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10篇

2017-12-23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10篇

  《点亮智慧之灯》是一本由阮中强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一):教育的魔方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探索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中学成功之道的书,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重病中的中国教育带来一丝启示,大多数读者则希望从中学到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走向成才之路。这本书便是《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1月)。虽然,这只是众多讨论黄冈中学的书中的一本,但作者的诚恳还是让这本书在同类型的书中显得与众不同。抛开黄冈中学的赫赫名声,书中所列示的大量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还是值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细细研读。

  黄冈中学的成功,被大家誉之为“黄冈神话”,它有如下特征:1、高考成绩突出;2、奥赛成绩优异;3、市场化结合度高;4、大众关注度高。正是由于这些特征,黄冈中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近三十年来中国中等教育的楷模与缩影。所有对于中国现有教育制度(特别是中学教育制度)的赞美与批判,都能在它身上对号入座。黄冈中学也由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承受了许多本不该由它承担的誉与毁。如何能拨开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黄冈中学,不仅对于这个学校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中国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黄冈中学有百年历史,但真正让它名垂中国教育史的,还是最近三十年来,也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的事情。黄冈位于大别山区,经济条件不好,但这里自古就有读书科考的传统。这里的人民,无论贫富,都会努力供自家子弟读书赶考。刻苦读书,一考成名,在这里,几乎融入所有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朴实的学风。很难想象,这种学习风气会在商业气息浓重的广东、官僚气息浓厚的北京形成(抛开目前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高考优势,这两个地方在古代从来就不是科考重地。)黄冈中学虽然也提倡素质教育,但绝对更提倡刻苦学习的学风,这种风气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省份的许多地方都存在。欧美式的教学方式,大城市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其实并行不通。这种民风与学风的存在,是黄冈中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另外,黄冈中学作为地区第一重点,它能吸引整个地区最优秀人才(这种吸引有黄冈本身的教育质量的原因,也不可否认有教育制度安排使然的原因),得地区英才而教之,使它在本地区已无任何敌手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黄冈中学在它前七十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师资人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教育经过十年断档之后,黄冈中学抓住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为黄冈中学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在大多数学校还不知奥赛为何物时,黄冈中学又率先在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从此奠定了其中国奥赛第一校的江湖地位。

  当然,如果仅仅是由于这些先发优势,黄冈中学还不会成为现在的中学。中国人血液中的科举崇拜,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逐步演变成高考崇拜、比赛崇拜。黄冈中学在这两个领域一时的成功,被神话了。而中国的传统是,一旦一个人或团队被推上楷模的地位,则所有的资源都会向它倾斜(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样的情况更为突出。北大清华近六十年的发展,不是由于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与教育风气,而是因为地理位置国家扶持、媒体宣传以及吃老本),于是黄冈中学便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与产业化的结合,让黄冈中学之花,通过网校、分校、考试资料的方式,开遍全国,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黄冈。

  其实,这些都是媒体眼中所呈现出来的黄冈中学,不是真正的黄冈中学。黄冈中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秉承其朴实的教育传统、探索教育的本质。从它们的老师学生的口中,体现的是一种平实、大气的学风。在他们眼中,教育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魔方,只有遵循教育规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初与最终的目的。按规律办事,所有学生均可成才;不按规律办事,任何名校都是浮云。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二):点亮智慧之灯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总是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书本联系起来。育儿问题更是如此。自从孩子呱呱落地,我就开始阅读各种育儿类的书籍。像每个妈妈一样,希望能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让他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这次,更有机缘,能读到这本《点亮智慧之灯》,让自己有机会走近黄冈中学,了解这所学校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受益匪浅

  黄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黄冈中学更被誉为“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那么“黄冈神话”究竟是如何缔造的?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十分渴望揭开这一“神话”之谜。

  但是,读完本书,你会发现这明显不是一本具有揭秘性质的炒作书籍。相反,这是一本踏踏实实的书。编著者阮中强用做学问般的认真态度来研究黄冈中学的方方面面,他的观察细致入微,他收集的资料全面、翔实而可信,很好地把黄冈中学的教育理念总结梳理出来,呈现给大家。也许“黄冈神话”无法被“复制”,但是,这本书令我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虽然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作为教育研究的“精”“专”者——学校和老师,把什么传授给孩子,怎样传授给孩子,怎样让孩子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在这些方面学校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和无法替代的。优秀的学校和优秀的老师无疑是成就“黄冈神话”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这本书以教育魔方的方式,从十二个方面入手,来介绍黄冈中学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生体会和感受等等。通过阅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黄冈中学对教育理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叹服的。我们不能一味驳斥中国的“应试教育”,而是应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遵循教育的规律。无疑,黄冈中学正是这条准则实行的典范,这也是“黄冈神话”的根本原因。良好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比如,黄冈中学“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深信‘7-1>7’的哲理”,“让老师跳入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人格才是最高学历”等等。

  我认为如果说黄冈的教育理念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她真正的成功正在于将这些理念细化,然后,合理、科学、有机地根植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完全彻底的执行开来。所谓“知易,行难”。黄冈中学无疑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个人认为一所学校的成功只能是小气候的成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环境的教育成功。这就需要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真正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希望更多的“黄冈中学”出现。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三):揭秘黄冈中学教育智慧之作

  揭秘黄冈中学教育智慧之作

  拿到《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很亲切。因为黄冈中学之大名如雷贯耳,黄冈密卷等以黄冈为卖点的教辅我们就用过,我们周围如果有谁家的孩子被黄高录取了,其他的人就会十分羡慕。本地的一些优秀初中毕业生,也放弃本地重点高中的名额,选择到黄高去读。进了黄高,似乎就有了某种保证。

  黄冈中学是黄冈的一张名片,黄冈人应该是黄冈中学情结的。黄冈与我居住的城市仅一江之隔。我也曾乘车从黄冈中学前经过,我一直很疑惑,黄冈的经济并不发达,黄冈中学为什么能创造教育奇迹?黄冈人阮中强编著的《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给了我回答,就是要揭秘黄冈中学的教育智慧。

  这本书从12个方面概括了黄冈中学的教育智慧。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些概括出来的智慧似乎也没有什么太新奇的地方,比如,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老师等。这不就是教育是学校、家长、社会共同作用么?好学生未必听话,好老师不搞一言堂;不就是“尽信师不如无师”的教师表达版本么?“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就是因材施教观点么?人格是最高学历,不就是“功夫在诗外”之类的表达么?这些观点在教育学中并不鲜见,甚至有些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但是,一旦具体到中国国情上,我们的社会、不少家长还是急功近利的,还是过分看重高考分数的。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之下,一所高中能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是不容易的。比如教育魔方6:深信7-1大于7的哲理,就是讲合理负担,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再如教育魔方8: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些教育智慧也算老生常谈,问题是,能不能真正落实好?我们很多学校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学习时间太长,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学习,很多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这两条教育智慧黄冈中学能落实下来,也算不容易。

  看了这本书,一是能了解黄高的传奇,二是看到黄高所做的努力,在培养学生,而不是培养考生。我很欣慰。我们总希望素质教育能在高中能取得一些进展。虽然作者总结的12个教育智慧在教育思想上未必有什么突破,但如果我们的高中能把其中的一些教育思想落实好,对学子来说看,就是幸事。另外,我们的学生、家长、老师应该可以从本书的黄冈经验分享中得到一些启发。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四):揭示黄冈密卷背后的“神秘配方”

  从学生时代起,就知道黄冈中学的大名了。做为一名中国的中学生,如果不知道黄冈密卷,没有做过黄冈的习题,那简直就像是外星人的存在吧。黄冈中学,做为一所中国非常著名的中学,2010年国内中学名校排行榜名列第一,且不论这个排名榜如何评定,黄冈中学确实已经创造了很多神奇的成绩和辉煌的荣誉。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而言,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去就读黄冈中学,亲身体验黄冈的神奇。那么,这本书《点亮智慧之灯》就能告诉你这背后的“魔方”。

  《点亮智慧之灯》,揭示黄冈密卷背后的“神秘配方”,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悟黄冈中学教育理念的精髓。这本书采用了纪实报告的体裁,从学校、老师、学生三种角度,将黄冈中学的教学智慧通过12个“教育魔方”来进行阐述。其实也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就是黄冈中学的文化的一种输出,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可以学习中国本土的教育典范。12个“教育魔方”,每个魔方都值得细细品读和学习。

  在书的开篇,黄冈中学的学生称赞自己的母校是“一个读书的完美地方”,几近溢美之词;在书的最后附录四,也有一位黄冈中学学子的母校记忆,这篇短文里非常中肯的指出了黄冈中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实这样,更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黄冈中学,

  这本书《点亮智慧之灯》,推荐给家有学童的家长们看,重点看教育魔方12“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老师”,因为“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奋发向上家庭文化氛围,创造和保持孩子的最佳竞技状态,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等等这些功课是家长必须要做的。如果你的孩子还是读小学的阶段,那么书中的教育魔方8“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教育魔方11“人格才是最高学历”这些也要重点看,因为人格、习惯等这些需要在孩子早期成长阶段进行培养;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是读中学的阶段,教育魔方4“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教育魔方6“深信7-1>7的哲理”等更能帮助中学生。比如关于自学,有四个特点“能动性、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书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确实让人收益非浅。

  诚然,知易行难,教育从来都不是容易做的事情。能够从《点亮智慧之灯》中感悟到的教育智慧,还得坚持做到日常育儿当中去,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五):用“魔方”造“魔力”

  阅读本书,对于黄冈中学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这所中学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动由衷地钦佩。这所学校的独特学习氛围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一个娱乐无处不在、粉丝漫天飞舞的时代,很多的中学生热衷于把娱乐明星当做自己的偶像。然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却以自己的前辈为偶像,自觉地传承母校的传统,很让人感动惊讶。书中就有现成的例子:杨诗武,奥赛数学金牌获得者。他在学校的奋斗目标就是效法他的前辈校友、同样是奥赛数学金牌获得者的倪忆,希望像倪忆一样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倪忆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最终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到底是怎么样的魔力产生了这样的现象呢?我想,这与教师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从一而终、坚持不懈的传承有着很大的关联。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鼓励学生争做第一、敢为人先。这些话说来容易,如何突破应试教育的压力、不为高考指挥棒所左右,却不是一己之力、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一旦形成目标氛围之后,再维持良性循环就相对容易些。就像陈鼎常校长所说的,人文关怀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格才是最高学校。评价一个学生,不仅看成绩,更看为人和习惯。这肯定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爱听的一句话。我也很羡慕那些能在这样的学校中读书的人。同处在一样的教育体制大背景下,黄冈中学自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与高考指挥棒的矛盾就是最明显的一个。我想,作者写这本书,除了想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黄冈中学,还想要引发大家对于这种教育现状与教育体制冲突的关注和思考。眼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教育竞争就没有公平可言。每个家长包括学生本人都想到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校就读,然而,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把黄冈中学的成功经验推荐到更多的学校中很有现实意义。

  本书之中讲述了12个教育魔方,如果能够把这些魔方应用到更多的学校中,肯定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像黄冈中学一样拥有一种“魔力”。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六):一个值得借鉴的中国中学教育的参考范本

  承蒙阮中强先生惠赠,捧读其编著的大作《点亮智慧之灯》,不禁感慨万千。如果自己能在黄冈中学就读,那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可惜没这个机会了。但是我们来研究这所全国知名的中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黄冈中学取得的辉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黄冈中学的学生当中有14名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夺得21枚奖牌(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2枚),其中包括在亚运会上夺得的4枚金牌。黄冈中学的校友当中有2人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个奖项的一等奖有些年份是空缺的),9人晋升为共和国将军(这当然是解放前的校友),10人成长为省部级以上干部,有300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3000人获得高级职称。数量之多,让人啧啧称奇。勿庸讳言,黄冈中学当年一炮走红是由于在高考中突出表现。1979年,黄冈中学有13人考入北大清华,并囊括了湖北省理科前三名,全省排名第一。此后三十年黄冈中学也一直保持90%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录取率。这是相当高的升学率了!在中国现在的教育教学大背景下,“高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指挥棒,升学率还是“硬道理”,你是无法回避的。对于这一点,现任的黄冈中学校长陈鼎常先生的认识是清醒的。他在英国伊顿公学的演讲中就指出:黄冈中学“也关注考试,研究考试,但我们不唯考试。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说的真好!学生是一个一个有生命有个性的的人啊!教育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对话与交流中过程中,人得到发展和提升。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真谛!

  本书的编著者阮中强先生是一个黄冈人,关注黄冈中学是很正常的。可贵的是阮先生是一个有心人,他想把黄冈中学百年老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出来进行推广。阮先生把黄冈中学的核心教育智慧的结晶概括为12个教学魔方:鼓励学习争做第一,敢为人先;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好学生未必要听话,好老师不搞“一言堂”;追求充满诗意的教育;深信“7—1>7”的哲理;让老师跳入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集体备课造就神奇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人格才是最高学历;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老师。每一个教学魔方都值得关心教育教学的读者细细品鉴。

  阮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中国中学教育的参考范本,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中学教育的读者进行深入阅读和探讨。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七):题海之外的智慧

  脱离中学时光已经十几年了,听到“黄冈中学”这四个字,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那些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模拟题试卷,还有那试卷上老师批注的鲜红色勾勾叉叉。还能依稀记得,那时的我,做题的时候常常暗自为黄冈中学的同学们叫苦,每天都要面对这么繁难的题目,这么繁厚的试卷,情何以堪啊!

  确实,在很多不了解黄冈中学的人眼中,黄冈中学就是一个应试教育产物——题海战术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不断被质疑的今天,很多人会对黄冈的神话嗤之以鼻。但阅读了阮中强先生的大作《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之后,我们发现,黄冈中学的内涵并不是“应试”,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老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

  《点亮智慧之灯》把黄冈中学的教育方法总结成12个“教育魔方”,其中有鼓励学生争做第一、敢为人先;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好学生未必要听话,好老师不搞“一言堂”;“追求充满诗意的教育”;深信“7—1>7”的哲理;让老师跳出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习惯和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集体备课造就神奇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人格才是最高学历;让家长成为最好的老师等。

  从这12个教育魔方我们可以看出,比起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方法来讲,黄冈中学更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管是对教育模式的改进、对教师的严格要求,还是对学生课程的设计,甚至是对家长的要求,都是以此为目的的。书中有很多黄冈中学学生写的文章,生动的讲述了老师是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的。罗素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黄冈中学的教师们,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和独创性,从而造就了一批大胆怀疑、深入思考、科学验证和勇于创新,真正“优秀”的学生。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

  上了那么多年学,真正沉淀下来的,并不是之乎者也,并不是元素周期表,而是对待知识的态度,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刚入校时,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书写绚烂的人生,需要老师的引导,环境的塑造。黄冈中学在这一点上,做得也很成功。古人有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好的学习氛围,黄冈中学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老师与同学共同努力,为提高成绩、提高素质钻研各种方法,学生甫入校就立刻感受到周边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提高自我的渴望,必然就会加快步伐,调整自己,融入进来。于是良性熏坏,黄冈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地使一届又一届学生目标趋同,而学生创造出来的优异成绩,又使得黄冈中学声名远播,吸引来了更多成绩优异能力超群的好学生。黄冈中学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八):大爱和智慧托起的黄冈神话

  一直以来黄冈中学经久不衰的高考传奇,在学科竞赛中的优异成绩,奋斗在社会各界的名流学子,都让黄冈中学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神话。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媒体报刊的聚焦,让黄冈中学的盛名背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所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区中学,缘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黄冈中学的神话背后透视着怎样的教学精神,有着怎样的教育理念?《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的作者在亲临黄冈中学调查走访,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聆听教师和学子心声之后为我们提炼出了黄冈中学的核心教育智慧结晶。黄冈中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却始终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实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融会贯通。不拘泥于“考试大纲”,不盛行于题海战术,而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发奋图强。打造智慧型的教师团队,触及灵魂的教育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变革……所有这些这才是人们真正应该关注黄冈中学的中心,这所百年名校带给我们太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黄冈中学的每一位老师都十分注重孩子心灵的成长,这是一所有着博大胸怀的校园,它培育的学子志存高远,充满希望。重考不唯考的教育理念,让黄冈中学造就的是鲜活的人,而不是笼中之鸟。黄冈中学重视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教学环境,黄冈中学的教师有挑战世俗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情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特长。黄冈中学的居高不下的升学率总是让人联想到黄冈中学的学生是埋头题海的苦行僧,殊不知黄冈中学提倡的是“合理负担,更高质量”。让老师跳入题海,换学生轻松快乐,让老师的不断激励,换学生的无限潜能。黄冈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全新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育风格,尊重、理解、宽容、用爱鞭策,以心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从黄冈中学的教师团队得益很多。

  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面对黄冈中学缔造的神话,很多人只看到的是一些肤浅的表象,没有顿悟智慧却是深陷教育误区。很少有人能如此深刻的探究黄冈中学神话背后的点滴。感谢作者为我们细述黄冈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书的十二块教育魔块构造了黄冈中学整个教育魔方,我们看到了托起黄冈中学奇迹的优秀的教育团队,每一章都有黄冈中学名师和学生的经验分享,《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或者是家长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九):教育的魔方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探索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中学成功之道的书,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重病中的中国教育带来一丝启示,大多数读者则希望从中学到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走向成才之路。这本书便是《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1月)。虽然,这只是众多讨论黄冈中学的书中的一本,但作者的诚恳还是让这本书在同类型的书中显得与众不同。抛开黄冈中学的赫赫名声,书中所列示的大量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还是值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细细研读。

  黄冈中学的成功,被大家誉之为“黄冈神话”,它有如下特征:1、高考成绩突出;2、奥赛成绩优异;3、市场化结合度高;4、大众关注度高。正是由于这些特征,黄冈中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近三十年来中国中等教育的楷模与缩影。所有对于中国现有教育制度(特别是中学教育制度)的赞美与批判,都能在它身上对号入座。黄冈中学也由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承受了许多本不该由它承担的誉与毁。如何能拨开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黄冈中学,不仅对于这个学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中国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黄冈中学有百年历史,但真正让它名垂中国教育史的,还是最近三十年来,也就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的事情。黄冈位于大别山区,经济条件并不好,但这里自古就有读书科考的传统。这里的人民,无论贫富,都会努力供自家子弟读书赶考。刻苦读书,一考成名,在这里,几乎融入所有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朴实的学风。很难想象,这种学习风气会在商业气息浓重的广东、官僚气息浓厚的北京形成(抛开目前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高考优势,这两个地方在古代从来就不是科考重地。)黄冈中学虽然也提倡素质教育,但绝对更提倡刻苦学习的学风,这种风气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省份的许多地方都存在。欧美式的教学方式,大城市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其实并行不通。这种民风与学风的存在,是黄冈中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另外,黄冈中学作为地区第一重点,它能吸引整个地区最优秀的人才(这种吸引有黄冈本身的教育质量的原因,也不可否认有教育制度安排使然的原因),得地区英才而教之,使它在本地区已无任何敌手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黄冈中学在它前七十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师资人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教育经过十年断档之后,黄冈中学抓住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为黄冈中学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在大多数学校还不知奥赛为何物时,黄冈中学又率先在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从此奠定了其中国奥赛第一校的江湖地位。

  当然,如果仅仅是由于这些先发优势,黄冈中学还不会成为现在的中学。中国人血液中的科举崇拜,在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逐步演变成高考崇拜、比赛崇拜。黄冈中学在这两个领域一时的成功,被神话了。而中国的传统是,一旦一个人或团队被推上楷模的地位,则所有的资源都会向它倾斜(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样的情况更为突出。北大清华近六十年的发展,不是由于它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与教育风气,而是因为地理位置、国家扶持、媒体宣传以及吃老本),于是黄冈中学便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与产业化的结合,让黄冈中学之花,通过网校、分校、考试资料的方式,开遍全国,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黄冈。

  其实,这些都是媒体眼中所呈现出来的黄冈中学,不是真正的黄冈中学。黄冈中学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秉承其朴实的教育传统、探索教育的本质。从它们的老师和学生的口中,体现的是一种平实、大气的学风。在他们眼中,教育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魔方,只有遵循教育规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初与最终的目的。按规律办事,所有学生均可成才;不按规律办事,任何名校都是浮云。

  《点亮智慧之灯》读后感(十):关于黄高: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关于黄高: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评《点亮智慧之灯》

  关于黄冈中学,经历过高考的你肯定知道老师们对黄冈中学的考题视为珍宝,并在会考前、高考前作为模拟题。关于黄冈中学,你不知道的是她的成就,黄冈中学在教育方面的成就的确值得大书特书:1979年该校有13人进入北大清华,并囊括了湖北省理科前三名,全省排名第一;此后三十年一直保持90%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录取率;20多年来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000余人次,国家级奖励2000余次;学生中有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9人晋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军,10人成长为省部级以上干部,有300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3000人获得高级职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黄高人的付出与努力,也是一代又一代黄高人探索的历程。

  你可能知道,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但你并不一定很清楚,按照五四教育先驱蒋梦麟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享受人生所赐予之完满幸福”,要享受这种幸福,还需要社会的开明和进步。而当今中国的教育却备受诟病,更多的原因是如今的教育体系过分注重考试,让学生们陷入机械的“题海战术”,而不注重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们真正学有所成。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掌控下,黄冈中学一直在苦苦坚守着自己百年以来的理念与传统:宽容与自由的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这应该是黄冈中学成功的所在,也是我们在书本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你知道,时下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育儿类的书籍随处可见,而在很多爸爸妈妈眼中,摆在书店里中学教育的书应该是那些题库、宝典。你可能不知道,在黄冈中学,老是跳进了题海战术,而学生们更多得到了自己的时间,他们不仅按时完成了功课,而且在品德修养、兴趣爱好、自信自强等方面也得到了陶冶,教育在人生的整个历程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看看那些黄冈中学毕业生们的留言吧,或许这样也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你可能知道,学校教育要真正地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所以黄冈中学的很多教育方法看起来很熟悉,或者我们在很多场合中都见到过,而真正实施这些教育方法的中学,却寥寥无几,原因当然有历史传承和教育理念上的认知等。你可能不知道,黄高人一直践行着这样的教育机制,同时形成的这种良性运行也不断促发着新的创新。他们鼓励学生们自强自信,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一个优秀的人去培养,每个学生也都有充足的施展才华的空间;老师们跳入题海而学生们跳出题海,让学生们松弛有度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关于黄冈中学,我们知道的不多,不知道的很多;关于教育,我们知道的不多,但践行的也不多。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的教育历程中,总结出很多结论,并对学校、老师和学生等提出诸多的意见;借助于黄冈中学的成功经验,并用于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也应该就是看这本书的意义吧。

  另外的知道与不知道:大家可能知道黄冈还在续写着辉煌,我们可能不知道,黄冈中学在续写辉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学生资源的流失,比如说学校软硬件的更新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没有在书中体现出来,但是作为对黄冈中学的关注者,作为对中国教育的探索者,他们肯定会去关注、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希望黄冈中学能冲破瓶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为中国教育树立一面鲜明的旗帜,为更多的学生点亮智慧之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