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麦进城》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麦进城》观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3 20: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麦进城》观后感精选10篇

  《小麦进城》是一部由姚远执导,王茜华 / 罗刚 / 王丽云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麦进城》观后感(一):《小麦进城》:农村媳妇打响励志婚姻保卫战

  婆媳剧是这两年国内电视荧屏的绝对主旋律,各类极品婆媳拼情商斗智商闹得不亦乐乎,也让观众看得审美疲劳。今年以来,明显能够看出很多婆媳剧开始寻找新的角度和视点,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麦进城》就独辟蹊径地塑造了一个另类媳妇王小麦。当众多脸蛋标致脑子灵光的俏媳妇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讨婆婆喜爱时,长相平庸性格质朴心地纯良的王小麦却靠着麦子般的踏实与坚韧,奏响了婚姻保卫战的凯歌。

  《小麦进城》讲述的是农村女人小麦“护送”返城上大学的知青丈夫林木来到北京,却彻底打破了林木一家和自己平静生活。进城后的小麦不可避免的遭到了婆婆的刁难,小叔子小姑子的纠缠,以及重新投入繁华都市的丈夫的嫌弃。独特的人物设置使剧情有了更多挥洒的空间,相比一些婆媳剧靠洒狗血来吸引眼球,《小麦进城》中却充满了清新自然的笑点。小麦与城市生活的格格不入令人捧腹之余,也凸显了人物的茫然无措

  大概是创作者担心此类题材难以得到都市观众的喜爱,在小麦出现之前,国产电视剧已经鲜少关注农村女人在嫁到城市之后的喜怒哀乐了。但《小麦进城》却让人欲罢不能实际上,在“小麦”身上除了“农村”这个标签外,她更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北漂。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其他城市,“北漂”们都与小麦一样,在努力融入这个城市,努力寻找站稳脚跟的途径,努力得到认可。在《小麦进城》中,小麦正是通过保卫婚姻、保卫家庭,完成了北漂的成长和蜕变。

  难得的是,曲江影视出品的《小麦进城》并不是一部渲染悲情的苦情剧。《小麦进城》的人物和故事设定其实可以大洒狗血,让小麦一路苦到底,轻轻松松地就能既赚眼泪又赚收视率。但整部电视剧却充满了笑点和温情。遇到困难和波折时,小麦不退缩不抱怨,更不会哭天抢地。剧中的小麦用漫长的30年充分展现了女人的坚韧,她积极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用自己的善良一点一滴的去感染周围的人,一点一滴的争取自己的幸福

  《小麦进城》中小麦与众人的关系,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成“融合”。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北上广打拼的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社会命题。《小麦进城》以一个阿信般的女性形象为“北漂”群体勾勒出一个美好而且能够靠不懈奋斗来实现的未来

  《小麦进城》观后感(二):女人漂亮才是王道

  如果你问全世界家庭妇女有什么共同爱好,无庸置疑就是电视剧了。

  我爱你你爱她她不爱你的韩剧,我爱你你也爱我父母永远不同意的国内偶像剧,甚至连卧底潜伏类的谍战片妇女同志们都照单全收,看的津津有味。当然了,对于妇女同志们来说,一般韩剧是上选,台剧什么的中选,国产剧为下选。

  但是近年来有一类被我称之为年代戏的国产剧渐渐风头见上,比如《金婚》《我的兄弟》等等,这类戏通常从六七十年代出发,经历改革开放,演绎到现代的21世纪,这段社会历程每个中国耳熟能详深有感触,而且通常这类戏的表现手法比较写实,有戏剧性又不那么夸张,看完之后总有几经沧桑的荡气回肠感,让你感触颇多。

  去年河北台就播了这么一个剧叫《小麦进城》。农村姑娘VS城里婆婆,文盲老婆VS大学教授老公,小西沟来的VS北京大城市。。。。各种对比各种矛盾,其中女主角小麦可谓是成为了家庭妇女们的偶像,泼辣豪爽又胆大心细,生活上心灵手巧事业上也风生水起。就是这样一部剧,却让女性观众们看了忿忿不平,想不通啊..为什么?

  用观众的话来说,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媳妇,这男主角林木居然三番五次闹出轨闹离婚!大家想不通了,这男的吧,一不赚钱,二也不帅,不就是成绩还可以,考上大学又考了研究生还当了教授,有什么了不起啊。凭什么这么对人家小麦,居然想离婚。同样作为该剧的忠实观众,我不禁想弱弱的说一句,就凭人家小麦长的不漂亮啊~~~~

  显然女人们看女人,总是看到对方身上的各种闪光点,真诚善良勤劳能干,尤其是像小麦这样闪着人格魅力的女人,女人们会觉得,她的人格魅力就像巨大的光芒,你都不好意思直视,漂不漂亮显然不重要。这样的女人男人应该捧在掌心里珍惜都来不及,居然还有不想要的。问题是男人们希望的女人,除了漂亮还是漂亮。老婆不赚钱,我可以赚啊。老婆不干家务我可以干嘛。老婆不漂亮?我不甘心啊!

  不然为什么公司里漂亮女人去的第一天就朋友无数,有主动关怀送水的,擦桌子的,连问个厕所,都有人恨不得亲自带路。要知道,这可是第一天认识,谁知道她是不是心如毒蝎是不是变态。反之,长相平平的女人第一天报到,默默无闻

  不说美女,说美男吧,多少家庭妇女看韩剧就是为了看帅偶吧,这帅哥一出来,智商再高的女人都变脑残。这就是外貌的力量啊。足以证明食色性也。小麦再好,人格魅力再光辉,也抵不过每一个清晨的醒来,老公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幸福的睁开眼睛,却看见一张并不可爱的脸,这时候老公不得不心理暗暗敲打自己,我这老婆多好啊,对我死心塌地又温柔贤惠,做人要讲良心!只有每天都自我坚定催眠后才能过下去的日子,也不排除这催眠法术有一天就失效了。看见美女本就心驰神往更何况人家美女还挺主动。。。

  所以说,女人们还在修炼厨艺,陶冶情操?亲,快把外貌排到第一位来吧。当然,像我这样的懒女人, 也就破罐子破摔,一直这样丑下去算了

  《小麦进城》观后感(三):《小麦进城》:城市“移民”的变迁缩略

  在高声谈论这个时代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忽略小人物的存在,就像小人物从来不曾生活过一样。所以“小麦”这样的人物从农村闯进城里之后,故事开始有了新的记录形式。

  《小麦进城》将镜头对准了一个“一无所有”的角色,没有学历,没有经济基础,甚至连婚姻都不牢固,故事随她一路走来,记录人生,也记录背景板上涂满了的时代符号。这个铺垫几乎用了电视剧5集的时间,用一张离婚协议书将小麦从故乡送进城里,然后置她于所有“城里人”的对立面,这个时候,闯进一个陌生城市的小麦不是过来抢世界的人,她仓惶脆弱生活缺失依傍,像个无可逃避无计可施的旁观者,尽管离婚协议并未生效,但她还是要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入困境。

  这个时候小麦其实是茫然的,在左顾右盼,也在摸着石头过河,那时还没有“融入”一说,所有人都在寻找,寻找自己可以托付的依靠,也寻找可以安置人生的场地。这个阶段的小麦也开始展现生命力的顽强,被误解,被排斥都不能成为其放弃理由,但碍于限制,她也没有太多机会像穿越剧中的主角一样,存在大把摆在眼前的机会,她需要和时代一起,按部就班

  终于在阳台找到安身之所的小麦和绝大多数闯进这个城市的人有着一样的经历,阳台像是孤岛,被众人隔绝在外,面对尴尬的生存境况,她必须寻找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是困难的初级阶段,她的每一步前进都遭到围观,好在编剧给了这个人物许多的韧性,使她能一而再的让生活继续下去,当然,也不忘一而再的让她的生活充满忐忑和坎坷。

  更多的矛盾来自于如何被其他人接纳,对于一个离开故乡的人而言,被接纳才意味着可以拥有更为健康的生存空间,而这并非只是一个等待过程,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电视剧中的角色,以及现实中的你我,时间从30年前一直到今天,也还会有人继续下去。

  但如果说这部电视剧只是一个女人的奋斗史,那就真的有些过于简而化之,尽管电视剧确实有着励志的底子,但一个人不可能绕过一个时代,于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麦的城市生活履历也开始迅速的累计,从摆摊卖裤衩到自己开始创建服装工厂,城市成了打拼的擂台,家庭也成了最后的决战沙场。

  30年的时间并不长,30集的电视剧也可以包容许多我们并不熟悉的领域,小麦在经过电视剧的塑造中,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她不但代表自己,也代表整个同龄的女性,代表那些和她一样从故乡闯进城市的人群,中途的插曲,一唱一和,变成一个时代变迁的缩略。(文/ 鱼为)

  《小麦进城》观后感(四):每个长久的家庭中都有一个王小麦

  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至少要一方主动融入到一个家庭中。努力让家更像个家,调动家庭成员的热情,让大家生活在幸福中。而剧中的小麦就担当着这一方。每当看小麦的时候都会想到我的妈妈,妈妈是一个很老实能干的人,刚刚进入新的家庭,就受到我大妈的气。动不动就骂人、骂街。而我的爸爸是一个很重视家族的人,也很能忍让。奶奶年迈,半分不敢招惹大妈,嘴上还总挂着大妈的好。只有爷爷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只可惜爷爷还半摊在床上。因此妈妈委屈、受气只有她自己来扛。扛的动力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爸爸。一年年过去,不知多少夜晚妈妈在哭泣中度过,而使得妈妈心碎的多半是跟我大妈家有关。为了能让爸爸心里好受,妈妈就要放下大妈给的大气、小气去服务大妈家。而往往事情办完后,大妈就又像个陌生人似的不正眼看妈妈一眼。。。。。。发生的事情多了,糊涂的奶奶终于知道谁真的对她好了,知道有病卧床时是谁一直守在身边了。大妈也主动来家里串门了。爸爸心里也获得真正地舒坦了。

  一个人为了爱情融入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庭,坎坷,我想谁都会经历,怎么面对,就要自己去抉择了。

  《小麦进城》观后感(五):农村“憨妇”智斗城市“白富美”

  2012年11月看完了《小麦进城》。

  小麦,一个善良、体贴、持家、能干、勇敢女子。她身上透着北漂族的硬气。我喜欢她对外强硬,对内温存的智慧,欣赏她对丈夫的过错,临危不乱,声明大义的气概,面对小三,她不屈不挠宽容以待,甚至对仇人的父亲都如自己的父亲一样,善良友好

  小麦的身上,似乎集合了农村女人勤劳、借鉴、精明的优点,和城市女性事业心、家庭观都能恰到好处的结合。

  小麦,让我看到一个普通的女人,怎样痴情地爱着自己的爱人,怎样为他的错而痛,而改。她觉得林木不是林木,不是大学教授,只是他爱的人,她要一辈子与之偕老的人。他的问题就是她的问题。她的一切,都因林木的存在而存在,而林木也因她的存在而存在。

  这真是一个挺好的家庭,圆满、幸福。

  杨文采扮演一个悍婆的角色,确实,剧情需要这样一个刁钻跋扈的人来制造问题,产生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她越是错,小麦就越是对。但后来她为小麦洗脚,让我觉得有些不现实,有些过了。中途因林木父亲的离去,剧情陡然转风,有些不适应。这里相对描写的比较粗糙,过渡不是很自然。

  其实我挺喜欢林木的大学同学黄鹂。一个青春、敢爱,有文学气息的女孩儿。为了梦想,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是,她还没完全了解一个人就莫名的爱上了他。不过,也正因为此,才看出一个女孩爱得多么的奋不顾身,不由自主。相比如今的爱情,过于功利化,黄鹂爱的太纯粹,太单纯

  小溪也是个蛮有意思女孩子。和所有城里的女孩儿一样,她新潮、爱美、看不惯乡下人。但是她有颗感恩的心,她很早就发现小麦的好,把自己的事儿讲个小麦听,俨然姑嫂成了闺蜜。她年少的轻狂,差点儿让她错事爱侣,甚至搭上性命,幸好,爱情是给付出真心的人,她总算收获了幸福。

  小麦进城,将小西沟的淳朴、善良、勤劳、智慧带到了大北京,将大北京的世俗、等级观念渐渐融化,最终给这个家庭带来和谐与幸福。

  小麦进城,一个农村妇女智斗城市“白富美”、研究生,拽着自己的幸福,永不妥协,实然值得我们思考

  《小麦进城》观后感(六):婆媳伦理也升级 有志媳妇吓尿你

  据说有这么一个公式,把所有电视剧里的男主角总数乘以3,开个根号,再四舍五入一下,最后加上5,就是婆媳题材电视剧数量的一半。且不论该公式是否有考证所寻,但有俗语教导我们:无风不起浪,无婆不见媳,意思是说没有婆婆就没有媳妇,这简直比“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还有说服力。然而,当一个并不很有趣的事物,其数量却以光速增长时,后果就是人见人烦,花见花残,婆媳剧也差不多到了这种地步,所以推陈出新刻不容缓,亮瞎你眼急不可待

  于是,在婆媳伦理之上又赋予了“农村包围城市”、“女人奋斗史”等元素的《小麦进城》以灰暗的色调,幽默的表现手法,默默现身荧屏,上演了一部精彩的农村媳妇励志剧。可爱憨厚的小麦,千里寻夫进军北京,然而寻夫易,相守难,来自农村的她根本不被所谓的城里人接受,婆婆的各种刁钻欺压,丈夫的种种欺骗隐瞒,躲在阳台的小麦简直比亚历山大大帝还苦逼。看惯了韩剧里那些拥有如同中了500万还被告知是美元而非越南盾的好运的灰姑娘,看厌了80后新时代媳妇大战儿子迷坏脾气婆婆的老套戏码,《小麦进城》带着70年代的辛酸与真诚,展现了一个忍辱负重坚强独立的农村媳妇形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个性美好温柔善良的女主角满街跑,小麦却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魅力,天然的纯朴作风是气质方面的亮点,而坚强乐观的性格就是最终的点睛之笔了。不同于一般故事里刻意塑造拔高的美好形象,小麦以农民的身份顽强抵抗着来自歧视的“动感光波”,以一种“水到渠成之感”成为了一名标准的有志媳妇。没有背景,没有经验,没有学历的“三无小麦”,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婆婆“狼爸式的激励守则”,终于在北京扎下了属于自己的根,摆地摊,开小店,办厂房,有志媳妇迎来了事业的阳光时代,至此,整部戏也由婆媳伦理剧彻底升华到“风雨三十年,女人励志剧”这一高度。

  当整部剧都得以升级之后,小麦的成长也基本赶上了大跃进时期突飞猛进的速度。这样的她已然不能局限于事业上的成功,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原谅丈夫的不忠,接受婆婆的接受,对所有苦难释怀,以感恩的心带给众人幸福,此时的小麦已经成长为一代女神,当然此女神非彼女神,绝不是那种魔鬼身材气质优雅谈吐不凡的“宅男供品”,而是消除一切邪恶、感化所有冷漠的正义女神。

  没有华丽的矫饰和伪善的说教,《小麦进城》靠有志媳妇就做到“一手遮天”。

  你还以为70年代的故事无法让坐在空调房里吃西瓜的你感同身受?一个有志媳妇的励志剧就吓尿你!

  你还以为刁蛮婆婆只能恶化夫妻关系?一个有志媳妇养成记就吓尿你!

  你还以为孤立无援的农村妇女无法在北京居家安乐?一个有志媳妇奋斗史就吓尿你!

  你还以为这就是最终结局?一个升级版有志女神就吓尿你!

  所以,那些我无法吓尿的,都请小麦代劳。

  《小麦进城》观后感(七):小麦进城:不平等性别秩序的僭越

  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放眼望去尽是不平等的性别秩序。差别只在于富家小姐穷秀才、白马王子灰姑娘或是白富美屌丝的称谓区别或性别地位的置换。性别秩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成功了,它就是快捷的登天途径;失败了,它就是刻骨的仇恨种子。要知道多少恨都起因于情感上的伤害和性上的挫败。对性别秩序的僭越是戏剧冲突的起源,对僭越的屈服或打破是戏剧的结局。就像本剧描述的那样,乡下人小麦嫁给城里人林木,刚结婚时是知青攀附村干部,林木考上大学后是乡巴佬攀附大学生。完全平等的关系也许从未存在过。在势利母亲的教唆下,林木试图通过出轨寻找或攀附与自己处于同一阶层(马红梅)或者更高阶层(黄鹂)的异性,试图通过改变性别秩序来改变社会地位。

  性别秩序其实是社会秩序的缩影,而且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缩影。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在性别秩序的确立过程中被“现实”的人们无限放大。而城乡差别、贫富差距并不是遵守社会秩序的人造成的(尽管他们是如此势利庸俗),他们只是过分屈从于现实,过分尊重这种秩序,而且从未想过打破或改变这种不平等。尊重这种秩序必然表现为欺下媚上。杨文采对待乡下亲戚和高干朋友的态度差别之大令人害怕。她的“媚”也让她的“欺”变得可笑,颇有一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歧视者难免被歧视或自我歧视。

  将自身置于歧视逻辑中的人们能想到的只是在这种秩序中谋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无论通过考试、权力还是通过裙带关系。裙带关系显然是本剧论述的重点,但对知识改变命运和权力崇拜也有所论及。为了高考,大家可以装病不上工,可以头悬梁锥刺股,可以争食物抢课本,可以带病考试爬也要爬到考场。畸形的欲望幻化为崇高的理想。比畸形的欲望更可怕的,是为满足欲望的不择手段和自私自利。

  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和改变社会地位的手段都带有时代的痕迹。成分取消前贫穷是荣耀,成分取消后贫穷是耻辱。上山下乡让知识青年坠入深渊,恢复高考又让知识青年迅速上位。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不平等和歧视始终存在,生存压力和生活欲望始终存在。没有平等的身份就没有平和的心态,就没有自在的人际关系。基本的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就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于是我们在整个剧中看到的许多扭曲的灵魂和压抑的人格。更可怕的是,这些丑恶正在我们身边或身上发生着。这种文艺作品让人不寒而栗。它不会描绘人生的美好,更别说超越。类似的作品在国产影视剧中大量存在,生活中的尔虞我诈、恶毒卑鄙在屏幕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本剧唯一的闪光点便是主角王小麦。她超越了小农的狭隘和小市民的市侩,在农村和城市都能站稳脚跟,和欺侮她的人也能和平共处,难得可贵地具备了小家碧玉的坚强和大家闺秀的大气。在基本没有艺术性的情况下,本剧唯一的看点便是性别秩序的僭越所带来的戏剧张力和喜剧感。

  反观域外电视剧,你可以说有些剧不过是社会生活的扁平化、刻意淡化矛盾冲突,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二逼的天然性”,但它们至少让人相信——哪怕美好不存在于这片土地上,但至少存在于人们的心里。

  2012/10/28

  《小麦进城》观后感(八):小麦的成功得益于她点子多

  最近一个叫《小麦进城》的电视剧火了起来,偶然看过一集后,总想着看一集不落地下去。故事再现的是知青农村媳妇王小麦“护送”返城上大学知青丈夫林木来到北京,靠着自己的点子多,让本身排斥,瞧不起农村人的所谓的城里丈夫家人最终接纳自己及其女儿的故事。小麦的到来使林木一家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原有日子变得吵吵闹闹小麦新生活充满坎坷、辛酸、歧视和挑战;婆婆杨文采根本不承认这个农村媳妇;上大学丈夫林木屡屡感情上“精神出轨”;小麦要与小叔子、小姑子争夺生活空间;更重要要在北京这个大都市中打拼出自己和女儿丫丫生存空间。该剧展现了一个农村女人近三十年奋斗史最终小麦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王小麦与其说是靠着勤劳,善良赢得了她应得到的一切,不如说是因为她这个人点子多。她被杨文采从家中赶出来以后,她没有同大吵大闹,没有坐在他们家的楼下痛哭流涕以博得人们的同情和对杨文采的谴责。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了去大学找自己的丈夫,让丈夫想办法,这期间她也好想下一步怎么办。看到她的这一举动,我想到了下象棋,懂棋的人都知道,会下棋的人看棋能看几步,而不会下棋的人连一步棋都看不透。在那个时代,她如果选择大吵大闹或者痛哭流涕可能出现的结果,她虽然不是城里人,但是她能够想象得到。她没有一气之下回到农村的家,那样她就不可能再回到这个城市,不可能回到这个家了。

  王小麦看得很准,要在人人向往的大城市生存,必需靠自己,自己陕西的老家根本靠不上,而丈夫同样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说服丈夫开始了摆地摊做生意,可是本钱哪里来呢?丈夫一家是不可能帮助她的,为此她求助于丈夫的同学自己的同乡,因为对她这个人信得过,也许是出于同情,这位老乡冒着风险将本应该及时发给同学们的奖学金借给了她,好让她有本钱进货摆摊。摆地摊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她受骗了。找到骗子后,可以将他交有关单位处理,可是她没有那样做,那样不单是得罪人,并且不会给自己带来啥好处,她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看到她摆地摊发财,一位大妈便不许她在那一片摆摊,为此她和大妈争执起来。正在争执得不可开交,传来消息,大妈的老公吞下了大量的安眠片想自杀。她二话没有说,紧随大妈去救人。如果等待医院的救护车,那也就显示不出王小麦的本事来了,对患者的生命也是极大的不尊重。她异常冷静严肃地要人赶快找来狗屎,亲自拌上醋一口口给大妈的丈夫灌流下去,从而在救护车到达以前挽救了一条人命,并且做法得到了医生的肯定。因为救了一个人,她从此开始变得顺利起来。从摆地摊到租房,再到雇工开厂,都变得顺理成章了。

  王小麦的点子多还表现在她的以恶制恶。夫妻性生活应该说是结婚人不可缺少的,可是禁不住居住狭小而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当一向看不起自己的婆婆杨文采将二儿子和媳妇因为性生活声音大影响到他们老两口的正常生活后的事儿告诉她后,她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采取了“以恶制恶”用晚上摇床的方法,让老二两口子变得服服帖帖。这种方法也只有她这类的人能够想得出来啊。

  王小麦通过她的一个个点子先后征服了一个个的人,从而将自己的生存空间由窄窄的一条随时都可能消失的缝隙一点点变成了整个天空。王小麦是那个时代知青媳妇的典型代表。(张红军)

  《小麦进城》观后感(九):《小麦进城》:一个女人的史诗

  由姚远执导,王茜华、罗刚、王丽云等主演的电视剧《小麦进城》,讲述了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凤凰女”历经各种坎坷与辛酸、歧视与挑战,最终凭借一颗真诚乐观的心、艰苦拼搏的精神实现人生理想的励志故事,堪称传奇。在一个充满各种政策的国度,人生而不平等,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突破时代的禁锢,无论如何,我们向其致敬。

  一边是那个从乡下来的小媳妇。她的梦想无比巨大——她做梦都想来北京,她不但想来北京洗淋浴,还想攒够钱后接她爸妈来北京住,“征服北京”是她的口号;她浑身都是本事——粗通针灸,关键时还能以民间秘方妙手回春,救人性命,做生意更是一把好手;她浑身都是力量——不仅因为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更以农村女人特有的倔强梦想要在偌大的北京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女儿。而另一边则是强势压倒一切的婆婆。在婆婆的眼里,这个媳妇粗俗没文化,吃没吃相,站没站相,睡觉不洗脚,还鼾声如雷,更可怕的是身上竟然还有虱子;她与儿子的婚姻可谓“门不当,户不对”,故而千方百计要拆散这对夫妻,并发誓“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个儿媳妇”。于是乎一场硝烟弥漫的“婆媳大战”拉开了序幕。可怜的小麦,始欲忍人之所不能忍,故而一让再让,退而再退,然而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又岂是一个“忍”字了得?幸好秉持着相信生活,相信奋斗价值的理念,小麦以其出于追求幸福本能的给力的活法活出了生命的本真,生命的绚烂,最终创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本剧虽然讲述的是知青生活、粮食供给制、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转制和观念转型的阵痛等等上个世纪的事情,其中有些故事更是距离现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该剧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当下感”。主创巧妙地将当今时代的一些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融入剧情,例如大城市中的户口问题、婚姻中的门当户对问题、家庭中的婆媳关系问题、小民练摊遭遇“城管”问题、大龄“剩女”问题等等,以亦庄亦谐的喜剧形式展现出来,常让观众有所感悟,从而发出会心的“含泪的笑”。

  剧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小麦在极具中国特色的城乡对立的二元体制的狭窄夹缝中求生活、求蜕变、求幸福的打拼历程。其实“门当户对”的观念本身无可厚非,但人人都应享有按照自己的梦想向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个上升通道应该常开不闭。这才是问题根本之所在。婆婆杨文采的家,居住空间拥挤,吃饭都吃不好甚至吃不饱,生活可谓捉襟见肘。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憋屈”的城市家庭,由于体制的原因,也绝对瞧不上一个农村家庭,可见城乡之间鸿沟之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不禁想到了直到今天还如小麦一样在众多大城市中辗转流徙、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备受城乡二元体制之苦的人们。但愿他们都能如小麦一样有朝一日得到幸福的大结局。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去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方成正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称誉本剧为“一个女人的史诗”,应该并不过分。

  《小麦进城》观后感(十):献给这个迁徙的时代

  其实中国人,华夏民族从来都不是喜好迁徙的民族。从古至今,除了部分少数民族之外,大部分的中国人对故乡,土地都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和眷恋,固守着原乡,执念落叶归根。但是这种深植到骨头里的眷恋,在近几十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交通的发达,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却演变成另外一种,无奈的迁徙与定居。在人往高处走,为了更好的生活,离乡背井,希冀在一个全新的地区,落叶生根的纠结情绪左右着当代中国人,因而也演绎出许多有关这个迁徙时代的动人故事。

  由西安曲江影视集团投资定做,以陕西女子长达三十年“北漂”,终于定居下来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当代女性励志题材电视剧《小麦进城》,反映的正是从文革后期,伴随着大批知青返乡而产生出的第一波大规模迁徙与北漂潮,以及这批以小麦为代表的北漂,如何在毫无归属感的陌生城市——北京,一步步找寻到自己定位的故事。

  尽管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小麦进城》并不属于当下流行的时髦家庭伦理剧,更没有什么太狗血的噱头,但是正是那种质朴无华,富于时代特征,看似老土,其实更加贴近普通观众生活,更容易引起观众,尤其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从“迁徙”到“定居”过程的观众共鸣。此外,剧集中通过小麦这个小人物,坚韧不拔,带点陕西女子狡黠和韧劲的生存方式,也能给当下依旧处于“迁徙”过程中人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剧集从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写到当下。其间中国大地上经历的种种重大变革,都通过小麦这个善良朴实的陕西女子的遭遇,重现于荧屏之上,看似琐碎,家长里短,其中有关中国人固有的本性,尤其是陕西人独特的个性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而迁徙与移居的概念也被传达得入目三分。

  著名演员王茜华演绎的“小麦”一角,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从陕西农村来到北京首善之地,看起来好像鲤鱼跃龙门,但是必须面对的种种难题,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由于身份背景的不同,受到婆婆的歧视和种种打压,大叔子的无理取闹,以及回归北京后,朝三暮四的丈夫。然后这一切显然都没有打败小麦,她凭借陕西婆姨特殊的狡黠和善良,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也成功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因为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现代史上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次非战争因素的人员迁徙,广大进城务工的,离乡背井的人们,都怀着一份能够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好向往,开始自己的迁徙之路。在这里指责他们对于当代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问题,显然并不恰当,毕竟对于个体而言,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完全无可厚非。

  并且,这个因为生存压力,而大规模迁徙和移居的时代,已经渐渐过去,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小麦进城》忠实地还原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普通如小麦一般的中国人,是如何坚韧不拔,最终旺盛生长的过程,不悲不喜,尤其令人心生崇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