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舞姬》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舞姬》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舞姬》的读后感10篇

  《舞姬》是一本由[日]森鸥外著作,雅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舞姬》读后感(一):读了一篇《舞姬》,说下感受

  总体一个感觉——让外国人说古文,再翻译为现代文——那个别扭劲啊…… 唯美什么的我不懂,其实文章思想从一段话中就能体会出来,但文中表露的一些思想完全无法认同,当然,这是借他人之口说的: “即使她对你真心实意,彼此情深意浓,这样的爱情也绝非出于慕才,实则上是男女之间的情好而已。你应当痛下决心,同她断绝这层关系。” 按我的理解,这段话中指的爱情似乎是这样的——大小姐发现书生很有才华后以身相许,也就是那些神话小说啊中的“才子佳人”是爱情,而相濡以沫或者举案齐眉等现实中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则不是。嗯,很有道理,所以爱情是病,得治!(后续,穷书生考中后迎娶更大的大小姐,然后抛弃前一个大小姐。)最后一句的神转折,则是所谓的鼓励男人抛妻弃子追求个人事业,是真正的抛弃哦,没有抚养费。文章中,给了舞女的母亲一笔赡养费让她照顾舞女,问题有钱给赡养费没钱买船票?所以舞女必须疯,疯了,才能给他一个毫无犹豫地抛妻弃子独自回日本的不是理由的理由,在道德上的,而文人的道德观……大家都懂的。

  现实中,很不巧,据说森鸥外在德国的那位买得起一张船票追到日本去了,再度被抛弃,理由是家人反对,也是尽量没在道德上留下污点呢。与其说是反抗,不如说是自辩,狡辩的辩,看简介里用了“忏悔”,读完《舞姬》,我没感受到这一点。 先评个四星,前三篇《舞姬》《泡沫记》《信使》感觉一般,应该是翻译的锅。

  《雁》,有一种遗憾美。想要而不想买,想要而得不到——小玉是想过上好生活,但不想当小老婆特别是放高利贷的人的小老婆,这是她“不想买”的,但她这种生活又是另一些人想要而得不到的,所以小玉痛苦女人心变化写得很好。最终小玉和冈田唯一的机会错过了,我觉得这种结局挺好。两只笼中鸟,死了一只,剩下一只,还是笼中鸟。

  《舞姬》读后感(二):男人可以为了事业辜负爱情吗?

  前不久去深圳参加朋友婚礼,想必飞机上会无聊,就在书架上选了一本薄一点的书带上,以打发拥挤而无聊的空中旅行。说实话以前几乎没怎么读过日本的纯文学作品,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中对日本文学,也几乎是一笔带过。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品读日本的文学。

  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手机百度了一下,竟被作者时代背景和个人履历所吸引,一位19世纪末的日本旅欧留学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仕途顺利且高官厚禄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凭借我对日本社会的一点点了解,猜测这一定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内心无比挣扎的人,他的作品必然会很值得一读。据推测,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必定受到了这位小说家的影响。推测理由很显然,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日本的时候,森鸥外很火热的在日本流行着,一个给自卑的东方人第一次和欧美女人恋爱记忆的小说,可想而知会荡起如何的波澜来吧。何况是一位席勒、叔本华、尼采炙手可热年代里,直接与普鲁士皇族打过交道的日本人呢。

  他应该是最早面对东西文明冲击的,一个具体生动的人。最终从这个火山里喷发出来的,最火红的岩浆,就是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你们可知,这种浪漫在东方,久违差不多快1000年了。

  《舞姬》是森鸥外1890年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或许是他工作忙碌,又憋不住内心想要表达欲望,所以第一部小说呈现出来的,只是寥寥20多页的短篇小说,这让我花了不到半个小时时间,就很畅快的读完了。只不过读到结尾的一刻,合上书时竟然落下泪来。

  我不想在这里透漏小说太多的细节,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从脑海里蹦出了两个字——“辜负”。作者通篇都在铺垫一段充满浪漫气息的异域爱情故事,直到故事的结尾,猛一下丢出一个现实而又两难的抉择,让读者有很强的带入感。而这个两难的抉择,在如今的社会里,也频频出现在很多人的面前,那就是:当需要牺牲爱情,来选择事业的时候,一个前途迫切需要机遇才能展开的年轻人,是不是可以选择“辜负”深爱的人?

  当事业生涯的门打开的时候,儿女情长的门该不该暂且合上呢?

  而多长的暂且是暂且,多短的离别是离别?

  人生有多少不舍,是不得不舍的呢?

  这篇小说,最后一句话收尾之笔,让人不禁叫绝:“呜呼!像相泽谦吉般的良友世上难寻,但我脑海中至今仍对他有一点点憎恨”。

  也就是那个帮他敲开事业之门,引领他走上鸿途的朋友,一方面对他感恩戴德,一方面又怀着失去爱情的隐痛,而生出的“一点点憎恨”。恰恰是这句话把主人公“丰太郎”矛盾的心理,勾勒得深刻贴切。在这篇自传体的处女作中,把作者森鸥外满腹的遗憾,都倾注在这一句话的结尾之中,人世间的恩与怨、情与仇,没有比这样一段描述,更深刻而又令人饶耳不觉的了。

  看完这篇《舞姬》让我联想起一个人和他的一部作品:周星驰和他的爱情悲剧《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舞姬》。

  “至尊宝”在爱情和事业的两难抉择面前,也是选择了事业。同样在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导演给出了一句经典的收尾之笔——”他好像条狗啊“。周星驰在多年之后一头白发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不无悔恨地说:“那些年太忙了,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会选择不那么忙。”

  一百多年前,森鸥外”辜负“了爱情,日本多了一位文学大师

  一百多年后,周星驰”辜负“了爱情,香港多了一位电影大师;

  人生有多少次可以重来?爱情又经得起多少次“辜负”?

  怨便怨了,不悔;

  悔便悔了,不恨;

  恨便恨了,何须重来......

  一个人临终之时,唯一可以带走,别人想留也留不下的,不就是这些曾经的爱、恨、情、仇吗?那些人生毫不犹豫,总喜欢“快刀斩乱麻”的人就好吗?

  我以为肝肠寸断犹豫不决,是一种善良,不要看不起这种善良,直到有一天你会明白,在你人生中,最优柔寡断的男人,才是最善良、深情的男人。

  《舞姬》读后感(三):忍情到最后,即使倾吐于纸上,也依旧难为情

  自古代至近代,日本作家多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点在森鸥外身上也可以得到验证。无论是唐传奇、明小说,还是汉学诗文,对于森鸥外而言,都是早已烂熟于心的,因此运用这些素材完全是信手拈来事情。这位写着西方题材的日本作家,既进步又守旧,所谈核心总是古典的情与礼之辩,即是“忍情”。

  在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新版的森鸥外代表作《舞姬》之中。“忍情”的主题贯穿其中,开篇惊艳文字干净利落冷静克制,娓娓道来,令人想读下去,中文翻译是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高慧勤老师译文文笔,更加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体验

  留学生“我”与舞姬爱丽丝之间的爱情是必然的,悲剧也是必然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便不会如此伤情。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共结连理,是常有的戏码,但如果是大团圆的结局,就真的会变成戏文了。

  《舞姬》和《莺莺传》一样,都是作者假借笔墨去倾吐自己的故事。不过,比起元稹的自我辩护,森鸥外笔下更多了一分忏悔之情。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欲洁何曾洁,终是难两全。“我”是优秀的,也是怯懦的。“我”之所以被认为优秀,是因为一直遵循着三纲五常、克己复礼,依照上位者的指令而行动,如机器人一般扼杀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当“我”追求真我反抗枷锁时,便会失去被认为“优秀”的资格。可这籍籍无名、进退维谷一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对“名誉”的重视不止是母亲与社会灌输给“我”的外力,这份渴望早已与“我”融为一体,和对自由的追求一样,也是真我的一部分。即便爱丽丝如《李娃传》中的李娃一般,悉心照顾被免官撤职的“我”,并愿意随我前往东洋,只求“我”不要抛弃她,但其实当“我”收到友人信件并相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选择了没有她的未来

  “没有决断力”是“我”逃避良心谴责的托辞,实际上“我”非常清楚飞黄腾达机不可失,因此心甘情愿地再次成为了笼中鸟,默认友人将自己的爱情视作露水姻缘并去拆散之。“我”是如此怯懦,连亲自告诉爱丽丝被抛弃的真相都没有勇气。东归前的那场高烧,是“我”最后的良心谴责,也是“我”逃避自己一手促成的分离的表现。但,相信“我”离开前流下的无数热泪是发自真心,真的是在遗憾,遗憾自己竟不是完人,没有坚持自由,也没有捍卫爱情,更遗憾的是,旧我居然也属于真我,对名利的追求也同样是内心的渴求……而这份遗憾在名利双收的现实之前,已是不值一提

  书中另一个中篇《雁》是全书中最直接体现森鸥外汉学功底的一篇,故事有一个《金瓶梅》式的开端,却发展出《小青传》般的结局。小玉天姿美丽,又擅弹三弦,却被巡警骗婚又遭遗弃,于是怀着舍身救父的决心卖身为末造的外室,没想到又是所托非人,末造从事的高利贷行当使她感到耻辱同时也遭到末造妻子深深妒忌,虽然年华正好容貌美丽,却只能别居在冷清的小公馆里。这就像冯小青的人生,嫁富豪公子为妾,工诗词,解音律,却被大妇所妒,只能徙居孤山别业,不愿改嫁,凄怨成疾,最终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

  无缘坂逢有缘人,从小玉一笑得到冈田的脱帽敬礼开始,这便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但冒险的只是小玉,冈田始终表现得像局外人一般。可是,如果真的不在意,判断小玉开窗是为等待自己的冈田,大可目不斜视的经过,又何必与之牵扯,次次走过必定致敬?《金瓶梅》中俏潘娘帘下勾情,是因为男女二人皆有心勾搭,偶然相遇彼此中意,于是便能一拍即合。《雁》的故事同样是两个人一起开始的,但冈田却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孤注一掷倾情投入的只有小玉而已。小玉心如明镜,自己从来不是别人选择中的首位,她怨恨自己的薄命,却又只能认命,她的心就是那时时被玉手拨弄的火盆,对着任何人,都曾经努力燃烧过,最后只留下了残灰。刘言史的《长门怨》中有“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的描述,纳兰性德也写过“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这样的句子,总是弄火的小玉,正是汉诗中闺怨的典型姿态

  小玉与末造无法像《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小宛与冒襄那般,聚在一起“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笼、拨尽寒灰之苦”,她总在拨弄灰烬,是期冀冷透的心还能有一丝余火燃起,却终将灰拨得面目全非。她寄希望于向她行礼又帮助她斩蛇的冈田,期待被他救出苦海,却没想对方的勇气只限于开始,缺乏真正的壮士气概,也不敢沾染任何风流,借着留学的机会与同学的求助这些外力,最终还是逃避离开。她是一只睡眠中被意外打落的孤雁儿,是笼中未能成双而活的红雀儿,无法与任何人在天比翼,因为救她的人,只是给了她美好梦想,却无法呈现于现实之中。“心不可动,心动即生隙,隙生则不得上乘。”不动心的秘诀便是忍情,而忍情的结果早已注定了是辜负。

  森鸥外的遗世名言是:“愿死而为森林太郎。”一位一生都在书写忍情故事的作家,最终的愿望却是做自己。或许,即使渺小的个人总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威压之下,但唯一永远不可受控的只有自己的灵魂相思相见知何日?忍情到最后,即使倾吐于纸上,也依旧难为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11 08:19 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发于 https://temai.snssdk.com/article/article/index/?id=10028711&source_type=12&content_type=1&tt_group_id=6339995344931127810

  《舞姬》读后感(四):得不到“自由”的人。每个时代都有。

  第一次看森鸥外的作品,他是日本近代三大文豪之一,另外两个是大名鼎鼎的夏目漱石和芥川龙之介。相比之下,对森鸥外的了解很少,据说是因为他敏感政治身份,故不被国人熟知。年轻时是军医,留学德国,后来是日本明治政府高层。更是著名的小说作者、评论家,对东西方经典哲学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看他的作品,有日系风格平淡清冷,还多了一丝浓郁感与白话文之美。行文方式特色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翻译流畅,读来舒服

  这本《舞姬》,收录他创作早期赫赫有名的《舞姬》《泡沫记》《信使》留德三部曲,还有中篇小说《雁》,篇篇结局都是暗淡的,似乎见不着光芒,那个仍然被旧思想禁锢着的时代,纵然打着人民在进步的幌子,但要改变原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真正追求得到自身的解放,这谈何容易?西方归来,才学广博的森鸥外也未必做得到,说他是保守的新潮者。青年时,追随他回到日本的德国女孩,扫兴而归。毕竟他是保守的,渺小的,甚至是胆怯的,在封建的残酷的现实面前,个人的得失与遗憾,根本微不足道。也许是内心惭愧,他以忏悔的口吻写下了自己最负盛名的作品《舞姬》。

  看完《舞姬》,为艾丽丝爱得痴情到失去自我最终成疯子而感慨,更为丰太郎不坚定自己的爱情而妥协于官场而难过。明明想做个思想独立、不为人所操纵的人,想表现真正的自我,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即便不能飞黄腾达,也可以和心爱之人过平平常常的日子,难道不是这样吗?但当提升事业的机会终于来临,其代价就是与艾丽丝分手,他内心是矛盾的,也或说他有做好回国飞黄腾达的选择,故愧疚更多。爱情和事业,只能选择其一,为什么呢,要是丰太郎带艾丽丝回去日本,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这就是身处那个时代的无可奈何。庞大的封建的官场制度与社会思想,是陈腐的,他并不能改变什么。

  同样,《泡沫记》的女主人公一直活在王朝恶势力的阴影下;《信使》里的贵族之女即便逃离了家族婚姻的那道枷锁,不用被迫和自己看不上的人在一起,却使自己困入宫廷,那是否找得到”自由”呢,不得而知。

  放在最后的中篇小说《雁》,“我”这个局外配角述说故事里人的悲催遭遇,却显得格外生动,情感与心理的表达最是细腻,读来让人感慨不已。女主角小玉的命运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内心,她是高利贷主的小妾,她对这样的命运有过勇敢的反抗,比如默默寄托与期望着自己被暗恋的人拯救,那时候的小玉完全就是一个恋爱的小女子,她是有勇气的,对于真心喜欢与迷恋的,是那样疯狂,不用去在意自己身份的尬尴,纯粹想要一份美好的爱情。那被她暗恋的冈田对她有意思吗?肯定是有的,但也是懦弱之人。小玉的期盼最终化为了泡影。

  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在精神或行动上对于那封建专制的陈旧社会有所觉醒与抵抗,渴望打破被禁锢着的,走上向往自由的道路,即便更多的人在政府或世俗压制中失败了,但这些都是走向新世界的一步步。

  想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有类似这些让人唏嘘与遗憾的故事。前段时间写完了上面的几段话,而后却看到雷同于《舞女》《信使》的故事,即便相爱的一对人也不可能在一起,因为合适的永远是门当户对的。(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那么相爱,我常常问别人为什么相爱的人会分开,说到底是不够爱)。再或许,明明以为现在身处的世界是全新的,作为一个女生,不会被别人一再强调说“得相夫教子才是出路”这样的话,当然有的人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但不应该强迫别人也这样,可依然有很多的人持续的不断的左右别人的选择,甚至于被迫当事人一定要这样,大多不得不妥协的,与其抗争的对象是家人,不然便是不孝顺了?(恰好和朋友讨论这些事情,总是有把自己的观念强迫给旁人的人啊。)……才觉得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都是一样的,都有得不到真正“自由”的人,被他人无形掌控压制,却怎么样绽放不了自己的人。他们在挣扎。

  《舞姬》读后感(五):舞姬是鲁迅爱读的书吗?(转自《鲁迅恋爱小说中的留白匠意》 滕井省三)

  在鲁迅文学中,《伤逝》不但是唯一的一篇恋爱小说,也是谜一般存在的作品。茅盾曾经评价,“《伤逝》的意义,我不大看得明白,或者足在说明一个脆弱的灵魂(子君)于苦闷和绝望的挣扎之后死于无爱的人们的而前。”

  作品讲述了男子涓生向一个名叫子君的女孩求爱,两个青年无视周围世俗的眼光。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同居,然而生活的艰苦导致“我”的变心,两人坚定的爱情最终破裂。在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这种新价值观引导下奋勇前进的一对男女.不仅遭受到涓生被罢官等经济上的挫折,涓生还对爱情本身产生疑惑,甚至有些随意地坦白对其爱情已淡薄。最终子君跟随父亲离去。不久涓生就听到了子君原因不明死去的传闻。

  与其有着相同构造的故事《舞姬》是森鸥外(1862—1922)于1890年发表的,比鲁迅早二十几年,《舞姬》的故事概要如下:

  留德青年丰太郎在柏林结识了家境贫寒的舞女爱丽丝,两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却不得不屈服于封建官僚势力的压制,抛弃爱丽丝,去追求仕途上的成功,最终酿成了已有身孕的爱丽丝精神崩溃的悲剧。

  《城南旧事》的译者,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杉野元子对鲁迅的《伤逝》与森鸥外的《舞姬》进行了比较。指出:“在从周围人的干扰逃避出来的安静房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孤立的同居生活”;“恋爱同居前后被免职及之后转为文书业”;“爱丽丝与子君将爱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而丰太郎与涓生没能将爱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等,两篇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论述道“这样的相似应该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鲁迅看过《舞姬》之后产生的影响关系”。

  在1933年的随笔《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鲁迅提到在日本留学时代爱读的作家夏目漱石及森鸥外。在北京时期与周作人共同编译《现代日本小说集》(1923),其中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及森鸥外《沉默之塔》《游戏》两篇作品的翻译。同书《附录·关于作者的简介》中森鸥外那一节,在简介之后还对森鸥外下一部短篇小说《杯》中表明的创作态度进行介绍。据元子进行了这样的推测,”无法确认鲁迅是否读过《舞姬》。但作为森鸥外作品爱好者、翻译者的鲁迅不应该没有看过森鸥外的代表作《舞姬》”。

  1904年4月,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

  《舞姬》在鲁迅去日留学前的1890年发表于《国民之友》杂志1月3日号,两年后收录进《美奈和集(水沫集)》(东京春阳堂1892年版)。当鲁迅与其弟周作人在东京开始文学运动,即1906年时,该书再版发行,收录有森鸥外《舞姬》的短篇小说集在鲁迅留学时期、创作时期曾连续博得好评,间接佐证了鲁迅爱看《舞姬》这一观点。

  不仅如此,比鲁迅小四岁的弟弟周作人1906年鲁迅回家探亲时被带到日本留学的。和住宿地方打工的姑娘羽太信子(1888---1962)恋爱结婚。也许是在东京的周作人和制太信子的恋爱结婚,也会让鲁迅联想到了在柏林生活的丰太郎与爱丽丝的恋爱同居吧。

  《舞姬》读后感(六):浅谈“汤岛神社”“臭桔寺”与“辩天”

  《舞姬》是一直不敢读,但一直想要读的一本书。

  这样的心态大概和读《莺莺传》时一样,对堂皇而又虚伪的人性,总是想要避而远之,但又怎么可能避开呢,任何人的皮袍下都能榨出“小”来。

  近日终于一读。喜欢高慧勤老师的翻译,优美,精准,将森鸥外笔下辗转于明治风雅和大正浪漫之间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中,稍稍有几个在意的地方。

  70页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行,原文是“狭い赈やかな仲町を通って、湯島天神の社内に这入って、阴気な臭橘寺の角を曲がって帰る。しかし仲町を右へ折れて、无縁坂から帰ることもある”,当几个地名连续出现时,可以要么都是直译,要么都是意译。在这里,“湯島天神の社”被翻译为汤岛神社,其实这里便是汤岛天满宫,学生散步经此是有意义的。因为此处供奉的是学问之神菅原道真,是学生们祈愿学业进步的地方。菅原道真是平安时代的杰出学者、诗人,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作为天神信仰的一部份,逐渐普及到日本全国,供奉他的神社便是天满宫,因为他喜爱高洁芬芳的梅花,天满宫便处处皆有梅影。

  维基百科上写着:湯島天満宮(ゆしまてんまんぐう)は、東京都文京区にある神社。旧社格は府社で、現在は神社本庁の別表神社。神紋は「加賀梅鉢紋」。旧称は湯島神社で、通称は湯島天神。这里说汤岛神社是旧称,但从原文看,森鸥外应该用了通称了,否则原文就是“湯島神社”了吧。

  还有“臭桔寺”。原文是“阴気な臭橘寺の角を曲がって帰る”,可见原文就是臭橘寺。而“橘”与“桔”,并无繁简关系,“桔”并不是规范的“橘”的简化字。“橘”是正字,“桔”是一个通俗字。通俗字,即民间手写和用于俗文书的一种与字书规范写法不同的字;而正式的出版物上是不应该用“俗字”的。臭橘寺应该有一定历史了,直译最好不要改字。如果说这里是简译,那也应直接用原文“臭橘寺”,橘和桔不换用。“臭橘”作为水果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学名就是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枳”有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沉蛋等。其实具体说来,橘和桔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水果:橘生与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每年春节时成熟上市。桔生于北方,每年秋季成熟。桔子是一瓣一瓣的,皮一般薄些,很容易剥开,橘子则皮厚些,里面也分瓣,但是不容易掰成一瓣一瓣的,多数都是用刀切开吃。橘肉紧桔肉松,酸为橘甜为桔。

  再谈一谈“辩天”。105页最后一段倒数第二行,原文“中島の弁天の社”,翻译成“辩才天女的神社”也可以,“辩才天神社”也可以,作为神明,“辩才天”是专有名词,但是印刷成“辩财天”就=_=||大辩才天,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辩得名,又因其能发美音善歌咏,称为妙音天或美音天。日本有三大辩才天神社,供奉音乐艺术女神辩才天,而吉祥天女才是幸福与财富女神。在155页和157页,第三自然段第二行,“弁天の社”都被翻译为辩天神社。日文中有汉字,如果原文是“辯天堂”“辯天神社”,那么直接译作辩天堂和辩天神社即可,但因为原文不是以这种方式来写的,那么弁天译作辩才天或许更合适。

  《舞姬》读后感(七):大历史背景下的悲剧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个人主义在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背景下开始显现,并且不断明朗化。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主流作家群体从个人主义的复苏和重建的视域中确立了独具时代意义的日本近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舞姬》是森鸥外的代表作之一。

  日本留学生太田丰太郎接触德国大学的自由空气,自我逐渐觉醒,对日本官僚产生反抗情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美丽的舞女爱丽丝相遇,爱丽丝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丰太郎出于同情,解囊相助。二人关系本来是纯洁的,但为谗言所害,丰太郎被免职,失去经济来源,在贫困中与爱丽丝同居,尽情享受爱情和自由。但另一方面,丰太郎又不能斩断与故国社会的联系,最后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选择了步入仕途,抛弃怀孕的爱丽丝回国。为此,爱丽丝精神失常,丰太郎内心也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这是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悲剧是历史大环境造成的。

  从近世起,三纲五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教的士大夫观念便开始支配日本的社会意识和教育观念。这种士大夫观念不仅影响着明治时期的知识阶层,而且也影响着《舞姬》中的丰太郎。丰太郎自幼接受持儒教思想的旧藩学馆和家庭的教育,在丰太郎的心底留有这种士大夫价值观是毫不奇怪的,是自然的。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地保留着飞黄腾达功名成就的士大夫观念等封建意识才是使 《舞姬》这一悲剧产生的必然因素。

  丰太郎去德国留学,在柏林自我觉醒、解放思想、追求自我,这是日本无法比拟的。但是,丰太郎一旦要返回日本跻身官场,就必须向封建的官僚制度和社会秩序屈服,就要抛弃爱丽丝。对丰太郎来说,他的理想无疑是荣达之路和爱丽丝的爱情二者兼得。但是,在明治初期日本的土地上,这种理想的种子是不能开花结果的。这就注定了《舞姬》这一悲剧的发生,这是《舞姬》这一悲剧发生的客观因素。

  另一方面,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是从丰太郎的怜悯之心开始的。丰太郎黄昏散步时,看见了哭泣的爱丽丝,为她的美貌所打动,同情她的遭遇,救了她的急,以后两人交住渐渐多了起来。但那时两人的关系一直是清白的,只是后来由于丰太郎的境遇发生了剧变,遇到了被免职和母亲去世等不幸才使丰太郎向爱丽丝急剧倾斜,在万分痛苦与恍惚中与爱丽丝结为了一体。也就是说,丰太郎对爱丽丝的爱情,是在丰太郎不得志的时候找的精神寄托。这种不牢固的、脆弱的爱情是《舞姬》这一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

  总的来说,《舞姬》这本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深刻的体验加以艺术化的作品,更被誉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喜欢这种题材的读者绝对不可错过。

  《舞姬》读后感(八):爱上抹茶的滋味

  文/嘉倩

  收到书的时候,第一印象很好。 硬封精装书,拿在手里,质感令人愉悦。 抹茶色的外封,一抹粉色的唇印。

  即将远行,拆了塑封,当即泡一杯茶,便是一口气读到了最后。 这是一本该作者的四部作品合集,三个短篇,一个中篇。

  建议前言一定先读一读,若对于作者身处年代缺少大致的概念,第一篇便会有点茫然,书中的主人公活在一个只能靠轮船远行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德国,家家户户用的还是煤油灯。

  “煤早就上了船。在这间中等船舱里,只有电灯空自亮得耀眼,桌子四周一片寂寥。夜夜在此摸骨牌的人,今晚都住到旅馆里去了,船上只留下了我一人。那是五年前的事了。我夙愿得偿,奉命出国。那时节,耳闻目睹的,无不使我感到新奇……” 开篇惊艳,文字干净利落,冷静沉着,克制,娓娓道来,令人想读下去,并且读得很舒服。

  阅读的是中文译本,因此不知作者的文笔是否也如此。译文的文笔,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尤其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最近很喜欢一部根据美国作家改编的电影,为了电影,我先是买了小说译本,通篇口语化,甚至不少是当下的流行网络用语,原本紧张的情节,颇有出戏之感。勉强读完,又买了英文原版,方才恍然大悟,并不是作者的问题,是翻译方面有了些偏差。自己没有动手翻译过任何书籍,也没有专业背景去评价那本译作是否称职,然而作为读者,是能感受到哪里出了差错的。相形之下,《舞姬》整本书的译文,文笔出色。

  再说一说故事内容。 四篇小说皆以“我”的第一视角书写,《舞姬》中,读者见证了许仙式的“我”如何面对光明的前途,动摇了爱情;《泡沫记》中,读者跟随“我”奇遇一位少女,倾听她颠沛流离的故事,最终目睹她的溺水身亡;《信使》中,“我”的存在感相比之前降低了许多,人物塑造也更立体丰满了,着重描写遇到的一个黑衣女孩,虽是德国贵族,却抗拒被安排的婚姻,找到了逃离命运枷锁的出路;令我感动的是《雁》,“我”完全只是一个说书人,主角是一个清贫人家的独生女儿,“我”作为旁观者,将所知道的一一揭露给众人。

  《雁》的后半段,的确有一些潘金莲的意味,处心积虑,施以诱惑,文字描写如临其境,特别是小玉连做梦都梦到了冈田,给他送了礼物,竟然没写自己的名字,在梦里她还遗憾错过了表白的机会,醒来以后,为此而难过。末造来了,说临时要出城,小玉又燃起了希望,连洗碗的时间也不耽搁,赶紧打发走了家里的侍女。细细打扮后,守在门口,只等冈田散步时经过。

  当小玉赶紧打发走了侍女,她麻利地动手洗碗,想着今晚就要行动了,这段细小的描写很精彩,“拿起一只盘子来,五分钟都不离手。她脸上淡淡的红晕,显得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眼睛里望空直勾勾地瞪着。”那一股蓄势待发,勇猛直前,心花怒放的此情此景,勾引这件事,倒显得纯真可爱了。

  对冈田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小玉的心理描写也非常细腻,“以前只是用眼神致意,今儿个能同冈田亲切地说话,小玉觉得自己的心情起了急剧的变化,连自己都惊讶。有些东西女人是想要不想买的,商店橱窗陈列着的时钟啦、戒指啦,每次经过,女人都会看上几眼,却不会特意跑去看。有事从门前经过时,必定会瞧一瞧。想要的东西买不了,成为不可企及的事,只好死了那份心。那么,愿望与放弃变成了一回事,于是产生某种轻微而又甜蜜、不太痛楚又带点爱上的情绪。女人把咂摸这种滋味视为乐趣。与此相反,有的东西女人想要而不得,就会感到强烈的痛苦,为此而苦恼,坐立不安。明知等上几天就能到手,但都等不及,一旦心血来潮,立即去买,哪怕酷暑严寒,夜色深沉,雨雪纷飞,都在所不辞……对小玉来说,以前冈田是她想要的,而今天变了,已变成她想买的了。”

  剧情在高潮处戛然停止,将小玉也停留在了站在门口向冈田笑的一幕,“她的脸庞光艳照人,我甚至有种耀眼夺目之感。”

  阅读这本书,像是喝了一杯香气四溢的抹茶,虽说主人公们所处的时代令人陌生,屋里用煤油灯,远行唯有坐船,但是,这恰恰又是小说的魅力所在,抛去外部的环境,我们读到的永远是根本意义上的人性,每一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都是最坏的时代,无论科技多么的发达,我们始终在枷锁中寻求一丝自由,在纯洁爱情与灿烂仕途中左右徘徊。

  嘉倩:作家,“交换梦想”采访项目发起人,旅居欧洲数年,曾任职于英国外交部新闻处。走遍全国,采访上千人,受邀在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等众多高校做公开活动,并受到《非常了得》、《中国青年》杂志、新华网等众多媒体、节目关注。已出版《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明天醒来,还有青春》《我想和这个世界不一样》《三毛不在撒哈拉》等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