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子不语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子不语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5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子不语的读后感10篇

  《子不语》是一本由[清] 袁枚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子不语》读后感(一):子不语

  孔夫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这本书却借神、鬼、怪之口言人所应语而不能之语。其中言语或隐晦或直白,但都短而精,在故事情完善有趣同时还蕴含着一些深刻道理。 如《狐祖师》一篇,狐精迫害少女,圣帝部下邹将军民众之诉后将其斩杀,后狐党报复村民又于庙中击金鼓助邹将军将其党尽灭,不料因此获罪于狐祖师,狐祖师将邹将军诉于大帝,民众指责狐祖师老而不尊,祖师却反问众人罪不至此何以斩子孙数十? 此篇仅五百余字,没有华丽辞藻,没有众多修饰比拟,却展示给读者一个生动意味深长故事人物形象亦是活灵活现,如饱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民众,英勇正义却略有鲁莽的邹将军,年长智慧的狐祖师,圣帝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但从其公正判决也不难想象明智威严的形象,这些人物的形象化充分体现作者文笔之巧,构思之秒。 《酆都知县》则不同于《狐祖师》,此篇描写一因多次落第而病死的迂腐书生在地府的见闻,隐晦的讽刺了当时朝政弊端所在,并间接表明了作者本人的立场态度,让我对这位清代史上有名文学大家和当是朝政又有进一步了解。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还在于除去作者的绝妙构思,还有部分故事取材于现实,而这些事情是教科书上所看不到的,《狗熊写字》就是如此,当时看到十分骇然,查询过后竟发现有原型可考,震惊之余对人性丑恶又多了一分了解。 书中也有多处让人感慨无比的话语,如《白虹精》中对“缘”的看法“我呼渡时,缘从我生;汝肯渡时,缘从汝起。”《仙鹤扛车》中老翁所言“为仙为圣为佛,及其成功,皆婴儿也”,《叶老脱》中黄胖者言“凡吾辈之所以能摄人者,以其心怖而魂先出也。此人盖有道之士,心不怖,魂不离体,故仓猝不易得。” 除去故事意蕴及文笔,这本书也很适合像我这样初看文言文的人作为入门阅读,且看且学,且学且看,而在这看的过程中也不觉得枯燥,因为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如《偷履》、《治鬼二妙》、《千年仙鹤》、《煞神受枷》等,第一次时只觉得实在欢乐无比,但再看一次就发现其中妙趣。 更让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小故事且字数不多,很适合零散时间来读,对我这个时间管理者来说真是福音呐~

  《子不语》读后感(二):有趣的怪力乱神

  袁枚其人,知道他一个是因为历史课本,还有一个是因为他的《随园食单》。这次看了他的《子不语》,感觉他正是一个典型中国古代文人,爱美食,志奇异爱美食有《随园食单》,秉承孔老先生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导。但孔老先生的另一个教导:子不语怪力乱神,袁枚没有秉承,而是反其道行之,随后有了这部有趣的《子不语》。

  在这部书里,袁枚分搜神、志怪、鬼魅、奇人四章,记录相关短小故事。言语诙谐嬉笑怒骂,既有因果报应、劝人向善的故事,也有讽刺官场黑暗的故事,也有一些是对程朱理学、封建礼教进行抨击的,还有一些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了。他在序言中说得很清楚,“以妄驱庸,以骇起惰”是他的创作一个目的。他做到了么?应该是做到了。聊举几例。

  《搜神》第一篇《钟孝廉》,说的故事很简单:钟孝廉某其人,夜醒,知其将死,为何?因其前生谋财害命。这包含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对教化有好处么?当然有,劝人不要见利忘义,更不能谋财害命,不然善恶终有报。

  《羞疾》里,小姑乘月色送茶给未婚夫,被嫂子外人面前刮脸恶谑。城隍神对此如何看的呢:“闺门处女,步月送茶,本涉嫌疑”。东岳怎么批的呢:“姑娘小过,亦可暗中规戒,何得人前恶谑”。在封建礼教“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束缚下,这种事在某些人看来可一点都不小,东岳也就是作者,作为士大夫的一员,能说是小过,纯属不易。

  《土地受饿》里,描写一位土地神“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一位土地神何以至此?原来是“官职小,地方清苦”,最主要还是因为“素讲操守,不肯擅受鬼词,滥作威福,故终年无香火;虽作土地,往往受饿”。清官受饿,那前途如何呢?土地神的原话是:“解应酬者,可望格外超升;做清官者,只好大计卓荐。”也就是说:懂的应酬的,会送钱会跑官的,想升官简单。清官不跑不送,想升官,那就等到三年一次的考核,只有拿到最优秀的,你才可能升官。这写的是阴曹地府的官场,也是人间官场。作者所在的清朝,买官卖官严重,在这里揭露讽刺,也足见作者对官场生态的愤慨。

  以上只是随手选几个例子,让诸位读者对此书有个大略认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子不语》时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其实,看着这些怪力乱神,有趣就是最大的收获

  《子不语》读后感(三):鬼故事中的清流,袁枚也是段子

  《子不语》是老早就知道的书,在这之前稍微读过一点《聊斋志异》,无奈青春期的时候看到《聊斋志异》的电视剧完全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爱情故事,真是令人扼腕,可惜了那么好的故事。

  后来因为专业关系,读了一些中国古典文学,《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听外文史老师介绍了去看的,里面说战士们如何征战边疆,然后茹毛饮血,生吃人肉,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部分,可怕的是人们并不觉得这是多大事儿,全都如常从容,当成下酒的谈资,也就过去了。

  这是第一次吓着我的故事。后来想想吓人的倒不是什么子不语的乱离乱神,而是人心被勾起来的一股子恶。

  《子不语》倒是没有什么令人觉得可怕的“恶意”,就真的像几个喝高了的阿加西大叔坐在棚子里面撸串胡侃的段子。

  志怪小说自上古就有,鲁迅爱的《山海经》,只是那时还谈不上“小说”,到魏晋,人们信奉道家佛家,以奇闻轶事鬼怪为真,无意编篡;唐传奇开始就是有意为之了,袁枚同期的,就是《中国小说史略》里的那句“有意为之”了。

  要说“文学艺术”的野心的,他也有,但主要在诗,对《子不语》只是尽了“收录”的动作。我猜袁枚本意也没想着成什么“文学”,不过是谈资的积累,好比夏天太热了,坐在树荫下面说说自己听过的怪事,又比如输液打点滴无事可做的时候,人们刷的微博

  所以遣词造句实在是谈不上,只是随意随性,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得更真实

  但即便收录,也有上千条,好在这本挑出百余篇来,分门别类,阅读负担减轻许多。先不说类别分得准不准,选篇倒是篇篇精彩。什么“白骨精”,“淘气鬼”,“兔儿爷”(男男之神)、大脸“的匾怪、贪吃的雷部三爷,应有尽有,很有《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的味道

  下面说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医肺痈用白术】

  一个叫蒋秀君的人,精通医术,有一晚睡在粤东古庙,庙前面停着很多棺材。蒋壮着胆,在棺材前看书。“夜灯忽绿”,一个穿红袍子的人出来站在蒋面前问:你是名医,你说说,肺痈能不能治好?

  蒋说,能治好,用白术就行。

  红衣人听完大哭:“然我当初误死也。”

  ——“伸手胸前,探出一肺如斗大,脓血淋漓。”

  (看到前面都觉得有些好玩,白白地死了,不甘心,于是一定要问问自己当时是不是有救。但到最后一句,觉得真是个大悲的故事啊)

  【平阳令】

  这个比较惨烈:——

  平阳令朱铄,“性惨刻”。用一些下流惨烈的手段玩弄妇女,“杖妓,去小衣,以杖抵其阴,使肿溃数月,曰:看汝如何接客!,以臀血涂嫖客面。”

  剩下的简直变态令人发指,不过,袁枚这里继续写的是——

  这位朱铄有一次去山东,落宿的地方有人说闹鬼,别住,他偏偏不信。让妻儿三人住在隔壁,自己拿着剑住在“鬼屋”。夜深,果然“青面者,白面者次第至”,他就用剑一顿砍杀,最后,一个长牙黑嘴者来,仍是一剑刺到其心,他本就自负,这下更高兴了,就大喊店主让来看,自己杀了鬼。

  等人秉烛而来,却见横尸满地,“悉知其妻妾子女也。”没错,他杀的就是自己的妻儿。

  最后,朱大呼自己被鬼障眼,悲痛而绝。

  (虽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是,这故事最后伤及无辜妻儿老小,实在是民间人对这位平阳令恨之入骨啊)

  【美人鱼】

  这个故事简单,就是说,崇明有人打起一个美人鱼,貌一女子也,”身与海船同大”,舵公问云:失路耶?点其头,乃放之,洋洋而去。

  (朴素浪漫啊)

  其他的还有什么江秀才寄语,说的是有个人,能对着一个空竹筒说一大串话,然后用牛皮封住,托人拿到另一个地方,交给另一个人听,竹筒里的话竟然句句清晰可闻。

  (我猜想这是最早的”微信语音功能

  鬼有三技说得也好,说是鬼只有三个手段:迷,遮,吓。三个手段都用完了你还不上套,那就对你没辙了。

  (看来,平阳令就是中了第二计哇。)

  文人夜有光,说的是阴司派小鬼前来摄魂,一个老学究刚好与他同路,因为这个取魂鬼是学究以前认识的,所以也不怕。一路走着,遇见一个茅庐,学究说,这家吗?取魂的鬼说,不是。

  学究就问,你咋知道?那鬼说:这是一个读书人住的地方。读书之人白天看起来没什么两样,读书写字而已,但到了晚上,所读之书上的字句就会纷纷闪着光,让整个屋子从外面一看就通透明亮。老学究听罢就问,我读了一辈子书,那我睡觉的时候,头上的光芒有几丈?

  那鬼犹豫了一会儿说:

  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笼罩屋上。

  最后还是有一句:鬼大笑而去。

  哈哈哈哈,这就尴尬了。

  ————————————————————————————

  唔,剩下的以后再更,总之挺好玩儿的。

  我想说的就是题目喽——袁枚实在是鬼故事中的清流,段子手里的薛之谦。

  《子不语》读后感(四):非子不语

  子不语

  作者: [清] 袁枚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并非士子不语,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读书者是士者为了保全自身、亲族生命而只能通过写故事来影射社会风气,冷不冷暖不暖只有自知。既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又要伸张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愤而著书。通过这几百篇的笔记体志怪小说专集《子不语》我看到了清朝时代的社会民生,虽然是一篇篇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但注定袁枚的《子不语》在文学作品中占一席之地

  且看《九天玄女》篇中“冰雪消无质,星辰满头"句,岂非透露出作者高洁浪漫之情怀?再有《猎户除狐》篇“狗道,狗道,何人敢到?”“天师,天师,无法可施!”“法官,法官,来亦枉然"这些句孑虽口语化,焉知不是疏理了广大民众之口,讽刺当时的无能官场。

  《子不语》既隐隐宣扬了袁枚先生的潜在思想意识,又巧妙避祸。士人读书人总希望能够让自己仕途顺遂,倘仕途不通达转而求其次,立德立言立著,寄情于山水书画,总归不能虚度了此生,希望总能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留下一些美好的值得回味的东西吧。纵然一己之力改变不了社会政治,改变不了的一些社会现实,但不虚度,不苟且,不同流合污,清者自清,也是做的到的吧。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袁枚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又嗜书如命,勤奋好学,幼年即随同大人一起游览杭州吴山时,吟出“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的五言诗。一时赞誉颇多。袁枚12岁考中秀才,3年后,他考取了进士。中年辞官,专心从事诗文创作,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同为“江右三大家”的赵翼点评他的诗集:  

  “八扇天门迭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

  袁枚生活富足,充满诗意。有一次看到翰林院编修胡简敬家的祖传花园和松林修得好,于是对种植感兴趣,亲自带了紫藤与槐苗,在县衙院内栽植,还高兴地留下诗句:“谁言作令少公余,沭地真堪奉板舆。四季种花官荷锸,六房如水吏钞书。”

  生活之外的袁枚,四处游历,听闻传说,然后写著《子不语》,自陈主旨“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以妄驱庸,以骇起惰”。在《子不语》中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不满,提倡人的真性情,比如《裹足作俑之报》反对妇女裹足;《鬼差贪酒》反对门当户对的旧观念;《兔儿仙》则是人的真情无关性别。《子不语》中袁枚借鬼神故事演绎出现世的种种怪现象,以此警醒世人,立意深刻。《子不语》篇章短小,文笔清新易读,略有文言基础皆可阅读,值得推荐。

  《子不语》读后感(五):魑魅魍魉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子不语》,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也有古人俞鸿渐这样评价此书:饭后茶余,尚可资以解闷,降而至于袁随园之《子不语》,则直付之一炬可矣。

  据说《子不语》曾一度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形成鼎足而三的格局,但相对而言,我们对《子不语》的了解还是比较薄弱的。这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专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小说……

  从《子不语》的写作内容来看:袁枚所记录的鬼神怪异之事或采自民间传说,或源于亲朋好友述闻,或是来自公文邸抄,或出自袁枚本人的亲身经历,因其来源之广泛,所以较为广泛地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写作素材是非常丰富的。

  他的思想在我看来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他十分理智,写尽鬼怪之说却又向胆小无知的大众传达了“人可胜鬼”的思想;他能够敏锐地看破那些披着仁尚的外衣却干着苟且之事的所谓”正人君子“的真面目;通过此书,也可以一窥那个年代的风貌。

  "汝误,才有今日。我勿误矣。”

  选自子不语卷一《蔡书生》

  《蔡书生》讲的是一位没见过鬼不怕鬼胆大无脑的读书人,在杭州北关门外买了一座被人们说是有鬼的房子。家人不敢入住,他便秉烛夜游,夜半真的有一女子飘飘然而来,脖子上系着红绳。与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文字游戏。结果,女鬼被书生的无畏所震撼,大哭而去。

  这句话是书生在与女鬼激烈争吵时的结尾句。这个句子可比女汉子们以"滚粗”结尾文雅多了。谁叫人是书生呢?女鬼将一条红绳扔与书生,本想让他和她一样脑残地用红绳吊死,书生机智地用脚踩入,女鬼淡淡一笑:”大哥你动作错了。”“你动作才有错,才会有今天这样成为女鬼。我才没错呢!我才不会象你一样”书生浅浅地一句话,深藏功与名。

  从此以后这里的鬼怪奇迹般消失了!

  后来,书生出人头地。有人说这是蔡炳侯蔡方伯。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何不象书生一样,浅浅地说一句”汝误,才有今日。我勿误矣。”最终,困难也一定会象女鬼一般,仰天长啸,大哭而去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值得一读,即使作为消遣之物,也是很不错的。

  《子不语》读后感(六):搜奇索异背后的真语

  搜奇索异背后的真语

  ——读《子不语》

  滁人也

  “以妄驱庸,以骇起惰”是袁枚写作这本《子不语》的初衷,作者说:“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可见,作者是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态,搜奇索异而成的。但笔者阅读完全书,却感觉“子不语”的很多人和事,其实都值得一语。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先生。他性格豁达,喜好山水,广交四方文士。袁枚论诗主张抒写性情,支持“性灵说”,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他的小说以叙事见长,通过鬼神怪异之事反映了社会的多方面,《子不语》就是其代表作品。这部书,是清代文言小说中,除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外最负盛名的作品。

  袁枚一生狂放不羁,考中进士,当上县令,按理如此才华,仕途一定顺畅。但是他却在四十岁左右选择了归隐。他为何学起了陶渊明?我们可以从他的不少散文作品中了解缘由。当然,或许也可以在此笔记小说集《子不语》中看出端倪。

  该书有搜神、志怪、鬼魅、奇人、幻术、秘闻等六章,完整的版本,约有一千则故事。全书记录了诸多奇特怪异的传闻故事,甚至有不少骇人听闻之事。书中所记大多主题积极,或表现对程朱理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或揭露科举制的诸多弊端,或揭露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状况。当然,也有少数篇章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有的内容晦涩,编入本书时,则将明显不适合现在时代的个别篇目做了删减处理。

  该书中的诸多篇目,作者用诙谐幽默、轻松闲适的心态记录下来,读者几乎没有阅读障碍,但又能在这种叙述中感受到诸多社会的现实状况。如《煞神受枷》记录,李姓男三十病亡,妻子守灵,在其帐中等着煞神回来拘其丈夫魂魄,妻子此举,本是不合民间丧葬规矩的,但妻子与丈夫情深,可管不了这些。当煞神牵着丈夫魂魄,却因贪吃而未能立即离开的机会,用被子裹住丈夫魂魄,然后放回棺木中,竟然将丈夫救了回来,而且还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知道妻子六十岁了,在城隍庙遇到被阴司拘枷的红发煞神,才被煞神害死。想来女人竟然能从恶鬼手中抢回丈夫这等奇事,也饱含着作者对有着挚爱深情的夫妇的祝福和赞美吧。

  《徐霞客》一篇,也很有意味。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其《徐霞客游记》名扬天下。但是,在《子不语》中,徐霞客却是因为父亲听信继母之言,要置之死地而不得不云游四方。这等说辞,和真实的徐霞客有多少相似?不得而知,也不必细较。倒是文中徐霞客的奇遇,令人唏嘘:他在雁荡山,得异人传授能躲避风雨虎豹蛇虺的皮囊,能自如攀岩的缠足布,因此“登高临深,颇得如意”;在云南,遇上巨蟒袭击,却得到两个石人煮芋头相救助……作者借徐霞客之口发表感慨:“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和《孝经》中的观点,应该是一脉相承吧。

  怪、力、乱、神,子不语也。但这本《子不语》所记,皆为子所讳避者。笔者以为,这是袁枚用其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来揭示生活中的诸多“恶”,反映社会在道德、制度、宗教、风俗、人性等方方面面的本该“人人语”的赤裸裸的真实现实吧。

  《子不语》读后感(七):不语者,谓可知

  子不语,何谓不语者。乃是,不语怪力乱神。作者乃是清中叶袁枚,他的这本怪力乱神之作《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全篇皆是鬼怪异事,短短数百篇。

  也许你会觉得,在古代文人谈论,鬼怪异事,有失文人高雅的品性,其实不然,一则作者在书中开篇,就有提到,是他在文史之余,所著。本就是随性所写,故事素材皆是在自于民间佳闻,亲朋口述,他人著作,文中另有备注所属出处。想必在咱们的老祖宗那是起,就注重版权了。。。

  而作者所处的生活背景,确实很简单。和所有那个年代的文人一样,寒窗苦读。将来好高举状元,进阶士大夫。事实却也是如此,在作者前半辈子,为了仕途,忠君志向劳心劳力,做过几处父母官知县。经历多了,见过的市面广了,对于一些鬼怪,怪力乱神自然见怪不怪了。这也是作者写此书的理由,我不害怕。

  世上本无鬼怪,说的多了,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有了。一是以讹传讹,谣言已经偏离事实,二是人心,或说是人性,做的坏事多了,自己开始害怕引起的敏感。

  其中有一则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官员上任,习惯看一些该地方的陈年旧案。他看到这样一个鬼怪异案,一百姓家男主人,刚新婚不久,就被鬼怪附身的弄死了,死像极为凄惨。后经当时县令调查,在生死前一天,夫妇二人从乱坟岗路过,小媳妇解手或许冲撞死灵。当时看小媳妇情况就不太正常,后在当晚,家人从听到过异声,起身去儿子房中查看,小媳妇不见所踪迹,儿子死像凄惨。就立马到县衙报官,当时审案县令,调查一无所获,就判定属鬼怪之案,束之高阁。细心的新官,看到,丈夫的致死伤是开膛破肚。笑到既然是鬼怪何来利器伤人。就命衙役去调查那家小媳妇婚前可有相好,这一查却有,之后的事情就清楚明白了。小媳妇原有奸情,后沟通奸夫杀死丈夫,伪造鬼怪作案,逃之夭夭埋名生活。

  看到这里,兴许你也就理解为何有人性之说。所有的鬼怪异事皆离不开人心,人性作祟。子不语一书,可谓是文学地位很高,可以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彭松龄的聊斋志异相媲美。自然文人吗!著书写书,少不要嘲讽当时国家政治环境以及社会败坏风气。这也是所有文人的通病,隐喻暗讽。

  本书写作大多上不了台面,所以也是随性,无分前后,类型。兴许是作者晚年时间充裕,前前后后有增加了十卷,共计一千余则鬼怪异事。

  子不语 ,怪,力,乱,神。不语不代表,不知。相对来说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虚构盗墓小说,这本内容丰富,言语简练精干,可读性强,适合做为开拓眼界书籍。

  《子不语》读后感(八):文坛写鬼二人组

  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却有那么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违抗先哲意愿,写了一本名为《子不语》的书,所记皆是孔子所“不语者”,他就是袁枚。此刻,我手上拿着这本书,心想:孔圣人泉下有知,只怕要移民海外了。

  《子不语》一书并无明确的思想倾向,只是记录了许多奇特怪异的传闻故事。说到奇特怪异,这令人不得不想到另一本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和蒲松龄二人可谓是写鬼二人组,两部作品都抒写了鬼怪故事,但细作比较,又略有不同。

  一、写作意图之比较

  说到写作意图,对古人而言,人们写小说并不如今人有那么明确的写作意图,很多时候古人写作都只是随心而为,袁枚便是这么一位率性写作的人,如袁氏在自序中所言,写作《子不语》是他从事文史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的自娱之作。袁枚23岁中举,历任多地知县,但他却志不在此,40岁辞官,后居于江宁随园,并广交西方文士,日日过着游山玩水的日子。而相较袁枚写作的“游戏”心态,蒲松龄的写作之路要坎坷得多。蒲松龄19岁参加科举考试,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五年后去世,可以说他几乎大半辈子都在考试中度过的。他在写作《聊斋志异》时甚至连饱饭都难吃上一顿,故撰写此书,作者是有意识地接集这些奇异故事,接虚拟的抓鬼花妖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的。

  二、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

  相信读了《聊斋志异》的人,特别是单身男青年们都会有类似的愿望,可以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遇到一位美丽多情的女鬼,共谱一段美好的人鬼情缘。的确,蒲松龄陛下的女鬼狐妖都是颇有情面,和易可亲的。她们大多都能给穷困书生生活上的安慰和鼓励,都是美好人性的化身。一系列的人物形象都给我们带来令人难忘的印象。反观《子不语》一书,袁枚笔下的鬼怪大多给人阴沉可怖之感,他们或是险恶、或是狡诈,各种有悖于传统品德、伦理的经历特质都毫无修饰的呈现在读者眼前。袁枚作文向来主张抒写性灵,对故事素材没有过于精致的加工,尊重故事的本来面貌。

  三、艺术成就之比较

  袁枚称“《聊斋志异》殊佳,惜太敷衍”。可见他对《聊斋志异》十分赞赏,但“敷衍”二字有包含袁枚对蒲松龄创作的深深惋惜和不满之情。袁枚所说的“敷衍”,指的是《聊斋志异》的“描写委曲,叙次井然”。前面提到,《聊斋志异》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令人难忘,原因就是蒲松龄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个性和细节的描述。同时,蒲松龄还特别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以紧紧吸引读者。这些当然不能说是《聊斋志异》的不足之处,只能认为它不符合袁枚的审美趣味。《子不语》中,袁枚只是抱着“坐观成败”的心态写作,故而行文构造相较单一,故事内容作者也用力较少。

  从以上几处对《子不语》和《聊斋志异》两部小说的比较观之,我们了解到《聊斋志异》与《子不语》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造诣,但不能否认的是,二者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不可或缺的位置。

  《子不语》读后感(九):袁子才说故事

  孔夫子曾说,子不语乱力怪神,可是袁大才子偏偏要“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并将这些奇闻异事、奇人鬼怪事,仔细收录并响当当地命名之曰《子不语》,可见这大才子的的狂放不羁。《子不语》又名《新齐谐》,是笔记小品,文字诙谐有趣,文字间反对旧传统,嘲讽假道学,嘲讽腐儒酸节,批叛旧式婚姻制度、讥讽官吏贪暴、官僚腐朽,反对淫靡世风。《子不语》中有一个故事是《子不语娘娘》,其中借仙女之口讲述子不语的来历,原来是此乃木偶怪,姓子名不语;又曰“君须知万类不齐,有人类而不如怪者,有怪者而贤于人者,不可执一论也”。想必这也是袁子才说怪之初衷。

  袁枚,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初学孔孟之道,本应不语怪力乱神,本应一身浩然之气,可其本人偏不走寻常路。话说当年进京赶考时,还曾住过闹鬼的店,但一句“你错了”点悟上吊的女鬼,从此小店再不闹鬼怪。

  袁子才一生就像将光怪陆离之事物取名汇集《子不语》一书一样,豪放不羁,行事坦荡从容,尊重人性,反对假道学,他的文名重,他反对空谈,主张“性灵说——“治生理财”,“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甚至开设学堂,接纳女弟子等。佳话连连,这在当时,十足的特立独行,不惧流言。不过后人汪曾祺点评袁子才时说,不喜欢,原因不够务实,写随园诗话,支持躬耕,都绝少自己动手。汪先生要求略高了啊。

  袁子才在清代乾隆时期的诗坛上被赞誉为“奇才”“真才子”,并被公认为诗坛领袖,文名也盛极一时,慕名人甚多,收入因之颇丰。他根本不用穷首躬耕,采菊东蓠下的清贫。其著作《随园诗话》因评判各家诗作,被官达贵人争相结交,甚至馈赠丰厚以图其在诗话中点评嘉话。同代诗人赵翼读过袁枚诗集后曾写诗称赞道:“八扇天门迭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不过,也袁枚因文揽财有道而酒后调侃他,“有百金之赠,辄登《诗话》谕扬。”

  《子不语》中的故事,多数来自袁枚的亲朋好友口述,也有一小部分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也有采用他人著作的。故事多短小精悍,语言通俗简练,虽是半白文言文,但有一定古基础者读来都不累,反而越读越觉得情理自然,人物刻划细微,故事曲折,荒诞之中,自有意蕴,非常有趣。其中有一篇《兔儿神》就非常前卫,故事说某胡姓人爱慕年少貌美的御史,后被打死。袁子才的老友听说此事说,这个巡按没读过《晏子春秋》,里面有历史上第一个同性恋实例,劝人不要残害人事。里面还有一个狄伟人车夫爱上主人,自投身为奴的事,狄伟人得知后说,毫无责怪恼怒之意 ,反而说,“痴汉子,果有此情 ,何不早说耶”。基情满满。有的故事也蛮荒诞,像指上出应龙,李和季一撇之差可以坏人祖坟风水等。像《土地受饿》中受饿的土地说,“解应酬者,可望格外超升;做清官者,只好大计卓荐”则对官场是十足的讽刺。

  《子不语》读后感(十):子不语怪力乱神

  说道袁枚,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闭口立”的牧童到“子不语”的大人,我仿佛看到四周的空间旋转扭曲,最后,牧童的身影一转变成了执笔的学者,我也恍恍然发现,自己从一名学生变成了社会的工作者。

  《子不语》是由各种故事集结而成的笔记小品。故事情节多涉及鬼神,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其鬼神身上反应得确是人间各色角色的一角模样,以鬼神之笔写人,反映的说到底是人间的子丑寅卯牛鬼蛇神,也有一些神仙鬼怪故事颇有乐趣。

  其中的一篇《仙鹤抗车》我很喜欢,“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是啊,当今社会斑驳复杂,五彩缭乱,纸醉金迷,惑人心智,跳进这花花绿绿的大染缸,你是否还保持着这颗赤子之心,你生活中追寻的事物是否纯粹依旧,你是否被这繁华世界的诱惑迷失了心窍?你现在,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当初的梦想,还在吗?人生的路,选择太多,无数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今天的你做得许许多多的选择会成就明天的你。请不要迷失自己!认真把握每个选择!

  《雷部三爷》中“三爷、四爷”这类人,真如当今社会某等人物,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真如是。大人物底下小人物的仗势欺人,欺上瞒下,寥寥几笔,尽可展现。

  《偷雷锥》一篇,刚看时以为这神仙之物岂是凡人能偷去的,结果,竟然真的被偷了……更令我不解的是最后化作青烟杳然无踪了,留下的俗语“天火得人火而化”,思考良久,这是说用天火造就的物品会被凡间之火毁灭的意思吗,这样想来,十分好玩。

  《九天玄女》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曾经看的网剧,不过读完发现全无干系,这一篇小文读罢后令我有点啼笑皆非,这暗疾隐疾的疑难杂症竟不是神医出手化解,神仙一有缘,给你小药丸,吃后病霍然,醒后定感念。此神仙很是亲民,且仙人也多慕凡人才子字画诗文,爱好更是亲民。

  《羞疾》一篇中,东岳所批合情合理,合乎人性。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小过面斥而伤人自尊,慎言。须知人言伤人于无形,却能伤彻肌骨,遍体生寒,一时的嘴上痛快很有可能带给他人一生不忘的伤害。包容一词,言之易,行之难。

  如果你喜爱读写短小精悍的文章,那一定不要错过《子不语》,如果你平日里喜爱古文,那此书更不容错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子不语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