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的读后感10篇
《鹤唳华亭》是一本由雪满梁园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2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鹤唳华亭》读后感(一):深深深
是不是作者端着,写的书评也非得端着,好显示自己是读懂了的,跟作者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能不能写个明白点儿的?
小说看得这么累我也是醉了。
一般来说,小说可以是有深度的,但得是有层次的深度,不想思考的读者当做言情看,也能看个热闹看个高兴;读得深一点的,看到的是阴谋,是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未曾宣之于口的婉转深情。(推荐《又一春》)
这小说,我是一样也没读出来。
俺就是个同张飞一般的大老粗,看不懂这许多绕口拗牙的,只想求个明白。。。。
呵呵,掺和在这一片和谐的书评里,让大家扫兴了,真不好意思。。。。。
既然我没读懂,写个毛的书评啊。
所以——还是讲讲我和这本书的故事吧。
第一次见着这本书是因为一个朋友,看小说成痴,我向来口味与他甚合,她买书的时候就非要拉着我帮她选。我实在不好推辞,只得腆着脸厚着皮跟了去。
书店也耐不住我们一天一趟的逛,里头的书早就被翻过一遍又一遍了,没什么看头。翻翻拣拣,就拿起了这本。本人颜控,犹好古风,见了这本书的封面,顿时觉得这定是一本不一般的高逼格小说,不是其他才子佳人俗气封面的小说可比拟的。
但我也拿不准,就弱弱地跟同学提了一句,自然,买不买还得看她。
抱着书回来,同学神速看过,第二天顶着两只黑眼圈把书递给我,面无表情:“你看看吧,没看懂。”
我看到一半,微笑就变成苦笑了,换回去的时候,就成了干笑:“我也没看懂。”
毕业的时候同学把书送给了我,我一直觉得这会是一本好书,封面那样有意境,名儿也取得有底蕴,只是文字太过深沉晦涩,是我才疏学浅,眼力劲儿不行,才看不懂的。
于是不顾行李众多,硬是把《鹤唳华亭》带回家,压了箱底。
两年过后,再看,还是不懂。
一年后遇上一个作者大风刮过,很是喜欢。一篇一篇看关于她的书评,偶然间在看到《鹤唳华亭》,顺藤摸瓜找了过来,不料想此处的书评还是这般晦涩深沉。
看来这本书还得在箱底压几年。
只要是好书,就耐得住放,不怕时间,反倒怕没有这悠悠岁月的试炼。
倘若不是……
《鹤唳华亭》读后感(二):话说你们有没有看番外(呃)篇啊?萌cry
原文则里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80048&chapterid=84
答应某兄的2B版一份,附于正文后
萧三:
萧董:
信封里的那张法书,是我向社会维持文艺青年范儿用的,偶像嘛,得有职业道德。您往下拆,我要报销的出差单据都在里头。我说boss啊,您老人家也太会剥削了,从出生开始从头到脚就流淌着血和肮脏东西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压榨剩余价值真心都没您这样心狠手辣的,削皮器榨汁机啊。算了,这个不说了,我留过苏,读过资本论,也拿过经济学双学位,知道羊吃人原始积累博弈论balabala。言归正传,您让我出差,回程虽然是派专车接的,但走的时候坐动车,到长州住宾馆十三天,还有出差二十天里包含的两天国家法定节假日,按劳动法是要给付三倍加班费的。麻烦您让财务老黄赶紧给我报一下,打回到我国家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公务卡上。户名:萧定权。账号:9558 ******** 3950240。或者我支付宝账号Ding-cyuan Siao@163.com。不然我要向工会反映这个情况了。
老萧:你小子还好意思跟我开口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去的时候开的是宝马m6啊!二百六十一部宝马啊!公务用车,油费都是公家出的啊!现在油费一天一个价啊!你走国道啊,那么多收费站啊!261辆!收费站啊!你为了拉风,在国道上让261辆宝马一会排成S,一会排成B啊!你怎么这么嚣张,你以为你爹是李刚啊!你这动车票哪来的,中关村刻-章办-证卖发票那里搞的?还有,你去长州,叫你住国营招待所你不肯住,非住六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总统套房!你职称是啥,这是你的级别能享受的待遇吗,你老子我够级别都舍不得住!你以为这年头钱容易赚的,跟我玩富n代官n代这一套,你看看我身体这样,以后走医保能报回来多少还是x+y=z,一个公式三个未知数啊!你就天天败家买名牌,用那么贵的沙龙香水,不说价钱,和你那个军二代发小撞香了有木有!你的品位怎么变得这么三俗,跟那个叫梁园的混多了啊!还有,叫你出差去洽公,你给我和军二代动员整个军区一起玩实战CS,你以为瞒得了我啊?你天天上班时间和那个姓许的小公务员组队打三国杀我都睁只眼闭只眼没扣过你工资,你还有脸去找公会。你去啊,你去啊,反正公会也是我开的。。
萧大:龟儿子,还是老子这里巴适,日本人都没打进来。大妹儿,二妹儿,幺妹儿,跟着老子去买钵钵鸡去。回头喊上你妈,咱们边吃边哈麻将晒。啥子?你妈又去买彩票?买个铲铲,雷劈死她八次都中不到一次,还指望天上能掉美元儿啊?啥子?府里拆厕所开出一块翡翠原石??!
萧二:看见没有,看见没有!本王这房子,楼脆脆楼倒倒楼歪歪楼片片啊!我这过户才多久啊!你们一开始怎么打的广告:依山傍水,百年尊崇!百年尊崇,七十年产权啊!七十年产权还要刨掉三十年房龄啊!重新装修?拿什么重装?提住房公积金?去你妹的!我为个装修提了公积金,我再买房拿公积金贷款只能算二套房啊!70%的首付啊!江山如画啊!一平米四万八啊!我一年工资买不到半个厕所啊!穷得小孩都不敢养啊!逼着我丁克啊!养了我只能冲杯三鹿给他喝啊!我自己只能喝地沟油啊!算了算了,先凑合住,等着拆迁补偿吧。
萧四:人家四爷那么忙,和这个穿越那个穿越谈恋爱,和这个圣母那个莲花玩宫斗,还说什么朕就是这样的汉子,你们就一边羡慕嫉妒恨去吧。我这个四爷居然连活动布景都不算,就是拉来凑人头的。不行,下场戏无良作者你得给我安排个好角色。什么,早就安排好了?什么,天平天子,活了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什么,牛耕田马吃谷,老子赚钱儿享福,把我爹赶通告挣出来的那点家产都败光才撒手?什么,问我还记不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记不记得盐帮的程淮秀?记不记得我的好基友陈家洛、和珅和纪大烟袋?什么?我苦恋福彭还被他BS?被他BS不说还被曹黑胖插了足?我日!
萧五:Daddy,尼桑他打我。打我的屁股就等于打您的脸啊。
老萧:……
萧五:带鱼长和子,给我去金象大药房买盒息斯敏去。
长和:王爷,您过敏这么多年,还是去医院打个点滴吧。
萧五(小声):药费低于2000医保不报,这点工资,要我杀鸡取卵啊。
长和(惊):王爷,难道你也想入我这一行?
萧五(拎着他的耳朵):这叫比喻!比喻懂不懂!
长和:yes,sir!
萧五:I am sorry.
长和:My pleasure,sir!
(长和下,萧五转头)
萧五:哦尼桑玛,你叫定权,最后怎么没定权呢。
萧三:废话,我还叫阿宝呢,脸上难道还要长俩大黑眼圈,再说了,卢先生也不是小浣熊啊。
萧五:了然,了然。唉,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尼桑,你把一平米四万八的如画江山拱手过户给别人,你何止是愚蠢,简直就是愚蠢。
萧三:你觉得是你对我重要,还是江山对我重要?
萧五:我!
李指挥(汗):王爷你说话分分场合好不好,要不很容易让人误会啊,你现在还趴着呢……
众金吾:相爱相杀,虐心虐身,真是萌死这对CP了。
萧三怒:你们再犯花痴,我让我爹叫广电来封杀了这剧。
众金吾(窃窃私语):真是不解风情,咱们送他个外号吧,宇宙第一直男怎么样?
(萧三转向萧五,摇头)
萧五(委屈):不会是江山吧?
萧三:你再想想。
萧五(欢脱):不对,还是我!
李指挥(黑线):王爷你说话分分场合好不好,你现在还是趴着呢……
萧三:其实你和江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众金吾:真是不解风情,宇宙第一直男!
萧五:尼桑我还趴着呢,你这是要睡我啊,还是要杀我啊。
萧三(黑线):怎么,又想挨板子了?还有七十九杖挂着呢。我的差旅费报下来了,现在要坐马拉火车去浦东,深藏功与名,骚年,寨见。
萧六:从乐视网上看到这毫无节操的全灭神结局,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他们很黄很暴力,我们很傻很天真,泽叔说的“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你说我是渔翁得利?别说那么不招人待见的话,我(的身高)和四娘一样只是个孩子,是渔童啊。没听过吗:“渔盆渔盆摇摇,清水清水飘飘。清水清水流流,金鱼金鱼游游。”没有啊?那《飞侠小白龙》、《阿童木》、《互撸兄弟》。什么?你们只看《喜洋洋》?那就不说了,交流的绝望,代沟代沟。
老萧:广电,广电哪去了,你们拿钱干不干事啊,色-情血-腥暴-力反-动,怎么可以让祖国温室大棚里的的花朵看这些东西?(分级不就行了?不,天朝是没有阶级的,电视电影当然也不能分级)要弘扬主旋律,主子的旋律懂吗?《贞观之治》里的玄武门,当然要剪掉,要不大家看了都想造-反怎么办?《走向共和》一定要封杀,李鸿章不是汉奸难道要让大家以为慈禧才是?《贞观长哥》,那个倒无所谓,改改历史谈谈恋爱拉拉老手发发嗲撒撒娇,雷雷更健康。。
《鹤唳华亭》读后感(三):作者笔力深厚
很早看了许多小说,原以为李歆,匪大,还有自由行走,写的都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这作者写的更是厉害。
这本书是唯一一本我看完了,想再读,却又害怕再读一遍的。
因为写的太好,太真。
小时候,以为相爱便是相守一辈子。
再后来,爱到放手,默默守候。
现在才发现,原来永世相忘才是最厉害的。啧啧
结局是萧阿宝自杀,顾阿宝生下孩子后相随,至于真的能不能相随,也就不知道了。如果人只有一生的命,能得这短暂的情缘,对他们两人来说算是福气了。如果人是永世轮回,期望他们能投生平常人家,这样就好了。
作者其实不后妈,虐的不是两人的情感,而是乱世中的各种羁绊和无奈。
以那样的身份相爱,是多么的幸运。正如萧阿宝说的,那是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也正是这样的感动,萧阿宝才再临死前希望永世不见。
爱,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
人死灯灭,今世缘尽,下世便是陌路人。
这句话我有两种理解,一种便是,萧阿宝觉得爱她便不要再羁绊她,让她爱上不该爱的人,徒增痛苦。
还有一种便是,即使死后永生不见,也无憾了,因为体会过了这极致的爱。
她成全了他,他也成全了她。
阿宝这盏灯领着萧定权离开了困了他20年的皇权,终至解脱,给他这悲剧的人生画上了完美的据点。
而阿权许下诺言,与阿宝就此告别,不在相偎,也不必相守。
缘起缘灭,如此的完美,而阿琛便是这一切的见证,他们的结合,又是一个新的人生。
一句话,文笔好,人物有性格,故事跌宕起伏,引经据典,是一部极好的小说!这大概不能够算言情小说了吧!!
《鹤唳华亭》读后感(四):鹤殇
此乃看完《鹤唳华亭》所作,包含了我对此文的感想。
鹤殇
——仅以此纪念那遥遥无望的海晏河清
莫问当年 岁月成伤
着眼看人间 俱是贪妄
眉间镌刻沧桑 风干了泪光
待得风烟俱静时 遥祭一柱心香
栀子花开 初春陌上
撷一抹暗香 道是寻常
过往都已变凉 落笔书惆怅
一阙红尘未央惊觉是人未成双
此情斑驳敌不过荒唐
已向季春心怀戚然感慕兼伤
不若别时道不尽凄凉
念吾一身 独偿业障
飘摇何所寄 陌如参商
故人仍在流浪 问何处归乡
朔漠风月都散尽 且留一寸日光
血雨腥风 淡漠残阳
长州冷月光 照我心上
此生话尽苍凉 问书能几行
未曾负此间河山 却将此心埋葬
赤血一腔没于青史浩荡又何妨
吾王不返祈国祚绵长
华亭春来满城风絮莺飞草长
凭谁去听那鹤唳的殇
赤血一腔没于青史浩荡又何妨
吾王不返祈国祚绵长
华亭春来满城风絮莺飞草长
凭谁去听那鹤唳的殇
无人去听那鹤唳的殇
《鹤唳华亭》读后感(五):写此文者字字珠玑,犹如杜鹃啼血。读此文者愁云惨淡,犹如一川烟草。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此文的精妙之处恰在于那缠绕全书,沁入骨髓的淡淡哀愁,此中文字之虐如沉香袅袅,是萧然,淡漠,无法挥之而去。读完掩卷依然哀伤:为了顾阿宝,亦为了萧定权。
故事情节是简单的,出场人物也是不多的。一场夺嫡之争,一场庙堂对决。两情相悦,恰又惘然。恰如作者所述,“江山”这个美人,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作者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字如珠玑(读来汗颜,须翻翻词典),才思机敏,引经据典。读其文,如品醇茶。每一场对话,不论君臣之间,怨侣之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却毫无矫作,宛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文笔之哀艳绮丽,为古言中之翘楚。
其实这就是一个言情故事,在架空的封建帝制的历史背景下,写出了不同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望,无奈和挣扎。“爱情”之于定权和阿宝是太奢侈了,能在冰冷残酷的世界中互相取个暖亦是最大的温情。人物的塑造是非常真实和成功的,在封建道德礼仪约束下的人性注定是纠结,暗黑的。但权谋之术,尔虞我诈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份无奈和萧索。太子定权是双重人格的综合,一方面他的本性是芝兰玉树的佳公子,一方面身为储君,在父子相忌,兄弟阋墙的背景下,即刻化为腹黑手辣,冷酷无情的另一面,翻脸比翻书还快。“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他是如此清醒,如此冷酷,所以他不会也不可能是阿宝的良人。而阿宝是自知,清朗,聪慧,坚毅的。她始终能参透自己的命运,不去抗争或是挽留,就是那么决绝而淡然。不是人,是佛。
“这一对少年夫妻,在这锦绣世界中一跪一卧,相对无言,皆还是亭亭春柳一般的身躯,头发乌得发绿,肌肤就像新鲜的苔纸。这本是鬼神都可饶恕的年代,但是所谓情话,却只能讲到这里。有些承诺,有些远景,好比执子之手,琴瑟在御,他们永远没勇气,也没有福气说出口。”(摘自原文p236.)
作为读者也有小小愿景:希望作者能完结此文,即使狗血点也无妨啊,毕竟不是历史,正剧,言情就要有言情的样子呀。
《鹤唳华亭》读后感(六):成王败寇
不得不说这是篇为数不多的好文,连评论都让人为之侧目。
虽然文章评论都太过精彩,但还是想记录下一些东西。
看文到现在,能有如此感触的也就是 琅玡榜 和 琢玉成华 了。
说回本文吧,不知哪个地产商说过:大义是年少的时候我们总以为能改变世界,其实到头来才发现,只有两种人,一种人被世界改变了,而另一种没有被改变而已。
萧定权的牺牲小我,成就大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结局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宁愿相信他只是心累了,不愿再争了,或是看破了红尘还好些。他成就了他内心的大义,守住了自身的清明。却至他至亲至爱之人于不顾,他背后的人全都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甚至更惨。可是这个世界还是不会被改变。还是会有下一个他父皇和他舅舅的出现。还是顾承恩的那席话,不做上那个位子,何谈理想。也许终究是软弱了,知道自己坐上那个位子后变的和他父皇一样,变成自己曾经最厌恶的样子,而顾承恩与他进入下一个无间的轮回。有些人生来便与那个位子无缘。五王爷说得对,那些孔孟之道,父母之言。从来就不是成帝业之道,而帝王之业从来用的是术,本无道可言。
总说这世风日下,可从古至今这世道人心皆是如此罢了。
鄙人是个悲观利己主义者,是以相信萧定权这样的人是有的,值得敬仰的,可也永远成不了这世间主流。成王败寇并不只是表象而已,而是这尘世间的骨血。
妄言了
《鹤唳华亭》读后感(七):珠玉如此
之前看过2.0版的,就觉得作者笔力超强大,无论是语言,考据,还是故事本身,现下网文都鲜有能匹敌者。私下还很中意2.0半无处不在的悲凉感,可惜当时没有完结,颇为遗憾。
未曾想到一朝完结,作者已是从头改起。本是佳作,再读一次又何妨?
从开头起,原来刻意的悲凉要少很多,更多的是故事本身带来的无奈和慨叹。故事结构本身也有变动,照2.0版,故事可能会更长一些,而3.0版仅续了20多章就迅速收尾了。
本文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宫斗的故事,儿女情长不仅不多,仅有的一点点也夹杂在政治斗争里显得痴缠纠结步步惊心。但是这是一个用极古雅精致的语言合着讲究细致的考据讲得惊心动魄的故事。它的每个场景每个细节都精心雕琢,足够玩赏。
故事里的人物,最耀眼的无疑是男主定权。在一番又一番的惊涛骇浪中,他终于光芒四射的玉碎瑶台了。坦率来讲,故事到最后我并不是特别同情他,他与皇帝的心结源于他缺爱。皇帝表面上的厌弃使得他对皇帝毫无信任毫无安全感,因而一直费劲力气挣扎以求自保。他皇帝其实心里对他有爱,只是他的姿态一贯拒绝,不断挑战皇帝的权威与骄傲。他一面不能彻底的杀伐决断,一面不能对皇帝信任和真正卑躬屈膝,一面又不能接受一朝被废的事实,处于那般情境而如此无所适从,他就是软弱!可怜大顾小顾,卢张许纷纷为他而死,最后什么也没有做成!如此孤傲高洁又慈悲软弱的人物,处于何种地位都不会善终,争夺王位必然是置一己之身于烈火之上!
比起2.0来,3.0对情节的原为交待得更清楚一些。但仍有几个地方,不知是我看漏了,还是没理解。
1.定权写给阿宝的药方谁来给我解释一下?
2.阿宝为何只身求助与许昌平?
3.定权为何对阿元那么恶劣?是因为他庶子?可是后面定权看见百姓家小孩死于战乱大呼阿元的名字,可见心中还是有这个儿子的。
4.定权与阿宝痴缠7年,临了为何许愿生生世世永不再见?好吧,或许是佛法道法的境界,我领悟不了吧。总是觉得两个如此般配的人今世因缘错乱,总该许个来世的美满愿望吧。
5.阿宝究竟怎样改了定权叫她递给定楷的消息让定楷全然无疑?
末了,总结一句,此文珠玉在前,古言网文恐难出其右。
《鹤唳华亭》读后感(八):总留得一双眼睛,尚可望见人间的
翻遍全书各种经典情节。我独独最难忘一个细节。
定权跟阿宝谈起太子妃难产同子殁,试图用一种佛家的得道轮回的理解救赎自己的不甘和哀痛。
他怀抱佳人,夜半无人,两人同塌而眠,仿佛世间再无纷扰,时间停顿。他对阿宝轻声道,我有过一个世子,方践人间,便重归于奈河。我懊丧了几年,其后却也想开了,这于他或者不是什么坏事。能列仙班,做圣王自然是好的,再不济,做个寻常人也是好的;只是倘若一不小心,受了什么拖累,也一般误入了歧途,便是对他不起了。你道是不是?
定权对于小世子的到来,不仅仅是作为新生命的父亲,还有对自己的解救。在一切都还未到最糟糕的时候,他还期盼去得到爱,爱别人的时候。
虽未享尽父亲疼爱,虽母亲离奇之死未沉冤得雪,他还是个温柔的少年,面红耳赤的问新婚妻子,我刚有没有弄疼你。一切都还未到最陌路的时候。
而最后命运,剥夺了他获得幸福的资格。定权说,他只是个普通人,渴望有人问痛不痛。执念太久,惩罚自己太重,他受尽悲苦后反而释然,或许小世子不受世间涤荡,何苦来世间受孽。可是,我自己怎么办,我为何苦得这般田地。阿宝,你为何不来渡我。
阿宝说,我若得殿下一半慧根,得甫生便知未来事,仍愿拖这业身躯在三界间循回行走。纵赤足蹈踏泥犁中,受刀斧锯,烈焰焚,亦不算全身俱入地府。“总留得一双眼睛,尚可望见人间的。
这就是佛说的修炼吧。定权这一生,喜怒哀乐皆太过炙热,忘掉这烦扰,只是人间走一遭。我这一生,得不到爱,想爱别人也不得。但凡得不到的,这一生我修行完成,一切俗世不带圆满轮回下世。爱别人也是世人造下一桩业因,便如身陷泥淖之中,为求挣脱,饱受阿鼻地狱之苦,不如就此放弃,不践人间直达仙班。
凡人一生皆在爱中痴傻成狂,阿宝和定权互相拉锯却是自得其乐,叫我们看官感叹不已,还是尘世中像白娘子那样任性才最惬意。
《鹤唳华亭》读后感(九):一个no zuo no die的故事,一篇词藻炫技的文章
看到前面有人评价此书是“书生意气,理想主义“,本人双手赞成,确说得好,确实是书生意气,理想主义!!真是吐出了我心中所感。在看书的途中就一直莫名其妙觉得气愤,一口气不吐不快,看到你的评价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此感,一句话,萧定权真TM的矫情,太作了,感觉全天下的人都对不起他,自己是世上最苦的人。。。但自己又心怀高远,为民为国。。。这真是。。。。不可否认,作者的文笔在言情小说中确实上佳,但频繁的不合时宜的大量华丽词藻和过量的排比修辞,让人难免觉得有炫技卖弄的嫌疑,加之情节的不和逻辑,也会产生看完不知所终的郁闷。作者在人物心理的描述上算是一个很大的长处,刚开始还觉得不错,但后期太过多的铺述男主在一些小事上的自怨自艾,伤春悲秋,只会让人觉得矫情。此外,男主女主的情感也让费解,好吧,我是一俗人,可能理解不了那种高雅清风的情感,但起码从作者的描述中没看出阿宝所谓的聪明至极,两者直接莫名奇妙的爱与恨也让人纳闷,这两个在纠结个啥子!再说说皇帝老萧,搞不懂他到底希望最后是个什么结果?作者文章中前后矛盾,不合老萧的初衷啊,哎,只能表示老萧的存在纯粹是为了虐男主萧定权的了,不把他虐到极致作者不痛快。。如果说上述的缺点都可以忍耐,那当看到结局是萧定权所谓的大无尚殉节,所谓的不忍万民荼毒,就让前面的所有付之一炬,让为你去死的千万人怎么办?而且这真能换来海晏河清,我表示强烈的质疑,那真心是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的感觉,只觉得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呜呼哀哉,看完全书,只能说太过理想,而又太作,萧定权很好的诠释了no zuo no die的内涵。感谢作者带来这么古意盎然的文字,让我对古典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产生了更多参阅古籍的兴趣。但恕本人对文章思想三观不甚赞同!
《鹤唳华亭》读后感(十):其实我不懂
读完后,心有恻恻。虽然没有荡气回肠,没有酣畅淋漓,但是,真的收获良多。好感谢作者。虽然最初纯粹因为一个人说自己读完后眼泪忍不住就留下来了,好奇怎样的文字才能如此,才去读的,但结果大大出我的意外。我没有哭,不为主人公而难过,感情上最多也就是遗憾。而在读的过程中,倒是真的有一种心痛的感觉,何以,萧定权的人生要如此坎坷,如此如履薄冰,最终如此无声无息。
很怀念刚刚读小说时的感觉,大幕将起山雨欲来却尚未残羹冷炙人走茶凉,一切都是新鲜的,美好的,时不时会为某个小细节会心一笑,比如一次,有来客时,萧定权正在裁一刀纸,如此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一下子就让一个时代鲜活的一角跃至眼前。而那一笔金错刀,更是妙绝。很帅气的字体啊,一如当年的萧定权。有这样的字的人,就应该是一个骨骼清奇的大丈夫,可以狠辣,可以果决,可偏偏他不是。
一开始,是很喜欢萧定权这个人的。他很真实;他的性格深深和他所长的土壤融合着——瑰丽诡谲,一叶知秋,是我对他的一种纯粹的感性的认识。如果是我个人的愿望,就会纯粹地塑造这个人物,让他的经历塑造他,而他的人,推动整个故事。仅仅呈现塑造一个让人兴奋的人物,就是我的动力。当然作者想得更多,也跳出了这个局限。如果小说是一首曲子,那么开头就不落俗音,令人闻之心念一动,但到了中段,节奏就慢了下来,显得绵长了,同时,让人觉得萧定权变了,不再那么灵动,没错,即便是不变的桎梏,但他身上与之对抗的生气在慢慢枯萎,死亡,最后,自己也化为秋叶离开尘世,这本是一个人应该有的样子,但是,总是让人不甘。而结尾,固然是不错的,却并非和开头那么契合,并不是逻辑情理和延续性不符,而是,那种心动的感觉。萧定权的价值观让我想起了乔峰,但乔峰固然悲情,却终是死得其所,萧定权,终是让人觉得不值。顺便说一下萧父,牵制就牵制吧,为何我感觉到了一种他的强烈主观的厌恶呢?已经不仅仅是客观需要他这么做了,而是有泄愤的意思。你可以不喜欢,可以提防,甚至最后为了家国天下废了他,可是为何要要用那样的恶心的方法?就像如果要杀了一个人,何必非要用凌迟?虎毒固然可以食子,但没有必要用食猴脑的办法吧?真正痛苦的是过程,那是对一个生命赤裸裸的扭曲,摧残,和对一个人的活着的尊严的践踏。也许我因此才觉得不值,总觉得萧定权其实是被父亲折磨和逼迫死的。况且,作为一个对权术并不懂的人,我不明白这位帝王的恐惧。就像萧定权说的一样,他到底是萧家人而他最后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再加上古代宗法观念,当然有汉代的前科,但是,既然皇上都可以对付自己的儿子,那么,外甥为了自己本家的江山,就不会架空自己的舅舅了吗?利益的冲突到底在那里。除非他是真的无用。所以说到底,皇上如果真的是除之而后快。首要原因也应该是他不够贤明能干而非他是外戚之子。
至于阿宝,是一个让我觉得不知道怎么说的人,她就更模糊了。也许是春秋笔法太多,我看不懂她和她的存在。也许这是一个聪明女子应该有的样子,但是,她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可爱独特。她的出现到底带给萧定权,带给整部小说什么无可替代的变化,我尚不解。她表面上的故事,是受人制肘,于是应机而动,而且应得很好,可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的个体,总需要自己的东西。而这自己的东西,我只看出了她对萧定权的动心,但仅仅是这样吗?作为一个配角,不错,但作为一个女主,如果更饱满,也许会更有意思。
总之,看完小说是一半欢喜一半郁闷。于是忍不住看看别人怎么说。结果很意外地发现讨论的话题居然是丹珂的理想主义情怀。这是作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而若非站在相当的高度有相当的积淀,断不会想到这一层。不过佩服之余,总是有一种维和感,心里一个罪恶的声音反复说不行定权不是这样的!他应该自私自利无所不用其极这样才对得起他的华丽出场和我对他的期待啊。。。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就变得这样文人了。。“棋盘如战场,只教分生死胜负,不许中途拱手离场”,既然以他的智慧,一开始就应该明白,就应该退出,不让顾氏支持他,独揽兵权的人支持的方式只有一种他也应该明白,只要他参与,生灵涂炭的一天总是会来的。可是他偏偏进来了,还在杀得难舍难分之际宣布,我不玩儿了。当然实际情况应该更复杂,比如谁让你是太子,而且你的后台还那么希望你去争,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但是总比争到一半退出容易吧。但也许这是因为想表现一个真实的人的良心和权力的斗争过程?说这些,其实还是因为,没有真的懂作者吧。
下面该说震撼了。读的时候,是因为作者对文史的熟稔,用笔的行云流水,可见其文字的驾驭水平之高。看了网上的评论,则深感,这是真正的教育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让人惭愧,却,也让人感到佩服。我从来不会这样想一个问题,也自认,没有这样的能力。至少有一点萧定权是我理解的:越是身居高位,他能否在必要的时候仁慈,就越重要。至于我,很悲催,应该是被仁慈的对象吧,作为一个没有话语权的社会普通个体,我和萧定权比,更有仁慈的自由,但我的仁慈,也不像他的一样,一念千金。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是自私的,也相信人的自私和对他人的不干涉才是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律。可是,既然这个社会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民主,我是说放眼全球,权力仍然集中在少数人手上,那么,我们就仍然需要一两个少数的意外的良心,来中和这少数人的权力。当然话说回来,这本书讲的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如同一个生命,如同萧定权的生存意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教育我们这些读者坚持真理的重要的符号般的存在,我更喜欢,把它当做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