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粹》经典读后感10篇

  《国粹》是一本由王充闾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42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粹》读后感(一):瑕瑜互见:浅谈王充闾《国粹:人文传承书》

  王充闾是一代散文大家,有《春宽梦窄》、《沧浪之北》等作品行世,在当代文坛素来享有“南余北王”的美誉。作为学者型的散文家,同余秋雨一样,王充闾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和极为扎实国学功底。他的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文字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广博的历史积淀,独到而卓异的见地,给人的错觉是在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是一种极为愉悦享受感觉。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透过其多情笔触,志在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人格。而王充闾的《国粹:人文传承书》一书,则试图解读人文传承的秘钥,致力的是如何更好地传承。他秉持学者的良心,写作者责无旁贷,强调作家主体意识苏醒,在文化散文创作中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注重人物细节的历史依据努力做到准确、可信、真实。而在细节上,则通过合理想象,构建散文的血肉。 在谈到历史散文的创作时,王充闾认为,“散文中如能恰当地融进作家的人生感悟,投射进史家穿透力很强的冷隽眼光实现意味世界深入探究,对现实生活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会人生的意蕴深度,往往能把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里,从较深层面上增强对现实风物和自然景观的鉴赏力与审美感,使其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也会使单调的丛残史迹平添无限的情趣。”证之《国粹:人文传承书》,确实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在这部比较厚重的书中,隐含着某种令人担忧的误导倾向。《国粹:人文传承书》中充斥着似是而非个人观点。这种看似严谨的作家主观论述似乎无懈可击,加之文字的古朴深邃,也间接使读者入其縠中而不自觉。举一例子,本书第五篇《秦始皇之道》一文中,在谈到始皇陵寝时,作者洋洋洒洒、意兴盎然地介绍了始皇地宫情况,不明就里的读者极易轻信。诸如“近些年,还在地宫中发现了百戏俑坑,无疑为冥间的娱乐场所”,而事实上关于地宫情况,仅见于历史文献,现代科技水平对于始皇地宫仍然所知甚少。又如,在谈到阿房宫时,作者采信于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虽然认为该文有所夸张。殊不知,考古发掘证实,阿房宫营建工程过于巨大,直至秦朝灭亡,也仅建成长宽不过数百米的夯土地基,何谈壮观一说。这不免使人想到被冤枉背上黑锅的项羽,所谓大火三月不熄根本无从谈起,是子虚乌有事情

  由此可见,作家本人的独特感悟固然可贵,下笔仍需慎之又慎,不可轻下断言。虽然有上述问题,本书不失为一部语言优美、文字传神、见解独到的散文集。作者渊博的知识高人一筹的识见,功力不凡的文言功底,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都令人叹服。尤其是借鉴古典知识的信手拈来,从文言宝库中撷取仍然鲜活的语言,使得文字优美耐读,精彩处不输于古人。然而,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国粹:人文传承书》也掺杂着某些僵死的词汇,一定程度影响了读者连贯阅读。可见,如何利用古典文化的宝库,仍然任重道远

  也许是选题的凝重,《国粹:人文传承书》不见了《青灯有味忆儿时》的真挚淳朴,而在观点上也大量引用他人论点。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瑕不掩瑜,《国粹:人文传承书》可谓是一部严肃意义上的思考之作,作者视野宽广胸怀博大文笔纵横,意气风发,语言如诗,今人读后如饮佳酿,久久回味。

  勘误: 1.P066页,残遭失败,应为“惨遭失败”; 2.P068页,唐太宗惜才如命,赞赏不置。应该为“赞赏不止”; 3.P168页,芭蕉松尾,通译“松尾芭蕉”; 4.P289页,他便让厨师把炖得皮鲜肉嫩、汤色酱红、肥嘟嘟、软颤颤的猪蹄端了上来。此处猪蹄有误,万三蹄实际上主料是猪肘,而非猪蹄。此为常识之误;

  5.P410页,搏击苍空,苍应为长;

  6.P279页,白青山魂魄在,白字后少一纻字。

  尚有若干商榷:

  一、307页有“此间住着彝、汉、藏等许多少数民族”,汉族赫然在列;

  二、49页说四次巡行,50页又说第五次出巡;

  三、封禅泰山、祭告天神。众所周知,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因此此处似为不妥

  四、关于阿房宫、秦始皇陵见正文;

  五、251页“文革”中“继红”、“卫东”等(后文略),文革引号应去掉,而把“文革”放到后面;

  六、皇帝查看《起居注》正是始于唐太宗!

  《国粹》读后感(二):国粹:传统长河的现代感受

  国粹:人文传承书

2018年11月18日,作家、学者王充闾携新作《国粹:人文传承书》在沈阳新华书店与读者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作者与老中青读者共享国粹的书香,沉浸在中国传统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传统这个历史长河,承载着巨大的能量一泻千里,奔腾五千年。我们每个人实乃沧海一粟,然而却又难以避免传统的浸染。伟大的传统与渺小个体,看似无关紧要,可是又怎么也难以割舍,今天同样也这样,似乎还非同寻常,尤为迫切。

  当一个国家在兴盛抑或衰亡之际,文化传统就成为非同小可大事,这时的人,急需的就是一种文化认同

  国粹并非一个狭义的东西,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象、价值体系、生活理念等等的升华境界,它曾经影响人类,并继续影响人类。

  《国粹》这本书正恰逢其时,应时代而生。我们需要在新时代寻找我们的传统,它把我们引向传统的长河,寻找我们中华文化自信的日常智慧;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由传统走向创新的时候,它又从现代转化的视角切入传统,让古老的传统弥久而新,让读者看到传统在今天的火花

  国粹作为精神、心灵、境界的范畴,不免抽象,这正是《国粹》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它不抽象却恰恰用的是想象的写法,在整体浑然一体框架下,它把一个个的传统化为一篇篇美文,我们通过感情力量形象的烘托,在情感共鸣中沉浸在传统之中。

  这样,我们真是可以说:这是用优雅美文写中华传统的第一部大作。

  正是这样,我们在“传承”这个框架中,从先贤、大地、日常、人文等方面一览中华传统,犹如置身一个气象万千气象恢宏又趣味横生以情动人的长河中,有情动,有深思,有欢乐,有悲恸,然后是灵魂的升华、感情的共鸣、思想启迪、心灵的安顿。读时激情澎湃,潸然泪下,读后又遁入沉思,静谧的心灵好像在家园之中。

  第一章写先贤的历程,感受的是龙的传人的印痕,得到的是一种归属感。开篇的《始祖》以黄帝为中心,寻回我们的人文渊源。其中有田野考察,有现场描述,有学术的转换,有历史的溯源,有形象的驰骋,有神话传说的嵌入,有基于历史的想象,有一首首的古诗词画龙点睛……我们以全媒体接触,感受我们的人文始祖。

  正是这样,我们在历史传统的长河中,得到应该得到的,独一无二的现代意识的当代感染的感受。

  读《国粹》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国粹》读后感(三):读《国粹-人文传承书》有感

  文:薇薇爱阅读

  在读这本书之前,国粹在我的印象里是京剧,国画, 中医

  而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 我特意去网上查了一下国粹的意思,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有很多。这本王充闾 所著的《国粹-人文传承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祖先、人生命脉、人文:生命符号、河山:文明大地、传统:生活智慧。 从不同方面讲述国粹的传承。

  中华民族有尊宗法祖的传统,这种传统,在上周时期就有,那个时候人们尊重祖先,当作神看待, 儒家思想信仰及其指导下的社会体制中,祖先崇拜核心,对于首次统一中华民族、开创中华文明的轩辕黄帝,后世子孙对其有着景仰、热爱的感情。

  而提到中国人们也都会想到孔孟,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以及道家思想,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也在后世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甚至孔子在千年之后也在被外国人推崇, 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提到文化传承,不得不说的是唐诗,唐诗整体被记录下来的有几万首, 不仅仅是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唐诗三百首里面的那些,大部分的诗歌出现在唐朝,五言诗七言诗也在这个时候最为盛行。 而在唐代,最有名的当属李白了, 很多首诗歌也出现在我们学生课本里, 很多从幼儿园那么大年纪的时候就会背诵。

  背诵这些诗歌,一方面简短句子描述的内容意境都很美,一方面,故事讲究押韵, 有着很美的韵律。 人们既能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也能从掌握韵律。

  人文风貌中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自然风貌, 作者单独描述了自然风光特色

  中华美德也是国粹传承的一部分, 人们传送的孟母三迁的贤母品格,隐士的风骨,文明的融合也一一列举在其中。

  这本书列举的很详细, 描述的也很细腻。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了国粹的精髓所在。

  《国粹》读后感(四):历史文化散文的另一种魅力——读《国粹:人文传承书》

  文/岸晓风

  我们读武侠小说,知道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南慕容北乔峰”;学画画,知道“南张北齐”;如果是习武的,知道“南拳北腿”。殊不知,写文章也同样如此,对于历史文化散文感兴趣朋友,还应该知道“南秋雨、北充闾”。

  “充闾”,王充闾先生也。王先生是中国当代散文大家,曾官至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作过老师记者官员,可以说,这些丰富阅历和独特的经历,都为其散文创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的是王先生的一本新书,《国粹:人文传承书》。看到书名,也许很多读者会会心一笑——因为他们是充闾先生的老读者、老相知了。有的读者会大摇其头——什么人这么自信,自称是“人文传承书”——我且读读看。但是一读不要紧,怎一个酣畅淋漓了得。

  正如作者所说,历史文化传统是一座精神富矿。人创造并书写了传统,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读人通心,与古代的传统对接,与古人的心灵撞击,传承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也难怪作者有这样的野心。作者认为,读历史,主要是读人,而读人重在通心。读史通心,才可望消除精神障蔽与时空界隔,进入历史传统深处,直抵古人心源,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如,作者读“曾国藩”的视角可谓很有新意。在曾公家书、传记、诗文被炒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作者认为“这位曾公似乎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可亲,倒是十足的可怜”。他是一个“终身置身炼狱、心灵备受煎熬、历经无边苦痛的可怜虫”。不是吗,他是道德观念的“人质”,他的本身就是矛盾、悖论的化身……

  同时,作者又说,在读人、通心过程中,不仅仅限定在作为客体对象的历史人物身上,同时也应对于作史者进行体察,注意研索其作史的心迹、探其隐衷,察其原委。作者写“李白”,“他的不朽,不仅由于他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潇洒绝尘的诗仙,而且,还因为他是一个体现着人类生命的庄严性、充满悲剧色彩强者”。作者将我们的对于李白的看法,归结于“千古文人心”,也是的确读懂了读者和李白的。

  《国粹》读后感(五):《国粹:人文传承书》:国粹精华,当下对话

  文/吴情

  很多人想必都注意到,国学热在今天的中国持续发酵。传统中国,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现代化的当下,我们和古典时代的人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深刻联系?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直接与国粹产生直接联系,但是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领会中国文化的脉络,把握传统与现代间的连续和断裂,从而更深刻地、更充分地融入现代社会。

  中国当代散文家王充闾先生,长期浸淫于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古籍的掌握、理解,都堪称深厚独到。《国粹:人文传承书》,虽然主标题似乎太过严肃,但作为一本中国文化导论书,还是达到了一定的可读性。在这部著作中,王充闾先生将个人的生平经历、阅读经验、生活感悟融于一炉,对诸多历史人物、思想流派、山川风物、伦理道德进行了描绘、论述和点评,闲笔随感中常蕴含不俗的见解,醍醐灌顶,令人印象深刻。

  除“序章”外,《国粹:人文传承书》共分为四章:祖先、人文、河山、传统,分别讲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生命脉、生命符号、文明大地、生活智慧。在王充闾先生看来,传统并不是完全需要瞻仰、膜拜、亦步亦趋的僵死事物,相反,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存在着紧密联系。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行字,都不乏祖先前辈、传统文化的印记,换言之,中国人,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而是充分浸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国粹:人文传承书》可以看做王充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隆重巡礼。在这一过程中,他既看到了庄子对人生做减法的高明哲学,又笑看秦始皇渴望千秋万代不朽最终二世而亡的命运;既从“尽信《书》不如无《书》”中读出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又因《周易》生发出对人世流转、沧海桑田之不变的洞见;既从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中听见盛世之音,又能从传统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解读中国人的心理世界。对王充闾先生来说,传统并非并非相互隔离、区别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而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书,它记录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重奥秘。

  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二者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完全断裂?完全连续?还是部分断裂、部分连续?思考这样的问题,不一定能让我直接把握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但却至少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保持对某些日常事物——无论是意识形态上的所谓“文化自信”、影响力日盛的新儒家——的反思精神。从传统社会走到当代社会,中国人,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贯穿《国粹》一书的,是浓厚的对话精神: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什么养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建设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有何裨益?……

  对我们普通读者而言,国粹,或优秀的传统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接触它们,多半不是为了蜕变成专门的学问家;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温习的理由到底何在呢?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是开放的,没有也不需要标准答案。文学爱好者,很难抵抗《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魅力;历史爱好者,想必不会忽视古代中国跌宕起伏的朝代更替风云;哲学爱好者,也能从老庄哲学、中国化的佛教中吸取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更别提书画、陶瓷、雕刻的爱好者了……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万个理由接触、涉猎、甚至是认同传统文化。毕竟,较之古人,我们先进可归功于自己创造发明的优秀文化,不说少得可怜,起码也是捉襟见肘。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国粹》读后感(六):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

  王充闾的新作《国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优美的散文阐释中国人文传统、讲述中华五千年波澜起伏的往事,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让人领悟日常的安身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

  作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散文作家,王充闾人生阅历丰富,足迹曾遍及国内外,遍访先贤胜地。他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将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

  在书中,王充闾着重阐述了这本书所强调的“国粹”内涵。“国粹”是指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它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思想等方面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并且一直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展的。

  《国粹》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王充闾以散文的写法,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体系,使读者对中国的传统有一个整体形象的理解。王充闾认为,现在许多人不读书,整天依靠于手机、网络、电视,多为碎片阅读。这也正是王充闾推出这本新作的原因。

  《国粹》读后感(七):国粹的影响与传承

  王充闾,中国当代散文大家,曾先后做过教师、记者、官员等职业,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著有多部著作,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广泛,可以说是当今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通才”,享有“南秋雨,北充闾”之誉。由于其早年接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就国学修养而言,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当代作家简直少之又少。

  因此最让他着迷的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就连他的散文也大多与历史文化有关。最近在读的《国粹:人文传承书》便精选了王充闾以“国粹”为主题写作的散文,围绕“人文传承”这四个关键字,阐述了他对于“国粹”的独道见解,以及一些颇具哲理性的思考。书中站在宏大的历史视角,以生动形象的文字,介绍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从人文始祖到山川大地,这五千年的民族历程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其实说起国粹,我们并不陌生,况且中国的国粹有很多,琴棋书画、武术、京剧、中医等都为大众所熟知,其中京剧、中医和国画闻名中外,被世人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而所谓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也就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极富独特内涵、受不同时代人们喜爱的文化遗产。故在王充闾看来,国粹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和文化特质,尤其是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它对人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精神、思想三方面,反而更注重的是对人生价值和生活理念的追求。

  作为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全书分成四个部分:先祖、人文、河山、传统,构造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框架。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上至帝王重臣,下到文人墨客,谱写的是中华文明的丰功伟业与璀璨华章;从古籍传说到礼仪习俗,领悟的是为人处世的生活智慧;从生命之源到贸易往来,感叹的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典故制度到观念变化,看到的是一代代流传的沧桑变化。王充闾将人文传统与优雅汉语完美结合,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让我们在感受国粹魅力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与国家自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