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码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码书》的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0: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码书》的读后感10篇

  《码书》是一本由[英] 西蒙·辛格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码书》读后感(一):谜与解谜者,谁更胜一筹

  1586年10月15日星期三早上,苏格兰玛丽女王受到叛逆罪的庭审。主要证据是截获的玛丽与安东尼·贝平顿的来往信件。它们经过一番伪装表面看上去很普通实际上包含了一起阴谋——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的刺杀计划。英国情报部门成功破译密码,遏制了一起尚未成型的凶案,最终把玛丽·斯图亚特送上了断头台。

  《码书》的开篇,再现玛丽女王受审始末,密码牵系生死和国运。《码书》是一部描写“编码与解码的战争”的书,作者西蒙·辛格曾任职BBC资深节目制作人,对于怎样做到有料又有趣,抓住广大受众,显然深谙。该书涉及专业的编码知识,采用故事串连的构架,务必做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重大历史事件周到分析解读,人物生平经历,缜密的技术理论,线性的发展进程,组合成这一部饶有趣味的科普历史作品

  “玛丽之死”暴露了传统的单套字母替代式密码法的弱点。这场编码与解码的战役,后者取胜一筹。谜与解谜,相互推动。维吉尼亚多套字母密码法继之而起。然而,多套字母的使用程序过于复杂,使得它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备受冷落。巴泽里的同音替代式密码法尝试把加密层面转移到音节或加入同音法,这种增强式单套字母密码法一度成功。查理·巴贝奇和弗里德里奇·卡西斯基的突破,再度让破译者占据了上风。19世纪晚期,大众对密码术兴趣浓厚,掀起了儒勒·凡尔纳、爱伦·坡、柯南·道尔等一批与密码术相关的文学作品。谈情说爱,国宝偷盗,遗嘱确立,机要传达,都离不开密码。

  电报的发明让密码进入机械时代。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的主题是战争。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取决于情报,情报之关键则取决于密码与解码技术。这一时期的书写是《码书》最惊心动魄精彩纷呈部分。温斯顿·丘吉尔在1923年写了一篇文章,提及1914年9月俄国海军破译了一艘沉没的德国战舰上的军事文件,这些军事文件后来转交给了英国,“信息一再被英国人拦截并解译的德国舰队指挥部,等于是摊开牌来和英国指挥部打”。德方为了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密码技术上的惨败,决定在“二战”中的通讯广泛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奇谜”机。也就是说,“奇谜”机能否被破解,等于能否掌控战争主动权。

  “二战”传奇无可计数,有些人永远值得铭记。英国布莱切利公园如今被公认为现代密码术和现代计算机的发源地。正是在这里,阿兰·图灵和他的伙伴们发明了名为“炸弹”的解码机器,成功找到破解“奇谜”的钥匙。图灵的“人工智能”设想和“图灵实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这位伟人的生命后来终结于那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毒苹果。《码书》并不止于讲故事,故事是由人缔造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在等待我们解读。图灵的故事让人忧伤,纳瓦霍人则带来安慰太平洋岛屿的这个土著部落拥有独特语言系统,纳瓦霍人承担了太平洋战争中美方密语通话员的职责,他们的密码是少数有史以来从未被破解的密码之一,1982年,美国政府确定8月14日为“纳瓦霍密语通话员国定纪念日”。这也意味着,在人类意义保护少数民族古老语言的意义。

  硝烟渐散,和平缓至,密码战依然不会停歇。《码书》后部三分之一,叙述重心集中在技术讲解,专业性强,普通的阅读是有难度的,真正的技术毕竟只对少数人开放。我们只要明白,密码术正在以日新月异姿态占领日常生活的每个区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迟早都会被裹挟进入这场战争。社会的发展是诸多力量作用结果。其中最明显的两种力量是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和突破通讯壁垒的国际互联网的建立。毫无疑问,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隐私财产安全忧虑也越来越让人焦灼。

  密码到底能否成为足够有力的盾牌?在《码书》的末尾,作者说,量子密码是一套破解不了的加密系统,它将为编码与解码的战争画上终止符,胜利荣耀归于编码者。真的吗?拭目以待

  《码书》读后感(二):3000年来,人类顶尖大脑另类对决——《码书》作者序

  揭开秘密冲动是人类根深蒂固天性。就是最不好奇的心,也会为即将得知他人的秘密而悸动。有些幸运的人能以解谜为业,我们大部分的人却得靠解开那些供消遣之用的矫造谜语来满足这种欲望。对一般人而言,侦探故事或纵横字谜便已足够,极少数人则是以破解玄秘的符号为志业。 约翰· 查德威克 《线形文字B的破译》数千年来,不管是君王将军,都需要一套很有效率的通讯模式来治理国家、指挥军队。他们当然也深知万一信息落入不当人士手里,让敌国窥知机密,或让反对势力获取关键信息时,所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密码术——一种伪装信息,唯有指定的收信人才能读出原意的技术——就是应对敌人拦截机密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

  为了保密,每个国家都设立了密码部门,发明及使用最好的密码来确保通讯安全。相对地,敌方的解码专家努力破解密码以偷取机密。这些译码专家可说是语言学的炼金术士;就像炼金术士想将石头炼成黄金,他们则尝试从无意义的符号堆里揣度出合理的文字。密码术的历史其实就是几世纪以来编码者与译码者之间的战争史,他们的战争是一场影响历史走向甚巨的知识武器竞赛

  《码书》这本书有两个主旨。首先,我想汇整出密码的演化史。演化?是的,我认为这个词语非常妥切,因为密码的发展过程犹如物种演化的生存竞争。每种密码都会持续遭受译码者的攻击。他们一旦研发出可以突破其要害的新武器;这类密码就再也派不上用途。它要不是就此绝种,要不就是演化成更强的新密码。同样地,这种新密码会继续繁衍,直到解码者也辨识出它的弱点,如此不断循环下去。这和对付传染病细菌情况相似。这些细菌生长、繁衍、存活,直到医生找出能够针对它们的弱点进而予以歼灭的抗生素。细菌被迫演化,必须胜过抗生素。成功的话,就可再度繁衍,重新建立生存据点,如果停止演化,就难以逃脱更新型抗生素的赶尽杀绝

  编码者与译码者的持久战事激发了一连串与时俱进科学突破。编码者不断努力建造更强的密码系统来防卫通讯,译码者则不断发明更有威力方法来破解密码。在这场攻防拉锯战中,双方都广泛援引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术——从数学到语言学,从信息理论到量子论,无一不被征召投入战场。相对地,编码者与译码者也丰富了这些学科的内容,他们的工作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的研发。

  历史的标点符号是密码打上去的。它们决定了战争胜败,也结束了一些国君的性命。这事实让我得以引述几则政治阴谋以及攸关生死的故事来说明密码演化过程的几个关键性转折点。密码的历史数据异常丰富,我不得不舍弃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也意味着我的阐述并非定论。若想更进一步了解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或最喜欢的密码专家,不妨参考书末所附的相关书目,它们必定会颇有帮助。

  讨论过密码的演化以及对历史的影响后,本书的第二主旨是以实例说明这个主题如何在今日变得比以往更有切身关系。在信息成为价值日增的必需品、通讯革命改变社会的此时,将信息编成密码的程序,亦即所谓的“加密”(encryption),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扮演更重要角色。今日,我们的电话交谈往返于卫星之间,我们的电子邮件得通过多台计算机或者服务器;这两种通讯形式都很容易被拦截,我们的隐私因而也更容易受到侵犯。同样地,愈来愈多的商业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设立一些安全措施来保护公司客户是有必要的。加密是保护我们的隐私与确保电子商务能够顺利成长的唯一方法。秘密通讯的技术,亦即密码术(cryptography),可以提供我们防卫信息时代的锁钥。

  然而,社会大众日益踊跃使用密码技术的趋势,却跟犯罪防治与国家安全的需求冲突。数十年来,警察与情报机关常进行窃听以收集恐怖分子与犯罪集团的不法证据。近来超强密码的发展,却可能使窃听技术失效。在迈入 21 世纪之际,民权运动要求允许广泛使用密码技术,以保护个人隐私。企业人士也跟他们站在同一阵线,因为他们需要强大的加密技术来确保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在此同时,执法单位则游说政府限制加密技术的使用。问题在于,我们将何者看得更重要?我们的隐私,抑或强而有力的治安单位?这其中是否另有折中办法

  加密技术不仅对民间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在军事方面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有人说,首度使用芥子气与氯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称之为化学家的战争,以原子弹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为物理学家的战争。依此类推,有人相信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数学家的战争,因为数学家将掌控下一场大战的重要武器——信息。数学家早已投入研发密码系统保护军方信息的工作。而在密码战中负责破解这些密码的,当然也是数学家。

  在叙述密码的演化以及它们对历史的影响时,我有一段稍微偏离了主题。我在第 5 章讲述一些古文字的解译过程,包括线形文字 B 以及古埃及象形文字。严格说来,密码学的用途在于刻意设计来欺瞒敌人耳目的通讯内容,而这些古文字并没有这种用意,不过是我们已失去了解读它们的能力罢了。然而,了解古文字意义所需要的技巧跟破解密码的技术非常相似。我读到约翰·查德威克 (John Chadwick) 在《线形文字 B 的破译》( The Deciperment of Linear B)中详述线形文字 B 这种古地中海文字的破译过程时,我对那些学者惊人成就赞叹不已:他们伟大的破译能力让我们得以阅读祖先的文字,了解他们的文明信仰与日常生活。

  关于本书书名,我得向纯正主义者说声抱歉。《码书》( The CodeBook)当然不单讨论代码 (code)。代码这个字本来是指秘密通讯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少人用了。所谓代码,就是用一个字,或数字、符号,来取代某个字或词组。例如,情报人员都有个代号 (codename),也就是用来代替真实姓名以隐藏身份名称。又例如,要传达“拂晓攻击”这个命令给战场指挥官时,可以用“朱庇特”(Jupiter)这个代码(codeword)来代替。总部和指挥官事先商议好代码,所以真正的收讯人很清楚“朱庇特”的意义,而拦截到这个信息的敌人则一头雾水。相对于代码,还有一种作用面较基层的方法名为密码 (cipher)——更替一个个字母,而不是一次整个词。例如,某个词组的所有字母——以它在字母集里的邻居代替,亦即 B 代替 A,C 代替 B,以此类推。如此,“拂晓攻击”的英文Attack at dawn 就变成 Buubdl bu ebxo 了。密码是加密技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所以本书实应命名为《代码与密码》( The Code and Cipher Book)。但为求简洁,我舍弃了较准确的名称。行文时若有必要,我会解释一些密码学术语的定义。在本书,我通常遵循正确的定义来使用术语,有时候为了让一般读者易于了解,我会在叙述时牺牲一点正确性,采用日常通行的词汇。例如,讲到破解密码 (cipher) 的人时,我常称之为“代码破解者”(codebreaker) 而不是较准确的“密码破解者”(cipherbreaker)。然而只有这个词在前后文的意思非常明显时,我才会这么做(注)。书末附有词汇解释供读者参考。话说回来,大部分的密码术语都相当明了易懂。例如,“明文”(plaintext) 就是加密前的信息,而“密码文”(ciphertext)即是加密后的信息。

  结束这篇序文之前,我必须提一下每位讨论密码技术的作者都会碰到的问题:大体而言,这门研究保密的科学本身就是被保密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一些在密码学界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其中有很多在有生之年一直默默无闻,因为他们的发明在当时仍具外交或军事价值,因此无法公开赞扬他们的贡献。在为本书作研究时,英国政府通讯总部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简称 GCHQ) 的专家在访问过程中,透露了 20 世纪 70 年代所做的一些非凡研究的细节。这些研究是因最近刚被解除机密,才得见天日。也正因为它们不再是机密,三位世界级的密码专家才得以享受他们应得的名誉。这件事提醒了我们,还有更多这类任何科学作家都不知晓的研究正在默默进行中。英国政府通讯总部和美国国家安全局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简称 NSA) 等机构,仍在持续进行机密的密码技术研究。他们有何突破?机密。成就应归功于谁?无名氏。

  尽管受限于政府的保密措施以及相关研究的机密性,我仍尝试于本书最后一章推测密码技术的未来。这一章企图分析密码学的发展途径,看看我们能不能预测编码者和译码者之间这场演化竞争的最终赢家是谁。究竟是编码者设计出一套真正破不了的密码,实现绝对保密的梦想?还是译码者造出一台可以破解任何讯息的机器?别忘了,有一些最伟大的头脑正在秘密实验室里工作,而且享有巨额的研究基金。因此,我在最后一章所作的陈述,可能不尽正确。例如,我说量子计算机——有望破解时下所有密码的机器——尚在起步阶段,可是,也许有人已经造出一台了。只是唯一能够指出我错误的人,正是那些不能揭露这些秘密的人。

  Y:[英] 西蒙·辛格(SIMON SINGH)

  注:关于 code 和 cipher 这两个字的翻译,由于中英文在语言上的差异,无法照英文完全转译。

  本书依原作者西蒙 ·辛格的定义,将 code 译为“代码”,cipher 译为“密码”。另一方面,中文

  的使用习惯是以“密码”来泛指秘密书写,与英文使用 code( 代码)恰巧相反,所以原作者的

  顾虑在中文里并不存在。

  《码书》读后感(三):命运攸关的密码

  人类创造出文明之后,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商业巨子,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讯模式来传递信息,他们深知万一信息落入不当人士手中,不论是机密泄露还是计划暴露,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加密与解密的斗争就在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之间不断进行。

  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加密者和破译者就如同信息的炼金术师,如同炼金术师企图将石头冶炼为黄金,他们一方将信息制作成无意义的符号,另一方则企图在这些无意义的符号中揣度出合适的文字。他们的战争永无止境,但却是一场影响历史走向的头脑竞赛。

  1、被密码砍头的女王

  比尔先生周日晚上带回了死刑的判决,但是到了周三清晨,未等曙光爬上窗棂,福瑟林格的议事厅早已布置妥当。静静等待着舞台主角的到来。

  玛丽从大厅一侧悄声穿过一扇小门进入了议事厅,身着黑色天鹅绒的她,淹没在同样颜色的高背椅中,比尔先生立于玛丽对面,清了清嗓子,展开羊皮卷,开始朗读判决书。他其实没必要紧张的,因为是否有人听都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

  比尔的宣言,给玛丽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虽然历史学家和在场的多数观众都觉得伊丽莎白审判并处死玛丽是宗教斗争的手段。但是,伊丽莎白还是费尽心机找到了玛丽谋害她的证据。关乎玛丽命运的密码大战就在这里展开。

  1586年,被囚禁已久的玛丽突然收到一批信函,来自欧洲大陆支持她的人士,由基弗偷运进来。这些同情玛丽的人士以安东尼·贝平顿为首,他们决心拯救玛丽,暗杀伊丽莎白,阻挠英国的宗教改革,并认为这项计划需要得到玛丽的首肯才能进行下去。其实,他们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失败的,运送信息的基弗是伊丽莎白的间谍,送给玛丽的信函,都源源不断地被送到伊丽莎白的间谍首脑沃尔辛厄姆手上。

  玛丽也不是傻子,但她对自己的密码很有自信,她所使用的并不是当时寻常的单一字母替代法,玛丽用了23个符号来代替英文字母,36个符号来代替单词和词组,外加4个虚元和1个符号来表示下一个符号代表两个字母。沃尔辛厄姆却通过分析密文中不同字母的出现频率恢复了这些信息。这对于他而言没什么困难,在玛丽回复贝平顿自己同意暗杀伊丽莎白之后,沃尔辛厄姆逮捕了贝平顿,并把玛丽送上了断头台。

  玛丽的死引发了轩然大波,欧洲的平静被打破了。这时解码居于上风,编码一方又提出了一个明文对多个密码的维吉尼亚密码法,又被巴贝奇的分析机破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密的一方才找到夺回胜利的希望。

  2、中国的密码达人

  密码并不是外国人专利,我们也有自己的密码达人,军事家戚继光就用东汉末年的反切注音法发明了“反切码”来传递信息。清朝康熙皇帝的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发明了用西洋文字拼满文传递消息的方法。

  3、图灵大战奇谜

  一战尾声的时候,美军密码研发部门主管约瑟夫·茅博格少校引进随机密码概念,将明文转变为密码的钥匙不再是可以辨认的单词,而是随机组合的字母,结合一个明文对应多个密码的维吉尼亚密码法,这样就能得到完全随机的一堆密码,没有办法用频率分析法破解出来。

  这种加密方式的难点在于钥匙的随机性,数学证明了密码分析家无法破解这种加密法所加密的信息。这种密码法却从来没有被大规模使用,这种加密手段无法破解的核心原因是每一套钥匙只能使用一次,导致加密的成本非常高,加密者需要更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加密。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德国人,时间也从一战变成了二战,这次的加密机器是“奇谜”,而奇谜的对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数学家,图灵。

  奇谜相当于一个能够多次使用的钥匙,每一次使用的时候都能够随机到一种钥匙,虽然钥匙的总数是固定的,但是因为钥匙实在太多,所以想破解奇谜的难度与单次钥匙簿的麻烦也相差无几。奇谜是一种不怕频率分析法又有庞大数量可能钥匙的加密机器。

  二战之前德军买了三万多台奇谜,对德军而言奇谜是胜利的法宝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奇谜却是希特勒失败的注脚。

  英国在布莱切利庄园设置了新的密码破解机构,专门对抗奇谜。布莱切利的核心人物是图灵,为了能够找到德国人当天设置的钥匙,图灵找出了奇谜的破绽,逆奇谜的设计而动发明了回文机,实现了自动验证奇谜的密码。

  破解奇谜之战最惊心动魄的破解德国海军的奇谜,德国海军的奇谜机比其他军种使用的奇谜更加复杂,最终詹姆斯·邦德的原创者,伊恩·弗莱明就曾经策划一种窃取钥匙的大胆计划:让英国飞行员驾驶俘获的德国轰炸机在英吉利海峡靠近德国一方迫降,德国海军势必航向飞机,进而英国人就能趁机登舰,窃取密码簿。这项大胆的计划最终还是没有执行。但是英国利用空袭德国潜艇和气象船的手段,还是搞到了英国人的密码簿,从此扭转了大西洋海战的战局。

  历史学家大卫·坎恩认为破解奇谜拯救了生命,不只是同盟国人民的生命,缩减了战争也拯救了轴心国人民的生命,有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幸存下来的人,若没有这些破译成果,可能就保不住生命。这就是全世界从这些解码专家所得到的恩惠。

  在破解奇谜的同时,英国人也在破解德国人更高难度的密码劳伦兹,为了破解劳伦兹,英国人需要做一系列的搜寻,对比,统计分析和判断,这要比破解奇谜难度更大,因此,英国人借助图灵的“万能图灵机”的构想设计了一台可以应付多种问题的机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可程序化计算机,这就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

  只可惜二战之后英国人毁灭了这台机器,让美国人的埃尼亚克成为计算机的先驱。

  这场战争仍在继续,计算机在二战之后的加密解密之战中占据着决定性的角色。在这样一个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的时代,不论是魔王系统还是RSA加密法,都让加密者居于上风,但是绝对的隐私与信息泄露,又造成了许多问题。而即将迎来的量子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将会是一个更精彩的智力竞赛。

  《码书》读后感(四):一场宏大的演出

  相思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常绿乔木,长颈鹿对相思树的嫩叶情有独钟,视相思树叶为佳肴美味。但是,这种宠爱对相思树来说却是一种灾难。相思树为避免长颈鹿的啃食,演化出硬刺防御,但长颈鹿也进化出了长舌头来突破硬刺。之后相思树开始在遭到啃食之后就分泌毒素,甚至还释放气息来通知其它相思树释放毒素,防止遭到侵害。但长劲鹿在演化路程上不甘落后,它们会在相思树释放毒素之前停止进食,同时,会走到上风口等气息传播不到地方的相思树继续进食。一波你来我往地过招之后,相思树招募了长颈鹿害怕的蚁类来保护自己,但是,长颈鹿也带来了自己的助手——赤猴,它最喜欢剥掉蚂蚁的巢穴并吃掉幼虫。

  生物间的演化极为有趣,而这与《码书》中的加密和破译工作何其相似,并且,这种演化的过程更为激烈和残酷。失败者再无容身之地,只能黯淡退场;成功者如履薄冰,时刻得提防着新生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历史的洪水里,密码始终翻腾不止,给历史潮流带来了最灼目的浪花。

  《码书》的作者是西蒙·辛格,西蒙是剑桥的物理学博士,也是BBC资深节目制作人,他制作的《地平线:费马大定理》享有盛誉,而这本《码书》也是BBC系列专题《保密的科学》的底本,博得世界性声誉。

  想象这样一个人,他拥有博学艰深的知识,同时,又有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的本事,他坐在你面前,向你讲述一种历史,你怎么能不沉迷进去呢?

  《码书》就有这样的本领,娓娓道来的厚重历史如兰香氤氲,带你领略少为人知的隐秘。

  十六世纪后期,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身陷囹圄,她成了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的阶下囚。当玛丽女王被控密谋行刺伊丽莎白女王以夺取英格兰王位时,她并不慌张,她的信件都是经过加密的,23个符号被用来代替英文字母,另有36个符号来代替单词或词组。此外,还有4个虚元用来表示下一个符号代表两个字母。玛丽和她的密谋者花尽了功夫来制定复杂的加密规则,所以,玛丽有足够的自信,因为她知道,即使这些信件被截获,上面的内容也无法被破解。

  玛丽女王对信件态度的小心翼翼并未给她带来安全保障,因为为玛丽送信的信使却是英格兰的间谍。

  在1587年2月8日,玛丽女王因谋逆罪而被斩首。

  这次密码事件只是粗俗简陋的开场,在之后的几百年间,密码学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演出,每一出短暂的落幕都酝酿了更紧张的情绪,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玛丽女王的密码法属于单套字母替代式密码法,它只使用一套密码来和明文替换,达到隐匿信息的目的。但是,这套密码破解起来也极为方便,只需要将密码文中的符号的使用频率和英语字母的使用频率对应起来,密码文中频率最高的符号就可能是英文字母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依照这种方法,所有以单套字母替代式密码法为理论基础的加密技术都会被很轻易地破解。

  加密技术的第一次演化开始了。多套字母替代式密码法被发明出来,维吉尼亚提出秘钥的概念,秘钥揭露了你使用的加密方法。在多套字母替代式密码法中,一篇密码文可以使用好几套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对破译者来说,一个密文字母可能对应着好几个明文字母,;一个明文字母也可能对应着好几个密文字母。破译者束手无策,焦头烂额。但是,对收信者来说,只要拥有密钥,就可以找到每个密文字母所使用的加密方法,从而翻译出明文信息。

  这套密码经过进一步发展之后,又实现了机械化,这样一来,密码的解译工作已经是人力所不及了。破译技术的第一次演化刻不容缓。

  阿兰·图灵引导了这次进化过程。图灵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但极少人知道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从事密码行业,他的许多伟大构想,都是在密码工作中孕育形成的。

  图灵面对的是加密机器“奇谜”,“奇谜”成为二战时德国倚赖的最重要的通讯方式,成千上万份军事指令交由“奇谜”加密,通过无线电向四面八方传送。英国很容易就可以拦截无线电,但破译无限电内容却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图灵之前,一位名叫瑞德斯基的研究人员为破解“奇谜”做了很好的前期工作。瑞德斯基通过对“奇谜”机器的构造进行分析,将加密过程分解成多个单一的过程,从而得以分析某一纯粹的加密方式。这项工作为图灵带来了巨大灵感和便利,他得以迅速构想出破译机器,命名为“炸弹”。至此,加密解译的演变进化到机械时代,而且,在图灵的“炸弹”中,已经绽发出计算机的曙光。无疑,下一次的演变,必然将计算机科学牵扯进来。

  在计算机技术催生的信息时代里,加密手段已经不是密码学家关注的热点了。秘钥的传递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对于一套加密系统来说,秘钥是重中之重。在之前,秘钥的传递也是棘手问题,但在信息时代,这个问题被极度放大了,秘钥的传送成为一套密码成功运用的基础条件。

  所以,新一轮演化开始了。

  在加密技术的第二次进化中,密码学家另辟蹊径:既然秘钥的秘密传送成为一件极为困难的事,那么,就把秘钥公开!

  公开钥匙需要求助于数学领域。数学中的质数成为这次进化中的催化剂。它实现了公共钥匙和私人钥匙的可能。这套密码属于非对称式密码。这是说用公共钥匙只能加密,而不能解密。如果想要解密,只能有私人钥匙完成。这样一来,只要将公共钥匙公开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谁想要传递信息,就可以用公共钥匙进行加密,再传输给私人钥匙拥有者就可以,毕竟,只有他一个人能解开这套密文。

  人类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加在一起运行比宇宙历史还要长的时间,才能暴力破解出一则用这套密码加密的消息。

  解译学家陷入困境,再没有可以破解这套密码的技术和方法了,直到目前为止,结果仍是如此。

  解译技术的第二轮演化尚未发生,但是,却是能够为我们所预见的。

  这便是量子计算机带来的福音。一台标准的量子计算机将远远超越人类所有传统计算机运算能力总和,量子计算机的制作原理搭建在量子理论上,通过粒子的叠加态完成超乎想象的运算任务。这样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以暴力破解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一种加密系统。

  但是,在解译系统的第二次演变尚未发生的时候,加密专家已经开始计划加密系统的第三次演变了。加密系统参考了解译技术的未发生的第二次演化,同样运用了量子理论。

  量子密码系统是基于光子的偏振现象来制定的。光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偏振,而偏振过滤板能会将偏振方向与过滤板垂直的光子拦截,而方向相同的则全部可以穿越,另外,其它方向的随机地有一半可以通过,有一半无法通过,而通过的方向会改变成过滤板方向。正是依据光子随机通过的这种特性,量子密码的实现成为可能。

  而量子密码是在所有意义上来说都是不可能被破解的,受量子密码保护的信息果真被破解。等于宣告量子论有误,对物理学家会是毁灭性的意义,他们会被迫重新检视他们对宇宙最基层的运作模式的了解。

  这意味着,如果量子密码得以出世,密码技术的演变历程将永远终止,加密技术获得永生,破译技术死无全尸。人类对保密的追求将彻底停止 。

  一场历史的大戏终将谢幕,各种角色上台下台,轮番献艺,忙而不乱,杂而不散。精彩绝伦,扣人心弦。但是,闭幕之后,我们不但回味着这场登峰造极的表演,也得感谢照亮舞台的人类顶尖头脑碰撞产生的火花。

  《码书》读后感(五):信息攻守战

  密码学首先是信息学,对信息的加密与解密就如同“盾”与“矛”,也如同这个世上没有最强的“盾”,也没有最尖锐的矛。

  本书以递进式演绎过程介绍了密码学,就像推理小说般一样,你以为当前的加密方法是牢不可破的时候,总有比你更聪明的人将匕首刺了进来。如果将早期的信息隐匿法(信件就是信息隐匿法)视作塔防的底层,每往上一层都代表了一种新的加密技术,也可以说将人类的智力向前推进了一步。

  早期加密者将信息通过移位或替换的方式对信息加密,但很快被语言学家破解,他们通过词频分析法和单词的组成方式进行分析,从而破解密码。但后来出现的维吉尼亚加密法可以干扰词频规律,并且它的密钥数量也非常惊人。很显然这种加密方式又被破解了,破译者就是计算机最早的先驱——巴贝奇。

  书中主要以战争历史将密码学的加密穿插起来,可以说正是由于战争才加快了密码学的发展。二战期间德军利用“奇谜”机进行情报加密,这套加密方法是二战前期,德军对波兰发动战争之前所采用的。并且被波兰人瑞杰斯基破解过,但是后面德国人对这套方法进行了改良,使得在原来方法上破解密码的复杂度和成本变得非常高。这时图灵通过“猜想”,假设加密信息中存在着一些固定词,比如“首长”(因为向军官报告需要使用尊称)。而明文“首长”的字符长度是知道的,再从加密信息中找到对应位置和长度的单词,剩下的任务是破解这两个信息之间的加密规则。图灵在巴贝奇的差分机基础上,发明了“炸弹”机器代替人工计算,从一组天文数字的排列组合中找出信息的对应模式。由于“炸弹”只能解决特定的问题(破解密码),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能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机器,这也就是今天的计算机。可以说正是这次密码学的攻防战,开创了计算机时代的先河。

  无论哪一种信息加密技术,破译者都在尝试不同的方法试图找到其中的某种信息模式。只可惜这种尝试在今天的加密技术下基本上是一种徒劳。但是显然破译者早就找到了一些更为“聪明”的办法,比如通过木马病毒截取加密前的信息以及利用各种社会工程学手段获取密码。总之,信息加密与解密的这场攻守游戏将永远玩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