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富国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富国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4 20: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富国穷读后感精选10篇

  《国富国穷》是一本由戴维 S. 兰德斯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575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20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富国穷》读后感(一):《国富国穷》读后感

  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教授戴维﹒S﹒兰德斯所著的鸿篇巨制。整本书很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感觉。而且几乎分析思路都有类似之处:都起始于自然环境,紧接着分析在此基础上的欧洲,进而拓展到其它地区。这也是两本书的共同局限吧,虽是鸿篇巨制,但仍免不了“欧洲中心论”的论调。

  这本书的中心内容是探讨人类各国发展财富增长的。数据之详实、历史把握之准是本书最大的优点。但抛开这些,抽象出来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自然环境。这个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比如热带地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没有一个不是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的。而资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私人产权和契约履行。这个几乎可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科技发展等几乎所有关键的要素。人若没有产权,便没有谈判的资格,进而也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关键在于通过契约(具体体现为法治)将产权确定下来。民主和自由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主其实就是公民有和团体乃至国家谈判的权利,即便失败也不必承担过重的后果,这就叫民主。这就要求公民有私产,有产权。所以我认为这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思想观念与理性。这个是貌似很空的东西。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实现。比如,政教分离。比如,对思想传播更大的容忍度。在此基础上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而且书中提了很多思想观念影响社会发展的情况。中东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歧视女性的观念使得社会的劳动力几乎缺失了一半。再比如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心态,这个是导致英国衰落进而心理失衡、酿造一战的重要原因

  持续不断的微小创新。其实专门有一本书叫做《历史的细节》,里边提到很多细节影响历史的事例。比如马镫,它使得人们可以自由掌控马,使得马上战力瞬间增长。再比如《国富国穷》中提到的荷兰对于风力的应用,迅速提高了生产率。欧洲的中世纪看似平静,但事实上,已经酝酿了很多微小的创新,只待时机成熟(比如更好的制度安排或者新大陆的出现),那么这些微小的发明就可以迸发能量

  除了指明点出的因素,读完全书,不得不提的是两个:一个是制度设计,一个是发展心态。制度设计可大可小,并且与这个社会的几乎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思想的自由需要氛围的放开,产权的保证需要法制的完善,而持续不断的创新也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总之,我们应该把制度设计当成一件基本的事。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制度应该是最大的一个制度。因为只有这个制度,在作者的观念里,可以把以上所提及的所有关乎发展的因素囊括在内。其次是发展心态,作者阅遍全球发展,所以心态极为平和。只要制度设计合理,那么便算是踏上了正轨。经济不可能太差,也无需期待太好。只需让它自由发展便好。所以我们的任务便是用这个基本框架来分析我们的国家,看一看当前的问题是不是由于以上所说的那些因素缺失所造成的,那么就可以得出我们前进的方向

  《国富国穷》读后感(二):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必须努力才行

  【http://blog.sina.com.cn/leiwon】记得念大学时听一位老师说过:“上帝对欧洲人太好了,那里一年四季的气候都那么宜人。”当时只是觉得巧合,并没有把地理因素与国家发展放在一起来思考。直至看到作者就此问题娓娓道来:“从关于产值和人均收入的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出,富国位于温带,特别是北半球的温带;穷国则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地理决定论并非本书认同的观点,否则古往今来的学者们也无需探究发展问题了,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必须避免简单化。”显而易见,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阐述的主题受到作者的推崇,也成为本书针对国富国穷问题追本溯源的常用思路。作者是一位拥抱“欧洲中心论”的雄辩家,也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演说家,笔下诸国仿佛一个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脾气,虽然那些奚落、挖苦落后国家的话听上去有些刻薄,但书的结尾却是一番语重心长的忠告:“这不行,还得靠自己工作,节俭,诚实耐心,顽强……由此得来的唯一教训,是必须不断努力。”想想看,国家发展之路与个人奋斗历程何其相似。本书信息量庞大,有价值的观点杂糅于经济史及琐碎事件的叙述之中,需要耐心。。。

  《国富国穷》读后感(三):乱七八糟

  这书欠缺逻辑。在内容上,更像一本历史书,但又欠缺严谨。

  首先,用地理位置分析国家强大的原因至少于我是新鲜的。作者对于热带国家在地理方面相较于温带国家的劣势是能让人信服的,但问题是,难道在寒带就没有国家了,为什么只论述温带和热带?

  然后,关于“西欧的气候条件最好”的结论我无法苟同。我对于“气候条件好”的标准风调雨顺。如果这个地区果真如此,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应该“历来”很多,而事实并非如此

  第三,在论述完地理对国家的影响后,书的内容几乎就和地理没关系了,让人不明白书的前部分和后部分有什么关系

  第四,书里对于“为什么只有中国出现了技术的埋没和后退”似乎真的完全想不明白,且我感觉作者隐隐想把理由归结于我们民族本身是荒谬的。这挺好笑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能形成这么大的国家已经非常不易,中国不仅做到了还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国家。那么,身为当时的统Z者力求稳而不是创新的念头有什么奇怪的吗?既然已经是最大最强,还有什么必要更大更强?不过是人类最基本的惰性而已。

  第五,在说到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于欧洲时,几乎已经隔了几百页没提的地理原因突然神奇的出现了。而且我甚至能感觉到文字里透出了一种优越感——问题是作者是个美国人。而最好笑的是,在提了地理原因后,作者却认为会出现的原因是“欧洲人的选择”。我真的无语了。

  最后,作者在提到殖民地的时候,含蓄表达出的“怎么说殖民者也带去了先进的制度”的思想彻底恶心到了我。好吧,我真心感谢八国联军将我们带进了新时代

  《国富国穷》读后感(四):水稻葡萄酒和胡椒

  芒格书单推荐了来看的,回顾了强国崛起之路,结论并不罕见,分享几个有趣的部分

  1,中国长期地少人多,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21%的人口,产粮要求劳力多,造成了早婚和多子多孙的观念,并反过来要求更多粮食;成功的朝代都非常重视农业,无常出现的饥荒让中国无暇发展畜牧业,更不崇尚经商和艺术,长期围绕在种田和生养的单调生活中. 水稻,是中国人的历史选择,在水分充足的贫瘠土地也能高产,每亩热量高于小麦但是蛋白质只有小麦50%,但是需要60-80农民/公顷,对比海外种麦子是60倍劳力投入;水利也成为权利者的必须,堤坝、运河、赈灾成为统治者核心任务.

  2,中世纪欧洲极富创造力,中国和阿拉伯手工造纸,但罗马水车用于各项工作包括造纸;意大利的眼镜让精密操作成为可能;机械钟发明是巨大进步,一度被宗教禁止因为人们曾经依赖统一报时,但机械钟带来了个人秩序与个人控制,机械钟还帮欧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活字印刷在中国因为8.5万字字库难操作,在欧洲因为26个字母简易得以普及;中国防御游牧民族不需要攻城,所以就像火药的名字,用燃烧而非爆炸火药;纺织技术虽然中国也早发明500年,但由于妇女不太出入公共场所的观念,纺织厂不太可能出现;疆土大的国家不惧怕劳动力移民到邻国,所以比较固守封闭市场;

  3,1491哥伦布发现美洲,但1405开始中国也进行了七次航行,但目的是宣扬中国的威名和收集珍奇异兽,气势远大于葡萄牙舰队,因此成本花费太大,重农主义以及税赋不得民心,最终1525官方命令销毁船只,航行非法,闭关锁国;

  4,致富最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最终都失败了;葡萄牙在15世纪人口不多物产不丰富但一度称霸远东,一方面早年西班牙反犹而葡萄牙宽容令犹太人逃到葡萄牙航海技术领先世界,胡椒又是保存食物必须,葡萄牙绕开系地中海威尼斯的中间商直航,后来胡椒采购地转移到欧洲近处而不是远东,再加上宗教氛围收紧,扩张太快以及封闭言路,葡萄牙输给英法. 西班牙因为殖民扩张刚开始非常有钱,但只用于奢华和战争,而不是投资和消费.

  5,西方最早的知识共同体,与超前的邮政服务以及人们频繁的迁徙有关,拉丁作为共同的学术语言;随后成立学术团体,定期会议、刊物确保学术前沿性;

  6,技术变革,是各种因素结合,通过市场发现并改变资源配置,初期英国1700和1721也通过东方棉布法案,禁止进口甚至穿印度印花和染色布来保护本国工业,直到工业发展超过劳动力供应,分包给工人需要翻山越岭,才通过机械化重新调配供需;

  7,日本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领先,没有习惯蒸汽机就开始了发电和电的应用. 1878年日本首次点燃弧光灯,到1920年电动机占日本工业动力设施52.3%,相比之下1919年美国31.6%,1929年53%;1924年英国28.3%,日本工业化后来居上. 日本的岛国让日本人更缺乏安全感,从精神上更开放更乐于学习西方,不像当时的中国更加保守和傲慢;同时日本的专业化和分工做得好,农村超前的城镇化.但为了激发海外学子回国,使用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8,英国工业革命前农业革命,释放了足够的人口从事工业;海外殖民地也开拓了市场;

  9,失败的国家,通常不满足全部条件,包括有公司制、金融体系、高识字率、接受移民、宗教宽容等等. / 公司治理也是类似,需要时代机遇,人才和宽容,开放学习的精神,赋予个人激发创造力的工具,使用工具的权利,后进,面对小市场都可以通过改进效率和稳定体系获得超越前辈的成功.

  《国富国穷》读后感(五):阅读感受

  阅读国富国穷的感受,和我去东部华侨城大峡谷的感受是一样的。那是一天游玩结束的时候,我到顶部天桥,视野非常开阔,一边是绿草如茵的云海谷。另一边是蔚蓝大海,海岸线弯弯曲曲延伸到远方,海面上零星有几条船,一条船向前驶去,留下身后白白一条浪花线,看上去是那么地静谧和美好。我突然觉得这一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那些烈日下流的汗,那些玩游戏排长队的无聊时光,那些我觉得大峡谷不过如此抱怨,就因为这最后一刻看到的景色全部变成我愿意承受的东西。看国富国穷的感受也差不多。当作者讲欧洲刚开始是如何受各方强盗骚扰的,殖民主义是如何剥削殖民地的,甚至纺纱是如何发展的,炼钢技术是从哪个国家开始,逐步被哪些国家掌握的等等,我心想这tmd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是来看这些的!但是当他分析列举出中国刚开始领先世界而后没落的原因,西班牙从海洋时代攫取了那么多财富却走向衰败的原因,英国把握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先机,却改变不了日不落帝国衰落的原因等等。我就可以忍受他之前讲的琐碎了。正如大峡谷下面那一切支撑着顶部的天桥,才使得站在天桥上的人有了绝佳的视野。国富国穷里的分析也是从一个个琐碎的东西里总结出来的。所以还是值得一读的

  《国富国穷》读后感(六):芒格

  This important book examines how wealth and culture intertwine over time and the effects both can have on nations. It provides a thoughtful, rational explanation of why various cultures that possess certain advantages never have become world powers. It also examines why certain countries have become so successful and why others have fallen. Everyone should study the reasons why certain countr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and others have not so we can learn from those challenges and not be doomed to repeat the same mistake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