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经典读后感10篇
《上海往事》是一本由张浩音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页数:2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往事》读后感(一):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花了一天,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小说。虽然这是写在十几年前的小说,但是今天读来,丝毫也不落后于时代,无论是情感,还是故事中的人和事,也许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上海,如此这般充满着魅力的城市。
一口气读完小说后,心理堵得慌,埋怨作者为什么不让小安和梅蕊最终在一起。心中久久不能释怀,于是将最后梅蕊的日记又仔细读了又读,不禁泪湿眼眶。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女子,她,美丽善良,才华横溢,如此痴情,却又如此坚强。生命中若真遇到这样一位女子,不论是男人或是女人,谁又能不为之动心,不心生怜爱?
我不属于百合,却也有过类似的情愫,我能理解故事中小安和梅蕊的感情。在那个时代,现实会给她们很大的压力,使她们很难去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在我的理解中,很多百合姐妹,并不是为了百合而百合,而是生命中刚好遇到了这样一个对的人,而这个人刚好也是女人,仅此而已,再没有其他的不同。但这样的感情与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不同的,更多一份细腻与温柔,更多一份隐忍与心疼。这样的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如此纯粹,如此干净,如此深切。这样的感情是应该受到尊敬和保护的。
我不知道如果安和梅蕊在现在这个时代相遇又会如何,听说现在同性婚姻已经合法,但是世俗的眼光犀利依旧。我力荐这本书,尤其是不理解百合感情的人们,从中你可以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深意切。
我已很久没有读书了,在多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以为影视作品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一切了。可是,在我读起这本书的时候,她温柔而有力地触碰到了我心灵最深处。文字所带来的淋漓尽致是影视作品所无法取代的。
最后摘书中梅蕊日记中的一段文字,作为结尾——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爱的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算也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
从此在我的心底,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她的喜悲,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 你是否已经可以看见一位美丽痴情而又坚强的女子了?
《上海往事》读后感(二):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我一直都知道《上海往事》,却一直都没有读过。
有些怕。
怕它那么受欢迎,看完以后最终却发现只是小众追捧出的媚俗。也怕,怕真像传言中的那样打动人,我免不了会深陷。
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时还有些不能相信。捧在手里看完了,始终有隐隐约约的恍惚感。
有没有人可以仔细清楚的形容出来,爱是什么?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大约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许多,但都无法说得全面彻底。是的,爱,从来不是计划好的。世界上唯有感情这回事,不受控制,不被计划,无法捉摸。我们有时爱上一个人,是因为长长久久的相处。而更多的时候,爱,是我们不经意间忽然发现,原来有个人已经占据心间,牢牢扎根,无法拔除。
梅蕊和安,便是如此相爱。
她们之间,不说相爱,不说明天,不说永远,不说誓言。她们即便接吻,即便相拥入眠,依然要拿着各种理由来做幌子。不知解释给谁听,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让自己可以心安理得的闭上眼不去看现实,只沉醉于眼前。然而抱的最紧的时候,她们心里也是清清楚楚明白的,她们,没有任何未来。
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怎样激烈,怎样痴缠,又怎样绝望的感情。你爱一个人,爱的深刻到骨子里,可是你却知道,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你的。你愿意为她赴汤蹈火,愿意为她去死。她一笑,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有了颜色,她痛苦,你恨不能以身相代。然而然而,无论多么深情,多么痴缠,她却始终始终,永远,不是你的。
或者说,大家都知道的,那是没有未来的。
梅蕊对风说:真心爱一个人,是永远无罪的。所有真诚的爱,都是可以拿到阳光下炫耀的。
她是这样说的。可是事实是,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任谁都知道,它不可能实现。就是她和安,也不能做到心安理得正大光明的牵手走在阳光下。她们贪恋着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心里都知道,终有一天,不远的一天,她们会回归主流的生活。那才是对对方好的,那才是正常的,可以见诸于阳光下的。
有没有这样深爱过一个人,爱到绝望,爱到无能为力,爱到愿意付出所有。爱到,可以放手,让她离开。纵然心中千疮百孔,纵然痛不欲生,仍然会逼自己放手,让对方过得好。
爱的最高境界,大体如此了吧。
爱上一个人,想起她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柔情。我想无论过去多少年,梅蕊始终会在安的心上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和她对Adny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亲人,而另一个,是刻骨铭心的爱人。我想她这一生都不会再有余力,如此盛大的,全心全意的,爱上另一个人。
合上书本,我总会想起一个画面。凌晨寂静的外滩,梅蕊和安对视着,然后轻轻的接吻。那一刻,她们眼里只能看见彼此,整个世界大约也只剩下了彼此。
情不知何起,然,一往而深。
《上海往事》读后感(三):无语凝噎
那是我第一次流泪看完别人书写的故事。彼时我才只有高二,房间里没有灯光,我窝在温暖的被子里读完了这个故事。之后就狠狠地流了一通眼泪。那个夜晚我很难入眠。大概也是由于那个年纪的我正在谈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一切都在一句“我会结婚的”中惨烈地进行着。那时我觉得Anita是幸运的。因为梅蕊是个善良的人,为了安牺牲着自己。假装失忆,拿胡岩当挡箭牌,将手术延期。所有这些,都是她的牺牲,让步与妥协。若干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重拾这个故事的时候,那种初始的悸动依然如同新鲜的伤口那般,扯得我生疼。
九十年代的上海流行点唱机,她们总是倚靠在一起倾听从这种旧式机器里飘出来的低吟浅唱,在欧式酒吧里轻轻摇摆,举杯轻抿。她们同是美好安静的女子。她们相濡以沫,在老外滩上看上海的夜景,遥望远处色彩绚烂的霓虹灯,玩着跳山羊,在夜凉如水的景色里亲吻拥抱。Anita始终认为上天是眷顾她们的,因那相似的身形允许她们可以互换衣服。不幸的是,上苍终将使她们分离。彼此都成为过去岁月中的一段回忆。
梅蕊是个孱弱但温情漫漫的人。
“我一直以为上海是镀金般的浮躁,却不想也有如古玉般温润的女子。”如其所言,她确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人。上海的茫茫夜色里,她那不紧不慢的语调已经俨然成为每个午夜听众的慰藉。包括Anita,每个日日夜夜,守候在小小的walkman边上,痴痴地听着她柔和细腻的嗓音。她说,只有静谧的夜晚,人们才会释放灵魂。也大概只有像她这般柔情的女子,才会有那样迷人的声线。不仅是Anita,我觉得每个读者都会爱上这样一个美好的人吧。我总感觉,她的感情异常纯粹,有一种随时要枯萎的美。这种美很短暂,却因着其短暂,才弥足珍贵。
很巧的是,我与她们一样,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心经》,这个带着诡异却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暗恋着一个叫张国荣的男人。虽然当我迷恋他之时,他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幸地错过了刹那芳华。
多年以后我去听了罗大佑写的那首《海上花》。词曲之间柔情肆意,有一种暖暖的泛着昏黄的岁月感。梅蕊曾唱给Anita,那时的她们尚未熟稔。我始终觉得,是在这一刻的辉煌中,她们把对方的影子刻入了心里。
是这般柔情的你
给我一个梦想
徜徉在起伏的波浪中盈盈的荡漾
在你的臂弯
是这般深情的你
摇晃我的梦想
缠绵象海里的每一个无垠的浪花
在你的身上
睡梦成真
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
残留水纹空留遗恨
愿只愿他生
昨日的身影能相随
永生永世不离分
是这般奇情的你
粉碎我的梦想
仿佛象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
是我的一生
听罢,笔者已经无语凝噎。只因为我是一个太易入情的人。或许这就是世人口中的矫揉造作。
《上海往事》读后感(四):爱如潮水
前两天因为一个什么事儿,又听到爱如潮水这首歌。
放到“不让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的时候,惊诧起来,不应该是“不让男人女人见识你的妩媚”么?
后来才渐渐地意识到,这是源于安那个俏皮的小玩笑,来自往事里细碎得不能再细碎的情节。
当时的自己看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却不料它就此成为缺省值。
如今再回忆起这段往事,好像它不仅仅是那书里的,别人叙述的故事,而是我成长的,我的人生的往事了。这样的一种联系的存在,教我既感到欣慰而又不知所措。
彼时阅读的喜悦和痛苦都已消失殆尽,留下的是一场长梦过后的疲惫和唏嘘。
我无法再记住是那一段那一句话有足够心碎的杀伤力,只能由一股悲悯的气息回荡在关上书后空气里,回荡在那之后每一页的生活里。
也许是因为那之后,我仍常常翻出梅蕊的日记来看,以为自己是在虚空里的安,活在那往事的过后,读着谁的日记。
该怎么判断哪一段是不能再被重复,不能再被颠覆的那一段呢。
怎么知道它不是梦呢,如何确定它是不能再被重复,不能再被颠覆的梦呢。
我面对这一切疑问突然大脑一片空白,可是它们都已成了往事。
《上海往事》读后感(五):风从灵魂深处吹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很多年前我在看《游园惊梦》的时候,毫无准备地被这句简单至极的话所击中,就像一道闪电在浓厚而沉暗的夜空突兀地劈出一隙光明。那电影最终是看完了,还是没有看完,已经不在记忆中了,可这句呢喃,偏成了多少年来不去的低回。
——就如同爱,世俗所谓的爱,安和蕊的爱,这世间所有的爱一般的缠绵眷恋。
对了,也正是因为爱,这简单的字词的组合才叫人留恋不已。
多年以后,安已为人母,可她永远也说不明白从哪一个时刻开始,她爱上那个“美丽得不得了”的女孩。
“那时候就爱上了么?一见钟情么?
不知道。喜欢就是喜欢。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都不会有感觉,有些人见了一面便忘不了。”
这话无端地叫我发怔,心下一时间空空如也。也许所谓“一见钟情”,如同晨光中猛然醒来,恍然间明亮喜悦;而剩下的,便是如此罢?我在黑暗中蹲伏许久,而你,我的初日,我的日出,——照亮我一身清露,你是渐渐的光明。
说到这里,想起来也是在小说里看来的两句诗:我是你回归线上的芦苇/在风中等待/我的候鸟/你可会栖息?——从来对这些关于等待的词句情有独钟,因为始终相信命运会将你带到我的面前,我爱。担心下一刻就会有你的消息,我不敢远走;盼望所有的苦难将我变成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在人群中,使你一眼望见。
——说着说着有些偏题了。只是她们的故事叫我想起我的女孩。我在最不该遇见的时候重遇她,在最不该深陷的时候无法自拔。那一年我读高三:十七八岁的年纪,是对开放盼望太久的青涩花蕾。然而不知是幸或不幸: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漫长的时光中所有的昏暗、疯狂和挣扎全部发生在我一个人的深夜,在嘴边翻腾过千百次的话终于沉默地淹死在心海——那年的高考成为我最大的败笔,而我们也不可阻止地、各奔天涯了。后来我常常会想,也许如果没有遇到她,我的生命不会在那场考试之后转过这么一个小小的弯、奔向了不同的方向。然而生命中哪有假设呢。酿造爱情的时光已经过去,再不肯放手,必然去醇美越来越远——我明白,可是我还眷恋;我眷恋,可是我毕竟明白。在最后一封长信里,我终于仍然坚持着守口如瓶;想到这个她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小秘密时,会有细密隐约的窃喜。信封掉进邮筒里“咚”地一声,我心里的声音说:再见我的爱。
日永人昏,乱乱絮语罢了,惭愧。
《上海往事》读后感(六):心有灵犀,何必一点再通。
你说,安和梅蕊,她们都太为对方着想了,如果有谁可以自私一点,或者她们就在一起了呢?但是没有如果,安还是嫁给了Andy。再回到上海的时候,她可以那么淡然的去面对曾经。如果她们再见会不会礼貌的微笑寒暄呢?换做我,这一切,必然是做不到的,爱、就倾其所有,伤、就体无完肤。
爱情原本无迹可寻,相知亦是如此。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倘若我们遇到真爱,那么何必在乎对方是男人还是女人。我只忠于自己、忠于内心、忠于,我的爱情。
凌晨三点,夜已阑珊。毫无睡意的我,随手翻看书架上的一些旧书,这本《上海往事》,他就那么静静的躺在那里,却能让你在发现它的时候,毫不迟疑的去拿起它来,投入的读起。
已经不晓得这是第几次读《上海往事》。每每,总会有新的感受。许是因为书中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于是,我似乎就真的那么认为了;彼安,即此安。
“爱一个人,便是想对她好,对她好,记得她无意间的话,然后去实现她的梦”每读到此,早已几经哽咽。为什么明明如此相爱的两个人,却最终不能在一起。梅蕊的所谓对安的固执,遮掩起她的爱,去成全安的一生。时常,我在想,如果在梅蕊生病的时候没有胡岩,如果在安最后一次去梅蕊家时,安能执着一点,会不会,她们就真的在一起了呢?
故事终究是故事,可能没有结局仿佛才是最好的结局。爱情,也终究是基于理性的基础上再去感性的。
书中一些撩动心弦的语段,幻化成一幕幕唯美的画面,总还是会在你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坚定而沉静的飘荡在你的眼前;安从北京带给梅蕊那快要融化的八喜冰激凌,梅蕊吃饭呛到时,安去轻怕她的背的场景,两个女子跪在菩萨面前许下那重重的承诺的场景……
想要记录的感受,终究不是长篇大论能表达清楚的,一些曼妙的情愫,自私的,留给自己去体味罢。
最后,用梅蕊的日记来结束这篇短文。请问,你会不会也会如我一样,在读到这里的时候,眼前早已模糊成一片?
白天的时候你问我,到底在菩萨面前许了什么愿?
那么你呢?是不是和我同样的愿?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的爱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也算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从此在我的心里,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
她的悲喜,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上海往事》读后感(七):可能就是共鸣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一,彼时的我还对自己的性向没有完全的认知,男同女同之类的对我而言只是小说中才会出现的人物,每晚夜深人静之时随着楼主更新的速度看个几章,过了些时日觉得无聊便丢到了一边。前几天在网上看见别人的推荐,只对书名有些印象,讲了些什么却是一点也不记得了,于是便下定决心重读一遍,没想到一发便不可收拾,花了一个中午一口气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晚上又快速的看了一遍。
安和梅蕊无疑是相爱的,她们的爱之深情之切远超常人但她们却不能相守,她们之间横亘了太多的问题,有她们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
梅蕊深知她们没有未来,又因着自己身体的缘故,很早便存了放安离开的心思,只因对安的爱而一拖再拖。而安身为双性恋,一方面想要细腻的感情,另一方面又渴望被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征服,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当鱼和熊掌只能取其一时,有的选比没的选更为痛苦。战争还没开始,她们就已两败俱伤。
我曾热烈追求过一个女生,她问过我:“即使我们现在在一起了,那么以后呢?你有想过未来吗?”因着她的刻意,我们最终从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沦为陌生人都不及的陌生人,常常夜半梦回,泪湿枕巾。只有我一个人的求而不得就如此的痛彻心扉,那么梅蕊和安呢?两个相爱却不能相守的人,她们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说不清梅蕊和安谁更痛苦,但她们都是惹人心疼的女子,至少我打心底里心疼她们。她们都太为对方着想,都想着自己一力承担。我常常想,如果她们都自私一点,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但诚如她们所说:爱的最初是占有,到了最后,就是让爱自有。让美丽在最辉煌的时候定格对梅蕊和安来说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她们今生都不会忘了对方,而且记忆中都是对方最美的样子。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能直达心底,拨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
● 喜欢就是喜欢,有的人,相处了一辈子都不会有感觉,而有的人只见了一面便忘不了。
● 仿佛千年轮回的感触,就这样深深的植进我的记忆。
● 我想,爱一个人,就是想对她好,在她无意中提起的时候,记住她的话,然后去实现她的梦。
● 想你的时候,我的心是最温柔的。
● 白天的时候你问我,到底在菩萨面前许了什么愿。
安,那么你呢?是不是和我同样的愿?
我对菩萨说,和我一起跪在你面前的女子,是我爱的人,我们相爱着,却不能终老,今天在你面前拜一拜,算也是我们有个结发的仪式了。
从此在我的心底,她便是我的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只善待她,宠爱她,尽力去懂得她,成全她。
她的悲喜,就是我心动的原因。
安,你静静的跪在那里,令我想吻你。
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一件件事情与自己曾做过的相重合,真事也好,虚构也罢,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书就是好书,我想这便是《上海往事》能打动许多人的原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是相同的。
同性之间的爱恋要承受更多世俗的压力,虽然人们的观念在转变,但在这个仍以同性恋为主流的社会里,同性恋人群想要得到完全平等的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仍奢望着有一天,我能牵着我锁爱的人的手,骄傲的对别人说:“我们都是女孩,我们彼此相爱。”
真心爱一个人,是永远无罪的,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所有真诚的爱,都是可以拿到阳光下来炫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