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定要,爱着点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3 21: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经典读后感10篇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一):人活着,就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前几天看了汪曾祺的散文集《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得到了些许感悟,于是手痒痒了,觉得要写点什么。

  之前的我是出了名的不爱看书,被好友嘲笑我没文化。但是我从来也没当回事,我爱书,但我看不下去书,所以我经常说自己适合去书店卖书,这样既能天天与书打交道,又不必去看书,多好。

  汪曾祺这本书我第一眼就爱上它了,因为我是个不折不扣外貌协会,连吃东西都要捡好看的吃。这本书是精装书,粉色封面很小清新书名字体可爱,整本书颜值极高,还未打开我就喜欢上它了。

  看完之后我跟朋友说,汪曾祺的书怎么这么意识流,想到什么写什么?其实这一点,倒是与我很像。很多时候,我也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人家大师,而我只会跑题。

  我不是不爱看书,而是看不下去长篇大论枯燥乏味文字,想必很多人都看不下去。还好,汪曾祺这本书是散文集,每篇文字的篇幅都不算长,字里行间仔细琢磨也很有意思

  汪曾祺这个人,我不是特别了解说实话,谁我都不了解。我就知道曾经学过一篇他的课文,写的高邮的咸鸭蛋,让我印象深刻。每个咸鸭蛋都是双黄的,“吱——”的冒出油来……印象还是很深刻。

  听说汪曾祺是个吃货,爱吃,所以爱写关于吃的文章。这一点,又和我很像。

  他这个人,心态很好,被定为“右派”,被批斗,下乡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还是活得很好,心里没留下什么疾病。心态很好,这一点,又和我很像。

  汪曾祺这本书叫做《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名字起的很文艺,我很喜欢这个调调,觉得名字也和书的内容很相符合。

  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这样,人生才会有色彩,才会有希望。

  汪曾祺的兴趣爱好似乎是挺广泛的,他爱的东西很多,花鸟鱼虫,还有吃。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过着重复生活,做着重复的工作,生活没有一丝的乐趣。我曾多次跟一个朋友诉苦说,我的生活没有一丁点乐趣,没有盼头,之前喜欢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很累。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应该是我大学期间最值得珍惜时间,最值得怀念的时间了。因为,当你再也回不去从前的时候,当你永远失去了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的珍贵

  毕业,带给我成长阶段的飞跃。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阶梯式的飞跃,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太突然,我还来不及适应,但我逼着自己往前走。不然,就来不及了。

  毕业之前,我爱的是韩剧,追星,遥不可及梦想轰轰烈烈的人生。

  毕业之后,我爱的是现实的一切,接受一个人的孤独,接受未知挑战,喜欢安稳的人生。

  人活着,当然要爱着点什么。不然,岂不是在世上白活一回?

  有的人爱看书,这是个非常好的爱好。太多人舍不得在买书上投资了,四五十块钱的书都嫌贵,舍不得买,买吃的喝的、化妆品游戏卡倒是很大方。这年头纸质书买的人越来越少,但我就是不爱电子书,喜欢纸质书的手感,和味道。(其实还有一点是记性不好,看完就忘,所以要经常翻回去看看。)

  毕业以后,生活变成了一个人的孤单。爱好也从刷韩剧变成了看书,看电影写作。这也许不仅是角色转变带来的变化,也是成长的变化吧!

  最后,无论你爱着的是什么,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爱好,生活就是要有些小情趣,因为人活着,就一定要爱着点什么,生活才会有生趣。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二):活在身边的庄子

  在《闲世闲民》这篇里,读到这么一段: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幅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下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人物

  这个人是有点儿离经叛道的。有孙子,不帮着照看着;有老伴儿,不相依为命着;有孩子,不忙慌巴结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邻里街坊地问起他的家庭,谁照顾你啊?他能理直气壮回答,不愿意跟他们一起过,“乱”!他过得和一般老人不一样。这个人是很幸福充实的。他生活简单规律屋子自己打扫,一日三餐自己解决,还尤其会做面食,拨鱼儿。这个人精神独立。在他的岁数上能经历过的那些个战事在他身上眼里几乎看不到痕迹,仍带着副孩子般的笑脸

  遇上这样的闲民不容易,尤其在现如今,大家的生活似乎都被种种信息填充着没工夫思考。小到看一档歌唱选秀或者演员选秀,还来不及仔细品味歌声演技,各大加V专家们的评语就如瓢泼大雨不假思索地砸过来,让你辨不清真伪,混淆掉高下;大到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各种私立好还是公立好的名目之争纷至沓来,让你不由自主就流落到焦虑家长们的战队中与一同焦虑一同辨不清方向

  而这种闲民就不一样。他们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他们的节奏让他们知道自己,让他们的时间都有的放矢,从而可以将他们从大部分无用的庸人自扰中解脱出来,闲下来。

  记得前年回老家,路过一片空地老公不明情况地问司机:“这是块什么地方?”。师傅相当轻描淡写地答道:“哦,你问这块儿啊,可算是我们这儿人最多的地方了,无论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只要是我们这儿的人,最后还都得住回到这儿来。”(这片儿空地其实是建在郊区的墓地。)

  在公园里遇到收集松针的老人,他一身干净温暖地浅色毛衫,见我们有些兴趣的样子,便开始有条不紊向我们讲述这松针的妙处,比如用它煮水,再用那水泡脚可以清火利水肿啦;洗干净,掰成条状后装入罐中当茶喝,可以缓解失眠啦;最神奇的是,将它捣成絮状,烘干后垫少许入猫窝,猫咪的眼疾也渐渐好转。老人临走前还说,他这次收集松针,是想将它们送去科研所让熟识的朋友帮忙看看,说不定真能提取出什么有利人体生物元素出来。

  我觉得我遇到的这两位,一个愿意花时间用幽默口气闲聊墓地,一个愿意花时间认真研究松针。与汪曾祺笔下老人家如出一辙,都是隐居在闹市中的出世高人。我愿意多多认识这种自己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人,别跳完广场舞,自己闲着没事儿干了就只会关心街坊四邻的孩子们有没有结婚对象、尽扰乱别人的清静日子。我也真心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三):这世间,总有一样你奋不顾身爱着的东西

  因为你,我更懂得爱。

  这是我转行成为图书编辑以来,花费心思最多的一本书。让我明白,做每一本书,不仅是在做一个产品,它更是一件投入无数精力热情精华之作。

  选篇

  每一个作品,都是几经周折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从文章的选择开始,就是如此。一开始并不认识汪曾祺的我是看到了他的文字后被感动的,那是一种暖暖的、软软的,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是什么的、满满的感觉。那时才明白,是“爱”。爱,不一定就要用“爱”这个字才能表达,而是一种让人温暖的感觉,不用多么强烈,就是淡淡的、软软的才有吸引力。第一遍选的文章被砍掉了一半,在重新认识了“爱”以后,开始第二轮、第三轮的筛选。这个过程让我对汪老有了新的了解,平平淡淡的文字,深藏着浓如烈火情谊

  结构

  文章篇目定下来之后,我开始着手给文章分章节。这是个很重要环节,要有一个具体线索,贯穿整本书。而每一章节,还要有它的特色,不能同于市面上已有的书。

  为了做好章节的划分,我把选出来的文章读了不下三遍,但并不觉得枯燥,每读一遍,都会发现更有趣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汪老文字的魅力。最后以“爱”为主题,将文章分为四章:“只记花开不记年”“我爱这暂时的永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美丽总是使人哀愁的”。每一章的开篇话也字斟句酌,每次读完都让人感觉美好得想要抱抱这个可爱的老头儿。

  书名

  汪老的文字,美感体现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上,但是单拿出来一句就会有损韵味,不太适合书名。

  连续好多天,每天都在为书名发愁。可是很多时候惊喜就是在意想不到时刻发生领导突然叫我,指着第三章开篇页的一句文字问我: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你觉得这句话做书名怎么样?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这句话真好,既能体现温爱的主题,又不失活泼趣味。最后这个书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确定版式上,领导、制作部的同事设计总监,还有BOSS,每个人都发表意见,只是为了让读者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舒适,美好。每一个细节都是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呈现了最佳状态

  封面

  一本书的封面好比一个人的面子,颜值高了,才会吸引更多人。跟设计师沟通的时候,我们一致认为要用一种能体现生活趣味,又能传达出人间温情的画。然后粉色作为主色就定了下来,但是,我们也走了很大的弯路,因为一开始就理所当然的觉得汪曾祺的画一定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国画,肯定不适合用在封面上,所以根本没有考虑他的画。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上网找别人的画,做了几版封面,最后封面过会的时候没有通过,老板提议用汪曾祺本人的画作,我们这才买来他的书画集。翻开书画集的那一刻,我们都惊呼:这个老头!真不按常理出牌。因为他的画真的是很美,他画的荷花蝴蝶花、缅桂花……各种花都那么美,美得惊艳,美得温暖;他画上的松鼠,可爱、鲜活;他画的蔬菜都是那么新鲜。看着那些画,立刻让你觉得这世界太美好了,好想好好爱。于是我们精心挑选了他的美画,放在文前页,我们希望这些美好的东西能让我们的读者感受到,把那种美,那种温情和爱意传达给我们的读者。也正是在选这些画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适合做封面的图。我们把美的、爱的、趣的,都融入在封面中,我们秉承汪老自己所说的: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心得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最后,这本书《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以极简,典雅,温爱的设计主旨,与汪老的作品大气吞吐,赤子之爱的气质融为一体,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这本书的样书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超级兴奋。它包含着我们很多同事几个月以来的辛苦和热情,而读了那么多遍汪老的文章的我发现更加热爱这个叫作汪曾祺的老头儿了。因为读了他的文章,真的是会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让人世间的美好,永存。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四):人一定要爱这点什么

  和朋友聊天,她说有个大姐40多岁了,女儿上大学了,现在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了,于是也赶潮流怀孕了。说起来四十多岁怀孕的女人还真不少。

  “哎,你说她们好不容易熬出来,孩子也大了,自己有钱有时间,干嘛还要养个孩子从来一遭?”

  不明白,不明白啊!

  朋友说:“有什么不明白呢?她把自己十几年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孩子,给孩子准备吃的、喝的,每天接送孩子,除了工作全部都围着孩子转。等到孩子真的上大学了,忽然感觉空虚了,总觉得身边少点什么?某天发现原来是少个孩子,想着还有点精力就赶快要孩子了。”

  “原来是精神空虚那,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用孩子来填充自己。”我回应道。

  朋友又接着说:“养孩子也是一种乐趣,但是这不是给老大增加负担么?等到老二上大学结婚,父母年纪大了,心有力而力不足,老大就得负起责任了。”

  “对啊,确实会有这种情况。可是你说她们为什么非得要生?要是有个爱好就好了,比如旅游、养花、跳舞、看书等,学会和自己相处,有自己的生活,就不会非得要生孩子打发时间了。”

  对啊,人生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人生才会有意义。汪曾祺的散文集《你一定爱着什么》这样写道:爱,是一件非常专业事情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业余的,爱着。

  那一篇篇散文,像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像刚刚绽放的花瓣细腻柔滑,像春日里的一缕微风轻柔,优美富有情怀,让你不由自主想起幼时单纯快乐的时光,让你觉得生活也可以这么美丽。早已经被生活磨砺的坚硬的心似乎也变柔软了,这里有真挚的亲情,有谆谆教诲的老师,也有患难与共的朋友,有自然界的风和雨,有千娇百媚的花,作者带着爱意写下的回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内心感知的享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方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汪曾祺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被迅速获得“解放”。纵观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以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你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朴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例如写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乎夸张的旺盛。寥寥数语,便把昆明的雨特点写出来,让人觉得昆明的雨像要从画里走出来。

  作者写老家的花园,把根草、臭芝麻、虎耳草、蟋蟀、蜻蜓、麻雀、海棠树、梅花、碧桃、丁香、绣球花、荷花、龙槐等,就仿佛花园是一个万花筒,什么都有。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有自然界的花草虫鸟相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养了一只喜鹊,欣喜地不得了,每日喂食喂水,陪她聊天,看她一点点长大。她飞走后我痛苦的心情,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失去。童年的夏天傍晚和小伙伴们一起追蜻蜓,偶尔还能逮到一两只,放在纱窗上吃蚊子。与作者描绘的差不多。用明矾杂碎了凤仙花,涂在指甲上或者在手心涂一个中国结的模样,风干了揭掉,指甲和手心就变红了。这样反复涂四五次,指甲就变得深红,图案也是颜色愈深,能保持好长时间。抓几只蝈蝈放在高粱杆搭建的笼子里,每日听它鸣唱。下过雨后去树上捉知了和水牛,水牛在油锅里一炸,拔掉翅膀吃起来油脆可口。

  花园这篇文章的最后写道:我看见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近极了。先前写物,写的热热闹闹,写出了童年时期欢乐光阴。后面来了一个转折,写起了父亲,光阴易逝,物是人非,父亲已经不再了。寓情于景,写出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写母亲时,最后是:靠南有一个秋叶形的小花台。花台上开了一些秋海棠。这些海棠自开自落,没人管它。划痕伶仃,但是颜色很红。汪曾祺不到三岁生母的肺病去世,对很多事情记不太清楚,但唯对母亲独住的“小房”印象深刻。“自开自落,没人管它”,表达了对“母亲”寂寞生前与身后,也按出作者彼时的孤单与可怜。“花很伶仃,但是颜色很正”,实写秋海棠的清装、色泽,也暗含了对母亲的追思与怀念。

  汪曾祺说:“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读他的散文也却是如此,“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大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只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养养花、散散步、看看书、晒晒太阳,我们也可以享受这样惬意的生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闲暇下来用心感受生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把平淡的生活过的有滋味。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生活是麻木的,我是一台机器,按着固定的程序工作、生活,毫无乐趣。最终发现并不是生活没有乐趣,而是我这个人没有豁达的心态去体验乐趣。我看不到生活的美和诗意。而汪曾祺的散文犹如醍醐灌顶,给了我这样的滋润。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五):活着,就要爱着点什么

  文/初晓

  人总要爱着什么,活着才有意义。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汪曾祺

  人在成长中,常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可大多数人思来想去,却也想不出什么结果。生活,每天都相似,每天又有所不同,人在生活之中有所追求,有所拼搏,最终又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细细考量,若每一天,都爱着点什么,或许这也是生活的意义。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六):因为梦想,所以倔强

  在北京辗转数年,因为热爱,交了很多学费。

  初读汪曾祺,那种一见如故的感受才席卷内心仍守护的天真与温柔。忘记苦涩,只记甜蜜。

  他爱抽烟,喜欢那种沉酣。就像迷醉在艺术的狂喜中。想来我阅读或者看电影,或者热爱文学和写字,也是那种无法自拔的沉浸。有时在外人看来,甚至不可理喻。朋友说我是精神小布尔乔亚,并不是什么好词,就是刚刚脱离了求温饱的阶层,想要小资,和精神的高追求享受,迫切想与原来的阶层划清界限。但我却心心念念记着,天真的记着,范雨素的那句话,总要做一点跟吃饭无关的事。那就是所热爱的事吧,不计代价。

  汪曾祺印象最深一句话在心里: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一句话封住过往尘埃。安静下来会低头问自己,梦想是什么,有时迷惘啊。而热爱的品味和作品,不曾更改。所以有时它总是很扭曲的和工作交织在一起,难以辨清。或许需要一次放飞,或许需要一次爆发,不知道,因为那个飘忽不定的梦想,我还要倔强多久。但人总要有所爱,不然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