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25 20:0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精选10篇

  《杏仁树的守望》是一本由[美] 米歇尔‧克拉桑迪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一):战争人类永远伤痛

  战争,人类永远的伤痛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伊拉克战争到现在持续不断的叙利亚内战,人类经历了多少次的战争,多少的伤痛,多少的分离。随着叙利亚危机进入第四年,为躲避战乱逃至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饥寒交迫生活更加困苦。他们期盼国家尽早结束战乱,以便他们早日结束悲惨的难民生活,返回家园。可是这么简单愿望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个遥远梦想。在叙利亚危机爆发三周年和进入第四年之际,在位于贝卡谷地和北部的叙利亚难民营或难民聚集地,这些难民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期盼和平的愿望是多么显而易见

  看到电视里的新闻采访,贝卡谷地的一处叙利亚难民营,一些叙利亚难民正围着一台破旧电视机观看叙利亚战事报道。从他们一脸愁容可以看出,他们对国家何时停战和何时结束难民生活返回家园持悲观态度

  在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居住着大约1万个叙利亚难民家庭,他们中多数租用当地居民房屋部分租金由国际救济机构支付或补贴。一名叫哈立德的叙利亚难民同妻子和3个孩子两年多前逃难来到的黎波里,他说:“现在这里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我卖菜所挣的钱只够买一些食品,过去每月可以从联合国救济机构领取100美元用于支付房租,现在这笔钱也没有了。我已经3个月没交房租了,我担心有一天房东会把我们赶出去。过去我们每月可以伊斯兰慈善协会领取食品,但近3个月来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期盼着能早日返回叙利亚”。

  许多叙利亚难民仍然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叙利亚的友好国家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帮助叙利亚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与安全同时也呼吁叙利亚交战各方尽早放下手中武器,坐到对话桌前,达成民族和解。他们期盼着能在叙利亚危机第四年结束前返回家园。

  之前看过同样一本类似讲述战争的书籍,叫寻找光的小女孩。战争使老爷爷的家支离破碎,又使老爷爷遇到了小女孩,最终老爷爷帮助小女孩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新的人生。但是像这样美好结局并不在多数,这本杏仁树的守望,讲述了主人公在战争不断的背景下,与他们的命运顽强地做斗争的故事。在希伯来文里,“杏仁树”又有“守望”的意思。阿赫玛一家在杏仁树的守望下,度过无数严寒的冬天,一直拥有坚强信念等待春天的到来。而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顽强意志生命力,很好地体现了战争中人们怀有的希望信心。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对战争又有了不同理解,希望世界一直和平,不同民族的人们友爱团结

  感动于这样的故事,爱与苦难成长希望并存。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二):面对战争,信念永恒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顿觉世界变得日益动荡残酷的阿富汗战争、美伊战争的阴影还未散去,全球反恐战争、索马里海域反海盗也是越反越猖獗,巴以冲突、印巴矛盾、南北韩摩擦等都可能随时引爆区域性战争,世界和平似乎永远只是一枚橄榄枝,弱不禁风。而无形的战争更是随处可见愈演愈烈,经贸碰撞、汇率大战、货币战争,这不仅仅攸关各国政府大小企业,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影响每一个人工作和生活。

  犹太裔美国作家米歇尔‧克拉桑迪的长篇小说《杏仁树的守望》,讲述了在巴以冲突背景下,战火中成长的孩子在战争裹挟中的沦陷与救赎主人公阿赫玛原本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随着战争的爆发,家园被侵占,亲人一个一个地被战争吞噬,父亲的含冤入狱更是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狱中,父亲嘱托“男人如果不为家人挺身而出,就一无是处。答应我,你会想办法出人头地,不要被卷进这场斗争。让我以你为荣吧,不要让我坐牢的事毁掉你的人生。你必须找到最好的办法来帮你母亲,她没有自力更生经验。你现在是一家之主了。”十二岁的他不得不肩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然而沉重的生活并没有将他打倒,凭借父亲不断的鼓励自己天赋,阿赫玛克服种族宗教政治的重重困难,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小说描写了巴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的同时,更注重个人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挣扎,触及到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东西,即战争中的涅槃、希望、信念、救赎之光。

  战争,是一个无解的困局,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人类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实现和平,却有勇气隔三差五策划导演一场场自相残杀的悲剧。“惨遭屠杀的巴勒斯坦婴孩,像垃圾一样随意堆成几堆,扔在以色列陆军装备和威士忌空瓶旁边。巴勒斯坦难民营夏提拉的建筑被炸为平地。巴勒斯坦妇女的尸骸覆在一堆断瓦残砾上,摄影机对准仰躺在地的妇女拍摄,她的裙子扯破了,身下紧紧压着小女孩。女孩一头深色长卷发,双眼睁着,但已经死去。另外一个孩子躺在附近,好似弃置的玩偶,白裙沾染了鲜血尘土。”作品真实地呈现了战争的惨状、以色列占领区巴勒斯坦人民精神压力心理恐惧,以及艰难的生活状况,反映了战争中民众生活的残酷真相。小说生动刻画人物场景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读者在作者细腻描述下仿佛能亲眼看到妇女衣服精美的十字绣图案士兵手里步枪上的瞄准器、甚至铁丝网隔离带上的每一根铁刺,鲜活地呈现充斥着痛苦绝望的难民营以及占领区民众生活的困境。

  战争会吞噬生命,吞噬光线,将祥和人间变成黑暗废墟,只有自强不息光芒才能救赎这黑暗。在奋斗过程中,父亲的鼓励是阿赫玛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父亲的智慧成就了阿赫玛的辉煌。为战争而感到愤怒和恐惧时,父亲说:“人不能靠愤怒过活啊,儿子。”面对教授的歧视时,父亲说:“找出他仇恨动力尝试去理解。”为争取机会准备放手一搏时,父亲说:“我知道只有胆敢冒失败风险的人,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些淳朴、顽强、生生不息的信念和智慧,阿赫玛才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奋力拼搏,完成了对自己、对整个家族的救赎。

  《杏仁树的守望》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字闪耀着诗意,充满了富有灵性意象,不做作、不拖沓。他在行文中大量使用短句,各个章节大都是十页之内的短篇幅叙述节奏感强。读者很容易被小说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渴望随着故事的推进,了解主人公们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在希伯来文里,“杏仁树”又有“守望”的意思。阿赫玛一家在杏仁树的守望下,度过无数严寒的冬天,一直抱持着希望,等待春天的降临。而他们身上所透露出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则体现了战争中民众的希望与信心。

  战争虽已成为历史,但战争对巴勒斯坦民众造成的创伤却驱之不去,或隐或现地影响着现实生活。世人不禁思索:战争于民众意味着什么?饱受战火煎熬的巴勒斯坦民众该如何消解战争记忆的痛苦、抚慰自己的灵魂?这种战争创伤又是否会于代际间传递?希望《杏仁数的守望》能够引领读者跨越时空深入战争本身,身临其境地探讨巴以民众的命运,为深陷战争创伤的巴勒斯坦寻找一剂精神救赎的良方。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三):她的死亡,是有意义

  在中东战争与巴以冲突的背景下,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巴勒斯坦男孩阿赫玛的一生。身为长子,他被迫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几度面临绝望。但在老师和牢狱中的父亲的坚持下,天资聪慧的他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通过竞赛获得奖学金,给自己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在大学里,和犹太同学们的相处,让他逐渐改变了内心偏见自卑。原本厌恶阿拉伯人的夏隆教授,却在原谅与抗争之后选择真诚相待,解开了彼此仇恨的心结,成为了改变他整个人生走向的引路者,也是阿赫玛一生最重要挚友与老师。

  他一生中遇见过三个所爱的女孩。初恋阿玛尼,德才兼备,两人互相爱慕,可她最后却还是逃脱不了被家人安排好的婚姻。他求婚被拒后,唯一能做的只是咒骂自己的文化夺走了妇女自主选择伴侣权利。第一任妻子诺拉,是一个聪明善良思想独立的犹太女孩,有过不可思议传奇经历,帮助过很多苦难的人,关心着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们。两人突破了重重的种族矛盾、彼此家庭的反对,终于结婚。然而幸福的生活还没开始,她就为了保护阿赫玛的家而被推土机给杀害了。他把她安葬在了那颗杏仁树下。他相信她的死亡是有意义的。最后他也实现了他对她许下的承诺。第二任妻子雅思敏,同村的淳朴女孩,其貌不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无法拒绝,不得不与她结合,在美国过上了并不快乐的家庭生活。可就是这样的她,展现出了她独特魅力。孩子的诞生使她身上展现出母爱闪光点。共同的羁绊逐渐改变了他的看法漫长的相处之中,他深深地爱上了她。

  阿巴斯,阿赫玛的弟弟小时候因为打工生意外而残疾。充满对以色列人仇恨的他,视哥哥为叛徒,走向了与之截然相反的复仇之路。两兄弟在三十多年后在加沙重逢时,哥哥试图劝弟弟走出仇恨的漩涡,脱离无望的恐怖组织,他也可以过上截然不同的和平新生活,而弟弟却指责自私盲目相信所谓的主流报道,对隐藏起来的真相一无所知。民族的同胞们还在受着以色列绝望的压迫无辜孩子们炸弹炸成残疾,渴望知识的学子竭尽全力也无法得到许可脱离这个“监狱”去求学,他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呢?

  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我并不明白,为什么身为二战受害者犹太人,转眼间就化身为了残忍的加害者与屠杀者。就像阿赫玛质问夏隆教授时一样。说起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冲突。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人性。为了国家的利益,发动战争,掩盖真相,禁止反动的发言,鼓舞民族主义。阿赫玛通过大学接触了外面的世界,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更是通过诺拉、夏隆教授逐渐明白了world citizen的责任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只有教育才是受压迫者的出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摆脱贫穷与不平等。希望有那么一天,世界上的所有人们能超越种族、宗教等文化分歧和谐共处,再无战争。

  最后摘录下本书中我最喜欢一句话:“人生的重点不在于你经历过什么,而在于你选择怎么回应这些经历。”

  :非常震惊作者居然是一位犹太裔美国人……着实佩服她所拥有的境界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一棵树的希望

  国际新闻里听得最多的就是中东问题、巴以冲突,尽管这个国际问题天天听,天天见,但是作为一个长期在国内和平时代成长的人来说,并不了解其战乱之后的中东国家的人民生存的不易艰辛,也许真正的感同身受才能深刻体会到那里人民的苦痛

  一本《杏仁树的守望》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争的年代,那个让我们痛心的年代。巴以冲突,这段一直在国际社会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死亡、种族、仇恨、离别背叛。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做阿赫玛的巴勒斯坦男孩,在经历了亲人离去房子没收等一切逆境之后,仍旧未曾放弃,却凭借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对物理热爱,克服种族、宗教与政治的重重困难,敲开了耶路撒冷大学的大门,最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战争使得中东地区处在黑暗之中,而这颗杏仁树代表的是黑暗中的亮色,代表的是战争中的希望,让和阿赫玛一样的人们充满了力量。在巴勒斯坦地区,杏仁树是春天最早开花的一种树,在希伯来文里“杏仁树”又有“守望”的意思。阿赫玛一家在杏仁树的守望下,度过无数严寒的冬天,一直抱持着希望,等待春天的降临。我们始终相信战争终会结束,一切美好的东西终将充满于我们的世界。

  巴以冲突六十几年的悲欢离合,两个相近的民族的战争,让彼此的关系紧张,让矛盾得以升级。一场战争,让全世界目光,聚焦到了那里。我们何尝不想将屠杀浩劫结束,将巴勒斯坦人拯救,可是这不单单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而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黑暗之中,找到自己的希望所在,找到那个值得让我们为之坚持的一切,我们在苦难之中得以试炼。我们也会有阿赫玛那样一位智慧、包容的父亲,也会有海阔天下的穆罕默德老师,让我们发现坚持自己的梦想。每一位善良真诚的人,都会在“杏仁树”的见证之下幸福收获自己的果实

  我们希望的是杏仁树下的悲惨不再发生,希望的是杏仁树带给我们的光亮一直照耀我们前行的路,带着我们找到自己梦想的路。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五):愿战争不复,杏仁永存

  “War、war never change.”

  这是《Fallout》系列作品的题眼与主旨,或许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战争才是恒古不变的话题。战争到底因何而起又缘何而灭?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战争给予人民的伤痛,却真真切切,深入骨髓,痛彻心扉。当面对打着所谓“自由,平等”之旗的“正义之师”,当面对为了信仰而献出一切的“教徒”,用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书写“神祇”,战争诸吾辈而论,亦如以卵击石,头戕地耳。我们在战争的洪潮中任他雨打风吹去,而战争之始作俑者,或卓冠加冕,亦或樯橹灰飞烟灭。

  本书的主人公阿赫玛便出生于这样之兵戈之地→巴勒斯坦。这里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摩西的出走埃及,十字军东征,英划分殖民地约旦河为界,犹太复国主义联盟等等,隐患历史战争轮回→以至今天。阿赫玛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的阿拉伯人。二战的结束并没有使中东的战火得以平息,反而有愈加严峻之态势。联合国在二战之后将以色列的一部分划给了犹太人,而在那里居住的巴勒斯坦人却流离失所。

  阿赫玛自孩提时代起便经历了种种战争之殇。妹妹被地雷炸死,父亲被捕,弟弟走上了复仇之路。。。。。。而他却从未放弃挣脱命运的桎梏,他凭借出众的数学才华,以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耶路撒冷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爱上了身为犹太人的阿玛妮,但他们的恋情最终以失败结束→因为血缘。故事的最后,阿赫玛与他的大学教授共同获奖得魁,书写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联手的佳话。

  文章选取了主人公生长的重要节点,或者说年份,以流畅的文笔描绘了阿赫玛成长的点点滴滴。文章以杏仁树为线索,在巴勒斯坦地区,早春杏仁书是最早开花的树,而希伯来语,杏仁树,是守望的意思,成为了主人公成长的心灵寄托。这篇故事,影射了战争,友情,爱情,亲情,或许正表达了这样的宗旨:“只有民族之间通力合作,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

  诗篇122:6中写到“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何种信仰,无论体内流淌是是以撒还是以实玛利,宗教本身都应成为和平与幸福的纽带,而不是饿殍遍野的源头。

  愿我们心中常种一颗杏仁树,守望并坚持,希望亦萌发,苦涩而甘醇。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六):和平是最难解的方程式

  E=MC²,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它在科学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在小说《杏仁树的守望》里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一部巴以冲突背景的小说。围绕一个阿拉伯家族半个世纪的遭遇,呈现巴勒斯坦难民的集体命运。小男孩阿赫玛爱上了物理,E=MC²让他万分惊讶。爸爸送给了他一本书:《爱因斯坦与物理学》。家庭的剧变旋即发生在那一晚他的生日聚会上。因为阿赫玛隐瞒了抵抗组织埋在屋后的枪支,以色列人抓走了不知内情的爸爸,并炸掉了一家人居住的房子,废墟上唯一幸存的只有两株杏仁树。

  根据古希腊神话,杏仁树象征着等待和希望。等待父亲的归来,等待安宁的日子,等待新的人生的开始。十二岁的少年阿赫玛,和他的弟弟阿巴斯,必须作为男子汉撑起这个举步维艰的家庭。灾难接踵而至,暴力肆虐人间。无数个难以入眠的深夜,或者劳累不堪的恍惚瞬间,阿赫玛默默冥想物理书里的问题,以便驱走恐怖的想法。出色的物理天赋改变了阿赫玛的命运,他被高等学府破格录取,后来他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小说结尾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发表演讲表达自己对和平的祈望。阿赫玛脱离了他原本既定的人生轨迹,但他的心灵始终烙印着巴勒斯坦难民的身份,他的族人还在那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苦苦挣扎。

  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九五五年,一九六六年,一九七四年,二〇〇九年。这是阿赫玛人生的关键时刻,也是敏感的历史时间点。1955年,以色列总理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必须建立自己的霸权主义;1966年,“六日战争”阴霾笼罩之前短暂的和平;1974年,犹太人定居点“奥弗拉”动议,以色列即将向约旦河西岸推进;2009年,新一轮巴以冲突到达高潮。每一个暂得喘息的时刻,却酝酿着新一轮风暴的到来,和平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被打破。杏仁树的守望还有意义吗?如果和平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人们能找到解答吗?

  父亲的教诲如暗夜里的明灯,指引阿赫玛的道路。父亲最重要的生活理念就是“不问政治”。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高尚正直、与世无争的人,却躲不开残酷的迫害。阿赫玛的第一个妻子,美国犹太女孩诺拉,美丽善良、理想主义,企图尽个人之力阻止以色列人的暴行,却死于无情碾压的推土机下。

  汉娜‧阿伦特是对的。她将大屠杀视为每一个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施暴者和受害者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小说在几处暴力场景的描写中呈现出冷热分明的两极气质,一面是受害者的痛彻心扉,一面是施暴者的冷漠以对。我们所面对的是那些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地执行命令,在过去的历史里,犹太人曾经被这样对待,如今他们也沉湎于偏执的民族政治氛围。以色列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爱因斯坦说:“我信仰史宾诺莎的上帝,他以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来示现,而不是那个会干涉人类命运和行为的上帝。”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得到的尊崇,不仅在于他对科学的贡献,更在于他普世大爱的人格魅力。阿赫玛不能像他父亲那样独善其身,他必须去做些什么,他必须要打破一些壁垒。他如何冰释梅纳肯教授的民族主义偏见,他与第二任太太、传统的阿拉伯女孩雅思敏的相处,他与恐怖分子、信奉以暴易暴的成年阿巴斯的交流,这些都是书中细致描写的情节,作家需要重新唤起一种同理心的关注,所以她让阿赫玛在演讲里说道:“我梦想的世界是这样的——可以超越种族、宗教以及造成分歧的种种其他因素,找出更崇高的目的。有如先辈马丁‧路德‧金,我勇于梦想和平。”

  米歇尔‧克拉桑迪,犹太裔美国作家,同时还是一名人权律师。她致力于中东问题的研究,并在以色列居住七年,亲身经历巴以冲突。米歇尔是犹太人,但《杏仁树的守望》寄予了她对巴勒斯坦民众的深切同情。爱因斯坦曾经谢绝参选以色列总统。他说:“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我猜想,这句话就是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它本身就是和平的一种尝试,对话渠道的一种开拓。

  《杏仁树的守望》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等待和平的杏仁树

  起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有一个疑问:既然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什么会有童话般的书名——杏仁树的守望?而这部小说里发生的故事与杏仁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带着疑问和好奇,我走进了这个关于战争、关于成长的痛彻心扉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阿赫玛,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家庭的巴勒斯坦男孩。一九五五年,七岁的阿赫玛亲眼看着妹妹被以色列军队的地雷阵炸成碎片,却无能为力。不久之后,家里仅有的房子又被强制征收,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阴差阳错下,阿赫玛的父亲被抓入监牢,仅有的小屋被军队摧毁,另外一个妹妹也因此丧命。一九六零年,十二岁的阿赫玛和弟弟阿巴斯被迫辍学,两人一同在以色列人的建筑工地打工,以此勉强维持一家八口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弟弟被伊拉克人推下脚手架而造成残疾。面对生活中接踵而至的灾难,阿赫玛并没有放弃希望。一九六六年,十八岁的阿赫玛以数学第一的成绩考入希伯来大学。他凭借自己的数学天赋和对物理的热爱,克服种族、宗教与政治的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尝尽战争岁月的苦难,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美好生活——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小说的全部内容,那你就错了。在意外残疾之后,主人公的弟弟阿巴斯的心里从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那颗种族仇恨的种子不断膨胀,悄然发芽。从那以后,他走上了与哥哥完全相反的复仇之路,命运将他引向了另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而那是人生的一条不归路。

  战争带来的磨难是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懂得平凡的可贵。面对战争留下的伤痛,虽然永远无法抹去,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释怀。杏仁树,作为巴勒斯坦春天最早开花的树,我想它会年复一年、一直默默地等待和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