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6 20: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精选10篇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是一本由唐骏 / 胡腾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一):简单

  分两次看完的这本书,书的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他的微软的事儿不痛不痒,以为就这样了,到几乎最后的盛大,令人惊喜。正如他所言盛大给了他更大的空间,在微软不可能让他做决定,而盛大可以,所以在盛大更出彩,更起伏,有个人思想在里面。

  他强调的复制,在现实中狠实用,只要加以聪明的变通便可以。

  他倡导的“简单做人勤奋做事”对我则更加实用,他说他和陈天桥的共同特点不喜欢细节,不喜欢事情复杂,以我到现在的教训觉得这话很对。简单则不易牵扯是非,遭人非议,更容易前行。想复杂也会阻止前进。

  看豆瓣上对它评价不高,喜欢的人也不多,我个人觉得还是狠喜欢的,毕竟他能成功自然有他的道理,既然演讲的好,文字自然表达不错。他的理念我也狠赞同,只是中国人或者中国企业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再者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和介绍成功的书写的很成功,狠实用。只是看完会对现实有些失望吧!

  总之,这本书我还是很喜欢,让我开始思考和反思,尤其现在,我做人好像有些方面狠不成功,太小心眼了。在当当上买了。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二):在恰当时机读到的一本书

  在目前我所处的阶段读到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幸运!我从中获得的并不是“可以复制”的成功,而是某些在管理思路方面和管理方法上的“点”,很多东西是我一直考虑去做,却又没有时间深入思考的东西,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了我也帮助了我。

  尤其是在“让他人变得伟大”这句话,更加是我一直寻找,却没有想到的经典概括!一直以来,我强调团队合作,甚至在自己管理的团队中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经典基础努力形成新的管理方式,但是在很多地方却一直感觉缺失着某些东西,这句话很有一种让我茅舍顿开的感觉。在其他管理努力、勤奋、简单、透明等等方面也是我一直坚持观点,可以很好的与自己原来的感悟相融合。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多全新的观点与启发,但是在很多方面对于我过去体悟到的东西有了一个新的角度的观点,而带来新颖的想法与思路,这是我在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后续很可能我会认真整理一下相关读书笔记,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关键是实践!

  对于作者提到的诸多可以复制的成功模式,个人并不是非常在意,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有自己的模式和思路,一切都要以适合自己为最优,就像一家企业要的并不是最优秀员工,而是最适合的员工一样。但是很多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当然,书中依旧具备着成功学的通病,比如给出一个相对简单的公式,好似大家只要套上去就万事大吉,给出很多“正确”的观点,好似一切只要照此来做就没有问题,不过这并不是我关注重点,至少对于我而言,是无所谓的。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读书,关键是学到新的知识和受到启发,获得以后要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环境之后再用,否则有害无利。

  另外,这本书自然也拥有着自传类的通病:炫耀。不过在我看来,读书并不是搞个人崇拜,你喜欢唐骏的某些理念,从唐骏说的诸多点中有所收获,并不意味着你要喜欢这个人,更加不意味着你崇拜这个人!所以,只要您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读书,自然不必在乎自传类书籍中的炫耀。

  最后,谈一下很多人在网上对唐骏的批评,更多的集中在唐骏作秀和夸大其辞上,我个人对此不置可否。对于这个人我没什么评价,毕竟我不打算崇拜他,也不打算雇他,又不打算做朋友(其实就算我想也够不着,呵呵),所以,他是怎样的人,怎样才是真是他,我真的不太感兴趣。我关注的是他提出的东西有多少是我适合的,有多少地方是我能够学到东西的。就像“让他人变得伟大”这一点,不论这一句话是否为唐骏原创对于我而言都无所谓,甚至这是否是微软的主要价值观之一都无所谓,我需要的是它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现实工作与管理思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论唐骏本人如何,我也没兴趣了解,我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至少,对于读书这一件事情来说,已经足够!对于书评这一件事情来说,也足够我给这本书打上“推荐”……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三):从不喜欢的事做起

  源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ctoo.html 转载请注明。

  先从这段话开始:

  “很少有哪个学生看到复杂的方程式或者密密麻麻的英文词汇书会眼睛发光、心情兴奋的。这是人之常情。那还该不该学?要学!也许那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学习能力

  踏进社会后,至少有一大半人会发现自己的工作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不喜欢就可以不做吗?社会可没那么简单,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一个刚踏出校门的学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言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先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等到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再设法来改变环境。

  我们要在大学阶段起就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老实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过程。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如此。”

  这是唐骏的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的一段话。这本书,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共鸣。勤奋和创新也许是他最大的特点,也让很多读者有很深的感触感动,我也不例外。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面这一段。原因很简单。

  第一,从来就没人提倡,要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信就请搜索一下,都是教育我们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不论是成功的教授还是富可敌国的商人。可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人在做这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哪有那么多喜欢做的事情刚好让你做?此时怎么办?态度成了最大的瓶颈。解决办法就一句话:从不喜欢做的事情做起,把不喜欢做的事情做好,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改变环境的本钱

  李开复博士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有理想并追寻理想是好的,但只有先把份内的事做好,才有资格期望更多。如果你是一个理发师,先把客人的头理好,才有资格找客人帮忙;如果你是学生,先把书读好,才有资格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刚进入职场,那就先把分配给你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资格去考虑晋升与发展。”

  第二,这(指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让我纠结了一年的问题。“改变能改变的一切,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这句话说的简单,做起来真的很难。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毅力不够,所以我要做到如唐骏所说:“必须强迫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我现在的确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多人觉得我自信,其实我从来没承认过(至于自恋,那更是扯淡),也很少有人相信解释也没用。不过原因就是这个:没有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先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等到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再设法来改变环境。”“老实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如此。”我深知这个痛苦。如果说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我学英语和管理),过程的痛苦其实是快乐的,而且我觉得那不是痛苦,顶多只能称之为枯燥;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我学编程),过程的痛苦的确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所以努力坚持和不停的自我说服是我一直在做的。

  韩健博士博客中谈过:成为一个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磨练。“一万个小时,应该把65%花在学问上,35%花在能力上。另外还要加上100%,花在别人没有花的时间上。”是啊,屈指一算,本科4年,研究生3-6年,有多少人做到了一万个小时的磨练,有多少人做到了李开复所说的“十万行代码”的磨练。如果做到了,多半你就是成功者(起码某一方面是成功的);如果不成功,唯一原因就是在方法了。鄙人愚见,很多人缺的不是方法,而是枯燥的磨练。

  起码我这么感觉,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学习法等等,我也可以夸夸其谈,可有人听么?没有。不是我讲的不好,而是我不够有说服力。人们崇拜或者喜欢英雄或成功人士,原因不在于他讲的多好,而在于讲的好的背后,他做到了。奥巴马如果不是哈佛的博士,不是现任的美国总统,那他就职典礼上发表的类似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想不会有那么多人会趋之若鹜马云、郎咸平亦是如此(这里不考虑他们的睿智有相当的加分,其实睿智也是努力学习思考的副产品)。另举一例,英语培训出现之前,大把的人操着流利的英语出了国;出现了新东方等一堆培训机构之后,大把的人还是学不好英语。有人说那是教应试技巧,不是教学习方法。那么当无数的人借助搜索引擎下载了无数种学习英语的视频、音频、文本,浏览无数的英语论坛,仍然有大把的人学不好英语。你还怪找不到好的方法么?我死都不会信这个理由事实上网络时代,你找不到任何理由来为自己自己学不好辩解,唯一的理由就是没有去做。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记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深刻地记忆。这句老话,真的很对。

  写了这么多,其实都是说给自己听。每次这种所谓励志日志,都是说服自己的过程。我的博客有很多这类型的文章,你也就能理解我说服我自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说服是一方面,了解是另一方面,我至今还不够了解我自己。当然这是题外话。

  2009年就要到来了,我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与大家一同共勉,加油吧!如韩健博士的另外一篇博客(为什么去吃创业的苦)所说:“劳动可能是被动的,而运动则是主动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个快乐的运动者吧,这或许比光荣的劳动者更伟大

  -------------------

  复制一段李笑来的话。更是透彻啊。呵呵。。。

  (三)兴趣真的那么重要么?

  经常有学生向我表示她对目前的专业没兴趣,她真正感兴趣的是某某专业。——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这些人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然而,真的是他们以为的那样么?不客气地说,99%的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唱歌跑调的人通常不太喜欢与朋友一块儿去KTV;牌技差的人被朋友叫去补缺的时候往往非常不情愿;不善与人交往的人通常开会的时候会坐在会场角落……当然,有些人是不自知的:唱歌跑调却居然是麦霸、牌技很差却总是组织牌局又无牌品、非常招人厌烦却又爱出风头。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了: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反过来,自己做的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事儿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做就完了。事实上,谁有能力逼你去做一件你确实不喜欢做的事情呢?如果真的被逼去做了,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能有多讨厌呢?

  现在去说另外一个方面。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那件事情他们做不好,所以,那件事儿与他们来讲确实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事实上,很多人真的放弃原来自己做的事情,然后去做新的、所谓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最终会发现,这件事想要做好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没有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然后开始幻想做另外的事情,并且“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之后的说法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

  所以,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有的时候看某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说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我就赶紧闭上眼睛——不愿意看到孩子就这样被害;但是,闭上眼睛却看得更清楚,因为太容易想象得出那需要很多年才能最终显现的、又因为早已过去多年而遗忘了原因的结果。培养孩子兴趣,不是买来一架钢琴,或者买本书给孩子就可以了。事实上,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这可能就已经是极其耗时费力的了);然后还要挤破脑袋想出来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到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 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说来说去,又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再次,心智力量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做出不同的解释,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产生截然相反的选择。想想看,不同的选择之后,这些人之间的时间质量有着怎样的天地之差?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四):是的,成功可以复制

  看过一篇关于此书的评论,说有所收获,书名却有哗众取宠与事实不符的嫌疑,而我却要说:是的,成功可以复制!

  1、态度就是成功的钥匙

  唐骏讲到自己的成功公式:(智慧、机遇、勤奋、激情)+性格。在我读的那本书里一位高管批注了自己的成功公式,而提到最多的就是变通。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1%天赋+99%汗水。大部分智慧是可以习得的,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勤奋或是汗水是态度的直接表达,性格也是可以调整的,变通本身就是个态度问题,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态度。所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不是具体措施的复制,是态度的复制。

  小时候唐骏是个孩子王,身边围着一群小伙伴,他小学老师在期末评语中一定这样写到:“该生在校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后来看访谈节目的生活,他的大学同学基本上认为他是一个孤僻、独来独往的人。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的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对你哭。”

  2、态度从嘴到腿

  唐骏大学毕业想留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仅以成绩论,获得资格绰绰有余,然而因为大学期间未获得过一次奖励,且表现不佳,未得到本校的资格。为了得到留学资格,唐骏挨个给其他学校打电话,转到有指标的学校后,为了通过教育部的审核,在相关部门大楼门口给主管领导“站岗”一个星期,最终得到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上星期去了北京,遇到了大学的同学:一个大学说不上孤僻,但确是一个“平静”的人——成绩不突出,也几乎没有参加什么课外活动,没有一堆堆的证书,境界也就和我差不多。找工作的时候,按道理像我们这样三流院校的人,要进咨询公司是不可能,但他以此为目标,毕业后两三个月才找到一个类似工作,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现今成为一个专业的咨询顾问,比我已经不止高一点了:讨论问题时,他站在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我则显得狭隘了许多;论专业知识,他对人力资源的看法深刻而独到,我则具体而庸俗;他现在获得的很多工作机会是我无法企及的。

  生活中,会有很多承诺和计划,爱侣间的“我爱你”,跟朋友抱怨“我很想去旅行”,跟亲人说“半年后我就不打牌了”,跟领导保证“下次我一定好好工作”。看《赢》我学到的是:坦诚,行动上的坦诚。是啊,所谓态度也从来不是停留在嘴上的,真正的态度是行动上的。去年有个亲戚跟我说:“放心,下个月开始我就不赌博了!”我说:“不可能!那是你自己骗自己,除非从现在起不再赌博了!”他说:“是啊,戒不掉了。”

  3、态度深入骨髓

  唐骏在微软,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的经历。多语言开发问题人人皆知,投给高层的意见书数不胜数,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唐骏说给领导的建议书最差的是指出问题的,稍好的是有解决办法的,最好的是有可行性分析和实施办法的。

  我从来都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英语,甚至深入批判过自己的英语学习问题,心理想过、嘴上说过、纸上写过、抱怨过、倾诉过、自嘲过、坦诚的剖析过,是啊我知道问题在哪里,貌似态度还很好,然而英语依然毫无改观。后来想了些解决办法:报英语学习班、拟定学习计划,然而都流产或者半途而废了,因为未考虑现实因素和自己状况,不适合,无法实施。最近看些英文电影、听些英文歌、间歇性的记单词、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文章,相比之前我的英文有所长进(虽然依然很烂)。

  行动态度往往半途而废,身边经常有对问题浅尝辄止,然后说自己已经努力,从此心理不再有任何负罪感,这是积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真正的态度应是始终如一的、持续的、深入的、具有适应性的、可行的,最终才会在结果上有所反映。

  4、追求卓越

  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从老板到打工者,从总裁到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这是唐骏追求卓越的职业之路。在打算进入微软前,唐骏已经开了三个公司,个人资产也上百万美元,说不上多么成功,但源源不断的业务,也可以让他从此躺在成绩单上,哪天把生意做回国也算一代才俊了,然而为了个人进一步提高、增值,他放弃了这些,与一些学生一样,经过微软一轮轮的面试,进入微软当一个软件工程师。

  追求卓越是个长期问题,短期而言的,这是个成本问题,非理性的偏执。海尔创业初期的砸冰箱,乔布斯对拿着已经适合市场需要的在他眼里依然是不完善产品的主管大声斥责,任正非从未断绝的“危机论”。

  5、态度之外

  成功要复制,仅态度足矣!但时间长短不尽相同,此外的关键为:目标和技巧。一个长期的目标保证用力方向的一致,技巧避免走过多弯路,然而这不是决定性的,比如许三多。

  态度是复制成功的关键,一种从嘴到腿、到骨髓、追求卓越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不仅仅指工作,更是生活的态度。

  如果抱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度过一生,如果亲人和睦,如果身体健康,如果事业有成,难道这不是成功吗?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五):活出自己

  唐骏的书,不可否认有包装的成分,我想任何一本自传都有很多粉饰和包装。但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能从故事里面得到什么。一本完全杜撰的圣经(请信徒原谅,抱歉这是我的个人理解),可以影响整个数亿人数千年。

  书中揭示了唐骏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我们可以置之一笑。但最有价值的一点,我认为是对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把握。一个人要有目标,有行动,进而达到目标,这才是成功。唐骏的成功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无论读书、求婚还是职业发展,唐骏都活出了自己。他并不追求极致,追求大而全的目标,而是立足实际定下确切的目标,然后锲而不舍的完成。

  本书的启示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活出自己,锲而不舍。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六):最近读了很多书,但是这本却是唯一“震撼”我的。

  成功很容易,勤奋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他的勤奋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己足够勤奋吗?我敢拍着胸脯说我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吗?反思ing... 他的故事给了我无限的能量和奋斗的激情!

  唐骏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勤奋,还有他超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无论是在留学之路上的沟通技巧,还是对华尔街那些只认钱的投资家沟通手段,沟通都是第一要务,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沟通的。他的故事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沟通能力的欠缺。

  先做人再做事,唐骏非常会做人。夹着尾巴做人是他成功的第三个因素。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对于领导和下属的态度,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现今,人们都是挖空心思跟老板或领导套近乎,但在他看来保持适度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职场法则。与其羡慕或者非议与领导关系好的人,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上。

  在企业做事,最大的错误就是经济错误。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经济错误没人救得了,还损害个人的职业形象,甚至可能结束职业生涯。很多人为一些蝇营狗苟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前程,孰重孰轻!

  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很多时候都注定要失败。我们的每次投资都是对这句话有利的证明,跟风投资永远不会有获利的那天。

  性格是可以改变,好的性格是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调节来获得。他能在短短20多天的改掉自己演讲的口头禅,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性格的缺陷。还是什么是不可以的呢?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七):从喜欢的事做起

  --------------------------献给所有追随其心的人.------------------------

  最近读了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对他的印象更差了。之前听说过他为了争取出国耍的聪明的手段,是一个很精明很“中国”的人。对这样精明的人我完全没有好感。

  这次读这本书,其中有一小节是:“从不喜欢的事做起”,看得我很无言:

  “很少有哪个学生看到复杂的方程式或者密密麻麻的英文词汇书会眼睛发光、心情兴奋的。这是人之常情。那还该不该学?要学!也许那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但你必须强迫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

  我颇不以为然。我以为“研究复杂的方程式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个论点就跟“学好数学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一样可笑。我喜欢春上春树的一段话:

  “对学习产生兴趣,是在规定的教育体系大体修完,成了所谓的‘社会人’之后。我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

  每个人都不同,而且人生只有一次(“忠于自己并相信自己,你就是你最好的伙伴”,这是月华剑士说的),所以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面,成为这个方面的大师。学习的能力就是在学自己喜欢的事物的过程中增强的。

  我决定不考研究生也是这个原因。我了解我现在的大三课程正在学些什么,我相信我能学的好,可是我不想。因为它们是我不喜欢的。我希望从事服务器编程或者UI设计之类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已经建立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了,这些课程如编译原理和大学物理甚至高等数学都对于我的工作没有帮助,我有充足的理由不去喜欢它们。

  可能你会觉得我像井底之蛙,或者我的观点过于武断,那我再说一个更武断的观点,高等数学完全不能帮助人提高逻辑思维,或者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它只会增加你需要记忆的无用东西(除非你毕业研究数学),让你觉得生活真是无聊,让你知道考上研究生就是因为更能忍(忍受做不喜欢的事情),让你一年以后就完全忘记它。

  春上春树大学毕业后经营了7年的店铺,之后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小说,获得了编辑的好评,之后他便决定将店铺卖掉,做“小说家”。他当然遭到了所有朋友的反对,因为“众人并没预想到我能做为职业小说家生存下去。”朋友们劝他将店铺交给什么人去经营,然后“你自个儿爱去哪儿去哪儿,写你的小说得了”,但是春上春树没有听从劝告。因为:

  “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撩开手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半心半意而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同样的,我决定不考研而是工作的时候,遭到了无数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有很多:规避金融危机;学历低的人在公司的管理层上不容易提升。大部分人都劝我好好复习一年,混到研究生,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工程或者编写程序。我知道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并且是真心为我好。可是恐怕我还是得坚持走自己的路。毕业还有一年半,与其花时间做不喜欢的事考上了,然后在研究生学院浪费时间,我还不如花这半年在自己喜欢的路上钻研,试图在这个方面学得更好。边准备考研边学习编程,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不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败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半心半意而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恐怕久久无法拂去。

  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讲应该从喜欢的事开始做,但是我同样非常欣赏豆瓣上关于《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关注度最高的书评《从不喜欢的事做起》,作者逻辑清晰,很有道理,那些拿“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做不好”为借口的人应该先好好自省,看看自己是因为不喜欢而做不好,还是因为做不好而不喜欢。

  ------------------------------------update(2009/3/5)----------------------------

  物理没有过,所以在今天一整天都在准备补考,没有上线。晚上打开豆瓣,这篇评论回复不少。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其中一些值得回复,一些不值得。

  有一位同学说高数有用,不少学科都用的到,我深感赞同,面前的草稿纸上的带点半圆环沿直径轴匀速转动,求圆心处的电磁场就要用到高数里面的积分。我知道自己说出“高数无用”的观点来会遭到大量的知识分子反对。这些知识分子中大部分是吃苦耐劳学好了高数的,不希望有人唆使大众不去吃自己吃过的苦;另一小部分是真的在工作中用到了微积分的。

  我是一个在校生,无法为我的观点提出论据,不妨谨慎地说:我相信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是没有用的。我真心希望有人能提出反例,说说自己在工作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有位同学打了比方,“打个比方如果你喜欢登上顶峰的感觉,就要忍受枯燥的体能训练,学习各种工具化的技术,忍受缺氧带来的高山反应,这些都很无趣,但若你不能忍受,则永远达不到顶峰 。”谢谢您帮提供论据,这个事例说明在做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能获得很大的动力。

  无论是“从不喜欢的事情做起”的正方还是反方,都同意我们应该最终做自己喜欢的事,热爱的工作,我们的分歧在于开始的时候是否应该做一些“背单词解方程”的事情。唐骏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毅力和学习能力。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该,我认为学习者应该了解自己现在做的细枝末节的苦力活能否对未来的那个理想有帮助,如果有,那就是喜欢的事情,如果没有帮助,就不是,不该强迫自己去做。

  ------------------------------------update(2009/4/16)----------------------------

  最近一段时间都处于忙碌和兴奋的状态,因为对于要做网站设计师这个理想,热情一直持续了相当长时间.而这种热情使我保持积极和健康的状态,保持快乐和有效率地学习.

  留言有人说如果我成功了,那么我的这篇评论会更有说服力,我希望我一年后能再update这篇评论,告诉大家我的成功和快乐也可以复制.

  ------------------------------------update(2009/10/24)----------------------------

  似乎不用等到明年再来update了,最近腾讯的校园招聘(我提到过我今年大四没?),截止到今天,我已经通过了技术面和人力资源(HR)面。HR面试官跟我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月底或者下月初签约。腾讯是一个不小的公司,有很好的前途和薪酬,我想我应该可以说比大部分本科生(刻苦的和不刻苦的)都成功吧?

  这篇文章反对的人比较多,是不是认为我是一个好逸恶劳喜欢走捷径的人呢?我想申辩,我不是一个不能吃苦的人,我的这整篇文章的唯一观点就是:

  世人普遍认为通往成功需要走过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我坚信所有人都不必走这条路,应该会有一条路旁是篱笆,开满鲜花的路,这就是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从而获得主动学习之能力的道路。

  过十来天再正式更新,通知我签约拿offer了没。

  ------------------------------------update(2009/11/1)----------------------------

  正式签约了,ISD部门网站重构,从现在开始以T6专家为目标,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update(2010/7/6)----------------------------

  我的最主要观点是,人值得快乐的生活。

  王小波说过:

  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update(2010/7/8)----------------------------

  唐骏被查出文凭作假。

  ------------------------------------update(2010/8/20)----------------------------

  参与了2011校园招聘的部分环节,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的老大给我推荐了这么一部片子《3 idiots》,说可能会对我有帮助。我看完之后受益匪浅,给了5星,电影主旨是:

  追随你的长处,成功会追随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快乐的生活。

  传送门: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793023/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八):没有谁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唐骏其人,成功了没有,我想是成功了。当今世界上能有和他相似经历的人,恐怕不多。但是,正如上帝造出的每一个人都不同一样,每个人的成功道路也是不同的。

  因此,不要妄想通过都这本书,就可以复制到什么。成功远不是ctrl+C在ctrl+V那么简单。

  然而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是处,成功可能是某些因素的集合,虽然每个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因素不同。但是,这些因素是有交集的。要想扩展你的成功因素,那是很难的。全世界的励志书籍都在教你怎样成功,归结起来,就是固定死了一个套路,这个套路上需要你吸收很多的成功因素。这些成功因素包括习惯、态度、管理方式等等。然而,深受这些书籍迫害的人们早就知道,有些东西是勉强不来的,不是靠吸星大法来获得的。因此,快速扩展不成,那就快速巩固一下自身已经存在的成功因素。

  本书大概是一本自传,你大可将这当作一面镜子。有时候,你会发现书中主人公的某些态度和经历和你有相似之处。那么,恭喜你。有些和成功人士的一些成功因素的交集存在了。认识一下你本身具有的这些成功的因素吧,在以后的时间里加以巩固一下,未尝不是一种提高的方式。

  有时候,能靠本书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比盲目去修炼什么成功的能力重要!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九):别人的成功可以参考

  唐骏用自己的经历去陈述如何取得成功。可能读者会用好奇的心情去了解,但是会以嫉妒的心态认为他的成功不可以复制,因为大家所处的时代不同,机遇不同。我还是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可以参考的。

  首先,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是大量的金钱?是令人崇拜的,敬仰的身份,地位?还是说突破你自己?如果以金钱,地位去定义定位成功的话,唐骏的成功不能复制。今天的留学生,海归个个都是唐骏?!复制得了他的思维,做法,甚至智力,能力,但谁又能复制当时的机遇,时机?!如果你以突破,改变自己就是一种成功的话,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从这本书我能体会到,唐骏未雨绸缪,坚持不懈,极力争取向上,不甘平凡的优点。他做事情会有明确的,正确的目标,建房子目标是500车石头,读书目标是大学,大学的目标是考研,考研的目标是出国...进入微软的目标是学习管理模式,成为高管。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准备,去坚持,去提高更合适更高的目标。大道理谁都会,这本书提供你他个人的实际例子,值得参考他的成功。

  再者,这本书提供了作为一个高管的看待事情的方式方法。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参考,可能站在你的角度,高度和他的看待事情的观点,角度都不同。先别批评别人的观点是不是正确,而是先看看作为高管是何种思维,如何处理,这是个参考。试问你的上司是否会如此和你打开心扉去告诉你他的想法?如果不会,为什么不看看这本书?!

  结论此书值得一读,忽略掉你不能摄取的,吸收你所要得!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十):很有意思的人

  这是鲁豫采访他的时候对唐骏的评价,我看完了这本书,也觉得唐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身上确实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非常擅长沟通和说服,更深谙人情世故,无论是对上司、同事还是下属,非常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其实一个人会了这一点,不成功就怪了。

  而且他是一个内心力量很强大的人,他很自信,但也很谦虚,特别是他初入盛大的时候表现出的低调和谦和,是这么成功的人很难做到的。

  他又是一个非常聪明智商极高的人,精通三门语言,而且会编程等等

  总之是一个聪明、勤奋、能干、而且极会会为人处事的人很厉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