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10篇

2018-02-24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10篇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一):推理女王人生“解锁”书

  (原刊于《长江日报》2017年9月12日)

  文/俞耕耘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金字招牌”。如果说西方人读《圣经》是由于信仰,那么我们看阿婆的小说则源于诱惑。费解怪异的疑案,眼花缭乱的线索加上滴水不漏的推理,她就像逻辑的化身,向我们展现精密思维极致。当一个人置身毫不知情的事件中,才是人生诱人因素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却与其小说不同,它倒是流露出女性特质自由随性,信笔由缰的洒脱,让记忆细节时光从容浸过。也许,写自传的念头是大批作家年老后的“自然规律”,她60岁下笔,15年完成40余万字。在我看,回望自己亦是创作关于自己的小说。只不过你不必那样紧绷神经绞尽脑汁。《自传》邀请你化身另一个波洛先生、马普尔小姐去回味克里斯蒂生活的“蛛丝马迹”,破译一下这个妇女如何一不小心成了“一代宗师”。

  在《自传》里,我们会发现这几大线索:那就是天赋阅历趣味闲暇道德感。罕有女性能像她一样想象力思考力和观察力调配得如此完美,如同三驾马车的智力疾驰。她五岁就自如阅读爱好广博;一口流利法语,却不在乎拼写问题投资房产,兼具经济头脑;两次世界大战丈夫出轨,神秘失踪,更增了她经验厚重

  她笔下的波洛――矮个子比利时人,两撇小胡子,保持着疑心的独行生活,不正是独立思索,窥察人性的侦探人设吗?姨婆的狠准直觉和小题大作,也化作了马普尔小姐的锐利尖刻,好奇心爆棚。《自传》就像小说的解码书,透露了不少创作历程、小说缘起与人物原型。克里斯蒂因为“缺乏在公众面前表演气质”才走了作家道路。她很可能是个被写作耽误的钢琴戏剧表演艺术家。她全心投入家庭主妇生活,却遭了丈夫出轨的变故。第二次婚姻与小自己14岁的考古学家结合,可谓志趣相投:侦探小说不就是一种“考古”罪案现场的游戏吗?

  克里斯蒂的成功在于游戏心、平常心造就的写作“乐趣”。写推理小说从来不是事业,而是人生的闲情,贴补家用的“外快”。从而,阿婆不会陷入专职作家的苦恼。她在母亲激励下拿起笔,大战给了她沉溺构思的闲暇,护士、药剂师的从业经验培养了她的精密。她却用这精密寻找“作案道具”。当工作的药房四周都是毒药,那么她就地取材,信手拈出一个“投毒案”,让波洛先生在《斯泰尔斯庄园》里登了台。热爱火车旅行,遍游欧亚大陆的她再次利用熟悉的异在空间,创作出了杰作《东方快车谋杀案》。

  可以说,这部小说把密室侦破上升到为一种经典范式:所谓的“乡野别墅派”。阿婆也像一个女版波洛,她对英国小姐德贝纳姆的看法更像一种快意自嘲。“她是那种无论在哪儿都能照顾好自己的年轻女人,沉着而且有能力。”“不过,她看起来太干练了,不是心目中的‘美女’”。她和波洛一样,有着“快速人脸识别的系统配置”,却不相信表面证据证词。

  她总是从心理动机出发,只相信自己头脑和情感逻辑,靠在沙发上闭目就能还原应有的终局。克里斯蒂之所以广受喜爱,不只在于她构思精妙。《自传》还说明了另一法宝,那就是“三观超正”的“道德力量”。她始终相信邪不压正世界秩序,总有超群的侦探勘破恶人诡计。侦探作为审判者、惩戒者彰显出智力和道德的双重优越。《东方快车谋杀案》即是明证,波洛破解了迷案:十二个“凶手”是正义的复仇,死者反而是恶贯满盈咎由自取的罪犯。波洛用良知做出了内心审判,又掩盖了真相。这显然符合所有读者的心理期待,因为追求良知比说出真相更为重要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二):你是我永远女神

  说实话,我是很不喜欢看传记的人,尽管我的阅读量与日俱增,但是我仍然不愿意涉猎某些类别,比如,传记……确实是出于我对阿婆的迷恋,我喜欢波罗,喜欢马普尔小姐,几乎看过她所有的小说,也热爱波罗和马普尔小姐的英剧。然而我想说的是,这本传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这本传记的好看程度高于她的中文版小说,她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足够丰满她的形象。有些人就是这样,具备独特人格魅力,我才忽然觉得,这么多年,我热爱她的小说,她的戏剧(甚至在怀孕时候不顾工作人员的劝导看了《无人生还》),原来我是真的热爱,这些作品后面的真实的她,一个在人生态度和育儿方案如此类似的人,一个隔了100年,仍能找到的生命知音

  最后用这本厚书的一段引文,作为我对她认同和崇拜的证据。我非常享受这第二春,结束了被情感和人际关系所包围的人生,突然发现——比方说,在五十岁时——生活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面前,到处都是你可以思考、学习、读取的东西。你发现自己乐于去看画展、听音乐会、观赏戏剧,怀着和二十岁或二十五岁时一样的狂热之情。有一段时期,个人生活耗费了你所有的精力,而现在你自由了,可以环顾四周,享受闲暇,享受一切。你还足够年轻,可以享受出国的乐趣,尽管你也许不能再忍受艰辛了。这就像是有一股新鲜观念思想的激流在你的体内升腾,当然,伴随着日渐衰老惩罚身体总会有个地方在做怪,不是后腰疼,就是颈部的风湿痛折磨了你一整个冬天,以至于一转头都会痛苦难耐,要么就是膝关节炎使你不能久站或步行下山。这些事都会发生在你身上,你必须忍受。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在这个年纪会比以往更强烈、更举足轻重,带有梦想的真实感和强烈感——我至今仍然非常享受梦想的乐趣。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三):生命的赞美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但是我想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是不会舍弃任何一点能够接近并且了解自己喜爱作家内心的机会吧。对于喜爱那些不乐于描述自己生活作家的读者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而对于喜爱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读者无疑是幸运的,作者不仅写下了各种类型卷帙浩繁的作品,也乐于展现自己的生活轨迹,比如眼前这部厚重的《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或许作者厌倦于每次对于每篇小说缜密地布局谋篇,所以想在自传里随心所欲,这部自传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却常常兴之所至,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话题,加上阿婆特有的幽默感,读来轻松随意,使人如沐春风。应该说这本写了十五年的自传更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送给自己的一个礼物。与一般的自传作者一样,阿婆对于自己生活的描述也各有侧重,她略去了第一次婚姻之后痛苦出走的十二天,战争残酷痛苦,以及大量对于自身感情的描述,却用大量的篇幅与趣致的文字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以及永远的阿什菲尔德,看得出阿婆对于童年的眷恋,那无疑是她一生幸福生活与个性的肇始之地,在幸福的家人环绕中,小小的阿加莎已经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一只铁环可以成为战马、海怪、火车,院子里有自己设计的三条铁路干线,以及猫咪一家。应该说幻想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更多快乐,也使她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以后的创作中沉浸入每个角色中,并且成为陪伴她终生的好朋友

  在她的视角中,为我们不疾不徐地展开了一个优雅美好的世界,在她的幼年,人们大多生活富足悠闲,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现实能力,拥有稳固的等级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现世的忙乱急躁、急功近利与攀比心,自有其秩序。而她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应该说抛除她书中那个奇异的世界外,作者的一生也是丰盛多彩的,她幸福的童年,与朋友们交往,在未婚男子之间做出选择,她的两次婚姻,她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她的周游世界之旅,她的异国之行,她热爱冲浪游泳以及奶油,都让读者发现有别于作家身份的另一个阿加莎,一个可爱有趣热爱生活的阿加莎,一个善良随和拥有女性魅力的阿加莎,一个不论是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妹妹朋友作家都有独特精彩的阿加莎。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们惊异的不是阿婆取得的文学成就事实这一部分在书中只是寥寥数言,而是她那永不枯竭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份热爱与好奇应该在她写就的《死亡之犬》等包含灵异与超自然现象的小说中有迹可循,而在这本书中肯定可以找到更多,她对于树木与山峦的热爱,她对于自然的热爱,她对于国家的热爱,她对于人的喜爱,在她笔下的人们都是面目可爱的,她笔下的巴格达宛如仙境,就像她写就的关于犯罪与罪恶的推理小说一般,其中也自然包含着一种对于善恶是非的观念,她似乎想要摒去一切生活中的痛苦与恶念,为人们展现美好与善良。或许这个世界不断变幻,但是只有一颗持续不断寻找美好的心灵永远不会改变

  在最后一章里,她简短回顾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及那座留给她美好记忆的城市——巴格达,在垂暮之年,她依然会想到那些带给自己快乐的地方,与美好的时刻,在这本书中,阿加莎一直想要为她的读者提供一种快乐一丝希望,一点勇气一种喜欢活着的生活态度,一种对于未知毫不知情却又充满向往期盼,就像阿加莎在自序中写到的那样:“我想,一个人能参与到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之中,正是人生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不论何时都可以期待那属于“自己毫不知情的某些事”,开始属于自己的冒险旅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四):我记得那首老歌……

  全世界都知道她是侦探小说女王,熟识她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而身为善于描绘的作家,她又如何讲述自己的一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加莎·克里斯蒂参加了英国红十字志愿队,从事救护工作。战争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出版后大受欢迎,成为英国文坛界的未来之星。

  阿加莎表示,对她而言,自己的人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乐在其中又时时充满享受的现在;模糊而不确定的将来;以及过去,一种气味,一座山丘的形状,一首老歌——这些琐事会让人带着难以名状的快乐脱口而出:“我记得……”

  写过无数经典作品的阿加莎,到了晚年,关于写作的最强烈的冲动,就是写一部“自传”,她认为,回忆是对上了年纪的人的一种回报

  如果你已经将《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这些故事烂熟于心,那么不妨去认识一下缔造这些伟大故事背后的那个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读后感(五):听阿婆讲那自己的故事

  “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文学史最最伟大的作家。也许你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但绝不可能没有听过她的大名。

  这本书正是被人们称为阿婆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自传,历时15年,在她七十五岁时才完成。阿婆并没有把写自传当做任务,而是当做一件令人享受、着迷的事,沉浸在回忆的快乐之中。

  正如前言中所写“这本书首先就是一首歌颂欢乐人生的赞美诗”。

  她出生在一个父母恩爱温暖幸福的家庭,也渡过了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时代,继承了父亲乐观开朗,也继承了母亲的睿智才华。父母二人对她一生的影响都是很深的。

  也许阿加莎对推理故事的启蒙便是小时候妈妈那一个讲述了半截的侦探故事,勾起了幼小的她对于探索真相的好奇心,也为她推开了一座兴趣大门。儿时的她就展现了编故事的才能,虽然只是讲给玩伴听,信口胡诌,也很自得其乐。她还擅于编造出自娱自乐的游戏,那些幻想出来的人物有不同的姓名年龄外貌性格特点,还设定许多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不同场景的故事情节来。爱幻想的她也会在偶遇了彬彬有礼的小王子幻想着一段浪漫戏码,正如每一位少女一样。

  她认为自己一生都背负着想象的重负,是优势,也同样是一种困扰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阿婆在年少时对语法课非常头疼,却对算术和音乐兴趣很大。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有些语法简直像外语一样难懂”。她当时满腔热情地学习作文,却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老师总是批评她写作容易偏题,经常任凭自己的思想信马游缰。以今天阿婆的成就来看,也许她不能循规蹈矩地进行写作正是体现了她思维的活跃,不受拘束,这是作为小说家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而没有继续在学校对当时所热爱的数学与音乐有所发展,也是母亲在冥冥之中为她的命运做好了安排

  从她成长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当时英国社会历史变迁。她儿时所经历的家庭生活,正是维多利亚时代末期中层阶级家庭的生活缩影。

  阿加莎很喜欢阅读,从书籍中找到无限乐趣。在她的日后创作时,可能也不知不觉因为某情节而受到影响与启发。比如狄更斯的《尼古拉斯·尼克贝》中,她最喜欢的老绅士把西葫芦扔向尼克贝太太献殷勤,大概就是因为这个情节在她的脑海里印象特别深刻,所以作品之中才会让波洛去种西葫芦。“谁知道呢?”阿婆如是说。

  她在成人之后的人生之路与创作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一部作品《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被出版社退稿了多次,终于在一个公司压稿两年之后,有了难得的出版机会,让她开始小有名气。之后她便为了稿酬继续写侦探小说,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而药剂师的身份也为她在侦探小说专业知识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母亲的突然离世和第一任丈夫的绝情一度让阿加莎面临崩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阿加莎还是坚强地渡过了那一段低谷。她在旅途中,在异域的风土人情之中开始了新的人生。

  每一段不同的人生境遇造就了今天的“侦探女王”。她在后记中,以“感谢上帝赐予我幸福的一生,给了我深厚的爱。”来作为结束语,作为一个老人在回忆完自己一生之后所做的一个总结。

  她写了一辈子故事,终于在这本自传中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了大家。就这部作品来说本身,也将她讲故事的才能发挥地淋漓尽致,读起来很生动精彩,有趣极了。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的翻译,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并且对于每一个小细节都处理地十分细致。甚至诗歌,童谣都译得很押韵,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