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10篇

2017-12-23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10篇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是一本由[美] 西蒙·温切斯特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一):爱上中国的人

  犹记得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初见面那一刻的惊喜,那是在单位老旧的地下室里,杂乱堆着的旧书里,翻找出那本绿色封皮薄薄的书籍,毫不犹豫地翻找出来开始阅读,李约瑟其人或许在中国并非大名鼎鼎,但是他的煌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却是一部让人不能忘记的书。了解这套巨著的人或许无不对于作者感到好奇,是什么样的热情支撑着一位外国人写下如此关于中国的长篇巨著呢?《李约瑟传》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

  在这本书中,有一位亮闪闪的主角,作者撷取了李约瑟性格人生经历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尽管全面客观的形象,他是一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左派知识分子,他对于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广泛的兴趣,也喜爱漂亮女人,所有这些特质组成了他多姿多彩一生,因为的博闻强识,他一生都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而由于他的左派思想,驱动他走向共产主义阵营国家,对世界的好奇心带领他走进全新的国家与科学领域,而由于与鲁桂珍的相识,改变了他之后的一生。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详细记述了李约瑟从出生到来到中国,从鱼中国结缘到落笔《中国科学技术史》曲折却精彩的一生。这部传记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学者的生平,他的生平就如一首欢快的歌曲,在得意时高昂,在失意时平缓,他的博闻强识,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定会给每一个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父亲的那句:“只要是知识,就会有用,不应该轻视。”则不仅奠定了李约瑟之后的科研生活及人生态度,也会成为很多读者的座右铭吧。

  在作者为我们记述的这段故事中,我们不仅讲述了李约瑟与中国不可分割缘分,同样也从李约瑟以及英国的角度重新回看了那段历史,并且与那段中国历史联系在一起,在书中记述李约瑟在中国四处旅行的时刻可能每个中国人都会沉醉于那段往昔岁月——一段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而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他选择来到中国,无论他来到中国的目的究竟为何,也无论他在这个过程中是索取更多还是奉献更多,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还是他对于中国的爱,如果不是因为热爱,绝难让一位生活优渥的英国人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他不会无条件地在任何场合支持中国立场,可能许多人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的历史意义存疑,但在中国风雨飘摇的时刻,在中国人极度缺乏自信的时刻,李约瑟的到来,与他之后所撰写的丛书,确实具有不可估量的鼓舞作用

  在最后,作者又将笔触拉回了重庆,这个在开篇中出现,预示着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这个遭受了不下两百六十八次空袭的地方,如今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这变化足以让任何人感到惊讶,而又站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激荡着不同问题以及答案,一方面我们在寻找答案:李约瑟难题的答案究竟在哪里?而回顾走过的路,看看当下的路,我们是否能够清楚接下来我们又该走向何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做到“不急不忙,不忧不惧”?而另一方面,数百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里,也不过是一瞬之间,而中华民族积淀出的自信与智慧,让我们相信最终会超越时间,笑对所有渺小的困难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二):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李约瑟传》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李约瑟传》

  第一次知道李约瑟是因为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那是在八十年代,书摊上有特价书,就买了一本,买了才仔细看,原来分成好多卷,有的卷还分成几个分册。印象里这部大书印得很漂亮,文字好大,看着就很舒服。当时就很好奇,这中国科技史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外国人,李约瑟就在我脑海你留下来印象。

  后来是看梁思成传,里面写到梁思成和林徽因抗战时期在李庄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李约瑟专程来到李庄去看他们。当然对于李约瑟最有名的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约瑟之谜,那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科学来。

  带着好奇看了这本《李约瑟传》,书的副标题是“爱上中国的人”,书的作者和李约瑟一样也是一位英国人。

  原来李约瑟并不是汉学家,他和中国的缘分其实很传奇。他就读剑桥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学。李约瑟一生绯闻不断,读博士期间就和同事罗茜在大学就结婚了,罗茜比他大五岁。这婚姻一直持续了六十多年。他们的婚姻有点像萨特和波伏娃,就是互相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结婚以后李约瑟也一直不断结交女朋友,不过李约瑟的女友基本上都是女学者。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学者鲁桂珍。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桂珍到剑桥大学留学,师从李约瑟的太太,李约瑟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位东方女子,很快就成了他的情人,于是李约瑟和中国的情缘就这样开始了,李约瑟要跟鲁桂珍学汉语,就这样一对一的,通过刻苦努力李约瑟掌握了汉语的读和写,并且喜欢上了神秘的中国。

  后来在抗战期间有了一个机会,去走进中国访问和帮助当时战火下的中国教育和科研机构,李约瑟从印度乘坐飞机跨越驼峰航线来到了重庆。书中对李约瑟访问中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这也是他生命中最精彩的地方。李约瑟原来不仅来到李庄,还去了敦煌。有趣的是还去了福建,当年福建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和西部中国被切断了联系,可是李约瑟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了福建。

  也是在走访的过程中李约瑟想要写一部中国科技史的想法逐渐成型,一边走,他也在一边搜集资料,最后把大量的图书文献运回了剑桥。最有趣的是他还意外收到了大量资料,是竺可桢给他邮寄来的。当年竺可桢任浙江大学的校长,抗战期间迁到了遵义,李约瑟也去拜访,当知道李约瑟想要撰写《中国科技史》,竺可桢邮给他一套《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套类书,可以通过这套书来查找资料,这可帮了李约瑟的大忙。

  李约瑟快九十岁的时候妻子去世,他和相伴五十多年的鲁桂珍结婚,结婚两年后鲁桂珍也去世了,九十多岁的李约瑟,竟然继续向他心仪的女子求婚,可惜被拒绝了。

  李约瑟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是一个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这桥梁也有鲁桂珍的一份功劳。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三):互相吸引的中国和李约瑟

  文/花样年华

  读《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有一种不同于阅读别的传记的感觉,不知更多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功劳,读这本书像是在读一部个性鲜明的小说,其中冷不丁的幽默感让人猝不及防又能会心一笑。这部人物传记完全打破了之前我接触传记的感觉,或许因为早期接触传记时给我的感觉是晦涩难读的,让我对传记充满了抵触,但是这次接触到《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却从字里行间引人入胜,让人手不释卷,甚至让我不敢相信,读人物传记也可以如此轻松畅快。

  通过阅读《李约瑟传》,思考到: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的,李约瑟小的时候,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会了受用一生的工整又优雅的字体,学会了木工、赏鸟、欧洲地理、后花园的植物分类、“极度早熟的读书习惯”等;同时,对比当今社会下,优秀的人类发明了让生活更便捷的诸如手机电脑等,而这样的便捷却造就了现代人,尤其是小孩子们对于它们的依赖,思考变得非常奢侈,有问题都是通过互联网解决,更别提像儿时的李约瑟一样,小小年纪学会了这么多本领。所以虽然已过了儿时学东西最快的年龄,而且现代生活确实便捷了很多,但是对于知识的向往、自然中常识的掌握,却一直最吸引我,只是现代社会很多东西并不具备可以学习的条件。其实说到底,人生中学习这件事是无止境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成就自己希望的人生,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说到底,阅读这件事真的能够启发我们思考,而思考才能催人不断前进。所以,我庆幸我是爱读书的,我也庆幸自己喜欢思考,我庆幸自己不会固执己见,而是在人生路上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李约瑟传》也从李约瑟的成长到他遇到中国,遇到中国女人,遇到中国文化,让他大开眼界,也让他从小积累的底蕴冲撞出不朽的火花。就像知音难觅,中国人的智慧、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了来到中国的李约瑟,而李约瑟渊博的学识也让他能够欣赏中国、挖掘中国、“发现连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有关中国的事”,从而诞生了一步不朽的杰作——《中国科学技术史》。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四):一位英国大科学家的中国情

  你可能没有阅读过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但你多少会听说过这套巨著的大名。这套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深入的科学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这套皇皇巨著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科学思想、数理化农医等诸多科学工程领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套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域方面的百科全书。令人意外的是这套书竟然是和一位英国的大科学家李约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中国的科学家。为什么一个英国的科学家对中国的古代科学和文明如此着迷?这部《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或许可以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李约瑟是20世纪的同龄人,1900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是充满知识的环境中成长的。李约瑟先是想成为一位救死扶伤医生,后改化学。1930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约瑟的3卷本专著《化学胚胎学》,这奠定了李约瑟在学术界的地位。如果一直继续这方面领域的研究,无疑李约瑟可以取得更辉煌的科学成就。

  一位来自中国的美丽的女同事的到来,改变李约瑟的后来的人生轨迹。1937年8月,鲁桂珍和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王应睐和沈诗章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鲁桂珍师从李约瑟的妻子。李约瑟几乎对鲁桂珍是一见钟情。李约瑟的妻子比李大5岁,是一位通情达理的生物化学家,她容忍了李约瑟和鲁的感情,三人同行。在1938年2月的某个晚上,李约瑟与鲁桂珍有了肌肤之亲,在这本传记中,作者没有大肆渲染,只是点到为止。两人躺在床上抽烟。在鲁桂珍的指导下,李约瑟在日记本上用中文写下了他们抽的东西——“香烟”。这是李约瑟第一次写中文。这触动了李约瑟学习中文的那根神经,点燃他对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这里面有多少是出于对鲁桂珍的感情,这就不好说了。“李约瑟”的这个名字也是鲁桂珍帮助起的。我们外人能看到的是,从此以后,李约瑟就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学习中国文字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上了。1942年夏天,李约瑟专程前往纽约,看望美国工作的鲁桂珍,告诉她即将踏上中国国土这一消息。在他们短暂聚会中,李约瑟告诉鲁桂珍一个突然产生的念头:中国科学,总的来说——为什么没有得到发展?正是这个突发的念头和随后的中国之行让李约瑟走上了从事中国古代文明和科学的研究之路,而且孜孜不倦,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五):读《李约瑟》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呢?

  看过一句话,想要了解一个人,就要去看正统的传记,靠着只言片语小故事,完全无法复刻和表现他的人生轨迹。平时甚少读传记类文,第一次阅读完《李约瑟》,对这句话的感悟尤其深刻。的确,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需要透过他的人生点滴来参透,不止是学业和事业,还有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构成的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

  在《李约瑟》中看到的李约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李约瑟这样一个风流潇洒,又才华横溢的男子真是富有魅力,说是一位翩翩公子一点也不为过。

  但这样一个翩翩公子,又不是个我们所期待完美人设的形象,因为读完全文,你又不得不感叹,这个公子的确有些多情得过分,果然事业上得意,爱情上便会乱意。但作者在全面展现他的过程中,又不止凸显出他的多情,又刻意地强调了他的“彬彬有礼”,他虽多情且风流,但对于每一个女孩子都是谦逊有礼,有句话说得极好——“至少在那一刻让你觉得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从这句话刻意看出,李约瑟其人,不止事业上运气好得惊人,在情场中竟也是个撩妹高手。

  看完这些花边新闻之后,才不至于将这样一个人摆在神坛上的位置,哪怕他事业再成功,终究我们也能将他看待为一个如我们一般的人,又不是如我们这般普通的人。

  李约瑟的平生的确不普通,可以说是行走都带着光环,而且是主角光环的那种。先说成就,就我所从书中了解到的片言碎语可能无法窥探到其所作为的全貌,仅从书中这卷如浩繁的研究文献当中,我也是深感望尘莫及的。李约瑟的专业为生物化学,写就了相关诸多著作,如《化学胚胎学》等,在专业成就上堪当而是世界的“伊拉莫斯“。但最让人敬佩的不是其专业成就多么卓越,而是其在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那份持久的热情和严谨的探索方法,他利用这特质在一项又一项的爱好中发现惊喜,并将其发展成为了一门出色的副业。《中国科学技术史》其实就是他利用业务时间,从堆积的零碎中整理出来的一部著作,我虽不曾度过这本书,但从书中李约瑟了解到其成书的资料收集和来源如此广泛之后,也相信这绝对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大作。

  不止在化学和中国科学上如此着迷,在其他爱好上同样也深耕细作,比如周末娱乐的莫里斯舞也能成为一片演讲论述——“英国莫里斯舞及剑舞的地理分布”,在汉字学习中自创的“字典检索式”的学习方法等。可以说李约瑟是个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发现的研究者,印证了他父亲的话——“只要是知识,就会有用,不应该被轻视”。

  说李约瑟是“爱上中国的人”,这一点的确不假,李约瑟对于中国的着迷程度可是连我这个正宗的中国人也及不上几分。李约瑟有一点令人叹服,他对文化知识的高度尊重和谨慎,从不轻视任何一种知识来源,这一点也算是文化人中的明白人。

  李约瑟其人一生,最可诠释为一句话——“热爱推动着命运的流转”。他只身踏上战乱纷飞的中国,皆因受着热爱的牵绊,他仿佛就是为中华文化的热爱而生,而他终身都在践行这种矢志不渝的热忱,因为热爱才滋生出如此后劲十足的研究和整理,可以说李约瑟在保存中华文化上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那部分努力。因为这持续不断的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产生源源不断的坚持不懈的动力,而不是一时冲动的怒放,最终他对于中华文化的满腔热情都得到了承认和欣赏,也获得了个人成就和心理的长久满足,这样又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热爱的赤诚。

  他在学术研究上走过的一生,就是一个完美的正能量转化的循环,一个由于热爱到动力,由坚持到获得无线上升的循环。同时这也最好地印证一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自发的最大潜能释放。

  当我读《李约瑟》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呢?不仅在想他学术研究中如何保有这无比赤诚的热情,也在寻思中国的科学灿烂如斯,我当更加虔诚去探索才好。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六):可爱的伟人

  李约瑟是英国现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提到他自然就想到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说李约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朋友呢,其实这个“难题”就是他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这样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贡献不容小视。其实有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值得被我们所有人认识,这本西蒙温切斯特写的《李约瑟传》是最经典的版本,他笔下的李约瑟简直就像一个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竟然具有传奇色彩。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李约瑟既是一位才富五车的学者,也是一位普通人,他不像是其他科学家一样,疯疯癫癫的,其实他更像是一位和蔼的老先生。我们今天之所以会认识他,就是因为他的确有过人的学识,他的思想也很独特,尤其是他一直保持着积极上进的态度。那本《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从何而来,是通过什么样的契机,使得李约瑟会与中国产生渊源,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有他的那段时光是愉快的,两国人之间的隔膜被打破,其实我更觉得李约瑟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否则又怎么解释着一切呢?那是一段有独特意义的历史,值得我们回味,如果没有温切斯特的研究,我们很有可能就错过了这样一个亲密接触伟人的机会。其实说李约瑟爱着中国,倒不如说他的爱面向全人类,他是最无私的人。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七):中国人的老朋友

  我们常说一个词“古今中外”在如今这个跨界的时代,古今中外的杂糅交错,似乎更有别样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当然这是作为一个文科生的觉悟。因为凡是最好看的书或者最刻骨铭心的人物,大概都出现在动乱的时代,交错的时代。

  如今的我们如果说好英语,又说好中文,懂点历史,又懂点化学,那这个人肯定也很有趣。我时常羡慕那些中西结合的家庭,因为他们的家庭中一定充斥着中西两种文化,一定特别有趣。

  李约瑟就是这样一位将中国和西方文化结合一身的科学家,(对,科学,了不起的理科生)。他将一生献给了生物化学,中国科学和中国人民。他没有子女也没有遗产,却留下了一所价值连城的图书馆。他就是——著名化学家尼达姆中国科技史巨匠李约瑟。

  上一次知道这样的人物还是白求恩。我这个喜欢文化冲击和跨界的人,一下就被简介吸引了。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世界各界关注和讨论。其对中国文化,科技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这一点也是很值得去看的。

  李约瑟难题”不但成为他展开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之钥,同时也改变了他人生的方向。尽管李约瑟不是正统汉学家,也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史学训练,但他的这部作品,却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想法,为中国及世界的科学史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本书是 《The Man Who Loved China》中文简体版。 很多资深读者都发现了有争议的部分被删除了,这一点很可惜。不过还好,不影响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1900年12月9日,李约瑟出生于英国一个基督教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的独子。还好是在英国,如果是在中国,那个时代他没有子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自幼性格内向怕羞,但他是在充满知识的环境中成长的。他父亲很小就教他写字,还教他做木工活、观察鸟类和欧洲地理、植物分类等知识。他尤其喜欢法国,后来曾游学法国一个学期,法语也是他运用娴熟的一种外语。李约瑟阅读面很广,10岁时就囫囵吞枣般地一次“啃”完了德国弗里德里希·希勒格尔(Friedrich Schlegel)的《历史哲学》原文。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的李约翰可以思考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好好想过的注明问题——“李约瑟问题”的:“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在科学技术发明的许多重要方面,中国人又怎样成功地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我想看完这本书,我们能找到答案。喜欢李约瑟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八):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是谁?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何人。或许是我知识面太窄,或许是因为学科原因,两者可能都有吧。有人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学习果然是无止境的,每翻越一座大山,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人生为什么奋斗?有人直白的回答是:“金钱、权利、女人。”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有学识的人。所以我敬佩那些为科研奉献一切的人!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如果说有可以创造奇迹的学科,我想非数理化莫属。

  李约瑟先生是世界“化学胚胎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曾经全力以赴地研究中国科学发展史,支持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著作,完成了从一种文明向另一种文明的跨越。同时,他还有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李约瑟先生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且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努力地试图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但答案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是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

  他从科学角度的方法得到的答案是:1.中国没有具备科学成长的自然观。2.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经验阶段。3.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身为一名中国人,虽不否认这三点,但是我还缺少了关键原因,就是中国封建制度与学派的压制。主要还是环境因素的原因。

  这本书主要地讲述了李约瑟传奇般的一生,他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经历与充满科学智慧的学术生涯。由于中国至少一个多世纪以来一致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中,科学技术的落后尤其明显,公众已经失去了汉唐盛世的坦荡、自信心态。因此这些"世界第一"立刻被用来"提高民族自尊心、树立民族自信心"。从李约瑟的研究工作被介绍进来的一开始,就是按这样的逻辑来认识的:李约瑟作为一个外国人,为我们中国人说了话,说我们中国了不起,所以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九):李约瑟诉说:半生付与中国

  初闻李约瑟,则是他那影响了整个国际社会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个30多岁才开始学习中文的外国人,却编注了一本有关中国历史发明创造的传奇著作,正如他提出的“李约瑟大哉问”那般,深深撼动着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然而,若将要这其中的故事细细说来,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再加之其中学术理论的繁复,以及故事背后的政治涉及之广、历史涉猎之久,都让这本书成为较难编撰的题材——好在作者温切斯特却是这方面的好手,不单将冗杂的学术及历史背景描述的风趣有理,更将笔墨着重于李约瑟那不为人知的性格秘密,轻而易举的将读者引入到一种致胜的阅读体验中,让学术和深奥的主题就这样变得有趣、迷人了。

  李约瑟能著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著作,还要感谢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三位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沈诗章与王应睐,在滴滴点点中为李铺设的中国之源——仿若上帝之手安排之般,李约瑟在年轻时就与工人阶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为他在面对鲁桂珍及其身上浓重的政治情节时,能够轻松坠入爱河加入了一点调料,更为他在后期能成为一名坚决拥护社会主义的学者,打开了机缘之门。随着李约瑟与鲁桂珍的情感越发深厚,李约瑟对中国的好奇心也越来越浓,最终,诸如“为什么科学只发轫于西方”等问题就成为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计划的主要动机。再加之来自英国外交部的邀请,让李以外交官的身份从事科技援华,也正式拉开了李与中国缠绵一生的机缘之旅。

  提到鲁桂珍,也不得不提李约瑟那不同于常人的“情色”爱好,这种痴迷绝不亚于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程度——他不仅沉迷于科学研究中不能自拔,更是将美色视于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和推动研究的兴奋剂——这当然还要感谢和他定制了自由婚姻制度的桃斐的开放与宽容,可以让他在科研之余尽享年轻美丽女子的丰腴与美艳——他不但拥有一个智商与美貌并在的情人作为开启他后半段人生的鲁桂珍,还在探访中国的途中向情迷遇到的女子大方的伸出橄榄枝,随时随地以笔代为心跳,甚至在其人生的后半段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向3位女士提出求婚婚约,以慰在这世间能不独自过活的孤单。作者细腻的笔触不时将这种桃色夹杂在其中,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声色有人情味的学者,在读者面前褪去了“天使”光环的李约瑟,也由枯燥的知识分子转换成了有血有肉,会呼吸的有情男儿,不得不说这种“桃色”也是支持他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合上书再思忖二三,李所表现的时代意义至今也有其借鉴意义——比如在面对明显处于下风的境遇时,如何自持自立才能博得正向局面?再如中国如何发展,才能避免陷入几百年前那残败不堪的境地?正如本书译者潘震泽所言,“历史是由人写就的,鉴往方能知来。”中国正以大国崛起之势缓缓醒来,想必任谁看到这几百年的演变与进步,都有李约瑟当年“大哉问”的回想与答案罢。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读后感(十):可爱的爱上中国的人

  《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是一本真实详细地写了一个外国人,如何爱上中国的,如果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的人。他就是李约瑟。

  一个从小就极为聪明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成为生化学专家,特殊的家庭,极具个性的父母,让他在特殊的环境里,练就了特殊的适应性。就连父母给他起名都不同,于是写信的时候,给父亲写,就签父亲起的名字,给母亲写就写上母亲起的名字。他长得很帅,尤其小时候,特别可爱,穿着一个裙子,简直像个女孩。长大了,那帅气的外貌,迷倒了很多少女。他的妻子在与他结合后,容忍接受了他喜欢女人这个特点。生活在英国,这样的开放,还是让我感觉到不适应。

  当他遇到南京姑娘鲁桂珍后,他的生活变了,他开始学习汉语,他一点点地开始了解中国,最后他勇敢地来到了战时的中国。本书开篇以他来到重庆作为开头,回忆他的一生。中国,给予他无限生机与活力,他是那么热爱这个国度,从此便与中国结缘。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爱上中国的人——李约瑟传》这部传记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学者的生平,他的博闻强识,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因为好奇,他才来到所爱的女人的国度——中国。他父亲的那句:“只要是知识,就会有用,不应该轻视。”则不仅奠定了李约瑟之后的科研生活及人生态度,也会成为很多读者的座右铭吧。

  当他老了的时候,他与鲁桂珍结婚了,两年后鲁桂珍去世。在书中记述李约瑟在中国四处旅行,一段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原来如此美丽,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的确是难以很好自如地生存的。但他依然选择来到了中国,只为内心里对中国的向往。无论他来到中国的目的究竟为何,我们感受到他对于中国的爱,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他不会一直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他不会无条件地支持中国。一个可爱的中国人——李约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