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个人的体验》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个人的体验》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09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个人的体验》经典读后感10篇

  《个人的体验》是一本由[日] 大江健三郎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一):大江健三郎 - 霓虹文学界真骨顶

  终于是读了很多大江的作品说实话感觉的比较颠覆。我没有黑莫言巨巨的意思,也可能是我本身就是个中国人,对于黄土地上的色情故事真的是没多大兴趣

  (还有几本没有开始读,这算是个期中简评吧,看完其他几本之后会再写一篇的。)

  作为一个作家的大江真的是无可挑剔的,少年时就开始写作,二十七岁时候写成的个人的体验就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拿奖是94年的事了)。个人的体验讲的是一个叫做鸟的人,生了一个天生畸形大脑外露的婴儿,在要不要抛弃这个婴儿的路上的各种纠结。乍看之下并无什么特别,却要联系大江健三郎自己“个人”的体验才行。

  他自己也有一个头骨损伤,天生弱智的孩子,他叫他Hikari,也就是光。这也是这本书叫做【个人的体验】的原因。生出了残疾孩子,选择承担这份责任的自己,和一路逃离想要杀死孩子最后选择承受的鸟。

  本来觉得没什么特别,但他有一个另短篇写在同一时期,「空の怪物アグイー」不知道有没有中译(约莫是有的)。

  同样的故事里,D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能在空中看到一个大袋鼠一样漂浮的怪物。

  D说因为我停留在时间里,所以我能看到那个死去的孩子。我和你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主人公是被他雇的小时工,开始并不相信这个幽灵一样怪物的存在,最后开始相信D的时候,D在车祸中失去了性命。

  D临死时,主人公怒吼,你是不是为了有人帮你收尸才编造的谎话!根本没有什么空中的怪物。

  “你需要牺牲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直到最后主人公也失去了一只眼睛,他也终于能看到了漂浮的怪物。

  他对幽灵说了再见,他也终于进入了D的世界,虽然D已经不在。

  这也就是大江所说的多重宇宙不同层面的自己。

  (还有一个非常让人颤抖的巧合,大江的儿子最后也成了和D一样的作曲家,也作着悲伤音乐。其实有点汗毛直立……)

  某种层面上,D也是那个婴儿,因为他同样因为主人公的放任而死去了。让人无法不感叹大江思考的深邃。

  他曾自己说过,日语是暧昧的文字,所以我要不断破坏这种语言来达到让读者明白我写什么,这才是我写作的目的。这种粗暴的写作方式,还有无处不在动物,排泄物,以及露骨的血腥描写。被称作现实怪诞主义(grotesque realism)。

  但与这个相比,他又是个很温暖的人。他把个人的体验称为自己每次看了都会微笑的作品,是一个希望。他奉行的是Sarte的法国人文主义(french humanism)

  指导思想是「期待しすぎず、絶望しすぎず 」,简而言之就是,别太绝望,也别太期待,再恶心的生活也有一束光嘛~

  (有一束光~~~~♪【不要乱唱歌!】——)

  你也不能说大江是个不浪漫的人。我最喜欢他的这个关于多重宇宙的说法。一年前看个人的体验的时候的写下的句子至今我也很喜欢

  [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多重宇宙中做出选择。做出决定的我,留在了和现在的你在一起的这个现实的宇宙,但踏出相反一步的我也存在在另一个宇宙。即使我在这个世界和你说了道别,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不是好好的生活在一起么?]

  还有一些关于大江很有趣细节,比如他是我们Chairman Mao接待的第一批日本作家之一啦,比如他真的是很热衷政治,而且自称不算左派,是自由派之类。

  他写过一本《冲绳札记》,说的是关于战争时候的调查。美军即将要登陆冲绳的时候,日本的军队的头儿强制自己的部下大规模自杀。这段至今都被日本政府否认的历史,甚至篡改教科书都不惜掩盖的事实,大江把他们全部都写了出来。(ちなみに 还有一本广岛札记)

  不了解自己的国家的话,什么都不能做。他是这么说的。为什么日本会成为这样的日本,为什么我们会成为这样的人。战争到底对我们的意义在何处,又改变了我们什么。如果只是掩盖事实的话,如今的日本哪儿都去不了。

  为此,他被右翼带上过审判庭,被人威胁过,还是坚持的写着写着。

  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写过奥姆真理教,亲自握过原子弹受害者的手,写过自己有障碍的儿子,写过日美安保协定。

  他和曾经获得过诺贝尔的川端康成是这样的不同。川端康成的得奖演说是【美丽的日本的我】,直接优雅的念出了和歌,而他的演说却是【暧昧的日本的我】,清晰的说出一句法语。

  至今也一直在写作。

  这个人看清了自己,也试图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

  大江说到底这莫言与大江两人是相似的,以自己为蓝本的写作,从来都是最好的写作。

  但我还是要说,那当然还是余华的书好看【喂】

  就跟村上春树一样,就算看不懂也觉得不明但厉,爽快度高。不像大江和莫言,看完这两个人写的书整个人都是黏糊糊湿哒哒像从下水道里出来的老鼠一样,拼命抖着肩膀

  .本文作者专业,只不过随口胡诌,不要亲信。

  .没有提到的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也是很重要的人,篇幅问题,打的我手疼,就先不写了。

  .大江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有翻译,得益于伟大的诺贝尔奖以及他比较亲华的态度。翻译的都相当优秀,值得一看,起码不像少华一样给你胡诌【喂】

  .文标题的真骨頂(しんこっちょう)的意思就是,真·boss的意思,以上~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二):他们在谈论个人体验的时候,他们在谈论着一个生命

  他们在谈论个人体验的时候,他们在谈论着一个生命。对于良心的谴责,或者甚至跟良心并不相关。还有背后隐藏的一些东西

  或许,逃跑,是主题,鸟想要从郁闷压抑生活中逃跑,逃到非洲,去追寻野兽的刺激和蓝天白云放松,随后他又想从自己残害孩子生命的良心自责中逃跑,逃离一直缠绕在自己身上的责任,这种注定必须付出的责任是鸟和他身边的人害怕的根由,这种逃避偶尔被拉了回来,但又忍不住会偏移,渐渐远离,然后又一次被拉了回来,像是一架天平在两端滑行,很可能,当天平最终倒向良心的一端时,就是灾难的来临,这种破碎的幻想从孩子在医院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从得知孩子是一个脑疝患者开始就已经注定,重要的是衡量。但是对于自我的放纵仅仅是表象的开始,还有婚外情,被迫离职,所有的一切似乎想说明,对于一个生命的存亡来说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火见子从他丈夫去世的时候就开始逃跑,她自认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是一种安全的避风港的时候,鸟反而把她的存在讽刺地当成了另外的一个避风港,这样的结果是反而把她从那个安全的避风港里拉了出来面对整个世界,火见子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似乎以前的空白被鸟填补以后会换来另外一种新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仍然对周围漠然,她仅仅对鸟产生兴趣,而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的令人可怕,甚至是生命,也成为她通向另一个自由世界的缺口,她并不懊悔通往这个缺口的另一个世界上所需要的代价,并且毫不犹豫地牺牲作为补偿,可是她毕竟是一厢情愿,没有人愿意跟随她像一个疯子一样的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除了正在创伤和惶恐之中的鸟,但,当鸟突然醒悟以后,她就成为一座孤立的岛屿,只能用回望和祈盼来延续漫长等待

  战后的日本似乎并不存在悔恨伤痕,但创伤依旧存在,甚至是恐惧,这种恐惧深深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里,带来表面上的彷徨痛苦抑郁苦闷人们找不到一个正常发泄的渠道,只能把这种不正常的感觉埋藏在心里,让它生根发芽,疯狂滋长,最后变成另一个灾祸。

  他们在这种心里和地域无助状态中必须找到一种自救的途径,否则就只能永远活在沮丧失望的慌张之中。畸形儿的产生就是试图在这种战后遗创中开辟一条幽径,过关是生理,生活,还是内心世界,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很难再进一步继续前进。从“希望”换成“忍耐”的时候,新的面孔就会再一次出现

  或许在大江健三郎的世界里,不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革新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他在这条坑洼的路上努力拓延的时候,或许可以看见一点希望。

  ----May 04 星期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三):它让你拥抱大地

  如果梦幻是梦幻,那你就输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抱歉,我的评论太短了。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四):结尾是败笔

  这本该是一个非常绝望凄惨的故事,然而作者给安上这样的结局,就只能另作解读了。

  实际上,我在一开始完全不能赞同这个结尾是在给人希望。恰恰相反,这更给人带来一种坠入深渊的绝望。

  一边是梦想的非洲和投缘的女朋友,一边是畸形儿和并不幸福家庭生活,最终迫于责任的压力而选择了后者。这不是什么对或者错的问题,这是个人的悲哀

  而更大的悲哀在于,鸟的梦想,非洲,在婴儿这件事情的打击下最后竟然变得无足轻重了。人在现实的苦难面前是如此的卑微,梦想竟在瞬间化为乌有

  然而,作者在最后竟然还写了婴儿手术后的那些看似给人希望的文字,我只能说,这不仅极度的破坏气氛,还严重破坏了故事的美感。敢情说读者都是些没有心理承受力的家伙,就看不得一点悲惨,非要搞出个大团圆+伪道学的结局来。简直败笔。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五):囚翼的森林

  《个人的体验》这个书名是很有误导性的。我对书名的第一眼印象是它试图用一种精密测量的理性姿态概括书中所有氤氲稠密的文本和情感,并以此来抽离地表述一个厚实的概念。然而在通读之后,这种初始的假定情绪被推翻,原本披着纯白的无表情外衣的五个字,如今一个个都饱吸了汗液、酒精与水汽的混合物,浮在我的心头,摇摇欲坠。阅读《个人的体验》绝不是一次客观的保持距离感的观看,而是彻底的浸入式的对窒息情感的体验。

  “个人”这个字眼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它在文本与作者、文本与读者、读者与世界之间的那条脆弱界限之上微妙游走。什么是“个人”?在文本中,这个“个人”显然指代着化名“鸟”的二十七岁男主角。整个故事都以“鸟”的视角进行第三人称叙述,并将他内在的心理图景通过高密度的细腻笔触以绵致敏感意识流形态晕出来。“鸟”这个个体形象同事的眼中是一个“比较异常的存在” ,是一个“不值得特别注意的局外人” ,不论是作为学生老师、丈夫还是情人,“鸟”始终无力地浮在空中,与立在地面上的人呈现一种无声互望的疏离状态。这种状态首先表现在最现实的肉体层面上。 “鸟”被肉体禁锢住了,书中对他的开篇描写是这样的:“他走起路来总是耸肩前屈” ,“他耸起的双肩像收敛的鸟翼,他的容貌也让人联想到鸟” 。外貌上名副其实的“鸟”和同龄人不同,他的身体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展现出成熟痕迹青春期所特有的对于人生命运的绝望和无力感以一种未进化完全的僵化形态固定在他身上。就像拒绝成长的小奥斯卡,“鸟”陷于肉体的囚笼中,无法变老,也无法更年轻,只不过更可悲的是,小奥斯卡的成长停滞是他的主观选择,“鸟”的肉体僵化却战胜了意志

  于是“鸟”想要逃离,逃离肉体的无力感。尽管大江健三郎笔下对“鸟”的往事渲染不多,但从炭笔速写般的文字排列背后,我们依然不难看出,“鸟”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相当有号召力的小头目,“大家都惧怕他,平时总有一批少年崇拜者围着他” ,而他无疑也是自身力量的崇拜者。因此,当二十七岁零四个月的“鸟”在游戏厅的沙包前打出计数仅达300的一拳时,肉体的孱弱反之无情地给了他一记“突破计数器最高限” 的重击。肉体的逻辑在游戏厅所代表青年世界里即是王,那些穿绣龙运动装的青年用“故意显示活力的响亮笑声”来嘲讽“鸟”也显然带着某种原始的力量性压制,是力量强者对力量弱者的天赋的优越感,这种逻辑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尚未消散的蘑菇云及其投下的巨大阴影。更让人哑然的是,这些青年此后又面目模糊地出现了两次,他们就像“鸟”年轻时的幻影,对力量有着近乎宗教性的崇拜(尽管他们不会有这样的意识,而是自大地以力量作为尊严的衡量标尺),但这种力量在未来的任何一天都有可能弃他们而去,然后他们便由龙落下地来,成了“鸟”。崇拜肉体力量是绝望者的稻草,也会是压垮绝望者的最后一根羽毛。“人的残损的肉体,满蕴危险而又一触即坏,是多么让人感到羞耻的东西啊!” 绝望的“鸟”想要逃离这背弃他的肉体,甚至连骑自行车都“多多少少有一点儿从自身肉体逃离的感觉” 。而他在研究生时期那一次轰轰烈烈的持续七百小时的醉酒(多厉害啊!),也许就是一次突发奇想的对自身肉体的屠杀,只是他最后在酒精的血泊中幸存下来,却也永远为其所困。

  这种困境直到他重新遇到火见子才得到了短暂的缓解。用肉体对抗肉体,用最原始的性来对抗后现代的肉体虚无感,与火见子的沉溺式性交成为“鸟”逃避肉体的有效方式。“鸟”借此重新迎来性器的活力,重新参与人世(被卷入了火见子的情感之中)。与“鸟”相似,火见子也面临着丧夫之后的精神困境,被困在自己创造的多元宇宙论里无法脱离。火见子有着更为大胆的生活方式,她渴望通过探索性的边界来确定自己的存在,从而不致在庞大的多元宇宙中失去定位。因此,她与“鸟”的交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两个肉体难民的祭祀仪式,他们依托对方而得以生存。

  逃离肉体是渴望逃离虚无的外化,而其内里则是对无理命运的抵抗。肉体的无力感与命运的不可确定性是一朵双生花,前者挖空了个人在现实中生活的根系,后者则又重重将个人从空中击落。这二者共同构筑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虚无空间。“鸟”渴望逃离命运,逃离现实生活所赋予他的枷锁。在脑疝儿出生前,“鸟”就已经想要逃离生活所带给他的虚无感。他想要逃去非洲,然后写一册名为“非洲的天空”的梦想之书。“生活在别处” 是每个人都会在某个阶段产生的想法,虽然结论往往是别处即此处。“鸟”对于非洲的执念是近乎不理性的,就像一个生着热病的人对水这一意象的强烈渴望,只要听到这个字,就能感到舌尖清凉。非洲在鸟的眼中不是一个具体的大陆(尽管他有着那么多非洲地图,并将它的突起与凹陷巨细靡遗地收集起来),而是在他的搜寻和保护中逐渐上升为一个原始的、热烈的图腾,像性交,像无思考的动物性(这也可见于充斥在各段文字间的动物比喻,与之相互补充境界),它象征着彻底的逃离和救赎。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在妻子即将分娩之际,“鸟”竟然还在书店里细细搜罗一册非洲地图的怪异行为。“鸟”在那个时候是恐慌的、颤抖的,在其时其境,还有什么能比地球另一边的热情大陆更能拯救一只溺水的鸟的呢?

  但与火见子想要将非洲之旅变成现实不同,鸟自始至终都是将非洲藏在衣兜里,靠近心脏细细呵护不要弄皱,却从没有真正要将它摊在日光下的行动力,即使是将地图挂在墙上也是火见子的主意。因为也许这种行动力本就是不存在的,鸟的非洲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当火见子把他们之间的性赋予现实意义,确认其伦理性质的存在后,两人的性交仪式就发生了变化。它退化成了坚硬的日常,诚实而毫无想象力。这是系在溺水者脚脖上的一块重石。火见子希望能够参与鸟的非洲幻想,甚至将它变成现实。但她不知道的是,从没有人曾经踏上过那片大陆,以后也是不会有的。

  非洲的召唤在脑疝儿的出生后终于剥离了那层被称为“梦想”的毛玻璃,现出其真相:“如果我曾经参加过战争,那我可以明确回答,我勇敢还是不勇敢。他之所以想在非洲反日常生活的风土里考验自己,也是因为他觉得那可能是专为自己而设的一场战争。不过,鸟觉得现在没有必要考虑战争,也没有必要考虑非洲之旅了,他已经清楚自己是一个不足信赖的卑怯的类型。” 鸟因为逃避而想去非洲,却又因为逃避而被非洲抛弃。直接敲碎这层玻璃的脑疝儿的诞生是“鸟”在书中遇到的最大的危机。尽管我清楚大江健三郎的创作背景,知道光的故事,但书中的脑疝儿却没有因其真实投射而显得更真实。它是一个怪物式的存在,是视网膜上的一片阴翳,一个抽象的威胁。在书中,有关脑疝儿直接描写很少,但它却像《超体》中的Lucy一样存在于文本天体的各个角落里。在每一个“鸟”与火见子的性交时刻,在每一个“鸟”陷入呕吐的肉体消亡时刻,读者仿佛都能听见脑疝儿的啼哭,或是在眼前浮现出那团诡异的肉色粉雾。脑疝儿是一种being,是“鸟”的见证者和审判者,它可以是阴魂不散,也可以是无所不在。在脑疝儿的冷静面容前,“鸟”的恐惧、对责任的逃避、自我的脆弱和身份认同的缺失一一暴露出来,他终于变得彻底的、如同新生儿一般的赤裸了。

  所以《个人的体验》实在可以作为一部裸露而诚实的忏悔录。剧作家毕希纳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深渊,当人们往下看的时候,会觉得头晕目眩。”《个人的体验》正是向着这深渊和数以千计的深渊的叠加忏悔。这是一部第三人称的私小说,但它面向的不是个体,而是一代人。《个人的体验》就像一座庞大的冰山,“鸟”站在高于水面的冰峰上瑟瑟寒缩,而一整个日本的沉痛历史和虚无时代都沉在彻骨的水下,向下望一眼就会使人陷于晕眩。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日本历史的截面,无论是着意于“我们这一代”的假眼医生,还是鸟大学时期的那些女同学,抑或是站在医院窗口俯瞰着鸟的孕妇们。他们吸收了核辐射,吸收了37.8万平方千米的岛屿漂浮在18134.4万平方千米的大洋中的孤独感和虚无感,并直接构成了所谓的“战后一代”。少数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大多数形象都处于面目模糊的蒙昧状态中,就如同一个个鬼魅一般站在世界的边缘注视着现世带着伤痕的人们。书中关于这一代人没有正面直接的描述,而“鸟”就作为那滴能够折射整个社会的震颤的水而存在。所以,鸟的“个人”是一种修辞,它将群体孤独化,将孤独普遍化。

  生为个人的体验是艰难的,难在选择。“鸟”是一个懦弱的人,他在许多抉择的分叉口选择逃避。他意识到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微妙互吸反应,因此他希望成为“‘他人’眼里的自己” ,从而“能把自己从悲伤与不安中解放出来” 。“鸟”所代表的一代人或多或少也存在着这样的选择取向,他们在巨大的人生荒原面前显得手足无措,因此想要抛开背负的十字架,离开此地。也许依循着这样的脉络,“鸟”的结局应该是杀死婴儿,逃亡非洲,然而大江健三郎却在极短的篇幅内为“鸟”安排了一个截然不同人生轨径:重新背上十字架,接受深渊和荒原。这股转变的力量在小说中直接来源于菊比古。“所说的同性恋者,是选择同性恋行为的人吗?我自身选择了它,因此,别人谁也没有责任。” 曾经被“鸟”所抛弃的朋友菊比古再次出现时,他所携带的生命能量非常强大,因为他是真真正正的自我选择者,是自我自由的实现者,而这恰恰是被自由的广袤所束缚住的“鸟”和他背后的一代人所缺失的。

  大江健三郎在清华大学的发言中曾言:“像刚才已经说过的那样,我经历了那样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进入大学学习法国文学,在我的精神形成过程中,法国文学作为坐标轴发挥了作用。其中,萨特是最为有力的指针。但是身患残疾的儿子诞生的几个月里,我终于明白,迄今为止我坚信已经在自己内心里积累起来的精神训练,实际上毫无用处。我必须重塑自己的精神。” 所以《个人的体验》一书本也是大江健三郎对自己的一次书写治疗。尽管最后的结局有些仓促,三岛由纪夫甚至认为它完全消解了小说前半部分所带来的情感张力,可只有这样,大江健三郎才能回归。和世界和解,和解的方式就是做出选择并且承担其责任,这个提法听起来实在是很泄气的,但却是大江健三郎和战后的一代人回到现实世界重拾衣食住行所需要的。

  回归之后的“鸟”已经在文本之外了,我们无从得知他选择的生活究竟能够赋予他抵抗人生虚无的力量,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概括在故事的最后一句话里:“鸟想翻开被遣送回国的戴尔契夫赠送给他的那本扉页上题写着“希望”一词的巴尔干半岛效果的词典,首先查一查“忍耐”这个词。” “鸟”的人生就像一个灌满了汽水的瓶子,每走一步就摇晃一下,气体溢出鼓胀,几近爆裂,而脑疝儿子的降世成为了那个“啵”地一声被气体弹飞的软木塞。鸟的潘多拉酒瓶被释放,只留下“希望”被他关在瓶底。但与那个古老的神话不同的是,“希望”不再是故事的谜底。“希望”属于逃逸者,而“忍耐”属于留下的人,这也许就是“鸟”走出洞穴后所得到的那一袋金币 ,它将伴着勇敢的人们的步伐叮当作响。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六):冷暖色调下的救赎之路

  第一次读大江健三郎的书,对作者之于细碎情感和微妙心理的文字处理深表叹服。周围自然元素的描述随着主人公心情的起伏跌落呈现不同的色调。

  刚开始是灰暗哀痛的,主人公鸟先生用旁观者的态度审视着无法感知自我生命体存在的生活,憧憬着逃离现实,去往非洲探寻未知的世界。而现实中刚刚出生的奇异婴儿,以及中遇到的各色人物,医生、护士、年轻人们,在毫无同情爱惜且冷漠嘲笑的映衬和催化下,让鸟想以飞奔的速度离去。

  随后鸟来到了旧时女友人火见子的生活里,这时色调过度,多了丝温暖柔和,鸟先生能够暂时的在肉体和灵魂中活得极大的满足,但仍旧无法摆脱窒息的现实。

  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刚出世的婴儿实际上是鸟的真实映射,作为一个奇异个体,想要出来冒险,但却遇到冷梆梆冰冷冷的世界,鸟在听到婴儿出现问题的最初心理,是想要抛弃婴儿,这便是他自己对生活绝望的写照,他想要逃离责任,出离现实,走向自己认为飘渺未知的非洲。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中间发生的故事,有那么一刻,他想通了,如果他放弃婴儿,那就是亲手杀死了他,并永远背负不堪的内心挣扎,他想要负责,想要挽救自己在现实中的身份,丈夫、父亲、女婿。于是婴儿的存活,是鸟内心的自我救赎。最终他看到了红色的光亮,将他那些忧郁、焦虑、逃避的灰暗角落统统扫光,孩子就是他自己,有了重新生活的希望。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七):平淡的生活,良心的考责

  都说男孩向男人的蜕变常常是在一瞬之间完成的,而那一瞬间所要付出的代价只有男人自己清楚!《个人的体验》讲述的正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成长,罪恶感,伦理观,生而为人与生俱来的良心和那已然成为生活的代价而不切实际的梦想。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文学故事中,月亮还是六便士的抉择已经被无数次地演绎,大江健三郎笔下的“鸟”面对着人生的选择题,实际上却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平凡人的生活时刻接受着良心的考责,在人性的底线近前,如果放弃了为人的原则,要么像毛姆笔下的高更一样成为世俗礼法鞭长莫及的天才,要么堕入地狱,万劫不复,在这底线前左右徘徊的“鸟”无比丑陋,而却正是这一段徘徊,让最终选择后退一步的他变得那么可爱,即便他只是做了一件最基本的人性要求他去做的事情而已!一夜之间,“鸟”完成了从男孩向男人的蜕变。转念一想,已奔不惑之年的自己恰巧和“鸟”处在相同的年纪,自诩已经尝试了比较丰富的生活,却心知肚明还没有迎来改变心智的“个人的体验”,想起《一个人的朝圣》里,哈罗德是在暮年才真正完成了成长,而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到最后还是一个倔强的孩子,让人一夜成长的“个人的体验”也许会不期而遇,也许到死都还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无论怎样,保持着良知和自省默默地生活,男人有男人的韬晦,男孩有男孩的活泼,只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和责任感,便始终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这句话献给包括我在内的,正在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同胞们。

  《个人的体验》读后感(八):那铺天盖地的压抑

  以前语文的课外读物上有选段,还记得在被黑暗包围的晚自习教室感到的是直冲内心的窒息感,跟着鸟走在上个世纪日本的街头却感觉走在攻壳机动队的都市里,街边的店铺牌、游戏厅的光如同满目淋漓、光怪陆离闪烁的广告牌与霓虹灯——只有铺天盖地的压抑。

  鸟,就这样成为鸟,就这样成为老师,就这样娶妻生子,就这样慢慢步入中年,就这样活着,也会这样死去,一切按部就班。轰鸣的机器缓缓前行,而你我不过一钉一铆。低头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而一抬头就看穿了以后几十年自己人生的轨迹,仿佛注定。不用思考,不用挣扎,更无须反抗,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就这样遵守秩序机械地前行即可。如同赛博朋克钢与肉的世界观,在我们羸弱的肉体之上压着的是冷酷的金属。在无尽闪烁的霓虹灯下,在巨大压抑的社会规则下,个人失去了意义,如同草芥,只有席卷而来的徒劳感和万念俱无的无意义感。而这可能就是那直冲内心的窒息感的来由吧。

  一谈人生的意义,总觉得假大空。可是意义又如同不散的阴魂一直潜伏身边,意义危机总是最严重的危机。鸟是不幸的,初为人父就要面临生和死的选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鸟又是幸运的。智力不正常的孩子和今后几十年的负担让鸟以后的人生有了支撑,鸟今后如果遇到了如同漩涡一般猛烈的意义危机,也只会淡然的说声:我还有孩子。

  逻辑混乱,欢迎指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