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诗玛》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诗玛》经典影评集

2017-12-31 21: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诗玛》经典影评集

  《阿诗玛》是一部由刘琼执导,杨丽坤 / 包斯尔 / 韩非主演的一部爱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诗玛》影评(一):阿诗玛你在哪里

  是这样一个标题,让她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线。或许看到这个标题会有一丝矫情的感觉滑过心头。说实话,要不是喀斯特的原始地貌石林在电影开头伴随着出现,我肯定毫不犹豫跳过开头。恕我鄙陋,虽然似乎很早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阿诗玛》,但就像是抵制一些所有人都告诉你那是对的并且不断在你耳边重复的事一样,我总以为我知道全部,实际上我连这是一部音乐剧也不知道。甚至是这个演员,杨丽坤。

  忍不住在边看电影时手闲不住查了影评,你知道,当一个人独自欣赏一些东西时,总是会期待别人的看法。许多人说女演员好漂亮啊~扭头朝向左边的对话框,嗯,瓜子脸,双眼皮,还好。

  接着发现主角居然和自己前一天看的《五朵金花》的金花是同一个人,于是人肉搜索开始了。在了解了现有杨丽坤的资料以后,坐在电脑前无法控制自己的想要写下一些什么。

  母亲早逝,家庭贫困,人生的开始谁说不像一出未知结局的戏。长到十一二岁的豆蔻年纪,终于有机会姐姐接到昆明接受教育。因为一句文工团欣赏有舞蹈底子的话,彻底将杨丽坤的出场转了个向,她问姐姐:我去跳舞了还能读书吗?

  没有人知道如果杨丽坤选择读书会怎样,就像是左边对话框里阿黑已经在与阿诗玛欢快的对歌,互诉情长,从来没有人能够设想如果、当初、没有这三个词的组合后返回现实结果。只能说,在杨丽坤看来,既然已经进了文工团,就认真努力学吧,毕竟当初那个年代的人儿比看似有很多选择而犹豫不决过今天的我们单纯得多。既然已经开始,那就坚持下去。

  而接下来命运的转角的来临,说得俗一点,是机会总是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说得梦幻一点,现实的不可能从来不是灰姑娘晋升公主的绊脚石。本来是落在团里台柱子的角色,谁曾想就会给了一个刚来不久擦擦窗户玻璃就被导演看上的杨丽坤身上。成了五朵金花里面最闪光的那一朵,年纪尚不足十八的她早早迎来事业的高峰,成为陪伴在那位全民敬重的周总理身边共同接待国外贵宾的一员。全民崇拜的热情,估计是后来的阿诗玛点燃起最大的火焰。谁曾想过,这部让她成为了万千男子梦中情人作品,却在第一次公映时被自己的主角扮演者嫌弃。那时,她尴尬羞愧地捂着脸对朋友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居然会演出这样女子,实在太大胆了太不好了。这句话,恰恰是后来的日子里对那些以此影片来迫害她的文革分子最大的讽刺!

  电影里,阿诗玛已然和阿黑在一起,幸福模样足以让观者着迷。我不清楚在那个女演员一贯不能打扮得美艳,除非是特务扮演者的年代,这样的阿诗玛到底是多少人心中的女神。我能确定的一点是,直到今天,到画面高清、化妆术自然到无痕的今天,我依然为她的美倾心。谁说不是老天爷的安排,一朵金花本来就能让杨丽坤成为标志,却偏偏老天爷不满于她被掩盖的丽质。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时刚刚与香港合作,剩下了大陆仅有的一批最高档和时髦的化妆品。就这样,阿诗玛成为了那时最“幸运”(谁知道后来成了把她逼疯的助长剂)的女子,得以装扮出青春最美的模样。闭上眼想象,估计在化妆师给阿诗玛定了妆的现场,全场静止,人人目光均不能离开她吧。

  可不可以用红颜称呼她呢?但是接下来的“薄命”实在让我心酸。资本主义的帽子压下来,一切阿诗玛的好都变成了令人指指点点的坏。美,是资本主义虚荣表现;爱情,是小资情怀的可恶;阿诗玛的善良、美貌、逼真贴近,是杨丽坤本质追求资本享乐。大帽子扣下来,谁都躲不掉。在大肆批判来临之前,这朵金花依然单纯而勇敢,全场百人批判的场合她站出来对沉默无言的观者说:“你们这是怎么了,你们明明知道他们批判得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一个都不说话?”俨然忘记了她的这句话是为了仅仅点头之交的受害者把自己推向如何危险的境地。她知道,“对与不对”不是“三人成虎”的信仰迷失

  在那个全民疯狂的年代,她清醒着,所以疯了是自然。

  那天大雪天清晨,身在文工团的人都听到了“你要害死我,瞎了你眼窝,我不死,我要活……”,那是白毛女里最悲愤的发声,那是从被逼疯后从关押的礼堂地下室逃到大堂中央的阿诗玛的发声。

  时间总会让这一刻的艰难变成下一刻的云淡风轻,多年以后,接受激素治疗的阿诗玛早已变形。没有谁愿意承认,那个穿着最普通的灰色工人服还有点撑破趋势的大妈是梦中公主阿诗玛。她像永远醒不过来,早已不敢说出对与不对。

  等到终于解脱的那一天,阿诗玛的爱情也没有让她幸福一刻,她的爱早已为家人攀龙附凤的幻想破坏。

  左侧电影框中,阿黑恸呼阿诗玛,杨丽坤没有心属的阿黑呼唤,只有万千不知是爱杨丽坤还是爱阿诗玛的影迷,一遍遍唤:

  阿诗玛……

  《阿诗玛》影评(二):电影《阿诗玛》的影评

  电影《阿诗玛》确实是难得的经典老片,这样的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电影文本中内蕴着一种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一种直观的深刻的文化表达。影片中非常成功的演员形象和演技、歌舞音乐等,都极大地扩大了阿诗玛在国内外的影响。阿诗玛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美丽女性的象征,阿诗玛成为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以《阿诗玛》为主题的工艺品、旅游广告、民族服饰乃至“阿诗玛”名牌香烟的应运而生,使“阿诗玛”在中国广为人知。更使“阿诗玛”跨越了民族、地域、国家的限制, 让世界上众多的人得以了解, 阿诗玛从此成为家喻户晓艺术形象。阿诗玛已经渗透到撒尼人及其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形成了一种影响广泛的“阿诗玛文化”。

  《阿诗玛》影评(三):一朵鲜花鲜又鲜

  小时候去云南玩,到了石林,导游提醒大家去找哪一个是阿诗玛。当时没有什么概念,长大些再回味这个故事,也只觉得阿诗玛和许多传说中的姑娘一样:勤劳美丽善良,与自己的情郎心心相印,然后有一个反派横加阻挠。只是她的结局不是标准的大团圆,你可以说她还留在世间,但到底不能和阿黑哥白头偕老、享得平常幸福。

  提起这部电影的歌曲,第一反应无疑是《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实际上,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首歌是《一朵鲜花鲜又鲜》,但以前只觉得应该是某部和少数民族有关的电影插曲,却从没有想到去细究出处。兜兜转转,原来是在这里:月光下探心意,花树间诉衷肠。

  这首歌的歌词看似通俗浅白,但细想颇有可玩味处。阿黑哥这边,“一朵鲜花鲜又鲜,鲜花长在崖石边。有心想把鲜花摘,又怕崖高花不开”——崖石边的鲜花自是指阿诗玛,自己虽有心,但不知对方可有意;故而阿诗玛的那句“只要有心把花采,哪怕崖高花不开”便是回答了。彼此心意明了后,感情的表达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浓烈,直到那句“撒尼姑娘千万个,我只爱你一个”——既是告白,又何尝不是誓言

  故事也和歌曲一样,你可以说它很直白——没有曲折繁复的情节,没有复杂多面的形象,没有假意试探的感情(阿诗玛对阿支的拒绝都毫不拖泥带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无论如何都不会屈从和动摇);但你也可以说它很含蓄——爱不需要时刻挂在嘴上,而是化为山水花竹融进歌中,又在细微之处显现。印象最深的是两处:一是定情后,阿诗玛在家中,母亲在旁织布,自己却对做活毫无心思,出去的时候还三步一停,蹭在墙边以为能躲过母亲的眼睛,最后干脆一溜烟跑出去。二是阿诗玛送别阿黑哥,心中自然万般不舍,跑回到桥边后蹲在一旁,既不离开却也不回头。阿黑哥便折下一朵茶花放入溪流,让其随手流到阿诗玛的手边。这朵花后来一直被阿诗玛带着,而当洪水退去后,这朵花再次回到阿黑歌手中,但伊人已不在。

  电影叙事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歌曲方面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上面提到的两首。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感觉自《刘三姐》、《五朵金花》和《阿诗玛》这批电影后,国内很少再拍歌舞片类型的电影(可能是因为创作难度比较大吧)。所以还是五星吧。

  《阿诗玛》影评(四):纯粹吐槽流水账。。

  *有些镜头角度选得真好,画面美得不得了

  *其实热布巴拉家的阿支也算是好的,长相也还不错,摔跤也只输给了阿黑,唱歌也能跟阿黑耗上三天,而且还是富二代,只可惜没能首先跟阿诗玛在音乐上产生共鸣,一味模仿胜利者是没有用的,更何况还隔着阶级。。

  *当然,跟开了外挂的神箭手阿黑还是没法比的,尤其阿黑跟阿诗玛未曾谋面先已神交,一支笛子先吹开了姑娘的心,还能你织布来我放羊,没有阶级隔阂,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也一致。

  *由此也可见阿支在追求道路上其实一直跑偏,一个富二代拼力气拼不过劳动人民还不不好好吹笛子搞创作来打动姑娘,只试图靠钱财收买。。女一号如果就这么眼皮子浅还做什么女一号。。

  *但阿诗玛这种女一号说到底还是外强中干的娇花一朵,看着刚性,说给富二代家的公子脸子就上巴掌招呼,但阿支耐心耗尽一横起来立马就怂了;义正辞严说完“压不倒我阿诗玛”,回头坐地上就开始想娘想哥想小伙伴。。歌里倒也说了,做一顶生在哥哥大树旁的菌子么。。

  *小伙伴们也很人才,平时一个个跟阿诗玛好得不分彼此,阿诗玛被抢亲了大家嘴上说着好姑娘不能进火坑却全部一致地没行动,只等阿黑回来为他送行(这是作为配角的自觉么。。)

  *其实热布巴拉家也算是先礼后兵吧,阿黑来要人也没耍横就是不给(当然也是没想到阿黑能开外挂这么强),文也比了武也比了,比不过很识时务地立马先放人。

  *阿黑跟阿诗玛也是too young too naive,有如神助地脱了身还不赶快回家收拾行李远走高飞,居然走一半在河边就玩起来了,又是摘花又是洗脚的。。

  *话说男女主都这么喜欢在河里洗脚是怎么一个回事,尤其女主,才打了水不回家接着就在河边洗起脚来。。而作为一个在河边长大天天在河里打水洗脚的姑娘居然不会游水,实在是浪费资源。。。

  *按说一个有神话色彩且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应该凄美又隽永,可惜这个悲剧结尾神话得近乎喜剧了,“云散我不散日灭我不灭”,看着这两句词真心没忍住默默背诵了一下范缜老先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古训(实在不是我煞风景可是这两句歌词难道不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日月神教千秋万载之类的口号来么。。)

  *于是最后大家就集体大合唱地立在石林里呼唤阿诗玛了,阿黑的神情居然不是悲愤而是目光炯炯仿佛站在地狱门口的人突然见到了来自天堂的光。。可阿支才是最终埋在石林下面的人啊,要说同生共死其实才是he吧啊啊啊真心头痛。。

  *所以果真我还是最爱那只小花喵啊你能告诉我你一直这么专心致志啃的是什么吗?

  《阿诗玛》影评(五):永不磨灭的阿诗玛

  今天,居然有客户拿着这个电影跑来说希望能帮他把里面的音乐全部录制一下做MP3。小弟说“这个电影没什么意思呀”。他个傻鸟,我给他一记天马流星拳以做纪念。

  再次看《阿诗玛》,也许没有人懂得我们少数民族对歌唱的热爱,这部电影至今在云南依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更让人感慨的,是阿诗玛的扮演着杨丽坤,她是如此的美,没有整容,没化浓妆,美得那么原生态,那么经典;而她的一生,就好像阿诗玛一样,那么凄苦,最后化身为永恒不变的磐石——似乎在影片最后,也暗示了她的结局,她没有过多的幸福,她的艺术形象却永不磨灭……

  《阿诗玛》影评(六):阿诗玛和阿黑实际是兄妹关系

  做学生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到了大学文学课才知道,在撒尼族的传说中,阿诗玛和阿黑不是情侣关系,而是兄妹关系!当时懵了一阵。把亲情关系改成爱情关系电影才能好看啊!阿黑为爱勇往直前,阿诗玛忠于爱情,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多么美好忠贞的爱!不过还是要把真实的阿诗玛的资料贴上来,让大家看看吧。

  阿黑哥和阿诗玛的故事

  在撒尼族阿着底地方,格路日明夫妻耕种山地住着草房。他们有个勇敢的儿子阿黑,又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天空闪出一朵花,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的名字像香草,从此美名传四方。不知不觉长到十六岁,就和阿黑哥哥下地干活。哥哥犁地朝前走,妹妹撒粪播种紧跟上。阿诗玛长到十七岁,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人人看她看花了眼。爹妈见女儿长大了,悄悄问她喜欢和谁相好。她说:"两股水到头要淌在一起,青松和磕松从不分离。春夏来播种,秋冬来收获,会盘田的人我才中意。""跳起舞来笑脸开,笛子一吹百鸟来。这样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我疼爱。"阿着底地方的青年,都偷偷地把她恋,没事每天找她三遍,有事每天找她九遍。

  黑心的财主热布巴拉,想给儿子阿支娶亲,就请海热做媒人。"只要你给我儿讨来阿诗玛,我的谢礼大,金子随你抓,银子随你拿,山羊绵羊随你拉。"讨厌的猴子下山来,是为了偷吃庄稼;讨厌的海热到阿着底来,是为了劝说阿诗玛。"阿着底下边,热布马拉家,银子搭屋架,金子做砖瓦。这样好的人家,阿诗玛该嫁了!"阿诗玛听后气愤地说:"清水不愿和浑水在一起,我决不嫁给热布巴拉家;绵羊不愿和豺狼作伙伴,我决不嫁热布巴拉家。"海热威胁说:"热布巴拉的话,好比石岩压着嫩树芽。热布巴拉家要娶你,你不愿嫁也得嫁!"阿诗玛回答:"不嫁就是不嫁,九十九个不嫁,有本事来娶!有本领来拉!"

  人马像黑云,地上腾黄尘,热布马拉家,厚脸来抢亲。可爱的阿诗玛,被人往外拉。她忍住眼泪咕:"爹呀妈呀,快叫哥哥阿黑回来吧,快叫哥哥阿黑救妹吧!"

  哥哥阿黑啊,他到远处放羊去啦 。一天夜里梦见家中院子被水淹,大麻蛇盘在堂屋前。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三天三夜就赶回了家。他一听说阿诗玛遭劫难,就呼地背起了弓和箭,跳上黄骡马,去营救亲妹阿诗玛。马铃响来玉鸟叫,阿黑来到了热布巴拉家。"阿诗玛,你在哪里?"阿黑的吼声震撼了大地。

  阿支关起大铁门,拦住阿黑不准进。要和阿黑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拾种,只有阿黑比赛赢,兄妹才能见得成。对歌对唱四季鸟,阿黑越唱越有神,声音就像知了叫。阿支脸红脖子大,声音就像癞蛤蟆。砍树时阿黑斧头快,一斧砍下三大块;热布巴拉俩父子,两斧头砍下一小块。接树时阿黑于头快,一连接上三大块;热布巴拉父子俩,两人接了一小块。比赛撒种与拾种,勤劳的阿黑样样快,热布巴拉父子俩,没有胜来只有败。

  热布巴拉起坏心,他把阿黑请进门,半夜要用虎伤人。阿诗玛拿起口弦打招呼:"他们比赛比不过,今晚要放虎害哥哥。"阿黑夜半闪在楼梯口,只等老虎冲上来,嗖嗖三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倒下地。热布巴拉俩父子,早晨一见死老虎,吓得全身打哆嗦。万般毒计都用过,该让妹妹见哥哥。

  阿黑备马出大门,回头不见阿诗玛。阿布巴拉变了卦,还是不放阿诗玛。阿黑回头射三箭:一箭射在大门上,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三箭正中堂屋供桌上,整个院子都震动,热布巴拉着了慌。全家来拔箭,箭像生了根。五条牛来拖,也不见动半分。只好请求阿诗玛:"阿诗玛呀阿诗玛,你家的金箭听你的话,只要你能拔出箭,一定让你转回家。"阿诗玛喊着哥哥的名字,拔箭就像摘下花一朵。热布巴拉打开门,阿诗玛见到了阿黑哥。

  热布巴拉家心不甘,商量办法来暗算。忽然想起十二崖子脚,央告崖神把路断。马铃响来玉鸟叫,兄妹二人回家乡。走到十二崖子脚,小河顷刻变大河,不尽洪水滚滚来,兄妹二人不能过。哥哥走在前,妹妹过不了河,妹妹走在前,哥哥过不了河。兄妹手拉手,决心一起过。滚滚洪水起大波,可爱的阿诗玛,卷进了大漩涡。阿黑在风雨中高声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顶,有人来回答:"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好姑娘,她是天空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