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往事》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海往事》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06 20: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往事》经典读后感10篇

  《上海往事》是一本由张浩音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页数:2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往事》读后感(一):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我一直都知道《上海往事》,却一直都没有读过。

  有些怕。

  怕它那么受欢迎,看完以后最终却发现只是小众追捧出的媚俗。也怕,怕真像传言中的那样打动人,我免不了会深陷。

  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时还有些不能相信。捧在手里看完了,始终有隐隐约约的恍惚感。

  有没有人可以仔细清楚的形容出来,爱是什么?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大约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许多,但都无法说得全面彻底。是的,爱,从来不是计划好的。世界上唯有感情回事,不受控制,不被计划,无法捉摸。我们有时爱上一个人,是因为长长久久相处。而更多的时候,爱,是我们不经意间忽然发现,原来有个人已经占据心间,牢牢扎根,无法拔除。

  梅蕊和安,便是如此相爱。

  她们之间,不说相爱,不说明天,不说永远,不说誓言。她们即便接吻,即便相拥入眠,依然要拿着各种理由来做幌子。不知解释给谁听,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闭上眼不去看现实,只沉醉于眼前。然而抱的最紧的时候,她们心里也是清清楚楚明白的,她们,没有任何未来

  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怎样激烈,怎样痴缠,又怎样绝望的感情。你爱一个人,爱的深刻骨子里,可是你却知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你的。你愿意为她赴汤蹈火,愿意为她去死。她一笑,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有了颜色,她痛苦,你恨不能以身相代。然而然而,无论多么深情,多么痴缠,她却始终始终,永远,不是你的。

  或者说,大家都知道的,那是没有未来的。

  梅蕊对风说:真心爱一个人,是永远无罪的。所有真诚的爱,都是可以拿到阳光下炫耀的。

  她是这样说的。可是事实是,这只是一个美好愿望,任谁都知道,它不可能实现。就是她和安,也不能做到心安理得正大光明的牵手走在阳光下。她们贪恋着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心里都知道,终有一天,不远的一天,她们会回归主流生活。那才是对对方好的,那才是正常的,可以见诸于阳光下的。

  有没有这样深爱过一个人,爱到绝望,爱到无能为力,爱到愿意付出所有。爱到,可以放手,让她离开。纵然心中千疮百孔,纵然痛不欲生,仍然会逼自己放手,让对方过得好。

  爱的最高境界,大体如此了吧。

  爱上一个人,想起她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柔情。我想无论过去多少年,梅蕊始终会在安的心上占据不可动摇地位。这和她对Adny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亲人,而另一个,是刻骨铭心爱人。我想她这一生都不会再有余力,如此盛大的,全心全意的,爱上另一个人。

  合上书本,我总会想起一个画面。凌晨寂静的外滩,梅蕊和安对视着,然后轻轻的接吻。那一刻,她们眼里只能看见彼此,整个世界大约也只剩下了彼此。

  爱情是什么

  情不知何起,然,一往而深。

  《上海往事》读后感(二):心有灵犀,何必一点再通。

  你说,安和梅蕊,她们都太为对方着想了,如果有谁可以自私一点,或者她们就在一起了呢?但是没有如果,安还是嫁给了Andy。再回到上海的时候,她可以那么淡然的去面对曾经。如果她们再见会不会礼貌微笑寒暄呢?换做我,这一切,必然是做不到的,爱、就倾其所有,伤、就体无完肤

  爱情原本无迹可寻,相知亦是如此。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倘若我们遇到真爱,那么何必在乎对方是男人还是女人。我只忠于自己、忠于内心、忠于,我的爱情

  凌晨三点,夜已阑珊。毫无睡意的我,随手翻看书架上的一些旧书,这本《上海往事》,他就那么静静的躺在那里,却能让你在发现它的时候,毫不迟疑的去拿起它来,投入的读起。

  已经不晓得这是第几次读《上海往事》。每每,总会有新的感受。许是因为书中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于是,我似乎就真的那么认为了;彼安,即此安。

  “爱一个人,便是想对她好,对她好,记得她无意间的话,然后去实现她的梦”每读到此,早已几经哽咽。为什么明明如此相爱的两个人,却最终不能在一起。梅蕊的所谓对安的固执,遮掩起她的爱,去成全安的一生。时常,我在想,如果在梅蕊生病的时候没有胡岩,如果在安最后一次去梅蕊家时,安能执着一点,会不会,她们就真的在一起了呢?

  故事终究是故事,可能没有结局仿佛才是最好的结局。爱情,也终究是基于理性基础上再去感性的。

  书中一些撩动心弦的语段,幻化成一幕幕唯美的画面,总还是会在你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坚定沉静的飘荡在你的眼前;安从北京带给梅蕊那快要融化的八喜冰激凌,梅蕊吃饭呛到时,安去轻怕她的背的场景,两个女子跪在菩萨面前许下那重重的承诺的场景……

  想要记录的感受,终究不是长篇大论表达清楚的,一些曼妙的情愫,自私的,留给自己去体味罢。

  最后,用梅蕊的日记结束这篇短文。请问,你会不会也会如我一样,在读到这里的时候,眼前早已模糊成一片?

  白天的时候你问我,到底在菩萨面前许了什么愿?

  那么你呢?是不是和我同样的愿?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的爱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也算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从此在我的心里,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

  她的悲喜,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上海往事》读后感(三):所谓爱

  迷恋、依赖缠绵思念……是无法抗拒的心魔还是自然情感?是同性间的友谊还是彼此需要温暖?两个女孩儿之间的复杂恋情、一段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上海往事》,走到图书馆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这本书,就站在原地又一次从头至尾的翻了一次。每一次看这本书,感觉都不一样。

  真不知道这样的故事是真的还是虚构的,虚构的吗?或许它不是作者本人的故事,又怎能排除它不是其他人的经历呢?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怎么上心,那时还没有意识到原来不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会是件多么遗憾事情。相爱却不能相守,真的是一种折磨。《童女之舞》说爱一个人能到达什么地步——孕育一个生命而已。可是现实确实有很多的爱恋连这个地步都不能证明。他们的爱恋往往包含了太多的忍受和折磨。

  《珍珠饭店》(青春是一场光影重叠的梦境少女时代尤其不易,甜一下苦一下心酸一下,五味杂陈……失忆少女马格丽特,被外婆视为不祥之人。外婆留下的遗言让她精神崩溃,患上了自闭症。她拒绝了男友杨佐罗的爱情,杨为纪念他们夭折的爱情开了一家叫“珍珠饭店”的私人电影院。马格丽特在影院中观影写作幻想捡拾起童年记忆,认定那儿才有快乐。在影院中她遇到了天真浪漫轻微追求新鲜刺激的蕾丝边、古怪善良的格桑……她们在各自命运中或挣扎或沉溺的爱与痛的经历,触动了马格丽特,激发了她重返现实生活的勇气。本书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一部观察精细剖析深入小说精美时尚、可读,标志着“80后”一代在写作上走向成熟。)

  赛宁、轻微、格桑、马格丽特。这些美丽事物,却都深藏着自己不为人知悲伤。他爱她,却先她而去。她爱她,却不能和她牵手到老。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来拒绝爱情,拒绝关怀。故作的坚强仍掩饰不了他们内心深处脆弱

  两个女人之间的相守,简单的就是陪伴而已,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不坚定,不安全。轻微离开马格,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很爱——爱到没有办法不去体会她,按照她所期翼的那样:嫁个好男人,生群Baby,过正常的女人生活。

  人真是奇怪生物,可以为了某个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不可能办到的东西,甚至是改变自己的习性,爱好,以及自己一直的原则

  爱一个人是什么?就是她不经意的话也很用心地记在心上。是《上海往事》中的一句话,忘了是安说的还是……

  这样的爱情该要有多大的耐心专心,往往给过一次就会透支大半个生命。所以不敢轻易说爱是因为现在已经给不起。

  《上海往事》读后感(四):风从灵魂深处吹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很多年前我在看《游园惊梦》的时候,毫无准备地被这句简单至极的话所击中,就像一道闪电浓厚而沉暗的夜空突兀地劈出一隙光明。那电影最终是看完了,还是没有看完,已经不在记忆中了,可这句呢喃,偏成了多少年来不去的低回。

  ——就如同爱,世俗所谓的爱,安和蕊的爱,这世间所有的爱一般的缠绵眷恋

  对了,也正是因为爱,这简单的字词的组合才叫人留恋不已。

  多年以后,安已为人母,可她永远也说不明白从哪一个时刻开始,她爱上那个“美丽得不得了”的女孩

  “那时候就爱上了么?一见钟情么?

  不知道。喜欢就是喜欢。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都不会有感觉,有些人见了一面便忘不了。”

  这话无端地叫我发怔,心下一时间空空如也。也许所谓“一见钟情”,如同晨光中猛然醒来,恍然间明亮喜悦;而剩下的,便是如此罢?我在黑暗中蹲伏许久,而你,我的初日,我的日出,——照亮我一身清露,你是渐渐的光明。

  说到这里,想起来也是在小说里看来的两句诗:我是你回归线上的芦苇/在风中等待/我的候鸟/你可会栖息?——从来对这些关于等待的词句情有独钟,因为始终相信命运会将你带到我的面前,我爱。担心下一刻就会有你的消息,我不敢远走;盼望所有的苦难将我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在人群中,使你一眼望见。

  ——说着说着有些偏题了。只是她们的故事叫我想起我的女孩。我在最不该遇见的时候重遇她,在最不该深陷的时候无法自拔。那一年我读高三:十七八岁的年纪,是对开放盼望太久的青涩花蕾。然而不知是幸或不幸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漫长时光中所有的昏暗疯狂和挣扎全部发生在我一个人的深夜,在嘴边翻腾过千百次的话终于沉默地淹死在心海——那年的高考成为我最大的败笔,而我们也不可阻止地、各奔天涯了。后来我常常会想,也许如果没有遇到她,我的生命不会在那场考试之后转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弯、奔向了不同方向。然而生命中哪有假设呢。酿造爱情的时光已经过去,再不肯放手,必然去醇美越来越远——我明白,可是我还眷恋;我眷恋,可是我毕竟明白。在最后一封长信里,我终于仍然坚持守口如瓶;想到这个她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小秘密时,会有细密隐约的窃喜。信封掉进邮筒里“咚”地一声,我心里的声音说:再见我的爱。

  日永人昏,乱乱絮语罢了,惭愧

  《上海往事》读后感(五):仿佛看到自己的故事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仿佛看到自己的故事,没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相似的经历。只是现实中的故事远比书中的结局更遗憾,更悲伤。

  我也爱过一个如蕊一样的女子,却无法与命运抗争。她没有蕊的幸运,在她28岁的那个秋日永远离我而去。我流尽了我一生中最多的眼泪。虽然带不走她的骨灰,但我知道,她已经永远的长驻在我的心里,伴我在地球的另一端,让我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十几年来,她的灵魂仿佛与我融为一体,我活着,一半是自己,一半是她。

  女人之间的爱,是男女之爱永远达不到的默契包容。我们都是双性恋,一如书中的主人公,所以更能感受到彼此的珍贵。只是世事无常,也许正因为遗憾才能达到永恒

  《上海往事》读后感(六):爱如潮水

  前两天因为一个什么事儿,又听到爱如潮水这首歌。

  放到“不让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的时候,惊诧起来,不应该是“不让男人女人见识你的妩媚”么?

  后来才渐渐地意识到,这是源于安那个俏皮的小玩笑,来自往事里细碎得不能再细碎的情节

  当时的自己看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却不料它就此成为缺省值。

  如今再回忆起这段往事,好像它不仅仅是那书里的,别人叙述的故事,而是我成长的,我的人生的往事了。这样的一种联系存在,教我既感到欣慰而又不知所措

  彼时阅读的喜悦和痛苦都已消失殆尽,留下的是一场长梦过后的疲惫唏嘘

  我无法再记住是那一段那一句话有足够心碎的杀伤力,只能由一股悲悯的气息回荡在关上书后空气里,回荡在那之后每一页的生活里。

  也许是因为那之后,我仍常常翻出梅蕊的日记来看,以为自己是在虚空里的安,活在那往事的过后,读着谁的日记。

  该怎么判断哪一段是不能再被重复,不能再被颠覆的那一段呢。

  怎么知道它不是梦呢,如何确定它是不能再被重复,不能再被颠覆的梦呢。

  我面对这一切疑问突然大脑一片空白,可是它们都已成了往事。

  《上海往事》读后感(七):无语凝噎

  那是我第一次流泪看完别人书写的故事。彼时我才只有高二,房间里没有灯光,我窝在温暖的被子里读完了这个故事。之后就狠狠地流了一通眼泪。那个夜晚我很难入眠。大概也是由于那个年纪的我正在谈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一切都在一句“我会结婚的”中惨烈地进行着。那时我觉得Anita是幸运的。因为梅蕊是个善良的人,为了安牺牲着自己。假装失忆,拿胡岩当挡箭牌,将手术延期。所有这些,都是她的牺牲,让步与妥协。若干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重拾这个故事的时候,那种初始的悸动依然如同新鲜的伤口那般,扯得我生疼。

  九十年代的上海流行点唱机,她们总是倚靠在一起倾听从这种旧式机器里飘出来的低吟浅唱,在欧式酒吧里轻轻摇摆,举杯轻抿。她们同是美好安静的女子。她们相濡以沫,在老外滩上看上海的夜景,遥望远处色彩绚烂的霓虹灯,玩着跳山羊,在夜凉如水的景色里亲吻拥抱。Anita始终认为上天是眷顾她们的,因那相似的身形允许她们可以互换衣服。不幸的是,上苍终将使她们分离。彼此都成为过去岁月中的一段回忆。

  梅蕊是个孱弱但温情漫漫的人。

  “我一直以为上海是镀金般的浮躁,却不想也有如古玉般温润的女子。”如其所言,她确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人。上海的茫茫夜色里,她那不紧不慢的语调已经俨然成为每个午夜听众的慰藉。包括Anita,每个日日夜夜,守候在小小的walkman边上,痴痴地听着她柔和细腻的嗓音。她说,只有静谧的夜晚,人们才会释放灵魂。也大概只有像她这般柔情的女子,才会有那样迷人的声线。不仅是Anita,我觉得每个读者都会爱上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吧。我总感觉,她的感情异常纯粹,有一种随时要枯萎的美。这种美很短暂,却因着其短暂,才弥足珍贵。

  很巧的是,我与她们一样,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心经》,这个带着诡异却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暗恋着一个叫张国荣的男人。虽然当我迷恋他之时,他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幸地错过了刹那芳华。

  多年以后我去听了罗大佑写的那首《海上花》。词曲之间柔情肆意,有一种暖暖的泛着昏黄的岁月感。梅蕊曾唱给Anita,那时的她们尚未熟稔。我始终觉得,是在这一刻的辉煌中,她们把对方的影子刻入了心里。

  是这般柔情的你

  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盈盈的荡漾

  在你的臂弯

  是这般深情的你

  摇晃我的梦想

  缠绵象海里的每一个无垠的浪花

  在你的身上

  睡梦成真

  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

  残留水纹空留遗恨

  愿只愿他生

  昨日的身影能相随

  永生永世不离分

  是这般奇情的你

  粉碎我的梦想

  仿佛象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

  是我的一生

  听罢,笔者已经无语凝噎。只因为我是一个太易入情的人。或许这就是世人口中的矫揉造作。

  《上海往事》读后感(八):可能就是共鸣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一,彼时的我还对自己的性向没有完全的认知,男同女同之类的对我而言只是小说中才会出现的人物,每晚夜深人静之时随着楼主更新的速度看个几章,过了些时日觉得无聊便丢到了一边。前几天在网上看见别人的推荐,只对书名有些印象,讲了些什么却是一点也不记得了,于是便下定决心重读一遍,没想到一发便不可收拾,花了一个中午一口气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晚上又快速的看了一遍。

  安和梅蕊无疑是相爱的,她们的爱之深情之切远超常人但她们却不能相守,她们之间横亘了太多的问题,有她们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

  梅蕊深知她们没有未来,又因着自己身体的缘故,很早便存了放安离开的心思,只因对安的爱而一拖再拖。而安身为双性恋,一方面想要细腻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渴望被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征服,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当鱼和熊掌只能取其一时,有的选比没的选更为痛苦。战争还没开始,她们就已两败俱伤。

  我曾热烈追求过一个女生,她问过我:“即使我们现在在一起了,那么以后呢?你有想过未来吗?”因着她的刻意,我们最终从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沦为陌生人都不及的陌生人,常常夜半梦回,泪湿枕巾。只有我一个人的求而不得就如此的痛彻心扉,那么梅蕊和安呢?两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人,她们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说不清梅蕊和安谁更痛苦,但她们都是惹人心疼的女子,至少我打心底里心疼她们。她们都太为对方着想,都想着自己一力承担。我常常想,如果她们都自私一点,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但诚如她们所说:爱的最初是占有,到了最后,就是让爱自有。让美丽在最辉煌的时候定格对梅蕊和安来说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她们今生都不会忘了对方,而且记忆中都是对方最美的样子。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能直达心底,拨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

  ● 喜欢就是喜欢,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都不会有感觉,而有的人只见了一面便忘不了。

  ● 仿佛千年轮回的感触,就这样深深的植进我的记忆。

  ● 我想,爱一个人,就是想对她好,在她无意中提起的时候,记住她的话,然后去实现她的梦。

  ● 想你的时候,我的心是最温柔的。

  ● 白天的时候你问我,到底在菩萨面前许了什么愿。

  安,那么你呢?是不是和我同样的愿?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爱的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算也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

  从此在我的心底,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

  她的悲喜,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安,你静静的跪在那里,令我想吻你。

  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一件件事情与自己曾做过的相重合,真事也好,虚构也罢,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书就是好书,我想这便是《上海往事》能打动许多人的原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是相同的。

  同性之间的爱恋要承受更多世俗的压力,虽然人们的观念在转变,但在这个仍以同性恋为主流的社会里,同性恋人群想要得到完全平等的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仍奢望着有一天,我能牵着我锁爱的人的手,骄傲的对别人说:“我们都是女孩,我们彼此相爱。”

  真心爱一个人,是永远无罪的,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所有真诚的爱,都是可以拿到阳光下来炫耀的。

  《上海往事》读后感(九):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花了一天,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虽然这是写在十几年前的小说,但是今天读来,丝毫也不落后于时代,无论是情感,还是故事中的人和事,也许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上海,如此这般充满着魅力的城市。

  一口气读完小说后,心理堵得慌,埋怨作者为什么不让小安和梅蕊最终在一起。心中久久不能释怀,于是将最后梅蕊的日记又仔细读了又读,不禁泪湿眼眶。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女子,她,美丽善良,才华横溢,如此痴情,却又如此坚强。生命中若真遇到这样一位女子,不论是男人或是女人,谁又能不为之动心,不心生怜爱?

  我不属于百合,却也有过类似的情愫,我能理解故事中小安和梅蕊的感情。在那个时代,现实会给她们很大的压力,使她们很难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在我的理解中,很多百合姐妹,并不是为了百合而百合,而是生命中刚好遇到了这样一个对的人,而这个人刚好也是女人,仅此而已,再没有其他的不同。但这样的感情与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更多一份细腻与温柔,更多一份隐忍与心疼。这样的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如此纯粹,如此干净,如此深切。这样的感情是应该受到尊敬和保护的。

  我不知道如果安和梅蕊在现在这个时代相遇又会如何,听说现在同性婚姻已经合法,但是世俗的眼光犀利依旧。我力荐这本书,尤其是不理解百合感情的人们,从中你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深意切。

  我已很久没有读书了,在多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以为影视作品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一切了。可是,在我读起这本书的时候,她温柔而有力地触碰到了我心灵最深处。文字所带来的淋漓尽致是影视作品所无法取代的。

  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也祝福所有的有情人最终能幸福相守!

  最后摘书中梅蕊日记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爱的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算也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

  从此在我的心底,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她的喜悲,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 你是否已经可以看见一位美丽痴情而又坚强的女子了?

  《上海往事》读后感(十):静静的很深很远

  “推荐”而不是“力荐”因为觉得真的只是为数不很多的人可以对于homo抱一颗平常心。曾经推荐电影《蝴蝶》给一个看上去颇为文艺且坚称自己“没有偏见”的人,结果她完全无视其中难得的女性视角和主角终于选择为自己去活去选择所经历的蜕变成长,却写了段颇为煽情的文字来抨击其中的亲热镜头——“爱你可不是满眼欲望”;之前对于《观看之道》里面真正相爱必然有性爱需求的观点大加赞赏的也是她。我并不怪她苛刻,只是终于明白所谓根深蒂固是多么不可动摇,很遗憾的事情。但是如果可以放平心态的话,这本书我要说“力荐”。

  几乎通篇用“我”的角度叙事,扑面而来略有些躲闪不及,但是笔者功力很深,容易显得笨拙的情节都轻巧过度,没有过多的修饰,风格以轻柔流畅为主。早就被电视剧搞臭的情节在里面也变得合情合理,不会故作煽情,不会恶俗,不会招致反感,难得,故而喜欢。

  不时去想为什么越发喜欢如此题材的小说和电影,虽然其中不乏借此为噱头另有重点的作品,却仍然愿意耐心的试试看。后来渐渐明白大概是因为喜欢里面的诚恳和勇敢。我们的社会并不提倡“喜欢”什么而提倡“应该做”什么,这种冷冰冰、虚伪的所谓客观泯灭了人的自然属性,力图伪装自己是上帝。即使是在大学,如果有人说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对于什么抱有持久的好奇心都会招致冷嘲热讽,被称为“天真幼稚”,虽然那些人眼中的圣人如爱因斯坦之类无一不强调兴趣的极端重要。我厌倦这种虚伪,越发失去耐心,越发缺少不去揭发的宽容和善良。于是homo这种边缘世界里浓郁的诚恳就成了一种莫大的救赎,在这里人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更懂得珍惜,使事情回归到初衷,实现其本来意义,没有故作高深,不会当婊子还要立牌坊,不找借口,或许艰难的成长但是终会鼓足勇气有尊严的走下去。如果文明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对于自然属性的了解和把握,这里的文明远比那些自以为坚守道德的世界发达。我太喜欢像这本书里那样在恶俗世界面前优雅的转身,一切的不屑和嘲讽尽在不言中,同时这种叛逆还不会喧宾夺主,优雅本身坚定大方的绽放,拥有不刻意赚人眼球的超脱和精彩。

  每一次接触此类的优秀都深深的庆幸自己可以与之邂逅,然而宿舍里的人会认为我“陷入忧郁”,初次听到十分惊讶,我明明是为它们快乐啊,它们给我明亮的色彩给我希望啊。后来想或许是太喜欢那个世界不禁某种程度陷入,陷的越深越喜欢那里而不是外面,在那里越快乐在外面越郁闷。

  愿她们平安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