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5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经典读后感10篇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读后感(一):诗意哲学——浅读《谈美书简》

  诗意的哲学。这是我对于美学最直接简单理解。 人和动物区别,人有意识,有自觉性。人根据深远需要全面自由生产。人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蜜蜂筑巢和建筑师仿制蜂房,人显然层次更深,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视觉上的,这也是美学的体现。 我没有找到美学最为具体定义,也许,百度百科会有定义,但是在我看来,美学,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感性层面的。

  而要学习美学,就要知晓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点,我是认同的。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可以说,贯穿整个哲学。因为美感存在客观事物,由人的视觉得到直观展现与体验。古希腊的很多大家,在那时学科的分界还没有那么清晰,很多人是具有多重身份的。例如,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等。既在科学方面卓有成就,在艺术上也颇有建树。而科学其实也有艺术之美,我想,最好的例子,便是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这一比例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能被认为是建筑和艺术中最理想的比例。提出这一定律的,正式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画家发现,按0.618:1来设计的比例,画出的画最优美,在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蒙娜丽莎》、还《最后的晚餐》中都运用了黄金分割。而现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长度平均只占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腊的著名雕像断臂维纳斯及太阳神阿波罗都通过故意延长双腿,使之与身高的比值为0.618。建筑师们对数字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搭,希腊雅典的帕特农神庙,都是有黄金分割的足迹。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宏观上,辩证的,全面的看待事物。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美,存在于客观事物,离不开欣赏者与评价者,是主客统一。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美。美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的,应该是审美生活。或悲或喜,或好或坏,或动或静,雄伟壮阔,秀美清丽······各种形容词,都是我们所看到的,欣赏着的美感的一种表达。不仅仅只有艺术作品才具有美感,你说看到的眼前的风景,正在发生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审美,既有客观存在,也有主观存在,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我们所审的是客观存在,美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应。例如,眼前是一片青山绿水,耳畔是风轻轻穿过林间树叶的窸窣声,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是审美。又或者,地震时的山崩地裂,人类所面临的是家破人亡,你会震惊,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无助,却也万众一心,共抗灾难,这也是一种审美。一切美的,丑的,我们都会审。审视美好的,让心灵得以慰藉;审视丑陋的,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挫折痛苦,加以咀嚼并收藏,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自己有更深层次的提高这样的人生,或许会更加完满吧。 哲学不易懂,美学,是诗意的哲学,更富生活气息,贴近生活,少了单纯理论枯燥乏味,多了烟火气息。审美的生活,在无趣的世界里更有趣的生活。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读后感(二):中国近现代最值得阅读的美学启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还在欧洲留学的青年朱光潜,以清新流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写了《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给饱受战事痛扰的青年朋友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时隔近半个世纪,这位中国美学泰斗以八旬高龄重理美学旧业,又给热衷美学的青年朋友写了十三封论美学的信,成为当时悄然兴起的“美学热”中风靡一时的读物,这就是已跻身于现代中国美学经典的《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在1978年开始撰写,1980年8月出版。在代序中,朱光潜介绍了写书的动机:一是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议,给青年美学爱好者介绍美学的观点,二是对自己理论体系的清理,对自己漫长的美学道路总结与回顾。朱光潜采用了通信的形式,以82岁的高龄经营暮年的心血,用7万多字,以13封信,从12个方面,对怎样学美学和包括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范畴的美学理论做了通俗而详尽的阐释,为青年读者奉上了一本精致的美学著作。

  为纪念朱光潜诞辰120周年,“好读”文化推出了全新修订精装插图典藏版,让当代读者在阅读之后,便可以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在书中,朱光潜以平等态度,就人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重要参考。

  在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以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命题而享誉美学界,并成为国内四个主要美学学派之一的代表人物。谈到如何学习美学,朱光潜说自己研究美学却“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因为自己喜欢文学、心理学、哲学,才把自己逼出来的。他认为,除了多读多写之外,必须认真学习经典著作,从具体的现实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才能走弯路

  朱光潜的美学阐释,从来都是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常识、艺术作品,构成了他进行美学阐释的对象材料。他强烈反对抽象东西去研究美,也反对把活生生的人与审美割裂开来。在《谈美书简》第二篇里,他讲了两个相反的例子:一个是中国某位美学家用客观规律、必要条件等一大堆抽象概念给美学下定义,一个是他不久前观看的雨果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对于前者“丝毫不用一点具体形象,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始终不谈艺术经验的美学研究,朱光潜毫不客气批评它是“光秃秃硬邦邦的枯燥货色”;对后者,朱光潜满怀深情地说,那部电影给他上了“一趟生动的美学课”。由此他“坚定了一个老信念: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谈美书简》的相当篇幅是朱光潜对现实美学问题的反思人性论、人道主义与共同美感、形象思维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关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社会主义时代悲剧戏剧,几乎都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热烈的讨论与争鸣。

  比如谈到美感和美的一些基本观点,朱光潜认为,节奏感是内心生活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自己的思想情趣表现在节奏中,引起读者的共鸣。移情是指认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得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韧性。而谈到“内模仿”,朱光潜则以中国文论中的“气势”和“神韵”,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加以说明,并以自己于都荆轲刺秦王中的“图穷匕见”时的感觉作为“内模仿”的实例。并认为,物质生产虽然是体力劳动,但是包含了人的目的愿望、情感等精神因素,艺术虽然属于精神生产,但也离不开体力劳动,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都为《谈美书简》成为新时期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缩影奠定了基础

  美是好东西,没有人可以离开它。可是研读美学,或许会深奥得教人头疼。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让美学变得亲切自然。认真品读,或许能让你懂点美学,专属于你的“美学之门”也就自然打开了。

  学会美自身之美,才能美他人之美。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的世界于自身能增加厚重,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审美的眼睛才能去发现美,审视美,发掘自身的价值,欣赏别人,发现不同闪光点。美与美的相遇,使和谐社会更美,“美人之美”,方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美与美相遇,或许便是朱光潜《谈美书简》中阐释的,美的范畴。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读后感(三):中国近现代最值得阅读的美学启蒙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还在欧洲留学的青年朱光潜,以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写了《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给饱受战事痛扰的青年朋友以莫大的精神慰藉。时隔近半个世纪,这位中国美学泰斗以八旬高龄重理美学旧业,又给热衷美学的青年朋友写了十三封论美学的信,成为当时悄然兴起的“美学热”中风靡一时的读物,这就是已跻身于现代中国美学经典的《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在1978年开始撰写,1980年8月出版。在代序中,朱光潜介绍了写书的动机:一是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议,给青年美学爱好者介绍美学的观点,二是对自己理论体系的清理,对自己漫长的美学道路的总结与回顾。朱光潜采用了通信的形式,以82岁的高龄经营暮年的心血,用7万多字,以13封信,从12个方面,对怎样学美学和包括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范畴的美学理论做了通俗而详尽的阐释,为青年读者奉上了一本精致的美学著作。

  为纪念朱光潜诞辰120周年,新经典“好读”工作室推出了全新修订精装插图典藏版,让当代读者在阅读之后,便可以无趣的世界里,做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在书中,朱光潜以平等的态度,就人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

  在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以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命题而享誉美学界,并成为国内四个主要美学学派之一的代表人物。谈到如何学习美学,朱光潜说自己研究美学却“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因为自己喜欢文学、心理学、哲学,才把自己逼出来的。他认为,除了多读多写之外,必须认真学习经典著作,从具体的现实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学习研究,才能少走弯路

  朱光潜的美学阐释,从来都是具体而生动的。生活常识、艺术作品,构成了他进行美学阐释的对象和材料。他强烈反对从抽象东西去研究美,也反对把活生生的人与审美割裂开来。在《谈美书简》第二篇里,他讲了两个相反的例子:一个是中国某位美学家用客观规律、必要条件等一大堆抽象概念给美学下定义,一个是他不久前观看的雨果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对于前者“丝毫不用一点具体形象,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始终不谈艺术经验的美学研究,朱光潜毫不客气地批评它是“光秃秃硬邦邦的枯燥货色”;对后者,朱光潜满怀深情地说,那部电影给他上了“一趟生动的美学课”。由此他“坚定了一个老信念: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谈美书简》的相当篇幅是朱光潜对现实美学问题的反思。人性论、人道主义与共同美感、形象思维、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社会主义时代的悲剧与戏剧,几乎都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热烈的讨论与争鸣。

  比如谈到美感和美的一些基本观点,朱光潜认为,节奏感是内心生活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自己的思想情趣表现在节奏中,引起读者的共鸣。移情是指认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到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得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韧性。而谈到“内模仿”,朱光潜则以中国文论中的“气势”和“神韵”,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加以说明,并以自己于都荆轲刺秦王中的“图穷匕见”时的感觉作为“内模仿”的实例。并认为,物质生产虽然是体力劳动,但是包含了人的目的、愿望、情感等精神因素,艺术虽然属于精神生产,但也离不开体力劳动,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都为《谈美书简》成为新时期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缩影奠定了基础。

  美是好东西,没有人可以离开它。可是研读美学,或许会深奥得教人头疼。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让美学变得亲切自然。认真品读,或许能让你懂点美学,专属于你的“美学之门”也就自然打开了。

  学会美自身之美,才能美他人之美。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的世界于自身能增加厚重,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审美的眼睛才能去发现美,审视美,发掘自身的价值,欣赏别人,发现不同的闪光点。美与美的相遇,使和谐社会更美,“美人之美”,方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美与美相遇,或许便是朱光潜《谈美书简》中阐释的,美的范畴。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读后感(四):人生,一场寻美寻自我的旅程

  德国哲学教授鲍姆嘉登1750年时说:“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完善。”究竟什么是美学?

  百科将美学定义为哲学二级学科,认为其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我们普通人认为的“美”就是漂亮、优秀、符合人类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意识或者是精神意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美。但在学者眼中,“美”独立为一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的关系,美学可以上升为哲学这样深奥抽象的定义,也可以匍匐在平常生活中。

  朱光潜的这本《谈美书简》便以书信的形式答读者问,每封信都有一个主题,从美的定义开始表达美学家朱光潜对于美学的认识,然而,整书读下来,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解析了美。

  “美是一种价值”

  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康德喜欢把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他功能割裂开来,美被分为“纯粹的”和“依存的”;佛洛依德则视美为“原始性欲本能的升华”;歌德在长期文学创作中得出艺术应适应于人这个丰富的统一体。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将美作为一门深刻的课题,解读出自己的定义。或许每一个定义在当时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经过时间洗礼,有些在进化,有些被淘汰,朱光潜在书中分析了几位学者的观点,同时指出真正的美学应是在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中得来的,必有其二者作为基本条件。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美学、体悟美学的重要基石。

  那么,“美”真的能被这样具体的描述出来么?作为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之处就是有感受力,有思想,甚至有比思想更深的想象力。古人以景抒情,仅仅20字就能描述出一幅有情感的美图;匠人们以物言美,刻刀、泥土、木材皆是美的表达;更有能直接感动我们感官的音乐、美术等。若是真要将美具体化、定义化,可能需要更深厚的经验和感悟才能总结出吧,因此,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

  “人是魔鬼,亦是仙子”

  上述提到,在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很多人来定义美,更延伸出各种门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将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艺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不仅如此,从主观精神方面讨论、从客观精神方面讨论、从物质方面讨论、又从精神和物质统一方面讨论,将美学视为一生研究对象的人比比皆是。正如每个定义在每个时期都有其地位一样,美学也逐渐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统治阶级、或方便学者自身的工具。

  我们所处的洪流,是历史的洪流,能者居上,思想统治则是最重要的手段。学者欧丽娟在讨论《中国文化史》是讲,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何尝不知现在的文化正是在五四文化的影响下走出的方向。“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不为己、不为党派、不为门系,如若真正跳脱出主义、跳脱出党派,站在独立人的角度去寻找美,定义美,是否才是最客观的呢?

  “尝喜小中能见大”

  朱光潜在书中多次提到正是由于认真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错误,并要求他的研究生也要掌握马列主义,从具体出发,实事求是,彻底清除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恶劣积习。作者将马列主义奉为圭臬,自然也是有一部分时代的原因。正如上述所说,中国的传统思想逐渐被马克思主义取代,必然各类学科的研究也会因其有所改变,且不论是否重蹈了主义的覆辙,马列中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方法论确有其有用之处。丰子恺先生就说:“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人最重要的不就是思想么?脱离束缚,任思想自由的发挥,不为魔鬼,不为仙子,可为魔鬼,可为仙子,思想本就是自由的鸟,建立在自由之上的美学才是人类真正寻找的美学。

  看过那么多关于美学的研究和定义,从理性和抽象的角度研读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现实的具体事物中,才算美学回归于人。因此,书中一开始便提到,关于如何学习美学,就要少走弯路,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出发,才算是发现美,研究美,回归美。

  尽管《谈美书简》并没有明确的回答我们什么是美,美学的本质是什么,但教给了我们比定义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寻找美。别忘了世间最难懂的是人,一切皆靠人发现,懂了人就懂了你自己,就懂了所谓“美”,所谓“道路”。

  《谈美书简(精装插图本)》读后感(五):summary

  一.怎样学美学? 归根到底,这要涉及人生态度,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 summary:端正人生态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19世纪法国巴那斯派诗人为着要突出他们的现实主义,曾标榜所谓“不动情”(Impassivite)。“定义”的规定者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文章里怕犯“人情味”的忌讳,阉割了自己,也阉割了读者,不管读者爱听不爱听,他硬塞给你的就只有这种光秃秃硬邦邦的枯燥货色,连文字也还似通不通。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种文风改变过来呢! 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雨果笔下的敲钟人) summary:“美的定义”应该是有人情味的、从个人实践经历出发的-例子:巴黎圣母院敲钟人,自然丑却艺术美-评论文章硬套千篇一律的公式,“任何一位评论员用不着对文艺作品有任何感性认识,就可以大笔一挥,洋洋万言。”-例子:罗丹和《恶之花》被戴上“颓废派帽子”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节奏感: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 移情作用:观念联想。(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例子:中国诗词里咏物警句 移情作用:内模仿。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一个人在看跑马,真正的模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但不肯放弃座位,而且有许多理由使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只心领神会地模仿马的跑动,去享受这种内模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纯粹的审美的观赏了。”谷鲁斯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模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模仿。-例子:《少年维特之烦恼》模仿维特自杀,破坏美感。-在创作中体物入微,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就引起移情作用中的内模仿。 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两种类型。“知觉型”“旁观型”和“运动型”“分享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