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惧》读后感10篇

2018-04-28 20: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惧》读后感10篇

  《不惧》是一本由[日] 铃木大拙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 0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惧》读后感(一):充满信仰无畏生活

  禅,是什么?是佛教的一种思想,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感悟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但是,禅意不可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因为禅是要通过摆脱世俗之见,在见心见性的修炼中,通过顿悟、棒喝、禅定等方式,获得对世界的重新认识。由于是经过自身的修炼而得出的智慧,因而也是最适合、最有效、最深刻的解决方法。铃木大拙大师深刻地指出,禅的教义就是要超越形态把握精神。因此,佛曰:不可说。

  铃木大拙大师是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大师佛学造诣深厚,言谈话语极有深刻涵义。佛虽曰不可说,但铃木大师却以艺术武士道、剑术、儒学、茶道和俳句为载体,向我们讲述了禅的真意真谛,以有效地方法,教会我们面对世界时,如何做到“不惧”。

  留空的艺术。书中引用南宋大画家马远的“一角”式样进行了说明:微微泛着涟漪水面上,一叶渔舟独自漂荡。这是一种典型的国画风格,大量的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也使得画的意境更深了一层,更为隽永。留空的艺术,不但用于画作,更适合指导我们的生活。

  ——1.简化。大自然从来不做任何多余事情。我们也应该删减掉生活中琐事、杂事,让心有时间进行思考,从思考中获得智慧,用智慧引领生活,这也是大师所说的“闲寂”。

  ——2.自然。破除所有人工形式,真正把握住隐藏在形势之后的精髓,这就是禅的心性。我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世界,操控着千奇百怪机械电子产品枯燥繁杂的“文明化”生活已经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只有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大地的脉动,才能透过种种错综复杂表象理解生命内涵,进而获得智慧和力量。我们人类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子安泰,只有接触自然,感受大地,就能汲取无穷的力量。

  ——3.专注。“十年画竹,身亦成竹,当此之时画竹,忘却与竹相关之一切。”既得其妙,神动天随。当专注达到一定层次,就会出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又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们,让我们惊惧呢?大师在书中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解释,对专注的概念进行了诠释

  精纯的力量。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我们有个词叫“精纯”,能够很好地概括和解释。无论是武士道、剑术、茶道还是俳句,其最高境界就是精纯。比如茶道,冲水的过程中,可能注入的不止是水,还有善恶、施肥、纯与不纯等种种必须拭去的杂质污物,以及自己在无意识中深藏的不能在任何场合流露出来的东西。对于仅仅从技术上掌握艺术,算不上真正的高超娴熟,必须深入艺术精神,达到心灵和生命本体原则共鸣,才能对艺术的精神加以把握。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茶师的故事,茶师以全无杂念专心致志的精神,从意志上战胜了敌人。虽然故事的可信性不高,但却指出了禅的精髓:从无弦之弓中射出无箭之矢,一定能够射穿岩石

  无意识的意识。这是铃木大师在书中表述的词语,我认为这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也是丹尼尔·卡尼曼的“系统一”。用白话说就是人类不通过思考就能得到的结论。铃木大师引用了泽庵大师的文章:假令面向一树,只视其中一片红叶,则不见其他叶矣。若目不止于叶,无心而向一树,则一树之叶尽收眼底。故心置于一叶,则不见他;心不止于一叶,则可见千百之叶也。我深以为然,心不能止于一处,更不能止于物,要通过区分我与非我,从微观到宏观,彻悟心的存在。否则,就会像捺葫芦一样,按下葫芦浮起瓢,究竟不能使其止于一处。铃木大师解释道,如果有人跟你说话,你总是持怀疑态度并仔细思考,就是具有一般只会的人,也就是心之止,是混乱和无智。问则马上回答的,是“佛陀的智慧”。

  禅既然说明了道理,但如何修行?铃木大师开示,要采取静坐的方式,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实现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转变,从而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我认为,铃木大师宣讲《不惧》的重点是,让我们享受充满信仰,无畏地生活,而不是人们想象的缺少判断力和卑微信仰的生活。

  2016.7.16

  《不惧》读后感(二):剑光影里斩春风——不惧

  剑光影里斩春风

  禅出自印度佛教,发展中国,最后成了影响日本社会,影响日本人生活的宗教,听起来有种讽刺意味,然而事实却忽如此。

  在中国,禅当然是一直存在的,可是他没能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大约是民族特性使然吧。也因为这样,禅在中国是小众的,是高冷范的,是为大众所不了解的。再加上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如今能看懂中国古代说禅的书的人也实在不多,直至读了这本日本高僧铃木大拙的不惧,我才对禅有了一点点的认识。

  禅不同于其他的宗教,更与现代科学不同,他不注重理性思维,逻辑推演,他的根本在于个人的直接体验。也正因此,说禅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禅来自于个人体验,往往是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感受,故而在本书的引文里,看到引自五元灯会等书的故事时,我常有一种莫名其妙感觉。大约是被理性思维训练的太久,对自然和自身的感悟又太少,对于引文里说禅的例子都理解无力,可能这也是禅在中国不那么兴盛原因吧。在中国,知识分子儒家教诲与此相背,在民间功利主义又占了上风,禅的生存土壤实在不多。

  在日本,情况却大不一样。 禅在日本由武士代表北条氏所保护,其后取代北条的足利氏又将禅的影响扩大化,武士将禅作为他们的精神指南,因为禅的修行是淳朴、果决、自恃、自制的,这种戒律式的倾向和武士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禅讲究无所止,即不为外物所迷惑干扰。外物也包括生死,武士在这一点与禅相合,若想取得胜利必要一往无前,置生死于度外。而且在平时的训练里,禅修也有很大作用,禅可以帮助人达到“圆空”的无心之境,只有达到这样的这样的境界,才能从技达到道。

  镰仓无学禅师,于大唐之乱中为敌所捕,临刑之时,作“电光影里斩春风”之偈,则砍者弃刀而走。无学之心,乃谓挥刀如闪电之迅,其间无有任何心念。刀无心,人无心,我亦无心;刀空,人空,我亦空。如此,则人不成为人,刀不成为刀,我亦于电光之中,如春风吹过长空,是为一切不止之心。正唯不思于刀,始可斩断断春风。故忘却己心而为一切事,则可达至上之境。其实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例子,以前玩劲舞团一类的游戏时,放松的跟着音乐放空大脑的去玩,会做得更好,意识回到手上眼上,反而错误连连,这就是因为意识停止在了某一点上,以至于其他方面无法兼顾。

  茶道和俳句则是让人由此感悟禅,铃木大拙举了日本著名俳句为例,闲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扑通一声响。大约是禅性实在缺乏,我无法感受到在这里有什么禅的意味,但是铃木的另一段话我深以为然。“我们都面对着竞争激烈人情淡薄的社会,这使得我们的心渐渐硬化。在毫无柔软的地方,诗会离去,就如同绿油油的植物不会生长在广漠的沙地里一样。”

  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坚硬淡泊的时代,学一学禅,放空自己,感悟自然,享受直觉的力量,会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韵味

  《不惧》读后感(三):不惧——无惑、不惧、必活

  题记:主讲了禅对艺术、武士道、剑术、儒学、茶道等影响或说是对日本的影响

  正文:

  世上所有的学科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解惑,但唯独佛家不提问也不解惑,不管是初入佛的和尚或是世间人的疑惑都会被虚化之力化解,从不会被正面回答,有的都是一句话一个故事讲述出后让事主自己去领悟

  作者虽写的是说禅,但并不是只阐述曾经经典论断的正确,而是以自己的观点为主,去真是认同或否定一些典故名人说法,也正如我对作者所述观点表达自身的认同与否定观。

  文中除了禅(佛),还阐述了基督教等说法,以不同宗教对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的看法对比来更深刻说明禅。

  前一篇书评我说道“禅”的基本是“静”,而“静”后才能有所“悟”,那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在身边看到大多数信佛之人都是年龄偏大的人群,因为他们已经历了年少时的冲动懵懂青年时的工作喧嚣,中年时的成就失败,可以说人生所要经历的大多数他们都已经经历过了,也就是文中所述禅是体验的,这是他们回头看着那些,便有了“静”字在心,自然有了“静”的资本念头,于是比起其他年龄段更易“静”,也更易“悟”,但能“静”不一定能“悟”出,只能说跨过了一道门罢了。

  莎士比亚说的“美即是丑,丑也是美”,其实跟禅说的“吾是汝,汝是吾”类似,其实都是以不同角度或以不同参照物为基准所说,也因此世间万物中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某方面谁更优或对比某物来说谁更优的区别

  禅是印度传至中国,到了中国还留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了更多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称为中国佛家,而日本的禅是由中国船舶过去,所以日本佛家留有很多中国佛家的影子,或说这个影子很大,并积极影响着日本的艺术、剑道、茶道、武士道等的发展。

  中国的禅在诗上、画上,在棋上、茶上,而日本的剑道与武士道是其地域改变而衍生的。在日本让大家最为注目的是茶道,甚至在今时今日形成了双向流通,以日本的茶道来说,不管任何纷争,吃茶众人皆要和平友好,这便是日本茶道的传承,而其从中国流向日本,到现在日本又流向中国。其次是武士道,禅至日本让武士悟出的便是“不惧死”,人在打斗中总是以自身安危为前提,可若“不惧死”就与死士无样了,在此我表示并不认同,“不惧死”的确会比一般战斗力强,因为意志加强了,但当“不惧死”与“必须活”的两个强大信念碰撞,个人认为后者赢而活下的概率更大。

  《不惧》读后感(四):在生活中修行 ——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写给每个人的顿悟之书

  毕俊峰

  铃木大拙是谁?《不惧》是一本怎样的书?相信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接下来,编者就从作者铃木大拙的身世谈起,尽量将读者所关心的问题,都予以回答,以便使读者对该书有一个初步印象

  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知名的佛教学者。1870年11月11日,铃木大拙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本多町的一个医生家庭,本名铃木贞太郎,大拙是他的居士号。曾任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一生多次到欧美各国教学、演讲,晚年曾赴中国,与胡适、钱穆、汤用彤等人相交甚笃。

  而在欧美,他的学说思想,更是影响了无数人,由于他精深的英文造诣,西方诸多文化名家,如海德格尔、荣格等,均对他十分推崇。

  这位被尊称为“现代日本最大的佛教者”的哲学家,可谓学贯东西,著作等身,被公认是向西方传播禅佛教的第一人。他所弘传的禅被称为“铃木禅”,标志着西方现代禅学的开端。在西方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今天,通行于西方的“Zen”,正是源自大拙对日文“禅”的翻译。铃木大拙所著的说禅著作,在世界各地极为受人推崇,在日本更是被年年翻新出版,至今影响力巨大。《不惧》这本书,更是再版了近八十次,称为全世界读者了解日本文化和东方禅学的必读杰作

  在《不惧》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禅宗,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除了受到当时武士阶层的大力扶持外,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艺术。

  有学者这样评价说:“或者说,禅与日本艺术,尤其是中世以降的文化艺术构成了某种‘共生’结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于这一层,大拙著作中有相当详尽的展开,诸如禅与茶道、美术建筑、剑道、俳句的关系,等等。尤其是茶道,对日本艺术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和全方位的。”

  铃木大拙具有很强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保持自然,返璞归真自然主义思想。他在书中多次强调这一点,如:“破除所有人工形式,真正把握住隐藏于形式之后的精髓,这就是禅的心性。这一心性,使日本人牢记大地,推动着他们频繁地去亲近自然,去体味那没有任何矫饰的浑朴”。

  《不惧》一书,从茶道、剑道、书画、建筑、俳句等日本文化的七个方面,与西方自然主义想想融合,来讲解禅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俳句里的“幽玄”,还是哲学中的“无意识”形而上学,禅都与艺术、生活息息相关。而不论你信仰为何,终归要直面的,是自己的内心。

  因此,我们需要用心感受自然之美,天地间的一切,以一颗智慧之心,不惧困厄,保持对生活的感激与尊重。可以说,这是一本极适合大众阅读的禅学读本,以浅显的语言讲述了通透圆融的禅宗智慧和极具东方意蕴的生活哲学。

  这本书兼具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精髓,如炎炎夏日中流过心间的澄澈清泉,让读者在行住坐卧中体会生命的实相,在拈花一笑间领受佛性的无限。让我们随着铃木大拙空灵、优美的文字,勘破生死,进退随心,彻见生命的奥秘,学会在今时今日不浮躁地生活!

  《不惧》读后感(五):把握今生,不惧来世。――评《不惧》

  在日益喧嚣的凡世,面对纷扰的生活如何保持一颗安静,平和的内心,是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禅学,作为佛家的一种思想可以让生活里忙忙碌碌的人停下脚步,放下纷扰,享受安宁。做为禅学大师的铃木大拙先生的《不惧》一书,恰恰是一本可以给人心灵指导的一部禅著作。铃木大拙先生是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的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

  何谓“禅”,禅是什么?禅是佛家的一种学说。对普通人来说,禅,就是世间万事万物,是你是我,它无处不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它让人学会今时今日不浮躁的生活。

  在《不惧》一书里,铃木大拙先生告诉我们禅修的是心,而修禅的关键在悟。禅与悟是同义词,没有悟就没有禅。悟,在体验。修禅就是修心,而禅的真理是什么?《不惧》一书告诉我们禅的真理就是要摒弃一切诱惑视觉的浮华虚饰,为了这一真理的存在,禅可以将包含重要的遗产在内的文献全部破坏。

  花未全开月未圆,万事万物皆为真知。人生的真谛就是由一个未知到另一个未知的过程。在书里铃木大拙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本质是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本质是一样的。“空”是绝对的世界,“色”是物质的世界。它告诉我们要原原本本的接受体验诸事实。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直观,是体验,同时是佛教各宗各派教法的根本。

  日本可谓是受“禅”影响最彻底的国家,铃木大拙先生通过本书更是详细说了禅与艺术,武士道的发展;剑术,儒学及普通教育的研究和普及;茶道的繁荣和俳句的进程,还有禅宗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下你拥有的一切没有改变,你不曾丧失任何东西,此外你还想什么呢?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更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滚滚的都市里,我们更要保持一颗禅心!因为禅的本质就是,大智!铃木大拙先生的这本书就像是炎炎沙漠里的那片绿洲,给人希望,给人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在铃木先生的指引下,保持那颗修行之心学会在今时今日不浮躁的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书里有一篇俳句我特别喜欢如下:

  井边柳罐挂,

  牵牛蔓儿爬满了,

  提水到邻家。

  《牵牛花》,作者是加贺千代女。

  ――《不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不惧》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