娘,你且来,我问你,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小?”在各色市井人物中历炼出来的王婆自然立刻知道大官人的心思,但超一流的媒婆王婆不会如此轻易地出卖信息,便卖起了关子,引西门庆上钩。王婆说:“她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这个西门庆能把买卖做得那样大,自然是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知道王婆需要什么。便假装无意地问:“王干娘,我少你多少茶钱?”并问起王婆的儿子,“却不叫他跟我。”对于一个老太婆来说,钱和儿子当然是最重要的。两人在闲话中初步搭成一种买卖的意向:西门庆需要买王婆的智慧,西门庆的出价不低。

  等西门庆再次来到王婆店里,两人仍然在心照不宣中用双关语试探。王婆问西门庆:“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回答:“这个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故意将梅汤听错,说:“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买方与卖方的意向进一步明朗。

  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流,生意经门清的西门庆不见兔子不撒鹰,过了几天西门庆以还茶钱的名义,给了一两银子与王婆。王婆看出西门庆的着急,进一步引导他把话挑明:“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依然用双关语,但意思已明明白白。当西门庆奇怪王婆能猜中自己的心思,王婆说:“有甚么难猜?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当王婆猜中西门庆的心思后,她自豪地说:“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如果说王婆和西门庆前期的交往体现了作为媒婆的基本功,真正看出王婆智慧的,是她对“捱光”的硬件分析,以及“捱光计”的具体部署和实施。“捱光”即是偷情,但偷情是很需要智慧的,阿Q调戏吴妈挨了一顿暴揍,原因是他根本不懂“捱光”,直直地提出要和吴妈睡觉,能不把人吓个半死吗?所以王婆说:“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这五件事便是潘、驴、邓、小、闲,即潘安的貌;驴儿大的行货;要似邓通有钱;小,就要绵里针忍耐;要有闲工夫。这简直是五项全能,看来大宋时泡妞不是那样简单,哪想后世,只要舍得银子,似乎什么样的妞都能泡到手。

  王婆的“捱光计”分十个步骤,且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直到高潮,且进退自如,不存在演砸的坍台失面子的担忧,简直是高手演兵部阵。她设计先央求潘金莲为她当裁缝,这第一分光是整章乐曲的序曲,和潘金莲正面接触后,再实施第二步,让潘金莲到王婆家里来做衣服,这叫“请君入瓮”。然后一步步往前推进,让男主人公适时出现,然后向潘金莲隆重推介。最后自己装着去买酒,把时间和空间留给男女主人公。

  但最关键的第十分光难度最大,王婆自己也说:“这一分倒难。大官人,你在房里,着几句甜净的话儿,说将入去。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也不管你。先假做把袖子在桌上拂落一双箸去,你只做去地下拾箸,将手去她脚下捏一捏,她若闹将起来,我自来搭救,此时便休了,再也难得成。若是他不做声时,此是十分光了。”十分光以后该怎样做,当然西门庆不需要王婆再教了,否则他就不具备泡妞的资格。这十个步骤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但潘金莲的行动完全被王婆控制住,一步步走向西门庆的怀抱。

  这“捱光计”最重要的是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太早太晚都不能成功。这风情之事大约都这样,男女两人相识时只能说相识时的话,做相识时的事。初恋、热恋每个阶段,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如果一个男人刚刚认识某位女士,还不能确定这位女士是否喜欢自己,就说一些过份的情话,可能会如阿Q向吴妈求爱的遭遇一样;但如果情到深处,他言语和行动上的热度还不提高,恐怕女友会责怪他是个榆木疙瘩。

  说风情、谈风月的“捱光”如此,而权力场上也是如此,不但要全盘考虑,更要把握时机,过早地行动可能全盘皆输,行动太晚就会懊悔机会稍瞬即逝。

  一般人认为《水浒传》中最有计谋的是吴用,吴用最得意的代表作是智取生辰纲和用激将法让林冲火并王伦,和王婆的“捱光计”相比高明不到哪里去。在智取生辰纲中,他首先了解押送生辰纲经过当地的时间和具体路线,这和王婆收集各类男女的信息差不多。最后定出了“人多做不得,人少做不得”,找上晁盖,然后请三阮出山,相中白胜家用来隐藏,这和王婆所说的五大要件相似。最后在黄泥冈,用眼花缭乱的把戏一步步把杨志和手下的兵套进去,这有点像王婆的十大步骤泡定潘金莲。无论是泡妞,还是求财,抑或是追求权力,许多计谋是通用的。

  王婆出主意之前,她对西门庆自夸:“老身那条计,是个上着,虽然入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似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稳。”可惜她事情做得太绝,最后被县令拉出来当街剐了,用来平息民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