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俞敏洪口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5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精选10篇

  《俞敏洪口述》是一本由优米网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197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一):在痛苦世界尽力而为

  我看了《中国合伙人》,冲动了一记,感动了一下,就买了这本书。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是说:

  1. 人无论贫穷富有,都拥有等量的苦难。没钱的人,愁买不起房子有钱的人,愁营养过剩、肥胖,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自由。没有谁一定比谁好。所以,我们要用平常心去接受任何困难挑战。不要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题大惊小怪,应该去仔细打量它,面对它。回避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会遇到别的问题。

  2. “尽力而为”,是说面对困难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也不能用钱去衡量一件事的价值。如果做了一件事(比如多读了本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就应该努力实现它;反之,如果为了让老板施舍点工资,就在他面前上蹿下跳,也未必有个好收场,那不如早点下班,去读一本书,或者照顾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二):职业生涯的可替换与不可替换

  第三章讲了一个故事,俞敏洪讲他请了一个老师,是当时新东方团队的唯一能教数学课程的人。然后就有了关于薪酬的争执员工要求加薪分享老板的成功,老板只想付给你工资。这个问题很普遍,所有的公司几乎都存在这种关系。

  作为老板,俞敏洪表示不能接受,老板需要的是每个员工都不是唯一的,不允许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导致公司运转的迟滞甚至停止。老板的世界我们不懂,作为员工,我们更需要员工的情况

  员工,给老板打工,挣老板的钱,所有我们希望自己在公司能够是唯一的,业务上不可替代的。这样老板就会忌惮你的心情,就得给你加薪,给你升职,让你处在更重要位置,从而对公司业务有更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如果你哪天休假或者离职,甚至只是心情不好,效率下降,就可能导致公司业务出问题,老板就有损失。你觉得老板会接受吗?当老板发现职位已经无法给你更多,薪水也无法给予更多的时候?老板会怎么做,这时候很不自然的响起了,赵匡胤,朱元璋等人。

  照这个推理,老板是无法允许一个员工是不可替代的,越重要的位置越不可以。各位朋友们,当我们在公司越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时候,就越危险

  那这样的话,员工是不是就应该让自己平均主义呢?当然不合适了。怎样即能出头又不被揍呢?老俞说了一句叫做人情东西可惜这玩意不是我懂的。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三):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用几个小时把优米网编著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读完,比较轻松,也给人启示,但要完整的写一篇读后感来,也非易事,随手记些感触吧,虽然小,觉得很有意思

  一、谈到的书籍

  俞敏洪谈到,上大学时,同学们都觉得我没有什么见识,为了和好友赌十元钱,我曾经花5天时间,每天背10个小时把《离骚》背完了。大三时因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期间读了600多本书。我希望这些书能在培养文化素养方面给我帮助,我用的就是填鸭式的方式,先存在脑子里,等着日后慢慢消化。说起来,那个时候的书都没有白看,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拉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一次在温哥华住了16天,读了12本书,而且每本书都从头读到尾,还做读书笔记。读书一直是他看重的,没有间断的。

  于是,我把本书所谈到的书籍按出场顺序列一下:三国演义,水浒传,离骚,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论语,曾国藩家书,徐霞客游记,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三帝国的兴亡,百年孤独,怪诞行为学,圣经,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自己编写的《GRE词汇精选》,忏悔录,齐邦媛《巨流河》,心经,金刚经,弘一法师的全部传记,还提到黑格尔,康德,尼采,二十来本,做个管窥吧。

  二、个人习惯

  可能都是小事,但让人读来感觉比较真实,这些小事或许也体现出一些什么吧。

  1、热爱劳动。早上起来后必须扫地,扫完地才能去上学,一直到18岁这种生活习惯都没有变过。14岁的时候,整村人插秧,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的。从小学年级开始就一直积极主动地打扫教室卫生,一直做卫生委员。到北大后还保持这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包括打水。国外的同学回来加入新东方,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

  2、爱热闹,爱喝酒。我的父亲喜欢喝酒,酒在我的生命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唯一的长处就是有一点酒量,因为我父亲是个爱酒的人,从小就培养我喝酒,因此练就了超高的酒量。喝酒都很豪爽,直到现在还总觉得大碗喝酒才是真正喝酒,用小酒杯就没了这种爽快的感觉。经常和合伙人、老师们一起豪饮。一次与警察们喝酒,差点喝出人命,赢得了别人的认可

  3、讲人情。万事和为贵。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一个“和”字,他的生活就会如同在刀锋上行走一样。与合伙人,与老师,与竞争对手,对外部社会关系都是如此。

  4、尊重长者。我老妈一发脾气我就会不自觉地跪下去,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对父母敬重的一种方式吧。我妈妈非常尊重老人,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她对我也是严格要求,必须尊重长者。 所以我老妈一训我,轻则就是我两个手垂在身旁,低着头听我老妈训,重则就是下跪了。

  5、持之以恒。我是有这样的兢兢业业做事本领的,我的最大的本领之一就是善于把一件小事情有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往前把它做完,这是我的长处。

  三、摘抄

  老婆的一声吼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主义力量: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我一哆嗦后立刻明白我的命运将从此改变。后来我发现,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

  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宽厚,学到了退一步海阔天高的态度。我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精神。(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虽然只是普通农村农民妇女,但为了孩子前途未来,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吃许多苦受许多委屈。)

  幽默感是新东方倡导的,因为幽默感背后体现的是智慧。调侃,背后蕴藏着的是“励志”,一种精神世界里的交锋,带给学生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新东方一直鼓励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内为了一个目标去拼命。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只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你人情越到位,事情越好办。

  “你们怎么那么开心?”“我们就是自己干自己的事。”

  新东方全是直营。直营就要有良好的两大体系。第一个是良好的薪酬体系。第二个体系就是他个人的成长体系。

  其实,人生有时仅需一杯水就够了,一杯水可以解渴,可以清心,可以映出我们快乐笑脸

  四、结语(俞敏洪感悟

  一路走来,我这个创业过程真是挺不容易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你不受这个苦就会受那个苦。所以我有一个理念,人生来就是苦的。一个人如果从苦中能找到快乐和幸福,那么他就是幸运的。我最喜欢的归宿是到庙里去,我最崇拜的人是弘一法师。人生的苦难肯定是没有尽头的,人要做的是在苦难中奋发起来,做自己能够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世界观。什么也不做的痛苦比任何其他痛苦更加深刻,所以我一定要做事,做事的标准就是必须做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以最大的努力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James

  读完书总结几点。

  通人情:

  俞敏洪一直说自己很土,很土容易和别人拉近距离,谁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人一直讲话。

  经常有事没事去公安局、教育领导那边坐坐,抽烟喝酒,先不谈事。等到说事儿的时候自然容易帮忙。

  给别人好处:

  和其他培训学校一起竞争广告位,警察让自己先选,但俞让别人先选。

  上市前定价13块,CFO说可以定到17块,俞说还是15块吧,让承销商赚点。老虎基金建议给他55%股份,他自己只拿45%。

  老师工资,别的地方给300,新东方给600。让新东方的老师成为世界上工资最高的人

  商业智慧:

  离开东方大学后,买下东方大学的牌子,三年不能转让。

  40节课,前20节免费,但是最精华的一定在前20节上完。

  没人报名,先虚构30个报名学生,因为大家都有从众心理

  授课的技巧

  上课感动、励志+调侃轮流配合,加上旁征博引

  四大要素:干货贯穿整个课堂;每一句话都要有激情;励志只需一两句话;幽默不能平庸润物细无声

  语言知识:transcend词根词缀

  其他干货:李贺、莫奈、一块铁能打几根针、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人文:肥胖的人牵着肥胖的狗,狗很可怜原本它可以在草地追逐野兔和白云。一杯水能够解渴,得到心灵的满足,印出我们的笑脸。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五):挺真实的接地气的叙事

  “这就是农村来的那中国感觉,农民跟农民一见面那个感觉就出现了,真的,这个东西还是蛮重要的。但是现在你会发现,在一些比较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还有大学校长居然有一半以上都是农村出来的。我跟他们打交道就明显感觉到比跟城市出身的 打交道要容易得多,而且是容易得非常多。那个感觉就是一见面就是大家都很土,大家都是从土地方来的,亲近感就会增加一点,然后再说什么事儿办什么事儿就容易得很多。”

  我所有截下来的书的内容,都是我认为有共鸣部分。我真的认为我身边的同学、同事都是农村出来的最好说话,我当学生时也更多和他们在一起,反而挺疏远那些农村以外的同学的。他们内心光明坦荡性格热心好客不怕吃亏,总是很照顾你。和他们在一起,我总好多想法说不出的感觉(可能是我性格,表述能力差,反正好多时候就是茶壶倒汤圆吐不出感觉,我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增强表达能力),城市出身的多少像朝堂上那些当官的,心眼多,感觉不够厚道和放心,要不就觉得自己忒洋气,生活层面太高,冷冰冰的,和你吸同一片氧气都憋屈,某些人屈尊和你分享心得又说不到一块大家都尴尬,哎真是难受。城里出身的最爱谈论象征钱和品位的东西,看的、吃的、穿的,说的都是生活本身以外的东西;农村人最爱谈生活本身,安逸的、舒服的、不舒服的东西,腊肉安逸,田里的收成,养猪的辛苦代表自己生活本身的东西。怎么说呢,前者挺无聊的,后者挺有趣的,但我没干过农活,抛去过去农村的辛苦,还是比较羡慕童年田园生活的人,当农民的人是更纯粹的人,可能我们这些城乡结合处出来的人,还是成长得比较压抑,还是向往农村人的阳光善良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六):又是一本没读完的书,都怪QQ浏览器~

  由于QQ浏览器的缘故(毕竟不是专门的读书软件),我只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从开始到老俞去美国把王强和徐小平请回来的这部分。不过还是受益良多的。

  一个农村孩子居然能顶住压力连续高考三年,不知道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换做其他人可能早就放弃了,虽然不至于放弃学业,这个仅有的走出农村的机会,估计也没有勇气继续考直到考取北大吧。

  在北大以及留校,出来创业的经历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在校期间的经历,感触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是刚一进宿舍就看见一个同学躺在床上在读《第三帝国的消亡》,老俞问他都上大学了还要读这种书啊,那哥们儿没理他。老俞触动很大,花了几天时间把书读完了,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找他说想交流交流读书体会的时候,他居然已经把书忘了。老俞可能有意无意的把他当做了一个目标,去追赶,去超越。然而发现自己的目标已经不再是那个目标了,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悲剧吧。

  二是在校期间老俞疯狂的读书,尤其是病了那一年,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现在的事儿你也许看不到它的意义,然而当你回头看这段时光的时候,会发现无数的点都联系在了一起。还有他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系列疯狂举动结果。失败的人各有各失败的原因,然而成功的人总是相似的,这些美好品格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小事”体现出来,而且淋漓尽致

  总结这一段,首先是北大的环境,确实是一个能激励人向上的环境,同时老俞也是抓住了机会迎头赶上的人。不过也有不和谐一面,因为病了那一年,无论是上一届还是下一届的都不把他当成同学,直到他成功了。他请同学们回来帮忙,他们回来的理由是:老俞你大学可是帮我们打了四年水。相信如果没有这个成功的基础,不会有人回来吧,更别说打那四年的水了。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即使是北大!

  毕业之后能够留校当老师相信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吧,但是同学们相继出国,换做是谁都会动心吧。为了攒出国的费用,出去补课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北大的老师也都有自己的补习班,还是“官方”的。对于一个新老师,不能在这里面分一杯羹,自己再想办法也情有可原。但是因为他的生源很好,导致北大这边的招生下降,触动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而受到处分确实是不小的打击。就像老俞自己说的,但是辞去工作也是水到渠成的。毕竟在单位自己已经成为公敌了,再干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看不到任何希望,而且还有点儿混吃等死的感觉,最主要的是工资确实不高。可能是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老俞并没有那么直白的表达出自己对金钱的热爱,毕竟是“人生导师”一级的人物,这么赤裸裸的爱钱,会给年轻人造成负面影响吧?

  离开北大之后,首先要找一颗大树来抱,东方学校——几个人大的老教授一起办的培训机构——成为了老俞的选择。因为它没有外语培训,而这一块儿的市场又很大,于是“东方学校外语培训部”就这么成立了。几年之后老俞翅膀硬了,单飞了,还花了每年二三十万的钱买了这块招牌三年,就是怕别人冒用它,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影响(这个时候真的是自己的了)。老俞介绍了这期间他惯用的两个招生的小手段:一是免费讲座;二是报名的时候,会自己编三十个人的名字填在报名表上,这样后来的同学就会心安的交学费了,都体现着农民的智慧啊!

  自己创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为了平事儿,陪公安局的喝酒喝到进医院;开个手续,四处求人;免费讲座的时候来的人太多了,自己站在户外,在垃圾桶上给全场人讲座,结束之后还被公安局带走,因为扰乱治安;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我想真正困难的是第一步,也就是刚走出北大校门的时候那种不确定性吧。毕竟从一个安乐窝里走出来,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即使知道这一行前景广阔,心里也肯定会打鼓,对于想创业的其他人相信这也是个难关。

  企业管理策略上,他介绍了一个精英恃才傲物的故事,因为这一块儿只有他能做,就因此跟老俞要求涨工资要提成。解决办法就是把他辞了,给学生退了学费之后,再找其他人自己培养,而且不是一个,而是培养一批,这样一起起来要挟他的可能性就小了。

  这一段时间,老俞主要依靠的首先是自己的本事,毕竟课讲的好,大家认可,这是主要的。还有就是原北大老师的招牌,这个会跟着人一辈子的,

  当这本书渐入高潮的时候,后边没了。要找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给自己打工......可惜后边没了,也是天意吧,有机会再读!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七):《俞敏洪口述》好好看看吧!

  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梦想之旅导师,新东方创始人,五十年人生风雨路程,道出事业和人生的通行准则,激发出你成长的力量)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到了新东方上市,读得我头昏脑胀的,但感觉很值。接下来的应当也不必看了。俞敏洪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农家子弟的质朴实在洋溢于文字中间。在我看来,俞敏洪、史玉柱、马云,是中国草根创业的三剑客,他们风格不同,在我看来,马史不可学,唯有俞敏洪最可学。就像谷园的中国式励志《人生四书》中讲的,曾国藩可学,王阳明不可学。因为他身上没有看出太高的天赋,也没有借什么特别的际遇,就像曾国藩所讲,古今英雄多是被逼被激才勉强成就。俞敏洪的经历跟无数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是一样的,都带着深刻的自卑,无助,别人轻而易举就做成的事,都要付出双倍或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人家一个零头。但是,成功的路上貌似也有一些特别的节点,往往在近于绝望之时,才奇迹般地闯过去,一下子就上了高速路。这本《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是所有做培训事业的人都应当学习一下的,也是所有创业青年都应当学习的,可以有很多启发。比如俞敏洪讲自己从北大辞职的心理挣扎,用免费讲座招生,背字典,股分制时创业伙伴之间的争斗等等,都很真实的,给我们参照。《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为中国图书界第一部由俞敏洪口述的作品,书稿内容全由俞敏洪自述而成,真实地反映了俞敏洪所走过的五十年人生风雨路程。在书中,俞敏洪以一贯的幽默语言,娓娓讲述了自己的贫穷少年时代,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以及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做人处事之道。详细讲述了俞敏洪的大学时代尤其是大学毕业后那段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艰难创业历程,以及所遭受到的各种苦难与危险。《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详细讲述了俞敏洪的大学时代尤其是大学毕业后那段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艰难创业历程,以及所遭受到的各种苦难与危险。不过,富有韧性的俞敏洪顺利地度过了每一个难关。在书稿的最后,俞敏洪以人生的情与理为话题,谈论了他对于名利、荣辱的看法,得出了许多令人茅塞顿开的哲理性话语。可以说,俞敏洪凭借着自己的精神力量与强大的心理力,而成为痛苦世界中始终坚强乐观的一份子,始终以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尽力而为、经营人生。值得一提的是,俞敏洪在书稿中还透露了新东方由弱到强、以及所经历的发展困惑期中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流露出他对于企业管理之道的体悟。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 ),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人。曾担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常委等社会职务。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第二年5月份,因邻村一个女孩高中退学回家,俞敏洪在母亲的帮助下进入高中读书,由于在家耽误了将近一年时间,在我进入高中的时候,高一马上就结束了,而当时高中一共就两年,所以,俞敏洪实际上只读了一年高中。进入高中以后,我的成绩一直落在班里其他同学的后面。读了一年后,老师要求大家全部参加高考,因为自己对于学习的热爱,所以尽管只读了一年高中,俞敏洪也就和大家一起报名参加高考。[1] 三次高考 第一次:复习了10个月左右的高中课程之后,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其实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第二次: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没有特别失望,家里人也没有给他什么压力,反正不行就在农村干活。俞敏洪在家里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后来去大队初中当了代课老师。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结果再度落榜。 第三次: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 生活照 (20张) 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 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填志愿的时候,老师对俞敏洪说,如果你想上北大,语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会要你,但俞敏洪的语文是58分。俞敏洪不敢下笔填北大,还是老师帮他填的志愿。 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按常规,北大是第一个发录取通知的,老师就说俞敏洪大概没戏了。这时候,俞敏洪真的特别难受。有一天俞敏洪和妈妈在地里种菜,大队的人找到俞敏洪说县里有电话来。 俞敏洪急忙跑过去,县教育局长对俞敏洪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俞敏洪问他是哪个学校,他故意说自己不知道。俞敏洪拿到通知书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和两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一起,像范进中举一样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连大卡车都停下来了。[2] 北大经历 俞敏洪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3] 在北大的四年里,俞敏洪把每天的时间都放在读各种各样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一些我能读懂的自然科学著作上。四年毕业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书,英语书反而成了其次的东西。所以俞敏洪在北大的四年,英语学得非常糟糕。分班时,50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一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 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外语系教师。大学毕业时,俞敏洪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俞敏洪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同学,但是俞敏洪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在任教期间,俞敏洪第一次爱情邂逅了爱情,据其本人回忆,那是1986年3月26日的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3-4]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但俞敏洪并没有就此消沉,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毅然选择离开。这就是北大精神,这就是北大精神造就的“叛逆”。[3]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八):老俞的成功可以复制

  俞敏洪说,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们,能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中年的时候达到不惑,最后了还能尽一些该有的社会责任。

  纵观老俞的成就,还是有很多特质的:

  1. 自我的坚持和努力,这个在他三次高考和后续一路走来的不断努力都有体现,但是我想这只是两个表像,他有这样的习惯,连思维都是这样的,所以有和没有这些特质,决定了每件小事的不同走向。

  2. 北大的熏陶,尤其是休学一年时间带来的阅读提高。

  3. 北大的牌子

  4. 他做的事业跟他的特长相关,他的特长是词汇和教学,当然这也是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5. 他是农村人,他好真诚地与人打交道,关于这个的心理原因,个人觉得是农村人的一贯处事方式和自卑的双重效应的结合。

  老俞说他的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我想他还是不完全同意的,他说他要办私立学校,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开眼界的真正的教育,我想他还是觉得有了这些,一个人就能去攀成功的路,退而来说,或谓成功本来也非单单是所谓的事业有成,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而且提高自己,在路上就谓之成功。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九):在相对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吧

  淘宝卖书打折扣,一股脑买了一堆书,看着一本本的书不知从何读起的纠结感和恨不能一口气全看完的豪迈感最终让我选择了《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这个书名有点长,后面简称《尽力而为》好了)。

  为什么选择《尽力而为》呢?一是俞敏洪的故事基本知道,是正能量,积极向上;二是口述版,好读,俗话说先易后难,赶快看完急着看下本呢;三是……,貌似是刚看完《中国合伙人》,还想砸吧砸吧味。

  总体评价:比较真实的内容,详细介绍了俞敏洪成长创业上市的过程,更多是心路历程的分享,有部分内容还是让人有收获的,适合职场新人看,推荐指数三星半(半星符号打不出来就省略了)。

  俞敏洪老师(货真价实的老师),最著名的语录是:

  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

  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

  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

  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

  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

  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当年跑业务时组织的表达练习,围绕梦想为话题,我就是把俞敏洪这段搬出来,因为只记得大概意思,结尾时说成了“死了变成柴火也有用”,后来别人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柴火这事,于是至今我还耿耿于怀,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是草的种子也好,树的种子也罢,不论怎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还是很喜欢这段话,至今读来依旧能感受一种奋进的力量。

  下面分享几点觉得不错的内容:

  《尽力而为》经典片段分享——要把自己当成面粉不断的“揉”

  讲的是俞敏洪在大学期间为宿舍打扫卫生打开水的故事,四年打水一个人全包了,乐此不疲,很有点许三多的味道。在常人看来“傻”的行为,俞敏洪却不觉吃亏。十年后,俞敏洪请美国的同学回国协助,回来的同学给的理由十分意外: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

  俗话常说吃亏是福,我们都是聪明人,没人甘愿吃亏。我们对“本分”的理解里有一条:不占人便宜,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人性是好利的,哪怕是小利,礼多人不怪么。面对利益分配,能够平衡好的人,是真的大智慧。

  当然,俞敏洪的同学给了他四年打水的肯定,如果没人肯定岂不是白打水四年?我想不是,我们都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认为值的事,既然认同就无需更多在意他人,大多时候活的累是因为太在意周边自以为在意其实根本没有在意你的人们的看法,做好自己,做点想做的,简单点,挺好。

  付出总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时候想想,真挺功利的。

  《尽力而为》经典片段分享——找个能打磨自己的女人

  俞敏洪的性格比较随遇而安,他老婆却在不断“鞭策”他,某日,俞妻一声大吼:如果你不走出国门,就永远别进家门!俞敏洪一哆嗦后立刻明白了,他的命运将就此改变。

  俞妻的一声吼远胜过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俞敏洪开始背单词,过TOEFL,过GRE,办新东方……,最后俞敏洪总结为: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的很进步(或很失败)。

  这个观点呢不是很认同,比较适用于俞敏洪一家子,不具备普遍性。我写这段也不是说希望某天回家媳妇在门口同样一吼就此改变我的命运,而是想说,人是有惰性的,是会贪图安逸的。这本没错,但对于年轻人来讲安逸为时过早。

  我们都曾不断的半途而废,学习?读书?锻炼身体?练字?之所以不坚持了,是因为三分钟热血过去了。在我看来,有这样两类人能够坚持的比较久:一是与人竞争的人,坚持不是目的,超过竞争对手是关键,但客观上基本坚持住了;二是不断有人鞭策的人,坚持的更久,也许是威逼利诱,也许是河东狮吼,结果基本是不想坚持也得坚持。大家想想高考怎么一路怎么过来的吧,哪个没有父母的耳提面命、苦口婆心?

  不幸的是,生命中导师不常有,如果你有个能打磨自己的妻子,那是幸运,知足吧,因为你将在痛苦中得到持续进步的动力;如果你的妻子没有逼你打磨你,那是对你的关爱,因为她希望你每一天都过的轻松快乐。

  写本段呢,其实自己也没啥观点,每人、每家追求的不同,选择的路自然不会相同,适合的,永远是最好的。

  《尽力而为》经典片段分享——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

  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人建房子,经常会把别人家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带回家。久而久之,俞家院子里都是砖瓦堆。直到有一天,俞敏洪父亲在院子里测量、挖沟、砌墙,用废弃的砖瓦盖起一间四四方方干净漂亮的砖瓦房,成为全村羡慕的院舍。

  这带给俞敏洪深刻的启示: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心中没有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再多砖也是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没有转头,梦想也无法实现。

  以做销售来说吧,估计没谁想一辈子做导购、做业务,都有或大或小的梦想,但更多只停留在“梦”、“想”的层面,不曾行动,不曾添砖拾瓦片。

  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用不完的瓦片,书本、网络、音像资料……缺失的是SMART化的梦想,再多砖瓦都败给了“等以后吧”。

  成为职业经理人需要业务技能、沟通技能、财务知识、团队管理、扎实个人基本功等等,等别人教别人带的概率奇低,每天少上上网、少两局DOTA,时长想想心中的房子,去捡拾碎砖烂瓦吧,每座宫殿都是始于一砖一瓦。

  关于俞敏洪的痛苦

  《尽力而为》的前半部分觉得俞敏洪的痛苦也就那样,但从新东方计划上市开始,一种别样的痛苦来袭,利益的纷争、团队的争吵、上市的迷茫,两大管理咨询公司先后协助新东方上市,半年后却直接撤走,钱都不要了,可见新东方上市的阻力及难度。

  上市前俞敏洪被赶下董事会,不得参与决策,只能每天在自己亲手创立的新东方教书代课,这种痛苦想来确不好受。

  上市后的俞敏洪更加痛苦,由于是最大股东,所有人能卖股票他不能卖,于是他成为理论上的“亿万富翁”,在投资方的要求下,要保证每年的利回报,与真正的教书办学越来越远,于是有了他后期的人生目标:办大学、办教育机构,但绝不上市。

  关于后半段内容,很详细,内容挺多,是俞敏洪真实的心路分享,大家有时间不妨一读。

  《在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这个题目比较大,至于痛苦,我体会不深,对我而言,每天困的时候的世界是比较痛苦的,睡醒了基本就好了。尽力而为这个词我认同,这是一种态度,不敷衍,真正在工作中一直尽力而为的人通常职业发展不会差的。

  所以,看完本书,告诉自己,在相对痛苦的世界尽力而为吧!

  《俞敏洪口述》读后感(十):尽力而为

  图书馆借的书,考研前收藏的。

  其实对活跃着的创业者没有真正了解过。总还是比较相信盖棺定论这种方式。

  在回家的动车上看了大半本,本来就是比较轻松的一本书,最适合消磨时间了。

  回家第二天一起床,还是像考完研每天想的一样,今天要干什么?想着想着也没有头绪,干脆就拿出边上的这本书读完了。

  看完只想起了一代宗师里面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时势使然。当然也不全是,但机遇或者马云常说的运气真的占很大一部分。

  担任,老愈自己口中说的,那些村里孩子的特质也帮了他很多。看到他描述自己被抢劫差点没了性命那段,真的被这群热爱生命为梦想努力的人感动。

  他说每个人都有等价的痛苦,这一点再同意不过了。而心里的那个理想,应该是化解这一痛苦的唯一途径吧。

  考完研,知道结果肯定不理想。我似乎还没有正视它的勇气。也似乎,就这么丢了梦想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