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后曳航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午后曳航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3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后曳航读后感精选10篇

  《午后曳航》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8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曳航》读后感(一):日本人你们能放过虐猫跟恋母这两个话题么?

  撇开民族仇恨不说,我喜欢日本文化,长期试图以自己认识及亲身经历向身边的人传播日本文化中的优点。但看到一半时就有点忍不住了,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日本小说里,不管是村上春树、道尾秀介还是三岛由纪夫,都无一例外地涉及虐猫和恋母的情结。这实在让我觉得无语,日本作家都有这种扭曲的倾向?

  不过论文字功力,确实不失是一部优秀作品,塑造出的房子、登和龙二三个角色有血有肉特别是龙二,对蔚蓝大海的描绘以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光荣与死亡的幻想相信融进了不少三岛由纪夫本人的情感

  看完全文后又去了解了三岛的生平,才知道他写出这样的文字实非偶然。三岛这曲折、纠结、偏激的人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条件。对于我来说,我想这就是阅读乐趣,自己的人生该如何经历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能不断地从许多生活到极致的前人身上慢慢理解人生。

  《午后曳航》读后感(二):细腻,成为一种令我惧怕的方式

  我想我已经说不清楚我是以怎样的心境读完这本书,我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多少纠结与不适,又有多少憧憬和沉溺。像外界对于这位作者的双面评价一样,我对于这本书的感悟清晰的分成了两个方面,相互抵触:形式上的美感,与思想上的排斥。

  这篇文章其实只是讲了一位船员和一位丈夫逝去多年的房子之间的爱情,最终以房子的孩子更杀死船员悲剧结尾。字里行间,日本文学的古典美结合着古希腊文学的典雅然我如此的沉溺。如同午后的香茗,秋雨后湖面上的涟漪,深夜咀嚼丝滑的巧克力,浓郁而又萧瑟的美浸着我的每一片肺叶,呼吸中也有了淡淡花香。对于海无法割舍的情结,对于航海的忠诚,以及对于爱情的赤诚,作者勾描着我的想象,在这个空间里把我所有的精神都像放牧奔马一样的释放出来,久久无法回到现实之中。

  “突然,广阔的空间想起了汽笛声,这汽笛声从敞开的窗子的每一处蜂拥而入,溢满了幽暗的房间。这是满载着所有一切——无所不在无依无靠的,如同鲸鱼背部一般黝黑滑腻的海潮的所有情念,成百上千次航海的记忆,以及全部的欢喜和屈辱——的大海怀着巨大无边无际黑暗地被强加的悲哀发出的呼唤。这汽笛声从遥远的海面和大洋正中,运来了对这间小屋暗淡的花蜜的向往,挟着夜晚的辉煌疯狂闯了进来。”

  那些被修辞点缀得对于大海的向往与憧憬,海洋生活的孤独与崇高,对寂寞的咀嚼的伤感,都慢慢的向我袭来。永远都有悲剧的美与幽怨,都用绵绵不断的缠绕和羁绊。或者说,悲剧是作者心目中的至美。我就这样屈服了,屈服于作者语言的张力。

  正如评论作家所说,独特多样的细节和精巧婉转的故事结构。鲜明、清新、细腻、典雅的艺术风格,对生活中存在爱的净土和人物之间心灵的慰藉与碰撞的揭示,造成共同的期待中诗意的美感……

  另一方面,我又被里面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所胁迫,感到眩晕和不适。我是对于生活十分热爱的人,或者说是对于死亡惧怕而迫切的想要活着的人。但是从文章中传递出来的对于生的漠视,对于生命意义的不屑,对于死亡的光荣的执念让我难以接受。例如文章中首领的角色,这可能就是作者思想的化身,他冷酷的言行,对于世界绝望以及对于反人类的倡议应该就是作者的内在思想。我还记得我是在吃过午饭后读得他们杀死并解剖猫咪的情节,我的确承认,作者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使这段的描写非常生动,以至于我一度想要呕吐。正如矶田光一所说“以死和虚无为媒介,沉湎于虚幻的痴迷之中”。

  “如果说,世界原本就是为了这种洋溢着如此辉煌的死亡而准备的,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即使为此而毁灭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生活这玩意儿,仅仅只是存在的混乱,使存在在每个瞬间都越发无秩序的解体,并且把这种不安作为诱饵,在每个瞬间都企图改造存在……社会原本就是毫无意义的、男女婚裕的罗马式澡堂……”如此这般的思想我是至死无法认同的。

  以及其中明显的战斗意愿,即一种武士道精神更是符合了大和民族原本的精神内核而被我所排斥。通过资料我了解到了作者二战后思想上的空虚和怅惘,对于日本战败欲挽狂澜而不能的沮丧。作者作为极右势力力图想把日本拖向战前的老思维,的确已经不能适应日本发展需要,作者一生的荣辱参半、饱受争议和悲剧死亡都是缘于“殉道美学”和“虚幻与痴迷的英雄主义”情结吧。评论家说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作者沉溺于一种病态的孤独和自虐之中,所以在精神层面我是不认同甚至厌恶这部小说的。

  这篇小说不能算是名篇,我还记得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也是被它诗意的名字所吸引,试读了第一部分就被其中的语言和唯美的意境所吸引,那些富有西式格调的装饰,龙二姣好的体型,房子的寂寞与释放……无论是名篇还是没有被推崇的读物,小说可能除了情节之外还需要咀嚼隐藏在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为什么作者的作品在负面背景下还能畅销的原因:“小说深的平安王朝古韵的薰沐,具有深湛的修辞学造诣和足够的美感,笔下流淌的文字清丽如水。”

  《午后曳航》读后感(三):极致的美艳

  之所以给8分,是因为6分显得过于刻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写出这样美得让人窒息的文字,又是怎样的人才编出同样让人窒息的故事。我后悔,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选中了它。像王磊说过的,不要轻易尝试,因为尝试是不可逆的;我好想忘记这个故事。那文字,就像滴血的艳丽的玫瑰一字一句,如同用绣花针在心上慢慢精雕细琢;通篇如此,不嫌厌倦。由此构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以至于用生命去守护这个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唯美。从这薄薄的一册文字中便可想象吧,那样热爱完美的作者怎么可能接受生命的衰落,在最极致的年龄,用最绽放的方式,画下了生命的句号。一直为我所热爱的生活热血着,而所谓生活。在他眼里都太过肮脏和庸俗了吧。这样的生命,就像是在展览馆中展览着的艺术品,和世界之间隔着一层玻璃,除了摇头唏嘘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午后曳航》读后感(四):我想杀死未来庸常的自己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高中,那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仅仅是觉得这本书的人生观非常扭曲和变态,因此在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已经大四了,重新拿起这本书,终于多多少少地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感觉

  我们每个人从小走来,似乎都相信这自己肩负着与别人完全不同命运,就像书中的阿登还有少年们一样。心怀着“大义”,当小说从大海、胴体、性这三个元素铺开时,我似乎也能感受到阿登内心那种目睹了隐藏于壮丽之物中间的联系的那种亢奋的心情。然而本应该以“死亡”还有“离别”为句点的壮丽之物,却因为“陆地上”这种凡夫俗子间的爱恨情仇而破灭了。本来在阿登面前高高在上的龙二,跌下了神坛。

  龙二其实也就是阿登的未来。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少年们不甘于屈服,从而想要了结龙二的生命。用一种近乎惨烈方法让他重新成为英雄。因为光荣,总是与死亡相伴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然而作者却道出了大多数人心中最害怕的一点。如果我们长大后也变得麻木、变得谄媚、变得庸常,我们能原谅或者接受自己吗?或者说这种原谅到最后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还是说那时候我们早已变得不是自己了。

  也许正是这种困扰,让三岛这样的天才作家选择切腹自杀这种壮丽的死法。

  摘抄:

  《午后曳航》

  死亡自人们将生的那一刻起,就牢牢扎下了根,人们除了为它浇水、培育之外别无他法;生殖是虚构的,因而社会也是虚构的;(8)

  总之,对为了相互排解孤独而进行的世俗的饶舌,以及彼此为了建立人际间的纽带而进行的仪式,他感到厌烦。(15)

  龙二憎恶陆地所具有的不动的特质和恒久的外观。(16)

  在他看来,一成不变的陆地生活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抽象和非现实……因此,他的情欲越是肉体性,也就越是感觉到可怕得抽象……(46)

  我们办不到的事情大人们更办不到。这个世界被贴上了‘不可能这一巨大封印,请你不要忘记,能够最终揭下这封印的,也就只有我们。(50)

  所谓真正的危险,除了生活这玩意儿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了。生活这玩意儿,仅仅只是存在的混乱,使存在在每个瞬间都越发无秩序地解体,并且把这种不安作为诱饵,在每个瞬间都企图改造存在。生活确实就是这种糊涂的工作。这种危险的工作哪儿也没有,是生活把它制造出来的。社会原本就是毫无意义的、男女混浴的罗马式澡堂,学校则是他的雏形……因此,我们被不断地命令着,连盲人们也对我们发号施令。这些家伙不把我们无限的能力当做一回事。(51)

  阿登淋湿的裸胸感受到了幼猫温和的心脏在美妙地鼓动,好像盗取了室外酷夏的日光中郁暗的精髓。(56)

  他感到,杀意如同早晨的海风一般掠过心胸,自己的胸部则宛如晾满了白衬衫的、空旷的钢筋混凝土晾晒场,衬衣在迎风飘扬。那时,他肯定要杀死它,要截断与世间令人厌恶的禁止所具有的无限相连接的锁链。(56)

  首领早就主张,为了填充世界的空洞,这是必要行为。这个无论用其他任何都无法填满的空洞,只有通过杀戮来填充,好似镜子需要一大片龟裂来填充一样。他们对存在握有实权。(57)’

  首领,用一只手揪住猫的脑袋,把剪刀的刀尖对准其胸部,灵活地剖至喉咙处,再用双手把皮往两侧撕开,剥了皮,形如竹笋般光润的白色内部随即显露出来。看上去,光裸着的优雅的脑袋,像是带着猫的假面具横卧在那里似的。

  内部……这个滑润的、无表情的内部虽然与阿登他们的完全共通,但是他们面对这个内皮的存在,恍如临水之舟,感到自己漆黑、驳杂、仍然存活的内部也面临投下的影子,正是在这里,他们才开始与猫,正确地说,与曾经是猫的东西紧密地联系起来。(58)

  眼前所见到的这个东西,以如此裸露的姿态与世界相连接……那只被剥了皮的猫,透过表层可以看见的内脏的搏动,更加火辣辣地直接与世界的核心相连接。(59)

  这里发生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阿登完全忍受住了自始至终所见到的一切,可是在他那半梦半幻的世界里,在凌乱内脏的温热,腹腔里的淤血,以及失去了猫的意识的巨大、慵懒的魂灵的陶醉之中,幻化出一个又一个完整的物像:现在正垂挂在体侧的肝脏,变成了柔软的半岛;被挤碎了的心脏,成为小小的太阳;被拉拽出来、勾勒出松弛圆圈的小肠,形似白色的环礁;腹腔中的积血,则变为热带温乎乎的海洋。此时的猫,因为死亡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龙二泰然自若地站起身来,是的,他已经是大家所殷切盼望和热爱的人了。(100)

  龙二痛切地思辨着陆地生活的触感。今年五月,他就要三十四岁了。他必须舍弃过于漫长梦想。他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为他而特定的光荣。(109)

  渐渐地,龙二沾染上了可恶的陆地日常生活的气味,家庭的气味,邻里近所的气味,和平的气味,烧鱼时的气味,寒暄的气味,总是待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诸多家具的气味,家庭收支账的气味,周末旅行的气味……陆地上的人们或多或少粘附在身上的这些尸臭。(132)

  听着叙说的过程中,大家都止住了欢笑,那是因为渐渐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从中感觉到了自己那共同的梦幻的归宿,以及令人厌恶的未来。或许,这个世界最终什么事也不会发生!(133)

  每个人都开始觉悟到了外部社会、虚构社会的殷勤和温暖的爱护,最重要的是,确实感受到受到了敌人的呵护。

  在我们的一生中,失去这次机会,就将不可能再用偷盗和杀人等行为来证明人类的自由。我们将会在敷衍了事和奉承话、背地里说坏话和服从、妥协和恐怖之中,畏首畏尾地虚度光阴,同时,留心着街坊四邻的动静,打发着如同老鼠般的一生。(164)

  少年们发现如此隐秘的藏身之处并据为己有,使得龙二对他们这种年龄独特的能力惊讶不已,尽管他本人年幼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74)

  由于深深的倦怠,他再度稍稍醒悟到那个放弃了的东西的巨大。(177)

  正如谁都知道的那样,光荣的味道是苦的。(179)

  《午后曳航》读后感(五):对于唯美的描写我感到身心清爽

  其实对于日本文学我不是很了解,三岛的书,这也是第一次拜读。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了三岛的名字,在图书馆日本文学区,当这个名字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就觉得莫名的熟悉。

  关于书的故事内容以及翻译水平,我都不想太多评论,对于我这个初识三岛的新读者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好的作品,抛开结局来说,整个故事情节描写的相当细致,如果减去这些描写,整个故事内容可能也就是一片小小说。可是就是这么精干的故事,却被三岛细致描写填充成了一部唯美的让读者享受的中篇故事。

  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对于整本书来说,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的描写。更新了我对很多事物的欣赏。

  海不但气势磅礴,它还可以透过一个水手表现的那么“光荣”。

  阳光不再只有温暖的感觉,它还可以渗透房屋显的那么安静自然。

  少年也不再是只有理想,只有报复,他们还有了想统治他们的世界的决心。

  夜色也不再是孤单寂寞的,透过狭长的缝隙传来了呼吸的一张一缩。

  ...........

  不好意思,很想细致的描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描写,却发现语言的匮乏,所以更为感叹三岛描写事物的本领,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却能如此的让读者与之呼应。

  抛开了描写,说道故事,我不得不说,那个结尾叫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冷颤,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作家老是要把一些看似血腥的内容加在故事里,而且每次都要放到重要的位子上,可能之前读了渡边淳一一些作品,这样的感触就更大了。本来想在读一遍的,可是想到那个结尾,我决定还是在放放吧~原谅我罪恶的自我暗示吧。

  这只是我想简简单单的说点,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午后曳航》读后感(六):支离破碎的海

  “此时他正在恍惚的憧憬着死亡,在他来说,那是一种早已永远失去了机会的、庄严地、在万人注视下的、壮烈无比的死亡。如果说,世界原本就是为这种漾溢着如此辉煌的死亡而准备的,那么与此同时,世界即使为之毁灭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这是结尾处,关于龙二临死前的描述。

  唯有日本文学总是不遗余力地赞颂死亡的美妙。他们崇尚转瞬即逝,灿烂而颓废的美。在死亡的临界点,一瞬间迸发的美,人们会赋予它无限涵义。

  有时候深深地畏惧少年之恶,潜藏在无害外表之下,无声无息之中让人毁灭。

  印象中的少年,应是脸上挂着张扬的笑容,肆意挥霍青春,无惧未来的模样。可我忘记了,十几岁的少年,可以如纯白的山茶,也可以如诡谲的曼陀罗,在素净的外表下毒液暗涌。

  十三岁的阿登就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年。由于父亲早逝的缘故,他对具有阳刚之气的英雄象征有着本能的向往与崇拜。身躯健硕的船员龙二是母亲的情人,他身上带有常年在海上生活的印记,附着着汹涌浩瀚的海潮以及死亡的气息,散发咸涩与甜腥混杂交织的气味。乘风破浪的水手,驰骋远航,是每个少年的梦。然而,他不会轻易表露自己,一切带有个人情感的感情,对他而言都是可耻的,他训练自己对一切事物保持冷漠,以旁观者的视角观照周围的世界。

  也许龙二也未曾想过,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远离这片深蓝,和尚未实现的荣光,踏上他曾深深抗拒的海岸。这对阿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仿佛在龙二身上预见了二十年后的自己。一个内心毫无波澜,被琐事杂物打磨的戾气全无,难以被外事外物所惊动的“平和慈祥”的中年人。这种能够一眼望穿的生活与汹涌未知的大海是相悖的。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大海与陆地之中。于是阿登要用行动拯救自己。

  递上一杯温热的红茶,安眠的气息在杯底溶解融合,一切回归于平静。

  绝美大海下暗藏的凌冽,崇拜过后是恨的极致。为了反叛与对抗,只能杀死未来的自己。

  或者从另一种层面来说,死亡是为了永远留存和守护这片支离破碎的海。

  《午后曳航》读后感(七):孩童、成人、陆地

  终于活到了这个尴尬的年纪——16岁,这一向是我期望跳过的时期,一个在我白日梦中高悬了许久的花季雨季,也就这么不吭息的来了。

  说这个年龄尴尬,无非是心智年龄和社会普遍认可的生理年龄大相径庭。身处其中,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又怎能面对这无人的境界。

  好在绝处逢生是必然趋势,三岛由纪夫用《午后曳航》,又让我回到了用怀着少女的细密感知,窥探成人世界的不安﹑悸动和彻底的恍然大悟中去。

  在同类题材中,电影版《赎罪》与其表达有许多相似之处,电影中的小女主人公,依靠零零星星了解到的知识与自己无意中所见的的画面,支离的连在一起,并加入自己引以为傲的“成人”感知。使原本相爱的两个青年,蒙受不白之冤而致分离。小女主人公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当初自己的臆断,长期生活在深深自责中不能自拔,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电影中所宣扬的理念境界更高,涉及的时代性更强,跨度更广。而三岛此作中的孩童形象未免太过成熟,冷酷显得不尽真实,但从本原上来讲,道理是一致的,人类总是向往非现状,都有着离岸哲学的倾向

  当孩提时代总是期望像成人一样理性思考(所以才会有小说中的几个小伙伴进行的“无情感”的性格培养)。对成人落俗,幼稚的行为嗤之以鼻,乃至深恶痛绝,并试图加以改造,重塑其在自己心中正直﹑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成人后,童年对辽阔大海的憧憬,变成习以为常的工作,这时也只能是抱怨岗位的枯燥乏味,报酬低下。

  在小说中,三岛用自己的文学观,美学观,人生观解释了对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悖论。

  三岛借笔下人物之口阐述了自己对父亲这一陆地上最肮脏生物的看法,下面引述一段:“不可能有正直的父亲,因为父亲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邪恶的形式。”“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设置障碍,摆出一副架势要把自己的劣等感……把所有这一切无聊、愚蠢的东西全部强加给孩子,幸福时不去照料孩子,最后却要求孩子理解做父亲的良心上的自责。”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天资聪慧的孩子不会将他们的父亲看作是英雄崇拜,对父亲的惧怕充其量是相比之下力量的弱小,无法对抗,或者思怀着道义上的责任。但抛弃掉这一切,父亲不过是陆地上最糟糕的东西。三岛会发出这样的言论可能是因为他从小缺少父爱,在自己的祖母这位“六十岁的深情恋人”看护下长大,缺乏阳刚之气,所以对自己得不到叶不可能得到的父爱怀有憎恶。转而追求那些肌肉强健,野蛮粗鲁的男性及其象征之物。(不过也有说法表示三岛本身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为了文学噱头才谎称自己有过激倾向﹞。

  当小说中的龙二由一位在大海上寻求光荣、死亡的战士,转而成为陆地上尸臭般的生物。男性与生俱来的自然雄性被湮没了。三岛也就让代表自己的孩子们用纯洁﹑阴冷的仪式结束了龙二的生命,希望龙二依然属于“英雄”的形象。这种得不到就要毁灭,毁灭等于永恒的思想过于个人极端主义。但这不是三岛想要探讨的话题。小说也就此结尾。

  作为记忆的矿藏地,童年是令人难以探究穷尽的,帕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曾言:诗意般的理解生活,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是我们童年时代的可贵礼物。而这份礼物对三岛来说倒像是发霉了。他对人之存在的一种无力的甚或是哀婉的吟哦。

  不管怎样,一个人就是这样成长,多数的事长辈不会像你传授,只能靠自己习得﹑感悟。最终会引起何种的蝴蝶效应,不得而知。只能尽量使危险降到最低。

  《午后曳航》读后感(八):身体和精神的对偶性

  三岛是在何种意义上站在登的背后观察这个世界?

  又是在何种意义下成为捧着《六法全书》,住在有着卧蚕眉鲜红口唇和纤巧危险有如玻璃工艺品的微笑的躯体之中,用带着橡皮手套的十三岁少年的手,来完成对这个世界的审判?

  荣光在苦涩中饮尽,

  自由附庸大义,

  实体性的信仰坚固如铁锚,

  在海陆分疆的界线上。

  男人、肌肉、汗水受海潮牵引拉扯出赴死战斗的坚执背影,女性、濡湿、阴魆植种在陆地上于无可移动中释放向天空生长的欲望,自由与荣耀早在“洛阳丸”鸣笛离港的瞬间固化成光辉的圆环,一切故事的后续,不过只存在于所遗忘的被重新唤醒之前。结局来自于精神,无论以残酷的鲜血,或者彼岸的名义,三岛的精神里有一种黑格尔式的向着绝对纯粹而生长的意志。

  从衣橱抽屉里被粗野揪出来的,独自面对房子和龙二时候孤独抿嘴的,“在抽屉里安静学习英文”的天真想象未有出口就破产幻灭的登;和如此确信对这个世界的存在握有实权的,从开膛仔猫肋骨下的内皮反射的珍珠母般光泽中获得被名之为美的核心的团体,两者之间,有着介于真实和虚幻,精神和身体的难以言喻的对偶性。

  欲望在饥渴出发又尚未出发之际,为残酷和鲜血打开喷薄的通道,只在一个瞬间完成时间和空间交叠的极限,而这种极限正是无限的自由由年轻且自命天才的团体来完成。

  已有的存在总是做为新有的存在的否定性环节而存有的,疑虑只在于三岛究竟在多少程度上完成了对这种暴烈本身的怀疑的遗弃?恰如苦涩红茶的结尾,一切背逆的具象运动的结尾,都是弥散着被称之为“美的东西”的余味。。。

  《午后曳航》读后感(九):父亲死去才能保护父亲形象

  三岛由纪夫在我印象中是个一生荣辱参半、饱受争议的作家,没看过他的作品,只了解过他的悲剧死亡。剖腹不成功没能立即死去,只好让站在旁边的学生为他介错(砍头),据说砍头也不是一刀了断,最后死得很痛苦。

  终于读了他的《午后曳航》,他“笔下流淌的文字清丽如水”,不管是性还是血腥场面还是心理描写都很精巧细腻且有张力,修辞营造出的唯美意境,让人沉醉。

  可同时他对生的漠视不屑,对死的迷恋执着,不断的扰动着我。书里被活活撞死剥皮的猫咪,扒皮后露出粉红透明的肌理,让人眩晕。

  少年们的残忍扭曲,他们对父亲的崇拜和否定,在我看来是对缺失的父爱深深的渴望。

  父亲从来都是不存在的,父亲的遥远和不在场让他对父亲有热烈的向往和憧憬,可是突然有一个人以父亲的身份出现时候,他长期在心中构建起来的“虚幻英雄主义情结“和苦心经营的完美父亲形象受到挑战,这个人只可能甚至必须让他失望,只有让父亲再次死去才能保护父亲形象,才能维护父爱缺失的合理性。

  童年的记忆,挖掘出的是怎样的矿藏?《午后曳航》这个缠绵的悲剧,三岛由纪夫的“殉道美学”让我惊愕,更让我同情

  《午后曳航》读后感(十):背弃青春——读《午后曳航》

  三岛由纪夫的名字早已经熟知,却从来没看过他的作品,直到最近才从省图借了一本《午后曳航》。薄薄的一本小书,读来却有不期而然的惊喜,果然是大家。

  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作家却极其长于细节描写与心理刻划。细微之处,无论是妈妈与龙二两个漂亮男女的形象胴体与衣着服饰,以及家居布置、街景港口、轮船码头,甚至一只被群少年虐死的小猫,从平常琐碎事物到残酷场景,都刻划得见微知著,有很强的画面感。

  与成年世界的男主角——伟岸柔情,有着如英雄般航海经历的船员龙二相比照,登以及他的朋友们,一群少年却俨然一股与成年主流世界相悖离的非主流。他们叛逆父权,有着容易被成年世界轻视甚至蔑视的自以为是,然而又不失为自成体系的思维世界。

  最近正在收听台湾作家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蒋先生别出新裁地把红楼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以青春的角度加以剖析,更 容易让读者脱离主观,对人性生出许多悲悯与理解。

  青春期果然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每个人都从当中走过, 却很容易将它淡忘。我们都曾经有过的离经叛道,却又迅速地背弃青春,溶入成年,溶入世俗,成长为一个“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成长为登的头领所说的“世上丑陋至极的父亲”。

  看到少年登与他的朋友们的论断,我忽然觉得,虽然青春常常被被成年视作无知或不肖,然而也正是他们,才有着能短暂挑战生活与权威的独特,虽然这种挑战终究敌不过时间与成长。

  少年登的头领朋友认为:

  “他们根本不明白危险的定义。……真正的危险是生存本身,舍此而无其他。因为生活本身实际就是一种令人头脑发狂的工作——生存本身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混乱,但它可以于每个瞬间把存在解体并还原到原来的无秩序 状态,然后以这种不安为诱饵,每 时每刻都在力图改造存在。社会原本就 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男女混浴的罗马式澡堂,学校则是它的雏形……因此,我们才被不断地命令。一群瞎子在对我们发号施令。这些家伙要把我们无限的能力搞得塌糊涂。”

  “这个叫作冢畸龙二的男人,至少他还有点功劳……可是,他却残忍地背叛了三号,变成了地球上至恶,也就是变成了父亲。”

  “我们就只能度过跟老鼠无异的一生——敷衍奉迎,在背地里造谣中伤并唯命是从,在妥协和恐怖中提心吊胆地虚度光阴,看自己邻里的眼色行事,之后结婚生子,最终变成那种东西——世上丑陋至极的父亲!”

  百度得知三岛由纪夫是一个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的人,最终用剖腹自杀的方式结果自己。不难看出,头领就是三岛由纪夫本人的隐喻,少年们虐猫杀猫,最终企图杀害龙二,三岛由纪夫用残忍手段杀掉自己,毁灭性的人格与行为何其相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