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0: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10篇

  《金色眼睛的映像》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一):寂寞难耐,死亡也不能成为终点

  她的文字寂寞。文字能反映心境。她几笔构造出的一个几人世界,,偷情人的愧疚、知情人的折磨,不被容纳的变态念头。最后终归是离去的离去,该死亡的死亡。

  潘得腾上尉和二等兵威廉姆斯,兰顿太太和她的菲佣,不可说道的感情,徒增喟叹。

  一开始被米卡勒斯的景物描写所吸引,那么清冷的场景色彩强烈的对比感不禁让人深入其中,可是你看着这些冷色调描写却开心不起来,很快又会被复杂人物关系所吸引,你很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往下读,发现逐渐加深的只有悲伤和寂寞;仿佛自己春天陡然踏入深秋,又到了寒冬。可能需要一杯阿华田。这里,连仆人的性格也是那么鲜明,而米卡勒斯只是几个简单词语动作描写,就让你一目了然

  她很了不起。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二):被折叠的心,某些窥视

  《金色眼睛的映像》的舞台,是沉闷、暗淡的军营。在那边,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太阳底下缺乏新鲜事,而作者在开篇时即预示:一次谋杀终会发生。它将牵涉到下列人物和动物:两位军官(上尉和少校),两个女人(他们的夫人),一个士兵,一个菲律宾人(少校太太的小青年佣人),一匹马。

  卡森·麦克勒斯不会制造处心积虑的残害。她的谋杀,是歇斯底里下的临时失控,会爆发在情欲孤独交织出的浓稠黑影内,是心血的无奈溢出,是真实自我被逼到死角后的凌乱抗拒。

  一些异动,及对那些异动的压抑、按奈、掩藏,和随之而来的胶着、冲击、 无目标的烦闷,在在显露在她的小说里面。早先看《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接受到过类似的信息

  《金色眼睛的映像》的故事发生之前,作者用植物,制造了一块遮蔽目力的幕布——军营深处和外围,是松树为主的森林。而故事的核心小舞台,是军营最内侧的军官住宅。

  上尉要修剪一下灰壳屋子边上的枝桠,叫来特立独行、闷声闷气的士兵。士兵过度地处理植物,导致屏障被撤,于是军官的宅邸暴露在更加没有生气环境里,几道目光会在暗中,窥视着它。

  士兵是血气方刚异性恋,因为家里的规矩,在纯男性的化的格局内长大,没有碰过女人,而上尉的性向含糊。

  上尉基本上是同性恋,一段时间内,他爱慕着妻子的情人。这道爱慕,或许掺杂着嫉妒心,不够确切和突出。而到了小说中期,上尉的欲望转移,变得咄咄逼人,也更加令人怜惜和叹息。上尉的身心欲望,最后聚焦在士兵那边,这是很合情合理的转变。

  上尉太太,兴许是小说中唯一心情明朗的人物,作者对她(作者是双性恋),定然有种爱恋。上尉太太身怀独善其身的“正能量”,这股子力道由两个源泉冲刷出来的,一个是她的天生丽质,一个是她的轻度弱智。因为美丽的肉身,她不必耐受孤独;因为脑子蛮笨,她不必想太多。

  上尉太太没有余地去顾念他人,几个“他人”则在顾念着她。

  至少有三个人,顾念上尉太太,上尉不在其中,上尉厌烦女人,对妻子的处境和作为均不闻不问。顾念上尉太太三个人,分别是:士兵、少校、少校夫人。

  士兵对上尉夫人有过惊鸿一瞥,此后他的目力就不可自拔,就被她强拽。这位思维空洞,行为孤僻,又善于憋着一股血气的士兵,养成了一种邪门的习惯,频频在黑夜里监视着上尉夫人的房间。到了小说中后期,士兵再三再四地,越来越放肆地,偷摸到上尉夫人的卧榻旁边(上尉那时候在书房用功),他会近距离凝望裸睡的女人,看许久,什么也不做,也不偷摸,也不自慰,在适当的时候离开

  前面已经说了,上尉对妻子那边的动静不闻不问,妻子的身形,不进入上尉的视力,却占据了士兵的爆凸的,在黑暗中移动的眼球。

  《金色眼睛的印象》是很错综的,在上尉的宅邸旁边,作者放置了少校的宅邸,两户人家一直往来不断。少校是小说中最弱写的角色,他是异性恋,和上尉夫人发展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亲密。少校妻子却是小说中浓墨重彩的角色,她甚至类似作者之分身,同时也类似上尉太太的反面。

  少校妻子姿容平庸,很敏感,很会思来想去,不能够融入环境。她一直在一旁,被动地,发现很多事情——发现先生的出轨,发现自己对“小三”竟然有点爱的意思,发现似乎有人在黑夜里潜伏,发现一道身影溜入上尉的宅子……

  少校妻子还有一个弱点(在军营中那是个实打实的麻烦)——她对艺术有点兴趣喜欢和佣人一起去听音乐会,看佣人跳舞和画画。在单调的雄性的世界中,所谓的FINE ART,可能是不FINE的东西。好在少校妻子对艺术的爱好,并不过分强烈,点到为止。无论如何,少校妻子的“生活在别处”,绝不在死寂的军营深处。

  少校妻子的菲佣,一个老少年和小青年,又是一个军中异类。他喜欢文雅事物(可能是附庸风雅),爱舞蹈和绘画(这是真心实意的)。菲佣行为夸张,对少校妻子很贴心,两人形成了一种超常关系,在主仆、夫妻、母子、甚至人和宠物的关系之外:一种极特殊的,又非常合情的关系。

  少校妻子早早自残过,在小说后期死掉,基本上是抑郁导致的“自然”死亡。

  作者关切所有的人,所有的角色分享了作者的爱。而我最关切的人,是上尉。上尉是这样复杂,又简单。他有欲望——在仕途上,在自我养成上,在情爱上,无一不有。他的孤独是矛盾的,仿佛也有机会化解(不像是少校妻子和士兵那样,这二位其实被安塞在了不能自己的环境里),但没有被化解……上尉的真心,始终被折叠着,不能舒展。

  因为夫人和夫人的情人,上尉备受暗伤,不善发泄的他,用疯狂骑马的方式去宣泄,而骑马这件事情,他也不擅长。上尉骑马的段落,可能是小说中最狂野,做具力量,最自然的部分。上尉所骑,是他夫人的牡马,他的驾驭失控后,马带他进入深林,在那边,他看见了裸身躺着的士兵。这又是何其深重的一种窥视。上尉的身心的欲望,从此再被折叠一次。

  小说开头所说的谋杀,实际上是激情杀人——上尉冲进夫人的房间,枪响两次。

  爆发枪声的房间里,有三个人:上尉(身心被折叠的人)、上尉夫人(美丽的弱智)、士兵(偷窥女人的直男)。枪响了两次,不知为什么响两次……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三):原始冲动,眼中的映像

  在图书馆找《心是孤独的猎手》时候看到旁边的这本,对我来说算是中篇小说,于是坐在图书馆舒服的沙发上下午2个小时时间看完了。

  刚开始对二等兵的描述让人有点不知所云,也还没有完全进入这本书的节奏,但是慢慢的人物都出场了,开始对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容忍这些关系存在的感情有点好奇。故事并不是很离奇跌宕起伏那种,给人很平静,慢慢等待什么注定而未知的事情发生的感觉。到最后还是有点让人不可思议

  感触最深的,是两个人物的内心对他们这个人本身产生的影响

  上尉大概本就不是个在生活上有很多小情趣或对生活有很多期待的人,每天埋头工作,妻子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完整的存在。倘若上尉妻子是个端正的人,他们本可以过着平淡美满的生活,但偏偏这样一个上尉有一个晃荡的妻子,这就注定了他的凄凉。可是他容忍了妻子和少校不端正的恋情,这一点,从人类感情上,我不是很能明白。但是想想他们所处的时代,大概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出于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一种绅士风度和为地位面子的维护,他们往往容忍这种事情的存在。而上尉表面无动于衷,内心却是万分痛苦,他每天忍受着痛苦面对他活泼弄情有点蛋白质的妻子,和每周在他的房子里举行的看似融洽愉悦又让人窒息的四人party。

  就是这种存在同时折磨着两个人,上尉和少校妻子。上尉因为变得衰老,而且同时,他爱并嫉妒着他的妻子,爱慕并嫉妒着他妻子的情人。而少校妻子则更惨,由内心的痛苦生出生理上的疾病,而她同时在忍受着两者。终于在她的忍受快要到极限的时候,她发了一次短暂的疯,冲回家减掉了自己的乳头(虽然我永远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但是除了获得沉默的可怜,她的行为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她唯一的慰藉是她的男仆,一直陪着她,让她觉得生活里还有一些和谐的东西。而男仆的种种傲娇行径也只是为了引起男主人对女主人的注意。

  最终,内心的折磨都给两个人的生活带来了悲惨的变化。上尉发疯的骑着“火鸟”冲出去,他折磨这匹马,最终被马折磨了一番,而这番遭遇,让他找到了新的寄托,就是赤身裸体从他身上跨过去的二等兵,从此,在他妻子带给他的痛苦下,他内心萌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他开始注意并有意接触这个二等兵,他想象着。我将这种感情理解为爱情,他爱上了这个二等兵,为他朝思暮想。而他这种奇怪的感情也传达到了二等兵那里。只不过他们碍于距离,并没有什么接触。

  少校妻子想着离婚,带着男仆独立生活,但是最终是什么阻止了他公开这样的想法呢?是对独立的经济生活的未知,对丈夫残存的爱,还是对改变的恐惧呢?这些东西战胜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委屈。她继续在这幢房子里生活。

  再说说二等兵,他的存在是在是无关紧要微不足道,在军营里也是超级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人。但是他的一些小小的大胆的举动使事情发生了转机。认为女人带有病菌的他,无意中看到上尉妻子的肉体,从此他摒弃了之前从父亲那儿遗留下来的关于女人的信仰,他开始偷偷关注这个女人,这个诱人的女人。他关注着发生在她周围,在她的房子里的事情,注视着这个女子。最终他决定,他晚上要到这个女人身边去度过,我想促使他这一行为的是一种原始的性的冲动,只是他只做到了这一步,待在她身边,或许是出于他对性的无知,或许是出于信仰,或许是出于人性中的迟钝。但他这看似荒诞的行为,被少校妻子看到了。

  出于内心的嫉妒与愤恨,她一心只以为这个黑影是她的丈夫,她毫不迟疑的冲向那个房间,打开灯,看到了这个男人。这时她会不会有一点放心呢,啊,不是我的丈夫。上尉也理性的没有跟着她冲到那个房间,揭发这沉默的行为。于是少校妻子为当做疯子来对待了。以至于最后酿成了她的死亡。

  四个人的party,或许是一种默许的和谐,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说出来,大家艰难的维持这种平衡。而这平衡最终被一个微不足道的二等兵打破了。

  少校妻子的死,给这个死人组合带来了无法解除的伤痛与悲凉。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欢歌笑舞,三个人的悲凉。与此同时,上尉仍然执迷于二等兵。而二等兵仍然执迷于上尉妻子的肉体。于是,他决定最后一次去看看那个熟睡中的女人。他这冲动也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故事就这样结尾了,微不足道的二等兵无辜了打破了一个和谐的四人party之后,出于同样的无辜,被杀死了。本不关他的事,与他无关,本应由他人面对和解决的局面,由他触发由他结束。剩下的三个人,可能会继续那样的生活,而二等兵想要的只是出于一个男人原始的对性的冲动。

  金色眼睛的映像。我的理解是,嫉妒的充满怒火的眼睛里倒映出的是另外一个自己,有七情六欲充满邪恶力量的自己,是自己的内心活动无止境的胡思乱想,而这些乱象会导致人丧失心智,滋生疾病。少校妻子的内心活动导致她的疯狂,上尉的内心使他衰老,暗恋一个二等兵,二等兵的内心导致他荒诞的行为和死亡。

  如何保持自己的理智,不要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受到内心胡思乱想的控制

  感谢自己坚持读完最后的15页,也感谢有人陪我读完15页。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四):日光之下,尘嚣之上

  “和平时期的哨所是一个乏味的地方。不是没有事情发生,但是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十分雷同。”

  开头基调惊心动魄。麦克勒斯笔下的人生向来无设计,只有注定。

  翻完它是在下过暴雨的午后,蝉声像煮沸的水。我发了会呆,打电话朋友出门喝冷饮。

  又一本狠书。又看到了各式各样绝望,孤独与绝望互为表里,病入膏肓而毫不自知。这次依然没有怜悯,拯救,包括毁灭,有的只是深渊无边际的回音。阳光是冷的,用手掬在之间,精液的颜色,骨灰的颜色。阳光无法使人温暖,停在表皮,骨髓里的细胞依旧咯咯打颤。

  不贩卖私货以高密度灵魂书写的散文一样的小说。她总在写自己,所以真实。这个狠心的又命运多舛的女人,几乎把人类所有灰色的姿态都临摹了一遍。

  艾莉森,是麦卡勒斯作为一个女人的绝望。上校是作为深陷婚姻困境的绝望,上尉潘德腾是迷失性向认知上的绝望,小克莱托,依旧是作为一个孩子大人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

  这里面大概只有一个不绝望的人,那就是二等兵威廉姆斯,他似乎是个没有心的,一切遵从本能和直觉行事。他让我想起了《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胖子,同样是食物链的顶端,最微小又最关键的齿轮。甚至死去时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茫然的不快。

  关于上尉在森林里遇见二等兵的那段,反复读了很多次。极美极动人。 他遭遇的不是一个目击他最脆弱时丑态的下属,而是构成最原始狂野男性符号。他命中了某些无法消泯的躁动和本质。我想象着上尉在“恼羞成怒”下掩盖的思绪:满身狼狈地爬到赤裸的威廉姆斯的脚边,着迷地亲吻对方的下巴,脚趾,将粗糙有力的手覆盖在自己的腹下,看着对方无动于衷的脸,他跪下来为他口交。

  我打赌他想这么干,或者换我会这样写。当然,那就不是麦卡勒斯了,更像是G版《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枪声惊醒了利奥诺拉,她从床上坐了起来。她还没有完全睡醒,瞪着四周,像是在观看戏里的一个场景,一个悲剧——骇人听闻,却没必要真的相信。兰顿少校差不多是同时敲了后门,只见他穿着拖鞋和睡衣急匆匆地跑上楼。上尉颓然地靠在墙上。他身上古怪而粗糙的外衣令他看起来像是一个被赶出来的落魄修道士。即使在死神的怀抱里,士兵的身体仍然带着暖洋洋的动物般的惬意。他那严肃的面孔没有改变,他那晒黑了的手心向上放在了地毯上,好像在睡梦中。”

  最后那一枪几乎是可预见的结局。日光下,尘嚣里,太多空洞的表情,太多解脱的叹息,太多蚂蚁在哈欠,太多人把头埋进洞穴里自言自语。

  ——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十分雷同。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五):无处不在的金色眼睛

  (从注销的旧账号处搬运过来)

  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写到一个极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女孩米克,她把自己的心分成里屋和外屋,分别用来盛装不同层次的情感。那一段文字写得非常细腻,使我相信作者绝对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倾注进去了,因为她在每一部作品都使用了相同的手法:在纸上建起一座结构精当的房屋,把人物一一放入不同的房间里,使各人躲在自己一间房中反复踱步,微明的心事如同呼吸相伴在侧;与他人交流起来却全作隔墙之音,模糊难辨,心与心的距离遥不可及。这样一栋房子的故事,想必是若明若暗、起伏不断的,有点像希区柯克在《后窗》中营造的景象。

  《金色眼睛的映像》是麦卡勒斯并不出名的一部小说,并因其惊世骇俗的主题引得时人诟病。我却比较偏爱它淡漠的氛围,带着一股幽幽的寒,如阵阵浓雾将整个故事染成一片黯然的云翳,间或有零星光亮闪逸,像不同颜色的画笔涂抹在天空与树梢。我从读者的角度看来,自己正站在这些清冷的色块中间,俯瞰着彼端连场上演的孤寂;我眼中倒映着冰冷的影像,正如幕布上倒映的沉默的黑白胶片。

  这是一个复杂的结,麦卡勒斯巧妙地把每个人都编入其中,剪不断、理还乱。当时她的婚姻正陷入困境,所以在《金色眼睛的映像》中,麦卡勒斯彻底否认了婚姻的意义,故事中的两个家庭均是貌合神离,绝无温情。她的笔下看不到围城的一砖一瓦,人人来去自如,不以为意。孤独的心也就是自私的心,使人处在不可交流的状态,只一味闭上眼睛自我沉溺,像一颗颗悬浮于天际的小行星,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孤伶伶地绕着自己不停转圈。我想正是作者本人也深陷于此等情绪,因此书中那些有违伦常的情感,在她写来简短凝练、毫不拖沓,语调始终冷静地流淌着,不表达任何道德上的指摘。

  而麦卡勒斯真正令我赞叹之处,在于她讲述了一个忧伤的故事,却并没有过分渲染忧伤的情调。她构筑起一整个荒凉的世界,自身则幻化成斑驳的颜色,镶嵌在一双双眼波流转的瞳仁中,无声打量着心上的缺口——正是从这无人洞悉的缺口中生长出一整个故事——刻板无趣的军营,面容倦怠的人物,落叶纷飞的清晨和月光澄澈的夜晚。故事像一棵灰蒙蒙的大树在缓慢地生长,麦卡勒斯则用自己的双眼观察着这一切,她的眼睛有时是小猫咪清澈的绿眼睛(P13),有时是鹌鹑呆滞的小黑眼睛(P37),有时是马儿紫色的圆眼珠(P74),又或者是上尉燃着蓝色火焰的眼睛(P88),以及二等兵那双混合着琥珀色与褐色的眸子(P2)……每一双闪着色彩的眼都是我们得以窥看她内心世界的秘密通道,照映着一路上细碎的枝杈,而故事中的人物却浑然不知。他们能够隐隐觉察到的,是另一双更为超然、凌驾于梦境之上的眼睛,麦卡勒斯将最为明亮耀眼的金色赋予给它。

  “金色眼睛”这个意像,在小说中出现过两次。一次在58页,上尉睡梦中出现的黑色大鸟“用刺目的金色眼睛看了他一眼”;另一次在101页,小菲佣及少校夫人从炉火中看到的,“长着一只巨大的金色眼睛”的绿孔雀。他们在恍惚间换过一双高高在上的眼睛重新打量自己,看见了自己更深处的灵魂,是“微小的,怪诞的映像(P101)”,“一副变形的玩偶般的影像(P134)”。他们的内心开始扭曲,充满着对现有世界的怀疑。对上尉来说,他被炽烈的同性之爱吞噬着,变得敏感脆弱,眼睛所见全是隐喻和暗示,几乎是在脚尖悬空地走路了;而少校的妻子艾莉森,则早就在这荒诞的处境中进退两难,一心想要逃离却不够坚定,终于做出种种离奇的举动;小菲佣呢,虽然外表蠢笨,却能够自得其乐,唱歌跳舞绘画无一不能,似乎可以藉此从旧有的世界抽身,是唯一来去自如的人。

  金色眼睛只是一种幻影,它上面的映像就更是影中影了。小说固然是作者杜撰出来的纸上王国,出现在梦境中的奇鸟珍禽却有如现实世界的使者,让书中人从那神秘的眼睛里看出真相:孤独是不可改变的归宿。这就形成了一种局面,麦卡勒斯一边为故事中的人物编织着命运,一边向他们揭示出周遭的经历只是自己大脑的产物,是一场构造出来的把戏,这不仅让“里面”的他们乱了阵脚,也让“外界”的我们惶惑不已,仿佛在阅读中过程中身处两个世界的交界,一不留神就要跌入未知的漩涡中。

  合上书本,这个现实世界里一样有着种类繁多的孤独在四处开花,重重阴影让每个人驻足不前,难于交融。所幸一只巨大的金色眼睛在80光年之外照看着全人类,日日昼升夕落,为我们带来生的希望。只是那些阴冷潮湿的寒冬与黑夜,人们闭门不出,一任呼啸的狂风和漆黑的鬼影肆意逡巡,将内心的秘密一一泄露。

  2008.5.6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六):那些个看起来怪异而又普遍存在的情感

  20110914

  大概真正产生那种阅读上的饥饿感,应该是从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开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于在那本书里因感到了太多的共鸣而感动异常,无论是故事上还是感情上。十分喜爱麦卡勒斯。

  其他的四本书都已经读过了,只剩这本有些舍不得。时隔好久,一个无聊的晚上11点钟,找来找去,那些众多买来还没看的书里,终于挑起这本,稍薄一些,忍住中间的两次瞌睡一口气直读完,两点十分。

  她是书就如同封面上她的样子,总有一种清冷的感觉。都是一些小故事,一些包涵着看起来怪异情感的小故事,却透露着一种鲜艳的孤独感。然而说回来,类似那些怪异的情感又有谁能说从来没有过?上尉、二等兵、上校妻子,乃至上校和上尉妻子那些微妙的关系和感情,都凝结着人类个体自身渺小和孤独的共性。也许是由于麦卡勒斯自己常年疾病缠身的关系,觉得她在书里对上校夫人生病和用药的描写有种特别,偶尔的轻嘲最终归为冷酷。不知道人家的脑袋瓜怎么长的,对于人的情感能有这么敏感的体会和理解,对于语言的运用这么机灵和深刻。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读完会无尽感慨的书。没有看过电影,但实在难以想象其能否超越书本身,毕竟这是一个外在平静,内在波澜,高潮爆发于结尾的故事,好像更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演传的。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七):给麦卡勒斯的赞歌。

  久未读麦卡勒斯了。当年心是孤独的猎手一书,其孤独与相伴之感还历历在目。这本却是不同。温暖了些。美丽、忧伤。从佛家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我执。

  散文般对风景与周边事物如逝水年华文中那样细腻的描写,对细微情感和表现的把握精准而让人赞叹。为什么总是有人能够用语言把握这些我们从来无法表达出来的话语,大概这正是作家与读者最大的不同,也正是读者寻找作家所能给予共鸣的最大动力。

  人类情愫的存在总是捉摸不透,忽远忽近,我执之念让人做出理所当然的疯狂行为。而这些情愫也总是无法控制,若是有一天忽然消失了,也有可能。这本书最伟大之处,常常是,你在看书的同时,也难免让自己代入这些无法控制的情感之中,同样感受到那些完成情感之人的无怨无悔,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之梦境,为此感谢麦卡勒斯,再一次让人偷窥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境界。当自己最深处的愿望与现实所违背之时,所迷恋之深,让上尉最后举起了手枪。既然不是自己所愿,那不如终结了他。

  《金色眼睛的映像》读后感(八):亿万颗太阳的光辉

  You can be my friend you can be my dog You can be my life you can be my fog ——sparklehorse 我们在认知世间万物时,大多来之于视觉感触。照此来看,《金色眼睛的映像》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深刻的。它的封面被作者卡森·麦卡勒斯的经典形象足足占据了大半。只见照片中的她病怏怏地侧歪着头,把下巴勉强支在右手上,那根夹于指间、明灭不定的香烟更加深了整个人的无力感。但正是在这张了无生气的脸上,却镶嵌着一双剔透的大眼睛。这种极不协调的反差让人感觉有些不自在,我们看不出她的内心在思虑些什么,她似乎已陷入沉思,又似乎只是在那里发呆而什么都没想。但就在我们如此不得要领的端详着她时,对方可能也同样在观察着我们,用她那更加深邃的目光。 在这本仅有10万字的书里,出场人物并不多:潘德腾上尉和他的夫人利奥诺拉,兰顿少校和他的夫人艾莉森,二等兵威廉姆斯,以及兰顿夫人的小菲佣安纳克莱托,最后,如果觉得实在太少,那就再加上一匹马。如此寥寥几位角色,如果放置在其他同等篇幅的小说中,料不会闹出多大的动静,但在麦卡勒斯的笔下,却演绎出一段十分复杂的故事。这是因为作者把书中的每个角色描写得都很模糊,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千奇百怪,几乎是穷尽了所有可能性。最令人咋舌的无疑是主角潘德腾上尉,除了安纳克莱托,他对其他的角色都产生了各种虽程度轻重不一、但性质皆属于伦常所不容的范畴、畸形到病态的爱慕之情,在爱慕中还夹杂着嫉妒和痛恨。 书中的另一个角色——艾莉森,也许能够解释这篇故事的基调为何如此古怪。如果对作者的生平有所了解便不难发现,这位兰顿太太俨然就是疾病缠身、婚姻破裂的麦卡勒斯本人。知道这一点后,书中的很多事情都好理解了,毕竟一个身陷离婚边缘的作家是绝难写出婚姻幸福的段落的,在一个病患的眼中,周遭的人事无不蒙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郁之色。 于是,书中的所有角色都有些飘忽不定,景物也始终给人一种捏不成形的感觉。唯独例外的是那一双双渐次出现的眼睛,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哪篇小说会像如此,出现这么多双眼睛:二等兵那双混合着琥珀色与褐色的眸子(P2),小猫清澈的绿眼睛(P13),鹌鹑呆滞的小黑眼睛(P37),黑色大鸟刺目的金色眼睛(P58),马儿紫色的圆眼珠(P74),上尉燃着蓝色火焰的眼睛(P88)。但这些真实世界中的眼睛加总起来,也没有最后一个给我的印象深刻,它出现在接近文末的101页,是一只从炉火中显形的巨大金色眼睛。虽然这只眼睛被安在一个绿孔雀的身上,而且终归是一具幻影,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堆炉火中的眼睛——那颗确乎存在于真实世界中、高挂于万物之上的金色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我们便无法看到眼前的万事万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而在一个病人看来,事实会更加悲观,她那脆弱的神经会敏感地意识到,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这个世界,映入眼帘的不过是太阳投射到万物后折射回来的反光,世间的所有一切都隐藏在这亿万颗太阳的光辉背后,无法看清,更无从认知。 当然,这只是一个病人眼中的世界,旁人大可不必在意,但谁知道呢,可能她才是对的那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