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艽野尘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艽野尘梦》读后感10篇

2018-02-03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艽野尘梦》读后感10篇

  《艽野尘梦》是一本由陈渠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艽野尘梦》读后感(一):艽野荒原,命悬一线,怎是一梦?

  是湘西王与藏女西原的绝世之恋,激起了读此书的念头,想真真切切的体会那段万里从军、生死相随的爱情

  《艽野尘梦》,薄薄的一本。但是一开始就是怀着十足的敬畏之心。

  现在这个有碎片组合起来的时空,讯息铺天盖地,看似是好文的东西屏幕里顺手拈来,稍不顺心,顷刻抛之于九霄云外。能够精心挑选一本书安静下来认真阅读的人少之又少。这本文言文的《艽野尘梦》读起来确实是费时费心费力,但是我看完之后有两个字,那便是:值得!

  阅读之初,只是读。理清事出何人,事因何由,事发何地,难免枯燥。还得时不时百度百科一些生僻怪字,着实无味。川兵入藏,时代所趋,免不了打打杀杀,兵家胜败,你进我退,你退我追。倒是文中提及风景人文更为有趣。阅读第一日,仅四十五页,第二日稍多十页,行文至半,波密兵变,故事转折,陈渠珍将领兵逃亡开始,便丢不下书,一鼓作气

  想那陈渠珍是有才有干,世故圆滑之人。位置管带,如此混乱的兵变之中亦可以保得性命。各方利害掂量,决计回川,如他所言:“见大势已去,无法挽救,决计回川。”于是就开始了长达六月的逃亡。(仅读一遍,不敢妄加评论。先到这里。)

  《艽野尘梦》读后感(二):《艽野尘梦》精华读书笔记

  1这是一本内容相当精彩的书,就是因为用文言文有些生僻字,没有提供很好的注释,人名地名较多如果也内对这些人物和地名给一些图文并茂的注释,再加上对一些风土人情一些图片展示。相信这本书评分应该可以更高。

  2这是民国“湘西王”陈渠珍(1882-1952)1936年在长沙写回忆1909-1912年进出西藏的纪实作品。其中115人从西藏到青海结果只剩7人生还。

  3西藏 汉为西羌,唐为吐蕃,明为乌斯藏。宗喀巴创立黄教风行全藏,达赖握政教权,班禅仅负教皇虚名而已。

  4登大小相岭,相传不能交言,否则神降冰雹。他们果然上去大喊大叫,结果被冰雹所伤。

  5康藏一带以糌粑为主食,佐以酥茶(加了酥油和盐)。

  6藏人死后,不用棺封土掩。其上者,延喇嘛讽经,寸磔其尸,以饲雕鸟,为天葬;其次,以火焚之,为火葬;下焉者,投尸水滨,任鱼鳖食之,为水葬。故蛮人无食鱼者。

  7改土归流:把土司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换成流官制(中央派遣的官员)。

  8牛卧雪中,雪罩牛身,望之似无数雪堆。

  9天寒地冻,要骑马需要先步行数里,乘马约一小时,又须下马步行,预防两足冻僵,有些狡猾的士兵为了多乘马假装有病不下马,几天后腿就真的肿痛下不了马了最后就死了,比比皆是。(又是一个懒惰者死的例子

  10西藏地区烧火经常是燃牛粪。

  11特产:雪蛆、雪猪、雪蒿、雪晶

  12西藏长女招赘,长男出赘。

  13麝香是獐的肚脐吸收虫蚁而积累起来的,最贵者是蛇头香,就是肚脐吸收蛇头积累起来的,得到麝香之后需要悬挂几十天,然后烘烤干才能使用。作者收集了两百多枚,一共170两。看管麝香的人被杀死,争夺的人也互相杀戮,导致数十人死亡。

  14藏地各喇嘛寺院皆有以人的天灵盖制成碗来供佛。

  15见过鬼魂、豕突狼奔、斫(砍) 渠辈(他们) 班荆(朋友相遇共坐谈心)

  16士兵挖雪晶(是千年冰凌的结晶),火不能化。装了两袋的蜜蜡(是千年的蜂巢),有些里面有栩栩如生的蜂蚁很多。

  17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8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19番人呼黑为哈,呼山为喇或腊,呼河为乌苏。有个地名叫 哈喇乌苏。

  20眼前的沙丘被风吹不见了然后又在别处形成另外一个沙丘。

  21丢了枣骝马,六七日后在数百成群的野骡群中找到。

  22士兵因为饥饿去争抢昨日死去的某士兵已经被狼吃掉身体的只剩两手一足的肉。

  23因为火柴不够,每次起火都小心翼翼,最后只好吃生肉。

  24作者的女人西原收集了羊肠子吃并分给作者,果然是很好吃,吃完嘴边还沾着羊粪。

  25杀养,取肉存皮,缝其破穴,从喉部盛水使满,用来当水袋。

  26在冰封的盐湖面凿冰取盐。

  27书中说青海湖农历9月到5月是冰期,百度了下,如今青海湖11月到次年4月有冰。湖面海拔3196米,海心山海拔3266米。

  28丹噶尔厅家家户户有烟具,家家户户吸鸦片。

  29西原得了天花,听说番女居内地久,无不发痘死,百无一生者。西原说,昨晚梦见在家中老妈给她糖吃,给她酒喝,番俗梦此必死。后来她真的死了,作者哭的很伤心。还去借钱给她处理后事。并表示这本书就此不写下去了。

  30西原临终遗言:“愿君归途珍重,幸勿以我念。”

  《艽野尘梦》读后感(三):关于故事的过去和现在

  必须承认最初知道这个故事,是来自大冰,被他笔下那个意气飞扬、倥偬半生而又深情不悔的陈渠珍和那个为爱情远走千里却半路夭折的西原所吸引。虽然对西藏的执念正在逐渐变淡,再没有初高中时誓要登上珠峰(脚下)的气魄,将去西藏当作成人礼一般的仪式感随着这个仪式的不了了之和飞一般地与十八岁愈行愈远而渐渐终结,但面对大冰笔下的西藏和传奇,还是不可遏制地向往感谢小四在我哼哼唧唧之后送了艽野尘梦给我,虽然我将它丢弃在书架上到最近才看完。 读毕大概最鲜明的感受就是传统教育出的读书人和流浪在各个地方的胸中尚有沟壑的写作者,对于同一个故事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在大冰几千字的故事里,主要瞩目于陈渠珍与西原的感情,瞩目于他们历时七个月的流浪。大冰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起承转合痴情英雄与早夭的红颜个体与时代的碰撞与无奈,陈渠珍作为男人的立德立功立言和西原作为女人的无尽奉献,最后还有沈从文的渊源和大冰自己的十年感概,各种因素无不抓人心肺。 但是原著其实远复杂得多,也平淡得多。从入藏行军起,写达赖与清廷、与英国各种势力纠葛,写封疆大吏间的尔虞我诈,写自己周围人事变动的勾心斗角,昔日同泽,一朝构陷如此种种不绝于书。而其中又夹杂着当地所见所闻:写行军如何辛苦饮食如何膻腥难以入口,写好容易看到小溪中鱼群肥美,却被告知当地多投尸入河为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印象深刻的,倒是书中前半段,他因领军之将看不起同盟会出身的学生兵,愤而领命要做斥候往番兵驻扎地一探究竟,被番兵围堵在民居内,一己之身与数十名番兵打斗,斗败被抓,生死一线。 出走之前,大局被哥老会等人控制,那些违心而谨慎的虚与委蛇,一句不慎可能就是身首异处。还有在荒原上行军的七个月,已经无法用理性规则来控制的兵士,作为首领亦要时刻提防以免反引来杀身之祸的忐忑和防备。与西原的种种基本已经被大冰的文章写尽,但看到他们终于到了长安,旅行资费殆尽,西原拿出背了一路的红珊瑚卖了换钱,想到她母亲含泪送别时说:“汝若随本布(指陈)出川,则天涯地角,相见无日,汝其谨护此物,异日见此物,如见吾面。”,突然心酸无语。

  总而论之,文言文和陈渠珍本人的记述风格决定了艽野尘梦是这样轻描淡写而又举重若轻,那些随处可见的死亡和诀别,人性的丑与善,权力的倾轧与争夺,西藏的酷烈与祥和,全都凝结成几行几字,看罢心胸震荡但又默然无语。 那些激烈的,充满震撼的大概只能在现在人的再书写中呈现。 以及大冰没有写出的,除了书中前半段的行军,其实还有那个时代里根深蒂固华夷观念,满篇蛮、番不绝,这并非批判,近千年观念下,个人实属难以超越,只是在大冰文章里,西原曾有一句颇震动人心的话语”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原书中陈接着写道:”予亦泣下,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之语,不图于蛮族女子中再见之。“ 不知是否,在那个时代下,献身与忠诚就是最高的爱情。

  《艽野尘梦》读后感(四):千里羌塘,红尘一梦

  一本奇书,一个奇人,一个奇女子

  风马藏地的一段艽野尘梦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的羌塘和凤凰

  去年夏天曾与同伴前往凤凰,古城各处充斥着叫卖声的铜臭味和晚上沱江边上少男少女酒吧拉客不免让人心生厌烦,当然,事后倍觉当时走马观花式拍照留念的自己亦不免俗气

  这是题外话

  当时我只知道那个写了《边城》和《湘行散记》等诸多名作离诺贝尔文学近在咫尺的沈从文,却不知那位曾屡次开罪于蒋介石,明知会被打击报复却依旧屡次和蒋介石斗气,不知圆通妥协为何物的,耿直高傲的,就葬于不远处南华山的湘西王陈渠珍

  沈从文乡痞浪荡子出身,曾只是陈渠珍的一个贴身中士小书记,受陈渠珍熏陶爱上了读书,终其一生,笔耕不辍,成为一代文人

  世人只知追捧《边城》,却不知《艽野尘梦》这本奇书;世人只知小说中的边城翠翠,却不知那个有血有肉的藏族菇凉西原

  “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所逃死耶?”

  不为别的,这只是因为她是他的女人

  “万里从君,相期终始,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然君幸获济,我死亦瞑目矣。今家书旦晚可至,愿君归途珍重,幸勿以我念。”

  读罢此文,差点潸然泪下,不免欷歔

  《艽野尘梦》读后感(五):《艽野尘梦》之浅见

  最初知道这本书还是在一同学宿舍看到的,也是第一次知道作者陈渠珍,听他说到大名鼎鼎的沈从文曾当过他的文书,就感觉到此人不简单随意翻开,看到本书用相对比较难懂的文言文书写,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或者说是没有了读下去的心劲。恰好最近有闲暇时间,便鼓起勇气阅读了这本著作,读完就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很想通过这种方式再次感悟作者在“艽野”那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尘梦”,这也必将是永恒的梦。 一,凛然的英雄气概。关于这一点不想多谈。 二,浓厚的故土情结。一方面陈渠珍行军至番地,如果遇到湖南的老乡乃至汉人,都会相谈甚欢,因为在异乡,这些相似面孔、熟悉的语言往往就代表家乡山山水水,往往就能勾起你我思乡的情结。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无线电波拉近了家乡与我们的距离,但依然存在这种浓浓的老乡观念,依然想念那种乡土的味道的。当陈渠珍兵败回到青海途中,遇一早年随左宗棠出关,后因种种原由安家在此地的湖南老者,问其“老人何日归?”,老人答道“乡音久改,鬓毛已衰,来时故旧凋零,不通音讯……君问归期,我归无期矣”。看似简单的对话,相信他们两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这位老者必定是想回去的,或者说是想过回去的,但由于已在此安家,还有儿孙妻女牵挂,已然是归去无期矣,想必这就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吧。另外,当陈渠珍历经艰难到达长安,不幸的是爱人西原因病离世,而此时囊中羞涩的陈渠珍连给西原安葬的钱都没有了,只能向邻居一位湘西同乡低头。这样一位昔日军中的将领向别人低头要钱,想必其不到万不得已的境地是不能够的吧,但为了爱人西原能够好点安葬,这些所谓的面子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位同乡也确实慷慨,本身并不算富裕,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将族弟寄存在他这里的钱给了陈渠珍,何等的仁义!可能也是他对漂泊在外的不易深有体会吧,使得他愿意聆听同乡带来的消息,愿意互相帮助各自的难处。老乡往往寄托着个人对故土的思念,是对自己根本的一种追寻,一种情结。 三,轰动的爱情绝唱。两人的初次见面就预示着这段爱情的不平凡,西原骑着骏马,连拔五杆,一幅天高云稀,美女骏马的情景怎能不让英雄喜爱?众人玩笑间让西原侍奉陈渠珍,众人笑之,陈渠珍也笑之,看似没有明确答复,想必其内心定是愿意的了。之后,彭错夫妇引西原来时,陈渠珍写到“靓衣明眸,别饶风致,予亦甚爱之”,至此,这段姻缘算是成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西原嫁给陈渠珍有些父母之命的意味,但其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仰慕陈渠珍的,自古都是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此处的美人,不应当仅仅是容貌上的美,还应该包含人格上的美,西原这位藏地女子,绝对称得上人格上的美。时刻跟随陈渠珍行军打仗,多次不顾自身安危,救陈渠珍与水火之中,完全不能想象这只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当陈渠珍在荒漠中食物稀缺,仅剩一小块干肉时,他分了一半给西原,而西原坚持不肯吃,哭着说“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所逃死耶。”,实在没有什么合适的词句去表述这样的场景,这就是舍弃生命的爱情,感天动地的爱情!当陈渠珍在荒漠中险些丧失走出去的信心时,又是西原站出来告诉他“倘能贾此余勇,奚难到达彼岸。吾人生死,有命在焉,何自馁如是!”,这是精神上的“干肉”。此时,突然想起了《摆渡人》里面的荒原,与陈渠珍的荒漠如此的相似,可能西原就是上天派给陈渠珍的那个摆渡人吧。历经万险,二人终于又出了荒漠,到了长安,二人又迫于生计,西原把母亲给她的珊瑚山忍痛当了换钱,这可是母亲的寄托,家乡的思念啊。当然,为了丈夫能有口饭吃,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了。可惜这样感天动地的爱情最终还是没能感天动地,西原由于疾病而不治离世。不禁感叹,上天为何如此的不公,让这样一位美好的女子早早离开,可能上天也需要这种美好吧,也或者说是西原就是仙女下凡而摆渡了陈渠珍。只可惜,这样的爱情太早成了绝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