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火花》读后感10篇

2018-04-12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花》读后感10篇

  《火花》是一本由[日] 又吉直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花》读后感(一):我们为什么会被逗笑

  把人说哭了容易,可逗笑就难了。能逗笑人的本事,似乎并不值得一提,但要让你试试舞台上取悦一群挑剔观众,那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直冒冷汗。有些人天生自带幽默气场,什么也不用多说,往那一站,瞧见他或她那张脸就会扑哧一笑。还有些人,可能是觉得幽默的人更加受欢迎,所以平日里暗自下功夫培养自己的搞笑本领,遇上聚会什么的,就想充当气氛调动人员。这种后天努力也是有的。不管是天赋异禀也好,后天努力也罢,总之,搞笑一事总有人愿意去做,还有人决定以此为生。 把搞笑当作终生事业,将这话说出去,估计会引得旁人不屑一笑吧。若是我家弟弟妹妹突然有一天跑来跟我说这话,我不至于会马上反驳他(她),因为我压根就不相信我的身旁会有人真的把搞笑这事当真。这并不是我瞧不起这门艺术,而是我的周围并没有培养出这种人才氛围。现如今,各大卫视都会推出喜剧系列的综艺节目。比起日渐单调乏味春晚舞台,在这些舞台上,有时候还会碰上一两个让人笑出来的节目,这真是令人欣慰作为一名观众,我从来也没有琢磨过哪些段子能让我发笑。现在趁着读完这本书的机会好好想想,就会发现自己笑点其实还挺固定的。比如说一些画面质量粗糙家庭录像带记录的出丑瞬间。这些视频我曾在公交车上看到后笑得直不起腰。同行的人见我这样都觉得我疯了,还说我笑点低,但我真的对那种笔直站立的姿势突然出现异样扭曲的跌倒之类的画面没有抵抗力。然而这种录像带看多了,我也渐渐开始反省自己究竟是觉得这玩意有意思还是纯粹的在嘲笑别人的丑态。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后,再看此类录像带总会被一种莫名其妙道德约束住自己嘴角肌肉——没法放松的笑了。 还有一种常会逗乐自己的方式就是听相声小品,但必须是方言类的。换句话说,我觉得方言就是自带搞笑元素。我尤其钟爱北系方言,用这类方言说出来的段子总能戳住我的笑点。这应该归功于赵本山和岳云鹏了。就算排除掉方言用标准普通话,那也不能像新闻主播一样字正腔圆地念段子,而是应该男的学女腔。总之就是不能“正常”地来说段子。 另外还有一种普通人经常做的,就是开涮他人的糗事了。说这种的时候,其实揶揄和调侃的成分占多数,可能还会期待一下别人的反应。虽然对被拿来开涮的人有点失礼,但搞笑不就是要一部分人做出牺牲,厚着脸皮掏出自己或别人的羞耻之心供大家嘲笑吗? 上面所说的这些会戳中我笑点的搞笑形式,我相信也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搞笑形式无所谓高低贵贱,但却可以有俗雅之分。现在的我,对那些丑态百出的家庭录像带越来越失去耐性,甚至会担心摔倒的人究竟会不会变成残疾;一味调侃方言,是不是带有地域偏见;开涮别人的糗事是否是不道德的行为。正因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也就没办法好好地会心一笑了。因此在这本书最后,神谷再次现身,和德永坦白自己隆胸就是为了让德永以外的人也觉得有意思,为了能上电视,这种荒谬感一下子打乱了整个故事节奏,让我很难适应。我无法对神谷的隆胸行为感到有意思,和德永一样,我会觉得这个人这么多年的不羁终于把自己给逼疯了。我有点怒火中烧,甚至想对德永说,瞧瞧这就是你所敬仰的师傅。然而神奇的是,德永已经成长了,他能够恰当处理神谷这样棘手的人物,只要有德永在神谷身边,这个疯狂的漫才师就不会有问题。多亏了德永,在池子里泡澡的大叔波涛汹涌”的最终画面才不至于让我感到难过

  《火花》读后感(二):痴人之路

  太聪明的人做不到,只有真正的傻瓜,坚信自己的信仰有价值的傻瓜,才能成为漫才师。——神谷神谷和德永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漫才师时,神谷说真的漫才师,哪怕是在卖菜也是个漫才师。这让我想起演员,一位好的表演者,演绎什么就像什么,很传神到位,至少观者不会出戏,甚至是有时分不清演员和他自身的这个角色到底谁是真是假。记得当年看《霸王别姬》时几度落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观众看不到的,他在舞台上是虞姬,他就是。

  两个同样热爱漫才师的男人成了师徒关系,为了成为一个能取悦观众的漫才师,德永和神谷一直走在职业探索之路上,舞台上的冷清,深夜里的啤酒吉祥公园的击太鼓的青年,两个坚持自我的创作青年,德永的那些困惑,时常让我陷入深思。就在合上书,打字的这一刻,回忆自己这一路因为喜欢书,因为爱看书,自己在坚持写书评,记录这一年的印迹,很多时候默默无闻地在坚持着,困惑会随之而来,这是一种不间断的迷失,跌跌撞撞地走在迷宫里。到底是为了取悦看客?还是为了取悦自己?这是一个很重要命题。为了蹭热点,为了博噱头,为了夸大其词标题,到底该看什么样的书,写怎样的文字,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曾经深深困扰着我。德永何尝不是,正因为他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漫才师,他才拜了特立独行的师傅神谷。神谷觉得创作和表演就应该“与众不同”,要“跟着感觉走,竭尽全力生活。”他说:“太聪明的人做不到,只有真正的傻瓜,坚信自己的信仰有价值的傻瓜,才能成为漫才师。”可是这个坚持自我的师傅,能取悦自己却无法融入到市场中去。

  所谓的坚持自我,在巨大烟花之下,个人之努力低到尘埃里。那些坚持自我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一夜成名。还有一种是生前被疯子,死后被追捧的。德永在神谷的带领下,困惑和迷茫挣扎和斗争,一直绑定着他。师傅过于洒脱徒弟过于束缚。为了能达到搞笑的效果,神谷无所忌讳,而德永有自己坚持的立场

  神谷为了提高德永的职业修养,每次的日常谈话或是短信,都穿插了很多漫才师临时起意的素材,二人的对话犹如舞台上的唇枪舌剑争锋相对。这种在生活中穿针引线,侧面反映了神谷是真的爱漫才。神谷爱,能代表观众能接受吗?想到他用打油诗来逗嗷嗷待哺婴儿,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他觉得很搞笑的打油诗,婴儿却没有如期笑出来。这也是他后来落魄原因吧,在自己的这条路上走到头,一根筋,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已经无法博取观众的笑点。这是小人物悲哀想象着他一直在探索在努力,却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摔了跟头。市场竞争激烈,好的作品和好的漫长师涌出不断,总会有一家欢喜一家愁。纵然是无家可归无法靠兴趣填饱肚子,他依然在创作属于自己别具一格的作品,试图赢得大众尊重。“不妥协,不欺骗”这两股清流,在火花的阴影下,显得异常渺小

  那种生活在底层的无力感,只有曾经一样扑腾在湖底的人,才能深刻感觉到那种无法呼吸孤立无援沉闷之感。又吉直树大概是缘由自身的经历,在成名之前,度过了一段困惑时期。这种写法很丧,很日式,很贴近城市边缘生活。这种丧不是不想上岸,是一次次与岸边失之交臂擦肩而过。十年前的相遇到十年后的重逢,故事里的人还是那两个人,只是,如今,徒弟成为那个循循善诱的点路人,师傅依然是曾经那个师傅。如果没有与生俱来才华,没有八面玲珑性格,没有四通八达的关系,光有一颗炽热梦想执着的信仰,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漫才师,想独一无二,想被大众接受自己独特创意作品,这太难太累。神谷或许只有一个,德永有无数个。神谷的痛楚是可能很少人会接受他的作品,德永的困惑是到底是坚持自我还是迎合大众的需求。在又吉直树淡淡的叙述过程中,一开始觉得有点平淡无奇,篇幅不长,但是看到最后觉得那些机智对白和深深地无奈,那些平凡执着的背后,一颗颗小小的火花,在空中绽放,就算没有刺到人们眼里,至少感动了自己。有信仰有价值的傻瓜师徒,平凡的人最怕他有梦想了,是这些梦想支撑着他们勇敢卑微地走下去,正因为那些深夜醉酒时的推心置腹和酒醒之后的依旧茫然。这些触角深入到每一个迷茫挣扎的芸芸众生内心开篇的火花和幕后的花火盛宴,暗示着漫才师的梦想和火花一样绽放,能被鼓舞也好,不能被打动也罢,至少燃放了自己,这本是也是一种意义。篇幅不长,但是我已经看懂了又吉直树想表达东西,正是这些难以启齿柔弱,直击人性坦诚,和燃放的花火一样,让我想起自己以后要走的一段路,很长很长,唯有不辜负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火花》读后感(三):这光芒,不枉期待

  在回京的高铁上读完一半,在昨晚又一口气读完。好的故事,让人不想合上书页

  早上整理读书笔记时,我忽觉神谷先生和Breakfast at Tiffany’s里面的Holly Golightly有所重叠。他们在他人眼中都是异类,但又没有那么多的不同。他们有极高的追求,又不得不面对生活中那些琐碎困难,无论是金钱生计人际关系

  没读这本书时,我以为这部作品只是揭露漫才世界细节;读到中途,我被叙述者欺骗,以为这部作品就是他所说的,关于神谷先生的“传记”。

  这两种猜想都不对。许多文学作品实际都直指生活,只不过在又吉直树这里,使他与众不同的元素,刚好是他最熟悉的漫才。

  故事里的几个人,生活没那么容易,也没过于沉重。这是生活的常态。所谓的戏剧性展开,反倒包含在漫才师们的对话和行动里,为无趣的生活加点佐料。

  读完后会想一想,但不会想太多,这也是我喜欢阅读状态

  期待自己能早日读懂《剧场》,或者《剧场》早日也出中译。

  《火花》读后感(四):自我鼓励

  《火花》就像淡淡的花茶,有种最接近日常感的恬适。剥离开来,仿佛能够窥得现实真相

  年轻的德永君拜自由不羁、以搞笑为人生信仰的神谷先生为师,代价是为其写一本传记。然而相处模式更像是前后辈之间的朋友关系,去餐馆喝酒、身上只带一点零钱、深夜厮混在一起、坐最后一班列车回家。德永君和神谷先生一起出现的画面,给我这样的印象

  永远都当漫才师,和出现在电视上,以说漫才为生是两码事。神谷先生说,真正是漫才师的人即使在菜场卖菜也依然是漫才师。甚至他由于不知道自己是漫才师,比那些努力成为漫才师的更像真正的漫才师了。这样也更搞笑。即使做着别的行当,但有一颗做一辈子漫才师的心,就是漫才师。没有出现在电视机上的人们,被大浪淘沙淘汰掉的漫才青年们,都不是白白浪费掉的。他们是漫才的一部分,是那些出现在电视机上的人们的基石

  “所有的人绝对都是必要的!所以,今后所有的漫才都跟我们有关。无论做哪一行艺人都不会隐退的。”神谷先生这样安慰着sparks解散后的德永君。

  想起剧中增添的一个流浪歌手人物,生活所迫让德永君当给钱的托,然而并没有多少人捧场。最后选择回乡下老家,德永君说还想听他唱最后一次歌。

  吹着口哨向前走吧,失落沮丧的吾友。

  德永君说,希望在乡下他能继续唱歌。流浪歌手露出了苦笑,说但是没有人听啊。

  我们的梦想是要靠别人实现的。这种要依赖世间才能实现的梦想,不知道要有多大的运气才能实现。芸芸众生之中,为什么是你呢?

  德永君在sparks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漫才上说,我们要颠覆的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句美丽格言。努力不一定有世间的成功在向你招手,努力甚至都不能改变你身上任何一部分。

  努力的意义仅在于“你努力”这三个字。不要再向努力祈求更多了。

  《火花》读后感(五):梦想如火花,生活也如火花

  一个关于梦想、生活、生存的故事。梦想这词听起来很大很梦幻,对于普通人而言,只是希望我们赖以生存手段,是我们喜欢的行业技艺

  所以我常狭隘的想,如果有钱了,就没这么多屁事了。

  之前听说,小栗旬在结婚生子之后,在导演面前不敢谈论家人,不敢收拾得太好,说是生活太幸福,怕被导演认为难以演绎细腻的角色。

  我眼里的新海诚也是如此,早期的作品的台词画面都透露着对人生、对爱情、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一举击中我的内心,但《追逐繁星孩子》之后,虽然创作出了许多评价很高的作品,但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只是单纯隐约地感觉到在这部作品之后,我与他之间的某种羁绊突然间消失了。直到《你的名字大火,我才知道,啊,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结婚了。

  扯得有点远了...读书过程有点囫囵吞枣,没有完全进入这个故事,只是看到最后,德永的搭档为了养家糊口,放弃了梦想,德永因此退出了漫才界,而神谷为了继续梦想,隆了一对可笑的巨乳。开始觉得有点心酸,又有点理解。

  人生路长,我也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走着,即使如此,自己还是开始偏离了方向,意识到了,却不知如何扭转。在网上呐喊“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很容易,但什么才是想要的人生,我没有明确答案,又如何去实现?身边没有领路人。

  时间过得太快了,每年7月,我在数着这是我毕业的第几年,每年12月,我在计算着这是我第几个生日,彷徨着迷茫着,青春快过了,更害怕人生也就这样过了。

  梦想如火花,生活也如火花,很容易就灭了。

  《火花》读后感(六):只要活着,就不是坏的结局

  在日剧《Doctor X》第三季里面偶然看到客串的又吉直树,对他自身散发的特殊气质留下了印象。 偶然在言几又闲逛的时候,看到由人民文学出版、旅日学者毛丹青翻译的他的小说作品,怀着很大的好奇买下随即开坑。 首先,我没有看过同名的电视剧,也是后来才知道漫才这种表演形式很类似于国内的双口相声,仅从小说本质来说,这是一本异常真实的,表现漫家职业和生活的小说,但受限于文化差异可能无法完全理解。 小说的开始,描写了主人公德永在烟火大会声嘶力竭地漫才表演,却被现场的各种声音所掩盖,而即使是这样,德永和搭档还要珍惜眼前这种为数不多的演出机会,他们的存在完全被人所无视,成为一种陪衬。演出结束后心情欠佳的德永,偶遇同是漫才演员的前辈神谷,也许是从彼此身上都感受那种被无视的寂寥,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亦师亦友的伙伴,在东京这个大城市里,他们一边努力地表演漫才,一边又努力挣钱,养活自己,希冀于某一天能够“火一把”,在经历了表演不被认可、海选落选、没钱吃饭、交不起房租、失恋等等挫折,两人相互扶植相互安慰,更是相互唯一的知己。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德永不断思考着观众的口味,终于渐渐得到认可,生活也变得更好,然而隐退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挽留;神谷则有着自己的想法却不被世人所接受,依然默默无闻,神谷羡慕着德永的成就,而神谷那种直率和坚持一直让德永羡慕,两人的感情始终如一,能真正说清谁成功了谁失败了吗?又吉借着德永的口吻说:即使长时间做着一件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事,只有排除杂念勇于拼搏,站在舞台上,才有可能真正成功,明白这一点才是感悟人生的不二法门。 又吉是想鼓励漫才界所有正在奋斗的年轻人,又吉在序言中写道:能凭借漫才养活自己,他自己也是最近才做到的事情。他和众多漫才演员一样很清楚,这一路走来有多么不容易,他希望社会能了解这个一直以来为大家带来欢笑的职业的背后。其实这一点和我们所有奋斗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一样,大家都是来这里拼搏着寻觅着机会,放弃了家乡安逸的生活,在异乡出租屋里努力着,未来能成功么?谁也不知道,但我经历过,努力过,这就是青春。 小说最后,两人再次来到烟火大会,各种声音依旧喧闹,德永看到神谷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在世俗的眼光里坚持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尽管有迷茫有荒诞,他说,只要活着,就不是坏的结局,大家都在路上~

  《火花》读后感(七):那些沉默的梦想,不能被忘却

  ——读又吉直树小说《火花》

  梦想给人的力量和给人的沉重,如果放在天平两端,几乎可以得到同样的“重量”。少数人梦想成真了,激励着无数人;多数人被现实冲垮,或被诱惑,最终偏离轨道。

  当然还有另一些人默默地、孤独地坚持着,保持着唯一的姿态,然而终究得不到“正果”,消失在人群中。他们的坚持他们为梦想而努力的身影,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中。他们只是被人遗忘了。

  这“另一些被遗忘的人”太可怜了,生活几无戏剧性可言,连小说家都很少关注到。而这个的角色恰恰被作为搞笑艺人的慢才师(类似于中国相声演员)又吉直树给捕捉到了。凭借着对默默无闻地梦想追逐着的刻画,又吉直树处女作小说《火花》摘得芥川奖。

  《火花》以“我”——德永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和师父神谷先生十年间漫才艺人逐梦生涯。“我”作为高中毕业即踏入演艺圈的漫才艺人,经历着生活困苦、前途不明的困苦,渐有声色之后,终因“无法逃避现实”而放弃。

  对神谷先生的刻画是小说“神”之所在。作为“我”的对照,漫才是神谷先生的梦想、他的生活全部。为了漫才,他不顾一切,愿意成为“傻子”。然而,他为此失去的更多:生活潦倒,爱情溜走,不为世人所理解。他所念念不忘的“推陈出新”,最终不过是换来他自认为搞笑、却难以被认可“不伦不类”。

  神谷先生既没有像好莱坞关于梦想的电影那样最终获得“胜利”,也不似杰克-伦敦《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那样幻灭,不似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莱尼那样被当头一棒,也没有理查德·耶茨《革命之路》爱波那样梦碎。

  他追逐梦想,卖力挖掘新的搞笑段子,为漫才事业奉献着自己所能,然而得到的依然是默默无闻,仿佛一粒石子掉入大海,悄无声息。

  对神谷先生的刻画,打捞被人遗忘的那些“沉默的梦想”,是又吉直树《火花》最大的贡献。

  书中,神谷先生说:“被淘汰下来的也不是绝对没有用处的。加入只有一组艺人,没有对手,那绝对没意思。所以,哪怕只上过一次舞台,这种人也绝对必要的。”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是登上真正人生舞台的人,纵使默默无闻是最终结局,也不是“绝对没有用处”。

  又吉直树的叙述内敛、温柔。小说故事情节也简单。我们几乎看不到那些极具戏剧冲突的对现实的控诉,对不公的反抗,对人生的绝望。神谷先生也不犬儒,未绝望,而是努力地坚持。

  但简单故事中,两位主角言语间涌动的情感却真切,饱满真诚,直击内心,让人忍不住落泪。因为,神谷先生用生命去追逐、用坚守去守护梦想是那样的动人,纵使他满身是伤。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他是那些背负梦想,踽踽独行,默默无闻,前途未知的每一个人。

  《火花》读后感(八):火花绽放也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吗?

  是否会有如此同感?在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表象并使之成为常态存在,我们的自我虚假感和失真感都会与之等同相加,回头看自己,是好像有些不认识了。再看看身边的人(大多适应社会竞争机制的成功者),嗯,我们的确都一样,都差不多。《火花》小说重要的不是在讲漫才,又吉直树在讲人生态度。——“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拥有自我意识,其实我们大家都是漫才师。”

  这部小说能获奖(芥川奖)而且大卖并不奇怪,这部作品同时也被拍成日剧,也大获赞赏。它写了一个社会(日本社会,但普遍存在我们当下社会)冷峻暴露的一面,和生活在其中小人物的人生修行。这其实就有小说中神谷先生所要抨击批评的“共鸣”,在共鸣中读者会被带入进角色的情感中,自会泪目。但《火花》并非重用非创造性或说是近乎无趣的“共鸣”来诠释漫才家的态度,重点还在于创造。这一点在文体、语言、故事情节、主题都有所表现。我不太懂日语,但本书译者毛丹青译后记中提到日本原版关西地方方言的魔力使之令人超乎想象,又吉直树还运用大量假名与汉字使得文本与语言得到凝练与升华,脱离大众本与漫才无关,可上升到文学他却容不得半点将就。

  因为也无法读解日本原版,主要还是说下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全新创造性。日本通俗小说都有一个“通病”,情结浓酽而情节淡薄。《火花》则在故事情节上有所大突破,神谷这个角色的严肃性与颠怪性的个人特质产生的化学效应奇妙融合让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极其出彩,成为小说中另一主角德永(第一人称,比神谷小4岁,拜神谷为师)崇拜爱戴的对象。神谷与德永在书中很大篇幅都在讨论很严肃很深度的人生课题,并用出乎意料的方式表达出来,神谷用自己的人生真实的毫无遮掩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意孤行,或者是愚蠢至极,但在德永看来,这是最为至纯至善至美的品质,是他生来所不具有并无法再生的能力。他们亦师亦友,走过最精彩的青春逐梦时光。在最后部分神谷给我们一个咋舌的大惊喜,那就是他的F罩杯,在穷困潦倒负债累累强压之下,他还能用这种心酸心痛的自我意识下的段子幽默了自己一把,使得这部小说超脱了普遍价值观和读者的心理期待,冲击我们的理智与思考,是这部作品的点睛主题之笔。

  我在想Sparks解散演出德永抛出的问题——我们要颠覆的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句美丽的格言。随后,他用漫才(感觉很像是中国相声当中的包袱儿,文化相通)方式解读了这句话——把相反的意思当作宣言说出来,正面的意思用反话说,反而能把我们想说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其实在一方面考虑这句话的正话也可以说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不是相对于他人看到的,而是关乎于自己本心投入并真实经历的,什么都无法代替的真切热爱与无悔青春,“那些永恒的不可救药的岁月决非只是荒唐的骚动。”还是我们对待人生的坚定态度。 合上书我还是无法理解神谷曼妙的音乐想要表达些啥,可我真的激奋,笑了。“太鼓的太鼓的小兄弟!红帽子的小兄弟!龙啊醒来吧,随鼓声醒来吧!”

  《火花》读后感(九):「火花」——终于读完

  曾买了原版「火花」,然而一直都没有看完。刚好有中文译本,七万字的中篇翻得很快。 记得那年,原本一直在搭档绫部的光芒之下的又吉凭借此文一举夺得芥川奖,上各类节目都被人尊称「先生(sensei)」,绫部曾在中居居(中居正広)的节目上连呼他们这对组合简直格差巨大,印象深刻。 身为芸人(搞笑艺人)的又吉写的也是芸人的故事。两名完全不红的芸人对搞笑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做的种种努力和对应,相信也有很多又吉自己的影子在。 文中有很多漫才相关的场景和对话,翻译成中文缺了不少味道,客观因素难以避免。但找来郭德纲给此文作序着实有些无语→_→这位大爷估计连文章都没看完吧。不过这也给了我看原版和剧的动力,期待期待。 想来,哪怕没有看过日本综艺(バラエティー番組),不理解日式幽默的人依旧可以从此文中获得很多共鸣吧,毕竟大家都会对那种不得志却依旧拼命的人心怀敬意。(尤其Sparks最终表演的那段,太惊艳了!) PS①:文中人物的一些想法让我联想到了「昭和元禄落语心中」,也许对于类似业界来说,「通过计算的搞笑」和「天然去雕饰的搞笑」是永恒的主题吧。

  ②:一星扣在莫名其妙的序。。

  2017.10.19

  《火花》读后感(十):漫才师的明天在哪里

  单只看名字,以为是那种青少年喜欢的,唯美的,稍纵即逝的爱情之类的,没成想,通篇就在讲一个职业,漫才师,相当于中国的相声,一种逗人乐的艺术形式,而由开篇的一场火花活动开始到最后的火花活动结束,在这火花之间,是对漫才师以后归路的思考。

  在一次花火大会的会场,德永和搭档表演了一场漫才,但是表演得不尽如人意,无人理睬,尴尬着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另一场漫才,德永见到了神谷,他特立独行的表演马上吸引了他的注意,会后两人一起去喝酒,德永更是看出了神谷的才能,准备拜他为师,于是开始了各自的漫才之路。

  神谷师兄对于漫才总是带有极大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也在寻找笑料,但是他却不是个会生活的人,每日靠着赊账生活,还有真树小姐的接济,每次出去也要摆架子请德永吃饭,而这样下去,导致他的生活处处受人诟病,而德永也成为了人们口中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人。

  而德永则一直中规中矩的,他奉行的漫才一定要有个格式,每次要说一句话一定要有有所铺垫,合适的句子出现在合适的地方,而对于有些漫才师喜欢的黄色暴力等他更是一丁点也不沾,他就这样慢慢的表演着不温不火的漫才。也曾上过电视,但是学漫才的年轻人层出不穷,而他这个后浪却始终没有打响名号。

  相对于他,神谷也曾靠一时的抢眼受人关注,可是他这样的老艺人也没有扬名立万,反倒生活过的更不好了,真树小姐离开了他,他也消失了一段时期。在漫才表演也是第四名而已,由此来对比德永的倒数第三。

  最后没想到先放弃的会是德永,他告别了漫才的舞台,而在重新遇到神谷之后,他更是受到了惊吓。

  而这本关于漫才的故事以德永的口吻所写,里面也许有作者真实的人生,但是这曾经灿烂的火花会是漫才师的结果吗。运用德永的经历,来娓娓道来这短短的漫才生涯,为了心中的火苗不灭,为了曾经的梦想,为了台下的掌声,这绽放的一瞬间就是慰藉。

  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人说是两个人不知道谁更悲剧,一个狠心离开,一个失去了自己,而这些为了漫才努力的人,会有成功的吧,像是那个第一名,他本身站着就让人发笑,而这需要别的漫才师付出多少努力呢。

  而一个职业,一个艺术,一段人生,也因为这曾经的绽放而变得与众不同了。这些遗憾的,没有说出口的,为了漫才的思考也应该为读者所知,语言也许不是很优美,甚至没有吸引人的感情戏,但是光是这些不能完成的梦想就已经让人动容了呀。

  而漫才师的明天到底又会是怎样?天时地利人和,只等着一个成功的漫才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火花》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