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2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是一本由[美]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 / 鲍勃·伯曼(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一):《这本书让我爱上了量子力学

  虽然作者以及出版商都打着大众科普读物的名号,但这本书真不是那么容易看懂的,更何况在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困扰人类自打诞生之出就思考问题时间到底有没有意义?时间到底存不存在?时间是不是虚无的?怎么确定时间不是虚幻说实话,光是看这两个问题一般人都蒙圈了。

  这本书算是一个续作,前一部是《生物中心主义》,这本叫《超越生物中心主义》,光从名字就能感受到一点点深奥,虽然作者一再强调直接看这本书也能看懂,不过你最好别太当真,反正我只能看懂60%。

  简单点说呢,这本书也很好理解,就是作者在建立一套自己的关于宇宙万物理论,而这个理论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爆炸理论不能告诉你的事,以生命意识为中心,重构时间、空间、宇宙与万物,即生物中心主义。讨论在宇宙这个死气沉沉框架下,意识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书中还有三个悖论让我惊喜了,当然这个不是作者提出来的,作者也在用自己的生物中心主义来解释这三个悖论,但我对第三个不是很满意,这三个悖论分别是阿克琉斯与乌龟、荷马买不到葡萄以及飞行的箭。“飞行的箭”是2500年前的芝诺提出来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同一时刻出现于两个地方,所以,飞行中的箭在任一时刻都只会出现在一个位置上。但是,如果箭只出现在一个位置上,那么那一时刻它一定是不动的。

  神不神奇?惊喜不惊喜?这个论证表明,时间不是绝对现实,而是我们思维特征,惊了个呆。

  直到神奇的量子力学出现,其实很多年前我就听说现在的物理学界已经停滞不前很多年了,因为量子力学实在是太难以被研究,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一个电子,竟然可以不通过任何的轨迹或者需要任何的时间,可以从一个地方瞬间跑到另一个地方,你能想象月亮突然出现在地球太平洋里,注意是直接出现,不是走过去也没有花费时间,你能想象么?但电子做到了,而更进一步实验表明,是人类的观察,也就是意识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越来越神秘了,也越来越接近上帝

  你也许会说,我的父亲在慢慢的变得老去,这是我亲眼看见的,我可以证明时间在流逝,并假定有个被定位“时间”的外部实体要对此负责。请注意,正如你所见,很多科学家及文献都在质疑时间的存在,尽管我们观察到了变化,但变化跟时间不是一回事

  接下来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即“测不准原理”,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笑,一个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竟然是测不准原理,那我玩你妹啊!

  整体来说这本书我反倒是认为可以作为量子力学的科普读物,很吸引人也很有趣。量子力学的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并且是不确定的,作者的确是尽力的用独特的生物中心的观点在解释,但是其实都还只是理论上的说明,而现在大多数的观点其实都很倾向于:我们作为观察者的存在,以及我们所使用的观察方法,都会完全改变我们正在观察的对象性质,我们没有别的办法,目前只能接受。

  很有趣的一本书,推荐阅读,也许会是你们的量子启蒙读物。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二):思想的无尽可能

  封面上是一个人在仰望星空,你知道我想到的是什么吗?仰望星空派!是的,就是那个暗黑料理仰望星空!能发明出种种暗黑料理,证明了人类的思想能力无穷无尽的。而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就是基于科学与哲学上对时间,空间,宇宙和万物思考。需要我们开着我们的脑洞去读,如果你不脑洞大开的话,你根本无法去理解那些科学与宗教的理论或者是逻辑上做不到的悖论!

  宇宙,宗教和科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可是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都没有完全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宇宙概念。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大概是四十亿年前,一个奇点在虚无中爆炸产生的,这就是被大部分人都认可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是存在很多疑问,虚无是什么?为什么就能爆炸?根据科学家的观察结果,宇宙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外膨胀,可是它是在什么东西里面膨胀呢?膨胀的话就一定有边界,就像是吹气球,宇宙的边界又在哪呢?都说宇宙无限,无限的话,膨胀与否就没有意义了。用宗教的做法是神创造了万物,包括宇宙,我觉得这种说法比科学还要不靠谱,神创着了万物,谁又创造了神。所以说书中说的很多,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我们都是基于我们人类的思想在思考探索我们未知的东西并且给未知加以定义

  在很早以前的古希腊,人们就已经开始有了逻辑的概念,虽然后来才的到发展,但是随着逻辑的运用。逻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侦破案件生产物品……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而逻辑就是事情因果规律。可是我们却不的不面对一些逻辑上没错但是事实上却是相反的问题,比如说三大悖论!阿喀琉斯和乌龟赛跑,让乌龟先跑一半,然后让阿喀琉斯去追,你觉得谁会赢?估计连小孩子都知道肯定是阿喀琉斯,因为人的速度比乌龟快乐不知道多少,从现实中来开,人也肯定是可以超过乌龟的。可是逻辑上来说,无论阿喀琉斯怎么追着这只乌龟,每当他跑到乌龟的位置时,乌龟都向前爬行了一段距离,所以说阿喀琉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三大悖论中还有荷马买不到葡萄和“飞行的箭”,你如果不打开自己的脑洞,你永远无法想象一只飞行的箭为什么是不会懂的或者荷马为什么不会买到葡萄。

  这些问题是不是很神奇,是不是很有趣,还有更有趣的,关于时间的思考,量子力学的思考,关于死亡的思考,万物理论的思考,随着人们越来越深入的探索,我们就会越来越感叹自己的无知!我们的发现让自己陷入了越来越盛的迷惘,有时候真的有点小庆幸自己不是科学家,活得混沌一些也挺好的,身为一名科学家面对未知却又束手无策感觉真的是……

  罗伯特和鲍勃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就是生物中心理论。他们认为,外部世界实际上是存在思维之内的!无论是科学理论或者是宗教都是生物本身的思维产生的,你别急着否认,就像是一名盲人,在他的的思维里红橙黄绿他想是什么就是什么!对于未知,你觉得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好了!谁也不能说你对说你错,在一切的真相没有解开以前,思想是无尽可能的!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三):生物?生物!

  以生命和意识为中心,重构时间、空间、宇宙和万物。—超越生物中心主义

  还记得刚上中学时,文理分科,科学和英语相对比较好的我犹豫了很久,觉得科学偏理,英语偏文,究竟哪科会比较适合我呢,纠结的时候不知怎的得知“选理科可以半路文科,选文科则不行”,想想理科还有后路可走,那就选理科吧,自此踏上了与化生物相爱相杀的道路,都说三科互通,可是我的总分占最高为120的物理的分数却不如总分才80的生物高,想来也是羞愧,可也不想读了一年理科再去文科被那复杂的政史地,等到高考填志愿,发现理科生只能去工程计算机那类,人文都不能碰,我也就选了生物这专业打算混日子了。就在我决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地度过我的大学生活的时候,我看到了笛卡尔的那句:“读杰出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我突然不想踏进那条“河流”了,尤其是在越来越深入了解生物时。

  每个人都梦想成为英雄,在生物领域最大的最有声望的奖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那一年,宁波人屠呦呦就获得了这个奖,作为老乡,作为同一片土地孕育出来的人,我觉得其实大奖离我很近,成功也离我很近,所以哪怕那时我大脑一片空白,我都想试试,在这方面去做出点成绩来,虽然这么说有点信口开河了。还记得开学后,图书馆阅览室成了我的蜗居地,我疯狂地阅读那些生物专业相关杂志书籍,那些前沿知识和实验研究内容操作令人如痴如醉。与此同时,我也在网上积极寻找这类书籍,生物学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型产业它更新的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只有最新的资讯才能让人勉强跟上它的脚步。《超越生物中心主义》就是这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的。

  “人类的意识在创世或宇宙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很少有脑力活动会比这个问题更为激动人心,而兰扎和伯曼促使人们做出这样的思考,去理解一切为何如此。如果你想知道'没人凝视月亮时月亮是否还会继续存在'这样的问题的答案,即使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种貌似很荒谬的问题,那么,你可以花时间读读《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这本书。”

  人总是多疑而好问,从一出生,一获得“认知”时,就开始了对世界的发问,从生活的一件小事,再到整个宇宙,人的疑问千奇百怪,他们所找到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所以一旦有大量的相同答案出现,那它就可以被奉为真理了,比如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天圆地方”。生物很简单,刮风下雨都能作为环境因素算在生物学里头去,生物也很难,人类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自己和别的生物。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进一步地学习,永无止境地学习。

  对于任何想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现代科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神秘)进展的读者来说,《超越生物中心主义》都是一本必读之书,你永远都讲不清楚科学是什么,但是你可以在这本书里了解科学,了解它想被世人所知的一小方面。

  人类将永远不会停止探索科学世界奥秘的脚步,正在阅读此书的你也是其中之一。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四):超越人类未知极限

  这本《超越生物中心主义》从名字一直到内容都显得复杂难懂,如果你是学渣那我劝你干脆放弃阅读本书吧,除了那些专有名词外还有很多需要数学知识才能理解的话。作者罗伯特兰札曾获得过多项科学相关称号,出版过的作品多达几十部,书中有对他的简介,这样一看书中的知识就显得更加可信。本书的另一位作者鲍勃伯曼也是个大人物,他家里就有一座天文观测台,也是一位知名的天文学家

  科学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好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手段,本书所讲述的一切问题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大部分是你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吸收起来也会多有困难,只看你能不能坚持了。书中称,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宇宙的本质,叫“生物中心主义”。

  有关于数学的东西,往往都是很有趣的,但是真正去深入研究理科的这些东西,真的是会让人很烦恼。天文学和数学总是有着难以割舍的交集,天文学又属于物理学,这样一来就更加有趣了。书中的语言有时会显得有哲学意味,有时看似无规律,但是又各自存在着某种规律。宇宙是世界上最浩瀚的东西,它无穷无尽,也只有面对宇宙,人类才会发现自己渺小。宇宙中充满着未知,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些天文知识可能和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并不大,所以接触它的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是专业学者每天接触并研究。其实对于宇宙的问题,不一定破解了其中的什么奥秘,就很可能彻底改变全人类的命运未来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真的不好说。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时刻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想要与之抽离,只能去原始丛林了吧。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数学仿佛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常人是无法触及的,其实不是的,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小习惯都与数学的计算方式有关。人之所以会进步,就是因为人的求知欲,我们每天都在提出无数个问题,但是真正自己去付诸行动解决问题的人却少之又少。

  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无论是大到企业家互联网以及传统企业,还是小到个人,都应该理解这一轮革命的发展。因为这一切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更是离不开这项技术,所以本书值得仔细阅读并时刻反思。如果你想在今天做出一个公司,你要不说自己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就像年轻人应聘,光是大学生都够呛能找到工作,至少得是研究生

  之前读到过一个有关于终极算法的文章,华盛顿大学教授Pedro Domingos在书中这样描述:“终极算法”就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发现和创作其他所有的算法的“主算法”。在《黑客帝国》里,“终极算法”就是Matrix—母体,看过黑客帝国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母体的变态

  书中也提到了霍金,提到他之间接受BBC采访时说的话,他让我们从盲目清醒过来。人工智能一直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它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安全。最经典系列电影终结者》就是机器人与人类的战争,这场人机大战比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争都要残忍,所以使观众们在电影中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惧怕心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事情在近期还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如今的人工智能,还是一种计算机模式,它们是没有思维和意识的。现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最常见的人工智能,应该就是苹果手机自带的Siri了,人们在和它对话的时候,只能得知一些能在网络上查到的信息,没人会真正把它当作是一个人去交流的。

  科学本身就是伟大的,不要害怕看不懂,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读懂,那么每个人都了不起了,还是要适当科普一下这些有趣的知识的。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五):宇宙的迷惑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你问他宇宙和生命有什么关系?他最多会说,我们生活在宇宙之中,然而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大概无法说的很深刻。其实,不光是他,对于物理和宇宙知识不是很感兴趣的,我相信一般人是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的。这个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随着时间和知识的发展,一直在有不同的答案。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六):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

  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我们熟知的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系统的学习教育中,我们认识了宇宙,认识了环境,认识人自己,略微接触到科学的皮毛。在已知的科学知识的带领下,要想彻底的去认识时间、空间、宇宙和万物,解释时间的存在性,探究宇宙的奥秘,仍然需要借助模型,经典的科学宇宙观显得力不从心。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展开叙述,相关原理完全建立在科学之上,审视宇宙与生命的关系,阅读起来比较符合我们已知且熟知的科学知识。本书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从生物学、宇宙学、量子纠缠,到哲学、宗教,意识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促使我们对生命、死亡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等观念进行思索,提出的“生物中心主义”是以生命和意识为中心,重新定义宇宙和世界。

  作者是罗伯特•兰札博士和著名的天文学家鲍勃•伯曼,罗伯特•兰札被认为天才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之一,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被《时代周刊》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是干细胞疗法的先驱之一,已经利用这种技术帮助许多患者修复身体的受损部位,也首次成功克隆出濒临灭绝的生物。兰札博士开创了关于宇宙的全新观点:生物中心主义,被认为叛逆的思想家,但也开创了认识世界的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本书的三个部分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从宇宙的来源到宇宙的观测,揭示了当下科学的最新和热门的理论,引导读者重温经典的科学,也提出了独特的最新的看法,用生物中心的视角来探寻万物的来龙去脉。在此期间,抛出的诸多充满争议性的问题,切合当下科技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迷茫区域,譬如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宇宙真的是从虚无中迸发出来的吗?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控制人类?在问题中,结合生物和意识,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启迪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寻。

  作为一本科普类的读物,本书显得不是那么的严肃和刻板,在翻译中,多用直白朴实的言语,给我们未知的领域打开一个通道,展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在这个以生物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中,我们暂且可以放下我们经典的科学宇宙观和内心的宗教观,用我们生物自身的意识去理解,去解释生命,去构建宇宙。

  在第十七个章节中,对死亡这个在普通人看来讳莫如深的话题上,本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读,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章节。在宗教上,死亡可能意味着另一种重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堆细胞质的混合体发生了变化,科学可以给出逝者的能量,但感知和思维却无从谈起,“死亡,或消失于无形的说法,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构成我们自身,以及意识信息存在于我们线性的时空思维之外。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七):又一个江湖骗子

  江湖骗子的口吻写书!自己都没什么好的逻辑,还时不时批判其他理论,突兀的说自己的理论是多么地接近事实,甚至是大一统理论了。。。。我的天啊!科学家都这样了吗?生物中心主义解释的空洞至极,能够有点儿实质内容的就是把佛教的概念重新包装一下。无非就是,心决定万物,心和外在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现实,两句话解释完了!还要蹭人工智能的热度,有必要吗?文中动不动什么还没解释清楚呢,就来一句“我说的都是对的”,其他的什么弦理论都是扯淡,你又没彻底解释为什么比人是扯淡。最后,又开始谦虚一下:我也不能解释清楚终极奥秘,但总比其他理论要好一些,听我的没错的。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科普的口吻吗?或许里面还有翻译的问题。这种口吻读者我都犯恶心。文中半本书都是重复其他科普书籍的内容,毫无新意,自己的内容空洞无力。差劲!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八):让三观摔碎一地的科普作品!

  让三观摔碎一地的科普作品!一地鸡毛的不安之后,将开启发人深省的精彩旅程,永远改变对自己存在和世界存在的理解。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相反。如果不考虑生命和意识,我们当前关于物质世界的理论是无效的,也绝不会使它有效。经过数十亿年无生命的物质过程后,并非迟来的和次要的生命与意识,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空间和时间不过是动物的感官活动,而非外在的物理对象。

  这本书不是奇幻,不是宗教,也不是神秘主义之作。作者罗伯特·兰札是医学博士,著名生物学家,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鲍勃·伯曼是著名天文学家。生物中心主义的结论是建立在主流科学基础上的,是一些最伟大科学思想的合理拓展。对经典理论物理难以解释的量子纠缠、宇宙大爆炸、有观测者观测干预下的“双狭缝”干涉图诡异事件等,生物中心主义能帮助研究者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原来,答案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在近四百年前就主张的哲学观点,我们为何要拒绝与害怕?相信吧,一切皆有可能!

  生物中心主义对宇宙的解答:在生命和意识之外没有独立的物质宇宙。未被感觉到的东西就是不真实的。一个外在的、沉默无声的物质宇宙存在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过。作为感知的工具,空间和时间只是以思维构建的方式存在的。受观测者参与影响的实验,其结果很容易用意识与物质宇宙的相互关联性来解释。自然或思维都是不真实的,两者相互关联。

  生命创造了宇宙,而不是宇宙创造了生命。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是我们的认知。OMG!我们都生活在平行世界的虚拟现实中吗!

  我摘录(美)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著《生物中心主义》一书中相关章节作为参考答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思考树在森林中倒下时产生声波的真实机制。当树倒下时,树干和树枝摩擦空气并猛烈撞击地面时,使空气产生快速的脉冲波。这种脉冲波本身并不构成任何一种声音。只有当特定频率范围的脉冲出现时,耳神经结构的设计才能让人的意识在瞬间感觉到声音。观察者、耳朵和大脑,是体验到声音的绝对必要条件。空旷的森林倒下的一棵树产生的只是无声的脉冲---微吹的风。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九):说说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

  因为阿尔法狗,所以这个话题目前在被广泛讨论。围棋,意味着人类技巧与策略的巅峰,然而轻而易举被AI打败。这让所有人恐慌,如果某一天,奇点到来,人工智能发展出自我意识,那么人类将如何自处?

  不仅仅是伦理学的困境,而且这还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死存亡。

人类是如何获取意识?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类尚未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另外一方面,很多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截止今天也没有形成共识。

  几十年前开始,人们对脑电波的研究已经开始,很多人发现,通过脑电波的研究只能追踪大脑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解释其运行的过程。所以很多机构对于脑电波的研究大部分都已经停止了。能够达成统一的是物理学对于意识的解释:“意识是大脑中神经过程的总和”,并且这个定义并不能完全解释意识的来源。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有知觉,各种知觉构成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这种判断达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种解释仍然有bug。另外一个问题又提出来了,我们是如何获取知觉的,而且偶然性并不能解释意识的发生。

  于是有一部分人皈依了宗教,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用着一套相对自洽的体系来解释这个问题,解释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我麻痹之后的放弃。

  人类现在无法获知意识如何发展成型,所以作者认为,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人类也无法得知,现在计算机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意识。有可能这就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我们想象中的奇点永远不会到来。

图灵测试与人工智能

  在大众认知中“图灵测试”似乎就是人工智能取得意识的一种测试方法,作者在书中也对图灵测试进行了批驳。(作者没有提到这个测试的名称。)

图灵测试是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然而这个测试仍然不够严谨。

  其一,某一年龄的孩子,在做梦状态的成年人,或受迷幻药影响的的人,都无法通过这种测试。然而,没有人会否认这些人都拥有意识。图灵测试的机制在测试真实的人与人时候,无法保证拥有意识的人类完全通过测试,所以也无法保证能够测出机器的意识。这是一种极其不科学的测试方法。

  其二,就算机器能够通过一些sensor来感知直接拥有所谓的“知觉”,但是谁也无法证明机器拥有的知觉与人类一样,就像人类在感受火灼之后会条件反射一样,机器最多只能模拟这个过程,但是无法复制其中的原理。再往深推进,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面部表情,但是无法复制人类的感情。所以用提问的方法来判断机器是否获取意识不会奏效。

  其三、人类除了感情,还有审美。机器在审美方面的只会程序化的复制一种通路,而不能让每一台机器都独立拥有不同的审美诉求。比如,对于真正的人类普遍具有对颜色的偏好,但是同样的程序对于颜色的偏好不会有任何差异。(假设有偏好这个东西的前提下。)

  《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读后感(十):找寻属于你自己的答案——《超越生物中心主义》书评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无一例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以及如何完成自己使命才能不辜负生命的方式。当你抛开周遭环境的束缚和嘈杂现实的桎梏,开始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审视自己生命的方式的时候,你所找寻的答案其实已经离你不远了。正如《超越生物中心主义》开篇所说,“我们就像《绿野仙踪》里的桃乐茜一样,在漫长的旅程中一直都在寻找我们的魔术师,只有返回家园……才发现,答案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第一次品读科普类的书籍,与想象中的不同,《超越生物中心主义》的作者以一种愉悦诙谐又极富感染力的口吻为读者展示科学史和前沿物理学的神奇色彩。不同于呆板的传统解说,该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用强有力的科学论据,向我们论述关于生物学、宇宙学、量子纠缠和意识等诸多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如果你没有看过《生物中心主义》,那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就会疑惑何为生物中心主义。但你不用着急,因为答案就在书中每一章的细微之处。一本优秀的书籍如同循循善诱的启蒙老师,它会带你一步一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真谛。

  该书开篇花了很多章节在讨论何为时间以及时间的实体性。像作者所说,时间问题是我们理解存在、死亡,以及我们与宇宙之间真实关系的第一把钥匙。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无论有没有对象或生命存在,时间作为客体都会在滴答声中溜走。但生物中心主义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时间不是客体亦或实体,而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生命与物理现实联系的方式。它的存在与观察者有关,是使空间世界的静止帧连续运动起来的内在感觉。空间和时间相似,仅仅是我们思维的工具,而不是独立于生命而存在的外部实体。空间是大脑思维的映射,大脑是我们的体验开始的地方。因此,与现代宇宙观中关于无以名状的虚空占据着浩瀚太空的说法不同,生物中心主义认为,在远离观察者的地方,并不存在真正的虚空。

  关于死亡,生物中心主义认为,思维并不是物质世界的次生品。相反,它与物质世界共存。我们超越了个体而存在,即使个体死去,人类的精神仍将永恒。从最深层的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一切从根本上都是与自然一个整体,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基体。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是一种冥顽不化、挥之不去的错觉罢了。”我们看到的和经历的一切都是出现在我们头脑中的一系列信息,是我们大脑当中的视觉感知。意识和宇宙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也是同一个连续体。

  除此以外,书中还审视了一些量子实验,让我们意识到,物理世界与我们的知觉密切相关。在经典物理学中,过去被当成一系列确定的存在,但根据量子物理学,过去与未来一样,是不确定的,只是作为众多可能性的连续体而存在。

  作者认为,“若是更全面地理解生物中心主义,我们便能破解主流科学的许多重大谜团,也能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各种对象,包括微观世界,塑造了宇宙万物的各种各样的力、能量和法则。”较《生物中心主义》而言,此书对生物中心主义所拥戴的理论做了更深入的探讨。生物中心主义并不是依据哲学或猜想获得的,而是植根于科学的观察和实验,以一种非经典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生命和意识是我们真正理解宇宙的基础,也是我们把握宇宙本质的基线。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关于生命、死亡以及如何看待身处宇宙中渺小的我们等话题。

  或许生物中心主义不能为宇宙的所有奥秘提供最明确的答案,但它的初衷——从生命和意识出发,重新去认识我们了解的世界和解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必须放弃以前的传统范式去选择不合逻辑的逻辑,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向有无限可能存在的崭新世界的大门。

  可能这本书你无法全然读懂,但至少我相信,它能颠覆你以往的思维,给你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似真”的时代,大众会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但只有你内心的答案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真理。科学的探索本身就是高尚的,探究真实所在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我相信,你会喜欢这次阅读体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