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良辰美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良辰美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30 21: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良辰美景》读后感精选10篇

  《良辰美景》是一本由柳岱林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良辰美景》读后感(一):有感而发

  写作是一件残酷事情,无论是写作者还是就他们的朋友而言,写作使作者离群索居放弃人世间种种欢乐,而寻求唯一的精神快感,倾听作品的召唤与要求,当他将个人和他人的生活升华为作品中的情节场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利用他自己他的朋友们来实现自己的作品,为此朋友们纷纷离他而去,使他陷入更深的孤独,然而对于一个为了作品而牺牲生活中其他享乐的写作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求全责备?人的一生有限的,而作品的生命却远为恒久,更重要的是,它给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后来人带来启迪、希望,而当作品走进众人心中,并引领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探索自身秘密道路,写作者的名字和他的私人生活便成为无足轻重的了。

  《良辰美景》读后感(二):摘抄很喜欢的一段

  “时间天天过去。她从他那里学会了许多,他也从她这里学会了许多。突然沐浴在开放的思想光辉里,是让她多么的心旷神怡

  如今,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看穿众生百相。通常,一个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能被别的那些所谓年纪更长、也更为成熟的人看出来;但在她眼里,世人就好像在游乐场游戏的孩童, 她被他们的认真劲逗乐了。回想起当年她也如此,不免感到几分尴尬。如今,她已经无法忍受再加入他们的行列;她真正的长大了,告别了那孩童似的成人世界

  同时,她也体会到许多超越常人情感,她看出了常人情感的范围是多么狭窄。她不否认自己曾经历过的爱与烦恼是实实在在的,但现在她看清了它们的真实面目:和她目前体验到的一切相比,过去的情感就像小孩子的痴迷与压抑。她现在的情感纷繁异呈,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所有情感都复杂了许多。

  然后,她将视线投向自己之外的世界。”

  《良辰美景》读后感(三):虚幻又实在的小说

  本书的情节设置建立在两个虚幻的基础上,一个是“感知和调节旁人内心情状态”的特殊能力,一个是“预测未来”。其实本书的前十七章半看上去就是一部情节并不怎么复杂的侦探小说,但是从第十八章开始,本书的精彩和精髓之处开始粉墨登场。在上部,作者非常详尽地描述了第一种特殊能力。而在中部,“预测未来”也开始一一展现。对这两种能力足以“以假乱真”的描绘,无疑也正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

  另,本书对各种细节和每个人物心理刻画也是出彩之处,作者所创造出来的故事,密集的对白和内心叙述像箭一样互射,恩怨不及躲闪。它就是笔者灵魂内核所在,也是笔者通过文字投向外界的一把匕首。

  总之,这并不是一部适合快速阅读的小说。好看

  《良辰美景》读后感(四):从痛苦中孕育出的人生与爱的咏叹——评《良辰美景》

  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读了柳岱林的这部侦探悬疑小说《良辰美景》。本来我心里对当代的这些侦探悬疑小说是没底的。但是这部小说似乎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读着读着竟然也慢慢入戏了。这才发现,这哪里是一部侦探小说啊,这活脱脱是一部披着侦探外衣的经典之作。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众多关于人生社会的种种引人深思问题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无可比拟沉重感。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确实,在小说家笔下,众多人物对于似乎近在眼前爱情幸福追求,往往由于缺失某一因素而难以如愿以偿,尽管有时不过是偶然造成的或者微不足道的因素。从而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人们常常功亏一篑。不过最终,在作者看来,爱情并非人与人之间灵魂交流的可靠方式,只有音乐或者具有音乐特色文学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实现灵魂的交流。因为小说家都将他们对人情、人性,乃至整个人生的理解寄托在了自己的小说中;而他们的作品,确实是痛苦孕育出的最美丽的人生与爱的咏叹。

  当我们掩卷静思小说家所叹惋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退后一步,那么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人生虽残缺,美好的爱情虽不可得,小说家却期待着以自己的文字和艺术使这残缺的人生具有永恒色彩,使那不幸的爱情为后世咏叹;也许不只是咏叹,还有珍惜,珍惜这残缺的人生;或者换一种角度观照人生,将痛苦视为生活的常态、将幸福视为意外的收获。总之,以残缺的人生实现某种超越残缺的美丽的作品,也许这便是小说家之爱的奇迹

  《良辰美景》读后感(五):《良辰美景》评论

  整本书读下来,我觉得其实这本书并不能算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但我是把这书当侦探小说看的,也确实有侦探小说的味道,但主角杨沐坤真是个挺不给力的侦探,以前看福尔摩斯、波罗或金田一耕助,没那个比这个三番五次被疑犯耍弄的杨沐坤更差劲的了。侦探小说是我最爱看的小说了,要划分的话,侦探小说为第一,那是我初高中时期就爱看了;科幻小说为第二,我怎样也是个喜欢做白日梦的人,爱幻想;武侠小说才排第三,虽然武侠小说应是看得最多了,但真没有看侦探小说那样的感觉,最多也就是象看科幻小说一样发发白日梦;言情的小说只接触过琼瑶的,谁叫她是这方面大师呀,哦,不,还有卫慧和痞子蔡,这两人的言情小说俺也看过,一个是经朋友介绍而看的,一个是网络上的经典

  但怎样也好,侦探小说才是我的最爱,虽然喜欢看侦探小说,但我的思维仍没有逻辑方面的长项。小说就是小说,是种娱乐品,我也不会因为喜欢侦探小说而强求自己要有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虽然我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只是自我感觉而以。

  说回《良辰美景》,柳岱林创造了一个让我觉得恐怖的世界,城市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空间里:钢铁水泥丛林。整个南京市就是封闭的,接触不到自然。主角的搭档郭嵩有30多岁了,可胆子也很小也很懦弱,而他儿子都十几岁了。而故事里说的是有一群具有“心灵感应”能力的案犯(我可以这么理解吧)为寻求轰动效应而做下的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件。

  杨沐坤是犯了几次错误后才找出真凶的,而这几个错误都是直指着一个想象不到的人物。也幸亏这是部略带幻想色彩的侦探小说,我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类型的小说,案犯仿佛表面上是个没有感情的人,总是冷冰冰的、非常理性的,但内心却是非敏感而高傲的。

  虽然杨沐坤让我觉得挺无能的,但最后他还是破了案。但这和我已往所看过的侦探小说不同,有太多想象不到的地方。以前看的侦探小说,那些侦探总是睿智的,不像这杨沐坤一样,老是犯目标性的错误,就算像金田一耕助这样让我觉得很差劲的侦探也比杨沐坤好,犯错也是在搜集证据时犯错,而不是目标性的错误。

  不过说实在话,家里的侦探小说大都是看过一次就放在书架上了,再没动过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现一个也说不上,都N年没翻过了,忘得差不多了,很多记忆都是当初看完后的模糊记忆。但起码做为一个办案的侦探,这样冲动地推理,我是不认可的。杨沐坤就总这样,我是不认可他的做法的。

  可这小说带给我的冲击不是侦探方面的,也不是科幻方面的,而是心灵哲理方面的。当看到杨沐坤和那个案犯段亦鸿的对话时,我就有深深感慨。本来科幻小说或电影就是个预言,那么心灵感应算不算?

  小说里的宗旨是要人们重视心灵的力量,寻求心灵真正的解脱。我说了这小说有哲理的方面的,它做为幻想小说也预示着一些东西

  心灵难道不也是人的根本吗?难道一定要过分地沉湎于物质吗?让城市里的人们连希望也看不到?连自然的空气是什么味道也不清楚?这样的世界还有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存在?作者在作品中揭示出的心灵空间的狭小现实,最让我匪夷所思的就是这个了。这部《良辰美景》带给我的就是这个意识,这样一个闭塞的环境,我不敢想象。

  这本小说是我借来看的,偶然的机会我的朋友买了这本书。我也想去买一本,我已经有点急不可耐了,他要下星期要是不带我去,我可一定要PK他了。

  《良辰美景》读后感(六):陌生的作者 极强的文字感染

  今天终于读完了《良辰美景》,沉默良久,想写一些东西,又不愿意去写。纠结了好久,终于还是写了。以下是鄙人的“评论”,如有不当之处,希望作者不要见怪。

  这本书是我看到的思想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一种陈词滥调,也显得过于肤浅,因为在读小说的时候,我更倾向于不来谈它的思想性。再好的小说,它也不过一部小说,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无所谓思想不思想。但是这部书确实是以思想见长(我这么说作者应该也认可吧?),它骨子里的血肉就是用自成一套的理论体系支撑起来的,让人读了感觉非常畅快、同时心情也非常沉重。尤其是在结尾,看到里面的主角们都死得七七八八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这,大家一读它的文字就可以大致感受到了。

  我认为,它终究会是一部很经典的小说,我这么说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紧紧抓住了我使我能用了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在众多的原因中,有一个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悬念”。作者是位制造悬念的高手。一如文中的章强向警员杨木坤提供线索那样,作者也在很“吝啬”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他讲一点停一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将我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漫不经心地走开了,重新制造一种紧张、一个兴趣点,让读者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制造悬念是侦探小说由来己久的传统,也是其生命之所在,能否将一个原本平常的故事演绎得曲折多姿,遂成为决定侦探小说成败的第一因素。

  小说的惊人之处在于;作者竟然能够把猜人心理的能力描绘得如此真实!这不得不让我十分佩服。同时也让我深感欣慰,既然茫茫人海中还潜隐着作者这样的文学人,中国文学中向来缺乏的想象力和人文关怀说不定会复兴起来。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有别于一般以圆满收束的侦探小说而自有其沉甸甸的份量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许也是我在读完该小说后不得不说的话吧。

  《良辰美景》读后感(七):理性与感性的极度碰撞——悬疑小说《良辰美景》读后感

  很显然,柳岱林的这部《良辰美景》中有思想、有哲学,而且是很深刻的思想,是第一流的哲学,但是,为什么这些思想不以哲学的形式出现呢?最简单、当然也基本正确回答当然是:作者最擅长的并不在哲学,甚至不仅他个人,我们整个中国相对于有些国家(如德国)来说也不是最擅长于此。但他有他所擅长的表达思想的方式,作者主要是一个艺术家,他的最大才能也就在这里。当然,这样说可能不够,还没有说出原因的全部,也许还有一些原因,比方说,正是他所持有的或在他心中经历的思想的性质,即这种思想的问题性和对话性,使他没有用哲学的方式去直接陈述思想。简言之,柳岱林的思想正是作为一种问题的思想存在的,其思想的独特和深刻所在正在于其问题性,在于其作为问题的未完成性和开放性,以及问题本身的深刻和根本性,这种作为问题的思想的确很难被整理成系统理想,甚至它本身就拒斥被体系化,它甚至很难被概念准确地表达,它必须与人物形象和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和盘托出,才能够保持其生动性和紧张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既定的、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部小说中,在其中各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中,究竟那一些是属于作者自己的思想?或者更确切地说,那些思想是他所赞成或部分赞成的,那些是他所反对或部分反对的。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听到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把其中许多人物,或者至少主要人物的思想都归之于作者自己,认为他的小说有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那就是他自己的思想;第二种说法则认为作者让其小说中各种附着于人物的思想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其作品中的思想是多元的、复调的、对话的。

  我们还注意到:在《良辰美景》中,几乎所有人物的思想都是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都呈暴露状态,处在一种急急忙忙要向他人证明什么、交代什么、反驳什么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因而具有一种紧张不安特征,使思想处在一种不断转折的过程之中。这使思想者苦恼,但也正是这一点给思想带来了一种活力。这不是死的、定形的理论,不是作为旗帜来吸引门徒的教义,而是作为问题来吸引对话者和辩论者的活的思想。思想者总是意识到周围有不同意他的思想的人,至少是有不了解他的思想的人存在。在《良辰美景》的开始部分、仅具雏形的思想者那里,思想者还是相当胆怯的、防守的,而从第十九章开始,却开始有了一种凶狠的、进攻的特征。但是,在那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种不断的腾挪、躲闪、跳跃和回转。思想者总还是有一点害怕,不止是怕具体的东西,而且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怕,一种具有本体意义的怕,一种甚至对自己也感到害怕的真心实意的怕,一种感觉到自己生存的根基正在崩溃的怕。柳岱林相当充分地意识到了现代价值体系将趋于剧烈变革的状况,预感到了人类也许正在进入一个到处酥化脱节的时代,预感到了一个诸“神”斗争的时代,一个生活着各种异质的信仰、兴趣和生活态度的人们的时代。尽管他自己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总的见解”、一个总的信仰,但他还是给予了各种见解和信仰以一种独立存在的余地。他似乎预感到这一切都是必须承受的。这一时代的思想常常不能不是一种“地下室”的思想,一种“晚上”的思想,尽管不那么温和、光明,充满希望,却“比较坦白和直率!”

  处在这一过程中的思想不能不表现为各种问题。简言之,这类“成问题的思想”是直接来源于“成问题的时代”。

  总之,作者不亏是一名人类灵魂的探索者,心灵剧场的剧作家,人类绝望处境和极端矛盾的追问者,《良辰美景》也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良辰美景》读后感(八):“浅阅读”年代里一股清新的微风

  当读书失去时间,阅读之浅尝辄止,阅读之走马观花,阅读之不求甚解便成了一种风尚。书已而不是进步的阶梯,而沦为一种文化快餐,既然是快餐,何必讲究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呢?裹腹而已。   请不要把“浅阅读”之风行简单归结为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越是纷繁芜杂,越需要精耕细作,而这不仅需要有阅读的广度为条件,更需要阅读的深度为支撑。静水流深,阅读之浅,或会让我们成为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阅读之浅,与我们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心太相因果。心态浮躁,哪里有什么功夫去“板凳坐得十年冷”?而不愿静心读书,又怎会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书当快意,古人读书,讲究净手焚香,讲究正襟危坐,这样的形式是对书,对知识与智性的敬畏,我们不敢如此这般要求,我们只想,在某一个静夜里,手捧书卷,或者静对某一个思想家的博客,读之阅之,如听天籁,如闻仙乐。据说,婴儿浅睡眠或是因为佝偻病,那么,我们乐于“浅阅读”呢?

  《良辰美景》读后感(九):可怕的阿西莫夫

  要问世界上什么最可怕,我的答案是人的想象力。如果把整个人类的想象力分成十份的话,阿西莫夫一个人可以独占三份。

  阅读《基地》系列这样的鸿篇巨制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痛苦。享受的是能在作者用伟大的想象力和优美的文笔织就的世界里畅游,而痛苦的是我们似乎总也追不上作者的步伐,我们的思维被作者牵着走。读书时我能感觉到自己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包围,而作者狡黠的双眼正在这力量的背后望着我。这种感觉让我不寒而栗,同时也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阅读科幻小说的感觉。

  《基地》系列三部曲,第一部渐入佳境,第二部似乎波澜不惊,而第三部才真正石破天惊。三部曲不读完是遗憾的。下面我打算读《基地》的前传和续集了,相信阿西莫夫不会让我失望的。

  《良辰美景》读后感(十):很好!

  我很庆幸自己率先看完了这本书。

  《良辰美景》中有几个非常好的设定,非常有意思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比如传心术、预测未来都很有想法。但读这个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比较硬。而对于猜人心理的细致描写尤为让人称道。整部书精彩纷呈,闪光点太多了。

  《良辰美景》中的思想显得很宏大,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它的主要目的放在了讨论人类的生存发展前景上。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带给我的感觉,远比当代中国的其他小说作品要强烈的多。我承认平时我不太喜欢软科幻,因为他们经常借科幻的名义其实写的是悬疑小说或者战争小说。但是柳岱林不同,因为这部小说不是简单的悬疑或者战争小说。它上升的更高。

  最后来点煽情的总结:作者那种强烈的对自身信仰的迷恋和笃信,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对社会和道德的思辨,那种强烈的梦想感和热情,真的太震撼太感人了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