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名侦探的守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名侦探的守则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6 20: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名侦探的守则的读后感10篇

  《名侦探的守则》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一):不要以为吐槽套路的书里就没有套路

  y.旸夜

  反套路的套路,“我疯起来连我自己都黑”。我给四星是因为可能大家都这么吐槽过,但除了东野圭吾,没人真正把段子牢骚写成一本小说起承转合一点不落,而且还有推理的元素在里面。

  讲真一开始看小说世界里的人吐槽读者和作者,把套路都当做义务劳动执行,有点儿新奇,看多了呢,就开始腻味,觉得造作,甚至有点儿无聊

  但是东野圭吾很有一种“任凭气氛诡异,我自坚决揭秘”的镇定,一边狂槽自己一边把已经完全只剩骨架子故事讲到最后。虽然他坦坦荡荡地显摆出“我又要搞俗套的东西来了”,但我还是尴尬发现揭秘仍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种很可怕本事,他敢肆无忌惮抬高读者的预期,把俗套的东西摆出来就意味着弃之不用,看似硬着头皮强行尬答,实际上如果按照最终的谜底来正经写小说,也并非不可以。

  读这本书是很新鲜体验,剔除彼此能达成默契的加工部分,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从“作者要传达这个信息-进行一大堆描写和说明委婉表达-读者分析-得到作者想传达的原始信息”直接简化成双方心领神会粗暴交代

  “我不费脑筋去填充内容了反正就是密室杀人。”

  “反正就是别的人都没有不在场证明而这个人有,但是经过一堆调查,这个人又最可疑,所以我们直接开始想办法推翻不在场证明吧。”

  无法反驳。

  为了满足越来越难伺候的读者,推理小说作家真是煞费苦心啊。

  在去掉那些零碎枝节以后,加上吐槽式推理小说的娱乐性(不严肃性),在有些细节动机或者可行性上的不严谨,也变得可以包容了。东野圭吾完全就是放飞了自我,把自己设想过但是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诡计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读者看个新鲜,作者没有太大负担,写法上的创新又足够闪光了,一本“不错”的小说就此完成。不得不说很聪明

  尽管这是不需要太较真烧脑去创作的小说,但从细节上仍可以看出东野圭吾在写推理小说时的游刃有余,要知道套路都是这些家伙创造的,被书中“无能”的作者形象影响判断的话,就意味着要中计了。所以第十章《不公平的样本》里,简单文字游戏,就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我必须提醒想看这本书的朋友,它可能存在大量吐槽,但本质上仍是一本短篇推理小说集,里面处处都是陷阱,因为“利用惯性思维”这种套路,在“吐槽总是利用惯性思维糊弄读者”的小说里,仍旧存在。

  有些思维定势,不是说出来你就能注意到的。

  2017.7.9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二):那天名侦探们终于想起了被守则支配的恐惧

  说起名侦探,最先想到的是谁的名字呢,大侦探福尔摩斯还是小学生工藤新一?印象中,名侦探似乎永远都是在白痴警察一筹莫展捶胸顿足之际,自带背景音炫酷登场,以智慧光芒照耀着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无数目光汇聚之处,名侦探旁若无人地展开推理,叨叨叨叨叨,直到经典台词出现:米娜桑,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赚得众人一片惊叹之后,一脸淡定的名侦探心满意足地露出迷之微笑,可谓深藏功与名。 名侦探——推理小说中神一般的存在。嗯,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完全没毛病!不过偌大的推理圈,难免会出现一两个骨骼清奇的名侦探,比如下面这个帅气的后脑勺的主人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三):推理小说是小说吗?

  我看过一些劳伦斯布洛克,看过一些阿加莎,几本东野圭吾。然后有一天因为朋友推荐,看了《占星术杀人魔法》,从此对所谓“本格”推理敬而远之

  在我个人看来,占星术杀人魔法啰嗦且无趣,完全是一本糟糕的小说。但所谓本格推理的读者显然有不同意见。假如适用于一般小说的评判标准不适用于本格推理,那么很容易得出一个推论:本格推理不是小说,至少不是一般的小说。

  它起源于推理小说,但是逐渐偏离了小说,发展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文字游戏。小说消失了,没有了像样的故事和人物,只剩下越来越浮夸的谜题以及填充篇幅的无尽的废话

  东野圭吾对于此种小说的讽刺,正是我的心声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四):小说的有趣之处 不正在于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吗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 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我心中的东野圭吾 也不再是一个严肃深沉心思细腻的中年大叔 而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在跟我一起看剧看故事的大男生样子 也不该说是大男生 轻快风趣但又能从中看出岁月积累 可以说 想了解东野圭吾 这本书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本书中一个个短篇没有畅销书中的那么沉重那么压抑的杀人动机和背景设定 但是每个故事都有特别之处 或许是难解的密室 或许是斥巨资制造的杀人机关 或许是死循环的不在场证明 或许是死者死前留下的密码一个故事读完 虽然总有那么一些欠打的成分 但是每个故事之后总会感叹 原来还可以这样 可见作者的功力之深了

  对这本书的评价 从四星 到三星 到两星 最后又回到三星 一度下降是因为有一篇 凶手吵着对这本书的主人公喊到"我的不在场证明是诡计啊"随后凶手又让自己的秘书给警察拿出 自己不在场证明的漏洞 对于看推理小说属实不多的我 实在理解不了作者的用意 而且这样揭开真相的方式我也确实不太舒服

  还有一篇叫做推理小说的法则的 作者安排的凶手竟是那篇故事中的"我" 没错读者的思维定式是推理小说中的凶手 一定不会是侦探或者警察一样的人物 更不会是"我"这个人 这个故事的确让人打开了新的视角 但是...嗯...我就是不喜欢 觉得被骗了一样

  最后 最出乎意料 又好像在意料之中 理所当然的 警察大河原成为了最后一个故事的凶手 这本书的尾声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 你不知道在哪里又是作者的一个小圈套 不到最后一个句号出现 总觉得作者还会再给你一个惊喜 虽然无赖 但是着迷

  我们喜欢推理小说的原因 不就是不像电视剧一样 第一集就知道大结局嘛 怎么打破思维定式的时候还不能接受了呢 人真奇怪

  第七次 这半年看的书还真是少呢 晚安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五):吐槽推理小说的推理小说

  事实上我觉得出版公司应该把图书分类多加一类,即“吐槽文学”,以方便像我这种喜欢看“如何机智的黑一个行业”,“我认为在座的各位,包括我,都是垃圾”,“有格调的嘴欠”之类内容的读者。

  这是一本吐槽本格推理小说的推理小说。我并不是推理小说迷,对本格推理小说的了解也仅限于名词解释。不过作为看过数百集柯南的男子,同样对书里调侃和吐槽的推理套路无比熟悉,“啊,果然不过就是这样那样的熟悉的模式呢”

  名侦探守则:1.必须要有永远找不到重点的警察;2.各种假装设计精巧但并没人关心它设计的密室也必不可少;3.隔绝环境好让嫌疑人范围缩小以免作者自己都忘记登场人物;4.死者死前留下的死亡密码一定要是脑筋急转弯式的;5.凶手一定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设计一个没卵用的杀人方案和不在场证明;6.凶手必须要让读者意外,至于情节逻辑什么的都可以靠瞎编来圆。

  以上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六):看似荒唐无心,其实野心十足。

  东野圭吾的这么多小说,这么多的类型,都有其独特迷人之处。我最喜欢这本《名侦探的守则》。

  如果东野圭吾愿意,完全可以把每篇短篇都扩写成一个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而且其中还不乏好的诡计。可是他偏不,他偏偏用幽默讽刺的口吻表达出自己对于本格派的看法。东野圭吾是个社会派写手,但不代表他不会写本格,他的《谁杀了她》可以说是他本格派的最好的作品,他还能写出更好的,可是他就是不写本格。

  这在本书,东野圭吾将大多数本格派的诡计荒诞地写出来,进行讽刺,非常有意思。而且最后的结局也是耐人寻味。“会不会呢?会不会呢?”对啊,本格会不会有救呢?我不知道。我们从书中只能知道,目前本格确实没有什么路可走了,被人滥用的模式,被人写烂的诡计,本格似乎真的已经没办法了。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七):本格推理小说的解构——名侦探的规则

  一、东野圭吾的评价

  金庸先生在写完13部武侠作品后,最后写了《鹿鼎记》,主角韦小宝是丽春院出身的地痞小混混,他除了逃命的脚上轻功习得些少皮毛,内功兵器拳脚可谓一窍不通百发百中穿心龙爪手只是影视作品的杜撰),金庸写《鹿鼎记》,可谓反英雄,反武侠。这是金庸在晚年对自己创作的反思和颠覆,这其中有多少包含对武侠小说创作的厌倦呢,我们不得而知,总之,金老写完《鹿鼎记》就封笔了。

  东野圭吾在1985年创作了《放学后》开始,此后10年期间写出《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以眨眼干杯》、《沉睡的森林》、《鸟人计划》、《宿命》、《变身》、《分身》、《平行世界·爱情故事》等30多部推理小说,但这几十部作品并没有带给东野名利,相反这些书可能长时间地呆在书店一角而被读者冷落

  然后东野在1996年写了《名侦探的守则》,这本书是对本格推理小说的解构和讽刺——而其中当然也带着可怜的自嘲。

  读《名侦探的守则》,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东野圭吾对自己前期创作的反思,自己还要不要坚持写本格呢?本格推理还能怎样突破求新呢?这里面有无奈心酸迷茫。但东野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江郎才尽,这对于他和读者,无疑都是幸运的。

  对于立志写作的朋友,东野圭吾应该是一个励志偶像,东野的经历告诉我们,勤奋和坚持可以带来成功——尽管是世俗的成功,但如果能成为毕加索,没有人会愿意做梵高。东野不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也不一定会成为经典流传下来,但毋庸置疑的是东野是一位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他会不断地写,带给与他同时代的读者更多的惊喜,这已经是一位作家的本分了。

  东野商业上的成功应归功于他的勇于探索,不断求新求变。他后期的作品没有固守本格的套路,而是更直面社会的阴暗面,更直视人性的真与伪、善与恶。当然,成为畅销书作家的他也会迎合读者的趣味,后期的几部作品,写情感多了,写推理少了,可以说,东野圭吾是推理界中最好的言情作家,是通俗小说界最好的推理作家。

  二、本格推理小说的解构

  在《名侦探的守则》中,东野圭吾创造了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穿着邹巴巴西装头发乱蓬蓬,手持一根破旧的手杖的侦探,他是这个系列的主角,因此他总会在需要他出场的时候出现,而不需要任何理由

  东野圭吾讽刺以往的推理小说,为了突出主角侦探的智力超群,主角侦探的助手必定是被凶手的伎俩耍得团团转,无论怎样认真地寻找线索,都是徒劳无功的,意义只在于误导读者。主角侦探或许早就发现了凶手是谁,但是他不能说,必须装糊涂,直到最后一个人被杀。这样到高潮的时候,主角会把案件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展开一番推理,然后用手杖指着其中一位,说:“凶手就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凶手必须耐心地听讲,不能中途逃跑更不能自杀,否则戏就无法演了。对于这种经典本格的尿性,我们笑而不语,这种书的趣味在于读者猜不到凶手,无论最后解谜多么不真实多么牵强,但是的确“做梦也想不到那样的美人竟会是凶手啊”,作者还是赢了。

  1.密室谋杀

  从“封闭的房间中发生了杀人事件”这个传统的母题当中,能够变换出很多不同的形式,但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密室”,就像同一类魔术看了很多遍,不同的只是每次变出来的东西不同。老实说,这带不来新鲜感。比如那种美女悬空的魔术,即便每次悬上去的美女不同,看得多了,也仍会生厌。

  密室杀人是经典的本格诡计,《放学后》、《毕业》、《以眨眼干杯》里都有密室杀人,所以这是东野的自嘲吧?

  2.谁是凶手

  如果是一本以查找凶手为趣味的小说,读者仅凭书中提供的线索,不论怎样仔细,都不可能辨明真相,因为读者最大的障碍,是作者的恶趣味。例如东野在书中虚构了一个找凶手的故事,最后所有的嫌疑人都被排除,凶手竟然是,死者的另一个人格。并且侦探强调,这和自杀有着本质的不同,是他杀。推理小说竟然搬出弗洛伊德的理论,实在让读者无可奈何

  想起《致命ID》这部电影,很多人喜欢,但我是觉得挺无语的,一个人身上有十几种人格,我是不能接受的,相对来讲,我还是喜欢希区柯克的《惊魂记》(Psycho)。相对多重人格,我觉得多种身份更接近真实,例如奎因的《X的悲剧》,可谓其中的代表。

  3.暴风雪山庄

  元素:偏远宅邸,突如其来的大雪。一场很大很大的雪,会把道路堵塞,会把通讯设备毁坏,使得宅邸因大雪而封闭,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目的是排除外部作案,增加神秘感和紧张感。“暴风雪山庄”式的封闭环境是阿婆的经典模式,《东方快车谋杀案》发生在下雪天的东方快车专列上,《尼罗河上的惨案》发生在尼罗河上的邮轮,《阳光下的罪恶》发生在美丽的海岛上,这些都是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环境,《无人生还》更是典型的孤岛悬案。暴风雪山庄带来的无法逃离的压抑也经常出现在恐怖电影中,例如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

  4.死亡密码

  死者在临死前使出洪荒之力,放弃大声求救,而是留下“密码”——当然这样的密码很难从字面意义上直接破解,需要大智大勇的主角明查暗访,最后才能揭晓密码的含义。这样的经典作品不少,例如《血字的研究》,也即柯南·道尔创作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第一个长篇故事。当然,死亡密码也有可能是凶手留下误导侦探的,例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凶手就故意留下这样的线索。

  然而,一个马上就要死的人,哪里还会有时间留下死亡密码?即使不能马上断气,为什么非要写那种跟暗号一样的东西呢?直接把凶手的名字写出来不就行啦!

  关于这一点,奎因说过:在濒死之际这个神秘的瞬间,头脑的飞跃将会变得没有界限。意思就是说,人在死亡之际会想什么,我们无法知道,只能是死者说了算。

  5.不在场证明

  在推理小说中,侦探和警察总会对嫌疑人逐个排查不在场证明,例如阿婆书中的名侦探波洛,就喜欢和各相关人物聊天,是聊天破案的代表。

  只不过,一个人真的那么清楚过去的某天某时某地自己做过什么吗?不在场证明描述得越真实,难道不是越虚假越让人怀疑吗?所以,如果没有不在场证明反而证明是更安全吧。

  话说回来,对于不在场证明的伪造,在东野圭吾自己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中,真的非常精彩!

  6.切割碎尸

  在变格派作品中,凶手对尸体的肢解是常见的恐怖场景。杀人就杀人了,为什么还要碎尸这么变态呢? 西泽保彦的《解体诸因》对此有进行有意思的结构。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最可能的是为了搬运尸体,例如希区柯克的《后窗》中的凶手所做。当然也有像汉尼拔博士那样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而碎尸及烹煮享用。在推理小说中,碎尸也可能是为了隐藏死者身份,增强恐怖神秘的气氛。

  7.乔装改扮

  为什么主角能机智地识破凶手乔装打扮的手段?或许只是因为。。。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八):找這本小說來看看,推理功力一定會大增的!

  其實看書名時我還以為這是一本傳統的偵探小說,當我正經八百的翻閱時,才發現我又被東野先生騙了,這小說很明顯的又是以反傳統、惡搞為主的“反偵探小說“。

  日本小說界裏頭的名偵探總是有著類似的外型、類似的個性、甚至也有著類似的辦案過程!這一點說得好聽是“模仿“,難聽一點便是直指這類型的小說已經變不出花樣,許多小說作者為了迎合市場口味,只好不斷地配合修改劇情、人物,搞到最後只能成為四不像的推理劇。

  本格推理的式微,與其結構、模式已為大眾所知、習慣所致。

  於是這本『名偵探的守則』,便是由名偵探“天下一大五郎“,出面為各位讀者解開本格推理墮落的幕後真相。

  於是從第一章的“密室宣言“開始,號稱詭計之王的密室殺人事件,由擔任配角同時又是小說主述人的“大河原番三“,以非常不耐煩的口氣,說自己對這種無腦的角色已經非常厭倦,明明早就知道謎底,卻還是要配合作者的步調演下去。

  為此極為不平的大河原,在本系列小說中的主人公“天下一大五郎“出場後,二人又開始演出同樣老套的戲碼時,想不到就連天下一這位名偵探,也開始對這些橋段產生了倦怠感,二人只好硬著頭皮讓作者支配接下來的劇情…

  其實這就有點像是劇中劇的表現方式,天下一和大河原這二人一搭一唱,就像是小說中的演員一樣,盡管心中千百個不願意,但還是得受小說中不曾露面及出聲的作者任意的擺佈。

  於是這二人在小說中演出那些本格推理所謂的“經典“橋段時,時常都會偷偷跳出小說的劇情,批評作者的寫作能力不足、劇情走向有多可笑…之類的對話,也就是這些對話,讓整部小說與眾不同,別有一番趣味。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部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但對推理迷而言,裏頭對於本格推理的“老梗“,其實有著頗為沉重的批評和反省。

  可以看得出東野先生對於推理小說也是研究的既廣且深,但對於近年來充斥著不斷套用“經典“橋段和漏洞百出的推理小說,對熱愛推理小說的作家兼讀者的東野先生而言,可說是看得非常刺眼,於是乎才有了這部小說的誕生。

  書中對於本格推理的種種案件手法,像是密室殺人、死前留言、不在場宣言、分屍案…等,還有一些本格推理的禁忌,像是主角就是殺人兇手這類的方式,都有著極為有趣和精闢的解說,這其實都是研究本格推理重要的注意事項。

  簡而言之,這本“名偵探的守則“,最後還是在書中作者的寫作能力不佳之下,把二位主人公都逼上了絕路(寫到沒招了),而至於是哪一招搞成這樣子的,聰明的本格推理小說迷應該馬上就解得出來了,若是真的解不出來的朋友,不妨找這本小說來看看,推理功力一定會大增的!

  《名侦探的守则》读后感(九):不会自黑的小说家不是好小说家

  作为东野圭吾死忠粉,在读遍他或严峻或深沉的经典名作之后,忽然读到《名侦探的守则》这样一本堪称“小说界一股清流”的欢脱推理作品,出乎意料是我“意料之中”的,真正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从前在电影动漫、各种主流题材的悬疑小说以及写实性的文章中看过的经(lao)典(tao)情节、核(wu)心(liao)主题,在东野的巧妙归纳和精准剖析下,以国人喜闻乐见的“段子”形式时不时得迸发在眼前,开怀之余也不禁感慨:东野大叔,你的成名必杀技“高冷推理范”哪去了?你这样会涨粉你的造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