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2 21: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学习的读后感10篇

  《如何学习》是一本由亚当·罗宾逊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学习》读后感(一):如何对科目进行分析阅读?(v0.30)

  准备阶段(2个问题):

1.我阅读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确定目的)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思考已知)

  阅读阶段(5个问题):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4~6建立对话)5.「专业问题」是什么?(问题的专业化;套用问题模板)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信息的个人化;自己来提问)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记什么;发现重要信息)

  阅读后阶段(可收起教科书,5个问题):

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怎么记)9.我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组织信息;帮助你回答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用图表)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我的记忆点事什么?(如何记忆)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经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与过去的知识)

1.我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可能原因

  1)为了一篇论文做研究(问题11不那么重要了)

  2)准备期末考试。是什么类型的考试?

  3)寻找重要信息

  4)通过略读获知大概内容

  5)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作用——筛选问题(关注部分问题,忽略部分问题)

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做法——简单的写下对应主题的一切信息。

  几个问题——关于这个话题,你知道些什么?(若是已学过,可快速回顾)

  ——这个话题让你想起些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或你希望学到什么?

  作用——热身促使你提问?减少对文中的依赖,强迫你思考。让你知道自己的「知」与「不知」。

  ——使你进入寻找信息的状态

  ——热身也是一次复习。

  ——训练你利用已知知识的能力。对话题知之甚少是,利用已知信息给出「过得去」回答的能力。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要留意的——主要观点及主题(6个左右)

  ——重要术语和概念(先稍微熟悉下)

  ——总体结构

  按顺序阅读——序言及内容简介(概况了全书)

  ——作者生平(了解作者背景

  ——目录(阅读每个章节的标题)

  ——各章总结(如果很长,读每个总结的第一段和最后几段)

  各章的主要内容——章节标题和小标题(扫一眼所有的小标题)

  ——该章节的第一段及最后的几段

  ——每一段首尾的一句话

  ——表格、图片及示意图

  ——章节总结(看之前,先试着自己总结)

  ——章节结尾处的问题(看之前,试着自己提问)

  作用——恰如画家,画某部分细节是后退几步,看看它们是否与其他部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学习时也是,别想把所有的信息和细节加下,却把几个主要的观点忽略了

  测试自己——尝试用几句话总结本章内容

  ——尝试简略回答章节后的问题

  如何选择补充的信息源?

  方法——咨询老师

  ——找例子多、问题有详解的书,最后还有参考答案

  ——选有真是经验专家,有教学经验更好

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作用——等待是被动而无聊的。别做无聊而且不情愿的旁观者

  ——主动阅读,预测作者接下来会讲什么。做个积极的参与者

  预测的线索——组织架构上的 + 语法上的线索

  组织架构——难题 + 解决方案

  ——定义 + 例子

  ——一般原则 + 特殊原则

  ——声明 + 理由

  ——整体 + 局部

  ——问题 + 答案

  ——原因 + 影响

  语法线索——介绍新观点:但是、不管、尽管如此、然而、除了

  ——解释或强调讨论后的观点:同时、此外、也、不仅如此、除此之外

  ——提供总结:所以、因此、作为结果、从而、那么、从此

  ——为总结提供理由:因为、基于、由于、作为结果

  ——提供清单: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做法——除非是很重要的问题(记在空白处),否则不需要写下预测

5.「专业问题」是什么?

  专业问题:各学科、独特的、一套问题。(为弄懂学科,所必须系统思考的)

  ——想像专家一样思考,就先像专家一样提问(一听这发问,就知道是内行)

  ——作用:帮助你提取、理解科目

  ——如何确定:阅读章节总结的问题,尤其是反复出现的那类问题

  略读所有问题,忽略具体信息,找出共同短语

  导读问题——引导你、进入学科(考试中最常见的)

  ——不因科目而改变

  五个导读问题:

  1)它的定义是什么?

  2)可以举一个关于它的例子吗?

  3)它有哪些不同类型?

  4)它跟什么有联系

  5)可以拿它与什么相比较?

  地理的专业问题 (它代表任何你所阅读材料的主体)

  ● 它是由什么构成的?

  ● 它有什么化学、物理及结构上的特性?

  ● 怎样对它进行判别认定?

  ● 它的形成过程如何?

  ● 有没有其他过程通常会同时发生?

  ● 通常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

  ● 通常找到它的同时,或者在它附近还能找到什么?

  ● 什么过程能够让它发生改变?会是什么样的改变?

  ● 关于它的历史,我知道些什么?

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己提问题——个人兴趣、提问

  ——怎样做:新闻问题、好问题

  ——要求:对一章,指数提十二个问题

  ——回答问题:

  1)猜猜看(错了也没事)

  2)按重要性次序思考问题(高,必须回答;低,权当兴趣)

  六大新闻问题:

  1)谁?

  2)什么?

  3)在哪里?

  4)什么时间

  5)为什么?

  6)以什么方式

  四个有用的问题:

  1)又如何?(它重要吗?还提示了什么?)

  2)谁说的?(事实?个人观点?如何证实?依赖于什么?)

  3)假如。。。(会发生什么?)

  ——三种变体:原封不动运用信息

  改变信息

  将信息个人化

  4)这让我想起什么?(哪里见过类似?对此有何启示?)(本书中最重要)

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重要信息——比较重要(20%,记笔记),不太重要(80%,基本忽略)

  ——是否重要,也取决你的目的

  ——绝对重要的部分:

  1)回答导读、专业问题,所需的信息、观点

  2)你的想法、问题及反映(留心你所困惑的内容,理解的缺口)

  3)关键术语、概念或观点

  ——重要观点的线索:

  1)开头、结尾

  2)用不同字体表示的内容

  3)章节总结

  ——略读的诀窍:浏览文章→绝对重点→慢读重点,略读不重要的细节

  ——反复自问问题7(以前重要,现在未必重要)

  课堂和讲座——需注意的:

  1)课堂开始、结束的部分

  2)任何黑板上的内容

  3)老师重复、重读或强调的内容

  4)老师常用的词语或短语

  5)老师长时间、停顿所说的,或花长时间解释的

  6)教科书没有的,老师不同意教科书的部分

  7)老师着重讲细节,还是勾勒大框架及概况主要内容

  8)老师是否不断提及之前的内容

  9)讲义上的任何内容

8.针对这些信息,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记阅读笔记(课前准备)→记课堂笔记(课间)→合并笔记(课后)

  记笔记——使用缩写、标记

  ——几个规则

  1)用自己的话记笔记(但应保留,作者再三使用的术语或短语)

  2)用尽可能少的字数(挤压、浓缩)

  ——基本要点:

  1)读完一部分再记(不要读一句记一句)

  2)不要看教科书,凭记忆、记笔记(必要难度理论

  3)组织笔记,要形成结构,而非简单列举

  4)用图、表、示意图,转换文字

  5)手写体不如印刷体(建议用圆珠笔或钢笔)

  6)使用活页纸(记上页数、标注时间,在教科书上、注明笔记页码)

  7)每张纸只写一面

  8)不要在电脑上录入你的笔记(失去自由度、参与度;写论文则推荐

  课堂笔记要点:

  1)留心老师常用的术语、词汇、口头禅(推荐在考试、论文中使用)

  2)课后在进行思考的问题,可用「Q+问题」表示

  3)不确定老师说的,标注「sp」,在课后查证

  4)没上课借笔记,找一五一十记下所有的人借,再自己决定什么重要

  合并笔记——删除重复的内容,将补充的所有新信息、加入阅读笔记(不要删除老师提到的内容)

  教科书笔记——传统方式(随意标高亮、下划线)是浪费时间

  ——基本要点:

  1)笔的颜色,一两种就好

  2)整段读完,在做标记

  3)减少标画的字数,不要标整个句子(可在空白处做垂直标记)

  4)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想法和问题

  5)不要用尺子

9.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信息组织:对信息分类

  ——作用:看清信息间的模式、联系、关系

  促使你与材料互动,而非仅仅“看”

  ——如何提问:

  1)可以用多少种方式比较(不断打乱信息,重新分组)

  2))哪些内容有相似之处(并分到同一组,起类别名称。最多十组)

  3)哪些内容不同(并分在不同类别内)

  4)哪些内容紧密相关(找出各孤立信息间的联系)

  5)据专业、导读问题,不一样的内容有何不同

  ——组织信息,回答专业问题

10.如何用图、表说明信息?

  《如何学习》读后感(二):学习是一场自我拷问

  虽然已经毕业了几年,还是花了几个小时读了一下这本书,因为在整个上学期间 我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圪塔,我想解开它。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病,不管开始去学习什么 我总想要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学才算是真正开始,比如现在上班了, 要做个什么 如果不看几本相关的书籍或者相关的课件,形成自己的系统,我就觉得自己不行特别不爽,根本没信心,就算实在工作当中用的还不错

  回到本书,尽管书中对一些具体学科的学习列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对我而言 正如作者所说,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嗯,不要迷恋和神话学校、老师,他们也是普通人罢了,他们的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个人,而具体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又是不同的,这个时候主动,有着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这个时候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学生就会如鱼得水脱颖而出

  拒绝被动,在学习的路上不要停止拷问和质疑。提问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引发思考,成就感不是为了得到外界认可而是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感觉良好

  《如何学习》读后感(三):Practice makes perfect

  Up to today, I just finished reading half of this book, yet I am amaze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write book reflection like this, which I hope can be the starting point, cuz I am eager to change and to share... As you know, tomorrow is always endless, if you don't do it now, you may not do it at all.

  I believe I have the learning attitude, yet I have been lacking kinda of appropriate method...

  If you want to get things from reading, intensive reading is the way to go, but 'how' has haunted me for quite a while...

  Till now, I believe asking yourself relative questions is crucial, as well as asking yourself what I know related to this topic, by doing which can really help me to link the knowledge. It feels good to me.

  Having attitude is the foremost factor, practicing is the following.

  Let's roll

  To myself, to you

  《如何学习》读后感(四):书摘自用

  赛博学习法:十二个问题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写和总结?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问题10:我如何用如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考试前的演练过程

  第一步:估量考试。

  第二步:对整个课程进行回顾。

  第三步:回顾之前的考试。

  第四步:回顾你原来的笔记。

  第五步:确保你能回答专业问题和导读问题。

  第六步:最后一次对你的总结笔记进行进一步浓缩。

  第七部:根据你的记忆,重现你的总结笔记。

  考试应对策略

  1.向老师寻求帮助。

  2.试着对问题进行改述。

  3.推迟答题。

  4.如果你不能想起某个信息,想想这个信息在你书里面的哪一页的哪个位置,或是在你的总结笔记的哪一个位置。

  5.动笔写写——什么都好!

  6.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

  7.仔细分析题目具体的措辞。

  8.如果不知道具体的答案。尽你所能写下近似的答案。

  9.如果某道题目的必要信息你就是想不起来,你可以描述一下如果你知道那些信息的话,你会怎样回答问题。

  10.思考!用你的常识以及你的知识储备来作答。

  11.用你能够回答的类似的题目来替换考试题目。

  12.如果你并不知道某一个内容具体是什么,你可以考虑这个内容不是什么。

  论述文写作七步法

  第一步:选择你的主题。

  第二步:针对主题进行探索,并形成观点。(通过对话获得观点:1.这让我想起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2.这种情况是不是会常常发生?如果不是,为什么?3.短期内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长期的话,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4.这种情况是否有其他选择?这件事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5.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相对谁而言?为什么?6.有没有什么例外情况?

  7.这件事所引发的更广泛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步:组织并评估你的观点。(将相近观点归在同一个标题下,可分为:1.背景、相关主题、范围更大的问题;2.支持观点;3.反对观点;4.例子细节证据及其他内容)

  第四步:选择你的立场。

  第五步:用具体细节来支持你的立场。

  第六步:动笔写第一稿。

  第七步:修改、校订、润色原稿,并形成终稿。

  获取论述文反馈:

  1.我这边论述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的论述文中,有没有哪个地方讲的不清楚?

  3.论述文的叙述是否有逻辑。

  4.你读到哪里就觉得没意思了?

  5.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太赞同的?

  6.我的论述文有没有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

  7.我提出的反对观点是否令人信服?

  《如何学习》读后感(五):大纲

  一、尖子生的学习态度

  不能让学校束缚自己的学习,真正能教育好自己的只有自己。

  二、尖子生怎样学习(赛博学习法)

  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考试还是为了写论文

  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

  带着主动性来听课,学习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快速阅读来掌握一本书的主旨或一个章节的主旨,回答提出的问题。

  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主动阅读*通过猜测下边说什么,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5、“专业问题”是什么:

  根据科目的特点问一些专业问题以及导读问题

  6、针对这些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保持自己精力的高度集中与学习的积极性。

  7、这篇文章哪些是重要的信息?

  在阅读中专注找文章的主要信息,比如专业问题,而略读其他的不重要信息,记住二八定律。

  8、如何记笔记:

  不要一句句来记笔记,读完一部分内容在做。

  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要精简。

  阅读笔记与课堂笔记合并,不断修改重塑自己的笔记。

  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重新重组与分类,为了更好更全面的理解材料,而不是一遍遍的在看材料。

  10、如何用图表来说明信息

  11、信息的记忆点:

  想要记住一些事情,首先要理解它;其次要清楚重复的翻看是最无效的,你需要找到一些图片、节奏、故事来用右脑记住它;利用一切时间重复与回顾所学的知识;大脑的短期记忆消失,往往在伴随学了新的知识之后,一天之后的复习,一周的复习,一月的复习都是很必要。

  12、这些信息如何与已知的联系起来

  概括总结。

  三、尖子生如何应对不同科目

  文学类:人物,线索,情境以及多读原文

  数学:解题的过程,举一反三

  四、尖子生如何获得高分

  先确定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确定细节,完成论文。

  对于论文的训练较少,一上大学就有老师要求写论文,但是从来没有详细的讲一讲,如何写论文,如何选题,如何从图书馆里查阅细节,自己做的也非常不好,需要锻炼。

  五、尖子生如何安排好一切

  《如何学习》读后感(六):学霸是如何炼成的之赛博学习法

  赛博学习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探求、理解知识,

  学霸不仅知道比赛的规则,还了解老师评分的依据。

  这种方法原理是会针对正在学习的课程知识材料,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慢慢地,通过信息的整理和再整理,以及在新知识与你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才会真正理解所学新的课程知识。

  赛博学习法:十二个问题

  当学霸在学习某一个科目的时候,不管有意无意,他们都会问自己同样的十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是赛博学习法的基础。

  问题1: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在阅读之前,你必须知道为什么要阅读,这样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知道自己应该留心什么。

  问题2:关于这个知识点,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在你看完标题但还没有开始阅读正文之前,作为热身,你应该花几分钟的时间快速写下关于对应知识点所有你知道的事情。

  问题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始仔细阅读之前,你需要通过略读文章来知道文章的要点梗概。

  问题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你可以尝试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作者接下来要讲些什么内容,让自己先他(或她)一步。

  问题5:“专业问题”是什么?

  每一个科目都会有一套自己的问题,必须牢记这些问题。

  问题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当你在阅读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你能从材料中提炼出什么问题。

  问题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你必须分辨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值得你把它们写进你的笔记里面,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你的阅读目的(问题1)。

  问题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在你选择、记录重要信息的过程中,你应该用你自己的话,尽可能简短地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问题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记完笔记之后,仔细看看你的笔记,看看文章是如何组织信息的,同

  时,也想想你是否能够创造合理的新信息组或者信息关联。

  问题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再一次通读笔记,你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将尽可能多地将信息转化成符号或者图片。

  问题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现在你已经对文章的信息进行了处理,而且也开始理解这些信息,你需要一些技巧来帮助你,确保你能够记住考试所需要的信息。

  问题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当你阅读笔记时,你应该看看新信息怎样才能够与你已经知道的知识结

  合起来——不是只关于这个话题,而是关于其他所有方面。

  赛博学习法使用原则

  关于赛博学习问题,请记住以下要点:

  ● 不管是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还是你提出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根据你正在学的材料以及你的阅读目的,有些问题你可以直接跳过,而有些问题必须仔细研究回答。

  ● 有时候你并不能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重要的是你尝试回答的过程。

  ● 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的顺序只是大致顺序;有些重复,有些甚至可以合并。当你掌握了问问题的过程之后,同时对信息进行改述(问题8)、组织(问题9)、图表化(问题10)以及记忆点的生成(问题11),对你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 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科目来调整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

  ● 尽管十二个赛博学习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但你仍需不断重复问这些问题。在同一份材料中,你提问赛博学习问题的次数并没有限制,就如同下面这个图表所展示的一样,赛博学习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进行的过程。

  《如何学习》读后感(七):如何学习 摘录笔记

  尖子生的信条关于学校和学习 ,不管有意无意 ,尖子生们共享着以下十二条信念或原则 :

  原则一 :在教育你这件事情上 ,没有人能够比你自己做得更好 。

  原则二 :仅仅听老师讲课 ,并完成他们布置的作业 ,永远都是不够的 。

  原则三 :并不是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和任务都同等重要 。

  原则四 :分数只是主观的意见 。

  原则五 :犯错误 (以及偶尔犯傻 )是你为学习或者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

  原则六 :问题的意义在于引发你的思考 ——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你的答案 。

  原则七 :你上学的目的是学会怎样思考 ,而不是重复教科书或者老师告诉你的事情 。

  原则八 :并不是所有的科目看上去都很有趣 、很重要 ,但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比起无聊被动且学不到要好得多 。

  原则九 :真正的学习很可能又难又令人沮丧 ,同时还让人畏惧 ,但它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力量 。

  原则十 :你在学校成绩如何反映的是你的态度和方法 ,而不是你的能力 。

  原则十一 :如果你是为了分数或者为了获得别人认可而学习 ,那么你会失去这个过程带来的满足感 ,同时你还将你的自尊置于你无法掌控的事情之中 。

  原则十二 :学校只是一场比赛 ,但非常重要 。

  赛博学习法的第一步是对话 :你会针对正在学习的材料 ,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 。慢慢地 ,通过信息的整理和再整理 ,以及在新材料与你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你将真正理解材料 。

  知道该问什么问题 ,远远比只知道 “答案 ”重要得多 。当你知道该问什么问题的时候 ,找答案往往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

  赛博学习法 :十二个问题当尖子生们在学习某一个科目的时候 ,不管有意无意 ,他们都会问同样的十二个问题 。这些问题是赛博学习法的基础 。接下来 ,我们将花整整十二个章节的时间 ,讨论每一个问题 。

  问题 1 :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在阅读之前 ,你必须知道为什么要阅读 ,这样你在阅读的过程中 ,就会知道自己应该留心什么 。

  问题 2 :关于这个话题 ,我已经知道些什么 ?在你看完标题但还没有开始阅读正文之前 ,作为热身 ,你应该花几分钟的时间快速写下关于对应话题所有你知道的事情 。

  问题 3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开始仔细阅读之前 ,你需要通过略读文章来知道文章的要点梗概 。

  问题 4 :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你可以尝试一边阅读 ,一边预测作者接下来要讲些什么内容 ,让自己先他 (或她 )一步 。

  问题 5 : “专业问题 ”是什么 ?每一个科目都会有一套自己的问题 ,必须牢记这些问题 。

  问题 6 :针对这些信息 ,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当你在阅读的时候 ,你必须意识到你能从材料中提炼出什么问题 。

  问题 7 :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 ?你必须分辨哪些信息是重要的 ,值得你把它们写进你的笔记里面 ,主要的判断依据是你的阅读目的 (问题 1 ) 。

  问题 8 :针对这些信息 ,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在你选择 、记录重要信息的过程中 ,你应该用你自己的话 ,尽可能简短地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

  问题 9 :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记完笔记之后 ,仔细看看你的笔记 ,看看文章是如何组织信息的 ,同时 ,也想想你是否能够创造合理的新信息组或者信息关联 。

  问题 1 0 :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再一次通读笔记 ,你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将尽可能多地将信息转化成符号或者图片 。

  问题 1 1 :对我而言 ,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现在你已经对文章的信息进行了处理 ,而且也开始理解这些信息 ,你需要一些技巧来帮助你 ,确保你能够记住考试所需要的信息 。

  问题 1 2 :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当你阅读笔记时 ,你应该看看新信息怎样才能够与你已经知道的知识结合起来 ——不是只关于这个话题 ,而是关于其他所有方面 。

  在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 ,在草稿纸上粗略记一下笔记是很有好处的 。写下你的阅读印象可以促使你进行思考 。而且 ,当你进一步深入阅读并且回答其他赛博学习法的问题的时候 ,手上有一张写好的 “路线图 ”是很有帮助的 。打个比方 ,你马上就要开始一次漫长而复杂的旅途 ,有一张真实的路线图在手 ,远远比尝试着去把复杂的路线记在脑子里要简单得多 。

  不要没头没脑地反复重读你之前的笔记 ,你应该不断地对你的笔记进行改进和浓缩 。把这个过程当作一次游戏 ,每回顾一次 ,都试试看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简化笔记 。

  规则一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规则二 :用尽可能少的字数

  记忆的十个关键点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 ,上面提到的四种方法都是基于以下十个关键点 。

  关键点 1 :首先要尝试去理解 。

  关键点 2 :发掘记忆点 ——一张图片 、一种模式 、一种节奏 、一个故事 。

  关键点 3 :建立联系 。

  关键点 4 :贪多嚼不烂 ,把嘴里的嚼烂了再去吃碗里的 。

  关键点 5 :充分调动情绪 。

  关键点 6 :尽可能多地调动你的各个感官 。

  关键点 7 :借助周边环境 。

  关键点 8 :边睡边记 。

  关键点 9 :不用则忘 。

  关键点 1 0 :定期测试自己 。

  记忆的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将以上十个关键点总结到记忆信息的四个步骤中去 :

  第一步 :看看你是否能够理解相应信息 ,或者能否根据你已知的信息进行重构 。

  第二步 :从各方面思考相应信息 ,直到你找到某个很突出的特征作为你的记忆点 (图片 、模式 、节奏或故事 ) 。

  第三步 :尽可能多地调动你的各种感觉 (视觉 、听觉及肌体运动知觉 ) ,从而强化记忆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

  第四步 :使用相应信息 ,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通过不断练习来回顾相应内容 。

  你最好习惯的一件事 :学习是一个克服困惑的过程

  1 .每天的 “待办事项 ”表 。将这个列表上的所有项目分成两类 :必须今天完成和必须尽快完成的 (如果有时间的话 ) 。换句话说 :划分优先顺序 。

  2 .一份 “空的 ”周课表 (除了你要上的课 ,没有其他内容 ) 。使用周日程表 ,这样你就可以一眼看清楚你所有的课程 ,你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课程进行标注 ,特别是那些需要提前准备的课程 。

  3 .一份普通的日历 。用这份日历来记录你的任务 、你的课外活动以及你的私人事务 。 4 .一份 “空的 ”日历 ,专门用于记录所有的重要考试以及本学期要上交的论文 。利用这份日历 ,你应该能够一眼看清楚整个学期的安排 。有些学生会根据他们需要提前多久开始准备而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课程 、论文及考试进行标注 。最好是挂在书桌正对面的墙壁上 。如果你不事先计划好 ,期末的时候 ,你可能发现自己要在完成两篇期末论文的同时 ,准备三场期末考试 !

  制定好学期策略:

  在学期开始之前 ,你应该已经 :

  ●开始了解你想选修的课程 ,以免出现你选择的课程整个学期只有四次课的情况 。

  在开学的前几周里 ,你应该已经 :

  ●知道专业问题是哪些 ;

  ●找到了至少一个补充信息来源 ;

  ●开始设计你的总结笔记 ;

  ●找找看能否找到老师之前出的考试试题 ;

  ●掌握整门课程的大概内容 ;

  ●额外选修一两门课程 ;

  ●在选课期间 ,决定你要选修的课程 ,看看你还需不需要对哪些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 。在学期末的几周到来之前 ,你应该已经 :

  ●将总结笔记的篇幅浓缩至一页 ;

  ●开始准备期末考试 ;

  ●决定下学期要选修哪些课程 ,如果有必要的话 ,提前联系一下相关的老师或者是系主任 。

  看后点评:

  高考分数出来了,网上曝出了很多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如果是以前的话,我觉得那些方法没什么好提的。但参照最近看的这本书,我发现很多尖子书无一不是用到了这种赛博学习方法。独立思考、有计划性、好奇心强等等,他们也许并没有看到这本书,但是会学习的人走的都是这样的一条路,殊途同归。我小学初中的成绩都不算很好,但是大学里摸摸索索出这里的一招半式,很有感想,想起了读书的时光。这么好的书,竟然没多少人看,真是没天理啊。

  《如何学习》读后感(八):《如何学习》与学习材料对话

  《如何学习》原书出版于1993年,而我于2016年读它时,距离其出版已经23年了。读完后我想说的是,如果在上学时就与它相遇,那我的学生生涯乃至整个人生会大不一样。

  我是文科生,并且严重偏科。数学、英语是我的弱项。老师、家长包括我自己都希望能向擅长这两科的同学请教,该怎样学习。结果是一无所获,就如同其他同学向我请教,语文,历史这些科目应怎样学,我说不出所以然一样。别人以为我记忆力好,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我擅长的这些科目很少背,因为高考的考试根本不会考「某某朝代是何年建立」这种问题。那这其中的关键在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阅读了这本书。

  这个关键就是我对这些学科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对于我学习好的科目,我不自觉的使用了本书中提出的这种学习方式:

  「Cyber学习法,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第一步是对话:你会针对正在学习的材料,提出一系列具体的问题。慢慢地,通过信息的整理和再整理,以及在新材料与你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你将真正理解材料。……关键在于知道该问什么问题,以及该在什么时候问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份学习材料时,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希望从中得到什么,并且必须很具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的放矢,让材料为我所用,不再困惑迷茫。我们需要问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材料,知道些什么,能联想到什么,希望学习到什么。这能使学习变成一场「游戏」,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它高速的运转起来。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材料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这才是我们想要学习的,要避免被一些细枝末节的观点所困扰。

  当正式开始学习时,我们需要进行「主动阅读」。不断的猜测作者将会讲些什么,主动的与作者进行「对话」。这使得我们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让沉闷的学习变得有趣。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导读问题」引领我们快速的进入材料之中,而「专业问题」是我们系统学习的必要所在。而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假如……」或「这让我想起了什么?」这种问题,将激发我们的想象,引导我们去发现与回答其他所有的问题。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牢记我们最希望从中学到的什么。试图理解材料中所有的信息,是对自己时间与精力的极大浪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获得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提炼形成笔记。笔记要有清晰的结构,而不只是简单的复制。并且最好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将笔记进行重组,这会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材料。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来呈现信息,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思维导图」。

  记笔记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的记忆。每个人偏爱的记忆方式并不相同,因此所谓的记不住并不是我们「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我们要牢记的是:

  「你的记忆力完全没问题。记忆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且无法改变的,记忆是一项技能,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

  最终,随着学习理解的深入,我们可以将新的信息融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使之更加完整。而这并不是终点,我们要做的是不断使用「Cyber学习法」重复这一过程,最终改变我们整个人生。

  《如何学习》读后感(九):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2个问题,还是有点多。不容易执行。

  对于做读书笔记部分,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强调不要机械抄写。实际,坚持做笔记,自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时,难免要犯错。笔记,不是写书,更不是对教材的改写。笔记,只是补充,让自己能够更方便进一步掌握知识,是进步的梯子。……

  带着问题读书。朱熹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被动读书,效率有限。

  画图。把思考的内容,画图整理。画图整理的能力,个人能力不同。

  关于数学的学习,有启发。尤其是,数学知识需要连续的。不会,是由于存在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波利亚,也提过类似的观点。

  《如何学习》读后感(十):一本真正的学习指导书

  在看了很多知乎推荐的比如跟时间做朋友之类的垃圾书之后,总算让我找到了这本充满干货的书。甚至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如何快速高效的学习,是我的问题,我带着这一问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这本中系统化的方法,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所研究的问题,准确一点来讲,应该叫做,如何最快速,最有效率的来进行自学,并且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这本书中所针对的是美国的在校学生,很多地方对于我来讲有一些的差异。并且他提出的更多是如何学习,关于如何考试拿分其实并不是特别偏重。是一种系统化的进攻性学习。

  我接下来想试着结合一些其他内容对其进行一番改造,以适应自学的特殊性。

  首先,学习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理解和记忆。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达成两者,并且有些努力同时达成两者。那学习方法是什么,就是最快速、高效的理解和记忆。不过有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要完成我的目标“最快速,最有效率的来进行自学,并且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应该是由3个方面来构成。1、最快读、高效的学习方法 2、最明确、细致的考试策略。3、最有效的精力与时间管理

  让我们来对书中十二个问题进行一番解读

  1、我阅读这篇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在书中 ,作者给它的定义是预热。我也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并且,在心理学中也验证了这个问题,称作启动效应。我们首先给自己的系统1进行启动,用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完成这个目的,或者注意这个目的。

  2、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开始对过往的知识进行了连接,用所谓高速公路理论来说,就是通往一个地方的路越多,越容易记忆,理解。

  3、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略读,来大致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念的框架。

  这三部为起步

  4、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我认为这一个步在阅读一些结构散漫的材料的时候或许有用,就教科书而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你猜的,我对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你看困了,是因为你的大脑无聊,很赞同,我觉得这一步应该是在你有多余脑力的时候再去做,其余时候应该略去,专注于其他的问题。

  5、专业问题是什么?

  6、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两个问题,我用一个词描述,叫对话式的阅读。要理解,首先要通过阅读,如何阅读能达到更好的理解,作者这里给出了答案,对话式的阅读。通过提出问题,来与作者对话。不是在记录答案,而是提出问题,让作者来解答。这是一种主动的阅读,而不是被动的被填鸭。类似的讲法,学校里也听过,

  这两部可以归类为增强理解,因为对话式阅读是为了增进理解。

  7、这篇文章里有哪些重要信息

  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改述和总结

  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

  10、我如何用图表来说明这些信息。

  这四个问题,归类为这之前提到的,增进理解和记忆的共同的区间。

  这里讲一下目前为止关于关于提高记忆的几个方法,这里面有些方法也可以提高理解。

  1、排序(不是单纯标数字)

  2、图表化、联想 比喻 编故事等小技巧

  3、艺造

  4、重复 (并且是否可以进行主动的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思考 如何改进和添加。)

  这4个问题,我们可以分成1.收集资料(路线图),2.对这些资料进行一次小费曼。3.分类、4、图表化信息。

  视觉是人类最敏感的感觉,在单纯线性笔记的基础上延展,分别是对重要问题进行费曼方法,另外又重新分类,把一个问题肢解分类,一方面为图表化提供素材,一方面更加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依然要定期的重复,这里说的用测试代替重复,本质上还是重复。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反思之前笔记是否可以做的更好,有更加优质的联想或者其他助记方法的加入,并且这里的测试,也应该是自己测试自己,对自己进行提问,而不应该是单纯的做题。

  11、对我而言,这些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12、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这两部分是归为记忆。首先各个问题之间的顺序并不必那么死板,因为有些增强记忆的方法,比如联想和比喻,同时还可以增进理解,那么在之前就可以运用这种小技巧。在之后,我们可以再审视一些难点,加上一些小技巧。

  而其后所说的把所有的内容总结在一张纸上的方法,我觉得也是非常好。一方面温习之前的内容,一方面记忆点这个概念很有启发,是否可以不断的把知识浓缩成一个记忆点。记忆点是人类的记忆的一把钥匙,在艺造记忆中,它通过一点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来回忆。我对于艺造记忆耿根于怀,我觉得确实无法通过形象记忆一本包含几万个复杂概念的教科书,但是艺造记忆是否可以去记忆一点。通过这个浓缩的点,去回忆起整本书呢?

  那按照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的步奏应该是这样

  1、进行启动效应的预热

  2、对话式阅读

  3、信息收集分类——重点部分费曼——信息再归类——图表化笔记——重复测试(这里作者通过分布的方法,先是线性笔记的收集信息,再进行图表化笔记,我觉得学习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直接进行图表化笔记,也就是所谓的笔记流。)

  4、添加记忆点——不断1纸压缩

  对比起传统学习方法

  线性阅读+线性笔记+机械重复。我只能说,自然有效率的多得多。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本的作者,在12个问题后面隐藏着的,基本上是人类至今所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我只能说,令人赞叹。不过,对于我而言,这或许还不是终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