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鹅鹅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鹅鹅鹅读后感10篇

2018-03-23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鹅鹅鹅读后感10篇

  《鹅鹅鹅》是一本由二冬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鹅鹅鹅》读后感(一):春天到了,吹一口气,就开花

  春天到了,吹一口气,就开花~~~《鹅鹅鹅》 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很多年前,不知道是看周星驰的电影,还是翻看那一本野史乱弹,我第一次知道了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其后很多年,随着年龄见长,琐事愈繁,记忆衰退,早已记不清原本的字句该是怎么样的,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抹不掉的。 喝一口桃花酿的酒,吐一口酒气,待醒来时,便是十里桃花,灼灼其华。桃花里有清冷但自傲的味道。 二 城市里到处都是人满为患,即便是年三十将至,大城小巷里凡是能停下车子地方,也到处横七竖八地停满了车子。 每个人都在忙着贴吉庆的对联,但或许就是在同一个时刻,二冬却呵了一口气,就着终南山冬雪的冷气,挥手写了一副对联。“满树槐花食有余,一院春光赏无尽”,然后顿顿笔尖,写下横批。 “我宅”。 (三) 对于二冬来说,其实,写什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写这些的心情。 就像我每次回老家,看到厕所废纸篓里那些我很多年前写的东西,我非但没有一种觉得它们沦为厕纸的尴尬,反而觉得,当年的我原来是那么牛。 一个人,心静了,便不会太在乎外界的其他,不太在乎外界的其他,便能做出超出你意料之外的事情。 比如,我根本不会相信,在写字楼格子间,二冬会写出,“春天到了,吹一口气,就开花”。 四 牛不牛,又与他人何干。 只是,这个社会标榜了太多。你的牛,要是不能让你在人前人模狗样,或者带给你和金钱名誉地位有关收获,那你的牛,也只是吹牛。 是啊,我们明明知道,这些只是别人的看法,但我们往往却是在乎地最多。 我们活在熙熙攘攘之中,内心却也是在向往一份宁静,却也无力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活得累的原因。 五 害怕,缺少克制,没有自律,这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做不到二冬的原因。 害怕孤独恐惧与这个社会脱节,甚至会有种我要是不工作,会被饿死在深山当中的忧虑。这些都是我们当中大多数人不能去“借山而居”的羁绊。 缺少克制,对内心虚荣克制的缺乏和追求他人对自我的认同狂热,注定我们当中很多人不可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如果,你有一天去了终南山,也如二冬所说,吃了早餐也要拍个照发个朋友圈,说这是隐士的早餐。那我想,你还真不如去个农家乐,找个僻静的地方,拍个照,也少了去终南山的舟车劳顿。 至于没有自律,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承认,却往往都是最普遍的一点。假如,荒山野外,再也没有了规则纪律,和这个咆哮如猛兽般的社会,在你身后鞭笞催促你,你想,你真的能数十年如一日保持足够的自律和习惯吗? 至少对于我来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六 写写鹅,写写鸡,写写猫,写写种菜。二冬突然火起来的背后,是这个浮躁社会中,人心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无能为力。 于我而言是这样,于你来说,又何尝不是这般。 其实,我早就和你说过,去读二冬写的什么,读多少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 哪一条路,都有繁花十里,也有落英满地。看你用怎样的眼光心态,去走你要走的路。 絮絮叨叨许久,实在是因为新年将至,心思杂乱地理不清思绪。所以最后说一句二冬说过的话吧。 人群爱情都有催眠作用,让人不清醒;唯有孤独,清澈新生。 当你清澈的时候,去读读这本《鹅鹅鹅》,哪怕是只读一章,你会知道,鹅鹅鹅的下一句,不一定是“曲项向天歌”,有可能是,公鹅骑在母鹅身上。 看来,爱情还是必须的,哪怕让我们不清醒,我们也自得其乐去喝了一壶桃花酒,吐出一口酒气,也便是十里桃花。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如果我告诉你,唐寅当年为了买下这座旧宅,抵押了自己数字画,然后不停写作画画数年才还清欠款,是不是有点大煞风景? 但是,我还是想说,管他呢,即便院里一地鸡毛,屋前数坨狗屎,梁上一群耗子,可是,我吹一口气,就能开花啊。 所有我想种的,我想做的,去做就是了。

  《鹅鹅鹅》读后感(二):你幻想的归园田居,他已实现五年!

  壹

  《鹅鹅鹅》来了,带着终南山特有的自然气息作为二冬的第二本书,我果断地购买且认真阅读

  就如同第一本《借山而居》那样,他塑造的不是一个不可触摸的“乌托邦”,只是一个选择自己内心生活方式的“日常”。

  那条叫郑佳的狗,那只叫幼婷的鹅,那只叫凤霞的鸡……当这些人名落在动物头上的时候,你多少有疑惑

  而山居的日子,大概就是如此寻常。寻常到没有人对话,只能对着自然造物默默私语。

  而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不同的是,你只是在想,人家已经做了。且这一做就是五年。这难道不是一下子惊醒了已经顺应了按部就班的你吗?

  人,生而一辈子。看似漫长,其实极短。几十年而已。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遵循内心的方式去过此生,到底有多重要?

  贰

  归园田居式的生活,人们可能会想到陶渊明、竹林七贤、唐寅等名士。只是,名士归名士,凡人缘何就不可呢?

  遂心,才是人生至高的追求。否则,你赚钱再多,岂不是徒增烦恼吗?

  《鹅鹅鹅》的作者毕业于西安美院,曾回家乡教书,但终究寻找内心足迹,来到终南山,花了4000元,租下一个小院20年的使用权,开启了归园田居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读者可能会纳闷:信息时代,他靠什么生活呢?答案也很简单,自己种地,自己种菜,刀耕火种不亦乐乎

  其实,很多时候,你心中会有一种想要的生活方式,但世俗也会强加给你一种生活方式。你想要的和世俗强加的,两种方式总是在打架。

  大多数的人,终于沉溺在世俗中,选择了和现实的妥协,过上了世俗的生活。那就是: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养娃、终老……

  只有极少数的人,始终跟随自己的内心,不仅是想,更是去做。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样子

  像歌手李健、作家王小波、社会学家李银河音乐教父罗大佑、李宗盛等等。

  叁

  多数从农村来到城市,通过努力留在城市中的孩子,都心中有一个归园田居的梦。

  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归园田居有现实的蓝图,不是凭空想象的乌托邦。

  在老家里,如今想来,特别敬佩一位和我爷爷同辈的老者,因其在家中排行第六,我们称他“六爷爷”。

  他曾是一名石匠,大门口的过门石,很多都出自他手,且技艺超群,图案精美。如果放在现在,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毫不过分。

  除了是石匠,他还挚爱养花和根雕等艺术。只是局限于乡村,他的热爱只是热爱。但他做的一件事,曾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不可思议是小时候觉得,如今却觉得他才是一位世内高人

  他在距离家不很远的山中,自建一间小屋,搬到那里去住了。清闲自在怡然自得。喝茶聊天,静观世变。

  如今,可能会想到,在他的内心,在他居住在山中的岁月里,当万籁俱寂星光点点的时刻,应该是在思考整个人生的去留吧。

  他选择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尽管家中的人一万个不理解,只是多年之后,在他离开时光里,后人会懂得。

  他曾经的选择,只是向着内心合拢的努力罢了。

  因为难能,所以可贵

  肆

  《借山而居》之后的《鹅鹅鹅》,都是日常的积累和思考。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没有多大价值。但,书籍经历本身也在传递积极意义

  俗世之中,你总有希望抵达的目标。但多少目标,都丧失在你的浪费里。其实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比如你想读书,却总是在等着图书馆建好;你想写点东西,却总是想着等待灵感的迸发;你想玩点自媒体,又觉得自己不行

  殊不知,那些等着图书馆建好才读书的人,图书馆好了也不会读书;等待灵感迸发的人,可能会等到终老,也不会动笔吧!

  这就是人生的悖论。道路千万条,你却只是想。

  而当有的人已经走在康庄大道上,你却又鄙视地说:如果我去做,也能这样吧!

  而那也只是如果,人生却没有这么多如果。

  想,谁都会。做,却不是谁都行。

  你既然想了,缘何不敢去做?

  这,或许才是该书的作者以及他奉献的两本书带来的现实启迪吧!

  《鹅鹅鹅》读后感(三):刻意中随意

  没去过终南山,小时候学过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有描写“终南山”的景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归园田居的生活在想象中是仙境存在无忧无虑与世无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并不是。这里是自然的当今的现实生活。

  今天所要谈到的《鹅鹅鹅》跟小时候学过的那首诗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要说的是一本书,作者二冬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书未拆开之前,我以为书中插图也与作画有关,随手翻开某页,似乎跟油画无关,跟摄影无关,更像是随手用手机拍拍的日常。

究竟是刻意好还是随意好?

  书中的老房子山花野草、农田庄稼、小猫小狗、鸡鸭鹅的图片乍一看都拍得很普通,让人并无兴致。耐着性子的去读读文字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只有当把这本书读下来的时候才会发现,也许在这个人人都可以用美颜相机的时代,对图片审美要求也变了味道。

  然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种境界我们能达到哪种,内心通达与宁静的程度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一人知晓。

  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有游走的照相先生印象中每次听到“照相的来了”就异常兴奋。选一个自己喜欢地点,甚至是照相先生帮着选一个地点,没有过多的POSE,定在那里就是一张。时下恰逢过年回老家,翻了一下老相册,没有修饰的照片却更加了有力量真实景象瞬间还原在脑海里,耐人寻味

  而《鹅鹅鹅》这本书正是把大家觉得最常规的日常,那些个似乎就在身边的日常,那些个不曾在意或者是明日复明日的可能有时间留意的日常记录了下来。也许你居住过山林或乡村,或者是有条件去旅游过,再次之,在电视网络见识过,书中的所要呈现的一切,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因为书中的道理蕴含了普遍性,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

  在终南山上,作者像是一处旧宅的管家,不仅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照顾左邻右舍的心情;还要管理狗狗之间的矛盾,狗偷吃鹅蛋;公鸡欺负母鸡的事情却也有心无力去管。

  最喜欢的两篇《小红理发店》与《老高》,分别讲述了作者隐居以来理发的经历以及让人哭笑不得却又觉得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活动;老高,一个极其懒惰却有着强烈自尊心老汉,让人觉得既悲凉又美滋滋的日常,又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可奢求的又似乎不屑于追求的生活。

  很喜欢的一段话是作者在谈到他博士朋友所提及的,“不被理解的孤独化为作品,然后再依靠作品,将生活的辛苦转化为自负,孤独又自足,这就令人敬重。”

  此外,作者还对“隐士”的定义做了极为深刻评论,他认为隐士是一个大家的称谓,首先要是知识分子,然后还要有一定的名气,像诗人王维这种的才能称得上是“隐士”。对于现在很多隐居山林的人应称为修道者而非“隐士”。并对那些山下回归正常装束,上山穿大褂道服的隐居者不以为然。强烈地表达了“隐”是在内心深处而非局限于外表明显服饰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对作者二冬(1987年出生)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生活,并靠着什么经济来源维持日常开销。书中的附录里有若干个“读者问,作者答”,只等你来发现。

  生活点滴中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更多的是对事物细节观察。在读的过程中,仿佛就置身了其中,却又能勾起某些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鹅鹅鹅》一本可以不用拿专门的时间,用零碎时间就可以读出人生哲理的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鹅鹅鹅》读后感(四):小隐隐于野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讲归隐对于年轻人而言可谓太过奢侈。生于八〇末的二冬,已定居于终南山数年,大抵是多少人艳羡又无法企及的梦想

  二冬的《鹅鹅鹅》,是继《借山而居》之后作家再度书写自己的田园生活,并没有多少禅意,而颇近地气。归隐于终南山的生活,并非是我们臆想中的闲云野鹤,如若仙人,而更多是一种接近自然的“随性”。书的核心,正如二冬援引明代诗人唐寅的《言志》一诗中所写:“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书名虽为“鹅鹅鹅”,但书中更多的笔墨则花在狗上,作者二冬先是养了一条狗土豆,然后有了朋友郑佳送的第二条狗,后又接纳了一对姐弟小六、小七。翻阅时曾试想大抵如果在今年本书叫“旺旺旺”,阅读时更为应景,是为说笑。

  平心而论,《鹅鹅鹅》并没有优秀到必读,更适合小清新的消遣,以及浮躁匆忙心态的纾解。在书中可以深切感受到这样一种小确幸:琐屑之事最有趣。

  二冬所列举的属于“小隐隐于野”的小确幸,包含了实景与想象,读完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抵有如下这些:

  朋友买了不喜欢的藤本月季苗,幸而遇到卖家发错了货,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归家后小狗的欢迎拥抱,走心而热烈,让人足以忽略其“重色轻友”,把看门的狗生,活成了宠物;

  叮当作响的风铃,令人欣喜,因为让人可以有希望想象,也许有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可能;

  生活于山间的女子,无须成为村姑的模样,穿着丝袜抡锄头的姑娘最自信……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正是因为所谓归隐,行为只是表象,内心才是重点。“很多人在城里住,每天都在生活,但大多数人都只是‘活着’,只能看到城市的现实,而有些人,就能看到艺术,一种诗的存在,现实之外的超现实。”所谓脱离了低俗趣味的高雅之境界,需要回归“自然一点”,高雅而不刻意,甚至不自知。保持原本的状态与初心生活,寻找生命中的和谐与美好,的确弥足珍贵,在喧闹的城市更是难上加难。

  二冬某种意义上做到了归隐,尽管只是小隐隐于野,但一个三十岁的男孩,能与普罗的英雄主义和解,本也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亦充满了诗意,如此遭逢,甚是幸运。

  就像书末采访的最后一段所写:炉子很暖,外面阳光很好,雪在化,你看,太阳一出来,压在枝头的雪,就化成了水。

  《鹅鹅鹅》读后感(五):在哪里隐居

  一个文人在农村的生活,和一个农人在农村的生活,完全不同。

  (一)真实的农村

  之前,便已在公众号上,读到过二冬在终南山生活的推送文章,春天有山花开遍山坡,秋来有柿果挂满枝头,二科似乎啥也不干,望山望树,望闲暇的时光。这很符合在城市里活得心浮气躁的人们所向往的设定:陶渊明式的诗意、桃花源记的情趣。

  等读完《鹅鹅鹅》,不禁莞尔,二冬在书里写得很真实,有隐忍的烦恼,那才是生活在农村该有的遭遇和困境:缺水、缺菜、鼠患、虫害,学着种菜而焦头烂额,为攒农家肥而盘算不已。他写自己看见或饲养、种植的动物、植物,以及在那里遇到的人和事。

  写动、植物,二冬不吝笔墨,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它们,并从它们身上感悟到很多对世界的思考;对于人,相对篇幅就少了很多,可能作者还想在那长久地居住下去,不想过于尖锐,而字里行间带过的寥寥数笔,就已经很生动:

  “农村人的心思很奇怪,对他来说丢在院子里,风吹日晒都被遗忘的东西,我一问,他们就扑上去抱紧,像是发现了什么的东西似的。”二冬不过是想要邻居屋后拴牛的那棵梨树,移在窗前,春来赏那嫩叶衬着的花。

  “没有郑佳(二冬养的狗)之前,有两家爱占点小便宜的邻居,总是隔三岔五偷偷摸摸地跑到我院子里顺走点东西,都是些小东西,有时候扛走一捆柴,有时候拿走个手锯什么的,好几次差点儿偷走我的鸡。”所以,不得不养只凶猛一点的看家狗。

  二冬说:“有人说我文章里描述的生活美好而惬意,但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残酷,山里的生活一定也很清苦,怎样理解这种清苦和美好呢?很简单,春有百花,还有泥巴。秋有月,还有漫长的阴雨季。夏有凉风,还有虫。冬有雪,还有寒冰。但我不写泥巴路滑,不写雨季漫长,不写虫咬,不写冷。不值得写。”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有人曾经说微信的朋友圈都是美化过的生活,虚伪而不真实。但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无关大雅的粉饰,或者选择性的表达,又有多大的了不得呢?那些不愿意示人的痛苦、悲伤、窘迫和烦恼,是每个人的隐私或空间,又有什么必要真实地展现给不能有所助益的人看呢?对于有的人而言,不是要刻意地营造完美让人艳羡,而是不去关注那些不美好的事物,免得让自己垂头丧气,心情灰暗,这不过是每个人的自由罢了。

  (二)向往的生活

  二冬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及,别人问他如何生活?从哪里来?他回答了一遍又一遍。

  我曾跟随一个朋友去农村,为她高龄的父亲祝寿。七荤八素地晃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那偏僻的乡村,主人家还没倒好茶水,这一车人竟然在十分钟内,就坐上了麻将桌,开始打麻将!我再三劝他们去屋外走一走,没人理我。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提着菜篮和锄头,跟着朋友的母亲爬上坡,到田里去摘新鲜的茄子和白菜,抡起锄头挖红薯。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一切都很有趣。夜里,他们烟雾满屋的继续打麻将,全然不顾露台上可以看到的星空,和屋外可以听到草丛里小虫的鸣叫。

  就好像很多城里人,春暖花开的时候,邀朋会友去玩农家乐,可到了那里,就扎进屋里,开始打麻将,厮杀到天黑,吃一顿店家安排的野菜土鸡荷花鱼,吃饱喝足,打道回府,便算是已亲近了自然。

  羡慕二冬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如果对他说:“你也可以这样生活啊!”他一定会说:“不行!”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限制一个人的想象的,不一定是贫穷,还有思维方式和对美好的定义不同。

  现在不少城里人,在入户花园或露台上种菜,尤其是水培菜;也会在一天劳累之后,点一瓣香,调暗灯光,放着音乐听曲、茗茶,或是冥想打坐,放空心灵。正如作者书中所说:“隐”是内心的通达与宁静,怎么还能分高低呢?真正的隐,显然是隐于内心的智慧,那些有庞大的格局、审美力,清醒通透的脑袋,他们在哪里生活,就是在哪里隐居。

  (三)文字的特色

  二冬写了一些我们所不熟悉而又向往的生活,自然让我们“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他的文字也十分吸引人。

  形容春天:“春天到了。吹一口气,就开花。”很仙气。

  形容花草:“每年四月中旬,门前就会开满槐花,白花花的,很魔幻。”他形容金丝桃,“简直妖孽”,想想金丝桃那金光灿烂,细密精致的花蕊,形容得多贴切。

  形容吃杏时有虫:“有时候虫正在吃杏,哼着小曲儿,我也正在吃杏,两个就在一颗杏上碰着了,一般我和虫都会相视一愣,然后互相恶心对方。”很有趣。就像吃桃时,一口下去,掀开了一只虫的宫殿屋顶,它张皇失措地扭动身子,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见了天日,而我捏着那只桃也心下两难:吃呢,下不去嘴;不吃吧, 不甘心丢掉一只甜美的桃。

  看二冬的文字,想起以写“阿勒泰”出名的李娟,再往前的席慕蓉、贾平凹、汪曾祺,以及写散文的鲁迅,都是写日常生活、平常事物的独特美感和气息,我更喜欢这一类型的文字。有一个女作家,以写散文出名,文章铺陈华丽的词藻,营造绝美的意境,要的是一种美仑美奂的感觉。读她的文章,常常让我甜到发腻,每次读完立马要找些破案的、武侠的小说对冲一下,才顺得过气来。当然,现在见到她的文章,根本跳过,不读。

  二冬在书中借朋友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公度说,百分之九十的失败写作,是因为文字不真诚,总希望写得很美,或者很乡土,但写出来就很浮夸,因为太注重写了。百分之十的失败写作是感情不真诚。”

  曾读过一本很小众的书:《虫子旁》,作者观察在办公场所(一栋平房,有几株树,一些灌木)遇到的小昆虫。巴掌大的空间,微小几近不可见的昆虫,被作者记录下短暂的“虫”生经历:蚂蚁求助受伤的兄弟,被人为弄死的蜗牛,被浇花的大水赶出洞来不知何去何从的蝼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像二冬这种风格的文字,能让人在寻常的事物中,触摸到生活的质感:或粗糙,或细腻,或活泼,或沉闷,或欣喜,或烦恼。让人们在看清生活的本相后,更加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和有趣的事物,值得人们关注和热爱。

  (四)道法自然

  读二冬的《种菜记》,真是想透过书页,去握一握作者的手:因为深有同感。在家里露台上种菜的经历就是一部无师自通又跌跌撞撞的学习之路。吃了两年长得歪歪扭扭、发育不良的白菜秧子,才懂得移苗的重要,把白菜种出市场的卖相;对着第一年纠缠在一块的黄瓜藤发呆,第二年才知道搭的架子要高到足够瓜藤畅快地攀爬;而读完二冬的这本书,我才知道西红柿苗原来要掐尖才能结果大又多,我种的西红柿长得像一株花,蓬勃茂盛,开枝散叶,果子小得如樱桃。

  在尝试了解植物的过程中,有一些体验是其他领域所不能感受到的,有一种传统文明的丝丝缕缕在飘摇,而我无意中抓住了其中一丝,想要看个究竟的意味。二冬在书中说:“有时候常见的事物,大概是因为太普通了,像二十四节气,都是古人参破万物的秘籍,但过于熟悉,就很少注意它的质感。像‘清明’,气温转暖,万物清明,每个人都知道它,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两个字自古以来是怎样在一颗种子身上连接着天和地的。“

  所以,作者觉得植物有“佛性“:只需要阳光和水就能满足地活一生。参悟了这一点,二冬在终南山上的生活将会更加随遇而安吧。不过。一个文人在农村的生活,和一个农人在农村的生活,完全不同。二冬记录他折腾院子里的池子、小院的院门、种植的菜蔬花卉的经历,他追求浑然天成的美感,而这美感有着诗画般的节奏,而且,欣赏的同时还要有实用的价值,以至于村里人都不愿意为他干活,因为总要返工。

  生活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过得明天和今天没什么不同,今天和昨天没什么不同,而有的人,过得天天相同,也不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鹅鹅鹅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