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1:39: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由[日] 奥野宣之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6.00,页数:2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一):把读过的书变成无形的财富,你只差一本笔记本

  莱昂纳多·达·芬奇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开始考虑最后。”意思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考虑结果,你期望达到哪种结果就要为这个结果做准备,这样就可以少做,甚至是不做无用功

  达·芬奇历时四十年写就的《莱昂纳多·达·芬奇手稿》,现在存世约6000页,据说,这还是遗失了三分之二后的结果。可以想象,达·芬奇的一生都在记录众所周知,他为了准确的表现人类,而学习了解人体,但是他的手稿包含的信息却是惊人的,其中记载数学几何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土木工程学、军事技术教会建筑、鸟的飞翔机制、光学、水力学、地理学等等方面。我想这就是他杰出成就之下所做的准备,记录了自己兴趣方方面面,融入自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令人惊叹的天才

达·芬奇

  天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但是天才的成长模式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达.芬奇的成功模式就是学习大量的知识,记录下来(《莱昂纳多·达·芬奇手稿》),吸收成为自己的智慧,大道至简,这样的方法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做到并不容易。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就详细了说明了这种记录的方法。教我们如何通过笔记让读过的书,融入身心,变成无形的财富。

  奥野宣之,同志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毕业后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出版经验,他独创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产生巨大影响,受到大家欢迎。他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杂志进行撰稿工作,另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媒体节目论坛中。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记本都是他不可缺少的必要物品,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样的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节目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他的笔记记录法开始被更多的人接受学习。另外奥野宣之还著作了《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和《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详细地告诉了我们笔记在读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从选书、购书、读书、笔记、活用5个方面来告诉我们有效阅读的正确做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选书 读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记录我们想要读的书,比如,你想做一种甜点,记得在某一份杂志上看到有一个美食书籍的书评,那么就可以记下这本书。比如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提到一本书不错,那么也可以记下来。包括看电视听到的一本书或是上司要求你读的书,甚至你突然间的奇思妙想都可以记下来。

  所以,奥野宣之提出了“信息一元化”,就是可以将任何内容写入一本笔记本,生活中的感想,读到的书评,读书过程记录的笔记,报纸杂志的剪报粘贴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按时间顺序书写在一起,增加关于读书的记录。这些内容就是你将来读书的目的动机

  明确读书目的,使读书更高效。读同样一本书,不同的读书目的,效果也不同。就像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购书

  购书的前提需要我们前面所说的平时记录的书单,有了书单,就可以直接有目的的去购买。购书的途径一般我们会选择网上购物,或者是书店购买。我们特别了解,特别想读的书就可以在网上直接购买,假如这本书记在了书单上,你又不那么确定要不要购买,那么我们一方面可以去网上搜一些书评看一下,再去书店浏览一下书籍的前言目录等来确定。这样就减少了在书店浏览徘徊的时间,也可以避免我们买到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书,反而读不下去,影响读书体验

  读书

  读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这个过程是在为做笔记做准备,可以把自己心动的,喜欢文章折页,看完一遍再看折页的部分,如果第二遍还是喜欢,可以再折一次,最后仔细阅读如果还是你喜欢的内容就可以记下笔记。

  另外,读完一本书,也可以放置一段时间再来记笔记。过一段时间你再次阅读那些内容,还是同样的怦然心动,那么不用迟疑,这就是你笔记的内容了。因为真正有魅力事物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沉淀你依旧为它着迷,而不是,乍看之下的惊艳接触后的索然无味,书中的智慧同样如此。

  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证明我们读过这本书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对书中内容喜欢认可的一种形式。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告诉了我们读书笔记应该记录的内容。

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那些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而是善于发现吸收那些你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所以奥野宣之提出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这样不仅有作者想法,还有自己的原创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吸收书中的知识。

  活用

  这是体现做读书笔记的好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记记下来以后,我们要经常翻阅,再次重读一本书或许许多人都没有时间精力,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重读笔记来回顾书中的精华内容。

  读完书后,我们需要想办法完全吸收书中的内容,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活用读书笔记就是要求我们对笔记中记录的知识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假如你需要做一个商业报告,记得在某一本书或杂志上看过类似的图表可以使用,当时剪下贴在了笔记上,那么就可以在笔记中找到这个素材

  书的价值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你当初看到的内容,学到的知识,或许在多年以后才能让你源源不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记下读书笔记,在你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时可以再翻出来看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书中的智慧是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笔记里的记录,在你工作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候,或许就有解决的办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笔记的目的不是记下就完成任务,而是完全吸收其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原创内容。把笔记发展成一个兴趣爱好,找到其中的乐趣,记录下你灵光闪现的那一刻,生活中的新知和美好就不会与你失之交臂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二):对于懒人最好的读书方法

  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最近我刷手机微博没那么频繁了,因为我挤出时间用来读书了。

  虽然知道不能太依赖手机,知道应该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精神,而非用漫画、微博杀时间。但你知道成人的自控力还是没那么好,就像你戒不掉烟,我戒不掉网一样的。

  读书对我来说太难,难到翻开书以后给自己找N个理由说,我很忙的啊。但感兴趣的小说再厚我熬夜也要看完,可过后只记得个大致内容,还不如看韩剧,最起码剧里美女帅哥衣服啥的我还能记住,下次买衣服可以参考下。 可是我得进步啊,因为我一拿手机我女儿就喊:爸爸妈妈她又刷手机了,我也要用她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好吧为了女儿我装也得装着读读书吧。不知道要读啥,就试着拿起小说,想一点一点的读,但我发现不行啊。因为今天读完,明天就连不上了呢?咋办。。。。。。有了孩子以后不可能慢慢悠悠把书读完,况且读过一遍的内容,我真心不想看二遍。心理觉得:我都知道啥内容了,有必要再看吗?

  秉着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的职业毛病《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解决了俺的一切问题。作者是日本人,我是漫画迷所以对日本作家写的书还是有点好奇的。就从看啥书开始。里面清析明了的罗列出选书的途径、方法,还有图文加以说明,让我这种对文字较多就烦感的比较有效理解内容。另外对于我老是读到一半,下次就记不住内容,提不起劲来读这种毛病《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书里也介绍了在读的同时做上相应的记号。如通读、重读、标记。虽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没有夸张的封面,没有炫酷的色调,只是简单普通的话,但都是实打实的读书要点:让你记住这本书,而且书中把重点都用黑体加粗来标注,更能引起你的重视注意。哪怕你是忘记内容了,但一看到黑体字,最起码想起来:噢这个我读过。

  接着就是要解决我记不住内容,看了也不能对内容加以理解或利用这点,《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有相应的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个方法简单点说就是把自己觉得有用原文,哪怕一句话也成,摘抄下来,另外在加上自己当时读书时候的感觉感想,附加日期书名、作者记在本子上,因为不记上肯定会忘啊,就像是让我回想昨天中午吃啥菜,我肯定记不住的。“不管是读书还是笔记,最生要的是能够回忆起书的内容”这句正中我的心理啊。我只要记住记住。

  我现在已经开始写笔记连同我幼儿园中班女儿的,俺要和她一起进步哈,先从一点一点做起,只要坚持只要坚持只要坚持,重要的话说三遍。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三):如果说“不会阅读”是种病,那我可能病得不轻

  我曾经认为最佳的阅读状态,就是在一个悠闲的假日,舒服地窝在柔软沙发里,手边摆上一杯咖啡红茶什么的,惬意地翻看一本书。对,就像Kindle广告里演的那样。

  而现实是,我在这样的状态下阅读不超过20分钟,眼皮就开始打架,然后索性抓起抱枕美美睡上一觉了。我觉得自己简直没救了。。

  如果你用Kindle看过电子书,那么会发现它有个功能叫“关于此电子书”,可以显示该书的“常规阅读时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常规阅读时间”,于是我开始反省,为什么自己读书这么龟速。

  看到一些人在自己的文章中旁征博引,我打心眼里羡慕得很,记性怎么这么好,读过的书都记得一清二楚。我看完一本书之后,很难有清晰印象,只记得大概讲什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印象就更模糊了。

  我用Excel表格做的购书清单,里面已经列了上百本书,但是真正读过的只是少数,因为我总是觉得没有时间读。

  想读的书太多,但没有充足时间阅读,读完以后又记不住,这简直就是个死循环,会让人越来越沮丧

  如果说这种“低效阅读”是种病,那我得找个法子好好治一治。

  先是找到了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专治“不懂阅读的人”。

如何阅读一本书8.4[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 2004 / 商务印书馆

  发现我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基础阅读”层次。换句话说就是,阅读水平还徘徊在中学阶段,这么多年其实根本没长进。

阅读的四个层次

  不过这味药太过猛烈,我囫囵吞枣地看完整本书,还是似懂非懂,觉得书里介绍的方法也太专业了。我是不是应该找个药效更温和的,于是就读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啰嗦了这么多,以下就全是书中干货了。

  作者奥野宣之作为经验丰富的新闻出版者和作家,他开出的药方就是——做读书笔记,并且把做读书笔记作为目的来进行阅读。

  首先将“读书过程结构化”,按照顺序分别是: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仔细看一下,这不正是从“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吗?

  把“思想输出”作为最终目的来进行阅读,那么“思想输入”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读书不再是漫无目的漫不经心行为,而是要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火花

  而读书笔记,在以上五个步骤中都分别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主张读书笔记不用拘泥于形式、内容,可以是一个“大杂烩”,甚至都不用严格分类,只要记录好时间,方便索引查找就好了。

  电影出现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就想找本书来读一读;杂志上看到了某本书的书评,觉得很有兴趣;和朋友聊天时得知一本有意思的书……这些都可以作为随想笔记记录下来,作为挑选书本的初步来源

  如果想培养文学素养、沉浸在好故事中,那么就找小说来读;如果要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那么就找工具类的书来读。总之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意识”确定要读的书籍,这些书就可以列在读书笔记中的“购书清单”里了。

  阅读时最好不要同时做笔记,因为会分散精力,影响阅读体验。在遇到精彩的内容时,就把书页折个角,回头再来重读时,再决定要不要做标记。

  读完一本书就散手不管了,那这本书就像一个平时不经意碰到的路人,闲聊了几句就各奔东西了,以后再杳无音信。

  遇到有价值的好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作者隆重介绍了自创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也就是一段原文摘抄,加上一段自己的评论感想,交替排列好。这种“摘抄+感想”的方法可以比较自己和作者的想法,从而有了思想的碰撞。

大葱也是必不可少的配菜

  “鲔鱼”当然指代的就是“原文摘抄”,是火锅中的主菜;而“大葱”比喻的是我们阅读中的有感而发,虽然只是配菜,但是会让火锅更有味道。

  “摘抄”不是大段大段地抄书,而是只抄写下让自己有深深触动、更新了自身认知、让自己有所长进的内容。如果只是单纯觉得有道理,或者只是和自己想的一样,这样的内容可以放过了。

  还有很多可以收进读书笔记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书报杂志上关于这本书的剪报、之前读到过的书评、买书时附送的书签卡片,甚至是可以拆下的书皮封面、夹在书里的出版社广告等,都可以放进读书笔记里,就好比收藏纪念品,来记录下和书本的这场邂逅。

作者奥野宣之的读书笔记

  在读书笔记中积累了足够的“精神财富”后,还需要抽出专门时间进行重读。一些值得反复玩味的经典好书,也可以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写一次读书笔记。

  拥有几本这样的读书笔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别忘了翻看自己记录下的点点滴滴,很可能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宝贵思路。这就是读书的最后一个步骤 —— 活用。至此,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阅读之旅。

  那么这剂药到底对我有没有效呢?不试试怎么知道。于是我敲敲打打写完了这篇读书笔记,也是我人生中写下的第一篇读书笔记。。。是的,别笑我。

  (以下附上用“幕布”做的思维导图一份,点开以后,右上角有个按钮可以切换成思维导图形式)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四):手写读书笔记让自己读书更有深度。

  之所以买这本书来阅读,就是想学习如何将读过的书能够记住并且活用。以前每每看到其他人能够引经据典,就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文盲。就暗暗下决心要改变,要学习如何读书。如何将读的书变为自己的财富。抱着这种期许,打开这本书开始翻看。

  文中最有感受的一句话是“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因为要写书评,我就不得不翻看好几遍书本,需要将书中的框架和逻辑整理一遍进行输出。这样就会加深对书中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已经消化了书中的信息,使之属于成为我自己的东西。

  我很赞同书中大力提倡使用手写笔记的方法对于读完的书籍进行记录及总结。我们之所以要买书籍看,大部分是因为想要提升自己,想从书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既然都买了书,当然是要下点功夫对自己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OK ,进入正题。梳理一下框架。整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如何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读书体验小技巧。

  一、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详见第二章 收集信息 列出购书清单

  1,选好书,质大于量。那么如何选好书,在现在智能化的时代,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豆瓣就完全解决了。而书中给出的选书渠道---还限于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例如报纸、杂志、书评、地铁广告等。因为本书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的作家,大概是日本没有类似网站。

  二、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籍----详见第二章 指明购买

  1,随想笔记---平常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记录的各种感兴趣的类型及书名

  2,在选完书的基础上列书单,去实体店或者网络进行购买。前提上网络查看相关书评选购真正需要的书籍。

  三、如何读书:怎么加深理解,深入思考。----详见第三章 做记号 确立读书重点

  1,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那几页重读一遍。如果觉得仍然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角折叠起来。

  3,标记:第三遍阅读折角的那几页,读完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边做记号。接下来,在重读一遍,最后把无法舍弃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里。

  4,巧用标记区分对象:普通直线--重要内容 波浪线--非常重要内容 圆圈--名词 关键词 关键句

  四、记录--详见第三章 写读书笔记 与书对话

  1,葱鲔式读书笔记-- 在写笔记前记得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评论并存,摘抄部分用0表示,评论用星星符号表示。摘抄一定是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

  2,其他杂志、报纸上的书评可裁剪粘贴在笔记本上。

  五、活用--详见 第四章 制作检索用标签制作索引 反复阅读

  1,固定场景进行重读--定一个时间,例如睡前或者是洗完澡以后都可以作为“重读笔记时间”。容易思考和吸收。

  2,养成重读笔记习惯,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

  3,博客上写书评进行输出内化。

  4,进行主题阅读,选购三本主题相同的书籍,进行争论。解决自己的烦恼。

  5,制作检索用标签

  6,将检索数字化

  六、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大部分教实用)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例如地图 图鉴 统计数据等

  2,多读百科全书--可下载APP 或使用电子词典

  3,订阅周刊类的杂志

  4,去旧书店发现意外之书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难读懂的古典书籍或名著可先入手入门版或解说版,如漫画版,解说版,图解版,精编版,讲演录等。

  6,对于书籍进行分类放置,未读的放在一字板书架,读过后的放桌子上,读完的放普通书架。

  7,把名著放枕边。

  8,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评论、小说、随笔类。

  9,在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

  10/11无感

  12,不能小看有声学问,定期定时听有声读物。

  13/14略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17/18/19.........

  最后,检验一本读完的书,你到底记得多少内容。请回答以下问题或者在读书前带着这些问题。

  1,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2,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部分?

  3,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4,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对于这本书我的回答是。

  1,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答,这本书主要指出读书重在吸收,而不在于读的量多。提倡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手写读书笔记,让思考书面化。并详细讲解并解答我们在读书中的所有困惑---如何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的方法。

  2,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部分?

  答:第三、四、六章。关于读书,记录,活用的部分。很实用。

  3,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让我get到了读书的小技巧,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读书会有质的提升。

  4,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答:大部分内容实用接地气。

  第一次写书评,被自己的认真感动哭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五):让这本书帮助你更好的用笔记本学习

  文/草木飞 01 我手机上会下载一些学习的软件,比如简书,得到,喜马拉雅FM ,路上听书之类的软件,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 有时候会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一些好书的推荐,或者是某个大咖文章中经常提及到的书籍,这些书籍我都会记起来:或是用手机便签,或是网上购物加购物车,或是用笔记写下来。 前些时间看到得到上经常出现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还有彭小六早些文章提及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就把这些书记下来,了解了一下,加购物车。 上周一把它们都买回来,买的时候看到网页下面看到有一个推荐,就是这本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突然想起之前好像有文章介绍过这本书,就一起把它们买了回来。 02 这本书在一天内,工作之余抽时间把它看完了,主要讲的就是让笔记本帮助你更好的学习,帮助你很好的读书,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读了很多书,而当对方问起我们下面的问题,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我觉得你的回答会模棱两可!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让这本书来帮你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的营养 书中告诉我们,一本笔记本就可以把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管理的井井有条。 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记录的只有这些: •想要买什么书 •要注意书中那些部分 •想到了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把你看书的流程都记在笔记本里面。 书中将读书分为五个阶段: ①选书 ②购书 ③读书 ④记录 ⑤活用 一、选书 有时候买书的时候,到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不知道该买哪些,哪些书籍是值得读,怎么买到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时刻注意这些书籍,我们偏好哪一种类的书籍,我们就要多收集注意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广告,买的书籍里面的推荐书单,通过电视节目,再就是通过朋友推荐。 把你觉得适合你的书记下来,日后去买书的时候可以,指名道姓的购买它,省下很大一部分时间。 记录书籍的方式可以自己列一张表,记录书名,作者名,还有出版社名。 你也可以把这些东西直接写到笔记本后面几页,把你怎么知道这本书的,想从这本书知道什么,当时的想法,都可以记录起来。 这其实可以灵活运用,看你自己高兴。 二、购书 当我们拿着我们的购书清单去书店购书的时候,你只需要确定这本书值不值得买,做决定就好了,如果你找不到你想要的书的话,可以通过书店的检索系统,或是找工作人员问一下。不管怎样,你都不会迷茫。 你非常确定你要买的书,而且你的确需要它,你可以再网上买,时间上又能节省点。 你只需要慢慢等它来就是了! 如果不确定可以去书店看一看。 当我们指名购书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真正的读书主动权,购书清单可以帮你找到你真正想读的书,看清你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三、读书和记录 读书的时候最重要,很多书我们读过去了,只是把文字过了一遍,真正的收获却没多少。这就是漫无目的的读书。 当你开始用笔记本写读书笔记,你的思想就会发生转变,从漫无目的的读书到主动想自己提问,要在读书笔记里写一些什么呢? 你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当你提出问题,你就会去寻找答案,就像你问自己要写点什么,你就会注意书中的重点,做标记,或者直接写下来。 写读书笔记的这个事,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觉得很麻烦。 其实读书笔记没有那么难,哪怕你在笔记本中写下:2017年8月21号我读了某某本书。书中的观点很有意思。 你会觉得这跟不写有什么区别啊!其实你这就是在做记录了,你记录了你读书的时间和当时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你在做了,当这个东西慢慢养成习惯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书中介绍了几种记笔记的方法,你可以抄好句,可以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方法来记录,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是把你有想法的句子写下来,标记o。再把你对这个句子的想法写下来,标记星号。 这样你再看的时候就很明了,对你日后的读书很有帮助。 四、活用 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就是现学现用,如果我们看了很多书,对我们的生活没有改变,那么它是没意义的。 活用的方法就是重复阅读你的读书笔记。你读书所有的思想都在笔记本中,不论是买书,读书。 你可以提前在笔记本中做一些便签,以便日后查看。 在书中也有几种做标签的方式,可以借鉴一下 03 点评 书中写的大部分都是干货,通俗易懂,语言有些繁琐,有时候想表明一个观点,会有很长一段话,你可以通过略读或是跳读的方式来读这本书。 因为书籍是日本作家写的,很多文章讲的东西只是在日本实用,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现状。 书末尾有一些文具推荐,占了不少书页。 除去推荐,其实整本书没多大,但是很实用。 -END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六):就从此刻开始让我静下心

  废话前言(20160811):

  记忆越来越差 都不知道是年岁渐长 还是事务性的东西做太多了人变傻了 还是人本来就很傻现在更傻而已了?

  喜欢收集很多不同类型的笔记本 总想着要写些读书笔记 要好好记录日记 却总借口说没时间 而且笔记本似乎永远不能被完全利用完 每次都不敢再去拿起一本新的再让自己半途而废

  电脑记录的速度明显比笔记快很多 有时候兴致好 还会来这里写两个字 但是长篇大论的书评从来没有 很多时候都是手机里想起来短评CATCH或者印象笔记一下 但是最近很久没有这么做了

  买这本书的时候 突然就有种冲动 似乎看这本书之后会开启一个新篇章 今天也终于拿起了书 本来想好好准备本笔记写写 最终还是决定以后多来豆瓣写写 不方便的时候去印象或者其他APP 方式怎么样都可以 最主要是坚持 最主要是让自己把所想的第一时间记下来 放缓自己遗忘的速度

  正文(20160814):

  以前做过笔记 倾向于分类记录 总会浪费 不能坚持到底 本书的建议是随记随写 但对于不整齐和混乱的可能 内心还是蛮排斥的

  不知道是不是习惯方法的问题 对于上面的内容无法全面赞同 但是对于坚持去做笔记和回看还是挺欣赏的 一切贵在坚持 所有的想法都需要付诸实践

  第一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读过的内容不管当时印象多深 总会被遗忘 整理与思考才能为己所用 随想笔记这件事情自己一直在坚持 但是近年来写得不多了 其实是蛮好的东西 但是很少回看 就是那些一闪而过的智慧

  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剪报---读书笔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读书的时候做个小记录 读完整块记录 (经常在地铁上看东西 及时写下来不太可能 小笔记什么的也不太方便 嗯 要转换想法)

  第二章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作者建议对于日常报纸或者杂志等上面看到的内容随时记下来 有想看的或者好书也记载下来 形成购书清单后有目的购书

  但是 对于无纸化及APP应用便利的情况下 通常看到好书 直接上卓越或者当当收藏 有活动才去买的我来说 网上收藏书本更便利 当然看到比较好的推荐的时候 写在笔记上也是必要的 但我主要在APP笔记上开了个文件来记录 还蛮方便

  “”把书评剪下来 看完书之后 再看一遍书评”

  第三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

  “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出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quot;过半年之后再笔记"(太容易忘记了 还是直接记录吧 时间一长 容易懒散)

  作者建议在摘抄之后 协商对这段话的自我主观解读

  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重读---写书评

  “如果你在烦恼要不要跳槽,那么不定只有找朋友讨论这一个选择。向参考别人的做法,从书中获得建议,可以先定好'跳槽'‘职业规划’‘职场选择’‘工作方法’几个主题,选择三本中意的书来阅读。熟读之后边做读书笔记边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方法和找熟人商量相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作出明知的选择。”

  第五章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七):读过的书不少,记住的却不多?试试奥野宣之的笔记读书法吧!

  豆瓣上,一年一度的读书报告又出炉了,友邻们纷纷晒出了2017年的读书报告,让我羡慕不已。回过头看看自己,这一年在也读完了五六十本书,可是目光扫过一本本标记成“读过”的书时,却很难能回忆起书里到底讲了什么内容,也很不太能记得自己从这本书里收获了什么。

  这种感觉像是上学时被老师念叨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样。可是,这些书明明都是一章一章读过的,为什么读完之后脑袋里空空如也呢?

  直到我读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我才明白,如果一本书只是“读过”,而没有记在脑子里,没有转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不应只停留在“读”的阶段,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想法,而是要以思想输出也就是以“用”为目的,主动地挖掘书中的精华,并充分消化吸收,完成“输入——输出”的回路。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

  怎么才能做好读书笔记呢?在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怎样通过做读书笔记最大限度地汲取书中的营养,彻底告别“读完就忘”的尴尬现象。同时,让枯燥无味的读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叫做奥野宣之,他在日本以信息整理书闻名,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被称为“笔记本作家”。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除此之外还著有《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等书。

  一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1 更有效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做读书笔记好麻烦啊,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写。现在手机上不仅有各种收藏功能,还有各式各样的云笔记,看到了喜欢的内容,转发或者收藏一下不就好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打个比方,同样是花三十分钟的时间,可以选择写一篇读书笔记,也可以选择用手机收藏三十本书的笔记,但是在作者奥野宣之看来,后者的读书效率并非是前者的三十倍。恰恰相反,在他分别实践过两种方式之后,还是花三十分钟抄写一本书的内容更有效率。就像是无论网盘里保存了多少本书,书里的内容都不会被保存到脑子里。

  2 捕捉读书过程中转瞬即逝的灵感

  我们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想法,但这些转瞬即逝的想法,就像迷雾一样,如果不能记下的话,下一秒就会烟消云散,可能再也想不起来了。但是,如果把这些想法都好好地记录下来,把它们留在笔记本里,就像是把迷雾装进塑料袋里封好,就算过了很久也不会轻易遗忘。

  而且,不要小看我们读书时产生的想法,哪怕看起来有多么幼稚都没关系,这些内心的真实想法,都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3 提升写作能力

  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加深、促进对书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锻炼自己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摘抄的过程,也是对作者的词藻使用和观点表达进行临摹的一个过程,经过这样多次的模仿和练习,在自己写东西的时候,词藻当然就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思考和想法也不会被词穷的现象阻断,从而可以更加流畅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说,写读书笔记既可以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又可以大幅提升写作技巧。

  二 读书笔记里可以记些什么

  说是做读书笔记,其实没有必要把它想成需要正襟危坐地一笔一划地写字。

  1 只摘抄共情部分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体喜欢的部分也不尽相同。作者奥野宣之认为,摘抄笔记的时候,一定要摘抄能够引发自身共鸣、让自己感动的语句。至于其他的内容,哪怕客观上再怎么重要,都不要去理会。

  像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到的整理艺术,让家里只留下让自己“心动”的物品一样。这种摘抄方法,让笔记本里留下的都是让你心动的笔记。每次打开笔记本的时候,心情都会十分舒畅。

  2 记录下平时的奇思妙想

  一本笔记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创意随笔。在我们的笔记本中,不光可以记录读书相关的笔记,日常的突发奇想,一闪而过的念头,都可以记在笔记里。这样一来,在我们翻看笔记的时候,这些重现的奇思妙想,而且这些点子还可以作为选书的基础。

  3 不但可以写,而且可以贴

  笔记本还可以当做“剪报本”来经营,不仅限于读书笔记,在和书交流的过程中,和书相关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放在笔记本里。如果是制作精美的书腰和书签,还可以贴在笔记本的封面上,这样在重读笔记的时候,一眼就能记起来笔记本记录的是哪本书的内容。在阅读杂志和报纸的时候,遇到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剪下来贴在笔记本里。

  与此相似的是,李敖也有一个叫做“大卸八块”的读书法。就是读书时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眼到手到,立马用剪刀剪下。只是这种方法相当残忍,一本书读完之后会变得支离破碎。

  总之,笔记本里既可以用来做读书笔记,又不仅限于笔记。阅读的过程变成了创作的过程,从被动接收作者的想法,变成了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仅在阅读的时候不再感到无聊,以后翻看笔记的时候,也会感觉有趣很多。

  三 怎样做读书笔记

  1葱鲔火锅笔记法

  葱鲔(wěi)火锅是一道日式料理。其中,鱼肉是主料,葱则是配菜,二者相辅相成,都不可少。

  奥野宣之创造的“葱鲔火锅笔记法”中,鲔鱼,是对原文的摘抄,用“○”表示;葱,是我们自己的感悟和评论,用“☆ ”表示。

  方便起见,在笔记开头记下时间、书名和作者,便于日后归类。

  举例如下:

  [180109]《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心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的书的1%~2%都没有记住。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 我们已经花了钱买书,又花了时间和精力去读完它们,自然希望读过之后可以牢牢记住书中的内容,在需要是时候随时从大脑里调出,而不是读过就忘。虽然在表面上看来,和手机上的“收藏”、“喜欢”功能相比,做读书笔记显得很“笨拙”,但是从实践过的效果来看,一点一点地做读书笔记,既可以加深对书的记忆和理解,也可以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正像有句谚语所说的,“慢慢走,反而比较快。”

  2 摘要法

  如果想要摘抄的文字太多,没关系,试着找到这篇文字的中心句,或者几个关键词。这个筛选的过程,也是重读和思考的过程,削减不需要的部分,留下自己最心动的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够减少抄写的高工作量,也能够锻炼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做完笔记之后记得重读

  1 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

  “学而时习之”这样的道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过我们了。只是做好读书笔记还不够,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反复地咀嚼消化,进行主动思考,把这次读书体验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所以,别让笔记本闲着吃灰,要养成时常翻看笔记的习惯。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每三天重读一次,或者是每周重读一次,如果担心自己忘记重读笔记的时间,可以在写满一个笔记本之后选择重读一遍。

  2 换个视角审视

  虽然说读书笔记是自己与书的对话,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是,做完读书笔记之后,可以试着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次的读书体验。假设是别人看到了摘抄的文章和下面的评论,会有什么感想呢?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些感受也可以记在读书笔记里。

  在学会了笔记读书法之后,我们再去读一本书时,心里不再会有“这本书好厚啊,还得多久才能读完啊”这样的念头,而是想着“这一段写的很赞呀,我也曾有过那种感觉,就把它记在笔记里吧!看看后面有没有其他有趣的句子。”这样一想,读书也就变成了一个更加有趣的过程。

  所以,以思想输出为目的的笔记读书法,连接起了整个“输入——输出”的回路。读书“输入”的时候,笔记读书法可以提高读书效率,让我们能把书里的内容记得更多、更久、更牢。做读书笔记“输出”的时候,又能够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避免听一听很感动,想一想很激动,回去之后一动不动的后果。还等什么呢?拿起手边正在看的书,用葱鲔火锅笔记法来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八):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教你看懂这个世界!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从开始阅读到阅读结束,这一段时间,是我们与书中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时期,也是书中的知识持续输入的时期。

  但是你想没想过,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到底记住了多少的内容呢?

  奥也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前言中写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来具体内容也是情有可原。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读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产生影响。”但是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的回忆才能想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的精髓”呢?

  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加安心的理由。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的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的书籍,最后连之前的书的1%~2%都没有记住。所以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讲述的并不是单纯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 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一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2、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3、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4、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的知识

  一、如何选书、购书?

  奥也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章写到这样一个买书的场景,我们大多数人买书都是在上下班或上下学途中顺便去书店买的,可是当你偶然看见新书书架、摊开的畅销书和促销用的海报时,并被令人目不暇接的书名、广告词和包装所吸引时,于是就不知不觉地捧起书。在确认好目录、前言、后记和作者资料后,然后就走向了收银台。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买了一些根本不会读的书,根本原因就是冲动购买。为了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籍,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选书、购书。

  奥野宣之所介绍的方法便是列出购书清单。这份清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⒈日常收集的书籍信息和想买书籍的名字,

  ⒉作者名

  ⒊出版社名 有了这份清单

  我们去书店的时候就不会在犹豫不决,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书籍。

  跟奥野宣之在书中讲述的那样,列出购书清单就是为了实现指名购买。去书店以后翻开目标书籍,再决定要不要购买,思考一下自己读这本书的原因,确认自己此次读书的目的。

  二、如何读书?

  作者奥野宣之认为,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财富。 作者在书的第三章写了很多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但是作者所提到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我觉得挺实用。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注意以下三项信息:

  ①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②书名

  ③作者名

  除了上述的三个部分,也可以加上以下两个要素: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奥野宣之介绍的“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需要摘抄文章之后,写上自己的评论,也就是自己当下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将会成为日后写其他书评值得参考的宝贵资料。

  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的去读。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的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可以拿来随时参考。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我们的思想会和作者的思想,产生交流和碰撞,而你写下的评论,在日后就有可能成为,我们进行原创思考的源泉。

  作者在书中说,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

  读书笔记是与书交流过的证据。写读书笔记,使读书成为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也生产出了原创文章的根源。在撰写、参考和重读笔记的过程中,我们所持有的信息也会随之更新,同时也会不断发酵。

  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会加深自我理解,是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我觉得这和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生在《文心》中提到的“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的道理相同。

  三、如何活用?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得第四部分中写道,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而“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 奥野宣之介绍的进行思想输出方法便是“在博客写书评”,但是我个人觉得,只要是在自媒体写书评都是不错的途径,这样便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进而提升自己。

  奥野宣之提出写书评的方法,就是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上的内容,我们在写读书笔记时,会有内容摘抄,摘抄后面是评论。通过对这些摘抄和评论的整理,便是书评的内容。我们所写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吸收书的内容,并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通过写读书笔记,使我们读完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从现在开始,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

  我觉得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情,只要坚持便会有效,笔记中一些宝贵的内容,也许正是将来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识储备。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九):读书是美好的事情,正确的记笔记,额外收获智慧

  读书是美好的事情,正确的记笔记,会使你收获智慧。这本书在阅读速度、笔记方法和笔记利用三方面,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一、关于阅读速度。

  作者对此有非常形象的说明,“想更有效率地骑自行车,就要掌握窍门,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的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这种边读书边‘更换齿轮’的读书方法不仅不会造成疲劳,还能有效地缩短读书时间。”

  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我们就可以换上不同的齿轮。读书的目的分为两种,学习和愉悦。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通常会调用过往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书中的知识点已经在之前看的书中获得过,我们就需要加快阅读速度,在不熟悉的知识点上放慢速度,加强思考。愉悦的获得,来自于过往的经验和感觉与书产生的共鸣。越是写到你似曾相似的地方,你的速度就会越慢。

  二、笔记方法

  “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

  可惜我不知道“葱鲔火锅”是什么,我在百度上查阅到了一道叫“鲔鱼葱段汤”的日本料理,制作方法是:先将柴鱼汤汁、盐、淡色酱油、清酒调匀为汤汁倒入锅内,以小火煮开,待用。接着将鲔鱼与葱段放入烤炉烤至微焦后,放置碗内,再将汤汁倒入即可。作者说“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以我的理解,更像是将食材和汤汁分开制作,最后融为一体的制作方法。

  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很新颖。它的精华在于感想。也就是作者万分强调的“体验”,我觉得类似《文心》里提到的“触发”。每个人的感想来自于不同的生活体验,这是是创意的来源。来自于自身的评论越多越深入,“就能让自己达到新的高度,从而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三、笔记的利用

  我感受到作者对笔记的热爱最浓厚的地方是“读笔记”。她说“养成重读的习惯,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为了提高重读的欲望,在记笔记时就需要好好设计内容,从而对笔记产生感情”,“笔记里还可以记录日常和突发奇想,工作时把笔记放在旁边,疲劳之时可以翻看”。

  作者对笔记深切的喜爱从文字中呼之欲出。我想他应该是在长期记笔记过程中,不断专注地记录心得,创造并提升方法,从而收获了许多乐趣以及丰厚的回报,才得出以上感想的吧。虽然这是一部传授方法的书,这一部分写得很有感染力。

  记笔记最终的用途是“读”,多“读”才能内化。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多想一想怎样记才能使自己以后“爱读”。多读也方便日后综合并重新组合多方的观点,达到解决问题甚至创意的目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十):关键在于让你坚持读下去

  这本书从选书、买书、读书、活用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选书、买书这两块我是略读过去的。我觉得书中提到的方式有些效率不高且难以保证质量。国内杂志或报刊上的书评质量稂莠不齐。

  我自己的选书方法很简单,跟着大牛(开智或经典书中提到的其他书)走就可以。买书基本是网购。对哪本书感兴趣了,就立马在网店里搜索,搜到了就加入购物车,要买的时候就直接买下。其中觉得可以缓一缓再买的书放入收藏夹就好。

  关于制作读书笔记这一块,作者以“能坚持下去”和“让记忆更深刻”为出发点给出了很多方法和建议。

  下面是自己的整理:感想总结 + 原文摘录

  一、小技巧

  (一)筛选做标记的地方

  (1)通读时,在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上一角。

  (2)重读折页内容,如果仍觉得好,就把这页的另一个角也折上。

  (3)重新阅读有两次折页的内容,在上面做标记。

  (4)检查做标记的内容,值得摘抄的再摘录到读书笔记上。

  (二)如何重读

  (1)想到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2)想要回忆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3)想要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二、最小行动单位

  从小问题和简单的工作开始入手,能减少拖延,把要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就算是这样简单的记笔记,也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因为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至于能付得心应手地做好笔记,进而熟练地参考记录过的笔记,都是坚持写读书笔记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收到的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

  ......

  毫不夸张的说,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读书时应该时刻记得这个目的,正确对待写读书笔记这件事。

  ......

  心理学家指出,出于大脑构造的原因,简单作业的过程会带动起人们的热情,使其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晚上收拾好房间以后反而会变得精神饱满,也是这个原因。

  三、带着收获的目的去读书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

  就这样,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

  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四、只记录自己有感想的内容

  书签、腰封或其他一切与读此书场景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加入到读书笔记本中去。这样可以加深对这读书笔记和书籍内容的记忆。

  只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好。

  ......

  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

  ......

  重点是,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是学者和编者都没有的,只属于普通读者的特权,应该放心享受才是。(摘抄)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

  像这样利用一切相关事物记录与书的交流过程,可以加深大脑对读书体验的印象。回想起来的概率增加了,针对书中内容的思考也会因此增加。

  五、从主观到第三方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

  六、读书笔记可以让自己及时找到心理支撑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但等精神上感到挫败后,再去寻找能让自己振作的书就来不及了,所以平时要多做笔记,把能让自己焕发精神的书记录在笔记本里,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时得到帮助。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读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书,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

  七、读书笔记让输出更流畅,且质量更高

  之所以称读书为“体验”,是因为它会让你想起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博客文章、商务书籍和生活中的对话。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某种思考的线索。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 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会让下笔更流畅。

  八、求质不求量

  他们虽然浪费了时间,但都没有浪费人生。

  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

  九、一些有趣的话

  发现一个秘密,“做菜”贯穿各学科,厨子管理世界~ (1)治大国如烹小鲜。(2)数据收集是买菜,数据整理是洗切菜,数据分析是炒菜。(3)读书过程也比作做菜。

  如果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那么第二章的“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第三章的“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接下来要说明的“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卫生间和诗集很配。卫生间和诗集的共通之处:一个空间小,一个内容少。用卫生间的时间短,看完一首诗的时间也不长。

  空间也能左右感受语言的方式。比如在卫生间放本诗集,在饭桌上放本有关食物的随笔,效果一定会让人惊讶。

  来读书

  来画画

  来了解妖怪

  来用想象的盾抵抗虚无的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