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28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精选10篇

  《失语者的呼声》是一本由潘毅 / 黎婉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3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一):失语者的呼声——迟到的声音

  蒙友人赠此书,在出差的路上读完了它。

  全书由数个女工口述事故而结集成书,书中免不了带上了结集者的思想——这也难免,总体感观,这都是一些悲伤的事故,无论是否有结尾调子都显的未免低落了。

  书中故事大多发生在90年代未至2002年之间,今年才出版我想其中的原因很多,而放在今天,这些呼声似乎是有些迟到的感觉。由于工作原因,我熟悉这个群体,所以更显得这呼声有些迟到;但迟到必竟比没有好,曾经过去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另一个方面,编者对于工厂情况应该不是特别熟悉,在某些描述上不能完全表现出当时事件详细度;而编者对于各种工厂的制造流程的不清晰和对于化学品的不足认识,使得某些故事欠缺专业评述的深度;但这些依旧无妨于此书的珍贵真实性。作为让普通公民了解外来女工在90年代未至2002年的部分状态,这依旧是目前世面上为数不多书籍之一。

  作为个人,我不太喜欢书中过于强调的恶劣劳动环境程度,若是将编者的话换成女工的讲述语言恐怕更有说服力。

  书是好书,而却不能让不了解这个群体的人看过后有更多的思考,比如,怎么样帮助这个群体?个人能为这些事做些什么?

  如果将它看作是一种声音,那未免迟了点;

  如果将它看作是故事,那未免失却了深度了;

  如果将它看作小说,我想那不是编者的本意

  乐施会赞助,三联发行,总观之,依旧算是一本可读的书;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二):失语者的呼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第一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 庄子的语句 总是萦绕在脑海,我对这个世界有多少的认知,我思维方式中的是非对错是否真的正确?潘毅女士去深圳卧底打工 做她的博士论文时,她是否有和我同样的 想法?也许有吧,所以后来她成立了 《女工关怀》。

  打一壶开水要步行14层楼梯,八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在最美丽的时候,终日无休地工作,工作的服装需要在她们微薄工资中减除,上厕所的时候也要计算时间 。尽管她们奠定了价廉物美中国制造基础 但是,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似乎与她们没有太大关系。没有人愿意聆听她们的声音,因为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对这个世界 没有太多话语权。她们的定义是工厂的工具,而工具就应该对工作以外的一切保持沉默

  就像那个叫玲的女孩说的,她们没有任何的娱乐方式。每当在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 ,她就站在窗口,用力呼喊,抒发心中的郁闷,直到失去最后一分气力。

  变化总是要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是否太沉重,沉重到让一个时代人都负担不起。

  失语者的呼声,你听到过吗?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三):我们能听见,那些微弱的声音

  曾经也关注过中国的农民问题,也到乡下收集过不少个案。然而看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关注有点冷眼旁观味道,把农民工外流的社会现象当成大社会结构变动下个人能动地选择,对经济支配权的渴求,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乡土观念弱化的结果

  而这本书透露着一种关怀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里面有“我”的这个叙述者,但更多地是通过打工妹的个人生命史来展示被大写的制度史所掩盖的那些微弱的声音。

  写作方式上与《林村的故事》有着些类似,这可以称得上一种后现代实验民族志的范例。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四):勇气之书

  失语者的呼声和我最宝贵的是香港乐施会做的打工妹实录书

  我一个下午断断续续的在工作间隙看完失语者的呼声,在自己叫嚣着生活无聊人生无趣的时候看别人的辛酸不是不汗颜的。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说起这两本书的作者之一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之前曾经伪装成打工妹亲自调查了一年,写了一本英文的论文书,我佩服这样的文人勇气,然而习惯安逸的自己到底做不到,不如想想如何力所能及的为这群姐妹做点事情,去了乐施会的大陆网站,义工讯息却都是去年的,职位空缺倒是现在的,自己又未够资格

  香港乐施会的网站根本上不去,不知道屏蔽还是别的原因。

  有朋友说现在捐款都不敢给组织,怕到不了终端。我午休的间隙和某外企中国首代聊天(销售总监还是这个身份差不多吧)说到文化贫瘠,一帮外企人的聚会讨论的还是那些标的。不然呢,总不能动辄ngo啊。

  我们到底可以为触手可及的势微者做些什么?尤其看来掌握媒体话语权的职位,知识和勇气是书里反复提到的武器,我决定先去找本《劳动法》看看,再谈其他。

  《失语者的呼声》读后感(五):一场劳资大战!

  16位打工妹的故事,也是一个劳资纠纷的故事,至于更大的中国转型发展的背景故事,不好评价。这类报告文学十分喜欢,可做素材

  多数打工妹提到之所以要从农村出来,一是因为农村生活无聊,二是因为农活实在太苦。

  我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活到底有多苦缺乏实际体验,只能通过他们的转述来想象

  这些打工妹如同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

  158:1993年深圳致丽大火中幸存的女工小英,10年后记者访问她时,她说:“工人的生命蚂蚁一样,可以随便掐死。”

  191:“初中念书时读过一些马克思理论老师讲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时,说到工人残酷剥削。那时我都不懂,现在来到深圳打工,才逐渐明白资本家是如何压榨工人的。”

  206:秋月想起来以前政治课中讲的资本主义社会。“真的很像。我们进厂后老板剥削剩余价值,而我们仅能获得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我觉得在外面打工像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工人团结是很重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