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8 20: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是一本由[美]拉姆•达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博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一):每个人都该学着处变不惊的变老 无论你现在什么年纪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老”的荆棘之地。

  必须要承认我们处在一个谈老色变的社会,谁都不愿意正视自己正在老去这一事实,这是一种由对变老的恐惧而衍生出的病态

  每天都有人在说成长,各种层面的成长,靠着“成长”俩字“发家致富”的作家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占少数,关于成长的电影也是满世界沸沸扬扬,但现在能拍出或写出关于“老去”这样主题的电影导演或作家每个国家屈指可数

  甚至也有人开始说死亡,谈论什么叫有尊严、有自我的死去,质疑传统的靠医学无尊严、无自我、无意义的“续命”方式,死亡尊严这一思想正在蔓延。

  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谈衰老,因为在当今文化塑造的观念里衰老是一种失败,每天都有人拿娱乐圈的“不老女神”和保养不济的女星做比较,褒贬一目了然。老去是很自然事情,把皮囊青春抓得太紧只会让皮囊下面全是化学物质,而且我们大势宣扬的皮囊青春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事情。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对变老的理解除了表面上的,还有变老后生活内容的抹黑,年轻人会晒出各种父母长辈的养生鸡汤、轻信谣言、思想落后等内容进行调侃。各类广告甚至公益广告也会打出老人无所事事整天盼着儿女回家的内容。这无疑让变老变成了一件不堪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在极力逃避这个话题

  其实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私人生活以及自我追求,整天只会等儿女回家吃饭,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无趣,和年龄一点关系也没有。

  大多数人都能在不同年龄段里找到自己的乐趣,诸如风靡全国广场舞退休俱乐部里的书法公园里的太极、路边的手工艺、遛狗的大妈、钻研佛、道的大爷、专注时尚老太太...

  变老并不是一件很不堪的事情,变老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能拒绝它的原因无奈,因为没有人能够脱俗到避免变老,既然无法拒绝那就接受它、认清它、享受它,作为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

  拉姆•达斯在自己中风躺在轮椅上以后写了《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拉姆•达斯年轻时候在哈佛给学生提供裸头碱草、以高分让学生毕业最后因为和同事吸食大麻被哈佛大学解雇。之后写出唤醒美国整整一代人心灵意识的《活在当下》并迅速热销200多万本,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男人在步入老年依然要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所以老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毫无关系,变老是自然的不能抗拒的,是岁月温柔残酷力量

  在年轻人是主要消费群体情况下,所有与市场利益相关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为年轻人服务的,这就造了一个尴尬局面,这种尴尬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里面被称为“老文化的缺失”大多数人在迷茫里长大又在迷茫里变老,年轻的时候我们迷失在这个世界,开始变老之后我们迷失于自己的身体,社会对变老这一现象闭口不谈和很多人都处于变老的过程中之间的尴尬显而易见,接受自己会变老这一事实并学会变老对很多处于这个尴尬里的人来说,是解决当下生活危机的一个不错办法

  正视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

  学习做一个会变老的人,首先要正视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接受并且感受这一过程,但《学习做一个会变老的人》里只字未提变老和年龄是对等的,不是你到了40岁或者50岁就一定开始变老了,更多的是在说状态,在什么样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你在开始变老。

  作者爸爸曾对他说:

  白发并不代表年事已高

  哪怕有人说鱼尾纹爬上你的眼角

  可等你力不从心

  说明你走下坡路

  朋友,你开始走下坡路

  让自己适应变老的自己

  其次你要让自己适应身体的老化,当你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不妨慢下来,承认自己老了一点也不可耻,和同龄的朋友见面相互微笑,打招呼说:

  “嘿,你也老了”

  就像在说一种岁月赠与的荣耀

  也要适应变老带来的心理孤独抑郁,变老后是很容易孤独和抑郁的,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和大环境对老人的忽略,这是很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别抗拒那一份忧伤,也别过分的沉进去,例一份变老后的不便清单,并说服自己接受别人的帮助、接受老这一事实给身心带来的变化。

  别太害怕死亡

  最后就是别太害怕死亡,死是人类最大的挑战,人的生和死本身就是同一个谜题,这一切的力量的来源我们只能解释为“自然”这个抽象错综复杂的词。拉姆•达斯说“将身体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你就不会想从前那么害怕死亡,甚至能学着爱惜自己的身体,品味从年轻到变老这一过程耐人寻味的过程”。整本书也是在告诉你该如何处变不惊的变老。

  这本书没有讲什么向死而生的大道理,而是让读者认清生命本身,然后去热爱它,尽管生命并不完美人生重在体验,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些逃不掉的需要体验的东西,别抗拒它,你会发现变老比长大更有智慧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二):安于老去

  认识一位亲戚因为老人中风瘫痪加上高血压,十几年来需要家人精心护理和照顾。由此一直很佩服她的子女,老人一直过得很好,家人也没有任何抱怨。最近一次近距离接触老大概是在打电话感觉外婆通话越来越需要大声说话,她老人家才可以顺利听懂说的是什么。人终于一老,该如何心平气和地度过晚年,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第一次接触灵修是看《乔布斯传》中提到乔布斯在大学时结识印度的哲学和灵修,并去印度体验过当地的生活,后来从了素食主义者。乔布斯兴趣的源头是结缘于拉姆·达斯的首部著作《活在当下》。拉姆·达斯致力于关怀临终者,致力于思考面对死亡的问题,因为多年的陪伴临终者的经验和自己身患中风,才有了这本《学会做一个会老的人》的深刻领悟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三):老去,以优雅之态

  相信许多人都喜欢秋日里漫山遍野枫叶红林,层林尽染,别具风姿。同样也会有人喜欢成熟的农田,微风拂过,金色麦浪,柔软荡漾。与这些景致不同的是,人生的秋天却往往不被人称颂。

  年老的人,在社会上他们的权利常常被无视,他们的力量也被轻视,更有偏见认为他们只会添麻烦而无其他用处

  在对老年人的一系列偏见和误解漫天的时候,年轻人忘了,自己也是在一步步走向暮年的。没有安顿好自己的生活,没有良好姿态去接受时间馈赠,这些曾经误解老年人的年轻人,也在一步步迈向自己不曾重视过的夕阳轮回往复,没有认真老去的人,又被下一代人轻视和误解。

  拉姆·达斯所写的《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就这样在众人忽略“老去”这个重要命题时,及时给与提醒和警示。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四):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够慢慢老去

  01

  今年4月份对我来讲是黑色4月,大伯伯还有一个远方的老人去世了,又时不时听到我妈说,某某家80几岁了,住院了。

  而我的外公外婆本来身体就不好,听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离去消息,甚至哭了。尽管我妈还有其他人都开导外公外婆,要想开点,人总是要死的,知道却做不到。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悲哀现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害怕变老。一旦变老了,我们离死亡边缘越来越近,离死亡越近越想抓住生的希望,希望自己能活的长一点。 02.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变老呢?《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作者在2001年患上中风,在漫长康复过程中,他开始思考衰老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看完这本书,我总结出三点为什么害怕死亡的原因。 原因一:与时代脱节的无力感 你一定听到这样一句话:“人老了,不中用了。”

  这句话看起来是自嘲,其实透露出害怕。一种与时代要脱节的害怕。

  举个最常见例子,你在用智能手机打电话,聊微信,打游戏,甚至用iPad各种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但是老人他们不会用。

  而老人又希望你能够跟他们说说话,却没有共同的语言

  这种无力和尴尬,导致我们非常害怕自己变老。变老了,自己的价值越来越弱,与人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 原因二:寂寞是一种常态

  我问我妈,为什么外婆会哭?人死很正常啊。

  我妈说:“这话谁都知道,但做起来很难。外婆那一辈,他们有很多兄弟姐妹,情同手足,是有血缘关系的,现在外婆看到自己的亲姐姐,亲哥哥都走了,能不上心吗?你可能无法理解,因为你是独生子女。” 对于有些老人来讲,在他们峥嵘岁月里,有一群好兄弟战友,一起当过兵,一起吃过咸菜,一起被发配到乡下,而现在,他们一个个离去,能够回忆这段激情岁月的知己越来越少,他们当然寂寞了。

  其次,作为子女,有自己的家庭事业,不可能24小时天天陪在老人身边,跟他们唠嗑,晒晒太阳,说说话,只有在双休日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时间去看望老人。面对这种现状,老人每天都无所事事,没有人陪她说说话,一种寂寞感油然而生了。 原因三:退休的恐惧

  在你周围也许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工作的时候很正常,但是到了退休年龄,可以不用朝九晚五上班了,他们变得不太“正常”了,有时候会做出让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对于老人来讲,以前有固定的时间点忙碌而又充实,现在不用工作了,一天24小时都有时间,而其他人还要上班。以前老人有存在感,现在老人的存在感在减弱,没有人给他讲话,也不用学什么技能,就像妇女会患有“空巢综合征”一样,整个人一直处于空巢状态。每天都没事可干,就等一日三餐。 03. 那该怎么办?总结了书中三个建议: 建议一:正视自己变老的事实 其实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最值得庆幸的是能够慢慢变老。像一棵树,从种子到发芽,然后长成小树又变成参天大树,最后慢慢的枯萎死亡。这种状态最符合自然规律。 一个人变老,也是从婴儿小孩少年青年,中年,老人一步步转换而成的,就跟树从种子变枯萎的过程吗?这种顺其自然的状态难道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吗? 你要想想,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有些人也许刚出生就死亡了,有些人活了30几岁因为疾病英年早逝了。而你却完整经历了人的一生,体验了这一生的酸甜苦辣,该吃的苦吃了,该享的福以享了,然后慢慢走到死亡尽头,这不是一种幸福吗? 我们从出身的那天,手里已经握着一张“老年票”了,所以,你不需要害怕,排斥变老,要学会服老,学会面对自己的容颜,身体衰老的事实。 建议二:当下欲望 我有一个奇葩的亲戚,她现在已经70多岁了,但是她对金钱欲望比年轻人更强烈。夸张到,跟人说事闭口张口就是钱,把自己家打造的金碧辉煌,就怕别人不知道她很有钱。 我们小一辈都无法理解她对金钱的执着,想着都已经70多岁了,也没必要这么爱钱吧。 就算再有钱,也带不进棺材里,为什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想着如何获得更多钱呢? 正是因为她对金钱的执着,导致现在很多亲朋好友都不愿意到他们家做客,看到她打电话头就大了。 就像书中写到:人到了老年,你还感觉痛苦,放不下,一定是“自我”意识,绝对不是外部环境。 等上了年纪,应该学会慢下来,而不是像青年一下勇往直前。老年你需要上的一堂课叫做“放下欲望”。 建议三:学会冥想 你会放不下欲望,最主要的原因:心太杂了。只有让心变静你才会发现老年也有老年的乐趣。 最简单方法是冥想。冥想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意志关注自己的呼吁,帮助你走出自我,活出老年的灵性。 冥想没有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冥想步骤: 找个舒适地方,比如坐在椅子上,然后双脚自然的搁在腿上。闭上眼睛放松身体的部位想象你的身体和意识进入一种安逸的状态。 2.开始的时候,你可以从观察呼吸开始,注意小腹的起伏,气息在鼻腔里进出,腹部收缩膨胀,然后放松你的下巴,闭上嘴巴。整个人处于空无状态。 在冥想过程中,你可能会分散注意力,也会突然间想起某件不开心的事情,或者跟人吵架的情形。这说明你的注意力在开小差,你应该要尽可能的拉回正轨,专注于当下的呼吸。 明想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你可以安静地坐在草坪上,寺庙或者仰望天空。不论你采取什么方法,在你应对随时到来的烦恼时,都会有大受裨益。一旦你从冥想中获得了一丝宁静你就能正视心魔,认清他不过是意志的产物。而心魔焦虑是对老去的恐惧。 04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到唐僧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我很羡慕,那个时候经常幻想:要是现实中真有这样的肉该多好啊。这样可以年轻,当个小孩,永远不会变老不会死。 可是我现在发现长生不老一点都好,就像韩剧《鬼怪》,男主角拥有长生不老的身体,可是在没有遇到女主角之前他一点都不快乐。

  因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看到自己爱的人都已经入土为安了,而他仍旧在这个世间游荡。 这种长生不老,看起来是一种恩赐,实际上是一种惩罚。

  歌曲《最浪漫的事》有一句歌词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是的,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情,如果有一个爱人,相濡以沫,那就相伴到老;如果没有,自己看透这个世界的风景,然后微笑的步入这个荆棘之地。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五):你怕老么?

  你怕老么?我怕。

  第一次感觉到老,是26岁那年发现和朋友打完麻将半夜回家心脏突突,睡了一晚上都没缓过来,浑身难受脸色超差,此后再也熬不了夜的时候。朋友说,25岁是分水岭,过了25就算老啦。

  第二次意识到老这件事儿,是发现一向聪明反应快的爸爸拿水杯时手抖,听我说话要解释好几遍,办事儿第一时间询问我的意见,经常会说一句爸不如以前了。

  第三次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是在老公患肿瘤住院后。父母的瞬间衰老,他们对事情的六神无主,还有自己一夜之间白了的头发。生活的重难到来时,我们最容易想清楚一些事。

  我们怕自己变老,怕看到脸上胶原蛋白流失,怕皱纹怕暗斑,怕越来越失去少女感,怕被人喊大姐或者阿姨,怕在职场上失去竞争力,更怕在家庭中变成黄脸婆。

  我们更怕父母变老。我怕自己赚钱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怕自己结婚生孩子的速度赶不上他们退休的速度,怕看到他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样子,怕看到他们的白发怕听到他们得一点点生病的消息。

  我想,鲜有人不会为此焦虑。

  因为生活的变故,三十岁,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关于衰老和生死的问题。看过很多书,《向死而生》,《相约星期二》,《西藏生死书》,《心灵神医》等等。总是渴望获得内心的宁静,想通关于衰老和生死的自然现象。

  最近喜欢的一本是《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一开始便是被名字吸引。作者是当年热销书《活在当下》的作者拉姆达斯。

  人们只会教你年轻,却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好好做一个会老的人,如何平静而优雅的接受衰老甚至死亡。所以《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显得格外有趣又难得。

  老是什么感觉:

  对于我们来说,是原本精力充沛的身体忽然扛不住了,体检报告里忽然多了很多小毛病了。是女生开始用抗衰老的化妆品男生开始拼命减肚子了。是在工作单位里新来的90后00后都在管你叫姐了。是走在路上看到年轻的姑娘不再和人家比美,而是用一种母性或者大姐姐的眼光接受了。

  对于父母来说,是乘车和去公园时,人家提示你可以买老年票了。是在公共交通里有人给你让座了。是早上怎么都睡不了懒觉,醒的越来越早了。是越来越喜欢研究养生越来越相信保健品了。

  是开始回忆往事了。

  我们社会所处的文化越来越年轻化,广告里无论是化妆品衣服还是吃的,都在宣扬如何青春永驻如何长寿。关于驻颜美容关于长寿的产品总是在畅销榜首。

  周围很多人说,什么88年的中年妇女,90后空巢老人之类的话。这些话听起来可笑,却是很多人真实的想法。很多姑娘20出头就觉得自己是剩女,那我们三十几岁的人可能该去死。

  在崇尚年轻的文化中,老去是众多痛苦的根源。它们告诉你老去是一种失败,只有神奇的科学和商家能拯救你。

  所以,我们绞尽脑汁的对付鱼尾纹,眼袋,小肚腩,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做抗争。几乎所有人都在研究如何一直年轻保持青春。

  却没发觉这些是无比徒劳无功又毫无意义的事。

  米奇阿尔博姆在《相约星期二》里说,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当我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儿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儿。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

  也许这是一位将死的智者最后的体悟,我们却一直想不通。

  想来也是,我们总是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却从没正视过生命交给我们的任务。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绽放,在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丽。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里面给了几个关于正视衰老的tips,我个人觉得很实用。比如:

  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

  定制一套对应严重疾病的方案。

  学习冥想。

  与自己的肉体握手言别。

  学会成为一个依赖别人的人。

  撇开众望,按自己的人生观生活。

  活在时间之外。

  做最好的打算,接受最坏的结果。

  和恐惧促膝长谈。

  一次只做一件事。

  你会发现,任意一个都是我们现在最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我们焦虑我们不开心我们不愿接受现实的原因所在。

  就以上几点,如果能好好践行,我们也许不仅仅是学会了做一个会老的人,更多的是,学会了接受生命的无常,学会享受真正的快乐。

  正如拉姆达斯所说,“智慧是人生中难得几样不会随岁月流逝而减少的东西。当人生一切都衰退时,唯有智慧会随岁月增长。”

  我乐于接受老。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那般浅薄。

  要知道,衰老不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在知乎上,看到夜家子鸢关于如何坦然面对变老的回答特别赞同:

  我怀念一无所知的自己,却更喜欢经历这一切的自己。我希望当我老去,到满脸皱纹的时候,每道皱纹都像树的年轮,能读出许多信息,有许多故事。

  人为什么不能坦然接受自己老去呢?

  要知道,会老,是命运的恩赐。所有人都年轻过,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老去。

  当我走在医院里,每天看到各种截肢了的孩子,病危的年轻人时,我忽然觉得,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安静的老去,其实是件特别奢侈的事。

  30岁的你有20岁没有成熟,40岁的你有30岁没有的风韵,60岁的你有年轻时没有的人生经验和智慧,80岁你看过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完整。不必羡慕任何一个年龄,在每一分钟享受它就好。

  怕什么变老,如果上天给你机会慢慢变老,那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六):别让"老"来得这么突然

  我一直羡慕一种病,叫公主病。身边的朋友经常夸我:"你好坚强,你比同龄人都要成熟。"我很想反过来请教他们,若不坚强还能怎么办?

  我爸当年相当晚婚,他比我大四十岁。我芳龄十八那会,也没有举行成年礼就直接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打工,给上学的妹妹寄生活费,攒她今后上大学的学费……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七):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步入荆棘之地

  在翻看《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时,我不禁在想自己将来七老八十时是怎样的光景,颤颤巍巍、头发花白、走路需要人搀扶吗?很多人害怕自己老去,害怕青春的流逝、害怕亲人朋友一个个离自己先一步而去,害怕随着时光健康也会消失……

  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步入荆棘之地,与疼痛和行动不便为伴。

  01安于老去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是由拉姆·达斯(原名理查德·阿尔伯特)在他中风后所写,拉姆·达斯原本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因他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在书中详细描写了他成立的哈奴曼基金临终计划等公益项目,在陪伴临终之人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他总结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

  在后记《安于老去》中,描写了他的父亲老去时行动变得迟缓,无论是上车、爬楼梯等一些小事,他的父亲都像是修禅一般专心从容,每完成一件事,都会心满意足的地说“我做到了”

  拉姆·达斯在他中风,老去后经历学习思考后也终于能说出“我终于做到了”,像他的父亲一样,释然、满足地安于老去。

  02活在时间之外

  拉姆·达斯在印度菩提伽耶系统的学习了10年的佛法,在这10年里他学到了世间万物的无常,从灵魂层面观察自己的身心变化,从一个静止的中心点观察世事变幻。活在时间之外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让既往的经历为现在蒙上阴影,也不要让遥远的未来(死亡)纠缠你。

  学会来到现在,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能够放下过去,还能抛开未来,许多老人很多时候都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忧,虽说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是合理的,只不过过多的担忧反而有害无益。

  在我身边的也有很多老人,比如我的奶奶,和她聊天时经常听她提起自己对将来的担忧,面对死亡、面对疾病仍然无法释怀,害怕的情绪让她流泪。每次的谈心都无法进行下去,只是尽量劝解,让她不要去想将来,而是专注于眼前的生活,吃完饭后走走,和老朋友、老姐妹聊聊天,给子女打个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

  03从短暂走向永恒

  余秋雨在他的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人们常常用变化来衡量时间,用岁月的增长来衡量变化。学会从短暂走向永恒,你的每一刻就都是崭新的,只要你停下自己的脚步,看一看身边的风景,生活触手可及。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八):我们可以拒绝成为(死亡)助推者

  谈到老去,自然会谈到死亡。《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死亡,我们只能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对于年纪还不太老的我来说,这句话有一种醍醐灌顶的作用。当生命有了终结,我们才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己的身体。

  看了《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我有3点感触。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九):“胸怀死志”是一场修行

  前不久,许久不见的琼瑶阿姨突然又“火”了,但是这一次不是带给我们一场“天崩地裂”的爱情故事,而是将一个严肃的话题带到了公众视野。

  先有琼瑶在脸书发表《背叛——别了!我生命中最挚爱的人》一文,称自己与继子女的两种态度是“爱的拔河”,反思自己是否有权利剥夺孩子对父亲的爱,最终“含泪投降”。不久后,她又发了一篇给自己儿子和儿媳的公开文《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在丈夫的生死决定权上,琼瑶迫于压力道歉妥协,只希望=自己面临死亡时,能有绝对自主的权力决定自己的生死。

  人们恐慌什么?想来想去,人类最大的恐慌恐怕是逃离不了死亡的阴影。

  当我们谈到“死亡”的时候,“衰老”这个命题总是如影随形。

  如果没有所谓“衰老”,“死亡”变成了戛然而止的句点,那么琼瑶阿姨大可以不费如此周章,因为还没有等到她思考和决定,“死亡”已经成为过去式了。自然的死亡是一定会被人类思考的,当思考死亡这个严肃的命题的时候,就必须要面对衰老。

  在我们印象中,“衰老”几乎是负面词汇的集汇。人变得慢吞吞、反应慢、走路慢,什么都慢;以前想做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如今有了时间却眼花、这疼那痒什么都做不了,想一想心中都会充满了惆怅,然后就来到了哲学地界——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人老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那么你一定要先去看看探讨死亡和衰老的书,为了这阅读之旅的展开不那么枯燥和乏味,《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这本书里,摒弃了负能量,但是却没有逃避衰老所带来的一切负面的东西——不管是情绪还是现实。拉姆•达斯的讲述起源于他个人的一次经历——中风。大多数的读者,既没有到七老八十,也没有过失语、失智的经历,不过好在书籍的意义就是,从哪些我们未曾经历的经历中学习经验。

  在拉姆•达斯经历“中风”后的思考中,我们也可以走一趟“老年”之旅,只不过他要用灵修来教授你如何去看待“变老”这件事,除此之外,老去的我们,该为自己的衰老做哪些准备?

  首先第一条,是我们必须去面对“衰老”,进而才能勇敢面对“死亡”。既然人是向死而生的,生下来那一刻注定是要死的,为什么却不敢于去面对这样的现实呢?当我们真的面对这个现实时,就可以为“变老”做准备了,就可以轻松愉悦地看待老年生活了。想要过一个幸福、轻松的老年,就不得不这么去做。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抵也是一种关于年老和死亡的哲学。人一旦意识到会年老会死去,就会宽容,就会不再无关既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真真正正去做自己,成为自己,进而看到自己的灵魂。

  所以说,人不但要面对死亡,还要胸怀死志,想要做到,完美需要学习成为一个会老的人。

  邓布利多说过,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在魔法的世界是这样,在麻瓜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琼瑶阿姨,又何必如此伤心,一个人的生死以及在死亡的最后时刻,要面对什么,经历什么,也许都是一个人的因果,何不看开?而我们,还年轻的我们,最好在那注定到来的时刻前,享受一个有质量的老年。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后感(十):以一位老人的视角看待世界

  《学习做一个会变老的人》,作者是拉姆∙达斯。本书的英文名是《Still Here》。作者拉姆∙达斯中风后,写了关于“变老”、死亡等的思考。

  对于中风,我一点也不陌生。大伯父中风后偏瘫多年,腿脚不便,摔了一跤后去世。

  二伯父也因脑溢血中风偏瘫。老公的姥姥也因为中风,腿脚不便,一日三餐需要儿女照顾。我曾以姥姥的视角写过变老后的生活。(附在文末)

  我看着他们腿脚不便,却不敢跟他们聊这个话题。我害怕这样的话题会引起尴尬,就像我们一直逃避“死亡”这个话题一样。

  《白事会》的作者写过这样一句话:大家不是怕死人,是害怕死,怕和死人一样。觉得离死人远一点,就能活的时间更长一点。

  我们害怕谈论死亡,仿佛觉得只要不谈论“死亡”,我们就能够活得更长一点。

  老去离我们看似很远,但我们家里都有老去的长辈,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的父母也在老去。

  不要等老了,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诗人艾略特写作这样一段话:随着一天天变老,人们不愿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浪费一分一秒。此时你会摘下面具,放下虚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敦煌旅行时,遇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因为中风过,说话不利索,手也是哆嗦的。两位同事要乘坐直升飞机,老奶奶说:我能不能跟你们一起坐?我们看着老奶奶都惊呆了。工作人员不同意,怕她身体吃不消。老奶奶说:直升飞机我坐过很多次了。没问题的。

  最终,老奶奶和两位同事坐上了直升飞机,老奶奶主动要求坐在副驾驶的位置。飞机飞起降落都很淡定。

  其中一位同事说:看到那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我一定要在年轻,趁着身体健康,有钱的时候多去世界各地玩,不要等老了身体大不如前了,才想着出去旅行。

  清醒地面对死亡

  最近,公司一位同事的公公被查出是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手术之后存活率很低。也许,他的生命所剩时光不到2年的时间。家人一直瞒着他的病情,只告诉他是良性的肿瘤。但心里又很纠结,万一老人家有什么心愿,有想要见的人,如果不告诉实情,去世时,会不会留有遗憾。

  我当时在想,等我老了,我生病了,我希望家人告诉我实情,要明明白白地死去,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完成自己的心愿,与心爱的人,挚友等道别。

  在书中,作者的母亲在去世之前,脸色很差,亲友和医生都瞒着她,跟她说:你的气色很好。实际上,她所剩日子不多。作为儿子的拉姆∙达斯坦诚地与母亲说她所剩日子不多,与母亲进行了灵魂与灵魂的交流。

  作者在书中讲的临终关怀,也是希望人们可以选择清醒地面对死亡。

  老去,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虽然我还年轻,但我有想过老去的时光,我曾开玩笑地说,我要活到九十多岁。甚至想着,即使到了九十多岁,我依然可以写作阅读,就像季羡林先生,在生命的终点还在纸上写着文章,留下一篇未完成的手稿。

  但我从未想过变老之后,我可能需要面对疼痛,老年痴呆,寂寞,尴尬,幽闭恐惧症,大小便失禁等等问题。

  当我在书中看到作者引用梅∙萨彤《写在八十二岁的日子》里的一些内容,我才意识到,原来老去会面临身体的疼痛和一个人独处的绝望。

  对去老去,我的想象中只有年龄变老了,身体还是年轻的身体。

  “变老”是美国人避讳的一个词。

  美国是一个崇尚年轻文化的国度。去美国出差,我所见到的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同事,他们身材姣好,精力充沛,依然在职场打拼,甚至还去参加马拉松比赛。

  但我们终究都会变老。作者拉姆∙达斯在经历了中风之后,才真正明白变老的状态。尽管他之前一直在做临终关怀,以为自己是理解变老这件事的,只有在自己中风,坐在轮椅上之后,才真正意识到变老是怎么回事。

  作者本身是一位灵性大师,在印度修行几十年,因此书中有不少佛教对于死亡,对于灵魂的看法,以及印度人面对死亡的方式。

  书中作者用一个章节来讲“临终关怀”: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无需介入太多。对希望清醒地面对死亡的人来说,临终关怀也许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免得医生不惜一切代价强制你活着。

  大多数人在临终时,是痛苦的,是恐惧的,甚至是无法掌控自己的死亡的。很多人是在医院中带着孤单单地去世的。

  对于佛教僧尼们,死亡不过是解放你灵魂的一个过程。

  有一次听《开启你的高维智慧》的作者刘丰老师的演讲,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提升生命的维度。

  这种观点,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净化自己的灵魂,好让死去时候的灵魂比刚出生的时候更纯净一些。这本书中作者也是类似的观点。

  当我们坦然接受老去,而不是对抗,变老的岁月也不会那么难捱。

  对于变老的恐惧,也是对于时间的恐惧。最后一章,作者讲了“活在时间之外”。之前听刘丰老师讲,在三维的世界里,时间是常量,在四维,高维,N维的世界里,时间是变量。当时间是变量,我们也就不会被时间束缚。也许就是作者说的“活在时间之外”。

  当然,我现在还是不太明白,如何活在时间之外,如何超越“时间”这个度量单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