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龙与地下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10篇

2018-01-01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10篇

  《龙与地下铁》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28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一):每个人自由

  有趣而富有想象力童话故事,然后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内容,这么定义或许比较合适

  这本书的角色取名很有趣,主角是哪吒,他父亲叫李靖,他们以前呆在陈塘关,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这个时代是大唐,那么我们就可以自作聪明地认为李靖该是大唐的李靖了,然后之后还跑出来一个玉环。故事本该是架空的,读者却好像开了一个虚假的上帝视角。当我看到哪吒翻墙出走,说是从一本叫“风尘三侠”的书里学来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笑了,尤其是联想到书里李靖的严肃形象

  至于说到故事的内容和主体,两个字是跑不开的——自由。

  最需要自由的是龙,无论是刚刚越过龙门的新龙们,还是已经困顿于地下,只能贴地飞行,最终丧失了对天空的渴望的“甜筒”那些龙,他们都需要自由,因为所谓龙,本就该是属于天空的。但是人类也需要自由,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那个狂放不羁的飞行员沈文约,他和龙一样渴望天空,渴望飞行,每当谈起“飞机”,即便他深爱的玉环公主也得“靠边站”。

  ——“天上?”哪吒止住了哭泣,“我们不是在天上了吗?”飞行员发出一声不屑的哼声:“差远了!才一百多丈的高度,算什么天空!真正的天空,还要再往上飞很高呢!”——

  这是一个有志向的飞行员对真正的自由追求

  然而不仅龙与飞行员需要自由,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他们都在追求着自由。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城市规模会收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倘若一个人要走两三天才能从城市的一头到达另一头,那么这样的城市规模不仅不利于管理,对百姓的生活也是个麻烦。于是,为了维持巨大的长安城的运转,原本应该飞翔于天空的龙被抓来做了匍匐的“地下铁”。长安的百姓们也在追求着生活的自由,他们该有更多空闲的时间做事,去和朋友家人呆在一起,而不是忙忙碌碌地奔波在路上,于是他们牺牲了龙的自由换来了自己更便利的生活。

  每个人(龙)都需要自由,有些是为了本性,有些是为了理想,还有更多的是为了家长里短不幸的是,这些自由矛盾了,更不幸的是,人类并不认为这里面存在什么矛盾,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追求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他们将龙视为一种工具。

  ——玉环把他拉住,掩口笑道:“你这孩子,也不知你是爱干净还是不爱干净,怎么能用手帕去擦龙鳞呢?不用操心,会有清洁工来给它擦洗的。”——

  ——“不是每条鲤鱼都能跳过龙门的。它们费那么大的力气变成龙,不就是为了能来到长安城吗?在这座城市里工作,可是它们最好的梦想。”——

  玉环公主并不是什么坏人,她只是和长安百姓一样,习以为常了。

  于是孽龙诞生了。

  ——“因为自陛下登基以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以至城市中的市民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范围也在慢慢扩大。地龙运力必须用到更多的龙,才能追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我们在龙门节的捕龙量每年都在增加,戾气浓度自然也呈上升趋势。”——

  于是PM2.5爆表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枉顾他人的,我们便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谴责一下。故事的最后龙们获得了“自由”,从地铁变成了uber,说实话因为这是个童话故事,也只能够言尽于此,因为这能体现正能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啦!!!

  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二):明明可以是一本给孩子看的好书,偏偏扎在【文艺】堆儿里四不像

  挺喜欢微博上的马王爷,比书里有文化也有趣多了。扬短避长的事儿不是马王爷的风格吧?给二星对马王爷的成长空间寄予了厚望,他一定能写得比这好,这本真有点儿凑合。

  就这字大行稀凑厚书就不像是马王爷干的事儿,大西北的豪情全字里行缝里漏走了!!字数不够回车补是吗?凑300页定价40就对得起读者了?当然这不可避免说到中国图书高定价高折扣的现实,上网店就得接受定价被腰斩的现实。那就实打实,该多少页就多少页呗,注水并不会有超值的感觉呀!弄不好还砸了自己的脸。

  故事挺有想象力的,也有浅浅的少年情怀,还有着再明显不过的现实意义: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可能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带着梦想来到首都,每天挤地铁”,这写出了多少长大后忘却的辛酸,想象与现实对接得很棒,充满激情做一条有用的龙,不过是扼杀自我苟且偷生。但是这样好吗?我持有保留意见。梦想是被地铁挤出去的,不是因为自己放弃吗?现实对每个人不公平,但不能把失败归结于境况残酷对吗?

  语言简洁,对白多描写少,特别是中国道家玄妙的色彩完全能与西方的巫师世界抗衡,看到动情处会哭的同时觉得自己好笑……怎么看怎么觉得孩子应该会喜欢,还让他们对中国深奥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我看过点儿《龙与地下城》说是两个编辑自己玩儿出来的故事,但还是挺硬的。看到后来我想起一位德国作家,就是写《梦书》的内个,你说他是给孩子写的吧,其实挺残烈的,我倒觉得孩子有的地方不懂,马王爷这本有向儿童文学发展的底子,也有点儿像漫画脚本,指导画漫画用的,也可能这就是他给马小烦写的睡前故事

  倒是主打故事后面的小故事有着民间演义的风骨,与前面完全不搭,这才是马王爷本色嘛。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三):《龙与地下铁》:“脑洞先行”的成功与失败

  马伯庸是那种典型的灵感型作家,他的很多小说,都是先开一个脑洞,再从这个脑洞的基础上衍生出一个完整故事。像这种“脑洞先行”的作品,马伯庸写过不少,有不少还很成功,比如《末日焚书》,比如《寂静之城》,都是从一个偏离常识的设定衍生的故事,都很好看

  《龙与地下铁》同样是马伯庸脑洞先行的产物,和他的很多小说一样,这本书同样有一个很新奇的设定和令人赞叹的脑洞,但同时这本书“脑洞先行”的缺点也显得格外突出。

  如果每一条地铁都是一条在地下游走的龙,那会怎么样?据说马亲王自己说,这本书的构思来源于在地铁上的胡思乱想。我翻了一下马亲王的微博,2010年他发过这么一条:

  #地铁微小说# 长安城的地下生活着几百条龙,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呼啸而过。每年大唐天子都会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徕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许诺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条老龙疲惫抱怨道: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地铁。

  这个念头应该在马亲王的脑海里徘徊了很长时间,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几年之后,他终于把自己的脑洞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可是这个脑洞的最终成品《龙与地下铁》,坦率地说,我是不太喜欢的。

  其实这本书的格局我倒是颇为欣赏,剑仙法术与蒸汽朋克并存的大唐,“魔武双修”的科技树,神武军、天策军和白云观之间的明争暗斗,共同构筑起了一个宏大而吸引人的世界。神武军、天策军和白云观联手大战孽龙的场景,读来也让人热血沸腾。以至于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么有史诗气质的布局,居然就讲了这么个小孩子拯救世界的故事,实在是不过瘾!

  这个世界里真的有太多的可以挖掘的细节和素材,至少可以再衍生出很多吸引人的故事。

  如果说这本小说的格局称得上宏大、故事称得上精彩,那么为什么我又认为他不算成功呢?

  因为故事设定出了问题

  前面说了,这本书是“脑洞先行”的产物。大凡这种故事,如果故事的设定与这个脑洞不能很好地融合,那么就会成为一个致命的缺点,使读者读起来经常会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很遗憾《龙与地下铁》就是这样的小说。

  本书最大的漏洞在于,一个已经发明了牛筋动力战斗机,并且拥有几百架战机规模的庞大空军的文明,竟然发明不出同样动力系统的列车,偏偏要耗费巨大的资源去捕捉龙类当地铁用,实在很难说得过去。

  再怎么说造火车也比造飞机容易多了吧?

  更致命的是,把龙当成地下铁用还有巨大的风险,按小说中的说法,大量捕捉龙类会导致每隔二十年左右就会有大孽龙产生,这可是能使整个长安城都被毁灭的巨大危机,每次都要以倾国之力来应付。书中并没有对以龙来当地铁的必要性作出合适的说明,也没写到没有地下铁长安城就会崩溃,那么这么做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没有地下龙,大不了长安的街道会很拥堵,人民出行很不方便,进而使长安没有那么繁荣,不容易建成伟大的国际大都市,仅此而已。而孽龙的产生,则是实实在在可以招来灭城之祸的。

  与巨大的危险相比,我不认为解决长安城的交通问题是一个优先级很高的选择

  而且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抓到了龙,竟然仅仅把龙来当地铁用,这也太大材小用了,别的用途不说,要是能组建起一支有几百名骑士操纵的龙骑兵队伍,那岂不是天下无敌?哪个皇帝能抗拒这种轻而易举一统天下诱惑

  这就是作者为了迁就自己的脑洞,导致故事情节和整本书的设定出现了裂痕。

  因为这个裂痕的存在,注定这个故事难以称得上成功。

  而且对照马亲王最初发的微博,可以看出,最初的设想,龙类是抱着找工作的目的自愿跃过龙门来到长安城的,只是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而已,如果小说这么写下去,其实会更合理,也会更有现实意义——每一个读者读到这些龙的遭遇,大概都会联想到今天在各大城市里打拼的人们

  但是小说里把这一点改成了龙类全部是被人类捕捉并强迫使其服务的,这一改动我觉得不太成功,这使得哪吒和甜筒的感情线显得没有多大说服力——这样把人类写得太恶了,龙类写得太惨了。你想想:人类厚颜无耻地把龙类抓来当成奴隶使用,长年累月关在不见一丝阳光的地底,不知道有多少龙类在无休止的苦役中葬身地底,终身再没有见到天空的机会。这样深重的仇恨,哪有那么容易化解的?这也使得结局让龙类完全抛弃仇恨、甘愿成为人类的雇工的缺少说服力——前面才用大量篇幅写了龙类对天空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结果人类给点好处心甘情愿的在受过无数屈辱的地底继续打工,这说得过去吗?

  另外,我在以前的一篇书评中说过,马伯庸小说的最大短板在于人物形象塑造,纵观他的所有作品,写得血肉丰满、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客气地说,一个也没有。《龙与地下铁》也不例外,读完全书,你能一口说出哪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给你最深刻的印象吗?

  我一直是坚定的亲王粉,但读过《龙与地下铁》之后,我还是觉得,马亲王虽然有着诸多过人之处,也有着成为一流畅销作家的潜质。但就目前看来,要成为一流的畅销作家,马亲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四):书两星,亲王加一星

  冲着签售买的,见一见活体。

  亲王本人挺好玩的。但这本书确实感觉很一般(可能是我老了)。

  体裁不错,一开始也比较有吸引力,喜欢那几条龙。但情节不够丰满,矛盾冲突没展开,感觉刚开始不久就结束了。一开始白云观捉甜筒并且说那孩子是哪吒正好,还以为有什么大阴谋,结果并没有。如果定位成青少年读物还行,作为正常小说感觉太低幼了。

  后面的短篇跟前面一点关系都没有像是在凑数。鬼故事感觉还可以,看得心里有毛毛的感觉。考古那篇感觉就是个思路或开头不能作算文章,而且回国看雅典奥运会直播是怎么想的,新西兰没电视吗……最后一篇还没看。这几个短篇完全不该出书。

  顺带说这本书排版绝对差评,页边距那么大,字那么小。

  书两星,亲王加一星。但说实话,看完书对亲王也感到比较失望,总觉着是在圈钱,虽然我并不希望这么想。也许现实总是残酷的。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五):谁不想要自由?

  龙门节这天,无数的鲤鱼历尽千辛万苦跃过龙门成为龙,然而还未体验身为龙应有的尊严和飞翔的感觉便被抓捕,锁进长安的地下城,成为一条地下龙,每天按部就班运送旅客,死了就被丢弃进龙尸坑,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一条老龙疲惫的抱怨: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地下铁。 不管是天子,白云观,天策府,他们的信仰都是要保护长安,让长安更好,长安的百姓过的更加舒适,但是他们从未想过,被禁锢与虐待的灵魂,会生出多深的怨念。

  原本想给四星的,可是两百多页的书龙与地下铁的故事还只占了四分之三,后面的短篇为何硬要挤进这本书里呢?为了厚一点定价高一点?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六):鬼才的成人式童话大杂烩

  虽然这个版本有近300页,好在行距大,排版分散,一下午也能看完。

  马伯庸被誉为“文字鬼才”,可我却是第一次读他的文。全篇读起来基调轻松,偶有晦涩字眼,适合我这种片段式推送浅阅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

  “鲤鱼跃龙门”这是数千年来天朝人民口口相传的神话,跃过龙门变成龙,遨游天际呼风唤雨雄壮威武,这大概是许多人脑海中固定的想法。但鬼才之所以为鬼才,却是选取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角度来展开。哪吒、李靖、玉环公主、大唐贞观年间、飞机、螺旋桨、道观,还有一跃飞升后被禁锢在地下的龙,各路光怪陆离的神仙角色争相上演,凑合成一锅成人童话大杂烩,让人一口气翻完仍略意犹未尽。

  从全文主旨来看应该是很深沉的,跃过龙门的龙还未来得及遨游天际,便被飞机压下,术法禁锢,漫无天日地在地下作地铁,什么努力啊梦想啊都是白搭,看不到希望。但文中字里行间却是很轻松的基调,主人公是哪吒和地下龙“甜筒”,从哪吒对飞翔的憧憬和渴望,到得知地下龙的绝望,到龙的逆鳞化作怨气成为几千业的大孽龙直逼长安城。我一直以为清风道长扮演的是最大的反派角色,到他抢走哪吒手中的玉玺我还是这么认为,直到最后他用玉玺开启整个道观,仿佛在我们眼前变成一个笨拙的巨型机器人。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梗,为了让地下龙团队去消灭龙僵尸,完全可以让哪吒把齿轮巨柱上的锁链解开,再把玉玺给清风道长,这样节省了不少时间,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来写哪吒和地下龙们为了挣脱锁链而作的“努力”了吧。但另一方面,或许也为了借此衬托出地铁站工作人员、清洁工和地下龙们的彼此熟悉和相互合作吧。

  总之最后在哪吒、“甜筒”、清风道长各路人马的一起努力下,总算拔出了大孽龙的核心所在——“甜筒”的逆鳞,挽救了整个长安城于水火之中。虽然清风道长一意孤行地采取了压低龙门抓捕更多的龙等手段,好在最后读者还能松口气,他还有白云观巨人这个压轴武器。

  文中大段篇幅地描述了地下龙们的绝望处境,却又以地下龙们和人类彼此妥协为结尾,是想说明人不管多么努力还是实现不了梦想?还是努力过后也只能跟地下龙一样漫无天日地度日?还是说梦想最后会跟现实结合、跟生活彼此妥协?结尾给人印象不够深刻,颇有原以为的大反派原来是正义道士,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消灭恶势力之感。

  书中加了外篇——《古北口莫入》《考古物理学》《大冲运》,印象最深的是《古北口莫入》,一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恐怖小说,幸亏图书馆里灯火通明正气爆棚,忍不住一口气看完,最后留了个悬疑式结局。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七):跃过龙门又如何

  《龙与地下铁》这部小说有着强烈的隐喻色彩。

  鲤鱼跃龙门,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在通往功成名就的路上,有些人成功了,有些失败了。成功的人有了傲视群雄的地位,失败的人继续奋斗。

  这部小说里,跃过龙门的鲤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就像现实里上了大学的学子,以为眼界已然很高,殊不知却是品尝生活这碗苦酒的开始。

  鲤鱼历尽千辛万苦从壶口上溯,越过龙门,化身为龙。本以为能成为最高贵的物种,没想到一跃为龙,即是万劫不复的开始。在跃身为龙的那一刻,即剪除了逆鳞,被人驱使。

  一旦成龙,即被奴役,天策府和白云观齐心协力,努力降服桀骜不驯的高贵物种,为已所用。尉迟敬德驱动天策府的牛皮筋动力飞机、道长祭出白云观的符咒,联袂出手,迫使巨龙成为长安城里的苦力。它们被铁链锁住尾巴,终日在地下奔波,成为廉价的运载工具。

  因为从来没飞翔过,所以它们已经忘记自己也有这种能力。终日的劳役,使他们悲哀,让他们沉沦。专制的力量如同厚厚的土层,覆盖在它们劳作的上方,隔绝了它们对天空的向往。窒息了的心灵,不能自行开启,只有在孩子的纯真、还没有被世俗污染了的双眼,才能消弥掉世间万物的不平等。所以哪吒在龙被解放的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小说里的哪吒,隐藏在每个被奴役的人的心里。有些人彻底地沉沦了,把哪吒丢在了爪洼国,有些人在终日劳作的路上捡回了重新出发的理由。那些无法从世事的泥淖里走出的人?他们就沉沦了吗?没有。就像小说里龙被奴役时消散在地里的怨念集结成的孽龙一样,遭受奴役的人也在默默地忍受。孽龙就是那些被劳役被压榨被剥削的人的内心的反映呀!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八):飞翔本来才是你们的命运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已是深夜,合上书,萦绕在脑海中的,竟是哪吒用尽力气迸发出的那句话------“飞翔本来才是你们的命运呀!”

  当龙们在地下日复一日地重复人类安排的工作时,可曾回想,当初还是一条鲤鱼时,心心念念要跃上龙门化身为龙,为的是不是从此翱翔天际四海任游?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但屈从于人类安排的命运,并且,不再记得当初的愿念呢?

  不但是龙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人也忘记了初心,白云观的道长难道一开始设立种种机关就是为了和龙作对的么?皇帝不也曾经是一个象哪吒这样单纯热情执着的少年吗?只有那个可爱又固执的小哪吒,才牢牢地记得,龙是在天上飞的,鱼是在水里游的,好吃的东西是要和伙伴分享的,无论什么情况下,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喜欢这部书的结局,回到最初的地方吧,重新去追逐当初的梦想,重新记得,飞翔原本才是自己的命运。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九):关于压迫与反抗,也关于高考,哪吒与龙与地铁的故事

  想不到实体书这么不经读,没别的意思,我只是说一本书几个小时就看完了,要这么读下去,买书都得买破产。

  夫龙之为虫也,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者 ,则必杀人。——韩非子

  提到龙你会想到什么?哪吒闹海,杀龙王三太子?鲤鱼跃龙门?或者长长的地铁恰似一条条被禁锢的蛟龙?亦或者龙之不能触碰之逆鳞?

  在马伯庸的故事里,这一切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一个关于哪吒与龙与地铁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压迫与反抗的故事:跃过龙门的鲤鱼,以为可以一飞冲天,不曾想却被人们捕捉成为拴上锁链在长安城下做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它们的逆鳞幻化成孽龙袭击人类从而与人类谈判重获自由。

  这也是一个关于高考的故事:“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人类的地铁”一条老龙疲惫的抱怨道。

  人类花了十几年参加高考,以为可以从此人生得到改变,结果不还是一样,戴上无形的锁链在首都做一枚普通的上班族,漂泊者。

  在夸这本书之前,得欲扬先抑,说几处读起来不太舒服,但是无伤大雅的地方。

  我能感受到亲王拼命往现代科技上扯的冲动,我也能感受到亲王努力让自己写的东西趋于合理,但是那么高时速与高度,仅仅用护目镜就可以了吗?用飞机真的能接得住人吗?还有虽然我能感受到最后那条大孽龙是何等的可怕,但是预兆只出现一条孽龙,是不是太少了,这点节奏太快,终极boss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另外,后边附那三篇是亲王早期的作品?奇奇怪怪的感觉,有点生涩。

  好,抑完了,开始扬。

  读完《古董局中局》,就一直对亲王念念不忘了,接着读了几本出版比较早的他的书,接着就看了这本今年的新书。

  亲王的文字让人笑,文字的深意又能让人哭,像早期的韩寒,我到现在依然喜欢韩寒……的女儿韩小野,简直太可爱了。

  关于言情部分,我觉得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还算合理,亲王无数次吐槽自己写不好言情,只是这个故事真的不需要琼瑶式的卿卿我我,尽管我也不知道琼瑶阿姨到底是怎么写的。这样就挺好,不在感情上浪费时间的故事都是好故事。

  这本书让我想到《荒野猎人》,电影里唯一和好的希望,那个混血的孩子,被人杀死了,他们还继续世代为仇,不共戴天。而《龙与地下铁》的结局则比较温馨。

  龙与人类达到了和解,人们不再捕捉与束缚,不再奴役它们。而是为他们提供了饮食起居的所需,并给它们发放工资,从而让它们心甘情愿的造福人类。龙们也开开心心的这么做了。

  或许这才是最后的深意吧,和广大的上班族一样,平时辛辛苦苦工作,假期才能想去哪里去哪里。

  突然想到马上十一假期了,你们准备去哪儿玩呢?没有假期的也不要气馁,你们有三倍工资呢,而且不用出去看人山人海。没有三倍工资的也不要气馁,生活还得继续。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马伯庸那胖胖的身体里,装的绝对不是脂肪,是一个个故事啊!那么我祝他越来越胖算不算诅咒。。。

  《龙与地下铁》读后感(十):如切体肤

  很神奇。

  我一边觉得自己就是那条尾巴拴着铁链的龙,一边觉得我是手无缚鸡之力却想解放巨龙的哪吒。

  从小地方来的鲤鱼,听着化龙的传说努力跳过那道七彩的龙门。我以为等着我的是光荣和梦想,自由的飞翔,没想到立刻失去了全部的自由。就连那道神圣的龙门高度,也与长安城里需要的地铁数量完全相关。

  死在地铁里伤痕累累的龙,岗位上加班猝死的年轻人;拴在尾巴上叮当作响的铁链,每个月上万块的房贷;

  所以你懂得,那个黑漆漆,白骨嶙峋的葬龙坑有多么恐怖。

  所以你懂得,挣脱了铁链第一次飞上蓝天的龙的狂喜。

  孽龙?也许有生之年,我们就能在生活的都市中看到孽龙巨大的黑暗身影。如果你生活在香港,那么也许你已经看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