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雪焚城读后感精选10篇
《九州·雪焚城》是一本由帕帕安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一):喜欢
在回家的火车上看完这本书。剧透知道了结局,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觉得心里直抽。
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合理、最符合时代特征的end,这样乱世里的倾城之恋,不能说是好还是不好。。。心里痛的不得了,却没有什么人可以恨,实在是时代的无奈。
始终认为葵花朝最出彩的人物就是这个惊鸿一瞥的白衣教长,被神诅咒的爱情,像所有的晨月那么复杂,却更飘渺,又因为和心里的人性挣扎而显得温柔如斯。狂花生枯木,并非一切都是人心里开出来的虚妄之花,他命中注定遇到她。
宛瑶,宛瑶,让人想起张爱的《倾城之恋》,你是医我的丸药。于是故事里一直也在说,顾宛瑶是原映雪的丸药。心怀勇气的治愈少女。
作者大概想让女主性格显得豁达,给了她另外一个名字和身份,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顾宛瑶这个名字,这枚暖香如玉的丸药。英姿飒爽,最后一幕回来救人,那长发飞扬的一幕多么多么美。
男主很好。女主很好。番外里的配角玄机也很好很好。唯一问题是男主出现的太晚,差点站错队,七公子那个角色明显是为了照顾设定背景,显得有点味同嚼蜡。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二):前面张开那么大,后面却烂尾……
这小说已经无法定位。当你以为这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或者玄幻武侠,或者“神人凡人”的深刻讨论时,你就输了。
——结局竟就是狗血言情,所有恢弘的背景只为了那跳跃式的梁祝
如果是看书有习惯看还有多少页完结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抓狂:咦,不是快结局了吗,怎么似乎还有怎么多没交代?
——放心,来个神展开,一下挂俩,然后疯的疯,呆的呆,OK,完结,管你有没有反应过来。
不是非要喜剧党,不是反对悲剧收场——男女主角似乎悲剧最合适——但前面的所有所有深刻的立意,一下子就没了。是我期望太高?或者作者本来就是单纯想写罗密欧与朱丽叶?
——好吧,你要罗密欧与朱丽叶,前面就来个铺垫,感情戏也给足点。但偏偏前面几个主角的感情就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说是言情剧怕也不入流
于是,是意识流?作者想写什么是什么?单纯发牢骚?最怕这样的文,空有华丽的辞藻,读完都不知道写了什么,空空的却装高深。
或者有人会说,这是九州系列作品的其中一部,要全部读完才会懂——首先我读过其他的九州作品;然后,即便是一系列的作品,只要不是上中下部,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单纯的一部让读者能读懂是最基础的。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神雕也不会以为没看射雕而不知道杨过是谁,对不?这本书,九州神话的味道,已经被三流言情混杂了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三):七公子,爱她就要勇敢说出来啊
小闲是和唐国公做了一笔交易,要把淳国七公子捞出来,换来的是唐国的通关文书。
唐国公百里冀希望敖谨能重整风虎骑兵,铲除辰月势力;小闲拿到通关文书之后,能获得商贸特权,赚取巨额利润。
敖谨自己的父亲和长兄已在长炀川一役中尽歿,世界上好像已经没有人关心他。来冲破重重阻碍救他的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事实上,小闲可能以前跟七公子也从未有过交情。
不过有人愿意花很大功夫来救你,说明你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而有价值,就能活得有意义。
其实在乱世中,谁都活得很艰难,谁都要默默承受一些东西。
所以小闲是一个很好的姑娘,她承受的事情也很多:自己的亲哥哥在面前不能相认,收养自己多年的父亲另有所图,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可是她一直很开心地活着,很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很努力地去改变一些事情。
这样的女孩子,还是救命恩人,谁能不爱呢?
我觉得七公子一直是很爱很爱小闲的,但是他很苦逼地背负着国仇家恨,一心想要找出当年的真相,于是他就不能太分心在感情方面了。那么之后小闲再遇到原映雪,再爱上原映雪,再最后和原映雪一起死于战乱,都跟七公子无关了。
虽然敖谨能救小闲一次,但是已经留不住她的心。
所以,七公子,爱她就要勇敢说出来啊!
有什么事情,可以两个人一起来承担啊!
虽然在乱世里,大家都不容易,但是还是有爱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可以支撑着两个人一直走下去啊!
只可惜乱世中命如飞蓬,连爱情也被诸神诅咒。但是天罗的骄傲,便是从不低头。辰月之乱,槿花焚城。
最后,只有七公子一个人继续走下去。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四):乱世无言——读《雪焚城》
这是一个乱世,九州葵花时代,一个是如神人般的教长,一个是背负命运的刺客,他们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被命运安排在了一起。
顾小闲,她的出场让人忍俊不禁,有着不与世俗想同的闲散和慵懒。她曾经是顾家的千金小姐,也曾经是顾家追杀的对象,当被天罗堂救起时,她的命运便已注定不归。她以为天罗堂是自己温暖的家,可事实确实因为她有利用价值而成了天罗堂宠孩,没有将她培养成一个冷漠的杀手,是因为她唯一值得利用的是她姓“顾”。作为顾西园最疼爱的妹妹,有朝一日,她便能成为天罗堂可以利用的筹码。
原映雪,辰月教的三部教长之一,也是被辰月教主认为是最接近神的人物之一,他能听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无论是好是坏,他身着一席白衣,像是不染纤尘的脱俗之人,直到遇上顾小闲。她是为刺杀他而来,可他却能清楚地听到她内心的任何想法,这样的直白。
读完这个故事,我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顾小闲与原映雪莫名其妙的爱情,似乎只是由来于原映雪与前来刺杀他的顾小闲能平静相对。顾小闲身负的仇恨,似乎也只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被人利用,自己却懵懂不知。七公子对顾小闲莫名其妙的爱意,也只不过是因为她从牢中将他救出。辰月教与天罗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怨,这个乱世到底为何如斯,文中均是糊里糊涂。最后,顾小闲和原映雪突然死去的结局更是让人费解。似乎,整个故事就是为了让他们死去而进行的,而辰月教和天罗堂的问题也因他们死去而结束,但是读者却不明白,这两人之间到底与天罗堂和辰月教的恩怨有何牵连。
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介绍,认为应该是一本水平比较好的书,至少作者是北大学子,文学水平应该是不差的。只是读完全书之后,那种失望之感,实在有些过于强烈。作者的文笔应该算是不错的,但是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肯定是有欠缺的,如果读者不能明白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我想这样一本书应该算是失败的。虽说言情小说只用语调节阅读,但是如果能看到好的言情小说,还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的。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五):九州里的最爱
直到去年才开始接触九州,槿花乱是我最早看的一期九州志上的故事,在此之前中文类小说真的已经很久不看了,尤其是当代的。因为感觉很浪费时间,所能想起来的尽是没啥文学性可言又无关痛痒的故事。 之后把九州志一、二季、缥缈录、其他的还有海上牧云记和羽传说都看了一遍,回过头来,觉得这么多故事里,还是最喜欢最初看的《槿花乱》。 当初看槿花乱,感觉是久未遇的有点文学性的中文小说。不是只会用俏皮话卖乖,靠重口味靠服务性强的段子来卖,也不是靠挖空心思的推理技巧支撑剧情的那类。久违的清新而温暖的小品故事,透露出灵气。原来现在还有人在写这样的文字。 这不是个只为讲故事而写的小说,也不仅仅是杀手顾小闲和辰月原教长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传达的信息很清晰,就是人性的美好。前篇槿花乱还只是点到 人性与辰月的神性的对比,后篇雪焚城则进一步把 人性直接放在了朝代更替的动荡背景下。 虽然后篇雪焚城的整体行笔感觉没有前篇槿花乱灵动协调,但是后篇从开篇到最后收笔,铺垫还是做的很好。最后的打戏也分外精彩 有画面感。 小闲姑娘和原教长最后没有被辰月的雷枯火打败,也没有被天罗打败,却最终被自信在“替天行道”的狂热群众所杀,总算很压得住。人性的美好无关乎政治立场,无关乎时代更迭,个人的身份,如同黑暗中绽放的光华,这个小小的立意就足以让这个故事站的稍微高一点点了。 其实我更萌顾哥哥和顾妹妹之前的感情。(里亚和小闲之间的羁绊也很喜欢)对爱情戏不感冒。 虽然看到有人说 白曼青的支线似乎很多余,但是这条线是让我对此故事第一次印象变得深刻的地方。就凭白曼青与敖谨重逢后的对话以及那首诗,至少在我看来,就可以把这个故事和一般网络小说区分开了。感觉作者还是在想些东西的 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此文的历史时代感很强,纵横捭阖,设定考证细致,深得我这个考证派的心。我看的九州的故事里除了缥缈录之外,其他鲜少把九州背景信息运用这么多,故事还能写的溜的。 关于番外,虽然我并不是很喜欢太俏皮的语言风格,不过这个番外看的还算欢乐,大致有点看完正剧后悲悲切切的又破涕为笑的感觉,而且番外其实确实可以看成是这个故事的HAPPY ENDING。连最冷酷的杀手龙颖和龙家的教育典范龙玄玑经过努力最后都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也算是人性的胜利啊~ORZ 但是瑕疵呢 还是有的,比如有些支线没有完全交代清楚,槿花乱最后原映雪梦见他杀死了敖谨和最后的结局放在一起似乎有点唐突,敖谨是如何知道小闲被舒夜袭击之处 又是如何知道小闲身世的 也没有交代,另外我还很好奇里亚和顾襄之间的前因后果,最好之后也能出个番外交代下。 实体书版本在卷首部分有多处改动,和杂志上载的不太一样,比如开篇一句“暗夜如盲”改成了“暗夜如墨”。或许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觉得显然是“如盲”要比“如墨”令人印象深刻的多。 实体书,各种不给力。 那个书腰是一大败笔,把敖谨的话套在顾小闲的头上,编辑好拖去打PP了 然后目录上的摘要也简直是机器自动抓取直接贴上去的,压根没动过脑子的痕迹。大概大量的网络小说都是这么编辑的。反正读者没脑子么? 总算内页排版和封面至少比《刺客王朝》之类的强 纸质的阅读感还是比网上看的效果好 庆幸一记 所以只给了四星。 总体来说 是值得一看的故事,作为帕帕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单行本还是不错的 恭喜 期待更多佳作。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六):那一夜,大雪焚城,他们的爱情,终于圆满
初见时明明想着要取他性命,无奈计谋被破,还一次次被这位白衣教长所救。
当她滚下山崖九死一生时,听见他温润的声音,似笑非笑地,说道“两次。”
他们的爱情,在淡淡茶醇鱼香中慢慢酝酿,清淡悠长地辗转在彼此生命中。直到那一夜,他看到她气喘吁吁地站在身负重伤的他身前,无奈说道,“没想到,这次是你挡在了我前面。” 火光冲天,雪依旧飘零。
他说,嗯
她说,我嫁不出去了你愿意娶我么,
他回,嗯
她急了,总是嗯嗯嗯是什么意思。
直到最后,他们背靠背作战。在她最后一次问到他愿不愿意娶她的时候,他已经无力回答了,只有不断喷涌的鲜血溢开如红莲。
那一夜,有情人双双离世,逃离了这个无奈的时代,此后,便可永世相守了吧。
我至今不懂为何原映雪要卸下保命的印刻,后来想到,即使那个时候保住性命,他们也不会放过他,与有情人一起离去,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觉得很想落泪,明明看书的时候没有很大感觉,不过作者的文字的确很不错,在混乱汹涌的网络文学大潮下,的确令人眼前一亮。番外的龙颖和玄玑终于也得到了幸福
纯真的爱恋与现实的碰撞结果——死亡与幻灭
这本书很早前就有好友与我推荐,但说实话虽然个人对九州的设定很看好,但在故意悠悠的行文背景中,不时跳跃出几句很现代的话语,实在是叫人很出戏。于是作为如厕读物,我断断续续的看了近一个月,才将他看完。
除了最后的番外,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原映雪固然飘逸美好的犹如谪仙,却让人觉得不真实。顾小闲固然足够清新灵动,但是总觉得人物形象还是靠简单的言语拼凑,勉强立体。而不是读者在阅读中,“走”进心里的。而他们两个的爱情,始终若隐若现,不温不火。对于我这种喜欢看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读者而言,未免有些寡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倒是顾氏兄妹之前的互动,和众多出彩的配角,给我留下很赞的印象。
整本书看来,体会最深的词汇应该就是“羁绊”了。“前世今生”的羁绊,“国恨家仇”的羁绊以及“道义存亡”的羁绊。
只打发时间的话,这本书也还算不错吧。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八):无关风月
这次的九州单行本从某种方面来说比较蛋疼,上篇《槿花乱》是半年前在《九州志》上看完的,然后单行本不久前入手,一口气看完。为什么说比较蛋疼呢?因为在拿到书前一个月结局就被万恶的豆瓣给剧透了。
小闲和小原(这个称呼真蛋疼)的死包括怎么死的早已交待清楚,看到结局时已心如止水。唯一比较杯具的开头和最后着墨不少差点以为是男主其实始终在打酱油的淳七公子敖谨,红颜化为相思在焚城的雪与焰下深埋。
不过又是一段王子公主在幸福来临之前破碎的爱情罢了。没什么值得叹息的,这七年间所葬送的又岂止这一段风月,那么多人长眠于此,又凭什么你辰月寂部教长原映雪应潇洒挣脱然后花前月下?
命运之所以谓之命运或许是因为它生来的公平与不公吧。
原映雪的命是透澈的孤寂,因为透澈,所以选择了毁灭;顾小闲的命是隐忍的暖阳,因为隐忍,所以义无返顾;而更多的人的命却是如张三那般,他们不懂得爱恨、不懂孤寂,所求的不过是更好一点,正是因为无知而残忍,穷山恶出刁民,他们天生就嫉恨着那些高高在上浊世佳公子,报复般杀戮的快感流淌在骨血之中。
命运的车轮便这般将所有人碾的粉碎,无关风月。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九):阅读随笔
第一次写书评,其实只算是随笔罢了。很多时候想到九州,想到这么多年读过的这么多书这么多文字,提到哪个也不会先想到它。但没想到第一个写下书评的就是它。《雪焚城》。或者只因自己加入豆瓣太晚,又刚刚读过一遍,随感而已。
顾小闲死了。一切都是那么符合情节,却又让人觉得悲凉;翩翩公子般的原映雪也死了,一个本该有着太多不沾儿女情长的辰月教长,死在了一个女人的身前;璇玑死了,作为一个杀手爱上了自己的目标,死或许是最好的解脱……太多人在这个时代死去。死亡或许是混乱之世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有些时候,却不知为这常见又不愿得见的死亡,说些什么。
不算书评,权当随笔吧。很多同我一样,爱了九州这么多年的老读者,每每在一本书里,总会发现那些不符合九州主题的地方,那些不符合九州设定的地方,那些历史不吻合的地方。但很多时候我会想,那些美好的文字,带着九州的气息走向我们,何必如此学究?
这是第一篇随笔,应该还有随后的。随笔随便,看心情吧。
《九州·雪焚城》读后感(十):乱世之花
她让他相信,情感与梦想并非人心开出的虚妄之花,于是华丽到孤独的男人爱上了治愈系的姑娘,然后双双死于乱世倾颓的夜晚。
简单而有些模式化的故事,并不出人意料的结局,我想真的打动人心的是笔者的文字。天生对这种文字无免疫力,之前的例子是武侠之于温瑞安,幻想言情之于江南。
感觉雪焚城不如它的前篇槿花乱,当初闲极无聊时在九州志上读到此篇,恍然之间有种久违的感觉。久违的清新文字,久违的闲来感怀。
在九州凋零的年代里,缥缈旅人都已成为过往的回忆。依旧有这样的作者坚持着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件让人觉得温暖的事吧。期待你的新篇。
个人觉得原鸢这个名字要好于帕帕安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