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2018-03-08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是一本由奥古斯特·罗丹 / 葛赛尔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一):他和他的艺术 ——罗丹与傅雷

  题记:此书为罗丹口述,葛塞尔记录,傅雷生前唯一未曾正式发表译作,其中文字图片相融,以200余幅名作为我们倾情讲述属于它们和他们的故事

  说起艺术,一直自认为还是有些天赋的,朋友聚会时的歌唱,偶尔自我感觉良好地拉一曲简单的小提琴,弹一首更为简单的尤克里里,但当打开《罗丹艺术论》,忽然间所有之前的小信心便荡然无存了,就如丢入海中的石子涟漪过后恢复了平静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二):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的美――评《罗丹的艺术论》

  “美是到处有的,并非美在我们的眼目之前付之阙如,而是我们的眼目看不见美。所谓美,便是性格表情。而在自然中,再没有比人体更多性格的事物。人体或以其力或以其妩媚,幻出多变的形象。有时,像一朵花,曲折的脊背,好比花梗,丰满的乳房,巍峨的头颅,蓬松的长发,恰似盛开的花瓣。有时,令人想到的是婀娜的蔓藤,如一枝细长的蔷薇。你记得尤利西斯对纳西卡说的话么?‘看到你,我终惑看见了台罗斯,在阿波罗的宫殿旁边的棕树,从地下一直冲上天去。’――摘自《罗丹艺术论》”

  奥古斯都·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如同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跟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刻家之一。

  罗丹做为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走自己的路,善于吸收优良传统,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人物

  而《罗丹艺术论》这部作品则是通过罗丹本人口述葛赛尔记录,从而整理出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作品更是傅雷先生译著的。这本书大概也是先生生前唯一一部未曾正式发表的译作。对于现在能够看到这本书我们要感谢前人努力

  这本书的文字如诗歌一般优美流畅,内容饱满且富含艺术性。这书里收录了两百五十余幅精美的作品,作为读者可以通过读文看画理解《罗丹艺术论》的主要精神。这本书通过十一个章节向我们讲述了艺术之写实,艺人眼中的美,论模塑,艺术中的动作色彩与描绘,女性美,古代与现代精神,艺术之思想之神迷,艺术家之效用。我特别喜欢第三章论模塑里有关《梅迪契的维纳斯》那段与罗丹的对话

  “你注意到什么东西?”他问我。

  一眼望去,我就被吸引住了。在这样安置的光线之下,使我看到在白石的面上,有无数的细微的凹凸,是我从来没有梦想到的。

  我把这发现告诉了罗丹。

  “这才是真正的肉呢!”他说,“几可说是受尽了亲吻和爱抚。

  在抚摸这半身像时,通常是连头与手臂都没有的。竟觉得它的温暖。”

  通过对《罗丹的艺术论》的学习你会发现在罗丹的艺术里所认为美的,只有特性的事物。同时在艺人的眼中,一切都露着特性,因为在他中正坦白的观察之下,一切隐秘,无从逃遁。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成就艺术之美,故我们常见愈是在自然中丑的东西,在艺术上愈是美。艺术所认为丑的,只是绝无品格的事物,就是既无外表真,更无内心真的东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对于艺术我们要尊重,对于这本书我们要认真!因为这世界从来不缺少美,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们更加善于发现美!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三):雕塑上的人体之美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说起罗丹恐怕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那尊举世闻名的思想者,即使再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人,恐怕也见过那尊雕塑的照片,但是恐怕能够看懂的人就没多少了。相对于中国雕像大都集中在佛教人物,集中体现人物威严禅意,西方雕塑就集中将人物神话,体现人物的力量之美以及情绪的狂怒。而罗丹作为西方雕塑的佼佼者,更加有着自己对雕塑艺术的独特见解

  罗丹说:艺术是孤独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情感。相对于其他雕塑家喜欢将人物神化,罗丹把自己的眼光投向了人间,他更喜欢思考人间的疾苦,人的创造力以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付出代价。就如同罗丹的代表作《地狱之门》一样,描绘着数不清的罪恶灵魂正在落入地狱,他们痛苦绝望挣扎着。而对于我喜欢的《上帝之手》,一只右手坟墓中伸出来,我们只能看到其栩栩如生的手臂,在手中有一对情人,在其优雅的曲线里,沉睡著似乎在暗示上帝创世纪之手,但是我更加愿意理解为人间的人的创造力之手,以及这双手之上所承受的重量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我觉得罗丹在创作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件作品,而是在发现生活在每个人身体上留下的痕迹。同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不同的动作展现出来的是不同的美。而这些艺术家眼中的“美”,都是生活的过程中留下的,生活把这种美留在了作为人生载体的人体之上,所以也更加使他热衷于去热爱人生,去发现生活之中体现在身体上的美。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四):艺术无用?

  记得第一次知道罗丹还是小学课本上,记得开头第一句这样写到: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直到现在对于前面还能够朗朗上口。课文的大意是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带客人参观工作室时,发现自己的作品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于是马上就拿起抹刀修改了起来,当满意的完工时,旁边的茨威格准备上去交谈,罗丹却径直的走出准备锁门了,莫名其妙的客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忙叫住了他,这才避免尴尬发生,这同时也给茨威格关于罗丹对于工作的全神贯注和忘我的精神。以上是关于课文的描述,然而我现在看的这本书是关于罗丹对于艺术的阐述。

  《罗丹艺术论》内容由法国大雕塑家奥古斯都.罗丹口述,其学生葛赛尔记录而成,由傅雷先生翻译而成。本书内容分为艺术之写实、在艺人的眼中,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论模塑、艺术中之动作、素描与色彩、女性美等十一个章节来讲述,其中不乏大量的艺术创作与表现方法值得艺术研习者所参考,比如大师在雇佣了模特并不让他们摆造型,而是让他们任意做各种动作,并从中寻找想要的动作,这样的雕塑就不会显得呆滞,更多的是自然;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五):瞬时之美

  “在一个名副其实的艺人面前,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眼睛能接受所有的外表的真,并能如在一本开展的画卷中,读到它所有的内在的真。”

  ——Auguste Rodin奥古斯特·罗丹

  读这本《罗丹艺术论》,有两个原因,其一,罗丹作为古典主义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交接时的一位雕像家,单说《沉思者》这件作品,想必在座者都略知一二。那他本身对作品是怎么理解的?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这成了我读此书时的疑惑;其二,此书为傅雷傅老先生于一九三一年次年竣稿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班的教材。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翻译时时年仅二十四岁,现第一遍通读后,译作果真如我企盼般富有华彩,通达雅致,确实为不可多得严谨学术佳作。

  当看到书中那么多的插图与备注,我是疑惑的:较之于大师,我仿若蝼蚁的细微存在。何以读懂?却是我想多了:以口述性文体记录学生葛塞尔与其师罗丹的对话,读来尤为生动,就好像跨越了时间空间的桎梏,有幸成了罗丹的学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大师后面,愉快地交谈后,次次都是满怀的收获。于是这样的读书,仿佛是时时回响在耳边的教诲,既愉悦了双耳,又充实心灵

  罗丹,作为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可以承前启后的雕像家,我以为印象最深的是“真”。常言道,真、善、美。先真,后善,最后求美。

  如罗丹的《丑之美》,老宫女低首望着自己衰败的身子,昔日的峨眉蝤颈,昔日的红颜金发,不仅发出哀叹,时光如此摧残我,那骇怕哀伤的情绪,单是看了雕像一眼,人们就会掩目而过,那心神领会,可真是不一般的快。然而,在艺术家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性,因为在他中正坦白的观察下,一切隐秘,无从逃遁。而艺术上所认为丑的,就是既无外表真,更无内心真的东西。

  先真,后善,最后求美。善者,非独求外表惟妙惟肖,身体的每一块筋肉都在表达“我”的情绪,人体是最活泼的,它本身就是在无声地说话,因此,罗丹手下的雕像,不仅是真,它刻画人间苦乐,更有着善,你瞧,那白花花的大理石,竟也能似柔软温暖的皮肤能看见一丝丝褶皱,仿佛这座雕像,只是被按下了暂停键。雕像之生动,这一呼一吸间,竟是兀自凝固在这一瞬间了。

  美在最后,为何?美说到底,不过是一层皮囊,我双眸之所见,是柔和的光线所带来的色彩变化。然我心肝之所触,却是实实在在撼动我情绪的微妙事物。莫说实用金钱至上而艺术无用了罢!当技术不断更迭,永恒的艺术却交汇成一曲不绝于耳的时代之曲,它穿越古今,总为今人借鉴,能唤起一切有情者内心深切共鸣

  作为一本教材,这不过是我第一遍阅读。惟见月寒日暖煎人寿,当大师已驾鹤仙去,我愿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此书品出无限的味道来。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六):艺术版论语——罗丹艺术论

  即便是作为一个对绘画雕塑等艺术不甚了解的人,沉思者这尊雕塑的大名也是听过见过的。就如同样出名的蒙娜丽莎一样,西方的雕塑和绘画的杰作在中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让普通人也能有所接触。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流传了许多年,而罗丹的沉思者也经常被人所模仿,但是真正能了解这些艺术的人还是很少的,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艺术作品的传播交流太少,另一方面也是那些著名的美术、雕塑大师们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艺术家的思想固然可以从作品中去感受,但是语言文字在学习的初期还是非重要的,《罗丹艺术论》是罗丹对于雕塑和绘画等艺术的个人理解和论见,用谈话的方式被他的弟子记录了下来,留给我们学习思考。

  在罗丹对于的艺术观点中,“真”是很重要的一点。但真不是全然的相同,而是由启发灵感对象中感受到的自然地真。大概天才和匠人就是如此分别开的吧,匠人一味的追求相同或是为了美而美,最后流于庸俗,而天才却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抓住了那打动人的“真”,然后尽己所能的去表现它。这只是罗丹艺术论的开头一小部分,后面还有罗丹对于动作与色彩,女性美,艺术的神秘等等的论述,每一节都很精彩

  因为此书的出名,罗丹艺术论一版再版,今天拿在我手中的是傅雷先生翻译的版本,傅雷先生是民国时期的文人,是我国的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生涯历三十年代载,翻译作品达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如今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也出版了,深受大家喜爱。傅雷先生的翻译有着民国时期共有的风格,那就是文字翻译的优美动人,例如佛罗伦萨翻译为翡冷翠,小提琴翻译成梵婀玲,这样的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美感,与此书的内容浑然天成

  本书更为精彩的地方在于彩色插图的精美和全面,这也不愧它彩色插图典藏版的名号。在看书的过程中,罗丹讲到的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等等都配有插图,一边阅读罗丹对艺术的各种言论,一边对照插图用讲到的理论分析对比,真的即过瘾又满足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七):艺者的追求

  在序言中看到一段蛮有趣的故事,就是纪录者葛赛尔先生对罗丹大师说,想要记录他关于艺术的论见,而罗丹大师表示很惊奇回答说:“这真是怪事,‘艺术’已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好了,这是工程师、实业家的时代,绝非艺术家。”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我阿姨在画廊中看到的一幕,一位大腹便便中年男人挽着一位穿金戴银的丰腴女人,对画廊老板说,我要最贵的那一副。当一个人的物质到达一定程度了,有部分人也许他便会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然而可能是买精装书摆满书房,买最昂贵的画。

  在这个利益重于一切的时代,纯粹的追寻艺术与美,是艰难的。本书中罗丹大师从一开始对于青年们的建议对于很多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都是极为有用的,毕竟艺术都是共通的,罗丹大师说着雕塑艺术应当如何,我们能共同到其他的地方。“虔诚地爱你们的前辈,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尊重传统,而要会辨别它永垂不朽的宝藏。”无论是写作或者绘画雕塑之类,每一个新人大概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瞻仰的前辈,然而有些人把却只是把模仿发挥到了极致,而有些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前者失去了发展成自己的机会,仰慕着前辈的光环之下几乎都会笼罩在前辈阴影之中。大概会有一些在这阶段开始迷失。有些人拥有了一点光环便开始留恋与社交带来的荣誉与富贵,或者受到某些诋毁时,开始放弃这条路。然而如罗丹大师所说,真的艺术一定痛恶技巧,不断地磨砺,把你整个地融化在工作里。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只是,没有灵敏的手腕,最活跃的情感也要僵死。他告诫年轻人不要向往“灵感”不断磨练,真诚、专注、意志与智慧更为重要。

  在罗丹大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我能感觉到艺者的激情出率真,也能感觉的他说生活现在只追求“实用”时的无奈与悲恸,精神、思想、幻梦都无立足之地,艺者们生存的该何等艰辛。然而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如今的现状吗?过于追求金钱与肉体的满足。我们体会美,不从感受与思想,而从金钱与数字。如此昂贵一定是美的,如此廉价一定不美,如今去追寻自由与感受反而成了另类。

  我们从书中能看到一位大师对艺术固执单纯的追求,也不能忽视他对那些与心中追求的艺术越来越远的人的哀叹。

  《罗丹艺术论(彩色插图珍藏版)》读后感(八):凝固的艺术——十九世纪雕塑家罗丹藏在石头里的哲学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Auguste Rodin(奥古斯特·罗丹)

  在罗丹的这幅自画像里,炭笔的粗犷的线条占据了整幅画的画面,但色彩的层次和深浅却将他眉眼的轮廓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他皱着眉,尤其是那双眼睛——那犀利无比的目光从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里投射向你,令人感到无处可藏,这仿佛审判似的来自这位法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雕塑家,整个十九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大师,他在欧洲的雕塑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他的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重要人物。这幅自画像里的他目光犀利,注视着前方,仿佛深思着什么,又仿佛审视着对十九世纪的传统雕塑学和美学,以及未来的新雕塑艺术的发展。

  罗丹自画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