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4 20:3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精选10篇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岁月里》是一本由琹涵-著 / 毛树来-绘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一):一个情字,流传千载

  宋词从小就读, 从初遇时优美词汇打动内心到后来缠绵意境觉得心有戚戚。《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 仿佛跳脱出时间空间,以宋词为项链上一颗颗晶莹珍珠,又在每个珍珠里藏起或悲或喜的情感故事。每个故事同引出它的宋词又那么和谐,让人看了真真的感到千百年人的情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一切的离情别绪, 一切的期许怨尤,一切的相念相思,都不曾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开篇作者巧妙地用一系列非常接地气问题, 打开了宋词的大门。每个故事由一首首宋词引起, 徐徐讲来一个个动魄惊心的感情故事。再以介绍这首词的作者为结尾,转身就是技术贴哦~

  在这里,我们从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泪眼问花”中看到一夫两妻的旧式爱情,注定那么多的隐忍和遗憾。苏轼《卜算子.黄州定会院寓居作》的”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又让人感慨因为事业被爱情放逐的女主如此的“无情不似多情苦”。陆游的《渔家傲.寄仲高》“扁舟何日寻兄弟?”一问问到心里隐隐作痛乡愁和旧意。吴英文《鹧鸪天.化度寺作》的“明月生凉宝扇闲”一讲讲到失去的情感的无奈和纠结。

  古时候的人,时间很长,信息很少。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心思去精心雕琢那倏然即逝的情绪,有太多空白的时间反复品味孤独,有太远的空间彰显团聚的美好。 失去恋人以后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分心,离开爱侣以后空对长天有那么多离情要诉。现在的世界飞速旋转, 信息爆炸,物欲泛滥,失恋了分分钟有新的勾引, 两地相守分分钟有各种诱惑,难得的就是守着一份坚定的情感,难得的是只爱你一人。所以, 有时间的话,读读宋词,静下来体会那种深沉爱恋情思,返回来看自己珍视的那一份情感, 时时反省自己是否也能情深不变,矢志不渝

  当然本书作者重点放在婉约词引申的身边故事,而宋词作品中也有很多豪放派的作品用以言志,是非常正面的信息。随口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如苏轼《定风波》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平生。“ 辛弃疾《破阵子》的”沙场秋点兵“,文天祥《酹江月》的”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处处豪气冲天的气魄,让人读之荡气回肠可能这种调性的宋词, 在当下竞争激烈社会里,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无论如何,情,一个字, 千古同音。人活到后来也不过活一个情字。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二):字在纸上,你在心上

  “宋词,不曾言语温柔的为我拂去忧伤,还给我平静的心,给了我继续深爱生活勇气。”

  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在文学这条涓涓流淌的河流中,独有一道缤纷风景。 如果说唐诗是遗落在世间的珍珠,那么宋词就是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玛瑙。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有人喜欢唐诗,因为它清雅;有人喜欢宋词,因为它隽永;也有人喜欢元曲,因为它质朴自然。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文明。 继唐诗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宋词有着它独特魅力,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元曲争奇斗艳。宋词风格有“豪放”、“婉约”之说。代表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婉明丽的晏殊,或沉郁顿挫或熊奇变幻的欧阳修,自成一家的苏轼,沉雄豪迈的辛弃疾,婉约深细的李清照……当一阙阙词驻足于纸上,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流传至今,我们仍可以从文字中探明作者当时的心境。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宋词这座美丽的大花园里,找到自己最爱的那朵花,流连忘返,频频观望。 诗要去品,词也一样。没有过往,也无法品出词味。 台湾知名散文家琹涵在《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这本书中,用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词中真意。在作者笔下,宋词宛如静美女子,用深情的双眸注视着我们。夜深人静之时,与我们呢喃细语,陪我们静默。宋词是我们红尘中的闺蜜挚友,作者用唯美语言告诉世上之情。 本书共有三卷:卷一,多少事欲说还休;卷二,少年不识愁滋味;卷三,也无风雨也无晴。卷卷用词写情,词在文中,情在词内。 千百年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在情字里的挣扎和依偎始终婉转悱恻,多少深情寄予生活这条潺潺流淌的河流,从古流到今。生活给予我们不同的境遇,红尘俗世中,我们始终与情相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难面,鬓如霜……”(江城子 苏东坡)年少时,我们感念词美,当识尽人间沧桑,又如何去吟诵我们最喜欢的那一阙词。情到深处,唯有哽咽。 词,是我们的知己。当有些事不愿启齿时,它就成了我们的代言人。让我们邂逅唯美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流转的岁月里。 古人鸿雁传书式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古时,丈夫想念妻子友人间的怀念,都不明言,写一阕词,带去思念。真可谓:字在纸上,你在心上。 很佩服作者,总能给身边的人和事找出最契合的那首词。用唯美的语言诉说故事,“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柳永)看到的是被迫分开的情侣,一别四十余年,不再相见,男儿终难忘的惆怅。“泪眼问花花不语,乱花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欧阳修)两个好女人,飘散在空中的轻轻叹息!“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生查子 晏幾道)因绵长的思念而逐渐斑白的双鬓,别离苦,相逢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西江月 朱敦儒)世上名利皆是虚妄,无须斤斤计较。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要用智慧的心境活在当下。我们跟着作者徜徉在词的海洋,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或悲或喜。文中有词,词诉情、念喜、赏风景。 书中还有对词人的介绍,生平、词风,非常详细。每一篇前更有配图,毛树来老师的画也给本书增添的很多情趣。图中有词,品词,观画,与红尘过往相结合感受古人留给我们的或豪放或婉约的词作,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宋词给红尘俗世中的我一开解和慰藉,开悟和引导,从而生活得更通彻,更美好,更快乐优雅,因为这里充溢着诗词香气。”读词,四季对我们来说,都有花香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三):跟散文大家感受诗意生活 (解悦)

  纵然只是寻常生活,因着经典文学的加入,日子也可以变得如诗如歌。最新上市的《品味唐诗:去和所有欢喜的时光相遇》、《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聆听元曲:让孤旅的人生有无限风景》三本书是台湾散文大家琹涵的著作,由著名画家毛树来配图,带你感受生活之美。

  琹涵是知名散文家,她的书无一不美,本本都是带着阳光祝福的“礼物书”。琹涵的文字清丽隽永,内容情真意切。不论写人、写事、写物、写景,莫不基于爱和同情,常映现出澄明的心境及自勉勉人的情怀,深得读者喜爱。著名山水画家毛树来擅长山水兼花鸟,醉心于工笔画虎。作品文字重视书写对生活的真挚情感,质朴清新笔墨意境开阔,苍劲厚重,具有鲜明个性。二人的作品搭配起来,传神、美妙,文美画亦美,美丽的水墨风情带着阵阵墨香,滋养我们的眼睛,开启我们纯净心灵图景。

  唐诗宛如一座桃花源,有落英缤纷,让人徘徊流连而不忍离去。亲近唐诗,探究人文之美,让诗的隽永美好,浇灌我们枯寂的心灵;那也是生命源头活水,为我们展现了它活泼不息的生意盎然

  宋词宛如一位静美的女子,清丽婉约,用情至深,是我们宁静内心的闺蜜,是红尘邂逅的知己。当奔放的感情无法收拾,甚至无处安放时,宋词是我们的知己,这里有殷殷情意,有灵魂的召唤和回应

  元曲不假雕饰,来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仿佛冲破了一切世俗的藩篱,直指本心。元曲让我们明白,风雨困顿都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坎坷不幸都会过去,赠给我们更深刻的人生智慧,让我们重新领受阳光温暖的俯照。

  这套将唐诗、宋词、元曲融入其间的情感散文集,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体会融为一体。每篇文章讲述一个真实动人的小故事,150个温暖的小故事,给年轻人带去生活的正能量,让人更加理性地看待当下的生活,更具诗意。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四):在清浅的时光里,与诗词为伴。

  喜欢宋词,大大胜过唐诗。因为它的自由不羁,因为它的温柔缱绻,因为它的平易近人,更因为它的作者们背后那些让人柔肠百转的故事。

  十年前,在离家较远的乡镇工作,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住在宿舍的日子,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消遣。仿佛在那种静默的年华里,孤独来得更为频繁一些,心情也会跟着寂廖一些。大概是那个时候爱上宋词的,冲上一杯咖啡,在夜阑人静房间里,翻开宋词,跌入古人似水的柔情里,然后生出无限的惆怅来。

  文人大抵都是风流多情、壮志满怀、天真烂漫的吧,宋代的词人,应该是最为极致的了。在那样的一个文化繁荣的岁月长河里,涌现出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和百世流芳的作品,我们哪怕是背上几首耳熟能详的词作,也是能传染一些诗意的吧!辛嫁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会不会让你不自觉回首伫立,等待那个让你百转千回身影;李清照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会不会改变你对她豪放、大气印象,原来她也曾如此娇羞;还有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伤、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自我开解等等,是否让你感同深受!正是因为这些美得窒息的词句,我开始在那些独处的夜里翻开原词,并逐首背诵。它们的陪伴,是那段日子最为美好的回忆

  宋词的长河里,永远不变最爱苏东坡。喜爱苏东坡缘于他的《定风波》中的“竹仗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词句,然后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经历想象他数次被贬、仕途坎坷,一生颠沛流离且客死异乡,却能始终豁达干净,在逆境洒脱乐观,保持本色,在人生的风雨中竹仗芒鞋却能有轻松自在我行我素的超脱心态,每一次回味这一句词都是充满感慨。他的《江城子》中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每一次读来都有热泪盈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尽管他再娶,但这份念旧的情怀有几人能及!他写给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中对兄弟之情的眷念和《赤壁怀古》中的豪情等,都把他的善良、真实、直率等性情完全流露。试想,他若不是如此单纯、直率,若不是如此与官场风气格格不入,若不是如此坚持自我,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肯定会顺利得多吧!但若没有这些生活的磨炼和四处漂泊的经历,他又怎会在文学上如此多产且著作颇丰!命运真是总体公平的,得与失之间总是总体平衡的!

  王国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把词的写法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引用晏殊等人的名句提出人生追求理想所需经历的三个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将词句的原意引申至更宽广层面为人叹服。正是他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评价,让我把他的《人间词话》找来一读,从而得以了解到这么一位才华出众学者,并借他的才识更为宽广地理解以前所知的一些作品,尽管仍然只能略懂皮毛而已。

  看到一句话:“人生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死去,二是长出白发。如果能活到长出白发的年纪,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想要优雅的老去,到满头白发的年纪,清早起来,梳洗完毕,去公园散步、做操,和小区邻居聊天,再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中午,躺在阳台的躺椅上,随手拿一本书,戴上老花镜翻上几页,或看看窗外的风景,然后静静地睡上一觉;下午,泡一壶茶,约几个好友在家里坐坐;晚上,少吃一点,在孩子方便的时候给她一个电话问候,报个平安,再早早地睡觉。如果还有力气,不定期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诗歌和远方。真好!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五):邂逅宋词——遇见月岁静好

  喜欢宋词由来已久,在大学的时候,常常清晨起来在学校小花园的孔子雕像下,陶醉般地背诵一首又一首的宋词。那时,尤为喜欢那些温婉、柔情之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幽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骨思念,往往随着诗词地背诵,慢慢的印入头脑中。

  后来每每想起大学背诵宋词的历史,总是忍不住会想,在孔老先生的面前读这些期期艾艾的诗词,实在有些不妥。但是宋词的魅力,始终是雕刻在心中,从不曾散去。

  后来,大学毕业后,也会去书店买一些关于宋词的书,基本上就是一些鉴赏类的。偶然一个机会,我看到了《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这本书,因为看到宋词二字,所以我地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了。但是这本书给我的惊讶,绝非是因为它是写宋词的。书的封面上是别具韵味的国画,恰如宋词的韵味。翻开书,更是惊讶于作者对宋词的别具一格的理解和阐释。

国画封面

  作者琹涵,台湾知名散文家,曾获得中山文艺散文奖。她的作品以唯美著称,就像她介绍宋词的诗句一样:

“宋词如一朵飘零至今的情花,渲染了我一世清颜,请容我对你轻笑浅眠。”

  在古代,人们遵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认字是高于普通人的标志。所以,一些读书人为了将自己区别于常人,所以说话的时候,尽力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来说。虽然后来,人们对于诗词的变革,使得诗词更加平易近人,就像白居易写诗词后,拿去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听。如果老人听不懂,他马上又回去修改,这样反复数次,直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

  到了宋代,词一般流传于市井乡间,所以更加的浅显易懂。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古诗毕竟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很远,再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作诗的情境不同,所以,理解起诗的味道就比较困难。而作者,恰恰很完美的规避了这样一个难点,用现在的故事、现代人的心境,去理解诗中的意境。比如说作者琹涵在《临别的礼物》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好友小美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景正好和贺铸《青玉案》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情境吻合。所以,透过作者的思念,我们也能感受到贺铸诗中的情感,这样,就把古诗现代化了。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曾经说过“诗词的话题能激发我们几代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悸动”。

  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就在于诗中的情感能够和读者的思想达到一种共鸣。而《邂逅宋词》的作者琹涵恰恰以这种共鸣为出发点来解读宋词。

  在我们读《邂逅宋词》的时候,有多种共鸣杂糅其中。比如,琹涵的感情和宋词的共鸣,读者和琹涵的一个个的小故事的共鸣,读者和宋词的共鸣。正是这些共鸣,让读者不仅理解了诗的韵味,也读懂的作者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感情得到了释放。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称作“移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我们最熟知的就是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那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邂逅宋词》这本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所配的国画插图。国画的清新典雅、超凡脱俗, 意境空灵清旷正好和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不谋而合。

  插图作者是毛树来,中央民族大学书画院副院长、牧虎苑专业画家。擅长山水兼花鸟,醉心于工笔画虎。质朴而清新是他的画的主要特色。

  比如说这幅画:

  层层叠叠的楼阁,恰如“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无奈,

  迎风飘飞的垂柳,道出了“雨横风狂三月暮”的悲凉,

  再加上琹涵的《两个女人》的故事,一画一诗一文章,互为映衬,都传达出了那种清新、朦胧的感觉。

  �U��U>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六):不读宋词,不足以谈爱情

  苏轼泣血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只得“夜来幽梦”,这是爱情;帘卷西风,那比黄花瘦的伊人,也是爱情;叹离别,欲说还休,那《阳关曲》说的可也是爱情。古人把或是婉转凄切、或是炽烈火热、或是深藏不发的爱情都融进了一曲曲的宋词里面,生命已逝千年,而他们的爱情却吟咏至今。

宋词有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

  友人说,唐人的爱情才是最美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爱情的凄美,玄宗的爱情则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理解错倒不错,不过个人的理解却稍有不同。爱情,其实应该是自由的。爱情的自由,是行为的自由,也是精神的自由。这种自由在宋时是可以得到极其尊重的。有词为证:这种自由是《生查子·元夕》 里的“人约黄昏后”,也可以是想通情爱至理之后的“片时春梦,江南天阔”(《秦月楼》)。

  这是在内容上的自由。而表现在词句的结构上,宋词的结构也比唐诗更加自由。宋词,其实本名应该是“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这种长短句的句式更加适合民间进行配乐吟唱,俗是俗也,不过比起自由奔放,以“歌行体”著称的宋词,唐诗是远远不及的。唐诗是格律诗,或五或七,只选其一。所以唐诗中的爱情,美则美矣,可也失去了爱情应有的自由奔放。

  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是自由的,是青涩的,是朦胧的,是凄婉的。这些爱情的诸多感受都可以在吟唱的宋词中可以找到。

宋词也是爱情最好的后花园

  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现代人的冷漠。我们甚至逼不得已要用金钱来衡量爱情。你不愿意付出财富,即是你不爱我。我们所向往的最美好的爱情,似乎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了。所谓“门当户对”,所谓“婚姻六礼”都在传统文化的外衣下渐渐变质。那些本应该很美好的东西已经无形之中成了我们的负担。我们是否应该放弃相信爱情?

  有品位的人选择在宋词当中治疗自己的“爱无力”。“千里孤坟”正是“死了都要爱”,这其中的肝肠寸断远不是那一首流行歌可以比的;“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你不曾路过我的“横塘路”,只有我目送你如芳尘一样离去。暗恋的青涩与美好,相比都曾体会;而晏几道的“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如从一山乡村姑口出,也是真真切切。

  似乎也只有在宋词的后花园,才能唤起我们对爱情最好的想象。

  物质世界的充裕不能让精神世界趋向贫瘠。这本邂逅宋词,可以从古文学层面唤起人们对于爱情的期待与回忆。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各种情感,这些情感都可以在宋词当中找到痕迹。

  当你离别时,你想到的是“ 恰似梨花春带雨,愁满眼,泪阑干(《江神子》谢逸) ”,当你相见时,你心里默念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七):邂逅宋词遇见美

  时常会被朋友圈的某一位诗情画意的朋友发的一段用诗词韵律所表达的一种心情、一幅美景、一场盛宴所感染,不禁微微颔首,心情大好,顿觉得这位朋友才华横溢而心生感佩。的确,当我们心中所积蓄的情感一旦与所处的环境——哪怕是细小的事物——触发了情感上的化学反应,那些积攒在血液里的诗词歌赋便会喷薄而出,形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彼时,一段用诗词表达的感情充沛的话语,就变成了心中最好的表达。

  古典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感动,不仅成为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是我们生活当中最好的调味剂。台湾知名作家琹涵,将自己对我国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宋词中的经典作品习得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展现给读者,让这些经典篇章再度焕发勃勃的生机。

  这一次,我们读到的是不一样的宋词——不是像在中学里那样学习和背诵,而是跟随作者的步伐去感悟,感悟宋词后面的无穷魅力。《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作者将诗词化作最朴实的文字,融入到作者的深情叙述中。

  关于宋词,它不仅是一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的代表之一,更是让中华文化扬名世界的杰出代表。唐诗以后,有宋词,各领风骚。宋词与唐诗的差异在哪里?由于宋词是沿着唐诗演化而来,它们都同样优美,但毕竟有别。如此,宋词才能在文学史上屹立不摇,自成一方永恒的风景。宋词打破了唐诗原有整齐的句法,长短交错、变化多端,让它更为自由、委婉,更能有韵味地抒发个人内心的感情,也更能将艺术技巧推展到极致。词的写法是委婉而细腻的,具有多层次的转折。对内心的感情,有更细致而深入的描绘,更显得韵味深长和隽永。这,恐怕是爱词人为之深深着迷的所在了。 词的格律比诗还要严谨。有词谱,重平仄,讲对偶,限字数,要按谱来写,守其句法规矩,用字更要推敲凝练,遣词则要空灵高妙。

  宋词里多写男女之情、婉转幽怨之思、失意哀伤之痛,那么,爱词之人必都多愁善感吗?如果这么说宋词,那是狭隘的。宋词的辉煌在于它的兼容并包,有国仇家恨的慷慨豪迈,有历代兴亡的沉郁悲凉,也有个人小情小爱的缠绵悱恻。宋词之美,书写之含蓄动人,的确扣人心弦。

  作者分享了她的朋友的例子,证明了宋词的无穷生命力。她说,我的好朋友也爱阅读,年少时,她读诗词,也试着自己填词,好一个“文学少女”!结婚以后,有一次,她还在丈夫面前背诵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明月夜,短松冈。一边背诵,一边赞不绝口:“多么好的词啊!”丈夫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二十多年过去了,仍在盛年的丈夫因病过世,让她伤痛不已,却再也不忍读《江城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只为诗词之美而深为着迷,又何尝明白其背后的辛酸血泪呢?如今识尽,红尘沧桑,情至深处,唯有哽咽。

  作者说,我相信:爱词之人必善感,否则无法引发共鸣,多愁却也不是必然。宋词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四季都有各种五彩缤纷的花,赏心悦目,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最爱,徘徊流连,不忍离去。世间一切的情感,尤其是从生命中所迸裂出来的,古今都是相同的,所以词的境界尤其容易落实在生活中。

  对现代人来说,读词有什么意义呢?作者以为,美好的文学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人生是一条漫漫长途,生老病死、离合悲欢、忧伤挫折,谁也不能逃躲。面对的红尘试炼如此之多,然而我们并不是那受伤最重、命运最多舛的人。试看历代词人的遭遇,身世宛如飘蓬,饱受流离之苦的,也不乏其人。在磨难里,他们对人生的种种思索,发而为辞章,对我们的启发也就大了。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忙碌,更需要人文作为调剂,文学是最好的选择,优美动人的诗词更是其中的精品。

  本书插画精美,与文字相得益彰,再现了宋词词中有画、画里有词的文学意境。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八):词由心生 才得感人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是一本把宋词融入其间的散文集, 40首宋词携带宋朝的故事和今天的故事相碰撞,看到不一样的深情往事,却有着一样的心境。纵有千古知音一相逢的快感。 从封面设计看来,其中文美画亦美,一词一画,美丽的水墨风情带着阵阵墨香,滋养了我们的眼睛,开启了我们纯净的心灵图景。书中所有的配画均来自著名山水画画家毛树来先生,精湛的画艺+精美的印刷,让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散发着美好的婉约气质,让书中的故事和诗词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同穿越到宋代,看看那时候的风和景。 拿到本书,也瞬间让其想起心头的最爱《卜算子》涌上心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最幸运的事,莫如两人心有灵犀,流水落花皆有意,你心换我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也正是我们现在之写照,与之共白头白首不分离。

  让我爱上宋词不可自拔,再这样与之邂逅宋词,看到里面一阕阕精致绝美的文字,一段段悲欢离合,一场场离愁别恨,一幕幕接连上演。

  一部宋词,便是一部情史、一部红楼,写尽红尘心事,写尽小儿女情态。

  读宋词要带有一种情境在其中的,无论是孤守也好,是相思也好,是决绝也罢,是无情也好,是多情也罢,都能在宋词里,留下情爱的每一片痕迹。 宋词那么美,爱情那么美,但我们总是不明白,为什么痴情者的结局总是分开,为什么有情人总是不能成为眷属。这似乎成为一个悖论,没有人能解。即使在随时都可能发生爱情的现代人身上,爱情,也常常是相似的结局。在最美的宋词里邂逅最美爱情,让唯美清丽的文字,写尽宋词的温柔与缠绵、深情与哀愁。

  回归现实,回归自己的生活,想象着我们两人时常会聊到此处,四目相对,相视而笑,“两情相悦”难能可贵的是对彼此的坚贞不渝。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信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即使残酷无情的时光在飞快的流逝着,只要彼此珍惜,肯为对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心中有爱,就一定相守彼此到老。

  宋词需品读,娓娓道来这其中有相思,有邂逅,有离别,有幽会,几乎写尽了爱情中的所有悸动,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每一首词后面,要么有一个动情的场景,要么有一个动情的故事,要么有一个动情的人。

  宋词真的可以说是一杯谁喝谁醉的美酒。它既能重现山呼海啸般的波澜壮阔,令人潇洒超脱,也能描摹杏花春雨般的细腻婉约,令人柔肠百转……

  三五成句,四六成情,总让人爱不释手。

  宋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特别是一些表现爱情主题的婉约派宋词,每首都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主人公牵肠挂肚﹑相思落寞的生动写照。读起来含蓄深沉﹑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九):慢读宋词

  除了语文课,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宋词?

  琹涵在自己的新书《邂逅宋词》中,琹涵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或从自己身边的朋友写起,用娴静舒缓的笔法回答了上面这个问题。

  《邂逅宋词》分为四卷,每一卷里,琹涵都尽力按着主题找了贴合的宋词来精描细画。

  卷一讲的是“多少事欲说还休”。琹涵讲着身边友人或悲或喜的爱情,用一阙阙词去形容故事里的人是什么心情、去形容看故事的她是什么心情。在别离的夜晚,被思念缠绕,难以入眠,便是“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想到你或许也在受着这相思苦,只好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在遇人不淑,又无从恨起,终于和世界和解的时候,便轻轻吟诵“片时春梦,江南天阔”。这,是爱情啊。那么,在儿女情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宋词。

  卷二讲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在这卷中,琹涵也说少年也说愁。生命中失散的友人,再想联系的时候,却又“水阔鱼沉何处问”。中年时忆少年友人,可以慨然“梦里花落知多少”,也可以用“落花犹在,香品控烟,人面知何处”来配那一声叹息。少年时候的好朋友是多么要好,慢慢地我们长大了,朋友散落在世界的角落里,好朋友相聚相离,总是人生常事啊。那么,在忆及故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宋词。

  卷三讲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东坡的词,宋词中我最爱的便是苏东坡和李清照。一个豪放天真,一个情思切切。卷三中,琹涵给我们展示了宋词淡然平朗的一面。有“一枕小窗浓睡”的悠闲,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清朗,还有“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青春。有风雨也有晴空,宋词恰如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但历经种种,我愿你都能释然。在释然淡然的时候,我们也来读宋词。

  卷四讲的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宋词缠绵多情者众,于是琹涵便复又讲回情。有在亲情里受伤的人,深夜看“残灯俨然空照”。也有在爱情里筋疲力尽的人“肠断已销魂”。也许那句“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的清丽却孤独。情字一事,如何说得清呢?可到情字,又如何能不用宋词呢?

  生活有喜怒哀乐,人有七情六欲。弱水三千,《邂逅宋词》取其一瓢而已。宋词中有千千万万丰富多彩的故事,每一阙词,都有自己的故事。千百年前作者写下他们的时候,怀揣着自己的心事。或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乍见之欢,或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悲伤,或是“弦断有谁听”的怅然,或是“胜却人间无数”的美满。如今的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也都揣着自己的心事。

  读词,是要慢慢读的。为什么呢?碰到自己喜欢的那阙词,就会一句一句地反复吟诵,在心中铺展着属于自己的画面。但你若喜欢,也可以快快地翻,翻过去,然后突然有一句词,撞进心里。于是你便停下来,站在那里,合上书,带着那句词,沉进心里。我们生活中的细微情绪,总有那么一两句词,能够嵌入我们当下的心境中。

  在琹涵的笔下,她的生活,是诗意的,是美的——便连悲伤都带着美感。宋词和她的生活恰如其分地贴合在一起。就如书的标题一样——“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邂逅宋词,发现生活中细腻的美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来让我们和琹涵一道慢慢读词,细细品味生活。

  《邂逅宋词: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读后感(十):赴一场宋词之约

  有人会问,唐诗宋词元曲,你为什么独爱宋词?

  就像是喜欢一个人,没有道理,也由不得自己。

  初春,春风里嗅到泥土的味道,扑面而来,直入心田,万物复苏的季节啊,是不是豁然开朗呢。

  从慵懒的冬天里一路走过来,我看见了春姑娘舞动的身姿,轻盈飘逸,楚楚可人,斑驳了岁月,又娑婆了时光。

  苏东坡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欧阳修说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宋词历来有豪放和婉约之分,还记得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更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现代人都市生活节奏快,我们或许都一样随波逐流,总是说自己很忙,能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宋词仿佛也被搁浅了很久,但是久别的感情依然藏于心中。

  闲时逛书店,光看颜值,就果断买了一本书《邂逅宋词》,没想到一下子便喜欢上了,欢喜的不得了,我从未见到过一本书,能把宋词描绘的如此美好,不免又对生活多了几分热爱。

  作者琹涵是台湾知名散文家,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教师,勤于笔耕,曾获得中山文艺散文奖,其文字清丽隽永,内容细腻,情真意切。

  唯美是她作品的特质,她的文字无一不美,不论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都带着阳光和祝福。

  我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她应该有着极其温柔的性格,有一种不吵不闹、不悲不喜的境界,沉浸在美好的文字里,把自己安顿在深情的岁月里,

  琹涵在导读中说:“文学,从来就是我的桃花源,诗词更是。亲近不难,影响却及一生。这是上天对我最为厚爱之处,为此,我深深感恩。”

  明明是自己喜爱文学,喜爱诗词,却感谢上天的厚爱,书中不只一次提到感恩,我想,这个女子才是这世间纯净的尤物吧。

  很久未读宋词,却因为这本《邂逅宋词》让我心生欢喜,一气读完,意犹未尽,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尽管俗套,但真切平实用自己独特的文字抒发心灵,最后附上绝美的宋词,让人遐想连连,恍然大悟。

  读这本书,很轻松,心里没有任何负担,思想可以随意驰骋,然后让灵魂慢一些,去领略着世间的美好,

  在春天里,遇见宋词,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妨来读读这部唯美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