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缝熊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缝熊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01 20: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缝熊志经典读后感10篇

  《缝熊志》是一本由西西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缝熊志》读后感(一):随笔

  看完这本书呢,只花掉了两天的上下班时间一样是在地铁里。

  书中很多的插画,很精致,也很为74岁高龄的她所折服,经历过癌症的洗礼,更加认真、细致的对待生活。从她手中诞生的一只只熊,都倾注了她所拥有的全部精力爱心

  书中列出的各式各样的熊,很让人眼花缭乱,不过层次分明,先是从历史入手,由远及近,按照想象将各个历史人物自己手中跃然而出。接下来是故事熊,花木兰、水浒、化妆舞会和熊故事。古今中外应有尽有。最后是环游世界的一些故事。

  印象深刻的有两部分,其一是受伤的黑熊,提到了活熊取胆这一最近十分火热的话题,看到这一页的时候我还下意识的翻到书后,查看出版时间,居然是在某某堂上市之前。唉,想想也是,这么爱熊的人,如何能够忍受business之下的残酷虐待和杀戮?

  其二,是一对北极熊母子,站在冰块上,名字叫“等待浮冰”,看的人一阵心酸,引出的是另一个话题:Global Warming。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这部分,自己不是特别兴趣,但也能看出西西在这方面深厚的积淀。也许MM会喜欢吧,嗯嗯,推荐给她看看。

  :书的最后,看到西西的真容,一身的朴素,一脸的慈祥,这面孔,似曾相识,难以抗拒的熟悉和亲近。

  《缝熊志》读后感(二):每一只毛毛熊都有个故事

  每一只毛毛熊的身上都藏有一个故事这是个秘密。只有仔细观察过这只熊,与它说过许多话,并放在手里摩挲看久了还忍不住会端起来亲吻的人才能知晓。

  你看这只叫做“钟离春” 的熊,别称“钟无艳”,它的脸用紫色毛海缝成,左脸上有一只巨大的蓝色蝴蝶结,这是它的脸疤。战国时候的钟离春,长得头深目长,顶上少发,卯鼻结喉,折腰出胸,皮肤若漆,四十岁也没有嫁出去。戏剧舞台上的它,是鸳鸯脸,两种色,所以这只熊,特地被配了一顶假发,这在古时候叫做“巾帼”,当时就已流行。假发上可以插很多珠宝首饰。它穿的是上褥下裳,交领,系一块宝石吊坠,颜色既朴素又明艳。

  怎么样?初翻开这本用打开面印着各种憨态可掬衣着华丽姿态各异的毛毛熊的书时,你想不到这里的每一只熊都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吧?

  你以为这就是一本毛绒小熊的图画书,一个叫西西的老太太缝了它们,因为做工精细,集合成册。

  没错,当初我看到封面上那只穿着粗麻布衣的白熊,斜挎一只兰花布袋,右手还夹着一只五彩布公鸡时,我想当然这样认为。

  翻开来才发现,这是一个由熊组成的最浪漫的王国。

  得过世界华文文学奖的老太太西西,写得一手好文章。她的旅行笔记《看房子》和长篇小说《我的乔治亚》先前都读过,角度有趣文字清新淡雅,看了叫人舒适。当初买下这本书,是被那些讨人喜爱的泰迪熊吸引——老太太的手工做得还不错,我轻描淡写这样想。

  越读越惊讶欣喜,从最开始闲躺着翻书到后来点了灯一行一行正经对照起来。癌症康复后的西西,因为右手逐渐失灵,从2005年开始缝熊。每一针每一线对她来说,都比常人更难,每一只熊的背后都有丰裕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史料中那些刻板的细节通过布料的选择颜色的拼贴,化作每一点巧心思被一点一点缝到了熊的身上。那只叫玄奘的熊,不仅身上的佛珠用乌木一颗颗磨圆串起,背上的“笈”是用飞机木和竹签打磨黏贴出来,摆宣纸卷的经文,细绳扎好的麻布衣裳及僧袍。当然一切物件都缩小到一只熊的身上,玲珑如小人国作品

  从前看书,对于那些繁复的服饰描写总难以想象,爱读书的西西将这一切还原到每只熊的身上,不仅考证仔细,还制作得栩栩如生。你想不到吧?化身为庄子、西施、包拯、郑和、曹雪芹的毛熊,它们一个个从书里走出,演起了活生生的故事。

  我想象着老太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在安宁的午后心平气和缝着针脚让这一只只可爱的毛熊活了起来,你读完了每一只熊,附带着也读完了每一段历史,这故事说的!你研究每一个挂件,便熟稔了每一段相关的历史,还有什么比这种讲述更高级让人过目不忘

  西西对她的小熊们说, “最近德国一位布隆先生办了一个泰迪雄旅行团,他做领队,带毛熊游览德国。我替你们报了名,你们终于可以去旅行了。别怪我罗嗦哦,黄飞熊虽然是一头闷蛋,可一直很乖,在班上乖得每次被耍,大家选他做正直、真理的代表……过关时,可以请关员在护照上盖章,这是毛熊的故乡。”

  书的最后,西西出现了。她如想象中一样是位目光温和,衣着朴素的温和老太太,你看见她一针针细密缝进那些敏感的心思,她和她的小熊们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阳光里,你眼角都泛出泪光。

  最最亲爱的西西,谢谢你,谢谢你亲手缝出这些生动的可爱的毛熊。我们看见了,每一只熊的眼睛里都灼灼得闪着暖人的光。那是可贵的童心。

  《缝熊志》读后感(三):转载:西芒《西西获颁香港“年度作家”》

  2011香港书展第一天举行了招待酒会,多位立法会议员、中外作家、文化界人士及出版商专程出席,一同向“年度作家”西西女士致敬,表彰她半世纪以来对香港文学作出的贡献。

  西西,原名张彦,1938年生于上海,50年代家人到香港定居,笔耕半世纪,为香港文学添上一份浓重的色彩。她的主要作品包括1979年的《我城》、1984年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1992年的《哀悼乳房》及2009年的《缝熊志》及今年推出的《猿猴志》等,深得各地读者喜爱,被誉为香港最有才华的女作家。

  1989年西西患上癌症,《哀悼乳房》一书就是她以病人身份,描写抗癌的心路历程,其后更被改篇成电影《天生一对》。西西在抗癌期间受放射治疗影响,右手失灵,改用左手执笔,近年开始亲手缝制布偶及毛熊,当作右手的物理治疗,致力于通过不同媒介展示创作。

  出席酒会的西西表示:“感谢主办机构及朋友的支持,否则许多作品未能成事;今年展馆很漂亮,我很喜欢,希望大家会喜欢。”她藉此呼吁公众要保护猿猴,“保护它们,即是保护我们自己”。

  她提到,自己半世纪从事写作,再写下去未必有进步,但缝制毛熊,有信心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日后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创作除了使用文字外,还可透过绘画、布料等媒介去表达”。

  今年书展设有专区展示西西的手稿、奖座,以及她近年缝制的毛熊、首次公开展出的猿猴布偶,让读者走入西西的创作世界。

  此外,书展期间还举行了“西西的文学创作世界”分享会,讲者包括文化评论人潘国灵、浸会大学电影学院讲师麦欣恩博士、新晋小说家黄怡,以及主持人许迪锵。

  学者郑树森教授曾以“变化瑰奇”来评论西西的风格,潘国灵认为引用“变化瑰奇”来形容西西的作品再适合不过。潘国灵认同西西的风格变化多端形式的开放性很强,写小说手法尤其高明。若从研究西西写作风格的分析层面来说,轻与重的手法可成为一个题材。若以阅读城市为题材,西西笔下的《我城》和《肥土镇故事》又可成为研究的文本。《浮城志异》则把比利时画家雷内•马格里特13幅不相关的画作串连起来细说香港故事,饶有创意。

  由于西西为人低调,鲜有接受传媒访问,读者往往从她的作品中了解她的个性。黄怡常常以西西在作品中流露的童真来想象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此外,随着个人成长和阅历加深,重看西西的作品往往有新的领悟。她说,阅读过卡夫卡的作品后,再阅读西西,会看到从前看不见的细节。

  麦欣恩博士也认同西西的童趣耐人寻味,一直是最吸引她追看其作品的原因,譬如西西描写古老店铺的方法独特有趣,“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生活意趣也很引人入胜。她说,从西西的作品中可见,她对音乐和绘画有浓厚兴趣,所以她本身应该是悠然自得的人。“她与事物保持距离,但感觉亲切的。童趣就是保持着一种距离、陌生感。西西以童真眼光看世界,看到成人世界看不到的事物。”最令麦欣恩感动的西西作品是《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女主角与身边的人保持距离,以一种清醒状态来看待关系。西西触到女人的弱点或是特点——迷惘。拉开距离,可重新思考。”

  《缝熊志》读后感(四):我爱她年轻时的文字老来的人

  TO某四:

  四哥,我就着你的广播随手点了个想读,没几日《缝熊志》就空降到手里,除去了我想买又怕不合口味的心事,情义重过熊。

  对于西西,在读过几本书后总结出一句:我爱她年轻时的文字老来的人。

  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那种情绪阴湿又能开出暗花的故事很让我喜欢,并且她又不像同时代的玄虚或者先锋派的女作家,总爱把句子堆砌到难于理解的地步。她讲的故事有一种专属于女子的力量感。

  没读过西西的传记,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过这么一本传记,但从她的简单履历上来看,在创作上是顺利的,至少一路奖项追身。但她的身体似乎并不因此而健康,90年代初罹患乳腺癌后治疗不断,后又致右手失灵,对于一个在文学世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女人来说,不可谓不残酷。

  然而她终究是个非一般的人,旅行,看房子,砌微型屋,直到后来缝毛熊,每件事情都做的有声有色有始有终,还附带着生成了许多美好的文字与照片,印刷成册,没有功利心与铜臭味,有的只是一个老太太的娓娓道来,让人心安。

  全书翻阅下来,几只水浒毛熊最中我意,只可惜没有继续缝足一百零八只来个英“熊”排座次。缝熊之所以是门艺术,选材做工固是精细,创意更是难过著书,那些小小的配件没有特供,必得一件件自己寻来。看到“剃度”过的棕熊玄奘背负的那个手制的小小的“笈”,心差点温柔的化掉,难怪展出时有老外追着要买走。

  西西在文字上是个极具创造力和战斗精神的人,而在生活中,用她自己的话说,“比较空闲,比较专注”,再加上一点平和乐观和一点考据精神,她就一直能够写出气场强大的文字,缝出能够立定的美熊。

  你我都常去老马的书店,却很少相遇,不过用信封把书这样传来传去倒也颇有意思,并且借来的书读的小心又专心,待遇远好过家里的存货。

  书店开张不久就悄悄住进了许多玩具,据说都是朋友限量手制,可爱的毛熊亦有不少,虽比不上西西左手下力制出的艺术,但也有穿着“我们书店”特制马甲迎客的可爱吉祥物。

  有时候,人与冰冷的书册独处一室久了,文字的孤魂会散发出阴冷的气息,可若有几只动物相伴,气氛便温暖活络,大不相同。然而读书人常不忍释卷,全无精力照应宠物,那么这些毛熊也算是极佳的替代品了。

  不如我买一只嘱其绣上“爱读书,爱毛熊,爱小米”送你?哈哈。

  小米

  《缝熊志》读后感(五):像她这样的一个女子

  我是在黎戈的书里知道西西的,我也没想到她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了。一看《缝熊志》的介绍,蛮对我胃口的。这不仅仅是玩具熊的故事,每一个熊在西西的笔下都是活着的小天使

  第一部分是西西做的中国古代服饰熊。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么,我看完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古代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一下子又去找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来看。

  做几个摘抄吧: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为生于轩辕之丘;因为也长于姬水之畔,所以又姓姬。嫘祖是西陵国女子,智慧,显然也充满想象力,发现蚕虫吃桑叶后吐丝,蚕丝可以织布做衣服。她被族长收为女儿,后来还当上了族长;全族人养蚕缫丝、织布,成为成都平原的富庶之族。黄帝娶嫘祖,是嫁到成都去的,入赘嫘祖家,当时是母系社会

  黄帝把队伍带到四川,和西陵族合成一大族,并且结束了游牧生活,进入农耕时代。住了两年,生下两个儿子,然后回到中原,战胜蚩尤,统一各个部落。母系社会也变为父系社会。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虽是王后,可是有自己的封邑,既有田地,又自备军队。她是将军,常常带兵出征,协助丈夫,合力捍卫国家。武丁有很多妻妾,不过看来极敬爱妇好,祭祀大典,常常由她主持,并且诵读祭文。身为卜官,能读卜词,这在远古,很不简单,真是文武全才的女子。

  古代人物服饰熊从远古开始,各个朝代都有代表。从西王母,到妇好西施,洛神曹植,成吉思汗,曹雪芹。。。。书里有很多文言文里经常出现的服饰的代称,比如深衣,曲裾,襦裙,巾帼,步摇等等各式各样。让人忍不住惊叹,啊,原来是这样的。

  后面第三部分,是写西西带着毛熊去旅行和外国毛熊艺术家探讨学习的故事。艺术的交流可以跨越语言的鸿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实在是乐趣多多。我看着看着都一个人傻笑起来。

  好看的让人回味无穷的书,不需要密密麻麻的书封,各种大师名人的推荐。好的作家也不需要总是关注洪大的视角,“熊ʕ•̫͡•ʕ*̫͡*ʕ•͓͡•ʔ-̫͡-ʕ•̫͡•ʔ*̫͡*ʔ”事也是大事。弘扬历史文化,不需要喊着响亮的口号,背着一个个虚空的大词。就像西西的文字,一个个字似乎没有经过细细雕琢,实际上比那种华丽翩跹的文字干净多了,读起来就是这么舒服。

  忘了说,西西学做熊的时候,由于疾病的原因,右手失灵了。所有的都是从零学起的,甚至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任何东西只要专注热爱,都可以得到满足,或者说小小的成就。

  我也想做西西这样的一个女子,润物细无声,并且热爱生活。

  《缝熊志》读后感(六):被西西以及西西的熊感动

  早已耳闻《缝熊志》,却因为不是自己的兴趣点而从自己的书单上漏掉了。还好鬼使神差的, 竟有幸在方所看到了西西的中国服饰熊展,拿起《缝熊志》,对照着展览,才知道这是何种的动人。

  西西,我很陌生的一个作家。在89年时发现患上癌症,手术成功后却又留下了右手瘫痪的后遗症。后来西西开始缝熊,用来锻炼右手。而到今天,在她手下已诞生出好些只穿着汉服的毛熊。《缝熊志》就是一本介绍这些穿着古代汉服的名人熊仔的书。

  那是怎样的动人呢?何福仁在《缝熊志》序中说:“当然,她缝熊的技术不可能全面,也说不上精湛,因为她纯靠左手(右手失灵),年纪不轻,为毛熊填塞棉,珠,也输力气,但胜在意念,具创意,像中国的文人画,妙在写意。”

  没错,写意,人性的最美展示。

  我喜欢范蠡的民族色彩披肩,西施的腰围配饰。我似乎能听到西施转身时,佩饰飞扬后打到裙摆上的声音。

  西斯的毛熊,女性占了不少数。连丑女钟无艳也登台了。西西把她脸上的色斑化成蝴蝶。这是对才女的赞扬吧。

  充满故事的庄子,那惬意的心,从他耷拉的上眼皮就表露无遗了。我看到的是庄子,还是蝴蝶呢?

  看着这些中国服饰毛熊,一定要配上《缝熊志》。既有对中国服饰的介绍,裙裳深衣襦裙略通一二,还有西西那些可爱的文字。

  她会撒娇的解释说,“我也做了一条给虬髯客。他的胡子不够多;本来颇长的,是我缝脸时不小心剪掉了。十分抱歉。迟些会长出来吧。”

  杨志的宝刀呢?

  “他的武器是宝刀,可惜我总找不到合适的宝刀,就当是落泊江湖,卖去了吧。”

  这个舞娘的饰物好漂亮。

  “满身饰物是我带她到精品店,由她自己挑选的。”

  最让我痴迷的是,(用”痴迷“两字没错,西西的熊每一个都让我驻足好久。)玄奘。他背着个竹架,《倩女幽魂》里燕赤霞背的那种,当然头上也有遮雨的板子。奇怪的是,板子下面吊着个纽扣大的小铁片。这是什么?翻看《缝熊志》,才知道是油灯。当时玄奘出行西域是被禁止的,因为当时自大的唐朝皇帝是拒绝和国外交流的,玄奘这叫偷渡。所以他必须昼伏夜行,油灯自然是必备的装备,可读经书可照路。

  在西西手下,这只背着行囊,剃过度的小毛熊,让我看到了被沙漠洗练过的玄奘。

  他们抬头低首间,藏满了故事。“然则这顶由巾帻演变成的官帽怎么不戴在包青天的头上呢?是这样的,因为起了一阵落帽风,把帽子吹走了,包拯正要去找寻哩。他这么一去,又一宗奇冤大案等着他去破,那原来是皇上的身世之迷:狸猫换太子。”我鼓掌称好!

  他们是西西的孩子。是西西意志力的展示。

  西西说,其实漂亮的熊自身华丽典雅,不必穿衣。裸熊才是熊中极品。

  西西说,这些毛熊能够站立起来,是他尝试了三年的努力。

  她给螺祖带贝壳项链,表示富有。用朋友送的印有铭文的方巾恰如其分的为商王的妻子妇好做了一件衣服。这不就是玩么。

  西西还有做微型屋的爱好,并写过一本相关的书《我的乔治亚》。微型屋,毛熊,西西把它变成了他,并写了他们。用“玩”创造出了与生命味道相同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被感动,灵魂在遇到与他相似的东西时颤动了一下。

  《缝熊志》读后感(七):故事最动人

  西西是谁?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看了介绍才知道竟是与师太同时代的早已成名的小说家。

  可这本却是一本图册,记录了作者亲手制作的毛毛熊。

  仔细看来,这些熊熊们其实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可爱型的,但事实上又一个比一个可爱,原因正在于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故事。

  从上古女帝到水浒英豪,每只毛毛熊穿衣着帽都有出处,都有典故,正如一本以熊熊们为模特的古代服饰说明。

  同时,这也是一本知识集,从前言的序中就开始讲述我们应该知道而忽略的知道,如“黄帝名为有熊氏,我们全体都是熊的后人”;“周初实行封建,熊泽受封到了南方,成为楚的始祖”(话说作为楚人,看到这里好感顿生)。

  而最有趣的一段是关于步摇的,步摇作为女子首饰其实男子也可以佩戴,三国鲜卑首领莫护跋就很喜欢,族人戏称其为“步摇”,译成鲜卑语后间似“慕容”渐渐变作了鲜卑王族的称号,看到这里想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其祖先之名竟是女子头饰不由人会心一笑。

  而到后半段的熊故事,其中那篇《毛熊旅行》西西用慈母叮嘱游子的口吻殷殷叮嘱宝贝熊们出国旅行的种种注意事项,其实完全可作为我们外出旅行的提醒,很有实用意义。

  总之,这是一本有趣有爱又有实用性的书,很喜欢,打了四星,差的那一星,不过是因为私心里想看到更多些文字罢了。

  《缝熊志》读后感(八):不同凡响的熊书

  西西这本书的确不同凡响, 从缝熊的工艺,制作的过程,说到服饰的流变,俨然一部微型中国服饰史。可惜我学识粗敝,到头来还是没弄清“深衣”,”曲裙“之类的到底是怎样的。

  最初一直以为作者西西是个年轻作者,不想原来已经是位阿婆级的作家,年岁和我奶奶差不多。想来她缝熊一定要比年轻人困难得多,再加上她因手术右手失灵,这一群毛熊就更令人赞叹。

  这些毛熊,高度大约20多公分,最高的也不过30几公分,却挂件吊饰一应具全,铁扇公主的小扇子,牛魔王的护心甲,妇好的大钺……很难想像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这些配置齐全。其中我最爱的却是梦蝶的庄周,树篱上的庄周熊安静而恬淡,一只蝴蝶轻巧的落在旁边,让我也想躺在旁边安静的做梦。

  有些遗憾的是书里还是有 些错漏,例如”美女与野兽“中“黑熊难逢”应该为“黑熊难缝”, 后记中似乎有套色的错误, 另外关于尘尾的解释那里说“尘是领头的大鹿”怀疑应为“麈是领队的大鹿”。但总之瑕不掩瑜,只盼新印中能修正错漏

  最后再给快书包打个广告,那日因小事与夫人拌嘴,便从快书包订了这本《缝熊志》寄给夫人陪罪,从下单时起30分钟便送到了,而且是用漂亮的蓝布包袱皮包装的,非常漂亮。想来如今网络售书也被几大书商垄断,这样有心思的小书商大概空间更小了,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缝熊志》读后感(九):每个毛熊都是有生命的

  看此书,认识西西,看到西西在后面附页的照片,忍不住想知道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如何,于是去百度,结果还是没有查到。在豆瓣《缝熊志》的界面中,得知原来这些熊是她患癌痊愈之后右手失灵情况下的作品,不禁对她充满了敬佩之情。

  西西手下的人物熊搭配着灵巧写实的装饰,让人进入这个熊或者这个人物的故事中。大抵对于我们欣赏的古人,总想着用一个手法将之复活,或者借助文字或者借助影像,或者像西西,借助毛熊。

  竹林七贤的嵇康和阮咸穿着吊带裙,着披肩,因为魏晋名士都是美姿仪的不拘礼法的且服用五石散的美男子。五石散有美白和壮阳的功效,热力发散时,故而只能着薄衫。比如王羲之则是坦胸横躺成为东床快婿。

  《缝熊志》读后感(十):缝熊说史

  缝熊说史

  顾文豪

  刊于2011年4月9日《广州日报》

  毛熊制作,源自欧美;以个人风格见称的熊艺家,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西西的《缝熊志》堪称一部极具创意的奇书。在70岁之际,她因早期接受放射治疗而误伤神经的右手日渐失灵,为了让右手能通过物理治疗和复杂活动顺利复原,遂学着缝制布偶与毛熊。孰料,这无心之举竟换来毛熊满地,足够开一个盛大个展了。

  终究是文学家,动手之余,西西不忘写下一篇篇清简动人的千字文,记录制作的心得,讲述名物的历史。使我们浸润在中国服饰史与文学史的恬然氛围中。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黄色的,灵动小巧,因随西西坐飞机游历欧洲,得名“黄飞熊”。学习数月之后,为了参加熊艺班的年度比赛,西西发现周遭同学做的多是西洋人物,少有中国模样的毛熊,遂决定缝制“水浒英雄”系列。头一个上场的是九纹龙史进,“因为可以在它身上绣花,绣九条龙纹,而且是中国服装”,自此,水浒兄弟纷纷登场,令人不禁慨叹,毛熊也有中国范儿。

  西西的熊,不是玩偶,而是饱含情意的毛熊朋友。外貌上摆脱了常见的西方泰迪熊的大众脸,赋予一己巧思与情思。更重要的是,西西的每一只毛熊皆自有主张,如“中国古代服饰熊”中自西王母、西施、嫦娥到嫘祖、妇好的女子系,陈列之余不啻给我们上了一堂动态的中国上古妇女史的大课;同时,西西给每只毛熊都写了一篇度身定做的文学志传,穿着“一袭多彩的深衣”的屈原“自称从小喜爱奇服,到老不衰”;出使西域的张骞身穿汉代直裾袍衫,手持节仗,以显其“去国十三年,但始终保持汉节”,他的匈奴妻子忽迷则着宽阔的外邦衣裳——原来她怀孕了,他们的孩子“获得不同文化的孕育,是美丽的混血儿”;书圣王羲之没有执笔书写的端正拘谨,而是袒胸露腹、旷达自适,原来这是《世说新语》中那个“东床快婿”王羲之。西西的散文历来善于拼贴剪辑,从《拼图游戏》、《画/话本》到《剪贴册》,游走在图文之间,巧手编织,妙意剪裁,意欲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逼出文字与图画为人忽视遮蔽的潜能。此番《缝熊志》更是前无古人地将“缝熊”和“志”两种看似不搭调的艺术形式无罅融合,俨然是别样的文本实验。

  即便这回每篇文字不足千字,西西照样有本事将中国古代服装史、外国服装史、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人物地理等各种琐细知识嵌入文本,使得读者在毛熊可爱可人的姿态中悄然领略历史文化最易为人忽略的切面。

  譬如她告诉我们,传说中的西王母形象多变,最早是半神半兽,长着老虎牙齿、豹子尾巴,到了汉代,则化身美女,还和周穆王相会瑶池,彼此唱和。她还有两个得力的随从,一为三足乌,一为九尾狐,而其不论怎样变化,“有一样东西是少不了的,很易辨认,因为头上戴胜仗”。“胜”日后成为女子头饰,形状为中间圆形,上下是相对的三角形,用一支横杆担起一对胜,就成胜仗;后羿存放箭的袋囊则为“箙”,到唐代,箭箙的名字变成胡禄,据说将空胡禄置于地上,让探子枕卧,可听到三十里外的动静;而今人代言妇女的“巾帼”原是春秋战国钟无艳时代流行的女性假发,一来可在假发上佩戴诸多珠宝笄簪以显美,二来匆忙时往头上一戴,等于帽子,不必费时梳头;而把妹高手司马相如穿过的“犊鼻裈”其实状如尿布,如同今天的日本相扑手。

  《缝熊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题材与写法的创意不必多言,最重要的是读者当可从那一只只惹人怜爱的毛熊上读出西西对世间的温情。书末有一张西西参加个人毛熊展的照片,一件朴素到甚至略显寒酸的衬衫,戴一副有点老土的眼镜,西西似乎只是香港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老太太。而从书中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认真与耽溺,对写作与缝制这两种手工艺的虔敬与执著,这份匆忙时代难得的余裕和淡然才是这本书最叫人感动的地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