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杰疑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杰疑案》读后感10篇

2017-12-28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杰疑案》读后感10篇

  《罗杰疑案》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杰疑案》读后感(一):阿加莎,最完美的设计师

  与其说是小胡子侦探给医生下了套,不如说是阿加莎给读者设了局。

  我希望阿婆的这个故事,你也是在没有了解任何剧透的情况下读完的。因为这样,你才会真正身临其境,并惊喜万分

  这是我读阿婆的第二本书,不同于福尔摩斯作案手法的怪异知识含量的庞大,阿婆的“凶手”并不难找,而是隐藏在一切细节之中。所以,当我开始读《罗杰疑案》的时候,便也在同时寻找凶手。

  按照,阿婆的惯性思维,我排除了一切悖论指证与不可能的凶手,最后锁定了律师,然而直到倒数第二章节,才在作者的笔下恍然大悟。我,又一次被阿婆成功戏弄了。。。

  其实,阿婆已经反复提醒过读者,真正的凶手是谁——调动一点你的灰色细胞。

  是的,读阿婆的书,总有一种平淡惊喜感,只要用证据说话,调动一点灰色的小细胞,平凡人也可以破奇案。整本书,最大的成功在于框架的完美,和第一人设的角度。一般读者当读到第一人称的读本时,通常会身临其境,不由自主的将自己想象成讲故事的人。可这恰恰是作者设的陷阱,心理上一个最不能成为凶手的人居然就是真正的凶手。可谓相当具有想象力!

  一个伟大作家,不应该只是文字语言的“建筑者”、情节和故事的“创造者”,还应该是具有完美想象力的“设计师”。

  《罗杰疑案》读后感(二):对阿婆的敬佩无以复加~

  熬着夜把《罗杰疑案》看完,不得不对阿婆——这位当之无愧的推理女王肃然起敬!虽然之前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过阿婆的作品,但真正的读到小说还是被最后的反转大跌眼镜。一直认为推理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头脑较量,作者挖空心思设置谜团,读者竭尽脑汁猜出凶手,但往往最后读者的失败才能体现出这本推理小说的出色,这本书确确实实的做到了!

  提到阿婆不得不说一下我是如何接触到阿婆的。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推理小说,只是略微看过几部。虽然这是几部,却已经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这种文学形式。(没想到一直喜欢到了现在,也有个十几年了 )那个时候有一个比我接触推理小说还早一点的死党,对我说,“你看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吧,你应该能喜欢。”于是我开始四处收集阿婆的书籍电影等,影响最深的无疑就是《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了,和这部小说一样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小说看完,结局那种让人意想不到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只能再说一次,阿婆是当之无愧的推理小说女王!

  《罗杰疑案》读后感(三):阿婆的大胆挑战

  罗杰疑案,诡述的开创之作,阿婆将整本书当作一个骗局,以谢泼德医生的视角牵着读者的鼻子,到各处去拉拉家常、看看病、顺便跟着波洛查查案,而金斯艾伯特的主要角色通过他的叙述变的栩栩如生,艾克罗伊德太太的贪财拜金、帕克的狡诈、布兰特上校的木讷、雷蒙德的幽默、弗洛拉的美丽动人、姐姐卡洛琳的八卦、拉格伦警督的自大愚蠢、波洛的小计谋。众生相之间的碰撞既轻松有趣(麻将夜那一章太逗了~~)

  ”一丝不苟,无比精确,案件的来龙去脉被记录的极为翔实,唯一的不足就是没突出你自己的作用“这是倒数第四章波洛对谢泼德笔记的评价,同时也点出了整本书的诡计—通过第一人称的手法,突出别人隐藏自己。阿婆以谦逊、克制的笔记写法将真凶巧妙的隐藏起来,真可谓大智若愚。

  其实细想一下,整个案件并不复杂,动机在当晚就有了答案,手法也不是能撑起全局的大诡计,后来之所以扑朔迷离,摸不着头脑,全都是因为当晚各种偶然巧合给真相加了一层层壳(鹅毛管、浆上的手绢、遗失的40英镑、订婚戒指等等)而唯有先剥除这些外壳,真相才会露出真颜。

  诡述的推理小说具备独有的文字魅力,影像、视觉化的改编很难把握精髓,所以也间接导致罗杰疑案未能拥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等阿婆其他名作超高知名度,但有时候心甘情愿的受受骗也是很好的调味剂~

  《罗杰疑案》读后感(四):我的智商再一次受到了侮辱(内附人物关系图)

  很久没写读书笔记,原因是最近在读一本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然而这种无剧情的写作手法实在不适合我,在折磨了我近半个月之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决定放弃自虐趁着周末来本推理堕落一回,刚巧在书架上看见了阿婆的《罗杰疑案》。

  尽管不算是阿婆的死忠粉,但好歹读过几本她的书,《罗杰疑案》继承了她一贯的写作风格:人物名字冗长、对话描写细腻、线索贯穿始终、剧情娓娓道来,另外还有……结局意想不到

  这本书描述了她笔下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波洛退休后来到乡下金斯艾伯特,准备隐居以种西葫芦度日时发生的案子,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是一个叫“詹姆士·谢泼德”的医生,案件发生后,他无意间遇见了波洛,并跟随他直至真相大白

  故事是这样的(本文不涉及凶手剧透),金斯艾伯特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平常最大的爱好就是嚼舌根,到处传绯闻,这里有个著名的大财主,叫罗杰·艾克罗伊德,生意做得很大,并且长期丧偶,自然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人物,在一连串的小道消息以及故事背景叙述完毕后,罗杰顺应剧情被人谋杀了,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于是与他有关的几个人相继成为了嫌疑人,在这里我梳理了本书的人物关系图,也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读懂剧情,同样不涉及凶手剧透。

  《罗杰疑案》读后感(五):具有迷惑性的情节

  将《罗》读至倒数第二章之前,我曾经思考过这个结局,我也曾想象是何种身份的谋杀者可以将事情搞得如此复杂。不乏有一些推理小说将第一人称的“我”推上凶手的角色上,而这本书无疑将“我”伪装的很好。

  一名与死者私交甚密的朋友,一位可靠的家庭医生,一名有口皆碑的正直代表,却在自身私欲的支配下,成为一名敲诈勒索、逼人了断、行凶杀人的凶手。虽说他在后续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华生”的角色,但知道结果后,其行为不得不让我怀疑是在刺探案件侦破的进展,一个不甘于安宁平淡生活的人,如何能心无他物地为他人谋福呢?

  作为本书情节错综复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众人的私欲和隐瞒,尽管各自隐藏的内容都可以理解和辨析,但无法让人忽略的是波洛侦探那对人心的拿捏,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隐藏的太深了”,不愧为一名侦探。

  文中结尾说:“如果赫尔克里•波洛没有隐退到这里来种西葫芦就好了。”可凡事没有如果,做了坏事定要被发现,毫无侥幸可言。

  《罗杰疑案》读后感(六):笔记

  果然是相当经典的小说,我觉得说真的,如果要看侦探小说,还真的必须从阿婆和柯南道尔的书看是看起,看了他们的作品,再往后看现代人的,发现就是模仿借鉴的比较多了。

  这其实和很多科学领域类似,刚开始的时候,竞争少,可以开拓的东西多,只要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如果有成就就一定会很伟大。而在某个领域的后期,想要再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变得十分困难了。

  罗杰疑案果然名不虚传,读到后面几章我才不得不承认作者的高明,以及结局的出乎意料

  没想到整个故事,是以凶手为第一人称描述的,这种写作手法估计只有阿婆才能想出来,太牛逼了。

  故事本身并没有多么高明,医生的动机是因为自己发现了老爷子是被老婆婆毒死的,所以一直在敲诈老婆婆。可惜敲诈来的钱都投资且亏本了。当敲诈变本加厉时,老婆婆决定自杀并把事情告诉罗杰。显然罗杰是不可能原谅医生的,故医生起了杀意。

  过程就是医生去赴宴的时候,在家里拿了锥子,进屋里杀死了罗杰。从罗杰房里走出来,急忙离开罗杰家并从窗户进去,留下了佩顿的鞋印,同时设置好录音机,挪动好椅子,并从房间里面反锁。后来去了三只小猪,告诉佩顿需要躲藏起来,并且将其送往精神病院。如此就可以陷害佩顿。由于录音的原因,死亡的时间可以延后,所以医生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在这其中,实际有两对人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见面了,一个是女管家和她的吸毒儿子。一个是佩顿和小姐,在讨论结婚的事情,但其实佩顿已经和女客厅仆人结婚了。而小姐当时去楼上偷了钱,所以撒谎了说和罗杰说了晚安。如此一来整个案情还是相当复杂的,不过其实杀人的过程和手法并不高明。

  说到底,本书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小说的叙述过程以及最后的结局。

  《罗杰疑案》读后感(七):剧透是对这本小说最大的伤害

  

1.

我一直都没有看书评的习惯,一般都是从网上看到哪本书推荐比较好,然后就直接开始看了。这也使得我在大晚上看到真相时的震惊愈发强烈,前面都是平铺直叙,按照一般侦探小说的节奏进行,快要结束,我只想抓紧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冷不丁看到最后的凶手是谁时,我简直吓出一身冷汗,不敢再看那凶手的名字一眼,也不敢在晚上回想书中的一些细节,直到现在——第二天早上醒来,还是心有余悸

  来豆瓣看了下评论,简直是剧透的重灾区啊,暗自庆幸自己没瞄到结局,才让小说给我的震撼如此强烈。不过郁闷的是,不小心在评论里看到另一本想看的侦探小说的结局T_T。

  这种模式的侦探小说,第一本看到的时候,受到的震动是最大的,后面再看到应该只是会心一笑吧。幸好,我的第一次给了这种模式的开创者,也算是对阿婆的敬意吧。

  所以,看侦探小说之前,别好奇看评论。

  写这篇评论,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剧透。可能自己以为的没有剧透,只是打了擦边球,在心思细腻的读者眼里,没准就渐渐察觉出了真相。

不管怎样,评论是要写的。(写起废话来,真是越来越流畅了

  《罗杰疑案》读后感(八):妙不可言

  精彩,绝壁五星,如果不是看到结尾我会觉得这么高的评分是虚有其表,看的过程中我就怀疑阿婆是不是把谢泼德写的太笨了点吧,这么明显的线索医生都看不出来(比如说拉塞尔小姐肯定与查尔斯.肯特有某种关系,我当时就猜到肯特应该是她的私生子什么的,而且阿婆有点太“坏”了,各种制造假象,肯特的美国口音和艾克罗伊夫人和小姐从加拿大搬来的背景,各种障眼法),看到结局才恍然大悟,阿婆这样写是别有用心,里面有十分熟悉的场景,把所有嫌疑人汇聚一堂开小会,马普尔小姐也常这么干。巧妙之处在于第一人称的“我”也出席了会议从而暗指了“我”也是嫌疑犯,关键在于不到最后一章揭开谜底,“我”一直都扮演着忠实华生的角色,没人会想到这一点。越到揭秘时刻,越精彩,谜底揭开之时我承认我被惊艳到了。不过制造假的死亡时间似曾相识啊,好像阿婆好几部作品里都出现了这种套路,现在想来实在是妙啊,所有嫌疑犯(除了“我”)的证词都可能造假都允许被质疑其真实性,而由于第一人称的记叙手法,会不动声色地诱导或者说暗示读者相信“我”一直扮演着调查人的身份,从而十分自然地忽略质疑“我”证词的真实性,直到谜底揭开,读者细细品味之前一步一步的揭秘过程才会咂摸出这种安排手法简直妙不可言啊!

  《罗杰疑案》读后感(九):阿婆特有式的诡计

  阿婆写侦探小说的手法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人以意想不到的震撼,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是,无人生还亦如是,在看罗杰时也是如此。

  阿婆应该算是侦探小说作家史上最善于使用诡计手法的作家之一,现如今很多侦探小说的结构都有沿用她的一系列诡计手法:协同作案,时间差诡计以及上帝视角的凶手等等。每次看完后总是感叹阿婆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看罗杰之前,曾看过一条关于罗杰的短评:最意想不到的凶手。于是在看罗杰的时候,隐隐约约能够感觉到作家在最后想要展现的手法。可能因为是阿婆这一类的小说看的太多,一开始就不会从正常推理小说的角度去看待凶手。

  罗杰疑案堪称经典,撇开能不能猜到结局这一评判侦探小说的重要因素。罗杰的结局虽然十分出乎意料,但是前面每一个地方的叙述都有铺垫,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会让读者觉得十分突然。这一点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就做的不太完美,虽然这也是一本经典的侦探小说,但是依我之见论诡计,奎因还是略输阿婆一筹。

  《罗杰疑案》读后感(十):“惊艳” 毫不为过。

  《罗杰疑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1926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