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10篇

2018-03-20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10篇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是一本由郭诗玲著作,自行出版(新加坡)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SGD 12.00 / RMB 58.00,页数:1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一):鸿鸿序:你真的算过鸡兔同笼的脚吗? 诗集《得不到你时得到你》与郭诗玲现象

  郭诗玲,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念大学工作定居,与新马文坛往还无多。然而,她以游戏为表、讥讽批判为里的作品,却成为自假牙以降,新马又一破空而来的声音。谈她的作品之前,不妨先一探她书写的独特现象。

  我读到郭诗玲的第四本诗集《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诗稿时正值2016年9月,而作者的第一本诗集《我走在我之上》则出版于2014年9月。也就是说,在短短两年内,这位诗人连续喷发了四本诗集。她的第三本竟然叫《当你灵感塞车》,恐怕会气死那些真的灵感塞车的写作者。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她会塞车,肯定是因为灵感太多了,抢着上路,以致她的一位好友,在其中一本的序文中惊呼:“天啊,真有那么多诗可以写吗?”

  我们都知道,文学贵精不贵多,但是当多到一定程度时,已经不得不让人好奇这种现象的成因。郭诗玲,虽然念到中文系硕士,工作也是专职中文编辑,但据她的朋友形容,是位“数理人才”。在第一本诗集之前,没人想过她会写诗。然而有一天,忽然她回应名字里的召唤,竟一发不可收拾。写得多就算了,还一本接一本自费出版,令人目不暇给。她的诗集一概全书手抄制版,分辑方式又十分任性(比如第一本是按朋友的身高来分,第二本是按朋友的体重来分,第三本是用朋友与自家距离远近来分)。这种极端私己化的编辑与出版,在在显现出作者把诗视为最自由、最无视于世俗标准表达形式

  诗在郭诗玲手中,左右开弓,世俗种种虚矫幻象,无一得以倖免。从历史规则现实政治阶级贫富教育问题到生与死、情与色,都在透露犀利洞识的喜剧笔法下,原形毕露。诗人又最擅自嘲,虽然流弹四射,却从不居高临下,反而往往先拿自己开刀。比如她有一首〈等的结果〉,从“手机还没坏/就旧了”、“有些书还没看/就黄了”这些生活挫折出发,一路写到“有些公理还没伸张/就判了”、“有些梦想还没实现/就忘了”这些人生感怀,最后笔锋一转,却以“诗风还没炼成/就算了”作结,自嘲之余,其实诗风已在这样的游戏笔墨中浑然生成,无可取代。正如蔡仁伟以《伪诗集》讽刺那些故作姿态主流诗学,郭诗玲畅快的“我手写我口”,暗含着撇清诗坛陈垢、独创一格的秉性,自有一种看似潇洒坚持

  在这几本诗集当中,第二本《穿着防弹衣的我们怎么拥抱》中的浅白语言尖锐观点和节制意蕴,已经达到一种接近完美平衡。但郭诗玲显然不以此为满足,往后的作品从题材到笔法都更大胆更自由,有时不免失之过急。作为一路追随她的读者,却明白这种像滑雪一般越来越快越爽越无法克制的表达之需要。如果那么在意“文学性”的标准,可能根本不会出现一位郭诗玲。

  在这本《得不到你时得到你》当中,作者对自己的位置相当自觉。〈在心加魄赚心币〉一诗说,人人埋怨城市文化沙漠,她却认为,帮自己的心保湿,那么无论身在哪儿,自有诗意沁出。她的结论是:“文化就是自己”。既卑微,又坚强。在另一首〈人与人〉中再度迎战沙漠的意象:“久在沙漠中/偶现的宝石被嫌扎脚”。比起胡适的乌鸦说,郭诗玲其实更有自信

  郭诗玲擅长铺陈悖论。〈停停欲立〉当中,先赞扬“生病是好的/压低人的气焰”,再推论到“睡觉是好的/节省地球资源”,这贪睡的诡辩,继之以“履历越长/北极熊byebye”,格局忽然不同了。

  把北极熊请出来,指出人类积极有为,才是地球毁灭的祸首。

  小我与大我的对比,每每是郭诗玲最精彩之处。比如她的〈压力〉:“白天工作把我压得喘不过气/入夜床上把你压得喘不过气/直到你声声求饶/我也决定明早向老板求饶”。

  她从不避讳直接写性,却不止于惊世骇俗,而是把性关系视为世间关系的一环,因而也与其他关系难脱连结。她从前有一首〈做作的爱〉也是一绝:“做到累做到死/爱还不出来”,证明只有直写性,才能直面爱。

  在一首〈学习数学目的〉中,她质疑除了“为了加班/为了俭用”,数学对人生何用:“你真的算过鸡兔同笼的脚吗?”然而我以为,这就是一个鸡兔同笼的社会,挤在笼子里,是算不清脚的。诗人托想笼外观点,才能清楚地指出我们有几只脚,不然鸡还以为兔子的脚也是自己的。

  在作者身处的社会,拥有像郭诗玲一样视角,并不奇怪(这也是她能赢得会心共鸣原因),但是大家并不习惯把这些见解和盘托出。郭诗玲以诗这种小众媒介作为障眼法,得以自在撒野,其实只是为了诚实而已。

  而在一个太多经营、太少诚实的文坛现状底下,郭诗玲的率真,却带给读者久违了的,读诗的快感,以及与之俱来的,真实存在的快感。

  诗人、导演、策展人

  鸿鸿

  2016年9月29日,台北

  推荐诗:<在心加魄赚心币>、<人与人>、<停停欲立>、<压力>、<学习数学的目的>。

  (此序亦发表于台湾《文讯》杂志,第381期,2017年7月号,页128-129。)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二):火儿、Cute儿、黑儿序

  年纪越大,越害怕“梦想”这两个字,我想这是我们闺蜜三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梦想”,而是因为我们也是“太监”中的其中一员,就像心灵土壤明明已经播种,但却不敢浇上一滴水。“我们的梦想 / 被社会的口水阉了”,特别喜欢诗人在<太监或太贱的梦想>中用“阉”这个字,因为那是狠狠的斩草除根,梦想的绝种绝迹。

  天秤座的诗人,是我们闺蜜当中最能实践“Work-life balance”的人。梦想不但萌芽,还能开花结果。如此讲究平衡的生活方式,必然也会将自己对平衡的要求移植到诗歌里去。特别喜欢<执己之手,与己偕老>,明明一开始批评的口吻,还以为到最后会出现一句“活该”,但没想到最后一句却写得唯美,这样的讽刺显得不同一般,也无形中中和了一些悲哀。这样的死法,在诗人笔下竟然是漂亮的。

  读这位诗人的诗歌,根本无需担心自己会耽溺在某种极端情绪中。如果读了一些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诗歌如<原谅>、<打工须知>、<地铁上班族>等后,发现自己不平之感被诗人的文字点燃了,那可以读一些与“爱”有关的诗歌来缓和自己的心情,如<霾中的花>就是一首能马上溶化我心的诗,只是短短的两句话“当世界水墨画 / 对你的思念依旧工笔画”,思念的深刻竟可以如此具体化。或许在爱情面前,不论你经历过多少回,你终究只是个初学者,所以只能一再谦卑。就如<爱的角度>所要传达的,学会爱人之前就得学会付出牺牲永远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唉挨矮爱>更是将“爱”与“生死联系起来,虽然让人感慨再怎么伟大的爱也都“难逃一劫”,但诗人就是借此再三提醒大家谦卑地爱人的重要性,不能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了。

  曾经听过一句或许已经“荼毒”了很多人的一句话:“20岁追求梦想是勇敢实现,30岁追求梦想是逃离现实”。这“实现”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却不断在挑战。这次诗集最让我们期待的是:诗人将晋升为画家!看似只是另一本诗集的出版,但诗人这次放胆尝试完成另一个梦想:为自己的每首诗画插画!面对诗人这本诗集,我们三人感受到了诗人在勇敢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等于一步步趋近自己心中如诗如画美丽境界了。希望大家能在诗人的“画”中与“诗”中找回追求梦想的勇气,并借此探索自己“如诗如画的美丽心境”。

  还在诗人身边的

  火儿、Cute儿、黑儿

  2017年4月2日(写到3日凌晨2点)

  新加坡,当然是在床上写的

  推荐诗:<太监或太贱的梦想>、<执己之手,与己偕老>、<原谅>、<打工须知>、<地铁上班族>、<霾中的花>、<爱的角度>、<唉挨矮爱>。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三):父亲郭汉泉序:为生活染上彩虹

  记得诗玲年幼时,就要学兄姐们读书写字,要有自己的桌子。她抓起笔来涂字,似模似样。

  来到高中选读文理科的时候,她坚持要读文科,我却认为文科很难有机会深造与更上一层楼,念更高的学位。为了这件事,她哭了,可没闹,她的兄姐们再加上她老妈,以为我固执,全站在她那边。我这个好心人,就被千夫所指了。

  后来女儿在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的摇篮里慢慢成长,读到硕士,想当年我也是南洋大学的毕业生。往后的日子,她待在新加坡,我们待在马来西亚,各有各忙。她周末过长堤来看父母,追巴士,一路堵塞,要过关,也是无奈;但从疲累不堪到相见的喜悦,以至相惜别,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是亲情

  从对文学的喜爱,直到文学成了她的工作与生活,是执着,有生命的执着,这不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目标吗?当她拿第一本诗集给我看,问起我的意见,当初的感觉是:如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现在再读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时,已不只是有趣而已,诗有生活的味道,有人生的哲理,有欢笑,也有眼泪,也有令人深思的部分,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嗯,写得好,加油。

  诗可用来述说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安慰也好,鼓励也好,都是为生活加油,提供正能量。诗意玲珑,诗为诗玲的文学生活染上了彩虹,愿诗玲的诗不停地写,一路不塞车,直到云端,天高气爽。

  是为序。

  诗玲的老爸

  郭汉泉

  2016年10月28日,新山我们的家

  (文字顾问:诗玲的娘李淑娴)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四):张嘉嘉序

  “汉语导论”的辅导课上,几条简单的线构成一个梯形,国际音标的符号站在各自的岗位,诗玲老师卖力地解说音位图,可见她的舌头牙齿非常忙碌,舌头随着不同的符号移动和定格在不同的位置,牙齿的作用则是阻挡或允许通过。看诗玲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给仍有疑惑同学听,那种不厌其烦认真样子让台下的我觉得,她是个用心的人。

  我总以为学语言学的人是超级理性物种,直到念研究生期间,看见诗玲学姐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接着又出了第二本和第三本,才知道原来理智只是她的其中一面而已,有诗为证。

  lt;士阶层>并列了学历,反映“学士硕士博士”给人“有钱有势”的印象,但“若非有德之士,则什么都不是,什么都逝”。学历不再单纯地反映出一个人知识的追求,当学历与社会地位挂勾,“有钱有势”作为衡量个人成就的标准,看似冠冕堂皇表面一经“德行”的考验就分崩

  离析,变得什么都不是。虽然这首诗有点严肃,但却能看出诗人对人们想法眼光细微观察

  诗人的生活看似无异于常人,但是在平凡生活中,她的视角与感受却能触及一般人所忽略的角落,还有那些微小的存在。我喜欢<风铃木>这首诗的文字,因为它饱含诗人对风铃木的怜惜,而怜惜背后,是一颗柔软无比的心,以及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风是轻轻地吹了 / 花是轻轻地落了 / 满地的纸巾 / 是谁的哭泣 / 人说你是这里的樱花 / 不过没人铺草席赏你 / 坐飞机看你 / 更别说咏你 / 尽管你们飘落的时节 / 一样三四月 / 尽管你们飘落的姿态 / 一样轻盈 /

  对不起,太深奥的美 / 我们沙漠人审不起 / 微花大义 / 只能大意了”。

  日常中,汲汲营营追名逐利的大氛围并没有僵化诗人的感觉神经。这本诗集中的<如何扼杀一个诗人>不妨看成是诗人对自己的提醒以及对外在的防备,以免自己被卷入无感的无底深渊。在看似顺遂的境遇中,守护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要不像是<太监或太贱的梦想>中说的那样,被“社会的口水阉了”,就像是<方向>这首诗表露出的一种“在水中来回踱步,思考方向”的状况,看似有方向却难以让自己信服。诗人聪明领悟到:“在水中来回踱步 / 思考方向 / 阳光、水、水的阻力,告诉我 / 没有方向,是最好的方向 / 方向,是被画出来的 / 不是自觉的 / 没有意思”。


  对“方向”的自觉非常难得,因为被具体化的方向往往要刻意为之,甚至勉强为之,让人感觉不舒服。然而,“没有方向”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指涉,而是提出对自己诚恳的诉求,可以不言说,但是必须明瞭心中的感觉与坚持。这样的感悟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从诗人的文字和感觉中,听清楚自己的声音。在惊呼诗人的领悟力之余,<在云后等你>仿佛在心上再加重一击,我猜,很多时候诗人选择收藏起真实的自己,纵使如此,她的所作所为都不离初衷的轨迹。

  死亡在<闯红灯>裡是最隐晦的告白,因为它让我品尝到,勇气积满时,一个人的情感未必会对等待已久的对象倾泻,而可能以迂迴曲折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感情和感觉。在这最隐晦的告白当中,浓厚的悲伤浪漫了诗所描绘的画面。读懂生离死别,是没有期限的功课。读<死何所惧>就仿佛看见了“放下”的最好示范: “惧怕死亡 / 是因为你以为命是你的 / 所以宗教说 / 蒙主宠召 / 尘归尘,土归土 / 惟有清楚意识到命是被赋予的 / 被安排的 / 甚至是被借予的 / 才能——安然归还 // 有机会在人世潇洒走一回 / 爱恨多回 / 大笑大哭无数回 / 不论何时还命 /都无怨”。

  

  读<死何所惧>之前,自己经常沉湎于对生命消逝的不舍与感伤。诗人犹如从人间的浑水中一跃而起,用轻柔却有力的文字,在水面上以轻盈的姿态告诉你,生命不过是被赋予、被安排、被借予,所以要用心感受每一瞬间,因为把握住真实的自己,当下,自己才真正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许会像林黛玉这样,还完这一生的眼泪之后,也就告别了在人世间短短的旅程。

  诗玲擅长将感受和领悟文字化。她的文字展现出她活泼和沉着兼具的个性,我一直觉得她就像个艺术家,以方块字捕捉生活中的冲击和感动,极具个性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坚持不可妥协的原则,写想写的文字,勇敢地出版诗集,我想这都是因为她珍惜这样的“天赐”以及她从没有遗失清澈善良的心,<你问我诗从哪来>就是她拾掇灵感的线索。

  序文的称号从诗玲老师到学姐,到后来直接直呼本名,不仅是我认识诗玲的过程,也是因为变得熟悉一些而变得没大没小的见证。谢谢诗玲继上次的对谈之后,仍信任我,邀我写序文。对谈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序文也是。

  每每收到黄色大信封里的诗集,我都迫不及待地展开解读诗、诗人和解读自己并行的游戏当中,以诗人的文字联系自己的经验,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感动。感谢诗玲给我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我写作,当自己纠结于该怎麽解读她的诗的时候,我记得她说过,“曲解也是一种解”。于是,就能放下这些束缚,遵循真心的引导,生产出构成序文的字字句句。

  谢谢诗玲的诚恳,让读者阅读时,更贴近自己的心。

  预祝诗集顺利出版,销路狂飙啊!

  能妙手烘饼的学妹、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硕士

  张嘉嘉

  2016年12月30日

  永平的勿忘我Café,是个太阳灼热的午后

  推荐诗:<士阶层>、<风铃木>、<如何扼杀一个诗人>、<太监或太贱的梦想>、<方向>、<在云后等你>、<闯红灯>、<死何所惧>、<你问我诗从哪来>。

  《得不到你时得到你》读后感(五):陈佳君教授序

  “长廊上,出现一座自动前进的书堆?”

  当时,我心里忍不住旁白了起来。但眼下的情景,没有惊悚,却有溢出来的温度,敲心。

  那天,因为研究的需要,我前去办公区询问资料方面的问题。不久后,削着俐落短发的诗玲,主动抱着一大堆期刊,走进我的研究室,说着:“老师,我猜您会需要,这些给您参考,有什么需要再跟我说。」

  卷期完整齐全的期刊,是很有重量的体贴。

  那个春夏,我们一起在一栋历史感十足的古迹里工作。

  如今,诗玲捧着的,是她的第四本诗集,无论是乘着”小黄黄“(注:诗玲脚车的暱名)、或是搭着航空海运邮件,这本诗集等着与新马台港等地的读者们见面。

  诗玲的诗像雷达,以电波之眼向外扫描,用联想与想象运算后,输出了针砭人心与社会现象的幽默;诗玲的诗也像导航,以纵横之步往内追索,用关怀和体悟打包后,游走在创作者定位的座标。

  “且就这样慢慢走。”诗玲说。

  “慢慢走,一路捡起灵感的星星。再串成文字,挂出来。”我说。

  专业诗评就让它留在课堂。这次,我只想当一个提灯人,

  希望能有同好,顺着光,看见这本诗集。

  是以为序。

  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副教授、2012年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访问研究员

  陈佳君

  序于台北小书斋

  2016年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