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的形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10篇

2018-04-10 20:0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10篇

  《时间形状》是一本由汪洁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一):宇宙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竟然是可解的

  首先,必须得第三次感谢清华师兄了,在三校联盟群里推荐的第三本书《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非常非常不负期待,五星满分的话我想打北斗七星call。以前不会主动去看科幻小说和科幻片就是因为很多理论遥不可及没有认知时候看的话会很没有概念,只是常听到却不理解是个很遗憾的事。

  然而当头脑中有了这些小小的科学种子雏形以后,怎么破土萌芽成为意识中真正理解的一部分,就要靠坚持不懈的吸取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的水源来灌溉了,还有作者的一些引用之书在招手呼唤呢。

  曾经我以为遥不可及,觉得永远永远也听不懂且不会接触了解的相对论,竟然在作者的一步一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诱惑下,如饥似渴地喜欢看他推演数学公式物理理论的过程,它们非常快地打破了我对一个个以前停在标题中的物理理论的刻板印象,毫无疑问地激发了我想要知道更多宇宙世界规律的前世今生未来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对狭义相对论基本观点的论述,讲解的非常浅显易懂,毕竟数学公式的推导和思维实验的推演是那么有趣,能利用它们对宇宙规律有微妙感知已经让我迫不及待想拔草更多有意思的科普书了。虽然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超弦理论还要去再多看一些才能入门,还有万物理论在等待人类的追寻,还有更多宇宙之问未解,但是我相信会有后人不断的理论修正来提供人类认识世界的渠道的。

  作者因为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史话而开始的相对论史话写作,如果我是在高中分科前读到这本书,我想可能就毅然选择理科,哪怕只是理科大军中的一颗微小粒子罢了,当时之所以选文科就是因为想一心一意学习数学,然而现在也没有什么后悔经历了这么多年丰富多彩生活,现在的自己很感谢过去,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宇宙最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竟然是可解的。我现在的人生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通过回看过去,它是有解的,那么未来,它也一定不会是无解的迷团,而是也会有不可思议的美妙之处在等着我发现拥有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二):读后相对宏观的几点思考

  看完时间的形状,想起了跟易元熙关于世界的讨论,万物规律最终可以存在于一个体系之中,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没有需求最终体态。这也符合霍金关于万物大设计提出的终极理论。可惜现在还未出现

  而在寻求的这个过程中,精神世界对于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单从物理发展史来讲,扯后腿居多,滞后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哲学规律和准则时空观和量子世界(量子学中对前因后果的否定,因果被颠覆,它认为分析事件就是事件发生的事件之一,因果没有先后)不再适应,怎样被修正呢?是否所有事件的本质都可归为“简洁”二字?像那些曾经描述经典震撼世界的数学公式那样简单优美富有吸引力?对于这点,我持赞同态度

  人类这个生物呐,在被“上帝创造出来之后,是否经历的时空轨迹不同,受未来和过去时间“光锥”影响不同,具备的思维和思考也就千差万别?拿到现在通俗的说法,你的过去决定着现在的你,而你对未来的推测又修正着现在你的行为,所以未来对现在毫无疑问存在有影响。正如量子学中之后的观测对量子的行为仍存在影响。

  其他学科使命不同,揭示和解释事物不同。但我始终对于人类的终极话题和“现实”中的事物产生疑惑。人类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类的极其平凡和及其无意义机械生活,束手束脚的小心翼翼,在时空中来看是那么微不足道。我可以按照人类规则生活,我也可以按照宇宙法则生活,反正我们最终都会归为那个“空”,归为那个“零”。

  大道至简。

  先到此,以后再更。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三):光锥之内皆命运爱情是测不准原理,宇宙是一首交响乐

  现代物理两大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应两本很棒的科普:汪洁的《时间的形状》,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两大理论惺惺相惜又相爱相杀,两部科普小品都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说得简洁优美严肃还很有趣,让人一翻开就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记得以前和前老板午餐,为了避免在午餐时谈工作,借着墨子号升空的新闻和他胡扯了一通量子纠缠和隐态传输,(没错就是转世三毛公众号七千字长文中号称和文艺导演的量子纠缠),前老板果然被我绕得晕头转向没有谈工作而化身一个科普粉问我,“那么量子传输的载体是啥”,我竟无言以对百度也搜不到答案[衰] 读完这两本书我大概猜想“量子的波粒二象性应该不需要载体?”(欢迎圈内各位大咖指正解惑)

  《时间的形状》是一个文科生写的文科看得懂的现代物理科普,很佩服。一个在我们天天搭乘的电梯里扔小球的无聊游戏就一笔勾出了广义相对论,而最终对定域到底有没有超光速的质疑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因为一旦光速恒定被推翻,那下一个坍塌的我猜应该就是经典的相对论了。从牛顿伽利略的万有引力,到时空的基本概念,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和宇宙的维度,引向超弦理论和终极理论TOE,一部脉络清晰饱经沧桑的现代物理卷轴就这样缓缓打开,一眼千年的感觉,人类三百万年,宇宙138亿年,哪怕沧海一粟渺小如粒子,人类对终极理论的探索从未停止,引用作者的话“不管上帝发不发笑,我们都不会停止思考”,强烈推荐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四):在空间运动速度越快,在时间上的运动速度就越慢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就没有再碰过物理、数学的人,居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

  本书用深入浅出语言讲解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个理论说只要我们的速度超过光速,就能拦截过去的画面,比如看到三国赤壁大战在眼前重现。当时觉得非常新奇,现在看来真是荒谬至极。

  任何信息的传递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是宇宙奥秘的建立基础

  那么我们能否看到过去的画面呢?其实我们每天看到的星星就是它们过去的样子。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到达另一颗星球距离地球100光年,再拿出一个天文望远镜,就能看到地球上100年来的沧桑巨变。

  还记不记得《星际穿越》里面,最后男主角回到地球,去看自己的女儿结果女儿已是鹤发鸡皮,而自己还和离开地球时差不多岁数

  这就是时空的概念。在空间中运动的速度越快,在时间上的运动速度就越慢。在高速宇宙飞船上的一年,就是地球人的一生

  看来我们老祖宗编的“天上一日,地下一年”还真有点道理

  除了时空,书中还引出了黑洞、虫洞、奇点、量子等看似很高深的概念,了解之后,再看一些科幻大片,对其中的卖点也就能心领神会,甚至还能吐槽一二。

  可惜的是,相对论并不能对量子的世界做出很好的解释,因此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能够统一宏观和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而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超弦理论——

“如果上帝可以听见振动着的弦发出的声音,那么每一个基本粒子就是一个音符,原子就是乐句,分子就是乐段,世间万物、你和我就是乐章,整个宇宙就是一首恢宏的交响乐。这首交响乐从宇宙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演奏,一刻不停歇,直到宇宙消失的那天为止。”

  无垠、神秘的宇宙,最后居然是一首交响乐,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解读,又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五):重塑世界观的科普读物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科普读物,最大的特点在于通俗易懂。作者汪洁用天马行空想象戏剧化的桥段,向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相对论、时空弯曲、黑洞虫洞、多维空间、量子理论、超弦理论等等物理学界的重要理论,在这里都变得通俗易懂,虽然不能全面地解释其中的道理,但对其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从科普的角度来看,《时间的形状》开科普著作的新气象,犹如一阵清风,刮走物理学科晦涩艰深的印象,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到对自然科学研究队伍之中。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六):一本通俗易懂的相对论科普书

  我个人在理科方面基本没什么天赋兴趣,所以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就毅然决然地选了文科,而也是因为这原因我这几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怎么看理科方面的科普书籍了,各种公式和专有名词基本上能够把我的阅读兴趣给消磨殆尽。说实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于我而言,就是知道这个词的大概意思,也因为现在很多穿越剧啊、科幻小说啊等等的原因,我多少有一些了解(当然,大部分算是误解),而这本由“果壳网”的果壳达人——汪洁所写的《时间的形状》则是我自大学以来真正开始接触物理学,或者说是真正了解相对论的第一本启蒙书了。

  本书从伽利略和艾萨克·牛顿二人所创立的经典物理学体系开始讲起,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至今一百多年,我们很多人依然对相对论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许多误解,有些人认为相对论造就了核弹这一可怕武器产生,也间接加速了二战结束,相对论还告诉我们光的速度是最快的,也使我们能够理解,只要超过光速,就能逆转时空,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说的这些是否是真的呢?相对论真的就是这些吗?当然不是,在这本书的前面八个章节里,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相对论,而这一理论的真正作用是在哪里的。。。。。。我也知道了相对论的正确定义: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而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自第九章开始,作者开始为我们介绍量子物理学体系,到了第十章则开始讲弦理论,当然了,这个篇幅自然没法讲太深了,何况这本书是作为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也确实已经做得非常好了。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在为读者讲解相对论时便开始徒劳地堆砌各种繁琐计算公式和列举各种专有名词,而是尽量通过平实的语言结合上大量图片还有我们生活中各种生动有趣的例子比如:《三体》、《生活大爆炸》等等。。。来配合讲解,真的做到了我这种文科生都能看懂、都能爱看的科普书,这本书,我推荐。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七):科普的重要性

  一本非常好的科普读物,喜马拉雅也有作者的朗读版,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文科生,听作者朗读比看书好,作者在朗读过程中做了一些简单的解释比喻,更易如理解。说实话到现在还是没法理解相对论只能说有个大概的概念。光速是绝对的,而时间和质量都是可变的:物体的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慢,质量就越大。所以在三体中有一个颗粒以光速击毁一个恒星的假设。在广义相对论中,进一步逻辑演出,时间和空间都是会扭曲的。时间好比是一个网,有东西落在上面就会发生形变,由此引起了时空的扭曲。

  一、任何科学都是在特定参照系内的科学,脱离参照系就根本没有科学可言。所以,我们在探讨问题,首先就要检验问题的前提假设是否一致可靠,用逻辑学的理论来说就是要探究大前提本身是否一致且可靠。

  二、科学是需要有论据且是可以证伪的。任何主观臆想都是不可靠的,科学涉及的是“真假”问题,这跟人文学科的“对错”问题有着本质不同。“真假”应该是“对错”的必要条件,而不能反过来。所以,我们在做判断时,应该要从基本事实出发,从事实规律出发,然后再进行“对错”判断。

  三、对于文革这一部分的理解。这一段虽然跟全书不是很搭,但是觉得跟作者的意图还是一致的,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就是尊重科学精神,而文革对于中国文化破坏对于科学精神的影响则是不可弥补,有时候从反面来看,或者更懂珍惜

  四、科学是可证伪的可预测。用逻辑学来说,科学命题应该是全称命题,即所有的叉叉都是什么,作者举了所有乌鸦都是黑的例子,这是一个可以证伪的,只要找到一个其他颜色乌鸦就可以证明这个命题是不对的,也是可预测,不管你在哪里抓到一只乌鸦我都可以预测是黑色的。在逻辑上来说特称命题则是不可证伪的,比如说:有些乌鸦是白色的,这些命题就没法证伪,无论我多努力找乌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可能穷尽,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上宇宙间的任何领域。同样在论证过程中,尽量少用特称命题,因此这些命题本身就是废话,到不如尽可能穷尽的好。科学要遵循奥卡姆剃刀原则,在两个命题无法选择时,往往前提假设的更接近事实。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命题时,首要要确定它的基本前提假设,抽丝剥茧,对于假设少投下更信任的一票。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八):相对论简化科普

  科学是世界的基础,数学则是解读宇宙真理的钥匙。科学是一门很枯燥、复杂的一门科学,虽说哲学也很艰涩难懂,但比起科学的复杂性,或许差了一凑。理科是抄了也看不懂,文科是看了就不想抄。当然,这本书讲述的并非是复杂的科学,在这之前,久听霍金之名,买了本《时间简史》来阅读,其中的复杂性不足道也,只看懂了十之看懂了一,连二的头都摸不着,这时我明白了,那些大神级科学家出的书,不是给我等沉迷文学的凡人看的。这本书的作家或许就是基于这个理念写了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相对论,虽说《时间简史》也是基于相对论来叙述,但是用的语言和公式比较复杂。要了解相对论而看不懂的,可以看这本书入门,了解四维时空奇景,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

  我们在小说里常见的穿越,新闻里常听到的虫洞,这些都是基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只听爱因斯坦很聪明,给世界带来贡献等话语,但没有看过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无法了解他到底是有多聪明、多厉害的。牛顿也很牛,这无法比较,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理论,要了解他们,先从他们的学说开始。

  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不变的,时间和质量是可变的。在这个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可以扭曲的,加速就是引力,引力就是加速度。时间就好比是一张鼓膜,上面放东西的就会引起变形,变形就会产生引力,且质量越大,引起的时空扭曲越大,所形成的引力也就越大。

  还基于学说提出了引力波、黑空、虫洞等。在书中,作者的语言幽默有趣,这本书并非是本枯燥的科学科普书籍,其中加入的幽默因素,让人看了不会昏昏欲睡。寻常的科学书籍我看了就想睡,也因此我失眠了,就拿起本枯燥科学的书看,来治失眠。

  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如果了解了它藏在最深处的本质,你会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不再是我们头脑中原来的那个世界了,我们脑袋中很多朴素的哲学观念,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原因决定结果等都讲收到冲击。这并非是科学产生的结果,而是知识带来的冲击,看其他书籍也会如此,如《思考的快与慢》,你也会发现意识原来有两个部分。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知识才能带来改变,或许改变的方法并非只有这一个路途,但这或许是最好的改变方法。

  这是本有趣的书籍,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现场,最近距离的接触科学的真相。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九):读书有感

  花了五天的时间看完,是一本好书,这让我对相对论有所了解,事实上我还只是一个在校的高中生,还是个文科生,阅读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一开始对本书的期望也并不高,当我读了几面后,没想到这本书竟然还不错,写的十分风趣,内容通俗易懂。当我读完后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像是书中作者最后所说到的,和作者所想的一样,仍然想知道,看到他说一个大学文科生也能写科普,我不经收到了些鼓舞,认为我虽然是个文科生,而且都还只是个高中的,也是可以去了解这些东西的,我的很多同学亲人都说我就是个傻子,说文科生就应该去好文科生的事,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加分,但我还是读下去了,因为我认为就算我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物理学家,那也至少能改变我对世界的了解,看法,读科普书也并不是说什么你一定要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什么专业人士之类的人,这完全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物质,思想上的升华,物理,科学,这些东西真的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最后呢,希望大家(尤其是文科生)应该多去了解一下科学,不管是物理,化学,还是天文,都应该有所了解,实际上这对于我们的思想也是会有所影响的。

  《时间的形状》读后感(十):启蒙教科书

  很早以前就流行一句话:要相信科学。在很多人心中,科学是十分复杂的,也只有那些刻苦钻研、头脑异常聪明的科学家才能解除这些高科技玩意,其实这本书会告诉你非也。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当你运用科学的理论去论证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时,你会有种成就感,因为同样的事情,你和别人看待的眼光完全不同。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之前的高中物理知识,那个时候学起来总是无聊的,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心想要去理解。如今想想,这些知识是很有用的,虽然作者说了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科普书,但是我觉得成年人依然可以看一看。

  汪洁在本书中使用的语气完全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没错,就像是童话故事一样,她把科学变得有趣,并且她能够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书中的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一来很可能导致读者一口气看完它,就像汪洁说的,看之前你一定要准备好粮食。这本书谁都能看懂,就算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人依然能不费力地看完,因为作者实在是下了不小的功夫,想方设法把理论变成文字和图画游戏,还把那些严肃的科学家塑造成了一个个童话人物。在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书中了解到科学的历史,这门学科发展至今,是通过很多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辛勤的研究和验证换来的。

  本书的主角是相对论,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使得我们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几乎身边的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相对论。相对论不仅发生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就连整个宇宙也依然逃不开这一理论。在书中,作者带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还接触到了万物理论。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而是为了一种探索的乐趣,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知识,你连提问的能力都没有。书中会带着问题来帮助读者探寻答案,比如: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能跨越未来吗?我们能回到过去吗?光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好解答的,有些人可能觉得问这些问题的人疯了,不要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科学还是很有趣的。

  虽然这些知识和高中学过的差不多,甚至还会更全面一些,但是这本书看起来约很有意思,这也就涉及到了教学方式。很多人掌握了广泛的知识,却没有能力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这也是很苦恼的一件事。让一个人爱上一门学科,是比学会它更难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兴许就能造就出未来的科学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